离开太平村已经四十五年了我想看见你的笑作文看有关关太平村的视频

  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广东篇  广东,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省,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  根据道光《广东通志建置卷·城池》中的记载,现在广东省境内曾经有过的城池如下:  广州府的广州府城(南海和番禺县城),顺德县城,东莞县城,虎门寨城,东莞所城,新安县城,大鹏所城,从化县城,龙门县城,新宁县城,广海寨城,那扶营城,增城县城,香山县城,前山寨城,黄粱都城,新会县城,三水县城,清远县城,花县县城,  韶州府的韶州府城(曲江县城),乐昌县城,仁化县城,乳源县城,翁源县城,英德县城;  惠州府的惠州府城,归善县城,平海所城,博罗县城,海丰县城,捷胜所城,瞰下寨城,陆丰县城,碣石卫城,甲子所城,河源县城,龙川县城,和平县城,长宁县城,永安县城,连平州城;  潮州府的潮州府城(海阳县城),湖山城,潮阳县城,海门所城,达濠城,揭阳县城,饶平县城,大埕所城,黄冈镇城,柘林寨城,惠来县城,靖海所城,隆江堡城,神泉澳城,大埔县城,三河镇城,澄海县城,蓬州所城,南洋寨城,鸥汀城,樟林寨城,普宁县城,丰顺县城;  肇庆府的肇庆府城(高要县城), 四会县城,新兴县城,阳春县城,阳江县城,双鱼所城,太平驿城,北津城,莲塘驿城,海朗所城,乐安驿城,高明县城, 恩平县城,广宁县城,开平县城,德庆州城,封川县城,开建县城,鹤山县城;
高州府的高州府城(茂名县城),电白县城,信宜县城,化州城,吴川县城,石城县城;  雷州府的雷州府城(海康县城),遂溪县城,乐民所城,白鸽寨城,徐闻县城,海安所城,锦囊所城;  罗定直隶州的罗定州城,罗镜所城,东安县城,南乡所城,富林所城,西宁县城,夜护城,封门所城,函口所城;  连州的连州城,三江口寨城,文子墩城,阳山县城,连山县城;  南雄州的南雄州城(保昌县城),始兴县城;  嘉应州的嘉应州城,兴宁县城,长乐县城,平远县城,镇平县城;  另外还有,佛冈厅城,南澳厅城,隆澳城。    广东中部地区    广东西部地区    广东东部地区    广东北部地区
楼主发言:316次 发图:
最高打赏:
最新打赏:
  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  ——中国城池志·海南篇  
  别人都写传 楼主你就写志   楼主有中国古代地域图么(很难找的那种)
  (一)海安所城  穿过琼州海峡,从海南岛回到大陆,我们要穿越的第一个城池是,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的海安所城。  海安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安陆侯吴杰创立。周围五百一十七丈,高一丈三尺,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门“通津”,西门“永泰”,南门“镇海”,北门“拱辰"。弘治年间,千户徐真进行了重修。清康熙元年(1662年),嘉庆六年(1801年),几经修葺,清末仍完好。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长陈桐拆除海安所城。  天顺六年(1462)至弘治十四年,徐闻县治曾设在海安。  海安所城内设有游击府,粮仓,军械库,还建有文庙,武庙,城隍庙等建筑。  海安是雷州半岛重要的港湾。明洪武年间为防御海贼、倭寇,朝廷在海安建置了守御千户所城,尔后设立宁海巡检司。海安寓意为“海晏河清”。清代,海安港是广东省七大总口之一的“雷廉总口”。     
  (二)徐闻县城  离开海安所城,向西北十公里来到现在徐闻县的徐城镇,这里曾经有一座城池,徐闻县城。  徐闻县城古称宾朴城,始建于明正统三年(1291),知县李就修建土城。弘治十四年(1501),知县平纲用青石砌筑城墙,周围六百余丈。正德五年(1510),知县汪择把城墙增高到一丈四尺,宽八尺多,并且挖掘了护城河。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寅宾”,西门“迎恩”,南门“太平”,北门“永定”,后因风水关系堵塞了北门。嘉靖三十六年(1557),知县方建尧对护城河进行了修护。万历三年(1575),知县张师益,五年(1577)知县田舜耕,对城墙进行了加固。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县张大猷重修城池,崇祯十三年(1639),知县吴国斗在文庙前建子城,开设了“文明门”,但是没多久就废弃了。清康熙三十年(1696),知县孙挹重开“文明门”。乾隆三十七年(1772),知县胡盖凡重修了护城河。咸丰七年(1857),知县梅占元大修城池,四门重挂石匾,东门,外为“朝阳”,内为“万化璇玑”;西门,外面换成“若时”,里边是“民安物阜”;南门,外面“有成”,里边“四时玉烛”,北门,外挂“拱极”,内为“斗正星环”。光绪二十一年(1895),知县童风池重修了护城河。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长陈桐拆除了城墙。    1939年,县长陈桐拆除城墙时的理由是为了防御日军的进犯。想不太通,可能当时还有什么其他特别情况吧。就城池的功能来说,不就是防御吗?拆了城墙是为了防御?挺拧巴。后人提到拆除城墙时都说是拆毁,我有不同意见。当初决定要拆除,不管是什么理由吧,总是有他一定道理的,不然怎么要那么去做?说是拆毁,那口气里面的意思是破坏了一件有用的东西。城池真的还有用吗?你可以说那可是古董呀。噢,古董就不能被毁,日本鬼子跟你说那是古董吗?连国家都被毁得满目疮痍的时候,你真的以为需要保护一座很古董的小城池吗?不过是现代人的想法罢了。反正我用“拆除”这个词,不说拆毁。  穿越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我想讨论的问题。我是想通过我自认为的穿越,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去看看那里的什么什么东西,我要看的是城池。穿越是要经过时间隧道的,进入隧道就有点儿由不得自己,就像进入某些体制、游戏,人家的体制和游戏总得有些规则吧?不管是明的还是潜的。穿越的时候肯定是希望顺顺利利到达咱们想去的地方,然而有时候很有可能就一不留神去了别的地方。比如这一次只是想穿越到明朝,看看老祖宗们给咱们修的城墙,没留神穿越得过了点儿,一下子还去了汉朝了。说这徐闻县在汉朝就有了,而且还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很高兴,又补了点儿历史知识,也为咱们的古老文明感到骄傲不已,可是自己的问题就来了。哦,原来徐闻县城不是在现在这个地方呀?那,那,徐闻县城究竟应该是在哪儿呢?迷糊。一时间就想不通了。怎么会这样?想一下,都是时间给闹的。穿越的得过了呗?悠着点儿,别穿越那么远,近点儿近点儿。近点儿?要是到了宋朝如何?宋朝也很好呀。宋朝真的好吗?先不去想,还是去明朝吧,那里还有城池等着咱们呢。
  (三)锦囊所城  徐闻县城东北六十五公里的,现在的徐闻县锦和镇里还有一座所城,这便是锦囊所城。  锦囊所城和海安所城同样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同样是安陆侯吴杰创建的。城周围四百八十余丈,护城河长六百九十六丈,宽六丈,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各门上建有城楼。城垣四角建有瞭望台,高一丈八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台大地震时,把个所城毁了。指挥冯万春重修了城池。  清宣统《徐闻县志》记载:锦囊海安,天造门户,舟航利涉,此其要津。  相传吴杰建城之时,无石筑墙,心内异常焦灼,--夜刚好人梦,梦见一老人柱杖而来,献上锦囊一个。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城西一隅,土下有石,揭土取石,石可砌城。第二天吴杰命人查勘,果不其然。所城建成以后,吴杰便取名“锦囊”。
  遂溪人飘过  
