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天下足球 我是小罗贴士.

  《抓狂小贴士:现场版“乏车震门”事件(短文辑)》
  by塞林格格
  1、现场版“乏车震门”事件
  2、汽车人,出发!
  3、虚拟影讯或《建党伟业》影评
  4、列宁同志,请出示您的证件
  5、白菜君救宅男宅女
  6、列宁同志,请出示您的证件
  7、放开春晚的N个好处及一个坏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现场版“乏车震门”事件》  by塞林格格    坐公交这个事情其实也是有许多乐趣的,如果你抱定了一副“观察员”的心态去发现的话,就整天偷着乐吧。    当然,听我这么一说,坐久了公交的同志们会嘴一撇说,切,乐趣,贫吧你,现在而今眼目下,还有坐公交这么崩溃的事吗?早出晚归,上下班高峰期,置身于一片挤挤挨挨的肉色丛林,肉体扭曲成各种妙曼婀娜的姿态,堵车堵得你一点脾气都没有,这还偷着乐,你傻啊?    其实,都是血肉之躯,崩溃肯定是崩溃,可是成大事者,往往先破后立,崩溃之后的重建,有助于一个人的性格重塑,这仿佛电脑重装系统。如果能够在公交车上时时发现乐趣的话,就将无敌于天下矣。    某天坐公交的时候,我有幸目睹了一场现场版的“乏车震门”事件,极其香艳有趣。那天下班的时候,我一身疲惫地挤上熟悉得生厌的95路车,人是毫无悬念的那么多的人,车厢是毫无悬念的那么窄的车厢,方此时也,上来一个浑身狐臭的老兄正好站在身边,我心里面想,完了,完了,还有十来个站,这一场漫长的旅程啊!    无奈中,我只好眺望远方,这一望,心里面就得意地笑、得意地笑。    那天傍晚依旧阳光普照,公交车底盘高,离它旁边三辆车之距的一辆车上发生的一切被我尽收眼底。我是个路盲加车盲,眼却不盲,那辆车是一辆什么车我说不上来,车里面两个人的纷纷扰扰却被我看得真真切切。    是一男一女,男的在开车,挺着个小油肚;女的坐在男的后面,身子却前倾着缠上来。颜色对比是如此地清晰分明,男的穿的是一件白色T恤,下着灰黑方格的沙滩短裤;女的穿着一件大红色的旗袍,身材很好的样子。那女的一只手扶着男的座椅背,一只手像蛇一样地在他胸际之间盘恒,如此曼妙撩人,摄人心魄……    置身堵得水泄不通的车流中,我乘坐的大公交车像汪洋中的一条船。在船上,置身于挤挤挨挨的人群,看到如些销魂的一幕,我的眼睛都快跳了出来。节奏拿捏得真好呀!那只蛇一样的手蜿蜒有致地在那男的油肚和胸际的丘陵之间起伏,偶尔还停下来隔着衣服在他的乳头上轻轻捻动……我真佩服那个男的,他老兄双手握定方向盘,“任尔东西南北摸,我自岿然不动”,在滚滚车流中正襟危坐,白色的T恤上醒目地缠着一道黑色的安全带……    那话儿绝对是真理——交警同志提醒您:乘车请系好安全带!    在这阳光普照的傍晚,他们的脸庞被前面的挡光板遮住,站在高大的公交车上,好几次,我都产生了想要俯下身去看一看他们长什么样子的冲动,不过,我总算是控制住了自己,毕竟那样不礼貌,被对方觉察到是一件双方都很尴尬的事。    饶是如此,我还是像个窥淫癖一样,就这么高屋建瓴地看了个十足,到站的时候,心里面挺纳闷,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呢?下得车来,一瞥之际,我看到了那辆车的后面贴着四个大字:××摄影。              (图片引自网络)
  《汽车人,出发!》  文/塞林格格    城市已快步进入无以伦比的拥堵期,纷纷进入拥堵期的速度与拥堵本身的速度判若霄壤。看过的几部影视剧有着这样的雷同情节,借以制造一些步行时代的浪漫: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停车场,装饰着鲜花和彩带的婚车置身停滞的车流,寸步难行,于是,婚纱袭地的新娘不得不漫步下车,一手撩起裙裾同时捧着鲜花,另一只手挽着新郎,高跟鞋笃笃作响,绕过甲壳虫尸身一样难以发动的汽车,一对璧人徒步携手奔向汽车时代的婚姻。    仔细想想,有一种逆流而上的低碳主义的浪漫在里面,不是吗?    我一直拒绝学车,很久以来,我的理想都只是做一个徒步主义者。然而,随着单位的变动、住所的搬迁、夫妻分处不同的单位、即将会有的小孩的就学……我必须做一名四轮的候鸟,每天往返于城东和城西,在拥挤的街道作乾坤大“挪移”。生活的激流会带动一颗顽固而身不由己的石子,在磨圆它的棱角的同时,也带它踏上某种汹涌磅礴的节奏和频率。作为一枚汽车时代的鹅卵石,你已停不下来奔驰的步伐。如同罗大佑唱给昔日爱人李烈的那首歌的歌名——《停不了的爱人》,又如同黄舒骏那首著名的《马不停蹄的忧伤》:爱人啊,在这样一个停不下来的时代,何妨以小小的忧伤来体味那一份匆忙呢?    城市如此之大,大到恍若隔世;人口如此密集,密到模棱两可。几个徒步主义者自然解决不了拥堵。于是,单双号、拥堵费、限制上牌、无车日……等等等等。在汽车时代,人和车都不是自由的。很多的时候,在停车场一样的街道,置身于虫豸一样的车内,在挪动前移的车流中,我老在琢磨,这些车子干吗不站起来,那得有多省车位呀?!我真想像那对奔赴浪漫婚礼的新人一样,把车丢在那里,开步走掉。或者,索性带着我那站起来的车一起闪人。就像《变形金刚》里的汽车人,拥堵是吧,我变,咔咔嗒嗒,立身而起,汽车人,出发!绕过那些趴着的甲虫,扬长而去。    汽车人,出发!美国鬼子是敏锐的,我们早就成了汽车人。            
  又见沙岗兄,问好。  ——————————    虚拟影讯三则或《建党伟业》影评  by塞林格格    之一:《建军雄业》确定开拍,孙红雷出演贺龙    本涯讯(首席记者 塞林格格6月19日北京电)日前,赢得票房佳绩的《建党伟业》导演韩三平、黄建新透露,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中影集团倾情打造的又一部群星云集的鸿篇巨制《建军雄业》即将开拍,作为“建三”系列的最后一部,献礼明年的八一建军节。    据悉,热播不衰的电视连续剧《潜伏》演员阵容将成为《建军雄业》的主要班底。孙红雷由于外形酷肖,已确定出演片中男一号贺龙。    (本消息纯属娱乐,如有雷同,实属推测)    附:《建军雄业》演员阵容    孙红雷饰贺龙  姚晨饰贺龙夫人  冯恩鹤(吴站长)饰朱德  祖峰(李涯)饰林彪  范雨林(马奎)饰叶挺  吴刚饰刘伯承  沈傲君饰邓颖超  陈坤饰周恩来/陈坤成为惟一出演三部“建业”的演员  邓超饰毛泽东  侯勇饰陈赓  张震饰徐特立  ?饰周逸群  ?饰陈毅  ?饰许光达  ?饰粟裕  ?饰杨至成  ?饰萧克  韩三平饰?  吴宇森饰?    之二:姜文将出演《毛泽东》,饰演一代领袖    本涯讯(首席记者 塞林格格6月20日北京电)日前,资深传记片导演丁荫楠透露,继执导传记片《孙中山》(刘文治主演)、《周恩来》(王铁成主演)、《邓小平》(卢奇主演)《鲁迅》(濮存昕主演)后,酝酿多年的《毛泽东》即将开拍,由著名导演、演员姜文出演毛泽东。    今年,已有刘烨、张铁林、黄海冰、保剑峰、王雷等演员相继“扎堆”出演毛泽东,加上以前已经深入人心的古月、唐国强、王霙、谷智鑫、红心等演员塑造的毛泽东形象,主席的荧屏形象可谓“群英荟萃”。对此,姜文表示自己很有信心,将塑造一个全新的主席形象。    (本消息纯属娱乐,如有雷同,实属推测)    之三:《建军雄业》明年3D上映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将出修复版    本涯讯(首席记者塞林格格6月20日北京报道)韩三平、黄建新导演献礼八一建军节的新片《建军雄业》继续造势。今日,中影集团正式向媒体宣布,新片《建军雄业》将紧跟国际流行趋势,全部采用3D技术拍摄,打造一部中国荧幕上亘古未有的全景逼真战争大片,定于明年八一建军节之际强势推出。    据悉,届时,业已完成的《建国大业》及《建党伟业》也将推出3D修复版,重新与观众见面。相信,全新打造及重新修复的3D版“建业三部曲”将把近代史上的伟人们拉到观众跟前,与观众零距离、面对面,共话风云历程,同忆峥嵘岁月,展望和谐盛世。    更多报道,稍后带来。    (本消息纯属娱乐,如有雷同,实属推测)    至6-20            
