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了美国为什么陌陌改距离现实距离在中国

著名投资人郑刚如何恋上陌陌?
著名投资人郑刚如何恋上陌陌?
【打动郑刚的,是陌陌的设计界面和用户体验,“我觉得我喜欢用,其他人也会用。”郑刚常年活跃在包括Facebook、Twitter等在内的各种社交媒体上,“每天我要花很多时间”】
虎嗅之前的《陌陌怎么在一年内运营出千万用户》引发热议,这家眼下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上线一年后估值超过1亿美元,其背后的投资人也成为投资圈内的新晋红人。他是如何慧眼识珠相中陌陌的,他的“出手”策略有何独门之功?
采访了陌陌的A轮投资方上海紫辉投资基金CEO郑刚,他是第一个进入陌陌的投资人。据上海一位资深投资界人士称,“陌陌的A轮投资方上海紫辉投资基金是最大的获益者,马云的阿里资本从紫辉手中购买了部分股权,紫辉的获利在10倍以上。”
郑刚回忆称,2011年8月,陌陌在iPhone商店上线的当天下午,郑刚通过电话找到了陌陌创始人唐岩,当晚他飞到了北京。第二天见面,两个人只谈了5分钟,投资已经定下来了。打动郑刚的,是陌陌的设计界面和用户体验,“我觉得我喜欢用,其他人也会用。”郑刚常年活跃在包括Facebook、Twitter等在内的各种社交媒体上,“每天我要花很多时间”。
在陌陌上线一个月之后,郑刚做出了另一个疯狂的举动:他给陌陌做出了1000万美金的估值。“别人都以为我是疯子,一般刚刚成立的公司,估值多的也就几百万美元。”但市场也再度印证了他的判断,一年之后,陌陌B轮融资完成后估值已经是1亿美金。
郑刚是陌陌的深度用户,他在陌陌上这样介绍自己:“I'm郑刚,天使风投私募双鱼座。”对陌生人有好奇心,这符合双鱼座的特点。每次打开陌陌,经常有几十个陌生人和他说话。“有的人比较有趣,就会聊天,有的就没工夫理了。”郑刚说。
投准、投大
“我们的打法就是投准、投大。”很多天使投资或者早期投资的投资额都比较小,通常都是十几、几十万,但是紫辉的投资动辄上千万,最少的也有几百万,“我们属于大天使”,他说。
他在投资方面一贯“疯狂”。2006年他投资上海香榭丽户外广告公司,只是偶然在咖啡厅听到香榭丽董事长叶玫和别人在谈融资,他主动上前交谈,很快拍板投资。现在的香榭丽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户外大型LED屏广告公司,即将进入上市的股改阶段。他投资的另一个生态农业项目,已经进入证监会的初审阶段。
紫辉即将投资一个中国茶连锁企业,这个目前只有一家店的公司即将获得紫辉3000万的投资。郑刚的判断依据:”这是一神似星巴克的中国茶连锁企业——虽然只有一家店,但它已经完成了最复杂的开店的摸索和积累工作,可复制性很强”,他进一步解释,这家公司的价值在于能够改变人们对中国茶的消费体验——中国的茶楼太沉闷太传统,想喝杯好茶会很贵。这家店是一种时尚的、现代的、平易的消费。
他还在帮助可能投资的一家首饰类公司收购法国的一家著名品牌,“我是把投行和风投的工作一起做了。”
双鱼座郑刚
郑刚是典型的双鱼座,从小对新生事物、不了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的两个偶像—乔布斯和肖邦,都是双鱼座。郑刚亲自把正在装修的办公室的门和桌子都设计成了苹果手机的放大版,他的办公桌上摆着精装的乔布斯传,用着全系的苹果产品。1980年代,在中国最早开放的厦门读初二的郑刚,已经读过了那本著名的《硅谷之火》。
郑刚出生在厦门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鼓浪屿有名的音乐“疯子”。他印象里最深刻的一幕,是夏天傍晚父亲光着膀子拉小提琴的场景。从小他和姐姐都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古典音乐教育,姐姐练小提琴经常会挨父亲的打,于是母亲让他学了父亲不太擅长的钢琴。他是肖邦的信徒,能够演奏肖邦最难的一些曲子,比如《军队波乃列兹》、《英雄波乃列兹》等,2012年春天他还去拜访过肖邦的故居。
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有时候他调侃自己创业做投资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尽管2002年就进入了这个行业,自己创立的紫辉投资成立于2011年。
陌陌怎么在一年内运营出千万用户
  虎嗅注:
  陌陌,1岁,移动APP,爱好是撮合近距离的陌生人社交。
  王力,30岁,自称王老板,陌陌科技运营总监,负责分析、推动陌陌的运营。
  2011年8月,主打陌生人交际的陌陌上线,比微信晚了7个月。这玩意虽然生得比微信晚,却活了下来;不但活下来了,活得还相当不错。一年间,官方数字称攒足1000万用户。怎么做到的?虎嗅此前曾分析过陌陌是怎样在产品定位上错开与微信的正面交锋。但同样值得留意,却一直被忽略的问题是,一年来,陌陌产品层面并无本质上的功能进化,而且它从零开始,没有一个庞大的熟人可以导入用户,但能形成现今的产品气质,离不开运营团队的调教。
  2011年6月,王老板问陌陌创始人唐岩:“这个产品有什么竞争对手?”唐岩回答当时那个菜鸟:“没有。”王老板信了。一年后,老鸟王老板还信这句话。“我们跟微信不是一个东西。”
  在媒体上听了太多关于陌陌的创业经历与故事后,来看看王老板开的“技术贴”,讲陌陌怎么做运营,讲他为什么选择在做推广,怎么看“约炮神器”这个概念,怎么规划产品上陌生关系的沉淀。
  以下为王力口述,虎嗅整理:
  最早CEO唐岩在网易当总编辑,我也在网易,负责新闻频道的微博业务,但我们老早就认识了。他先出来跟团队开发模型,到去年6月份,产品差不多快要出来了,他就跟我大概讲了一下是个什么东西,邀请我过来做运营。
  说实话,当时我从来没做过运营,也不懂什么,从没用过智能手机,我只用诺基亚来打电话和发短信。微信、米聊,我从来没用过也完全不知道。但唐岩觉得一开始创业,这些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大家价值观上比较一致,容易沟通。
  陌陌上线一年,运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营销推广;积累了一部分用户后,需要去考虑社区生态,去维护和把关、建立逻辑,判断什么样的用户是需要被留下、激发他的活跃性,什么样用户需要被过滤掉,相当于内容建设阶段;第三阶段是品牌提升阶段,让市场对它的功能的认知不再像现在这么单一。这需要产品调整,让用户产生更深层的互动。
  明年我们在产品上会做比较大一个改进。现在我们每天有1/3的消息量是双向关注的用户发出来的了,这就意味着它已经有一定关系沉淀在里面。那我们就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空间和内容,更多层次的沟通,来让他们产生新的互动。
  陌生人社交是个伪概念,任何一段社交关系的开始都是陌生人,我更愿意用移动社交来称呼陌陌。
  为什么扎在新浪微博做运营
  一开始也谈不上什么运营策略,我比较讨厌这些虚了吧唧的词汇,就是一步步摸索着走。8月产品刚上线,是面临推广这么一个阶段。最初我们只有iOS版本,推的时候发现iOS渠道非常窄,也没什么第三方市场,就有一些威锋、91等垂直类的网站和专门做APP推荐的网站,还有一些是cpc什么的。
  但我很快发现这些渠道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性价比非常低,折合下来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在六七块钱。当时我们很穷的,启动资金也就100多万。第二个是,不能作为一个持续的推广方式。像威锋这种网站,在论坛置顶做一个礼拜的广告也就到头了,没什么继续做的价值,盘子太小。
  所以当时我就觉得,一定要找到一个能够符合以下条件的渠道:1,盘子比较大,用户基数大,可以持续推广。2、花费比较少。我当时想了两个东西,一个是QQ空间,一个新浪微博。其中QQ空间的用户年龄偏低,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所以我觉得应该集中在微博上做一些推广。
  在微博上,我们一开始就是发点传统信息,说有这么个产品上线了,找了一些朋友帮忙推了一下。当时前十来天的下载量是每小时大概几十个,做了一些推广之后,每小时最多能有几百。我觉得这个路子是对的,但肯定要换种效果更好的形式,把产品放到一个场景里去讲故事。这就让用户置身那个场景的时候,可能会想的起来要去用。比方说,旅游时可以寻找当地的中国人,可以获取帮助啊,咨询问路啊什么的。