  (四)雷州府城  雷州府城始建于南汉乾亨十三年(929)。宋至道二年(996),郡守杨维新修筑了子城。周围一百四十步,高一丈七尺。绍兴二十二年(1152),用砖修筑外城,并开设了四门,周围五里二百八十步,高二丈五尺,上宽一丈,下宽三丈。淳祐十年(1250),四门上修建门楼。明洪武七年(1374),指挥张秉彝再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城池。修筑以后的雷州城,周围五里三百步,高二丈五尺。四座门楼分别是,东“镇洋”,西“中和”,南“广运”,北“朝天”。城池的四角建有角楼,还修有铺舍四十四间。环城的护城河,长六里一十步,宽六丈五尺,深一子二尺。东西北三门建有石桥。以后明清两代又进行了多次的修葺。  民国三十年(1941),同样是为了抗日的原因,海康县的县长刘桂兴把城墙统统都给拆了。不知道当时国民政府是不是下了拆城墙的规定什么的,怎么到处都拆呀?看来这“拆拆拆”不算什么新病种,早就有了嘛。    上一次说穿越,担心回到宋朝怎么办。大家可能会说,宋朝还不好啊?怎么不比现在强呀?真的吗?要不咱们就穿越到宋朝试试?当然,前提是,一,不能再穿越过了;二,不能穿越得不够,要准确,走你。  要说雷州这地方人不杰地不灵,大概雷州人民不高兴,说不定还会赏我几个耳光,不过当年宋朝的皇帝老儿就是怎么认为的。他们把有问题的干部发配到远离京都的偏远地区,雷州就算是这样的地区吧,发配到雷州的大小官员不在少数。皇帝老儿认为有问题的官不一定是坏官,有的官人民就认为他们不错嘛。当然,也有一些是罪有应得的。又想想,政治这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跟地痞流氓下三滥,群殴互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能躲远点儿的话还是躲了的好。不知道为什么现代社会还有那么多人热衷于从政,打破头去考公务员,真的没什么好干的了么?熹宗不愿意当皇帝爱干木匠活儿(对不起,不留神又到了一下明朝),不知道是不是有启发。你可能说,人家是皇帝,不存在挣钱的问题,当然可以凭着自己的爱好来了。挣钱就一定得当公务员?其他职业不是挣得少,保障少,福利少嘛。噢,欲望不少。不过我倒是想说,在哪儿都有游戏规则,进了圈儿,可就由不得你了,穿越还被时间规则了呢。不说潜规则,明规则你就全能受得了?说着说着这是去了哪儿了?哦,想说雷州城里的“十贤祠”呢,看这跑得远的,当然也还不算太远。雷州城的西湖岸边有一座“十贤祠”,是宋咸淳十年(1274)知军事虞应龙创建的。祠内有文天祥撰姚文田手书的《雷州十贤堂记》石碑。“十贤祠”里供着的这“十贤”都是些什么人呢?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胡铨,都是宋朝的大官,个个声名显赫大名鼎鼎,功绩卓著人民爱戴。十位都不是雷州本地人,怎么就被雷州人民给供到这儿了呢?原来呀,这些大人物都是被流放和流放路过雷州,被雷州人民惦记上的。怎么就被被流放了呢?政治没玩儿好呗,不是被潜规则了的,是被明规则的。说到这里,还愿不愿意穿越回宋朝?肯定有愿意回去的,我有时候也想,想回去要的是什么呢?宋朝卓越的绚烂的超凡的,怎么形容好像都不为过的,经济文化,还有,还有……等一下,政治要吗?不想,除了政治。行吗?那是一头洋葱呀。当然,是有人想要的,不然帝王将相,权贵阴谋,尔虞我诈,现在不但没一点点退去,而且还在大行其道,不是吗?看看现在的电视剧,看看别人在穿越什么?我不是反对穿越,我这不是也在穿越吗?穿越的目的是什么?很少像我这傻不拉几只是看看城池的。
  (五)雷州的其他城池  雷州城不但是府城,同时还是海康县的县城。不过这城可不叫“海康城”,“海康城”在西南八十公里以外的大海边呢。  “海康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还是那个安陆侯吴杰,是他创建的又一座所城。那年吴杰同时创建的还有遂溪县的乐民所城。  乐民所城于清康熙八年(1669)进行了重修,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城外挖有护城河。所城的位置就在现在遂溪县的乐民镇,西北距遂溪县城八十公里。
  (六)遂溪县城  雷州府城北约一百一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城池,那是遂溪县城。  遂溪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74),知县元太初修筑了土城。正统四年(1439),知县苏观改筑石城。周围四百七十丈,高一丈五尺。开设东、南、北三座城门,雉堞二百四十个,瞭望墪四十个,铺舍十六间。嘉靖十年(1532),知县张惠修建了东关,挖掘护城河七百一十四丈。十九年(1541),知县班佩进行了修葺。隆庆六年(1572),署知县郑国宾将城墙增高了三尺,宽增加五尺。万历二十年(1592),知县陈廷诗,增建了三门的月城,每个月城周围六十丈。并命名了三座城门,东门“崇阳”,南门“仁济”,北门“朝天”。万历三十万年(1587),知县罗继宗堵塞了北门,开了西门,叫“金德”。清康熙三年(1664),知县王宏志修城并改南门叫“午安”。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县朱光炳重修城池,开通了北门。康熙三十四年(1695),南门改称“文明”。嘉庆十二年(1807),在东城门上建起奎星阁。  遂溪县还有个城池叫“白鸽寨”。白鸽寨城在现在的湛江市麻张区太平镇通明港。始建于康熙九年,是雷州水师驻扎的地方。  遂溪县城现在是遂城镇,治所还在这里。以上就是遂溪县城的全部信息。  遂溪县的县城没什么可聊的了,不过有件事儿觉得有必要说一下,这事儿没发生在县城里,不过跟县城应该少不了关系。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日),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今湛江)的无理要求,并于当年闰三月初二(日)派军舰在遂溪县的海头汛(今霞山区一带)武装登陆。对此,清政府不仅没有出兵御敌,反而是派官员与法军划定租界。法军入侵后,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妄图扩大“租借”范围。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遂溪县南柳、海头、绿塘、洪屋等地的村民500余众揭竿而起,随后,抗法斗争在遂溪县风起云涌的展开。在代理知县李忠珏(跟县城就这点儿关系)的支持下成立了抗法团练,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与法军战斗十余次,打退了装备精良的敌人。但是,清政府却向法国侵略者节节退让。钦差大臣苏元春于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日)不顾人民的反对,与法国海军提督高礼睿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广州湾租借给法国,期限99年。“广州湾”,包括,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国民政府收回广州湾,成立湛江市。过去一直迷糊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七子是哪些,现在着实是明白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七)石城县城  离开遂溪县城,向正北二十五公里有一座城池,明清时这里是高州府的石城县的县城,现在是湛江廉江市的廉城镇。  石城县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县丞倪望修筑土城,周围二百五十丈。正统五年(1440),县丞夏仲谦用砖石重筑城池,周围五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一尺,宽一丈。开设有三座城门,东门“望恩”,南门“威武”,西门“镇夷”。各门上建有门楼,四角建角楼。东、西城墙上还建有鼓楼,另外南城墙设有四个铺舍,东、西、北各一个。隆庆六年(1567),知县韦俊民重修,并增高城墙三尺。万历三十三年(1605),修筑雉堞七百一十八个,南、北鼓楼各一座。崇祯十三年(1640),三门增修了瓮城。清顺治十三年(1656),增高城墙一尺五寸。顺治十五年(1658),挖掘护城河,深一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张廷干重修城池。道光三十年(1834),重修城池,并增高城墙和城门。民国二十三年(1934),开始拆除城墙,二十八年(1939)城墙全部拆除。  据说拆除城墙也是为了抗日。  
  (八)化州城  石城县东五十多公里,来到高州府的化州城,现在的茂名化州市河西街道办事处。  化州城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郡守李丹筑砖石城周围三百九十六丈,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开泰”,西门“罗山”,南门“南薰”,北门“罗江”。正统十三年(1448),知州邓敏扩建城池,周围增至八百七十丈,高一丈六尺,沿城挖掘护城河。成化四年(1468), 佥事陈贵,知府孔镛,指挥董翔重修城池。因旧城太大不利于防守,于是把城池的周围缩小到了五百六十三丈,高一丈九尺。州城北临大江,西靠山麓,只开东门“宾阳”和南门“迎薰”两座城门,并修建了城楼。另外还建起铺舍三十间,角楼和瞭望楼各四个。嘉靖年间,把铺舍减少到了二十八个。嘉靖四十一年(1562),州同知周光礼修建了南门的月城。四十四年(1565),岭东参议张冕修筑了东门月城。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州沈水重修了护城河。清康熙六年(1667),知州邱宗文重修了东南门楼。雍正八年(1730),乾隆二十年(1755),道光六年(1826),咸丰三年(1853),又多次进行了修葺。咸丰八年(1558),知州李际昇改南门“迎薰”为“文明”。化州城的护城河总长四百九十九丈,宽一丈八尺,深六尺。  民国二十年(1932)五月,县政府为修建马路,下令拆除了化州城城墙。  化州城里有,州署衙门,学宫,关帝庙,城隍庙,天后宫等。城内的街巷有,中正北街,中正东街,中正南街,南门直街,南门左街,昇平大街,下墟直街,新街,东城脚路,东壕畔路,旧城隍巷,街头上巷,张街下巷,旧学仓巷,拱桥口巷,驿前巷,石桥巷,邓家巷,余家巷,亭子巷,凌家巷,季屋巷,猪儿巷,仓巷,柳巷,荣巷等。  