  《列宁同志,请出示您的证件》  by塞林格格      还记得吧,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说的是一位恪尽职守的站岗士兵很负责任地拦了列宁同志的驾,请他老人家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伟大的领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觉地掏出来工作证,拍了拍士兵的肩头,表扬了他,说,小鬼……    这个故事说的是诚实与负责的品格,还有“革命只有分工不同”什么的。不过,年龄及长后我很怀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首先,像列宁同志这样的领导,进出营区要么是坐车,若是不坐车的话身边也有众多的随从;其次,就算列宁同志那天偷得半日闲,不乘车不要陪同独自出去散步的话,他老人家大概也不会揣工作证;三是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易容术,拉登萨达姆他们就有好几个替身,列宁同志那一张家喻户晓的脸大概没有几个人冒充得了……    好吧,是我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个故事是真的,伟大的领袖不但独自出门独自回来面对哨兵的盘诘,而且还曾经独自出门去排队理发,有人还硬是给他加了塞让他先理——这是另外一个列宁故事。可是,这个时代是与时俱进而不是刻舟求剑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作为一名哨兵,如果还是按这样的逻辑来求得表扬的话,大概就有点秀逗了。    是这样的,今年我从部队转业,在某机关谋了个饭辙,机关大门口有哨兵站岗,每天出入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没车,面生嘛,工作证也还没办下来,经常就有哨兵不让我进,我每天都要向他们解释,先是出示军官证,后来又弄了个单位的证明,每天都得掏,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不过,我挺理解他们的,自己就是打军营里面出来的嘛。可是,有时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有一天中午,我出去买盒茶叶,出门前专门盯着哨兵看了几眼,意思是我才刚刚出门,呆会儿我进来你就不要拦我了。没想到,等我拎着茶叶回来时,那个哨兵将手一拦向我敬了个礼,同志,请问你找谁?我说我是在里面上班的,刚出门买盒茶叶才回来。他说请出示你的工作证。我说我初来乍到,还没有办工作证。他说没有工作证不让进。我把天天揣着的军官证和单位证明掏出来给他看,他举到眼前端详了半天,说我们队长说了没有工作证不让进。我心里面说你懂不懂条例,我的军官证上可是少校,比你们队长都要大。没办法,遇到这样的实在银(人)儿,得解释。我说大家都是当兵的,我理解你的职责,你们领导不让进,其实是怕混进来坏人对不对?我这军官证是不是真的?我是坏人吗?不是吧?可以进了吗?可是他还在说,没有工作证不让进。我说,好吧,你们领导不让进,是怕进来不相干的闲杂人员,我这上面有证明,我是在里面上班的,不算闲杂人员吧?我以为可以进去了,可他还是说,没有工作证不让进。我生气了,指着另外几个人问他,没有工作不让进,那他、他、他为什么你看都不看就让进去了?他说,人家是在里面上班的。我乐了,我指着那张证明对他说,这上面的大红章是不是真的?这上面说我就是在里面上班的。再说,你也看到了,我刚刚才从里面出来,如果我不能进去,又怎么出来呢?    趁哨兵被绕晕了之机,我扬长而进。    由于经常被拦,最近我老想起列宁与哨兵的故事,我很怀疑那个苏联战士是在做秀?真实的情形会不会是这样:士兵将手一拦,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请出示您的有效证件。              
  白菜君救宅男宅女   文/塞林格格    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找了一个懒惰的老婆。这里的“懒惰”的意思,是指疏于应酬、不爱搭理家务俗事的那种懒惰。在懒惰这个事情上,我夫妻二人真是珠联璧合、臭味相投。这种懒惰在冬季发展到了极至,令我们双双成为无可救药的宅男宅女。    那时节,昼短夜长,外边“赫”洞洞、冷飕飕。我赖床赖得没边,每天手机总要响彻个三五遍才肯慌慌张张地爬将起来,穿衣洗漱,边收拾边嘟囔:你说这人哪,好歹也算是个高等动物,干嘛不“不耻下问”?跟人家青蛙什么的学习学习,也冬眠什么的,这该有多好呀!你说现在上班高峰期的时候得有多堵?不行么,就安排一部分人休“冬眠假”嘛。这样,不就达到“错峰”上班的目的了吗?    我这么一嘟囔,每天只比我稍微早起那么一点点的老婆就数落我懒,懒到异想天开、“盗梦空间”的地步了。她这是五十步笑百步。我了解,她和我一样,每到冬季,最羡慕的就是做一只青蛙,蛰伏在充满食物的洞穴里蒙头大睡。  我们家不兴开火做饭。上班累,下得班来,挤公交车累个贼死,好容易回到家,开门、关门、往沙发里一陷,根本不想动弹。灶台那里成天冷锅灰灶,基本上不怎么飘人间烟火。有时候要俩盒饭,有时候下下馆子,大餐小吃都对付着混个肚儿圆。    隆冬到来时,连门都不想出,更别说做饭了。然而我们不是杨过和小龙女,吃点蜂蜜就可以对付个三年五载的。到了冬天,胃口还特好、还特想通过大鱼大肉来犒劳犒劳自己疲累的身心。外面贼冷,如果在出门和做饭之间选其一的话,特别是到了双休或放假的时候,我们宁愿选择在家做饭。    每到双休及放假头一天,我们就开始囤积食物。什么烤鸡烤鸭棒棒鸡、烧腊火腿香肠卤肉、蕃茄鸡蛋黄瓜青菜、馒头包子速冻水饺……都是些熟食和比较好打理的菜蔬,把冰箱填得满当当的,心里感到特别踏实。    后来我们发展到在网上购置食品。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人在家中坐,吃遍天下鲜。在网上,全国各地各种风味的特色食品都买得到。元旦三天假,节前,我老婆说,这几天已经陆续收到了江浙的糟鱼南京的盐水鸭四川的手撕牛肉重庆的五香豆干等等一系列食品,加上家里有的大米面条速冻饺,可以不用囤积食物矣。于是我们甩手甩脚地回家,准备就这般足不出户高枕无忧地放心享用各地快递而来的美食。那一刻,我心里那个美哪,甚至还想到了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    快到家门口的一刹那,我突然想起来,网购的全都是肉食卤味,没有新鲜蔬菜,不吃得口腔上火嘴角生疮才怪。于是直奔菜场买了一棵两公斤多重的超级大白菜回来。我老婆一见到这棵大白菜,顿时笑逐颜开,将之放入满桌琳琅满目网购而来的食品袋袋间,振臂高呼:“有了这棵白菜,这三天,我们可以无敌于天下矣!”    村上春树有一篇小说叫《青蛙君救东京》,这棵富含维生素的大白菜救了我们两个宅男宅女。当然,要说明的是:我们只是业余的宅男宅女,上班的时候就变成了倍儿勤劳的小蜜蜂,忙着讨生活糊口,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做一对永久的“古墓派”的宅男宅女而打拼。真到了愿望达成的那天……那时节,真个是夫复何求呀!   
                    
  现在的小孩子
远比我们当年聪明伶俐多了      看看摆渡知道的那些各个学科的专家达人,,,很多都是90后 95后    别以为他们是摆渡知识后再摆渡回来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他们可是凭着兴趣一点一滴从课外时间成长起来的!