  微博只有140个字,我必须在一个很短的故事里告诉用户,产品在一个环境里能帮你能实现什么。用户很聪明的,你给个提示他会联想。当时也正好赶上新浪微博的增长高峰,传播效果非常好,我来提供内容,把那些营销账号用作平台,就按他们的价格体系来合作。
  这个推广手段性价比非常高,算一下单个iOS用户的获取成本也就几毛钱。陌陌从上线之后一个月左右开始密集做的这个,每天都会做不同的推广,根据不同时间段来做一些调整。
  同期,微博、人人网、QQ空间、开心网我们都做了一些,但效果都没有微博好。QQ空间的点击量很高,但转化率非常低。于是,我们在新浪微博上的营销持续了很长时间。新浪微博聚集的人群相对质量比较高,我还特意针对女性用户做了一些推广,用一些她们喜欢的情感方面的文案,所以我们的起始用户里女性比例很高。
  运营视角看产品
  活跃度是由产品本身决定的。也不是说把互联网产品移动到手机上就能叫移动互联网产品,LBS才是移动的。
  最开始,唐岩跟我说做的就是一个移动端的QQ。他讲得很简单,但为什么我当时一听他讲就觉得很兴奋,就是因为它首先距离成本是可知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找跟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可能有工作往来的、可能在某一方面能帮到你的,线上关系到线下关系的转换也就非常方便。
  我们这代人最早的社交关系都是依托于父母、同学、工作,不太可能认识跟自己完全没关系的人。但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是脱离现有圈子,拓展新的社交关系。我2000年上大学第一次接触QQ,加了几个同学就觉得没什么乐趣了,太熟了,没什么可说的。后来就用QQ的查找功能找也在海淀区的女孩子聊天。为什么选海淀区呢,我当时在北航上大学,见面的成本比较低。当时,QQ对我拓展社交关系起到很大帮助。但现在慢慢这一块又不太方便了。
  做陌陌,我们就想什么是社交,社交的核心是什么?一定是建立线下关系。你的社交行为不可能永远只在纯线上来完成。文化基因又让中国人不愿意跟陌生人在线下直接建立联系,所以需要线上有个情感铺垫。已经帮中国人铺好这个路径了,线上先聊天,线下见网友。但腾讯和其他社交产品有个问题:线上到线下的转化比较费劲。以前我们看到的产品,转化社交关系都费劲,为什么衰落了?聊了半天发现不在一个地方,你在广州我在北京,见面太难。纯线上关系没有信任感。哪怕是最好的朋友,经常不见面也会疏远。
  我一开始来的时候,产品那边的想法是做一个很轻量的产品,每个用户除了头像、基本注册资料之外没有太多东西。但我就觉得作为一个社交产品其实是还原现实社会,应该让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社交优势也在上面体现:有的人可能是长得很美头像很漂亮;有的可能是教育背景是名校毕业的;有的可能工作背景在500强,是高管;还有的比较有内涵有思想有趣味,可以绑定微博、豆瓣来展示。当时我就是觉得这个社交产品,如果是我来用的话我就不知道怎么用,我长得不帅,又不能靠照片吸引人,但我有别的东西希望别的用户能知道的。讨论之后,我们还是把这些东西加进1.0版本里去了。
  用什么手段促进产品活跃度
  尽管好多人在网上讲人工手段怎么运营活跃度,我个人觉得都是扯淡。我只是判断,一个社区的活跃取决于女性用户的活跃,女性用户的活跃取决于她在这里是否得到了想要的社交需求,第二能不能规避一些冒犯、骚扰,给女性安全感。所以我们安排了一个七八人的团队,每天处理举报信息。每天我们收到2万个左右的投诉,基本上都是1个小时内处理掉。
  关于“约炮”这个东西,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宣传过。但一个社交产品,有一堆漂亮女用户,又主要是点对点交流,地理位置又近,很自然被往这个方向上引,媒体又喜欢噱头,就给放大了。
  我对约炮神器这个称呼没什么特别反感,我是83年出生的,那一年严打,很多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这是个好事情。我也不喜欢谈论道德,我只相信自由的价值。
  我介意的是这对我们产品是个比较狭隘的理解。我们每天收到2万条举报,但每天有接近5000万条信息,270万活跃用户,而且举报量里的有效举报实际上也不到一半,这就说明其实陌陌上面不全是骚扰,不全是所有人天天在上面聊一夜情。我们一再跟大家强调,这上面的用户是有更多复杂关系和诉求的。
  但这种品牌形象完全靠公关是不大可能彻底改变的,除非你产品做很大调整,现在提供一个熟人通道,不再走陌生关系的主线。不过我们也会加大对市场的重视。
  这个月,陌陌会推的2.0版本,主要功能点就是增加基于地理位置的群组。我们跟米聊那种杂乱的大广场或者微信那种纯粹的熟人圈不一样,我们的机制非常严格,一开始只允许20个人,不活跃的我们会淘汰掉,有群组管理员的概念,每一个群的建立和编辑都需要人工审核,确保最终呈现的是真正有价值的群组。我想做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沉淀。比如基于小区的业主群组,业主都能加进来,方便联系,一起聊子女、物业、生活的问题。以前有业主有QQ群,但那个你拉人进来很不方便,有LBS就不需要了。通过陌陌群组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邻居,慢慢转化成熟人关系,慢慢恢复城市的社区文化,可能确实能改变一些人的生活,帮到很多人。
  群组的运营工作要更复杂。这个群组会需要我来建立、引导,包括我希望它呈现什么形式,我会做出一整套逻辑出来。陌陌的运营团队也还需要加人。现在公司60人,运营也就12人,不多。
  下一阶段:沉淀关系,死磕LBS
  沉淀关系是我们下阶段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的产品是否需要转型。我们的前期目的是希望那些关系已经有简单沉淀的用户在产品上有一个持续的互动,让这个产品比较有生命力。要是给了用户足够的空间和互动机会,他一般是不会转移的,因为转移成本比较高,而且以后要是有了群组,转移成本更高。
  这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具体怎样的形式,我们也还在讨论。我大概的想法就是给用户更多表达的机会,能更立体的展现自己,希望社交的切入点更丰富。
  我们希望在产品3.0的时候做一些比较大的改动,在新功能之上,我们会去做一些运营工作来让用户意识到这个产品还能干嘛。不然,以前就算运营做得天花乱坠,说白了还是个一对一的场景社交。其实QQ、微信、豆瓣都有约炮的功效,但它们的产品层次够丰富,“约炮”就不成为它的问题。所以等用户到一个很大基数了,产品也更加多元了,就没人再会这样单一去定义你,因为每个人都用,每个人诉求不同。
  我们就是要挖掘地理位置的最大价值,这里面有很多可以挖掘,也确实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其实好多LBS产品一开始就方向错了,签到什么的,这跟小狗撒尿似的有什么意义呢?谁关心你去哪了?但把LBS放在一个社交、本地化的位置去看的话,它就变成了线上关系到线下关系的转换契机。
  你在CBD刷出的都是白领,在学校附近刷都是学生,每个地理位置都有它的社会属性,好多东西你都可以去联想。前几天我一个朋友他母亲病了,挂不上号,他就在协和医院走廊里刷陌陌,刷出一堆医生护士,就挑了一个护士开始套磁,聊了半天挺高兴,他就跟人家说我妈病了,挂不上号,小护士马上说没问题我帮你挂一个。当然这个我们不鼓励,但你一联想,就会发现前景很宽阔。
  商业化或者盈利模式也完全不是问题,不过我们目前不着急,我们没有资金压力,而且这个也需要市场培育。明年的时候我们日活跃用户或者说UV,就有可能超越门户网站了,但现在大家都往门户上投广告,因为有认知了,移动互联网也需要市场认知的过程,其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意味到。
  总之,陌陌未来所有产品设计都不会离开最基本的点,就是LBS。接下来这一年我主要的工作是保持用户高增长的同时保持高活跃,我们现在的用户日活跃大概22%到23%左右,昨天活跃用户是270万。我们反正是创业公司,没什么KPI,不怕丢脸,产品和运营都是尽快去碰壁,尽快去改进,尝试新的东西。但最重要的就是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陌陌上显示30天前,但我去了哪个地方距离只有0.06请问哪人是不是就在附近?_百度知道
陌陌上显示30天前,但我去了哪个地方距离只有0.06请问哪人是不是就在附近?