  (九)吴川县城  化州城西南四十多公里的海边有一座城池,这就是吴川县城。现在是吴川市吴阳镇的城里村。  吴川县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千户徐本督工修建土城。永乐元年(1403),千户李忠督工重修,在土城的基础上用砖石间砌。成化三年(1467),守备指挥俞鉴开凿护城河,长六百八十丈,深一丈五尺,宽一丈五尺。成化十四年(1478),分巡佥事陶鲁督工修筑完善东西南北四门:东门“镇海”,西门“延华”,南门“永和”,北门“朝天”。城门上建有城楼,铺舍一十六间,瞭望台四座,大小水关五个。城墙周围长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二尺。万历二十九年(1601),岭西道盛万年添设“敌楼”四座。四十八年(1620),海防同知陈所立增开了小西门,叫“通川”。崇祯初,四楼坍坏,十年(1637),知县童兆登督工重修,在女墙二垛子下加砖堆,堆上加一板永为城守。清乾隆三年(1738),复修。二十一年(1756),教谕黄玉霖会同绅士捐资在学宫前开设文明门,闭塞了小西门。四十八年(1783),部分女墙被台风刮坏,五十三年(1788),知县沈峻率修复。同治五年(1866),知县姜光耀大修城池,加高城墙到一丈九尺,增加四间铺舍,雉堞六百六十个。  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日寇飞机轰炸,民国三十年(1941),县长刘应时拆除了大部分城墙,仅存南门“永和”及两侧城墙。  吴川县城里有,县署衙门,学宫,城隍庙,关帝庙,天后宫等。  
  (十)电白县城  电白县城和吴川县城一样也是矗立在大海边的一座城池。从吴阳镇向东沿着海岸线穿越五十公里就可以来到电白县城。现在这里是电白县的电城镇。  电白县城原来是神电卫城,成化四年(1468),电白县治迁入,卫城成为了县城。神电卫城建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开始是土城。永乐七年(1409),修筑成了砖石城。周围一千一百丈,高一丈二尺,堞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开设四座城门,上面各建有城楼。另外还建有敌楼四十座,角楼四座,铺舍三十二间。万历三年(1575),知县王许之在城外建起十二座敌楼。万历十年(1582),知县张希皋把城墙增高三尺,城面上的马路装上三尺五寸的阳桥。护城河扩展到宽三丈九尺,深一丈七尺。清顺治九年(1652),城守游击汪宗宏,修建了瞭楼,每城一面,十二座。顺治十四年(1657),知县相斗南重修城池,把城墙底部的砖换成石,增修了东西瞭楼,护城河拓展到一千一百六十四丈七尺。  
  (十一)高州府城  自电白县城向西北八十公里来到高州府的府城,也是茂名县的县城,现在是高州市潘州街道办事处。  高州府城建于唐贞观九年(635),镇南大将军冯游筑土城。明洪武十四年(1381),千户陈富在旧城基础上扩筑城池,并包以木栅。三十一年(1398),千户张真用砖瓦筑建城池,周围长六百一十四丈,共三里一百八十四步,高一丈四尺,开设有五座城门,东门“迎阳”,南门“广济”,西门“通川”,北门和小西门,五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成化元年(1464),东、南、北三门被毁。成化三年(1467),知府孔镛,守备指挥欧磐重建东、南、北三座城门。四年(1468),指挥李信将城墙增高四尺,千户潘英创建了六百个串楼。嘉靖四年(1525),知府庄科扩展城池将城东的学宫包进城里,并修筑了子城。十一年(1532),署府事肇庆府同知林春泽堵塞了小西门。十三年(1534),佥事黄登废掉子城,修建了二十七座敌楼。同年,知府石简将南门堵塞,在原南门西侧筑建新南门“高明”。十五年(1536),知府郑絧在南门外加筑一座城门“履坦”。二十五年(1546),重开小西门,并取名“高辛”。二十七年(1548),洪水成灾,城南隍岸崩塌,西、南城楼楼基浸塌。灾后,自大西门至旧南门埠头,遍打木桩实土,填筑隍岸,修整南门城楼。万历四十三年(1615),知府曹志遇将新南门遗址铲去,拆掉敌楼,恢复城池的原貌。清康熙十七年(1678),将军舒恕会同高雷廉总兵马云,修整东、南、西、北四城楼橹高台。嘉庆十六年(1811),巡抚韩崶行令茂名县会同电白、化州、信宜、吴川、廉江等六县按嘉庆六年(1801)的捐资例规,集资修葺府城。道光三年(1823),高廉道叶申万亲自监督,又一次对高州府城的城池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城池,周围三里,城门五座,东、南、北面有护城河五百四十丈,深一丈二尺,宽三丈八尺。  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军轰炸高州府城狂。为方便居民防空疏散,政府将城墙拆除。
  高州府城  
  (十二)信宜县城  高州府城正北四十公里,现在信宜县的镇隆镇,有一座城池,这就是信宜县城。  信宜县城始建于宋朝,当时只是一座土城,周围有一百八十五步。明永乐年间,知县姚原立在旧址重修。正统五年(1440),副使贺敬,都指挥张演开始修筑砖城。周围二百五十五丈,高一丈八尺,护城河长四百一十四丈六尺。天顺三年(1459),创建串楼五百四十八个。正德五年(1510),千户丁川在城外修筑了子城。嘉靖十三年(1534),佥事黄澄增设了十三座敌楼。四十五年(1566),知县陶弼增修铺舍。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知县周梦斗,周世臣相继增修。清顺治十三年(1656),知县徐鸣珮,城守管登魁重修城池。周围五百二十五丈,高二丈六尺,厚二丈三尺。开设四门,分别是,东门“寅宾”,西门“寅饯”,南门“迎薰”,北门“拱辰”。城楼四座,角楼四座,铺舍四十三间,雉堞五百二十六个。嘉庆十八年(1813),在学宫前新建南门“文明”,堵塞了旧南门。  民国二十年(1939),为方便人们在日军飞机轰炸时疏散,把城墙全部拆除掉,只留下了“文明门”。    前面在说徐闻县城的时候,不太明白为什么为了防御日本鬼子要拆城墙,现在好像明白了点儿。把城墙拆了,让人们好逃跑,也算是有些道理的。穿越了茂名地区的这几个城池,差不多都是这么拆的。不知道茂名人民怀念不怀念他们的城池,怀念也没办法,你说当时不拆行吗?要是把老辈子人都让日本鬼子炸没了,哪还有咱们这些晚辈纠结怀念不怀念的问题。不怀念就无所谓了,怀念的话,再修一个就完了么,有钱,盖着玩儿。本来是准备以后再说的一些话,忍不住现在就想说。插播广告,山西大同重修城池了,有时间去看看。广告结束,说我想说的,重修城池?不是有病了?该花钱地方多了去了,修那么个没用的玩意儿。给大同做广告,不给那个修城的病人做广告。估计已经有臭鸡蛋在空中开始飞翔了,我接就是了。我是一直强烈反对重修什么城池的,别看我这么迷恋城池,都到恋城癖的程度,但是依然强烈反对。城池,没有,真的。如果翻箱倒柜翻腾出我姥姥的裹脚布,绣花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十三)罗定州城  离开信宜镇隆镇,向东北方向,进入罗定市的区域,首先遇到的城池是罗镜所城。现在这里是罗定市罗镜镇。  罗镜所城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城池周长三百六十丈,高一丈九尺,开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后因北门外是乱葬岗,不吉利,便将该门堵死。清顺治十七年(1660),撤销罗镜所城。乾隆四年(1739),罗定州州判署迁建到罗镜,这里开始称为分州城,即由罗定州副州官主事的副州城,管辖罗镜、太平、分界。  罗镜镇东北三十五公里来到罗定市的罗城镇,这里曾经有一座城池,罗定州城。  罗定州城始建于正统十四年(1449),土城,当时还是泷水县的县城。景泰五年(1454)七月,都御史马昂建砖城,周围六百六十丈,高一丈六尺,宽一丈,雉堞三百零三个,敌楼三十五座,串楼五百七十个。设有三座城门,东门“顺德”,南门“永安”,北门“成武”,上面各建有城楼,城西北以罗定江做护城河,六年(1455)二月,城池完成。万历五年(1577),泷水县升为了罗定直隶州,增筑了部分城池。万历二十九年(1601),自小南门起至西门止,扩筑城墙七十五丈二尺七寸,开设西门“安庆”,城楼叫“挽日”,开设小南门“迎曦”,城楼称“南薰”。崇祯十七年(1644),知州包尔庚修筑西门月城,周围十一丈,宽八尺,雉堞十二个。清顺治十年(1653),知州慎菽仞增高城墙三尺,挖掘南门外护城河,增设小南门月城,雍正八年(1730),知州王植重新修葺城墙,在大东门外增筑石堤,作城墙防洪堤。道光元年(1821),将小南门改为小东门。光绪年间两次特大洪水冲毁北城墙,后在河岸加筑石堤。至清末,城池基本完备,周围七百三十五丈二尺七寸,高一丈六尺,宽一丈一尺,雉堞一千一百个,铺舍二十七间。  民国十四年国民政府西南和东北的部分城墙。1970年,为建环城公路,拆掉东城一段和大东门城楼。1999年,罗定中学在北门城墙上修建教学大楼,拆掉北城墙一段,仅保留了城基,因为还有防洪作用。  罗定州城内,东北有州署衙门,西北有学宫,西南有兵备道衙,以及祭坛寺庙等等。城内的街巷有二十八条,南门内街有九巷,东门内街也三巷,西门内街有三巷,北门内街有十三巷。  