  前排 站位
  &&白菜君救宅男宅女 &&      真是宅得可以了      哈哈,不知格格年龄的,以为你是90后了,格格妻大概要到90后后了      
  路过  
  毛老人家年轻的时候下巴没有痣的,建党伟业中他好多岁哟~! 痣都长出来了
  赶上直播
  什么东西呀,没看明白
  谢各位朋友逛过来!  ——————————————    《放开春晚的N个好处及一个坏处》   文/塞林格格    春晚是一种垄断,垄断到了极致,就成了“年夜饭”。    就是说,除夕那天,如果你想看看晚会,基本上只有一水儿的CCTV,还搭上个歌舞晚会和戏剧晚会,均是CCTV;就是说,如果你要吃一顿以丰盛和喜闻乐见为主的精神大餐,只有这一盘国字号的年夜饭。当然,平心而论,这盘大餐是由经验丰富的大厨主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动全国最优秀的人力、物力,一般情况下都还办得比较老少皆宜、中规中矩,着实不算太坏。    如果放开春晚呢?除夕那天,各地方台可以不用转播CCTV,可以自主烹饪……设想一下,会怎样?我想了一下,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可以更大限度地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    二是可以引导良性竞争,促进节目质量;    三是可以减少客观存在的春晚“潜规则”现象;    四是更有利于推出新人,锻炼队伍,减少审美疲劳;    五是会造成明星大腕更加紧俏,他们会更累,同时也何乐而不为地更赚钱;    六是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的良好势头;    七是大家都可以分春晚这一杯羹,都有钱赚,可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八是……不再一一例举。    坏处呢?坏处只有一个:就是太浪费,不低碳环保,以致广大老百姓频繁换台,造成手部肌腱劳损。    还有一个说不上是好还是坏的地方,就是,如果放开春晚,全国人民在春节期间将成天处于一种傻笑呵呵的状态,老实说,我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拙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以为你是90后了,格格妻大概要到90后后了  ——————————    特复杜兄,真希望这个推测是真滴!  偶尔当回把宅男,不过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罢了。呵呵:)  
  【写于2010年世界杯的两小篇抓狂帖】    之一:《揭秘2010世界杯初期罗本没有上场的真正原因》/by塞林格格    如题,请选择:    A、罗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氏,著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不可能穿越六百年来到世界杯,况且他老人家不是高俅,好像也不擅长蹴鞠一类的东西;    B、有伤,这还用说吗?    C、教练不喜欢他,因为他不姓范,不是教练的自己人,驾驭不了。从范巴斯藤到范马尔维克,荷兰队都是“范家军”,范德萨、萨德维尔、范博梅尔、范布隆克霍斯特、范德法特、范佩西……etc.;    D、教练太喜欢他了,喜欢到都快断背的程度了,怕他受伤;    E、拜仁慕尼黑俱乐部老总出面,力保罗本不能再受伤,不然就叫黑社会做了范马尔维克,无奈之下,范帅只好不派罗本出场,伤好了也不派;    F、罗本头发太少了,八零后长得像六零前,有碍观瞻,有损荷兰队整体形象;    G、罗本很脆弱,玻璃人不但腿不禁风,耳亦不禁风,受不了“呜呜祖拉”的刺耳声音,来南非后已造成听力受伤,耳朵出血,本届世界杯,如果不取消那个长喇叭,罗本将永远出不了场;    H、罗本速度太快了,他已经出场了,只是大家都没有看到而已,实际上荷兰队所进之球,都是罗本进的,你可以将其解释为某种灵异事件;    I、鉴于往届世界杯和欧洲杯的经验,荷兰队一向都是虎头蛇尾型的球队,不可过早尽遣主力,是以“雪藏”罗本,待淘汰赛后才启用这枚秘密武器。这是老范(马尔维克)帅与小范(巴斯藤)的区别所在。谓予不信,如若荷兰队在小组赛中落于下风,老范早已将其遣上绿茵场单骑救主也;    J、小飞侠“瞎”了,旧伤已愈,又添新伤;    K、以上均不是;    L、以上均是;    M、其他,可补充。    (后续报道:配合答题的网友选H的比较多)    作于          
  塞林格格无所不通呀
  大谢闲版兄,过奖,向您学习!  ——————————————  之二:    《战平新西兰后银狐里皮现场唱的一首歌》/by塞林格格    我是一只等待出线的狐   千年等待 千年孤独   呜呜祖拉 可有人听见我在哭   步履蹒跚处 可有人看见我酸楚      我是一只等待进球的狐   千年等待 千年孤独   绿茵场上 新西兰先进了球   看台之下 我愁白了头         我又执教时 你已得过四届冠军   出不了线 你抽到好签还是无用   能不能为我再赛一场好球   我是富有执教经验的银狐   你看蓝衫飘飘 蓝衫飘飘   四届冠军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我再赛一场好球   只为你临别南非时的那一次回顾   你看蓝衫飘飘 蓝衫飘飘   往日辉煌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我再赛一场好球    作于              
  致史上最伟大的广播剧——新《红楼》  by塞林格格        新“红楼”惊天一雷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兄弟我实在是连口诛笔伐的心思都没有,这么多个月了,任其百般闹腾都不想置喙。可是今天没忍住,于是很负责任地在这里嚷两声——作为广播剧,新红楼实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每当我听到周野芒同志那“凛冽”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误入白虎节堂,抑或是风雪山神庙了。在配上诡异而突兀的背景音乐,画面上一个个铜钱脑袋做出面具一般的神情,兄弟我无端地就会一阵肝颤,把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从红楼到水浒再到聊斋再到海上花列传什么的统统回笼一遍,心中佩服之致,这部伟大的广播剧真的是令人浮想联翩、共鸣甚多呀!        这部广播剧是伟大的。兄弟我一开始还是想着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那句真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一个有主见的观众来说,不要受从前那些先入为主的恶评的左右,要作出自己的判断。可是,当我看到第一集那块用电脑做出来的青绿青绿犹如爬满苔藓的石头时,就彻底地丧失了继续看下去的勇气。        于是,是的,我基本上把它听完了。纯粹作为一种背景音,纯粹是在考验自己的承受力,当你将之听出来一种伟大、一种滑稽、一种自然时,你便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无所畏惧了——这个都忍受得了,虽千万人,吾往矣。        所以,作为一部广播剧,新红楼的伟大之处无时不在彰显。        它只不过是谦虚,给自己冠了一个电视剧的名,你看它表面上是一个电视剧,实际上它的真实身份是——广播剧。就像真正的伟大者周星驰先生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表面看起来像一只皮鞋的那个,实际上是一只吹风机。而表面上是马桶的那个,它确实是一只马桶,可是更是一部视频对话机。        有时候想起来,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广播剧新红楼,确实像是挂在马桶盖上的视频。        为什么会将电视剧生生地弄成了广播剧呢?    也许是钱烧的;     也许是发烧的;    也许是是周野芒同志话唠病犯了,剧中单演一个甄士隐过不了戏瘾。          都不是,最可能的情节是这样这样的:电母拍完整部戏过后,一看好嘛,这样零落的情节、破碎的场景成了形散神也散的散文,影视手法太过前卫了些,连我自己都看得稀里糊涂,估计没有多少人领会理解得了,当今市场的主流八零后九零后更是看不懂了,于是乎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干脆弄一个人在旁边解释解释、串串词得了。不然,真以为是在看聊斋呢。现成地摆着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周野芒,得,就你了,就这样,林冲逼上梁山了。          于是我们有幸听到了有史上以来最伟大的广播剧——新红楼。    有人问,为什么伟大呢?    因为从前的广播剧都没有图像,而这部广播剧还配得有图像。这是前所未有、空前但愿绝后的。          伟大啊!新红楼!啥也别说了。                  周野芒,字林冲,又名甄士隐,职业:电台DJ        雪村作品《我要回唐山》:人人都听广播、听广播!          
  留意 中……
  呵呵,格格的贫里有智慧,一大清早看得人乐。  精品了,期待更多杂拌!
  留意 中……
  啥时候拍 《操你大爷》
  三分飘过
  路过。拜读。
  大谢诸兄逛过来!!!  湄版兄、S兄过奖!  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索隐派”考证》    by塞林格格    其一:周星驰的来头    本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刘心武、易中天等老一辈学者的深切影响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穷半小时之功,终于找到了星爷的来头,“星驰”一词原来缘于《红楼梦》。《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嫿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作古风有句曰: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正“星驰”二字之来由也。    用于周星驰,岂不曰:星驰电影无俚头,谁家儿女不暴笑?嘻嘻。    此次发现展现了本人深厚的“索隐派”探究功底。    (本文纯属搞笑!如有雷同,实属“野”合。)           其二:闯王李自成的来头    由于本人成功地发现了周星驰的来头,深得学术界诸前辈的赞赏和关注,因此获年度最具创意学术奖。大受鼓舞之余,在下再接再励,刻苦钻研,再次发现了闯王李自成的来历。    原来,“李自成”出自《笠翁对韵》上卷八“齐”部,曰: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笠翁对韵》为李渔撰,李渔为清朝时人,李自成为明朝时人。“桃李不言,下自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将军指李广,然而司马迁在汉初就预言了明朝的另一位李将军李自成,再经由其后的李渔作了进一步完善,彻底地提示了“李自成”的来头。      (本文纯属搞笑!如有雷同,实属“野”合。若有对司马迁公、李自成公、李渔公有不敬之处,敬请见谅!)               
  《中国男足请到希丁克为当教练的方法》  by塞林格格    本人的研究方向从影视历史域成功转到了体育界,自从成功考据出了周星驰、李自成的名字来由后,吾深感到拓宽研究领域,学贯中西的必要,因而继续深研,终于找到神奇教练希丁克为何神奇之来源。    事情是这样的(等我找几个桌凳碗筷来,用西洋乐器的击打方法伴奏一下)——    原来,希丁克的父母是比较早的时尚人士,很早就立下了纵情欢娱,不要小孩的誓言,立誓要“丁克”到底!孰料一时不慎,诞下此子,初衷全改。遂将其取名为“希丁克”,意为告诉儿子,老爸老妈以前的最最宏伟的目标就是希望丁克,此理想因你而破灭,还望你子承父母志,将丁克进行到底。    所以,希丁克这一生命来到世界比起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足球教练来说太过不易,老天能不垂青他而令其神奇乎?希丁克秉承乃父乃母之志,不为家小所累,立志足球事业,故有大成。东西方家庭观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足球水平的差异。    由于生育观念等等的巨大差异,中国队要请到希丁克来执教国家队难度相当大,但愚有一计,可使其前行。那便是由计生部门协同中国足协负责人专程向希丁克汇报中国政府数十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的巨大成就,及中国时尚青年近来矢志不渝践行丁克的伟大变化,借以与希丁克在人生理想和父母宿愿上达成共识,博取好感,进而顺利请到神奇教练执教中国国家足球队,他年定可如韩国、澳大利亚般以黑马之姿杀入世界杯。    (本文纯属搞笑!如有雷同,实属“野”合。)          
  《2006年世界杯,马特拉齐到底说了什么?》    by塞林格格    齐达内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纪要大很多,他很成熟、很稳重,像一座大山,这样,当他的投影射到凯旋门上时是那样的合棱合角。    为什么会这样不理智?为什么要用他那颗高贵饱满、炮弹一样的头颅撞向那个人?    今天一觉醒来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想知道困扰了我一晚上的“马特拉齐到底说了什么”的答案,现在我看到了两个未得到证实的答案。    “你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    “你姐姐是个妓女!”    可能明天会有更多的说法,到底说了什么?    其实,马特拉齐说了什么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齐达内要离开这个足球、离开这片球场了,尽管获得了金球奖也不能给这个坚强的男人带来一丝快慰。    我只知道我的内心很沉重,世界杯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些完美的男人们,我喜欢的那些球星,他们最终都是十足悲情地离别,像一匹老马挥洒着马鬃踢踏着马蹄黯然离开,然后老去,烈士暮年,英雄空老。然后,下一届世界杯就是我们再老四岁的日子。    我不想煽情,千百年来,生命就是这样过过来的,我们战胜不了生命,我们必须老去。良辰美景勿论如何繁华似景都必将付与断壁颓垣。    那么,马特拉齐是不是在说:“齐达内,你老了,你老了你老了……”?                      