提问者采纳
真的吗?谢谢
采纳下好吗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但是是30天前在这个地方登陆过陌陌,人肯定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那个位置30天,陌陌好像只能显示30天未登陆!而且有可能超过30了
那我昨天去找但距离只有0.06怎么解?
就是因为30天前在这个位置开过了陌陌,之后就再都没有开过了。
明白,但距离只有0.06啊
对啊,你要找的这个号码就是在这个位置 在30天前开的陌陌,而且是最后一次打开。之后都没打开了,所以是0.06
长时间距离没有变动过的哦
没明白你意思了
当然没有,只是那个人30天前也在这个地方刷新过,
但是我昨天去找她时距离只有0.06怎么解?
恭喜你啊,人肯定就在附近啊,她昨天肯定也来过你现在这个地方
是真的吗? 我是在找我失去联系一年多的老婆。
她这是背着你直接走了嘛
不是,开始是从老家出来打工,都知道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刘翔退赛对我国田径的发展有何影响?对我国体育现行的体制有何影响?_百度知道
刘翔退赛对我国田径的发展有何影响?对我国体育现行的体制有何影响?
提问者采纳
只因为大家都在看着他,让人们认清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过程。刘翔退赛其实也没什么,古巴人民也会像中国人一样看待他吗?如果他没拿的话会不会被美国人的口水淹死?现在想一想,中国人在看着他?罗伯斯也没能完成比赛?为什么刘翔受伤退赛大家不能理解。但是为什么中国人都在看着他?为什么中国人都期望刘翔可以夺冠?当菲尔普斯在08奥运拿8金的时候美国人是否希望他12年奥运会再拿8金。怪不得网上流行出了2B青年这一说法?到底是谁给了刘翔那么大的压力,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和盲目崇拜还真是可怕这是一个过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刘翔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绝对什么影响都没有!
你想多了,可能会有影响吗?
刘翔是SB 中国体育是2B
回答都好赞...
体育届要反思,金牌和钱重要还是健康重要,体育队本质是什么,我们的体育走在错误的路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陌陌为什么要放弃「陌生人交友概念」?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当陌陌用户到达2000万时,陌陌 COO 王力于近日表示:陌陌将在 3.0 版本中抛开陌生人交友的概念,以一个全新的品牌的形象出现。另外,3.0版本将把产品形态转向「基于地点的社区」,让距离比较近,有类似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能够聚在一起,产生内容、形成门槛,通过丰富的 UGC 和 POI 抬高竞争壁垒。
按投票排序
陌陌并没有放弃「陌生人交友概念」,「基于兴趣图谱的群组」实际上是「陌生人交友」不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能够将巨大的用户量变现的商业化道路之一。陌陌在一开始以「约炮神器」的噱头成功打动了无数屌丝青年的那颗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心,通过品牌营销迅速积累了第一批原始用户。但是「约炮神器」这东西永远是只是一个传说,因为「约炮」这种社会行为的特性导致了在市场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一款打着约炮旗号而且还能真能约到炮的移动产品(对此结论如有质疑可另开题目讨论)。所以,陌陌要继续往前走,必须得摆脱「约炮神器」这个品牌形象,所以才会看到陌陌开始利用微博事件营销(例如北京年初的发大水就来了一发)不断地为自己洗白,并在产品设计上强化了基于 LBS 信息和兴趣图谱的群组功能,进一步淡化「约炮」这一「特色功能」的同时,让陌陌发展为一个真正的多领域垂直网络社区。上面这个是第一点,为什么陌陌已经不搞「约炮神器」这一套东西了,因为这玩意搞不下去。第二点, 为什么陌陌要做「基于兴趣图谱的群组」这个功能?所谓的「社交」是什么东西?直指其本质,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因此,社交应用大多数能够区分为两类,一种是维护型的,像 QQ(QQ 群除外)、微信、微博(有一半吧),另一种则是建立型的,像陌陌、人人网、知乎(有一半吧)。当然,这种「强关系」「弱关系」的东西也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这里只说如何建立,建立之后又该如何发展。人为什么要和另外一个完全不相识的人建立社会关系?这里总不会是没原因的,就像你不会有事没事在大街上随手抓一个人就要跟他 / 她做朋友一样。人和人交往的原因,无非分为三种: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是指两个人同时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某些事物有相同或相似的感受或经历。你以前在人大读书,我以前也在人大读书,所以我们两个对「人大」这个事物有共同话题;你从过去一直到现在都喜欢上知乎,我也是喜欢上知乎,所以我们俩对「知乎」这个事物有共同话题;你以前当过兵、我以前也当过兵,所以我们对「当兵」这个经历有有共同话题。「现在」是指两个人在这一刻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状态或情境,或者在现在这一刻对某个事物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和看法。我们俩现在很无聊,想找人聊天 / 打球 / 泡吧 / 看电影,所以就能聊到一齐;「将来」是指两个人对未来即将会发生的事情有相同或相似的感受或者在未来我们都想着做同样的某些事情。你觉得移动互联网是趋势,我也觉得移动互联网在未来很有搞头,我们俩都想在这个势头上干点什么东西出来,想要一齐创业,所以我们俩就能很容易地搭上话;你明年要去看世界杯,我明年也要去看世界杯,我们都抱着找个伴一齐去看的想法,所以我就跟你聊上了。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会需要一个切入点来打破陌生人之间的隔膜。这个切入点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职业工作上的东西,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是很功利性的个人利益,可以是任何东西,但必须得有。而且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交往,多个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也同样需要一个切入点来撬动起社交关系。通过地理信息和兴趣爱好对已有的用户群进行划分,分出一个个聚集在同一个地点附近,有着共同爱好的细分用户群,让用户不再只能根据实际距离的近远来寻找能够聊得上的陌生人,而是有目的性的从已经细分好的群组之中,找一个有着共同话题的「好友」,我认为,与最初的陌陌相比,这样的交友路径更接近真正而且真实的「陌生人交友」。这就是「基于 LBS 和兴趣图谱的群组」这个产品形态的来源。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为什么说群组功能的出现让陌陌有了将巨大用户量变现的可能性?「拿到用户只是成功的一半,拿不到钱说什么都是扯淡」这句话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已经是老生常谈到烂大街的道理,这么浅显的道理你懂我懂大家都懂唐岩这么精明的人更加不可能不懂,所以接下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陌陌在 4.0 版本推出了陌陌会员和表情商店,以「免费 - 增值模式」对陌陌进行商业化的尝试和探索。