  (十四)东安县城  东安县城在现在云浮市云安县的云城镇,距罗定州城八十公里。  东安县城始建于万历六年(1578),由知县肖元冈主持,八月开始修筑,第二年二月建成。周围三百八十四丈,高二丈,宽一丈四尺,铺舍二十四间,雉堞七百六十八个,城外挖有护城河。开设有三座城门,东门“洪文”,西门“永禄”,南门“瞻明”,北面没有城门,但城墙上建有“镇远楼”。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李和鼎修筑了南门、小南门、西门的瓮城,并把城墙增高一尺。清顺治、康熙雍正间对城池都有修葺。那时的城池周围七百三十五丈二尺七寸,高一丈六尺,宽一丈一尺,城楼五座,月城门五个,雉堞五百三十五个,护城河长三百九十丈,宽二丈五尺。  东安县城里有县衙,参将,学宫,分司,社学,仓库等建置。  东安县城南四十公里,现在富林镇城内村有一座富林所城。修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砖砌,平面圆形青砖结砌,城墙周围长二百二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宽一丈一尺。  南乡所城东安县城北十五公里,现在是云安县六都镇的南乡村。  南乡所城也是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城池平面同样呈圆形,城墙也是青砖砌成,周围二百八十三丈,高一丈哇尺,宽一丈一尺。  没有东安县城的城图,不知道哪位能帮忙补上。
  (十五)西宁县城  西宁县城在罗定州城西北八十公里,现在郁南县的建城镇。  西宁县城修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知县朱宽主持修筑,周围三百六十二丈,高一丈九尺,宽一丈 铺舍二十二间,雉堞八百四十七个敌楼座,北谯楼一座。开设三座城门,上面各建有门楼。东门建也一座八丈九尺的月城。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朱谋堡增修了三门的瓮城。清康熙六年(1667),知县赵震重修城池。  西宁县城内建有县署、学署、文庙,城隍庙,关帝庙等。街道有,县前街,十字街,寿康里,城脚街,分司街,迎春街,文耀里,福佑街,东楼街,迴龙街,镇安街,寅德街,永安街,永康街,全安街,东街,西街,近圣里,还有忠爱坊,雄镇坊,青云坊等。    西宁县城西南二十五公里,现在郁南县通门镇,有一座封门所城。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同时修筑的还有函口所城,在封门所城南六十公里。  封门所城周围三百一十五丈,雉堞五百一十个;函口所城三百八十丈,雉堞六百个。  函口所城又南二十五公里有一座夜护城。现在是罗定市榃滨镇夜护村。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
  继续~~~
  (十六)   西宁县城东七八公里过西江进入肇庆府境,再十多公里即是德庆州城,现在的德城街道办事处。  德庆州城始建于宋皇祜六年(1054),周围二百三十丈,高一丈,宽八尺,护城河深一丈八尺。开设有一座南门。明洪武元年(1368),守备千户邵成在旧城基础上,以砖石修筑了新的城池。周围一千一百丈,高三丈,宽一丈五尺,护城河长一千一百五十丈;城上修筑串楼七百二十个,敌楼三十九座。东边开设有两座城门,一个“东胜”,一个“忠顺”;南边也开设两座城门,一个“广惠”,一个“镇南”;北边只有一座城门,叫“香山”,各个城门上都建有城楼。景泰七年(1456),都御史马昂重修城池,将城墙增高三尺。成化七年(1465),府通判李敏,知州周检重修羊桥马道,改用砖砌。嘉靖五年(1526),知州周文熯修筑香山门月城。隆庆六年(1572),知州杨士中修筑东胜门月城。万历元年(1573),修筑镇南门月城,忠顺门因风水不好关闭。崇祯六年(1633),知州商朝又将城墙增高三尺,并在忠顺门门楼的旁边建起一座文昌阁。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治都曾修补过城池,最后一次修城是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    民国年间,城池经历了1914年,1915年和1925年的三次特大洪水,已经残破不堪。民国十六年(1927)秋,拆除了濒危的大东门城楼和城拱。民国十八年(1929),拆除了大东门以北的城墙。民国二十年(1931),继续拆东城墙南段。以后数年,其余各城门先后拆除。城砖多为附近居民取走,仅残存城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北城基改建成环城公路,西城基和南城基建成新的民居和建筑物,德庆州城从此荡然无存。  德庆州城最早有“九巷十三街”,至清初发展成廿一街八巷,到了光绪年间发展到卅四街廿四巷(里)。  德庆城里的衔巷以城内四坊,永宁坊,乐善坊,儒林坊和澄清坊来划分。广惠门内有州前街、司前街和北门街;镇南门内有,圭背街,学前街,石牛巷,上巷,仓前街,萧庙街;东胜门内有,东门街,文昌街,文图巷,永宁前街,永宁后街,深塘街,张牙街,所前街,田屋巷,关荐街,康帅街,小东门街,小东门前街,蒌菜巷,仓背街,康乐里,余所街和。  从镇南门直入城内便是州治衙门,有布政分司署,岭西道行署,州署,城守署,学正署,守备署等。所前街有城隍庙;关帝庙在仓背街;康帅街建有康王庙。  学前街有“德庆学宫”,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    
  (十七)封川县城  德庆州城西北六十公里,现在封开县的封川镇,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城池,就是封川县城,  封川县城始建于唐末,原为土城。明正统十四年(1450),典史陈顺重修城池。天顺二年(1458),守备王英拓展北城墙三十一丈,将城周围扩展至二百六十丈,铺舍三十七间。开设三座城门,东北“遵化”,西门“镇宇”,南门“长清”。成化五年(1469),都御使韩雍修筑砖城,高二丈九尺,宽二丈二尺。串楼、角楼、敌楼、铺舍二百四十二间。护城河长二百五十九丈,宽四丈,深一丈五尺。修建了东北门上的“镇北楼”和南门上的“巩南楼”。二十年(1484),知县丁华开设小东门,称“遵化门”,原“遵化门”称大东门。弘治十四年(1501),知县李照改“镇宇门”为“长宁门”,改“大东门”为“文兴门”。正德年间,知县潘海改“长清门”为“永清门”。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黄懋中改“遵化门”为“入圣门”。  封川城内设有县署、教谕署、训导署、典史署、城守署,武庙、城隍庙、万寿宫、常平仓、监狱等。    
  好东西,顶一个
  (十八)开建县城  封川县城西北八九十公里,现在封开县的南川镇,以前曾是开建县的县城。  开建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开始仅是一座土城,高大概有个六七尺。开设有南、西、北三座城门,南门“迎恩”,西门“开江”,北门“镇边”。成化元年(1465),都御使修筑砖城,周围三百三十六丈,高一丈九尺,宽一丈,串楼二百二十二个,敌楼五座。万历元年(1573),知县胡希寅修筑南门子城二十多丈,开设三门;西门子城二十多丈,开设二门。十一年(1584),知县叶之盛,开东门,堵了西门。清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侯于都修建了东西南北四座城楼。康熙六年(1667),知县崔国祥修筑了子城。十一年(1672),知县张冲斗修缮南城楼。之后,因风雨侵蚀,城池多次坍塌,同时进行了多次修葺。  
  一环内留名,顺便顶下
  (十九)广宁县城  广宁县城在开建县城东约一百公里,现在是广宁县的南街镇。  广宁县城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周围三百九十丈,高一丈六尺,东城墙高一丈九尺,雉堞四百八十四个,铺舍十一间。开设三座城门,东门“长会”,西门“艮成”,南门“来会”,三门上建有门楼。万历七年(1579),巡按御史龚懋修筑南门月城,扩展东城墙四十丈。天启七年(1627),知县黄梦瑞修筑西城墙三十多丈。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县宁尧采修筑了南门城楼“乐山楼”。  广宁县城内建有县署衙、城京衙、太岁宫、文治书院、学宫、常平仓、福星观、观音堂、城隍庙、土地庙、文昌阁、元恺公所等。街巷有,东街,西街,南街,横巷、正巷、正街、经巷、义学巷、西门巷、东门巷等三十多条。  
  (十九)广宁县城  广宁县城在开建县城东约一百公里,现在是广宁县的南街镇。  广宁县城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周围三百九十丈,高一丈六尺,东城墙高一丈九尺,雉堞四百八十四个,铺舍十一间。开设三座城门,东门“长会”,西门“艮成”,南门“来会”,三门上建有门楼。万历七年(1579),巡按御史龚懋修筑南门月城,扩展东城墙四十丈。天启七年(1627),知县黄梦瑞修筑西城墙三十多丈。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知县宁尧采修筑了南门城楼“乐山楼”。  广宁县城内建有县署衙、城京衙、太岁宫、文治书院、学宫、常平仓、福星观、观音堂、城隍庙、土地庙、文昌阁、元恺公所等。街巷有,东街,西街,南街,横巷、正巷、正街、经巷、义学巷、西门巷、东门巷等三十多条。  
  (二十)四会县城  广宁县城东南五十多公里,来到的是四会县城。  四会县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守御千户所,列木栅为城。天顺八年(1464),知府黄瑜修筑砖城,周围五百七十六丈八尺,高二丈,宽一丈四尺,串楼五百四十八间,敌楼十八座。开设四座城门,东门“阳和”,南门“清宁”,西门“德泽”,北门“镇安”。成化三年(1467)完成。康熙二十六年(1687)四月,大水侵毁了北城墙和西城墙,知县陈裕达进行了修葺,并把护城河扩展到三丈宽九尺深。嘉庆十八年(1813),同治八年(1869),光绪十一年(1885),大雨水灾多次侵毁城池。  
  楼主快马加鞭啊!  
