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 英文!!

急需!!!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3+m=5,则m=2原式=-3/4πx³y²=-3/4π(-2)³(-1)²=6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急需!!!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他大学毕业,发生工伤死亡,如果他人没有结婚,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父母不到年龄标准的,家庭比较困难,农村出身,父母是捡垃圾的,抚恤金怎么才能赔偿
未婚同居生有一女儿,2周岁半,因家庭暴力(男方和他爸都打过我,男方母亲对我态度不佳,很凶)我(女方)要求解除同居关系,孩子归谁(孩子从小就我带的,男方家把钱看第一位,从来不管孩子)现在我带着小孩回到家里,由我爸妈帮我照看着,可是男方来了之后把小孩抱走了,拿孩子威胁我回去,我该怎么办?孩子能归我吗?在男方家他们不会真心对小孩的,只为了逼我回去,我看过那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后妈不管不问,实在不忍心,求你们帮帮我
我的交行信用卡,欠款大约8000元。其中大部分是我弟弟从自动取款机小额提取的。现在我这边又急需用钱,无无法及时还款,有什么办法么?
要详细法条,否定劳动关系的,谢谢。
本人于2012年7月到运管所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日通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人员从业资格证。日下午,运管所拒绝办理出租车服务资格证,现在我很困惑,我该怎么办
本人卢飞现在急需用身份证号码,可身份证不带在身上这里能咨询到吗?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我男朋友问我们家借了10万元钱,钱拿到手后就立马和我分手了,并且现在不还钱,人也不知道去向。在给我办理毕业证时有问我及我朋友三人要去5万元,之后也没有了任何消息,已经有快有2年时间了,请问这样能否构成诈骗。我们该如何拿回我们应有的财产。谢谢专家了。
我在网上想订购一批袜子,不是通过支付宝是把钱直接打到对方的账户上,我先支付了2000元,卖方说货到了结果我去看没货,然后打电话给卖方,卖方说还要在支付3000元,凑到5000元才会把发过来,之后再退还3000元,现在我不想要那批袜子,但是对方不肯退还支付的2000元,这样的话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我需要通过怎样的法律途径讨回付款
昨天法院开庭审理了案子 ,销赃罪,多次实际销赃8000余元,但是有9000多盗窃的钱在我身上,就是1万7千余元
,我把后面这9千多都交了的,还买回来了一台iPad2
,法院说改日在宣判,我有多大几率缓刑 ,谢谢 是销赃罪
昨天法院开庭审理了案子 ,销赃罪,多次实际销赃8000余元,但是有9000多盗窃的钱在我身上,就是1万7千余元
,我把后面这9千多都交了的,还买回来了一台iPad2
,法院说改日在宣判,我有多大几率缓刑 ,谢谢
我想知道怎么怎样才能知道一家公司的真假
注册号和法人都有
在网上都可以查到急需!!!!!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菊花,傲雪而立 ,不畏风霜
竹子,虚心有节,谦虚礼让
兰花,居静而芳,雅洁脱俗
请学霸帮忙回答一下吧!么么哒!
深幽的丛林
细腻的双手
美好的未来
默默地祝福
淘气地玩耍
神气地站着
可以采纳了吧
你的QQ号是多少
你先采纳行么?
你告诉我QQ号
好吧,我把QQ号告诉你,你一定要采纳呀!
能不能采纳呀
好吧,其实快11岁了
加我QQ号吧
不过可能要晚点接受
你先加我作业帮吧
你上QQ等我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竹子,虚心有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急需!!!_百度知道
急需!!!