  2007世兵赛,赢了应该高兴  by塞林格格    世乒赛硝烟散尽,中国队囊括五金,再次展现了在世界兵坛上“巨无霸”的雄厚实力,这是让咱老百姓高兴的事情。可是有人泼冷水了,深谋远虑、忧国忧民地说,中国乒乓球一枝独秀是在搞垄断,不利于乒乓事业的推广,同时也影响中国队自身的发展;中国队一家表演,影响世界收视率;要居安思危,其实中国乒乓球队存在很多隐患云云。我就整不懂了,赢了球你们还不高兴,输个一两块金牌你们就高兴了?    这话你要是拿去给比尔•盖茨说,他一准笑得直不起腰来。微软垄断电脑市场这么多年,一手遮天,风光无限,影不影响电脑的国际化进程、影不影响电脑技术的国际共享、影不影响微软自身的发展?当然影响,影响大了!可是你服不服微软,服不服比尔•盖茨?你不服不行。没听说过微软和比尔·盖茨还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不好,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自己来打破这种垄断局面的。    在世界乒坛,中国队就是牛,就是垄断了,怎么着?你不服,你来呀。你总不会打不过就不参与,不打乒乓球吧?既使你不参与,好呀,我一个人玩,怎么了?现代足球最先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自己玩了好久,后来不是成了世界第一运动了吗?如果中国队垄断世界足坛,就没有人踢球了?关键是运动项目自身的魅力,才不是谁垄断不垄断的问题呢。插一句话,我想着如果中国队垄断世界足坛, 全国人民应该高兴得把大牙笑掉才对,可是我就怕那个时候还会有人跳出来说:这样不好。    ——这样说的人,一定是找抽。              
  《请勿以小说的名义质疑鲁迅》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  塞林格格    对于鲁迅先生文学成就的争议大多是:他的小说写得太少,太短,没有一部在长度、内容上堪可压轴的大部头。他将更多的创作精力投入了吵口水架、写小文章中,大量时效性的杂文犹如新闻一样是易碎品,杂文冲淡了他的文学成就。而且,他没有为艺术而艺术,他的作品功利性、干预性太强。    我以为这样的观点是偏颇的,姑且不论先生的小说成就如何(我以为先生不多的小说篇章丰富而博大,与许多以小说立世的大师相比毫不逊色),单就这种单一地以小说的名义来质疑先生的看法就太欠公允。    虽然我算是一个写小说的,仍然觉得今天这个时代,小说这种文体的地位太至高无上了,几乎凌架于所有文学体裁之上,至高无上到影响了对于一名作家的价值判断。好像不写小说,或是没有大部头小说的作家便不足以立世一样。而在以前,小说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河东河西,真是令人唏嘘。    诗人于坚曾在《人间笔记·跋·交代》里不以为然地说:“我一向轻视小说。这种轻视可能从我在大学时期听某个教授讲小说课的时候就开始了。小说的虚构性和情节性令我厌恶,这种虚构既缺少诗歌的真正的空灵,也缺少记录式文体的真实和第一性。存在并非小说的,人生从来就不是情节化的。否则这个世界就太乏味了。小说家,不过是些讲故事的人,他们把读者当成孩子。编造悲欢离合的情节赚取不谙世故的人们的眼泪。我认为,没有比小说更媚俗的了,今天在这个国家,小说被置于一切文体之上,受到出版界和期刊乃至官方的普遍青睐,正是它天生的媚俗性所致,小说在这个时代得以成为一种向现实投降的最便当的途径,我一点也不奇怪。”    所以,以小说的名义,抑或以诗歌、散文、戏剧、杂文等等的名义来判定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都是失之偏颇的。甚至,对于鲁迅来说,以文学的名义来判定他的成就都太亵渎了他。    在我看来,先生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一名斗士,其次才是文学家。他根本不会刻意追求小说技巧、结构、意识、悬念、文藻辞句等等,他的首要之务是针砭时弊,揭露国民性,使中国人的精神拙壮。对于小说,他志不在此。设想如果鲁迅一门心思钻入书斋,潜心写作小说,不好说他能否成为那种模式的伟大的作家。可以肯定地说,如果那样的话,鲁迅就不是鲁迅了。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等各类文体,只要利于表达思想,都能为先生所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先生驾驭了文体,而非文体驾驭了先生。    所以,拿先生的小说去比较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马尔克斯,拿去比较现代、后现代、意识流、先锋、新状态,统统都是关公战秦琼的事。如果可以比较的话,我以为只有卡夫卡的小说可以比较鲁迅的小说,然而卡夫卡的小说也是太少太短,大部头作品只有三部未完的长篇,怎么没有人质疑卡夫卡小说的伟大?    至于鲁迅没有“为艺术而艺术”,这勿需赘述。虽然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各自的生存方式无可厚非,然而,在鲁迅所处的那个年代,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中国人可以选择做一个书斋型的作家吗?    这些被质疑的地方,恰恰是先生伟大之处,是鲁迅作为鲁迅存在的理由。              
  《明星老吃回头草》  by塞林格格    看报纸看到罗马里奥为巴西国家队攻入最后一个球,告别国脚生涯的消息,我最先的反应就是这老小子不是早就告别足坛了吗,怎么又进去了,进去了又出来了?接下来的反应是“别听明星的,别信明星的”,继而得出结论是:所谓明星,就是一些没有诚信,说话不算话的人。    你看看,乔丹那厮早几百年前就说退役,脱下23号战袍。好嘛,闲不住,去打捧球,打不好,接着鼓捣篮球。23号战袍退役了,就穿45号,又脱45号,又穿,如是数番实在是不新鲜了,折腾不动了才歇的菜。还有好些个歌星,也是早几百年就已退出歌坛,轰轰烈烈地开过告别演唱会了。退就退了罢,退得不干净。隔山岔五地搞复出,复出又告别,告别又复出,反反复复,逗你玩(仿马三立语气),我简直受不了他们。    真正的归隐有那么容易吗?说是厌倦了演艺界的生活,说是老得干不动了,激流勇退,好呀。可是明星们是些什么人?别说昔日的风光、地位和金钱浮上心头让他们耐不住寂寞,就是几个想在老树上发新芽的经济人三番五次的游说他们也耐不住,所以,明星们老是失信于人,老是吃回头草,否定,否定之否定自己当初的许诺,拿粉丝们当憨腚愚弄。在这个事情上,有理智的粉丝能把握的只有让自己不要相信。                  
  马未都及鲁迅的文学表达能力  BY塞林格格    收藏家马未都大概是疯了,看过一些他在《百家讲坛》上的表现,挺不错的一个人,怎么会说出“实际上,鲁迅的文学表达能力非常差”这样的话来。不但差,而且是“非常差”。是不是因为他接受的是《凤凰非常道》的采访,就一定要说“非常”的话来。    是在网页上看到这样的话的,《凤凰非常道》恕我没有看过,我觉得说出这样的话来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话实说”,二是“哗众取宠”,三是被“断章取义”了。一个一个地分析。    [一]    如果是马未都有着惊人的坦诚在“实话实说”的话,大概他是很错误的。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能力是公认的。马未都的证据是:“因为受语言限制,鲁迅翻译的小说,就我这智力有时候还看不懂。”马未都称,鲁迅的问题在于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有限,“我对文学文字的判断能力超过我的写作能力,我在《青年文学》做编辑时是个最优秀的编辑。后来成为大作家的这些作家,当初都是我从来稿里把他们挑出来的。”马未都透露说,作家苏童早年给他们出版社投稿,“我打开信封一看,就知道他非同寻常,我为他在《青年文学》上发过几篇小说,当年能在这一刊物上发小说是令人羡慕的。”    这个论证很奇怪,鲁迅先生的翻译及其他的一些小说和杂文作品对于今天的语境来说当然是有阅读障碍的,但是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和自己的智商来指摘鲁迅的文学表达能力,这犯的是刻舟求剑的错误。如果以自己能否看得懂看得进去来算,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名著大概都是表达“非常”差的那一类。因为大师们并不是要表达给晚生于自己的马未都看的,那样的话,他们的作品就要大打折扣得多。比如《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比如《管锥篇》,比如一些文言文作品,当然,例举的这些是比较佶屈骜牙的东西,实际上,语言的发展如此之快,先于这个时代之前的作品在我们今天来看都会有一些阅读上的障碍,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他们。就像你拿今天的网络语言去给鲁迅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看,他们当然觉得是“火星文”。    鲁迅的文学表达能力强不强呢?在我看来,是超强的。