  (二十一)肇庆府城  四会县城西南五十公里,来到现在肇庆市的端州区,这里曾是肇庆府城(高要县城)的所在地。  肇庆府城始建于宋皇佑年间,仅筑有子城。政和三年(1113),知州郑敦义将土城扩建为砖城,周围八百七十一丈,高二丈,宽一丈。开设四座城门,东门“宋崇”,西门“镇西”,南门“端溪”,北门“朝天”。四门之外各建有月城,城墙高二丈二尺,长分别是:东十丈五尺、南十三丈五尺、西二十三丈五尺、北二十五丈二尺。月城各开一门,城上建有小楼。明洪武元年(1368),由原江西行省郎中黄德明主持进行了修葺。改东门“宋崇”为“正东门”,西门“镇西”改为“景星”。天顺年间,又先后多次修葺,成化元年(1465),增建了串楼八百一十间。成化三年(1467),在城墙的西北角修建了“披云楼”。成化四年(1468),建起南门楼。成化五年(1469),修建了东、西、北城楼和四隅的角楼。成化十一年(1480),增筑城墙七十余丈,并刻了四门石匾额,东门“庆云”,西门“景星”,南门“南薰”,北门“朝天”。崇祯十四年(1614),总督张镜心将墙体增高三尺五寸。清顺治八年(1651),总兵许尔显,知府张之璧增建炮台六座,铺舍一百四十八间。康熙六年(1667)、十一年(1672)、乾隆三年(1738)、八年(1743)、十九年(1754)、嘉庆十二年(1807)、道光三年(1823)、同治十一年(1872),多次修葺城池。直至民国初年,城池保持完好。  肇庆府城南临西江,护城河从西南至东南,长四百五十八丈,宽二丈八尺,深一丈。   民国四年(1915),城墙受洪水损害,第二年镇守使李耀汉拨款修葺。年,拆除城门楼、角楼、文昌阁、月城炮台等;城墙除“披云楼”段外,全部拆低了约两米五,并填塞了城门。  肇庆府城内建有郡、府、县署衙门,包公祠,丽蘸楼,书院等。主要街道有城内大街、十字街、府前街、城西正街、城南街、米仓巷、清泰里等。  
  @看不见雪的熊
10:02:00  高州府城     -------------------------  嘻哈,这个地图能看懂一点。哥以前就住在河左边的西岸  
  马一下
  (二十二)新兴县城  新兴县城在肇庆府城西南五十多公里,现在的新兴县新城镇。  新兴县城始建于宋建炎四年(1130),州守王敦仁用砖石修筑城池,周围一千二百七十八步(一步约等于2米)。绍兴二十一年(1151),州守黄济将城南扩大一里,东、西、北各扩半里,周长一千四百八十四丈,开设东、西、南、北四门。元至正十年(1350),广西壮民入城将城池焚毁,后经知军州事迭里迷失修复。明洪武十三年(1380),修筑土城,周围一千一百八十丈,高八尺,宽五尺。四座门楼为,东门“朝阳”,西门“德胜”,南门“长生”,北门“拱辰”。天顺七年(1463),知府董瑜在城内另筑砖城,周围六百六十一丈五尺,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七尺,铺舍五十五间。四门外修筑月城,改东门为“阳和”,西门为“接胜”。砖城外挖掘护城河,长七百余丈,宽二丈,深六尺。清顺治四年(1647),知县刘可模修筑了西、南门的瓮城,改“长生门”为“镇南门”。康熙三十年(1691),知县徐斌堵塞了“镇南门”,在学宫前新建了“文明门”。此后,部分城墙几经大雨侵蚀崩塌。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刘芳主持修葺了城池。  民国二十年(1931),县长梁翰昭将城墙和城楼拆除,城基辟为了环城路。  新兴县城内有,县公署,学宫,书院,城隍庙,金台寺,龙兴寺,关帝庙,文昌宫,三清观,岳王庙,龙母庙,先农祠,壁岗庙,梓潼庙,观音庙,五显庙,藏庆庵,普济庵,骑马三娘庙,五贤祠等。街道有四街十四坊,正南街、东街、北街、西街;向治坊、侍郎坊、敦睦里、上长生坊、遵王路、开泰坊、青云路、三秀坊、阜民坊、十字街、乘云坊、朝天坊、锦水里、仁厚里;后期增设州学街,水街,仁义街,仁寿街,开泰街,县前街,桥尾街等。  
  (二十三)阳春县城  新兴县城向西南八九十公里,来到的是阳春县城,现在是春城街道办事处。  阳春县城原来叫春州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周围四百二十丈,高一丈二尺,宽六尺。明洪武三十一年(l399),镇守千户钟良重修城池,城周围拓展到五百六十七丈,高筑三丈,高一丈,建敌楼三十座。护城河长六百九十丈,河深一丈,宽一丈。开设四座城门,东门“迎辉”,西门称“靖江”,南门“镇蛮”,北门“仰京”。天顺年间,知县李福海重修城池,立城垛,设吊桥,城外周围种上刺竹。成化五年(1469),守备指挥祖瑄增修了楼铺。弘治八年(1495),正德十年(1515),相继进行了修葺。万历九年(1581),知县黄宪清再修城池,建角楼,改四门名称,东门“东和”,西门“西靖”。南门“南镇”,北门“北拱”。清康熙九年(1670),知县张含瑾修建铺舍六间,四门月城和城楼。六十一年(1722),在学宫前开始了“文明门”。雍正八年(1730)至嘉庆十七年(1812),六次重修了城墙。嘉庆二十四年(1819),知县陆向荣铺设城内正街路面。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六月,知县刘式恕修葺城墙,改四门城楼,东门“常保”,西门“大定”,南门“启运”,北门“承恩”。  民同二十八年(1939)为防日军据城,县长董载泰下令拆除城墙。  阳春县城内有县署衙门,学宫,关帝庙,城隍庙,华光庙,五福祠,龙光祠,乡贤祠,春州文社,义勇祠,文昌祠等。主要街道有东门街,县前街,市头街,文星街,,南门街,杨铺街,刘家巷,梁屋巷等。  
  (二十四)阳江县城  阳春县城东南五十公里,漠阳江的出海口有一座城池,这便是阳江县城。在现在的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街道办事处。  阳江县城始建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丁琏任阳江知州,在南恩州旧址筑土城,并挖掘护城河,长九百七十丈,宽三丈,深一丈。元大德元年(1297),在土城周围加种簕竹。明洪武三年(1370),守御千户张均德修建砖石城,周围八百九十二丈,高两丈,厚一丈五尺,铺舍四十四间,雉堞要去三百五十三个。开设四座城门,上面各建门楼,东门“承宣”,西门“威肃”,南门“宁海”,北门“镇安”。浚护城河深一丈,宽三丈五尺,周长970丈。全城还设东西南北四个门楼,下设四个城门。又将原来护城河浚宽为3.5丈。正德八年(1513),分守参政黄颙修筑敌楼四十八座。隆庆四年(1570),知县王仲把城墙加高五尺。万历十年(1582),飓风毁坏城楼,同知方应时重修。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孙自修又增修了一次。清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孙廷铎修葺四门城楼。乾隆六年(1741),堵塞了原南门,开设新门。嘉庆十四年(1809),知县李澐又一次重修城池。道光元年(1821),修筑了城门内的兵房三十间,并修葺了城墙。道光四年(1824),道光二十年(1841),又两次修葺了城墙、城楼。  民国十八年(1929)夏天,县长姚芝荣,开始将阳江城的城墙、城楼拆除。  阳江城内的街坊有,五马坊:东门街、榕树巷、横石街、敦厚社;永泰坊:猪乸村、卜巷街;花桥亭坊:南门街北段、康阜社、县前街、青云路;崇善坊:南门街、万寿街、东边巷、古庙通衢。宣化坊:里仁上街、吴屋巷、镇前街、牛角巷、华恩里、学前街、甕洞巷、攀桂巷;濂溪坊:州背街、苏屋街;朗星坊:马屋街、朗星南社、水阁坊、苏屋巷;城隍后坊:近贤里、中院街、盲婆巷、锦绣街、羊孖巷、永福街、书院街;里仁坊:丁屋巷、里仁闸、西门街;德行坊:盐场衙、水埒街、石头塘、高屋巷、甜酒巷;金鸡坊:五家邨、北门街。    1925年时的阳江城墙        