当然,唐岩憋了将近两年终于才肯伸出来的这一手其实也实在说不上有什么新意,「免费 - 增值模式」这样的东西哪怕是放在十年前来说都已经老掉牙的东西了,而且依照目前国内用户对移动应用的会员服务和付费表情的购买率来说,这样的盈利模式最多只能让陌陌达到温饱线标准,连小康都够不上,这 5000 万用户握在手里最后只能给自己弄口稀饭吃,是不是觉得好像浪费了点?但是别忘了,陌陌还藏着一道一直不肯亮出来的杀手锏,它的名字叫 O2O。如果说「约炮」让陌陌从 0 做到 1000 万,那么让陌陌从 1000 万跳跃到 5000 万的,正是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群组功能。而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群组功能,让陌陌的竞争能力、发展空间和商业化可能性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道理很简单,两个人完全不认识的人互聊,除了通过约炮为酒店业和避孕套制造业创造那一丁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GDP 以外,几乎就不能再产出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但是如果有这么一群在同一个地点附近的陌生人,基于同一个兴趣或者话题聚集起来,可以想象,这里面能够创造的价值要比两个人单聊要多得多得多。根据陌陌的官方数据,目前陌陌群组出现最频繁的三个搜索关键词分别是:LOL、交友、麻将。对这个数据稍微解读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LOL 背后所代表的是学生群体,这些群组主要出现在大学城和高校附近;麻将群组则一般位于相对成熟的住宅区和公寓小区;至于交友,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夜蒲圈的代名词,群组成员大多数都是大中型商圈的城市白领和蓝领。这一方面说明了陌陌群组的确已经全面渗透到 90 后的学生群体和 80 后的上班族群体,并深深扎根在高校、小区、商圈等城市中人流量最集中的地方;另一方面,这些基于兴趣图谱形成的群组绝大部分都与线下活动紧密相连,正是这一点,展现了陌陌开拓 O2O 的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以交友群组为例,我在公司和家里搜索了一下附近的圈子,并随机地申请加入了其中的几个夜蒲群。根据观察和与群主的聊天所得,这些夜蒲群都呈现着一些同样的规则,譬如:每周定期一到两次的例行聚会或活动,活动地点通常固定在附近的一间或几间酒吧,活动费用一般是 AB 制(即男生每人 300,女生减半或免费),超过两次或三次不出席聚会将会被踢出群等等。这样的清一色相似的规矩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可以很简单地推算一下,平均每个群组 30 人左右,如果每次有 15 个男士出席聚会,一个交友群组就能产生每月
的消费;如果这些群都是由一个专业团队去管理和组织的话,那么一个团队可以带 15 到 20 个交友群组,每个月可以为附近的酒吧带来 27 万~72 万的营业额。看到这里应该有人会想到了,这套路不就跟当年曾经在 QQ 群风行一时的「酒吧群托」一模一样么?完全正确,实际上,已经有不少的群托团队开始往微信和陌陌等移动端的即时通讯工具上迁移,特别是像陌陌这样以陌生交友为定位的类 KIK 应用,可以对单身男性这部分群体进行准确定位,再加上陌陌群组有着地理信息和兴趣图谱的天然优势,能够保证陌陌群组在效率上拉开 QQ 群上百条街的距离,只要在推广和宣传上做足功课,这些群托自然就财源不断了。这样的 O2O 模式同样可以复制到网吧、棋牌室、运动场馆、酒店、旅行社等等等等,只要有兴趣群组,就一定会有活动,只要有活动,就一定会有消费的地方。已经产生出如此完整的 O2O 闭环,陌陌团队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种事情换做是腾讯或者淘宝,可能早已经推出「陌陌 O2O 营销平台」,让商家进驻平台,然后竞价排名,从中抽佣分成。但陌陌没有这样做。究其缘故,其一,未知的法律风险。对于群托这样的模式是否属于诈骗行为,目前在法律上再无定论,仍然还是灰色地带,现在可能没有事,但不知道以后有没有事,什么时候有事。其二,更直接更根本的原因是,O2O 的操作难度始终还是目前陌陌团队无法承受之重。在全国范围内搭建线下网络需要一个庞大的地推团队,而陌陌公司只有 80 人左右,而且还不一定有充足的地推经验和线下商务能力,很显然,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雇佣或者收编一个现有的地推团队,人员成本和地推成本的暴增将会对陌陌的现金流增加压力,为陌陌及其团队带来额外的风险。『通过「陌生人交友」这一概念来积累原始用户→基于 LBS 和兴趣图谱对用户划分成一个个群组→引导群组去组织线下活动→与线下商家合作,以稳定的客流换取折扣优惠,并从中分成→企业盈利、用户获得优惠、客户获得客流,达成三赢局面』这样的 O2O 商业模式,看起来已经足够完整,足够清晰,但是一到了实际操作层面上,面对线上与线下的割裂之深,往往是有心无力,即使是陌陌这样成熟的产品和团队,最终也只能是望洋轻叹,O2O,想说爱你不容易。不过,现在不能做不代表以后不能做。商业模式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定死了就不能回头的东西,何况单纯的线上盈利模式和 O2O 之间也并不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节奏。城头变幻大王旗,到底陌陌的未来是怎样走的,估计也只有唐岩一个人心里明白,其他人都在瞎猜。PS. 从知情人士口中打听到小道消息,据说唐岩曾经在私下场合透露到陌陌将会在 9 月份上线游戏平台,并与现有的用户系统和虚拟币体系完全打通。所以,陌陌这是要踏上 Line 的道路的节奏?拭目以待吧。 本答案部分内容出自本人在雷锋网上的投稿:
陌陌“陌生人交友转向社区”的做法,正确与否有待时间来说明,但这肯定是合理的选择。一方面,社区是“一群人和一群人玩”,社交是“每个人自己去找别人玩”,前者更容易。你知道在陌陌找MM交一个友有多累么?完全没有任何共同点,你能做的只是厚脸皮和不断耗费时间。你知道在陌陌交到一个MM后有多无聊吗?没什么共同语言,也没法总见面、总睡觉……解决无聊的方法只有接着找下一个MM。用户自己的成本越高,活跃度就越低。另一方面,单纯和陌生人交友,这样的产品缺少凝聚力,用户流失率很高。2009年时MySpace垂涎Facebook的熟人社交,一心想改造MySpace的陌生人社交产品,结果找MySpace中国这边帮他们试水,前后折腾进去很多精力,原因就一条:MySpace这样的陌生人交友,用户流失率太高了。累积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陌陌扩大规模的难度就越大。。说到底,不管陌陌产品形态如何,生意就是生意,做生意的要点就是控制成本、增加收益。既然现在陌陌看不到收益,那么以社区运营的方式去控制成本,这无疑是个合理的选择。