举一个例子:鲁迅先生是白话文运动的巨匠,可是他的文言文同样写得古雅端庄,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写得精绝独到,我们今天来看《中国小说史略》,不依赖注释的话大多看不懂,可是,这是表达能力的问题吗?别的不说,像鲁迅这样一个以“骂人为业”的杂文家而言,如果表达能力不强,能够在文章里把那些“落水狗”们骂得狗血淋头、无法还嘴吗?    [二、三及结论]    如果是“哗众取宠”的话,马未都先生大概不必要这样,他也算是够有名的了吧。而且要哗、要取大概该找一些好自圆其说的对象,鲁迅老先生,少惹他为妙。当然,我并不是说鲁迅不可质疑,但那质疑要有说服力,不然就是信口开河。    如果被“断章取义”了,那就好解释一些,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传媒每天都有发生,名人所说的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被媒体制造的。主要是我没有看过《凤凰非常道》,所以在此“存疑”一下。    所以,我的结论是:这个事情大概是马未都先生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问题,被媒体钻了空子。他想说的是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在今天看来有阅读障碍。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吧,有话好好说嘛,别一激动表达错了。                  
  《从个人角度不赞成恢复繁体字》  BY塞林格格    早就想说这个话题,当时听到政协代表有这样的提案,本座首先的反应便是想笑,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提案?几乎就想马上博一篇。懒,不想写,现在就炒炒冷饭,不过,也许现在喧嚣过后,更能代表真实的想法。    今天无意进了王干老师的博客,没想到王老师是力挺恢复繁体字的,匆匆看罢,有两大感受,便促成此篇博文。    一是好些人素质太低,人家王老师力挺恢复繁体字,算得上有理有据,是自己的观点,起码是在好好说的,可是有些人只会骂,骂得没道理,没意思。二是王干老师的论证有好些比较专业,大概简化字真的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太好吧?    可是,塞某从心里还是挺不赞成恢复繁体字的。这个仅是个人内心好恶而已,毕竟从认字起就是学的简化字嘛。这大概也是王老师被骂的原因之一,中国现在的识字人群里,大部分都是学简化字的,最起码从感情上就通不过。    可是,个人的好恶就是最大吗?就可以决定和阻碍文化的走向吗?    不是,那样太“自私”了。我们有这个觉悟.    但是,抛去感情因素,恢复繁体字真的有那样的功效吗?真的就全球同此凉热,世界华人一体化了?真的就有利于古籍的承继、有利于两岸统一了?  好像也未见得。    大道理讲不出来,还是讲个人体会。    塞某小时候没书看,连蒙带猜地看过好几本繁体竖排的小说,记得还有从香港过来的金庸小说。后来读中文系,《古代汉语》这门课的课本就是繁体字的,阅读障碍也不是大得不得了。说这个事的意思是,繁体字可以针对那些对繁体字感兴趣(比如练书法的)和专业研究古籍古汉语的人而设,而不必针对所有的老百姓。就像鲍鱼好,就让老百姓天天吃海鲜,不现实,而且咱老百姓对馒头米饭有感情。现在不是还有人在学繁体字吗?这个事情,不要太绝对,是可以两条腿走路的。所以呢,也不要一刀切地废止简化字,因为大多数人真的对简化字有感情。而且传统文化也不是惟一标准,我们的目光还是要在承继的基础上往前看的。古籍留给对古籍有兴趣的人来研究,两种字体并行也不是不可以。现在的青年,连简体字都认不全,甩给他繁体字,更加畏惧我中华文化了,更加不利用推广中华文化了,是不是?    二是塞某还有好些人都是用的五笔打字,这几乎是塞某能掌握的最高的电脑技术了。如果换了繁体字,不晓得还打不打得出来。虽然“word”文档里面有一个“简繁字互换”的按钮,大可先仍是打简体,再转为繁体,按一下就行了,方便得紧,可是,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而且,这也还是两种字体并行呀。所以,是个大可不必的事情。当然,如果恢复了繁体字,让简化字连同五笔一起废止,再发明另一种五笔,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塞某估计如果那样的话,好些人都会选择打五笔简体,才“word”转换为繁体字——这裤子脱得也太繁了,不就是放屁吗?    三是如果恢复了繁体字便能使华人世界统一的话,还不如强势推广简化字呢,因为咱们人多,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好像我们不必做这么大的让步。以前看报,据说海外和港澳台都在热心学习简化字,心里面好生自豪了一把,觉得还是人家海外人士“与时俱进”,没想到我们却逆流而动。    约定俗成的事情不好改,而且约定俗成也跟话语权的强弱有关。如果有了强势的话语权,英语让位于中文,美元让位于人民币,中华文化一统天下,什么简呀繁呀的,这些都不是问题。    四是繁体字手写真的太“繁”了,就像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不会还有人要恢复文言文吧?(而且文言文有它好的一面,我们不还保留着吗?)而且,运用层面的东西,还是要以实用和方便为主。为什么汉字拼音化被证明不行,因为不方便,并不是简单的(拼音字母)就是方便的,而是简单又实用的才是方便的,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繁体字好像不属于喜闻乐见那种类型,而往往变成了某些人用来装佯和显示高深的东东。    总之,也许塞某的观点有些偏狭了,但确是真切的个人体会。仅供参考而已。        本楼所附图片如下:    《從個人角度不贊成恢復繁體字》  塞林格格/文    早就想說這個話題,當時聽到政協代表有這樣的提案,本座首先的反應便是想笑,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提案?幾乎就想馬上博一篇。懶,不想寫,現在就炒炒冷飯,不過,也許現在喧囂過後,更能代表真實的想法。  今天無意進了王幹老師的博客,沒想到王老師是力挺恢復繁體字的,匆匆看罷,有兩大感受,便促成此篇博文。  一是好些人素質太低,人家王老師力挺恢復繁體字,算得上有理有據,是自己的觀點,起碼是在好好說的,可是有些人只會罵,罵得沒道理,沒意思。二是王幹老師的論證有好些比較專業,大概簡化字真的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不太好吧?  可是,塞某從心裏還是挺不贊成恢復繁體字的。這個僅是個人內心好惡而已,畢竟從認字起就是學的簡化字嘛。這大概也是王老師被罵的原因之一,中國現在的識字人群裏,大部分都是學簡化字的,最起碼從感情上就通不過。  可是,個人的好惡就是最大嗎?就可以決定和阻礙文化的走向嗎?  不是,那樣太“自私”了。我們有這個覺悟.  但是,拋去感情因素,恢復繁體字真的有那樣的功效嗎?真的就全球同此涼熱,世界華人一體化了?真的就有利於古籍的承繼、有利於兩岸統一了?  好像也未見得。  大道理講不出來,還是講個人體會。  塞某小時候沒書看,連蒙帶猜地看過好幾本繁體豎排的小說,記得還有從香港過來的金庸小說。後來讀中文系,《古代漢語》這門課的課本就是繁體字的,閱讀障礙也不是大得不得了。說這個事的意思是,繁體字可以針對那些對繁體字感興趣(比如練書法的)和專業研究古籍古漢語的人而設,而不必針對所有的老百姓。就像鮑魚好,就讓老百姓天天吃海鮮,不現實,而且咱老百姓對饅頭米飯有感情。現在不是還有人在學繁體字嗎?這個事情,不要太絕對,是可以兩條腿走路的。所以呢,也不要一刀切地廢止簡化字,因為大多數人真的對簡化字有感情。而且傳統文化也不是惟一標準,我們的目光還是要在承繼的基礎上往前看的。古籍留給對古籍有興趣的人來研究,兩種字體並行也不是不可以。現在的青年,連簡體字都認不全,甩給他繁體字,更加畏懼我中華文化了,更加不利用推廣中華文化了,是不是?  二是塞某還有好些人都是用的五筆打字,這幾乎是塞某能掌握的最高的電腦技術了。如果換了繁體字,不曉得還打不打得出來。雖然“word”文檔裏面有一個“簡繁字互換”的按鈕,大可先仍是打簡體,再轉為繁體,按一下就行了,方便得緊,可是,這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嗎?而且,這也還是兩種字體並行呀。所以,是個大可不必的事情。當然,如果恢復了繁體字,讓簡化字連同五筆一起廢止,再發明另一種五筆,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塞某估計如果那樣的話,好些人都會選擇打五筆簡體,才“word”轉換為繁體字——這褲子脫得也太繁了,不就是放屁嗎?  三是如果恢復了繁體字便能使華人世界統一的話,還不如強勢推廣簡化字呢,因為咱們人多,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好像我們不必做這麼大的讓步。以前看報,據說海外和港澳臺都在熱心學習簡化字,心裏面好生自豪了一把,覺得還是人家海外人士“與時俱進”,沒想到我們卻逆流而動。  約定