  (二十五)阳江县的其他城池  阳江城东南十五公里,现在的阳江市雅韶镇,过去曾经有一座城池,叫北津城。  北津城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2)。周围二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宽四尺。设有三座城门,城楼四座。城内建有何王庙、土地庙等。  北津城东十五公里有一座海朗所城,地址在现在阳东县大沟镇海头村。  海朗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防御所指挥花茂修建。周围五百八十丈,高一丈四尺,万历四年(11576)增高三尺。修有四座门楼。万历三十年(1602年)海防同知徐麟又建了六座敌楼。崇祯二年(1629),设海朗炮台。海朗城废于清乾隆初年。  阳江城东北三十公里,现在阳东县合山镇莲塘村,有一座莲塘驿城。  莲塘驿城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嘉靖三十三年佥事林应奎改驿站为驿城,周围三百零六丈,高一丈二尺,宽一丈,雉堞五百一十八个。城外有护城池,深九尺,宽一丈。城内有兵房九间。开设有东西两座城门。清雍正四年(1726)废。  乐安驿城在现在的阳东县双捷镇大坪南村。  乐安驿城建于隆庆五年(1571)。周围二百丈,设有东、北两座城门。万历十六年(1588),知县张文浩改筑砖城。  太平驿城在阳江城西南五十五公里,现在阳西县织篢镇太平村。  太平驿城修筑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周围三百零六丈,开设有东西两门。城内建有兵房九间。  双鱼所城在阳江城西南七十五公里,现在阳西县上洋镇的双鱼村。  双鱼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防御所指挥花茂修建。周围四百八十丈,高一丈八尺,宽一丈。清康熙十年(1671),雍正七年(1729)两次重修。
  (二十六)恩平县城  阳江城东北六十公里,现在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原先有一座城池,这就是恩平县城。  恩平县城最早是恩平堡,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砖城,周围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宽一丈二尺。开设有四座城门,东门“阳和”、西门“镇平”、南门“通永”、北门“承恩”。护城河,宽二丈深一丈。成化十六年(1480),恩平开县,把城墙增高到了二丈二尺。正德七年(1512),知县邹级重修城池,把城墙又增高到二丈五尺。嘉靖初,重修了四门城楼和铺舍。嘉靖二十九年(1550),嘉靖四十二年(1563),隆庆五年(1571),几次进行了修葺。崇祯八年(1635),知县宋应昇修补城墙,砌筑马路,修建两座更楼和十几处栅栏。崇祯十二年年(1639),知县黄菲在黄河塱修筑了一座新城,但是因为发生了战乱,没有迁成。清顺治十一年(1654),县衙临时迁到凹头寨,考虑迁往新城,但又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没有迁成。康熙十五年(1676),知县程学灏重新修葺了旧城池。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佟世男增修城墙,马路,雉堞等,重开了西、北两座城门。嘉庆十年(1805),十九年(1814),光绪三十四年(1908),多次进行了修葺。  恩平县城的建置有县署衙门,学宫,城隍庙,关帝庙等。    
  @看不见雪的熊:楼主高才,本土豪赏100金聊表敬意,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助楼主再造高楼神话。【】
  (二十七)开平县城  恩平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现在开平市的苍城镇,这里是原先开平县的县城。  明万历元年(1573),岭西兵备佥事李材修筑成开平屯石城,又称为苍城。清顺治六年(1649),开平立县,拓展城池,周围三百五十丈,高八尺,宽二尺。开始东、南两座城门。顺治七年(1650),城守张瑞汉修建了东、南二门的门楼和五座敌楼。康熙四年(1665),知县高子翼把城墙增高三尺,并修筑了三百零二个雉堞,六间铺舍。命名东门为“紫来”,南门为“开平”。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薛壁修筑了敌楼,挖掘护城河。雍正十三年(1735),知县陈冠世将城池扩展到三百八十丈四尺,雉堞五百二十八个。增设了西、北两座城门。乾隆五年(1740),道光三年(1822),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多次进行了修葺。  
  (二十八)鹤山县城  开平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现在鹤山市鹤城镇,曾经有一座城池,这就是鹤山县城。  清雍正十年(1732),鹤山置县知县黄大鹏修筑城池,周围六百丈,高一丈六尺,宽一丈,雉堞一千个。开设东、西、南三门,东门“近悦”,西门“远来”,南门“恩波”,各建有一丈高的城楼。各门筑有月城。工程历经三年,雍正十二年(1735)四月完工。道光六年(1826),知县吴毓钧修葺城池。  民国二年(1913),鹤山县城迁往沙坪镇。  鹤山县城内,东为县署;西为学宫;城南建有关帝庙,城隍庙等;城西有演武厅;东北为书院。街巷有米市街,谷行街,茶行街,东门街、西门街等。  
  你发的城池图是古图吗?  
  顺便可以发点现在的图片,哪怕沧海桑田  
  (二十九)高明县城  鹤山县城西北三十公里,来到现在佛山市高明区的明城镇,这里曾经是高明县的县城。  明成化十一年(1475)设立高明县,十六年(1480)知府李璲开始修筑城池。当时的城池,周围六百六十丈,高二丈四尺,宽一丈五尺,铺舍十八间,护城河宽三丈,深一丈。开设有三座城门,东门“寅宾”,南门“阜财”,北门“迎恩”。正德元年(1506),知府黄容,增修了五百多间的串楼。嘉靖元年(1522),将串楼全部改为雉堞。嘉靖七年(1529),知县修复了正德年间坍塌的七十多丈城墙。嘉靖二十七年(1548),台风大雨侵坏了三座城楼,知县石铭重修,并把城墙增高了三尺。嘉靖三十五年(1556),台风又把城楼吹坏了,知县徐纯重修,把城墙再增高五尺。万历十年(1582),知县张佐治开设了西门“万悦”。崇祯二年(1629),知县邹应期重建东门子城。清顺治十一年(1654),东门子城毁于战乱。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东、南两座城楼。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丁学重修了四门城楼。乾隆,嘉庆,咸丰,光绪都进行过修葺。  高明县城内建有县署衙门,学宫,城隍庙,关帝庙,养济堂,普济堂,育婴堂等。城内的街巷有,县前正街,南街,北街,城隍庙街,学前街,分司前街,下堡街,南津街,东谭巷,西谭巷,杨巷,朗第巷,黄泥巷,下堡巷,谢巷等。    在广东西部地区转悠了好长时间,感觉有点不像是在穿越,似乎是在自驾游?穿越么,应该是闭上眼睛,走你,去了哪儿算哪儿。要不咱们就闭眼穿越一下?爱哪儿哪儿,到哪儿算哪儿,走着,看看下一个是哪座城池。
  准备推出《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上海篇》啦!