星期天要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人有什么主要内容拎出来的有没有什么办法临时抱佛脚的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挺多的。。第一章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总体上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历史发展以及哲学的特性等一般性问题。(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2.哲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两个对子”。第三节 哲学及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表现形态;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形态。第四节 哲学的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哲学的阶级性;哲学的时代性;哲学的民族性;哲学的世界性。(三)考核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基本形态4.哲学的特性(四)考核要求1.哲学(1)识记:哲学;世界观;自然观;价值观。(2)领会: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自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1)识记:哲学的党性(2)领会:哲学基本问题成为“基本”的原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3)简单应用:联系实际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对于自己生活的指导意义。3.哲学及其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1)识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领会: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4.哲学的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1)识记:哲学的阶级性;哲学的时代性;哲学的民族性;哲学的世界性。(2)领会: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3)简单应用:联系当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哲学如何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在理论上要弄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所引起的哲学的革命变革;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特征及其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掌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两次飞跃及其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意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自然科学对哲学的最本质的关系是促进作用;当代科技革命对深化、拓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作用。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正确态度。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人的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掌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方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增强识别正确与错误、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马克思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四)考核要求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识记: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领会: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对冲破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3)综合应用:用哲学发展史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的哲学的革命变革。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识记: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现代科学技术。(2)领会:人本主义的错误;科学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3)简单应用:联系现代科学发展的具体成就,说明科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4)综合应用:运用理论思维重要性的观点,说明自然科学家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1)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理论联系实践的途径。(2)简单应用:举例说明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3)综合应用: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本章要求弄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正确理解社会的物质性和物质的社会形态的特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第二节 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时间的含义和特点:空间的含义和特点;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第三节 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形态的含义;物质形态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物质的社会形态构成的自然前提和社会条件;社会物质相对自然物质形态的不同特点。(三)考核知识点1.物质2.物质的存在方式3.物质的具体形态(四)考核要求1.物质(1)识记:物质;物质结构理论;客观实在性。(2)领会: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局限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3)简单应用:分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缺陷。(4)综合应用:具体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现代科学的指导意义。 2.物质的存在方式(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2)领会: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简单应用:分析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分析形而上学时空观的错误。(4)综合应用:运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成就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空观的正确性。3.物质的具体形态(1)识记:物质形态;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领会:物质的三种具体表现形态;物质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3)简单应用:分析社会物质运动规律相对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不同特点。(4)综合应用:运用现代科学成果论述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丰富和发展。分析社会物质的时空特性与自然物质形态时空特性的差异。第四章 人类意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意识的起源、结构和特征,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人工智能的联系和区别,着重掌握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二节 意识的结构知识、情感和意志;显意识与潜意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第三节 意识的特征与功能社会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第四节 意识形态诸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艺术、道德、法律、宗教和科学的各自特点。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差别;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联系。(三)考核知识点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2.意识的结构3.意识的特征与功能4.意识形态诸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四)考核要求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识记:意识;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人工智能。(2)领会: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形式的主观特性;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区别与联系。2.意识的结构(1)识记:显意识;潜意识;对象意识;自我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2)领会: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关系;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3.意识的特性与功能(1)识记: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领会: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3)综合应用: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4.意识形态诸形式及其相互关系(1)识记:意识形态;科学。(2)领会: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差别;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联系。(3)简单应用:剖析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五章 人的实践活动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把实践观点作为把握世界的根本思维方式,深刻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主体和客体,主体能动性和客观以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及其理论基础。(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实践是联结物质和意识的桥梁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实践结果;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第二节 实践与物质和意识的交互作用实践是物质和意识对立统一的基础。物质和意识分化的原因;物质和意识统一的基础。第三节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实践与主体和客体。主体;客体;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实践客体的基本形式。主客体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主体的特性;客体的特性;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主体对象化与客体非对象化;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四节 实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观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第五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现实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三)考核知识点1.实践与物质的意识2.实践与主体和客体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四)考核要求1.实践与物质和意识(1)识记:实践;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实践结果。(2)领会: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3)简单应用:分析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对实践的错误理解。(4)综合应用: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对旧哲学的超越。2.实践主体和客体(1)识记:主体;客体;主体对象化;客体非对象化;规律。(2)领会: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实践客体的基本类型;人的实践活动与主客体的分化;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3)综合应用: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关系。