  《博士乞讨与“读书无用论”》  BY塞林格格    勿论如何,在高考期间看到这样的新闻是一件让无数家长和学生心寒的事情:南京一博士竟然当街乞讨。    这再次让人产生了“读书不如喂猪”、“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等等误导,再加上前段时间台球神童丁俊晖及无线五虎之一的汤镇业关于“成功来源于读书少”的谬论,“读书无用论”有一些嚣喧尘上的趋势,有必要作一些澄清。    一、大多数的博士都是栋梁之材,有一位高学历的乞丐加盟丐帮实在是少之又少的异数,这个事情只涉及该乞讨博士本人,只与他的心理、思维情况和生活态度有关,不能作为普遍现象。    二、如果你能够保证你的子女将来可以在文体界功成名就的话,你可以让他们不读书。然而事实是,要想在文体界出人头地,比考十个重点大学都还难,是几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事情,不仅要独具的秉赋,还要有难得的机遇,你愿意押在这个宝吗?    三、教育的当要之务,并不在于子女能够考上什么文凭,而在于培养子女健康的心态,培养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不然,有十个博士后学位也是白搭。所以,“惟读书论”和“读书无用论”实质都是一样的有害。            春城晚报配图
  关于“翔飞人”的旧评,记得当时在天涯发的时候,看到这个标题,都给屏蔽了说,现在,尘埃落定,飞人回来了:)爱他就请相信他!!()  ————————————————————  《刘翔退出也是好事》(奥运“短评但不快”)  by塞林格格    奥运开幕以来,一向关注时事的塞林格格沉浸于“享受奥运”的纯粹体育精神之中,按兵不动,不像从前那样话唠,此番,借翔飞人退出的事情,简单讲述一下个人观点,力争片言居要,不耽搁大家的时间。    1、刘翔退出也是好事。刘翔退出咱家也很难受,但辨证地看,也并非不是一桩好事。刘翔的退出让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理智都是最重要的,热情、热望及理想并不能支撑一块金牌的诞生。“拼命三郎”的精神固然重要,但理智的分析自己,尊重自己的生理状况,以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别的选手可以言退,刘翔为什么不可以?况且,事情还没有一败涂地,刘翔的运动生涯还很长,喜欢他的人应该对他抱有更多的期待,相信他会在挫折过后创造更多的奇迹。    刘翔可以言退,国人可以接受他的退,这才是健康的、理智的、人性的。    2、开幕式好不好?个人以为,开幕式很好,但也不是好得不得了。老谋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国优秀文化、文明的元素,用出自他手的较为优秀的商业大片《英雄》及《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方式予以推荐,虽然似曾相识,却效果奇好。开幕式这种东东,不看广告,看的是疗效。只要效果好,便好。管他什么深度、意义、雅俗。开幕式面对的是普通大众,而非专家评审,世界人民大多是喜欢热闹、喜欢壮丽、喜欢炫烂的。    3、主题歌切不切合主旋律?个人觉得《我和你》是一首好歌。空灵妙曼,浪漫广袤。莎拉布莱曼是演绎此类歌的行家自不必说,刘欢的演唱也证实了他深厚的功力,华语歌坛“一哥”的地位无人可憾动。有人说《我和你》这首歌不切合奥运主旋律,为什么要切合主旋律,谁规定奥运主题歌就一定要激昂?其实,《我和你》虽不切合奥运会主旋律,却切合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主旋律,这首歌使整个开幕式的节奏行云流水,非它莫属。    有人说刘欢的衣服没穿对。谁规定唱主题歌就得西服领带?又不是唱美声,而且是站在球上唱,管得着?    4、点火方式土不土?之前,塞林格格还真没有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点燃圣火,都往高科技和优雅上面想去了,琢磨着会怎样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没想到用的是这种有些笨拙的方式。其实,个人以为,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方式是最切合奥运精神的一种,而又不乏浪漫。手持圣火奔跑的人,身后是本届奥运火炬传递、点燃的历程,这是最切题的。而那人脱离地球引力飞奔起来,还有比这更原始也更原初、更原生态的浪漫主义设想吗?    5、中国男足。现在是,谁提中国男足就要被鄙视,不提了。              
  《柏杨:一个写作者去了》  BY塞林格格    昨天一早进我的网易邮箱,就看见里面的新闻有柏杨去世的消息,当然,今天再进邮箱,这则消息迅速地被别的覆盖。    当时就心中突然一凛:一个写作者去了。    这则消息很简短,甚至没有详述柏杨的写作历程,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样的离世微不足道。每一天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前一段时间,贾植芳离世,写作、思考、败给时间……就是这样。    更多的人知道柏杨,也许是因为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他力讨的中国“酱缸文化”,他身处台湾,对于作为一中国人的自豪和检讨。塞林格格前一段时间在看柏杨的煌煌巨著《柏杨版资治通鉴》,更早的时候,看过他的《中国人史纲》,塞林格格不去关心他的私生活、他与政治、与台湾其他文人的恩恩怨怨,只是关注他的文本,以我目前有限的见识来看:柏杨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立的历史文化观点的学者,他也许算不上大师,但他是一个勤奋的、独立的写作者。    一个写作者去了,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赞语”:十年囹圄,十年写作,独译《通鉴》,七十二册,数千万字,只手而成,沟通古今,一意“嫁衣”。    曾经是一个报人和杂文家的柏杨,因为文祸坐了十年牢,开始完成了他向一个史家的转变。十年囹圄,他以史书作排遣,写下观点独到的《中国人史纲》。然后又花了十年的时间,译完了煌煌巨著《资治通鉴》,使这部一般人畏之如虎的帝王之书走入寻常百姓家,像小说一样好看。数千万字,在那个依赖手写的年代,这其中需要怎样的勤奋啊!    柏杨的写作与阅读都是独立的,司马光有“臣光曰”,柏杨有“柏杨曰”,他自己绘图、做表格、转化官名和地名的今译、用公元纪年……将历史做成了一项好玩的事业,早在“百家讲坛”之前。    一个写作者去了,留下来的除了著作等身,还有什么?在这庸俗的价值论面前,一个写作者去了,知识、历史、尊严、荣辱都随之而去,他是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他是速朽的,还是不朽的?这些都有什么呢?2003年,柏杨说:千言万语,只两句话: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做一个有诚信,和一个有能力包容别人的人。    如此而已。一个写作者去了,他毕竟独立地思考和存在过,他毕竟留下了自己的声音。                        
  《没有变形金刚的童年》  BY塞林格格    塞林格格在酝酿着去看一场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巨片《变形金刚》,之前,才花了5块钱买了张盗版碟,效果不堪入目,生生地把个好片子搞成了不知所云的“冷笑话”。为此,本塞林在此强烈呼吁支持正版,便更强烈地呼吁正版的价格低一点,上市快一点,电影票价低一点!    这个时候,无意中看了毕淑敏早年写的短篇小说《不能变形的金刚》,心有感触,便敲下这些文字。    如果小说有电子版,我愿设法征求到毕老师的同意后将它全文贴在这里,表达我对这则小说和毕老师的敬意。塞林格格现在转述一下这个故事,这大概是很早就关注弱势群体的作品之一了。    “妈妈,咱们走吧!我不要变形金刚。”小说以这样一句话开始,贫穷的母亲把自己准备买毛线织帽子和围巾的钱给懂事的儿子买了一个最小的变形金刚,为此,她将在严冬不得不忍受凛冽的冷风响向她微秃的头顶,但她这样做很欣慰,为了儿子的懂事和儿子的快乐。班上的同学流行交换变形金刚,这样就可以拥有更多的金刚。儿子的金刚被同学弄坏了,儿子很难受,但他大度地说“没关系”。可是,当儿子弄坏了一个富裕而刻薄的人家的金刚时,却得不到原谅,儿子的童心发生了变化……    小说很温馨,很健康,没有偏激和仇富,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小说需要极端,也需要健康,毕淑敏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作家,她后来兼而成为一个优秀心理咨询并不奇怪。    朴质的穷人掌握着真正的善良,虽然他们买不起变形金刚。我想起自己没有变形金刚的童年,没有变形金刚的人是大多数的,那时,我没有一丝的埋怨,也没有一丝的攀比,没有变形金刚,照样健康快乐地活着。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失衡。当然,穷人有拥有自己的变形金刚的权利和理想,然而,穷人应该有穷人的态度,可以贫穷,却不可以卑贱,可以贫穷,却不可以泯灭了理想,这才是塞林格格想说的。    如果把塞林格格文中的“变形金刚”换为“房子”、“车子”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呢?              