  (三十)南澳厅城  一不留神,穿越到了广东的最东边了,还是一座小岛。这里是闽、粤、台三省交界的地方,还算有些名气吧,南澳岛,大家应该是听说过的。别看这岛不是很大,可是曾经有过好几个城池哦,现在这里是广东省的南澳县。先说深澳镇,为什么?在清朝的时候,南澳岛是广东省的南澳厅,深澳的城池可是南澳厅城了。  南澳城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总兵府副总兵吴继芳修建。周围五百丈,高二丈二尺,宽五尺,护城河深八尺。开始三座城门,东门“朝旭”,西门“扬威”,南门“金城”,北边因靠着金山,不开城门,但建有城楼,叫“侯潮楼”。万历四十八年(1620),总兵何斌臣重修城池,改东门外“泰始”,西门为“绥定”,南门“安澜”,北城楼为“锁钥”。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厦门总兵杨嘉瑞移镇南澳城。康熙三十四年(1695),开始重修城池,三十九年(1700)九月完成。重修之后的城池周围周围六百一十九丈,高二丈二尺,宽六尺,雉堞六百一十四个,谯楼门楼六座,铺舍十四间。西北三百一十九丈属福建,东南三百着归广东。开设三座城门,北门“观澜”,西门“望霞”,东门“紫迎”。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多次修葺。民国七年(1918)二月十三日,南澳大地震,城池基本损毁殆尽。  南澳城内建有闽粤南澳总镇府,天后宫,关帝庙,城隍庙,永福庙,真君庙等。主要街巷有,贵灯街,东街,西街,北门布街,石亭街,后街,公馆巷,戎旌巷,花园巷等。  
  房地产开发商称霸的当日中国,还有几样可以拿得出手的古建筑?文明古国,希望你对得起这个称号。
  不错的帖子@!!
  @看不见雪的熊
08:05:00  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广东篇   广东,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省,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   根据道光《广东通志建置卷·城池》中的记载,现在广东省境内曾经有过的城池如下:   广州府的广州府城(南海和番禺县城),顺德县城,东莞县城,虎门寨城,东莞所城,新安县城,大鹏所城,从化县城,龙门县城,新宁县城,广海寨城,那扶营城,增城县城,香山县城,前山寨城,黄粱都城,新会县城,三水县城,清远县城,花县县城,   韶州府的韶州府城(曲江县城),乐昌县城,仁化县城,乳源县城,翁源县城,英德县城;   惠州府的惠州府城,归善县城,平海所城,博罗县城,海丰县城,捷胜所城,瞰下寨城,陆丰县城,碣石卫城,甲子所城,河源县城,龙川县城,和平县城,长宁县城,永安县城,连平州城;   潮州府的潮州府城(海阳县城),湖山城,潮阳县城,海门所城,达濠城,揭阳县城,饶平县城,大埕所城...  —————————————————  给咱们散户朋友介绍一个群
每天大盘解析 个股推荐 有很多内幕消息 挺准的
需要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验证就写 天涯  
  马  
  噢,不好不好,小城池没啥兴趣,我就关心楼主啥时候研究到邺城。
  来看  
  徐闻、遂城……好熟悉的地名啊
  (三十一)南澳岛的其他城池  南澳城东南十五公里,现在南澳县政府所在地后宅镇,原来这里有一座城池叫隆澳龙眼沙城,是明嘉靖年间南澳县同知罗拱辰修筑的;隆澳城东南十公里,还有一座城池叫云澳城,也是同知罗拱辰修筑的。      没有城图,没有城池的其他信息,很无奈。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帮着收集一些。
  (三十二)柘林寨城  离开南澳岛,向北十五公里就又回到了陆地,这里是潮州市饶平县柘林镇。原先柘林是有一座寨城的。  柘林寨城修建于清康熙初年,周围八十五丈,高一丈三尺。  
  (三十三)大埕所城  柘林寨城北四公里,现在饶平县所城镇,这里曾经是大埕所城。  大埕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百户顾实修筑。周围六百四十三丈,高二丈七尺,宽一丈六尺。护城河六百九十六丈,宽二丈余。开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上面各建有城楼,四角建敌台。嘉靖十七年(1538),崇祯十年(1637)修葺。康熙三年(1664)迁拆,七年(1668),知县刘鸿业重修。  大埕所城内有三街六巷,街宽一丈五尺。    没去过大埕所城,据说保存得还挺完好,还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知道为什么大埕所城得以保留了下来,当然保留了就好,就好,不必死乞白赖再去重修。古城里的人们日子大概过得挺好,听说是还保留了比较淳朴的民俗民风。淳朴好,可是,我忽然,其实不是忽然,实际上琢磨了很久很久了。是这样,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古城里的人们不想再那样淳朴下去,也想过一过你们认为不那么淳朴的大城市里生活,咱们把“破”城拆了,盖新房子吧,怎么样?不知道城市里的,要去看古城风景的人们同意不同意?这大概就又要去讨论发展和保留的问题了。城里人去人家那里看风景,不让人家发展,应该还是不应该?
  http://182989.uuuk.us你懂的  
  标志起来慢慢看  
  (三十四)黄冈镇城  大埕所城西北十五公里,来到现在饶平县的县城黄冈镇。这里原来是黄冈镇城,1953年,县治才从三饶镇搬迁到黄冈镇。  黄冈镇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嘉靖二十七年(1548),修筑完成城周围一千二百余丈,开设四座城门。清顺治十五年(1658),饶镇总兵吴六奇重建城池,建新四百五丈五尺,修旧城二百五十丈,高一丈三尺,修筑雉堞四百九十四个。城上马路宽一丈八尺,筑腰城五百丈,高九尺。修建四门城楼及瓮城,敌楼八座。挖掘护城河四百丈,宽二丈五尺,深一丈五尺。  
  马克,这是个大坑!等三水  
  mark,等新会  
  很感兴趣。中国这么多省份,这么多县城,能保留下某个历史时期的县城图的能有几个呢?
  城,真美
  大神啊!  
  哈哈,拆城墙是为了防止日军据墙而守  
  楼主的帖子很不错。我冒昧地问一下,可以转载到百度贴吧么?
  @卿琴请庆 68楼
01:09:09  楼主的帖子很不错。我冒昧地问一下,可以转载到百度贴吧么?  -----------------------------  贴去吧!
  民国拆,w?g拆,现在拆,记录历史的建筑还有多少?