我要说陌陌在最初的时候已经计划了要去做群组,你们相信吗?其实还真是,并且下一步也想好了。基本上我不同意Peter和麦田的看法。「根本不存在陌生人交友的市场」,恐怕是从商业市场(必须要赚钱)的角度看的;从产品市场(可以不直接赚钱)的角度看,绝对不是这样,陌生人交友,即使不算婚恋,始终是个庞大的、长期的用户需求。Peter说03年之后很多女性直接拒绝陌生人添加好友。03年、直接拒绝,这都是个人感受,实际并非如此。我网龄13年,最初是同学让我用OICQ的,那个年代,周围很多人去聊天室认识陌生人,然后加OICQ保持联系,随着聊天室的衰落和这种陌生关系的不可持续,慢慢的QQ上的关系开始转向熟人。(我那会是在论坛和MUD结交朋友,不少网友已经认识十年,至今偶尔也有联系)后来我进入这个行业,一度以为QQ上用户的行为已经和最初不一样了,直到2010年我做了一个为期5个月的非正规测试:我将自己的QQ设置为可查找,然后更改自己的资料,每个星期换一次,14岁北京女、16岁北京女、18岁广州女、20岁上海女、14岁北京男、16岁北京男、18岁上海男……我从14岁一直改到28岁你们猜怎么着?每一天,都有3~5个陌生人来向我发送好友请求!我的资料是16岁北京女,对方通常就是18~19岁北京男;我的资料写18岁上海男,对方通常就是16~17岁上海女。加了好友之后怎么聊的呢?“你好”“你好”“你多大呀”“我十八”“你是学生吗?”……甚至有人和我聊没三天就叫我老公,我都没反应过来(不妨想想她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和我说她是开小服装店的,时常说点生活琐事,每天只有用手机上网……我不喜欢和别人聊天,几个星期主要都是她说,她不是骗子,没问我借过钱也没发过什么钓鱼网站,真的就是一普通人。这个结果让我知道了:自以为专家的互联网从业者以为这变了那变了,其实一切都和十年前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在kik刚兴起时我在团队内提过“做一个查看附近陌生人的应用吧”这样一个主意,原型与半年后的陌陌几乎没二致。可惜当时所有人都说这样的东西成不了,“使用场景有限”“适合人群有限”“陌生人交友不是个市场”“现在不是十年前了”等等(顺便吐个槽:腾讯坐拥QQ的详细数据,居然看不到这一点?太二了吧)真是让人搞不懂,没陌陌的时候整天说这业务成不了,陌陌现在都2000万用户了,还说成不了,别以己度人好不好?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啊。一个产品成功或失败,都不需要1万个理由,只需要一个理由话说回来,陌陌现在有2000万用户,你可以说即使有2000万人,无法变现还是没用,陌生人交友市场就是个梦。可QQ也不是靠熟人关系直接变现的,这玩意和熟人生人没关系,要转化啊。我不认识唐岩,但我知道陌陌在一开始就想清楚了:先是陌生人,然后是群组为什么是群组?因为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至于为什么,自己想去吧。顺便说一下,群组之后是什么……群组之后是活动。(这不废话么,只是陌生人的话不可持续,只有群组一条路可走,有了群组就必然有活动)有了活动……活动和两个东西强关联:地点和消费。活动总要去个地方,活动内容大多需要消费。所以陌陌的群组才要和地点强绑定,等有了活动,离变现还远吗?陌陌的产品方向,始终比微信清晰,这条路走好了,即使不会像微信那么大,但也绝对不止1亿刀。当然未来谁也不清楚,也可能做着做着就崩了,但这不是能提前分析和靠嘴皮子喷出来的。PS:楼上不少人说陌生人交友社交是伪需求,说自己日常如何如何的……拜托去陌陌上的群组认真瞧瞧吧,别把自己的生活当成是全世界。
它深受约炮的影响,在用户心中已经被定位成了约炮工具,与朋友、熟人的交流绝不会放到这个上面来,所以用户的关系链始终建立不起来,也无法长期稳固发展,死链、假链太多,跟微博上的僵尸粉也差不到哪去。这就使得它无法利用这些用户及其关系来达到变现、盈利的目的,商业化无法实施,总不能公开投放酒吧的广告、旅馆的预订服务吧?真要这么做了,就得被请去喝茶、吃牢饭了。这是以前陌陌自身策略造成的问题,它一直没有正视,现在不转型,一直烧钱,无法从用户中得到收入,撑不过一年的。以上写于日 11:21-------------------------------------------------------聊天室跟聊天工具多少能沾点边,跟社区真不一样。所以拿聊天室来看陌陌未来社区方向的发展,这idea是绝了。不多说了,大家看文章无非要的是一个爽字嘛,今天刚好找到一个搞笑短片,关于陌陌、小米、网易同城约会的,长度是5分16秒,中间主要突出陌陌,最后画龙点睛式的秀了一下网易同城约会。由于提示不支持这种格式,我只能放链接,大家自己点过去看了,网易数码的微型时尚轻喜剧《数码贱男第6集》哈哈哈哈哈,我先大笑上几声活跃一下气氛啊。
Update:首先声明,我从未认为否认在陌生交友的概念(或其相应的需求)。我将自己的QQ设置为可查找,然后更改自己的资料,每个星期换一次,14岁北京女、16岁北京女、18岁广州女、20岁上海女、14岁北京男、16岁北京男、18岁上海男……我从14岁一直改到28岁你们猜怎么着?每一天,都有3~5个陌生人来向我发送好友请求!我的资料是16岁北京女,对方通常就是18~19岁北京男;我的资料写18岁上海男,对方通常就是16~17岁上海女。好吧,我无语,这是与现实生活完全相悖的结论,不知道是我长得太丑还是怎么回事,从来就没碰到过这种好事。原答案:——————————————————————————————————————我以一个12年重度互联网用户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在陌陌,而是在我这12年的网龄中,自己有观察到的一些问题,在2001年左右,聊天室兴起,碧海银沙、QQ聊天室等有许多用户,这非常直观反映了陌生人交友的形态,但是这是否是陌生交友的需求,我看不一定。在那个年代,网上聊天是一种非常「神奇与时髦」的东西,你可以在一台电脑前跟别的电脑前的人打字聊天,这种市场规模有可能就像今天的苹果手机:他并不满足所有的苹果用户,但有魔力、吸引力、好奇心与口碑能支撑起这个市场。在2006年之前,我们的QQ列表上几乎是不认识的人,这些人是我们在各种网站、甚至直接搜索好友所找到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QQ列表逐渐变成了以实际好友关系为主的联络工具。特别是在03年以后,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在此之前你搜寻一些好友,会很容易聊上半天,添加好友的时候大部分直接添加成功,而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添加需要验证,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女性用户拒绝一切外部好友的添加。这个变化的过程,我总结了一下,有这几个维度关乎于陌生交友:1、用户自己是否希望进行网络上的社交:很多人从上网以来,就不喜欢与陌生人聊天。2、用户的年龄:通过本文开始的描述,想说明的便是只有人际关系稀疏的人、处于青春期的人会比较乐于在网上对陌生人的交友3、互联网对用户的渗透程度:之所以提出这点,是因为你用陌陌一扫就可以发现,很少非常非主流的用户(但这些用户在以PC为主的互联网中基数非常大),因为移动互联网对那些真正非常屌丝的青春期用户还没有足够的渗透。这部分人有更强的交友动机,但他们还不用APP,或者他们会问:APP是啥?以上三点是从宏观的角度,在微观的角度上来说,陌生交友会面临与QQ同样的路径:4、当一个用户(特别是女用户)使用一款聊天软件之后,受到过多自己没有兴趣的男性用户的骚扰,甚至是性辱骂等,他们就会完全屏蔽男性用户,我在大约五六年前曾经改过一天自己的QQ性别,结果一天之内收到十几个人的添加,赶紧改回:我那时候也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女生不喜欢搭理陌生人,因为噪音实在太高了。这个过程绝对不会非常长,任何一款能让双方低门槛交互的工具会迅速碰到狼友们的猛扑。这也是我不相信任何陌生交友应用的缘故,如果你不能让需要找男友和需要找女友的人精准配对,用户就很难去实现这些问题,而要进行精确配对,需要的要素多得今天的互联网技术绝对无法解决:他不能帮你组织一场转角的邂逅,只能让你转角踩到屎我在回答了「哪里有陌陌、遇见、微信等移动交友应用的约炮真实成功率的统计?」()之后,使用陌陌到今天,添加了一两百个女生以验证我的判断,结果如下:1、不到10%的反馈,其中能聊到20句的不到1%(两个人没什么话题聊)2、如果在18岁以下的女性,反馈的概率可达到30%3、有一个聊得时间最长的,是刚注册一天的。很多人可能会怀疑这些都是马甲,我相信我所找的几乎没有马甲,因为很多本地化的资料陌陌很难编出来。麦田曾经在另外一个关于陌陌的回答中,说到「根本不存在陌生人交友的市场」,我觉得站在麦田的年龄段来说的确如此,麦田的年龄不太可能相信什么奇遇邂逅、找到俊男美女的动机。对这些年龄段的人来说,应酬已经烦死了,回家陪陪老婆孩子,跟人打打麻将才是正经事。所以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对于大量的用户来说,不能判断对方社会地位,两者之间没有话题,双方很难进行深入沟通。所以本地化的兴趣图谱是正确的,不但是正确的,而且应该弱化直接交友,应该让陌陌成为以本地化兴趣、职业、学习、分享为主,围绕在「内容」,而顺带激发用户之间的关系的应用。这就像谈恋爱一样,需要一些契机、一些纽带。而陌陌的威胁在哪里呢?1、这是腾讯的领地,与腾讯直接竞争,陌陌所有成功的探索都可以被微信秒杀。2、一个兴趣图谱的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会有更多针对此细分市场的创业公司来提供专业化的APP服务。另外,针对史飞的整体答案,我也想过可能以约炮的陌生交友为噱头,后期开展本地化的垂直社交(兴趣、职业、技能交换……)的路径,但更大的可能性来说,陌陌起初并不是这样打算的,原因很简单,群组、兴趣小组并不妨碍直接的交往,如果陌陌真的想那么干,他应该在非常早就推出群组等功能,而不会损失一票没有钓到马子又没其他功能可玩而退出的用户。