  [旧文二则]    《理性宽容面对“五一”长假》  BY塞林格格    从4月23日到4月30日,我们不得不上八天的班,换回来七天的休假。很累却很憧憬。/从中可以看出来两件事,一是我们都喜欢休假,愿意为之勒紧裤腰带然后猛吃一顿。二是从“五一”、“十一”长假中可以看出来一种“穷人”心态(不是贬意)。    实际上就只是放三天的假而已,我们掐头去尾地堆垒出来七天,就如同叫化子过年,你拼我凑地凑出来一桌子菜。这七天假,这休假的生活来得多么的不容易啊!    可见我们的国家还不富余,还需要努力呀!毕竟处于过渡期、处于初级阶段嘛。整个国家要达到富足悠闲的生活还有很大的距离。/我的观点不是批判,而是理解。只是希望对于长假不要太过于看重。为了七天的假,如此劳累、劳精费神,人头攒头,就像以前在物质贫乏的岁月里的那种排长队大肆抢购的情形一样,至于吗?应该在心态上调整一下。大大方方地只放它三天或是干脆就放七天又怎样?把端午、清明、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放了假又如何?以前“五一”、“十一”只放一天假,还不是过来了,以前没有双休只休星期天还不是过来了?整个国家毕竟是在前进和进步的呀,以后会更加富足和悠闲的,要对这个国家、对所有的事情充满乐观和雍容才是。        《预言了“五一”黄金周的取消》  BY塞林格格    “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了,这在意料之中。链接一篇塞林格格今年4月27日的旧文“理性宽容面对“五一”长假 ”,有三层意思。一是塞林格格竟然预言了“五一”黄金周的取消,是个罕见的人才,有高瞻远瞩的预见性(当然,恬不知耻和娱乐自己的功夫也很高,哈哈)。二是足见塞林格格的小文有很大的影响力,影响了高层决策。三是不管是不是受小文的影响,高层还是善于听取民声,关注民生,听取意见的。这令人高兴。                      
  《黄健翔的选择和我们的选择、也许还有中国男足的选择》  BY塞林格格    有时候,“选择”这个貌似沉重的词汇其实就像手持电视遥控器换一个频道一样简单。    CCTV央视五套奥运频道、CSPN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你看哪一个?    塞林格格知道有好些人选择了CSPN,仅仅是因为他们想听一听黄健翔的声音。  作为一个非著名的伪球迷,世界杯过后,塞林格格已经“不看足球好多年”。    一个伪球迷和一个假吸烟者就是这样,足球和香烟并不是他的必须,没有瘾,没有依赖性,所以不看不吸也没什么,也许这样,才有了一些“旁观者”的别样观感。    老实说,前一段时间我有些讨厌黄健翔,主要是看他的广告时产生的这种心理。在黄健翔代言的广告中,总是将他塑造成“男人”的“三个代表”,在他客串的影视中,总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来说事。塞林格格憋了好久了,早想说的是:男人不男人,真的不是喊几嗓子的事。你可以说黄健翔在面对强大的央视时,敢于道出自己的心声,一个人单挑央视,有一些长板坡子龙单骑救主的风范,是个男人。但是,塞林格格觉得,在“解说门”中,黄健翔反映出来的是一个男孩的不成熟而不是一个男人,这事儿跟是否男人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的男人,应该是宠辱不惊的。保持一些孩童的天性难能可贵,但生活不是童话和任性。    好的,来说欧洲杯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好久没有听到黄健翔的足球解说,造成了一种“审美期待”,在CCTV和CSPN之间,塞林格格和好些球迷选择了后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黄健翔的解说与段暄他们相比真的是高下立判,这其中有一个天赋和热爱等等等等的问题,没有长足球那一根筋或是那一根筋不够粗壮的话,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比黄健翔说得更好。懂球就是懂球,不懂球,就是球不懂。/悲哀的是,我们只有一个黄健翔,而这个黄健翔是个孩子,高兴了,他说给你听,不高兴,他不说了。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是黄健翔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我们不知道他之前在央视面临着什么,我们不知道他需要怎样宽的宽容,但是,还好,这一届欧洲杯,我们可以手持遥控器听他讲。下一届呢,不知道这孩子还讲不讲。而且,如果央视将黄健翔请回去而黄健翔又同意了,以后每一场都是黄健翔的声音,你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用遥控器换掉他,换成别的谁谁谁?/所以,黄健翔说对了,在足球解说这个领域,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想看他赵子龙,他却太独孤求败了,累。/这个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这个选择面越来越广的年代,每一家传媒,都要培养自己的黄健翔,而且,要培养好几个储备着。葛优老爷子说得对:“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这样,离了你,地球照转而且转得更欢实。第二个启示是:牛叉的人永远都牛叉,搁哪儿都牛叉。所以,牛叉的人完全可以像一个著名球星一样玩任性。    不管怎样,听黄健翔说足球过瘾。而且,解说门之后,他更内敛成熟了些,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不管怎样,有人跟央视竞争,这对足球是好事。中国男足大可借鉴这种模式,垄断是产生不了良性循环的。    “遥控器改变了一切”,今年塞某去参加某个采风活动时,同行的一个广播电视报的编辑在回忆起广播电视类报纸昔日的风光时这样说。/是的,遥控器改变了一切。也许,还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作为球迷,我们希望黄健翔回央视,也尊重他自己的选择,当一个单干户。一句话,不管黄健翔回不回央视,我们是冲着他去的,这没办法,这是好些人的选择。连这点选择权利都没有,还看个球,踢个球呀!              
  我们应该怎样看《千手观音》  BY塞林格格    这是我很早就想说的一个话题,时隔将近一年才拿出来说,主要是看了报纸上的报道引起了共鸣:《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说,我希望你们不是因为看到我们是残疾而哭,而是因为看到我们的艺术而感动。    回顾一下“历史”: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的春晚上,由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美仑美奂的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震惊和感慨,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人间至美、人间大爱,可是主持人周涛的言说让我很不待见。周涛饱含深情、热泪盈眶、语速缓慢地说“我是流着泪看完这个节目的……”云云,令我一下子就败了胃口。    当然,这不能怪厚道的周涛,她以这种倪萍式的述说来讲述“千手观音”的故事也许是春晚的惯性使然。据说每年春晚的节目都要有一个动情的亮点,这类动情点往往是倪萍的拿手项目,始则令人感动,多了就有些滥情,后来往往演绎成是在做作地拿贫困、凄惨、艰辛等等来说事了。我们都需要情真意切的感动,在春晚上,周涛的模仿和这个“动情点模式”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拿《千手观音》来煽情就有些太亵渎。     我以为,在《千手观音》面前,所有的怜悯和可怜的泪水都是亵渎,我们从中看到的只应是生命与艺术的伟大,看到佛陀的大悲悯,看到人生的希望,看到宁静与祥和,而流下的也只应是幸福的泪水,内心充斥着作为人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生命是平等的,健全者就可以自我感觉良好?残疾者就一定要被同情?有一些人生的弱者其实身体很健全,而一些残疾者却是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在他们面前,我们只能是尊重和崇敬。怜悯是自上而下的,我们有什么资格高高在上?如果真的要“悯”,那只能是悲悯,悲悯才是平视。    作于2005年          
  《寂寞高手赵本山》  BY塞林格格    春晚越来越成了本山大叔的自留地,多少“腕儿”挤得头破血流地想上春晚而不得,多少“腕儿”在春晚的节目审查中被“PK”掉,而赵本山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就算是他的节目一次两次被否决,他都会在节目被一再修改后登上春晚的舞台。因为在那阖家欢庆的夜晚,全国人民已经少不了听本山大叔“唠嗑”了。    前些日子我买了张赵本山小品专辑的DVD,回顾了老赵的春晚及综艺晚会的历程,得出的结论是:赵本山越来越寂寞了。    刚开始那会儿,老赵多卖力呀,凭着小品《相亲》亮相春晚一炮走红,老赵频频地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各类综艺晚会上,又是装老太太唱《小草》,又是装盲人卖报,又是扮村长又是当范伟的爹,啥活儿都接,全套。从千万人中杀出重围,确立了他“小品王”的地位。可慢慢的,就只有在春晚上才能见到他的小品了;慢慢的,他在春晚上的表现就不那么卖力了。只要有几句精彩的台词,再加上老赵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忽悠”,这一年“××杯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小品类的冠军准会毫无悬念地属于赵本山。本山大叔太强了,太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了,对于他来讲;上春晚太容易,对于他太讲,春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了。朱时茂陈佩斯被春晚禁了,惟一有得一拼的“赵妈”赵丽蓉老师又已仙逝,黄宏郭达潘长江巩汉林还差那么一点,本山大叔纵横天下无敌手,拔剑四顾心茫然,高手寂寞啊!这春晚,愣是活活地把个赵本山造就成了独孤求败。    即将上演的这一场春晚,老赵更加寂寞,“铁三角”中高秀敏英年早逝,范伟坦言春晚太累,想进军电影,剩下赵本山孤家寡人,拉上宋丹丹再度扮演缺牙的老头老太太,虽则丹丹也是黄金褡裆之一,但是与老赵忠心经营多年的“铁三角”相比还是单调了些。如果没有猜错,到时候本山大叔照样会蝉联观众最喜欢的春晚节目,只是总觉得太那个什么了,那种高手寂寞的冷清,对于春晚、对于本山大叔和广大观众都有点“哇凉哇凉”的。    作于2005年        