  (三十五)饶平县城  黄冈镇城西北五十公里,来到的是现在饶平县的三饶镇,这里从前可是饶平县的县城哦。  饶平县城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夏天,完成于十六年(1480)冬。城周围七百二十一丈,高一丈八尺,宽一丈。护城河七百五十二丈,宽一丈二尺。开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上面各建城楼。清顺治十五年(1658),饶镇总兵吴六奇重修城墙一百四十七丈,新建角楼、谯楼、铳楼十七座,环城铳眼一百六十个,另开东小门一座。康熙年间进行过修葺。至清末,城垣坍塌,护城河堵塞。民国十二年(1923),知事陈沅重修了东南城墙和南门楼。  民国十九年(1930),开始拆取城垣的砖石铺设街路和修建县立第一中学,从此饶平县的城池成为了历史,想起来,只能穿越一下了。  饶平县城里有县署衙门,城隍庙,学宫,关帝庙,真武庙,文成祠,文昌阁等。城內的街巷有,拱辰街,双凤街,迎薰街,六桂街,大馆巷,张家巷,屠家巷,学前巷,沈厝巷,余厝巷,射圃前巷,柯厝巷,翁厝巷,分司前巷,许厝巷,曾厝巷,府馆东巷,府馆西巷等。  
  没有一件事比接受福音对人类更为重要。不接受福音,人的对错就没有绝对的标准,只会自私自利,无法胜过罪恶,也没有天家的盼望,这个世界的苦难就不会减少。不管我们的职业是什么,都要为神国的福音作见证,献上祷告,多拯救灵魂。  脱下王袍冠冕,你赤身来到人间,取卑微不为人知,为赎堕落人类,受尽试探屈辱,你尝尽人世忧苦;受鞭伤赐我医治,受刑罚赐我平安。何等深情,无限怜悯,令我敬畏震惊,哦,让我更深的为你的爱,摸着你的心。  
  一段小广告  饶平县城南一公里有个村子,现在叫南联村,原先叫道韵村,因为这里有一座全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现在都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了。  道韵楼不是城池,本不必穿越。可是看了一些道韵楼的相关介绍,倒是真的想说几句。先说这土楼的形式,就是奔城池去的,不是吗?还有那结构,土楼周围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设有防火烧门的注水暗涵,赶上城池的雉堞和护城河了。道韵楼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建成在万历十五年(1587),前后花了一百一十年的时间。我想不清楚,这建楼的时间是长了还是短了。现代人好像很愿意把什么都弄得时间越长越好。一说,用了一百一十年才建好,好像很自豪,看多悠久呀。如果这么说,你家的房子建了一百年,还没建好,你高兴吗?我在写“茶叶之路”的时候说过类似的问题。不知道人们好大喜功的情绪是怎么培养起来的。茶叶之路是越长越好呢,还是要尽量的短些再短些呢?大多数人都想把茶叶之路弄得长长的,万里不行,体现不出雄心和气魄,再长点儿,越长越好。可是,这个可是不是我的可是,是当时茶叶之路上的商人们的可是。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从最初在福建武夷山买茶,当然因为各种原因吧,到后来去湖南安化买茶,可怜的茶叶之路,缩短了一千里地。再后来,又自己到湖北羊楼洞种茶制茶去了,不仅路程再一次缩短,茶叶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商人们自然是高兴的,路程短了,成本低了,钱多赚了。现代的人却为此唏嘘不已,可惜了的,怎么就短了呢,要不咱们还是从武夷山开始吧,让茶叶之路长长的多好呀。有病吧你?这是我说的。好像这都不是换个角度想问题是事情了,就是作病呢!哎,这是说到哪儿去了?好,打住打住。随便播一条广告,片尾了,看不看由你。我的拙作《晋商万里茶路探寻》(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原名《茗香万里》),抽空看一下。
  我想看湖南湖北的。。。  
  @越九歌 76楼
16:30:11  我想看湖南湖北的。。。  -----------------------------  已经在写了,很快就出来
  亲,收藏了  
  ————
  (三十六)大埔县城  饶平县城北去约七十公里,现在梅州市大埔县的茶阳镇,这里过去是大埔县的县城。  大埔县城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由知县欧准修筑。周围五百一十九丈四尺,高一丈七尺,宽九尺,雉堞九百九十六个。开设三座城门,东门“朝阳”,北门“拱辰” 西门“通津”。嘉靖二十三年(1544),知县曾广翰重修三门,并增建了铺舍。三十五年(1556),增高东西城墙五尺,并修建了营房。四十年(1561),修筑北门瓮城和四门的城楼;开掘护城河,宽三丈,深二丈。崇祯八年(1635),知县张燮修筑了四座敌楼,高二丈三尺,宽一丈一尺,深九尺;还修建了铺舍十二间。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间又多次进行过修葺。  大埔县城內建有县署衙门,城隍庙、关帝庙、孔庙、学宫等。城内的街道有,县前横街,十字街,神泉街,高坝街,桥背街,马头福前街,柳树街,北门街,新街,皮巷街,育善街,桥关街等。
  (三十七)三河镇城  大埔县城西南二十公里,现在大浦县三河镇,这里曾经有一座城池,就叫三河镇城。  三河镇城修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城为砖石结构,周围四百九十九丈,高一丈五尺,上宽八尺,下宽一丈一尺,雉堞九百一十八个。开设有四座城门,东门“永清”,南门“宣和”,北门“拱极”,西门“镇宁”。清康熙三年(1664),洪水冲塌城池,饶镇左都督吴六奇重修了门楼、雉堞。乾隆五年(1740),嘉庆六年(1801),咸丰四年(1854),光绪十三年(1887),二十七年(1901),宣统三年(1911),民国十六年(1927)多次修葺城池。  宋代曾在三河镇设置行宫。明代设镇和兵防,驿站,巡检司等。清初设将军府,饶平总兵曾在此驻守。另外城内还建有,城隍庙,关帝庙,三贤祠,遗爱堂,晏公祠,文昌祠,龙尾宫,天后宫等建筑。城内的街道有,十字大街,北门街,东门街,碗街,琐下尾街等。    
  (三十八)镇平县城  大埔县城西约六七十公里,来到的是现在梅州市蕉岭县的蕉城镇,这里曾经是嘉应州镇平县的县城。  镇平县城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九年(1636)三月完成。周围八百丈,高一丈九尺,雉堞九百个,敌楼八座;开设四座城门,上各建城楼;水门三座。崇祯十一年(1638),知县胡会宾挖掘护城河,自东南至西北共五百丈,宽一丈深五尺。清康熙十一年(1672),大雨冲塌城池,知县程梦简单进行了修葺。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县蒋弥高修葺西门和西水关。乾隆八年(1743),重修了护城河。  
  (三十九)平远县城  镇平县城西北五十余公里,现在平远县仁居镇的仁居村,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城池,那就是平远县城。  平远县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原先是濠居林子营,嘉靖年间在这里设通判馆,开始修筑土城。周围五百丈,高一丈二尺。开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万历四年(1576),知县刘应祥在北城墙修建“镇山楼”,并建铺舍十二间,雉堞八百九十五个。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王聘臣修葺并增高城墙。清顺治二年(1645),九年(1652),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四年(1739),乾隆三十一年(1766)又进行过多次修葺。  平远县城内有,县署衙门,学宫,城隍庙,文昌阁,天后宫等。  
  好文 很有研究价值
  现在的东莞县志是我姑父写的,姑父已去世,希望楼主快点更到东莞县城。
  @看不见雪的熊 85楼
08:20:58  (三十九)平远县城  镇平县城西北五十余公里,现在平远县仁居镇的仁居村,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城池,那就是平远县城。  平远县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原先是濠居林子营,嘉靖年间在这里设通判馆,开始修筑土城。周围五百丈,高一丈二尺。开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万历四年(1576),知县刘应祥在北城墙修建“镇山楼”,并建铺舍十二间,雉堞八百九十五个。崇祯十三年(1640),知县王聘臣修葺并增高城墙。......  -----------------------------  平远县城我去过,仁居镇现没有了现在是县城。
  (四十)嘉应州城  平远县城往南六七十公里,来到的是现在梅州市。梅州梅江区过去曾经有过一座城池,宋是梅州州城,明程乡县的县城;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县升为嘉应州,这座城池就成了嘉应州的州城。  嘉应州城建于宋皇佑年间,当时叫梅州城。最初是座土城,周围四百五十丈三尺。明洪武二年(1369),知县樊思明将程乡县县治搬入梅州城。洪武十八年(1387),扩建了城池。弘治元年(1488),知县刘彬进行了修葺。弘治八年(1496),嘉靖十六年(1537),大水两次冲塌城墙,随后修复。清康熙十年(1671),知县王仕云修筑新城,周围九百八十五丈,高二丈六尺,厚2丈。开设五座城门,上各建城楼。老南门称“凌风”,新南门“文澜”,北门“铁汉”,另有东门和西门。雍正十三年(1735)修筑嘉应州城,增修了四角的敌楼四个,铺舍十六间,女儿墙九百八十五丈;护城河绕东、北、西三面共五百七十八丈,深一丈余,宽三丈。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州文晟修葺了铺舍、敌楼、雉堞。咸丰九年(1659),光绪十四年(1888)又进行了修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梅县县长彭精一拆除西门,拓宽街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继任县长梁瀚昭把东城墙和西城墙都拆了。  梅州城里有,知州衙门,学宫,城隍庙,关帝庙,文昌阁等建筑;街道有,凌风路,仲元路,文保路,梅正路,梅石路,油罗街等。  
  (四十一)兴宁县城  兴宁县城在梅州城西南五十七公里,现在梅州市兴宁市兴城镇。  兴宁县城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知县周仕贵筑土城二百丈。成化三年(1467),知县秦宏重建城池,改为砖城。周围六百二十六丈,高一丈八尺五寸,雉堞九百零三个;环城护城河,深七尺,宽二丈;开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嘉靖四年(1525),知县应鹏冲修葺城墙,加建四门城楼,并将东门改名为“平远”,西门“阜成”,北门“拱辰”,南门“迎薰”。嘉靖三十九年(1560),知县陈其箴加建重门,并将“平远门”改为“朝阳门”,“阜成门”改名为“观澜门”。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李清宏修葺墙,疏通护城河,并修筑宽八尺的城脚马路。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修东、西、南城门。东门外加筑御水长堤。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北城门楼。咸丰五年(1855),知县张鹤龄增高城墙二三尺至六七尺,护城河加深一二尺至五六尺不等。  明时,兴宁县城有八街二巷,县前街,新街,大街,南新街,直街,东街,西街,后街,东巷,西巷。至清,城内的街巷有,府馆前,南街,北街,东街,县前直街,新街,西街,后街,草鞋行,关澜门大街,万盛街,镇江街,兴化街,大巷里,梯云里,雪洞里,崇文里,兴平里,兴仁里,井巷里,居仁里,时辰牌巷,汪屋巷,管屋巷,学前黄屋巷,庙背巷,陈屋巷,罗祠门巷,衙背巷,义仓巷,朱紫街,花子巷,许屋巷。王屋巷等。      
  带你穿越那些消失的古城池——中国城池志·上海篇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看见你的笑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