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陌陌的思路:早期目标人群:定位高端用户ios,主要原因:a、ios相对android开发成本较低;b、定位明确,能快速吸引一批高质量用户。中期目标:通过约炮类似的软文等营销手段推广产品,积累用户量,增加android客户端。长期目标:增强产品粘度,留住用户。
根据以上所诉陌陌的前期一定有假数据。陌生人的社交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女性用户,1个女性用户可以带来10个男性用户,验证方法:用微信附近的人与陌陌附近的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搜索,会出现不同的女性用户。
真实的女性用户大多数(我周围所观察到的)是抱着认真交友或好奇或其他用陌陌,以约炮为目的的毕竟是极少数,与陌陌的初衷向违背,时间一长自然会流失的。
众屌丝约炮失败,感到失望及产生挫败感,离开陌陌。
以陌生人为纽带的关系,本来就很难沉淀,不了解对方的为人及兴趣爱好,你会发现找个能聊的话题都非常难。
很多用户一旦熟悉就转到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用户流失率很高。所以,陌生人的社交很难长久,基于地理位置社区,把一些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联系在一起,产生话题,交到朋友,沉淀用户关系也许是一条出路。
要么变,要么死。
谢邀。题目总共2问,那就分别试着答1下,因为没有长时间跟进陌陌的产品进展,没有数据的走势,仅凭感觉猜测吧。------------------问题1:陌陌为什么要放弃「陌生人交友概念」?答:陌陌没有放弃,或者说,陌陌不需要放弃,也不需要抓着不放,因为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即便跳出来说放弃这个概念,但产品的本质还是围绕陌生人交友而做的,哪怕是说加上兴趣及地域的组合。那为什么本质没有放弃还要跳出来说放弃呢?猜想还是因为约炮定位的影响。「约炮」是一个「陌生人交友」行为中的个案,好营销的极端个案。但也是把双刃剑,有利于吊起人的兴趣而下载应用,但未必有利于运营而留下用户。既然产品的本质已经是基于陌生人的应用,而且大部分人也是这么理解的,那抱不抱着这个概念,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2: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答:是个不错的选择,是否正确那见仁见智。我认为创业产品最终成为什么样取决于:创始团队希望它成为什么 PK 产品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条件成为什么而最终产品往往在理想和现实中调整得到。放在创业的理论中,当最初的idea或愿景不管用,那么pivot就变成了创业最重要的能力。放在创业的现实中,当用户反馈和数据告诉团队貌似不OK,那么就调整调整。我曾半开玩笑的回答了一个陌陌相关的问题,我提到「约炮」是一个很好的定位,如果陌陌将「勾搭」发挥到极致,那是不可小觑的。但这条路貌似中国没有人走过,换是我做陌陌的PM,我一不是「勾搭型」的人,二对做这种产品没有激情,我也不知道怎么弄。但陌陌团队作为亲身实践者,在创业的过程中肯定考虑的比我们细致。可能「约炮」这条路走不长、商业化不方便、社会影响力不好,又或者看到用户增长的数据放缓、用户行为的改变、用户对于「约炮」概念的新鲜感已经过去、因「约炮」这一营销手法带来的用户增长流已经放缓、「约炮」定位带来的市场效益逐渐触顶,亦或者投资方对陌陌团队的影响等等...当团队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特别是战略上调整的决策时,背后肯定有一定的信息、数据和思考去支持这个决策,我们在这瞎猜也是外人看热闹。至于陌陌选择现在的这条路,其实是一条很老的路。这条路知乎走过,豆瓣也走过,日后还有人会走。知乎刚起来的那会儿,靠着高质量的问答和饥渴营销吸引了很多人。但一批又一批人进来后就抱怨说知乎就是一IT人聚集的地方,说这样不行啊不行啊,日后怎么办啊怎么办...再后来还有人因为知乎的问答质量不再那么高深而离开知乎,然后说知乎不再是一个精英的社区了,这样不行啊不行啊,日后怎么办啊怎么办...但IT人是人,精英也是人,当他们想创业的时候会带动创业的话题;当他们生病的时候会带动健康的话题;他们玩乐器的时候会带动音乐的话题;当他们打Dota的时候会带动游戏的话题;当他们不会表白的时候一样会带动七情六欲的话题...最后知乎也慢慢变成了现在的知乎,虽然一度遭到抵触,也没什么不好。当年豆瓣只是一个书评的工具,靠好用且契合市场的功能,打开了市场。但评书的人,也是完整的人,不仅有评书的需求,还有作为人类应有的其他需求,而豆瓣团队也很好的把握了自己用户的真实需求,并迅速推出产品(小组,同城等等),慢慢也从工具变成了社区。豆瓣不也一度被人说是一约炮之地么,但不妨碍豆瓣成为现在的豆瓣。也许未来有一天可以这样说:当年陌陌只是一个移动IM工具,在各路创业团队凶残抢市场的时候,靠着「约炮」这一概念「卖肉搏出位」,吸引人们下载应用,以打开了市场。但「约炮」的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兴趣爱好,陌陌团队发现了这一点,开设了群组功能(和豆瓣当年开设小组如出一辙)。同时,因为陌陌结合它出现的时代,作为一个LBS类的工具,必然将小组功能更进一步,试图将有共同兴趣又在身边的人聚合,以降低小组活动的行为成本,以更好的黏住用户,慢慢的从工具变成了社区。陌陌不也一度被人说是一约炮应用么,但不妨碍陌陌成为现在的LBS社区。------------------创业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个用产品试错的过程,产品可以是应用、网站甚至是街角的一家主题咖啡店,创业团队做什么选择,最后得到什么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成功不成功,靠努力,靠实力,可能也得靠点运气。陌陌最后成为什么不重要,起码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幕刚拉开的时候,它和实力雄厚的微信拼了一拼,给了我们一场好戏看。虽一个走陌生人模式,一个走熟人模式,但大家都找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和优势去走。就像当年的豆瓣和人人一样。
看陌陌必须跳出IT来看。我的观点很明确,如陌陌不做彻底改变,必定逐步没落、直至消亡,原因很简单:陌陌有的,微信都有;微信有的,陌陌却没有。而中国史上还没有哪款以约泡和性为主题的产品能够健康地活到现在。陌陌要重生,必须摆脱约泡的概念,这个概念的转变不是创始人出来解释几句、争辩几句仰或改变产品的口号。你必须在产品的界面、功能等方面做重大改变。难道天上人间挂个省政府招待所的牌子就算改变了?将陌陌和微信作对比,无论从用户的大头像、上传图片时的美化功能、UI界面设置等等各方面看,微信的商业气息更浓,更显稳重。而陌陌则更加妖艳时尚,这无疑会吸引更多是潮男潮女,不用来约泡用来做什么?我同意基本