  《获奖的,不看》  BY塞林格格    由于茅盾文学奖曾经给我们贡献过《白鹿原》、《尘埃落定》、《长恨歌》这样的作品,一直以来,该奖成为中国最重量级的文学奖项,又由于余华、莫言、贾平凹这样的作家在入围后最终落选,一直以来,这一奖项争议良久。    立奖人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有意思,“鲁郭茅,巴老曹”像是百晓生的兵器谱的排行榜,一直以来无人可以撼动这个排名。然而随着人们摘去有色眼镜,视野渐渐地开阔起来,像沈从文、钱钟书这样的作家被拭去尘封,浮出水面,闪亮登场,人们才发现,不要听信文学史的讲述,不要听信所谓权威,文学自有文学本身的品评价值。所以,人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茅盾的《子夜》和沈从文的《边城》两部作品,发表的时间相近,当时《子夜》一出来,洛阳纸贵,而现在,有几个人还在看《子夜》?而《边城》呢,当时寂寞,现在却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等一的文字。    当然,我说的是茅盾文学奖,扯远了。    本届评委雷达说,此次的获奖作品是平衡的结果。说得好呀,什么叫平衡,乡愿就是平衡,中庸乃至平庸就是平衡,令得各种风格、各种好恶的评委们都无疑义的作品,就是获奖作品。这样的作品还有特点吗?还有锋芒吗?还有探索精神吗?    当然没有了。    像《白鹿原》那样堪称中国文坛近五十年来最伟大的作品也只是在陈忠实根据评委们的建议作了修改后才获了茅盾文学奖。所以根本不必要为谁获奖谁没获奖争什么吵什么,其实,能写一部中正和平的作品也殊非易事呢,此次获奖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作品。    只是我宁愿看那些没获奖的入围作品,像莫言的《檀香刑》、麦家的《解密》、红柯的《西去的骑手》,他们至少让我觉得独特和有所启发一些。    不看获奖作品而看不获奖的作品,这似乎有点矛盾。        (贾平凹目今已获此奖项矣,《秦腔》)        
  哈,以为第七,八是你,嘿嘿
  是呀,我也有七、八两个“盾”呢:)    ————————————    《我十分想见赵忠祥》  塞林格格    有一年的春晚,宋丹丹在与赵本山、崔永元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不屈不挠地说:“我十分想见赵忠祥!”    作为一个资深的春晚观众,很多年之前,我就靠着看春晚吃零食来娱悦地守岁了,对于赵忠祥先生,虽然不是他的fans,却也默认了他“国嘴”的地位,最起码,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赵忠祥决不会像朱军那样把“迎来了鸡年”,又给说成“迎来了猴年”。作为一个老同志,赵老师没有在这方面犯过错误。  看电视看成了惯性就会把赵老师那张并不英俊的大脸越看越顺眼了,就会觉得他唱歌的嗓子虽则比不上播音,但反串着唱一把京剧还是字正腔圆的;虽然人家从《岁月随想》里挑出来勘误表那样多的错误,但那本开主持人出书先河的书还是随和平易的;更别说和杨澜一老一少在《正大综艺》里的黄金搭档,还有《动物世界》里亲切祥和的声音……赵老师成为一流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绝非浪得虚名,可是当他的事业达到三花聚顶的巅峰状态时,他却在以后的春晚还有更多的场合里销声匿迹了。    原因可能跟一个女人有关,这种事情是真是假、谁是谁非说来说去都讲不清楚,而且到最后两个人都弄得臭哄哄的。我相信名人——特别是着意塑造自己正面形象的大名人——受到的束缚与外界有意无意的攻击会比别的人多得多,反正,抛去让人难以认定的人品什么的不说,哪怕是基于最起码的怀旧,对于这个在我们观看春晚的阅历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我想说:“我也是十分想见赵忠祥。”    当然,还包括我喜欢的朱时茂和陈佩斯。    作于2005年          图片来自度娘
  《明星的健康问题》  BY塞林格格    说是张铁林患了肝癌了,海王金樽“干干干,要干更要肝”的“皇阿玛”竟然遭此重症,真是不幸,我希望这是一则假新闻,不久就会被辟谣说“不是真的”。    老实说,我挺同情明星们的,他们并不是正常人,像动物园里的宠物一样被大多数的人欣赏、关注着,虽则“万千宠爱在一身”,然而却没有正常人的那种自由,就连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的隐私都没有。郑秀文好端端的,恁是被狗仔们恶意炒成淋巴癌,还一再说她“病逝”,一个个手执镜头闪光灯话筒将一个病弱女子团团围住,一副惟恐其不死的架势。傅彪生病了,先不论是大病还是小病,病了需要安静,狗仔们又将其添油加醋成绝症,人还没有死,脑细胞都要被这些新闻整死多少。我喜欢的唱《你的眼神》的蔡琴大姐,恁是被人把眼神都说死了,说是要失明;林志玲坠马,被说得脊椎骨都要跌断;曾志伟摔伤,被说成摔得像《少林足球》里吴孟达“黄金右脚”那种;周渝民撞车,被说得七魂六魄都撞飞了似的……    我想起那年李雪健老师打官司的事来了,好好的恁是被媒体说死了,气得老人家诉诸法律,要讨个公道。真是的,要是能像周星驰在《九品芝麻官》里面那样把死的说得起死回生的话,你可以有理有据地说一通,要是老咒别人死,这样的事还是不要干的好。    真的,即便是人家真的得了绝症,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还是三缄其口的好,别火上浇油,给病人一个安静的空间吧!阿门!              
  今日战友聚会,大醉……  休假出去玩,告假,谢谢:)
  《短信时代的世界杯》      据说足球发源于中国,那时叫蹴鞠,最早的国脚叫高俅,因为球踢得高!实在是高,遇到了球迷端王,端王后来成了宋徽宗,高俅成了奸相。球星热衷于政治权术,不务正业,仿似注定了中国足球的开局不好。英国把蹴鞠改革了一下,成了世界第一运动的现代足球,就像乒乓球发源于欧洲、传入中国成为国球一样,发明者往往没有利用者高明、实惠,踢球者也往往没有看球者高明、实惠。看球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唾沫横飞站着说话不腰痛,踢球者满场狂奔汗流夹背气喘如牛,胜则举国誉为英雄,败则唾骂为寇,遇上足球流氓还有性命之忧。全世界为一个圆型气囊喜怒抑扬,据说是因为足球是最后的角力战争,圆型气囊里充满了弗洛伊德的“利比多”,是以世界杯期间成为举世的狂欢节。去年世界杯期间,因为工作太忙连坐于屏幕看全比赛都成为奢求,所幸还有短信,发到中国队捧了金杯都不会有裁判为你的这个想法出示红牌。    中国队的首场世界杯比赛便是在互发短信中度过,工作太忙,偏又在2点半比赛,朋友发来了中国队出场人员名单。那天,好多办公室都关起门来或明或暗地看球,我坐在车上去忙公务,驾驶员看了上半场球大不情愿地被叫来开车。我一路安慰他一路与之侃球,探听一下上半场的情况。驾驶员很会侃球,我如身临其境,两人侃着各种预测,对中国队还是比较乐观。昆明的车和红灯多得像密集防守,人群熙熙攘攘悠闲依然。我纳了闷了,这些人闲着咋不回家看球呢?此时,朋友发来一个短信:中哥0比2,我笑着对驾驶员说:下半场才一会儿,0比2不可能,这哥们欺我看不了球,逗我玩呢。便回个短信——“你别乱说乱说的,把风水都说坏了”孰料不是愚人节人家还不耐烦骗我,我到了五一路省公安厅办公事,那帮警官也在关起门来看球,我报告都没喊,一推门就问“几比几”,真是0比2。警官们皆同情我,把我让到第一排,我盯着屏幕铆足了劲,“进一个,进一个”,可是,一声哨响,中国队的世界杯之旅实际上是结束了……好几个朋友发来短信:0比2真可惜!没骗你吧,别那么有信心。此恨何及。幸好你没看……诸如此类。我只得仿周星驰同志语调一一回之曰:球不是这样踢地!    后来,流行了两个关于中国足球短信,代表了诸球迷之心情。    其一:世界杯兵败,赌球集团追杀球员,孙继海扮一靓女逃,遇一丐婆,问之曰:我是谁?丐婆答:孙继海。孙大惊:你怎知道?丐婆环顾左右,低声答:别嚷,我是郝海东。    其二:国足到一家餐厅吃饭,发现菜谱上有一道菜叫“中国足球”,便点了这道菜,当菜端上来后才知道,原来是——臭豆腐炖猪蹄。    作于2002年中国男足首场世界杯比赛后        
  【如果大陆公映3D版《肉蒲团》会怎样?】  BY塞林格格      1、基本上买不到票;    2、黄牛票会炒到爆;    3、会有意识形态或非意识形态的官员出来指责;    4、会有性学家借机出来猛讲一通;    5、影院工作人员请注意清洗座椅和3D眼镜;    6、建议使用一次性3D眼镜和一次性坐垫靠背。    7、会摧生警方采取很多行动,包括打击票贩什么的,当然还有……    8、会有好些人化装去看。为什么要化装?因为:(一)在影院遇见领导会很尴尬;(二)在影院遇见领导带一个或几个陌生的年轻女人观影会很尴尬;(三)在影院遇见领导带女同事、女秘书观影会很尴尬。如果遇到上述情况又没有化装,千万要镇定,假装不认识。    9、以上纯属推测,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塞林格格剑苇
21:53:00    【如果大陆公映3D版《肉蒲团》会怎样?】    BY塞林格格            1、基本上买不到票;......  -----------------------------  补充10、也许会实名制购票。如果实名制购票,没有一个人去会买大概太夸张,但是票房必定大受影响大概是真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学会了踢足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