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识记:一元论;二元论。(2)领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证明。(3)简单应用: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4)综合应用:论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致性。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把握作为理论形态的唯物辩证法的构成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条件的客观性,复杂性与可变性。系统的含义:系统方法;系统工程;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发展与变化运动的异同;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不同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原理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和区分标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完整体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的表现;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三)考核知识点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3.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四)考核要求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识记:联系;条件;系统。(2)领会: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3)简单应用:分析系统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4)综合应用: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1)识记: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2)领会: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异同;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1)识记:范畴;规律(2)领会: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规律的主要特征;规律与范畴的关系。(3)简单应用: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学会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运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坚持一切按规律办事。(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的含义;把握度的意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掌握这一原理的意义。(三)考核知识点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四)考核要求1.对立统一规律(1)识记: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2)领会: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简单应用:用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4)综合应用: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2.质量互变规律(1)识记:质;量;度;量变;质变。(2)领会:质与事物的关系;量与事物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形式;量变和质量的相互渗透。(3)简单应用:联系实际说明把握的度重要意义。(4)综合应用:说明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3.否定之否定规律(1)识记:肯定方面;否定方面;扬弃(2)领会: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3)综合应用: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深刻把握它们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原因和结果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把握可能性应分清的几种情况;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第四节 形式和内容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第五节 系统和要素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方法论原则。第六节 结构和功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七节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三)考核知识点1.原因和结果2.必然性和偶然性3.可能性和现实性4.形式和内容5.系统和要素6.结构和功能7.现象和本质(四)考核要求1.原因和结果(1)识记:原因;结果;唯物主义决定论;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2)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2.必然性和偶然性(1)识记:必然性;偶然性;机械决定论;辩证决定论。(2)领会: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导致的错误。3.可能性和现实性(1)识记:可能性;现实性。(2)领会: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把握可能性应区分的几种情况。(3)简单应用:用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4.形式的内容(1)识记:内容;形式。(2)领会:形式和内容的关系。(3)简单应用:用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说明反对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的重要性。5.系统和要素(1)识记:系统;要素。(2)领会:系统和要素的关系。(3)简单应用:用系统的观点说明树立“全国一盘棋”的重要意义。6.结构和功能(1)识记:结构;功能。(2)领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简单应用:用结构-功能方法说明它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7.现象和本质(!)识记:本质;现象;真象;假象。(2)领会:本质和现象的关系。(3)综合应用:用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原理,说明对事物的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第九章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认识的本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解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认识的基本特征。(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根本区别。第二节 认识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含义和形式;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和消极、超前和滞后的双重作用。第四节 认识的基本特征认识系统结构的基本要素;认识的基本特征;评价性认识和事实性认识。(三)考核知识点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2.认识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4.认识的基本特征(四)考核要求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1)识记:认识;可知论;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唯物主义反映论。(2)领会: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论据;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根本区别。(3)简单应用:分析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辩证关系(1)识记:认识主体;认识客体。(2)领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客体与客观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3)简单应用:分析说明实践与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识记:直接经验;间接经验。(2)领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3)简单应用: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4.认识的基本特征(1)识记:认识工具;认识的客观性。(2)领会:认识的基本特征;评价性认识与事实性认识。(3)简单应用:分析认识的客观性和客观实在的客观性的联系与区别。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运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认识过程中两种基本形式及其关系。掌握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的特点以及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正确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及其规律;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三)考核知识点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3.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四)考核要求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1)识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2)领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3)简单应用: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和危害。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1)领会: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2)简单应用:举例说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1)识记:非理性因素;思维定势。(2)领会:认识过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认识的反复性;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3)简单应用:联系实际说明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综合应用:论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第十一章 辩证思维方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深刻理解思维的辩证运动如何在概念的矛盾本性中展开,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等不同方法如何运动,以及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提高主体的理论思维能力,确立现代思维方式的重大意义。(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思维方法的本质;思维方法的双重特征;思维活动的基本类型;现代思维方式的时代特征;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表现;思维方法的层次。第二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控制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3.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四)考核要求1.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和作用(1)识记:思维方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思维方式。(2)领会:思维方式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现代思维方式的时代特征;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3)简单应用:简述思维方法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识记: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感性具体;理性具体;逻辑的东西;历史的东西。(2)领会:归纳和演绎的关系;分析和综合的关系;逻辑和历史的统一。(3)简单应用:分析辩证逻辑所理解的“抽象”和“具体”的含义。3.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识记:控制;系统方法;信息方法;结构-功能方法。(2)领会:整体大于孤立部分相加之总和;信息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