的观点,不同意 的观点,“陌生人交友”的概念永远存在,也永远有市场(只是大小和长短的问题),但“陌生人交友”和“基于地理位置”为什么一定要纠缠在一起?同时 所说的陌生人交友的大趋势有一定道理(后面会详述)。在我看来,陌生人交友分为三大需求:1、约泡2、生活玩耍(打球、英语角、锻炼、出游)3、商务(论坛、展会等等)。而最能和LBS结合最紧密的就是商务需求,其2项其实很本地化还真没必要有太大联系!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女性在跟你ONS或者多夜情的之前,都需要一个勾兑的过程,同时非本地化也大大降低了女性的警戒心。而生活玩耍在搜房或搜狐的小区论坛里就解决,何必那个手机刷来刷去?不累吗?那么基于陌陌不在产品做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泡妞仍然是大多数男性上陌陌的主要原因。基于约泡概念,作为一个有16、7年网龄的我,来谈一下近几年来泡妞文化的变迁。从中就可以知道,陌陌以若以泡妞为主打,必死无疑!94年上大学,上电脑课时经常有高手在286、386之类的电脑上预装些色情片段,让同学们一开机就“上当”,大学时,有能力的人会找得到录像机、租得到A片。大概大二大三间断接触过网络,用过什么QICQ还有一些非常简陋聊天室,曾经上过,当时觉得很无聊,后来2、3年就没怎么上过网。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得益于QQ和网易聊天室(163聊天室),中国泡良事业突飞猛进。2000年的头几年,互联网刚刚基本普及,欲望男女在之前没有合适的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前述两大工具的崛起,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请深刻注意到当时的2大背景:1、上网的人基本上还属于精英人群而非屌丝;2、中国人的性欲望处于爆发和解禁高峰期。而现在,尽管性是永恒主题,但两大背景已经极大的改变了:1、上网人群由上至下迅速普及,这带来了狼友们素质的不断降低。如今一个民工屌丝(无贬义)也可以在陌陌和微信上跟时尚美女直接约泡;2、中国人的性欲望趋于平缓。到处垂手可得的A片、桑拿、会所、小姐、模特和各种爆炸式的性信息已经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性阈值,尤其是女性!因此,基于此背景,现在的所谓“陌生人交友”有如下特征:1、狼多肉少了。屌丝和高富贵同时在网上抢夺资源,但喜欢性的女性的比例应该不会增长,甚至可能降低(人们性阈值的降低),这是每个有点年纪的狼友的直观感觉,不必论证了。2、女人再被你上之前需要勾兑的过程永远不变。QQ和以前的各种聊天工具,甚至各种婚恋交友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过程。女人永远具有戒备心,别指望离你只有几百米远能能瞬间被你约泡成功,实际是越近女人越害怕!当然我只是说的大概概率和比例,通过陌陌、微信约泡成功的大有人在,但这里是以漂流瓶为主?还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直接打招呼为主?值得深究。3、约泡的成功概率和地域有着极大的关联。上海就很难,广州深圳和北方相对容易,这和不同地域人的女人的性格相关。大城市人虽然思想相对开放,但也喜欢装逼,物质欲望远胜过身体欲望,这点在上海尤为突出。这里不展开。4、狼的素质越来越低、越来越急功近利。遥想当年,无论是QQ还是各种聊天室,找到对象后还有一段勾兑的过程,这是必须的。而现在呢?狼友一上来就约炮,站在女性的角度来考虑对方的感受吧。想当年,把这个叫泡妞,专业一点叫泡良,现在直接叫约炮,这也印证了我说的这一条。从色情网站的变迁也能印证这一点,99系的覆灭和91系的崛起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99系中的明星“maichun军团”向来以文艺色狼的文学自述出名,而91系中的明星“91porn”则是主打视频自拍,狼友们已经懒得写和看文学作品或自己的经历,而是直接上传或看别人的打炮自拍了。所谓的色情第一网caoliu或性吧算个屁,上面所有的视频都转自91porn。“maichun军团”现在还在,只是人气惨淡,一方面由于被打击过,另一方面也由于狼友们的兴趣转移。5、泡良这个圈子,主力永远是小伙和熟妇,以小姑娘为主要用户的陌陌,必然无法承载众多狼友的厚望,更无法大力提高约泡成功率。基于以上现状,以约泡为主打(当然不是创始人所情愿的,但却是事实)的产品无法为用户提升业绩,就必然会遭到用户的抛弃!如果要以商务和日常玩乐为主要需求,微信可能更适合用户。女性需要勾兑过程、一定地理位置的距离感和狼友们越来越急功近利的心态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不可调和、越演越烈的主要矛盾。而基于地理位置的陌陌根本无法调和这一矛盾,反而重度依赖于这一矛盾,其前景可想而知。综上所述,也许陌陌只有2条路:1、抛开约泡概念,主打生活玩乐和商务需求,但这将直接和微信进入竞争关系,直面冲突。并且还要对产品进行重大变革。2、继续走约炮概念的精细化道路或者利基市场,但太近的地理位置永远是硬伤。 因此看来,陌陌真的前景惨淡,而如果一旦职业妇女(小姐)大规模入住陌陌,陌陌将直接崩塌。除非陌陌能另辟蹊径。另外再谈点题外话:QQ系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高手,无论是QQ还是微信,披着表面的外皮,提供着一切近乎完美的功能。QQ一开始也顶着泡妞工具的“美称”,却及时的在商务功能上越来越强大,让MSN也走了下坡路。微信则打着熟人关系,尽管也有着LBS的缺陷,却通过漂流瓶解决了女性的不安全感,完美的完成了功能的拓展。这就印证了那句话: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做什么。陌陌除了争辩“陌陌不是约泡神器”以外,就是大力封锁被投诉的机器(直接损伤了男用户的心,陌陌上那么多诱人露骨经过PS的美女图,凭啥就不允许男性比较直白的表露呢?嫌被骚扰了别上陌陌啊),根本没对产品做出实质性的变革。我最想不通的是陌陌的高层不理解这么一个道理:面对坏消息(或功能)应该用更多的好消息(功能)去覆盖,而不是一味的删除坏消息。这一点,陌陌和腾讯的功力差的不仅仅是十万八千里...每个贪官在纪委都说我没贪、每个小姐和嫖客在警察局也说我们是自由恋爱,这有用吗?
所谓的约炮只是一个噱头,哪里都可以约到,谁知道是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呢感觉是陌生人的话,还有点卖点,大家确实都是从陌生人开始的嘛不过也是在微信的夹缝中生存,微信也可以陌生人,查看周围的人,而且这个做的比陌陌好,其他的lbs都可以通过cdma定位,就陌陌不行微信还有很强大的摇一摇,摇到的人至少都说明现在比较无聊,尽管打招呼可能没人理你,但是比陌陌上给那些白富美照片的女生发消息更靠谱一点,吐槽一下,陌陌上貌似都是白富美,长的很漂亮,然后不经意的炫一下富。感觉国人都有一种隐性心理,陌陌似乎已经被定为约炮神器,在这里多少有点别扭,或者多少隐藏自己的信息,不让熟人知道唐总说如果有了足够的市场份额,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貌似也打算做会员收费,随便收一点对那些白富美和高帅富来说却是问题不大,洒洒水了,但是众屌丝怎么办,打算进入看一女生的相册,靠,要10个陌陌币,这回事什么情况,好吧,陌陌撸过吧
陌生人交友,只为一炮。而且还是一闷炮,问问你身边究竟有多少人在陌陌上约到了?看看艹榴上的核心用户,有几个是活跃在陌陌上的?没有。像P爷举的麦田,很有代表性,我想不光是麦田阶层的需求不明确,白领阶层也没有。想啊,1.谁需要?2.能否满足?我不觉得一个天天挣扎在一线城市的生存线上的人会在这方面动脑子,我是从北京的地下室里爬出来的,那个时候的我,主要精力还是工作上,立不住脚根,一切都是扯淡。一旦有需求的人,有闲时间在这方面用功的,他的社交关系必然不止一条,比如微博上、知乎上、豆瓣网、微信圈、身边认识但不熟悉的、看对眼需要努力的、偶然机会同时出差的……使点力太容易推倒了。呵呵~~别笑,现实就是这样,贵圈太乱!约炮是个严肃而认真的事情,如果没有一定价值观的驱同和认可,只为满足一时性欲,还真不如找小姐,她们简单,可依赖。谁天天愿意花三五个小时泡在一个碰运气的交友软件上?可能会有,但靠这帮人去推动陌陌,投资人会答应吗?
陌生人的交友的话题又被提及。一方说,根本不存在陌生人市场,一方说,今天和十年前一样,你不需要陌生人交友,不代表别人不需要。我想起了,我在冒泡社区(一个国产手机上的SNS)的工作感受,确实,今天依然存在大量的需要陌生人交友的市场,原因很简单,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必然结果。今天的城市和农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陌生。城市就意味着陌生:你和你的邻居是陌生的,你和路人是陌生的,你在公交车的乘客是陌生的,这和原来的农村,或者小城市的小区是极大不同的。对群居的人类来说,陌生,孤独都是致命的,幸好还有同事,幸好还有一些朋友,偶尔还能回家看看家人亲戚。然后有些时候,总还是不够的,这时候就出现了主动寻求陌生人的需求,可能最基础的男女交友的需求,也可能是同好社交的需求。其实,朋友也都是从陌生人而来,陌生人只是一种暂时状态而已。在冒泡社区时,大量的草根用户,农民工,车间工人,服务业,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交需求,借助手机上网,通过发照片,论坛帖子,玩网络游戏来满足需求。为什么不找身边的熟人呢?原因,其实不言自明。很多交流是需要陌生人的,而且享受从陌生到熟悉这个变化过程。这是很根本的需求,尤其对外向,爱好社交的人来说。有一篇网文指出,中国的互联网结构和美国的橄榄形不同,中国是图钉型的,那针尖的一小撮人,其实并不代表那圆盘的绝大多数。而中国发展再快,社会阶层的结构是不会快速改变的。反过来看,越快的城市化进程,越是加快了当代的陌生感。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大多数都无法真正接受这个结构,因为,我们是紧盯着国外的互联网长大的。回到问题,陌陌做群组,其实还是离不开陌生人交友,群组从结识陌生人开始,到基于位置一同做些事情让投资人感到安心结束。附上草根用户的“群组”:乐讯的炫情乐圈
谢邀。我很喜欢微信里面的一句话:每一个朋友,起初都是陌生人
陌陌为什么要放弃「陌生人交友概念」?原本,陌生人交友不应该等于约炮,但是目前中国人心理深层上具有极强的不信任感,这个跟文化和社会变革和现状安全密切相关,只有性观念极其开放的人群,在性驱动力下能够跟陌生人产生关系。它也是可以根据数据现象来印证的:爆发的初装量,随后就是大量沉寂和抛弃产品的用户,互动数据总是来自极少量的活跃用户。一部分孜孜不倦的持续打炮,绝大部分其实根本没法跟陌生人交友,也发现根本打不到炮的则悻悻离开。但是,陌陌放弃的只是陌生人交友的“概念”,实际上陌陌现在基于LBS也好,建立POI也好,希望产生UGC内容输出也罢,一开始在做的还是“陌生人”变成“熟人”的交友过程。改变这个“概念”应该是跟市场定位、对外宣传有关,毕竟“陌生人交友”联想到“一夜情”,对产品的发展弊大于利。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10月6日,陌陌2.0正式上线,推出基于地理位置的群组功能。至今2个月时间,相信产品运营肯定掌握了一定的数据。陌陌的野心是希望通过陌陌进来的“熟人”们之后能够留下来。熟人和熟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是不是需要这样的软件?你能想象楼下经常一起打麻将的大妈们,每天登陆陌陌“xx小区搓麻同好组”的群,然后留言“今天下午3点去张妈门口楼下”这样吗?你能想象同栋办公大厦的同事之间,每天登陆陌陌“xx办公大厦午餐会”的群,然后讨论今天下午一起去哪吃饭这样吗?不是不能想象,但是又不应该是这么简单。还有一个问题是,基于LBS的交流,即时消息群不是特别好的形式,尤其是手机这样对信噪比要求很高的终端。选择是否正确这事,从外人来看,无非是个结果论。与其说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倒不如说,已经到了必须调整更进一步的阶段了。
个人理解,纯粹的目的就是:产品要活下去,数据表明这条路走不下,总不能等死吧,所以换条路。个人使用陌陌的体会,单体聊天的成功率太难了,即使聊天成功,受限于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等的共同属性太少,导致后续的聊天互动也非常弱。个人觉得可以去挖掘下共同属性,如果按纬度拆分,可以有地理位置、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单靠个人属性还不足以强大跨越陌生人聊天的鸿沟。举例吧,我喜欢看火影忍者,看到一个女神也喜欢看火影忍者,我突然来一句:hi,美女,我们聊聊火影吧。你还记得,自来也死了那集么,鸣人对纲手说:如果好色仙人是火影的话,他绝对不会让婆婆一个人去的。那个场面好让人心碎啊。这样发过去的结果呢?女神心理肯定有抵触,这人什么目的?跟我套近乎?又是一个流氓。这里不得不解释下:在陌陌里,男性会找男性去聊兴趣爱好么?当然不会,性的吸引是陌生人愿意走出第一步的原始动力,只不过有些程度比较大:约炮。所以回到女神的心理,想消除女神的戒备心理,其实挺难的,但都可以做一些尝试,但是貌似陌陌找到了另一条路来做:共同属性的合集。我个人觉得基于兴趣爱好集合而成的群,交流空间会比单体交流要大,但是不容易固话优质内容。我很努力地尝试进入几个群:一个是大学群,一个小区熟人群,一个不知道什么的群。一、难以介入话题:主要他们聊的内容都是他们熟悉的;二、没有线下的活动可以帮助加深理解,认识;三、找不到兴趣群。如果都是熟人聊天,那陌陌相比微信的优势在哪里?我倒是非常希望陌陌能退出线下活动的功能,这个周末还想去坝上草原……求认识新朋友。当然陌陌也有计划做贴吧,我觉得贴吧没有做好的地方,陌陌应该去尝试把市场捡过来。一个还在路上行走的菜鸟PM。
所谓“陌生人交友“,完全是个伪命题,朋友当然是从陌生人变成熟人。这个概念看上去,给了寂寞屌丝们一个噱头,可以聊到陌生人聊以自慰,时间长了,大家都明白了。两个人,仅仅靠地理位置的居合在一起的概率,实在很低,比在街头搭讪成功要到异性电话号码的概率还低吧。陌生人怎么变成熟人?需要纽带、共同语言、共同兴趣。而陌陌能提供的交互,太少了,几张靓照+地理位置的CLOSE,实在支撑不起两个人交友的可能。关于”约炮“,还是省省吧。这个需求本就不健康、畸形,对一款APP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口碑。你可以看到陌陌上面,不是拜金女、鸡、酒托,就是GAY、找约炮的男的。真的正经的,早就卸载了成为僵尸号了。现在还活跃着的用户,要么是有歪念的男男女女,要么是刚注册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的信男善女,要么就是八百年都不开一次APP不回复一句的僵尸。
陌生人交友,迟早得死。陌陌现在转做社区,怎么变现,怎么活跃用户,怎么样再去取舍”产品方向转变“与”有需求用户因产品方向转变而流失“之间的现实矛盾?
陌陌值1亿美元吗?我看不值,Myspace卖掉也不过几千万美元,陌陌靠号称2000万用户融到了资,MAU是多少想必谁用谁知道。我是极力不看好的。
上了三天陌陌,被各种打招呼和开价格的妹子表示,真的很有必要这么做。不然会被他们默认为既然装了陌陌就是求发生关系或者说求包养。陌陌的主流也变得没法发挥其它作用的样子,比如站在大楼外面问里面的工作环境好不好,一上去就都是骚扰。
他们觉得基于单个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无法商业化的,这和微信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开始推群组的概念,后期可以靠官方群组、订阅群组和向营销群组收费来实现盈利,这也和微信是一样的。我觉得他们可以模仿一下新浪微薄做vip会员向个人收会费,绝对比微信更有优势。有钱的约炮的每个月花个10块是很容易的。放弃"陌生人"概念是傻逼行为,最终将不得不和微信正面交锋,死路一条。
推广阶段:不择手段,拼命砸钱。(阿里巴巴在淘宝上不惜血本砸钱,确定三年不盈利策略。)巩固阶段:小心翼翼,努力转型。(阿里巴巴当年力排众卖家的非议做天猫,在后来力排众卖家的非议提高天猫租金,保证质量。)
看到楼上码了那么多字的答案,感觉都没说到重点。窃以为,有了LBS、社区、群组之后,这才是更适合交友之路。陌生交友本来就不存在,陌陌现在做的事情才距离“交友”更近。因为“交友”之前还是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兴趣交换、寒暄与破冰、群聊与活动。。。算了,就说这么多吧
陌陌据说要转向lbs交友,这个更不靠谱。lbs交友或者o2o是歧路。对陌陌来说,真正靠谱的还是娱乐化,走“唱吧”的路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更改陌陌距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