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林寺塔沟武校校教的是正宗少林功夫吗

走进塔沟武校:那个你不知道的“筑梦之塔”-武校 塔沟 教练 广州亚运会 威亚-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走进塔沟武校:那个你不知道的“筑梦之塔”
原标题:走进塔沟武校:那个你不知道的“筑梦之塔”&&&
8月28日晚的青奥会闭幕式上,河南塔沟武校的“筑梦之塔”节目将高度从开幕式时的42米升高到了60米。120名习武少年用更加高难度的表演继续震撼着世界。  在这出现代科技无法复制的表演里,维系着这些少年的除了那一根威亚,还会是些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澎湃新闻记者走进了河南登封,武校所在地。  历时一周的走访,真正触动笔者的不是节目排练的艰苦和高难度,而是那份带着点“乌托邦”色彩的武林情谊。    
162天的艰苦训练,才有了520名武校学生在南京奥体育中心近10分钟的惊世表演。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与南京相距680公里的河南省登封市是著名的武术之乡,也是少林拳的发祥地。在这里,上至七旬老汉,下至五岁幼童都会说这样一句绕口令,“喝喝少林水,都能踢踢腿;走走登封路,就会有功夫”。  登封市共有大大小小62所武术学校,在校学员超过50000多人,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武林部落”。正是依仗着嵩山少林寺,不少武校都打着“少林正宗”的旗号。而发源于少林寺中最古老的法如塔的塔沟武校,正是其中名气最大的。  162天的艰苦训练,才有了520名武校学生在南京奥体育中心近10分钟的惊世表演。青奥会开幕式后,大部分学员已经回到武校继续读书习武,他们没有任何报酬,许多孩子将表演看作是一生的荣誉。
  孩子们平时48个人就住在78平米的屋内,写东西都只能在床上。  一件带血的威亚衣  在开幕式表演结束的那晚,14岁的周小龙躲在聚光灯后,默默看着师兄弟们像英雄一样被摄像机和麦克风包围着。他是这次武校青奥会表演团队的一分子,但他只是个替补。  你一定不会想到,这个个头不高、说话都有些腼腆的孩子,是克服了怎么样的困难才有机会来到这里。即便没有一分钟亮相。  出生在河北的周小龙是地道的河南邓州人。2010年下半年,从小酷爱成龙电影的小龙来到了塔沟武校圆自己的武术梦。由于长期的高强度练习,小龙在去年冬天发现膝盖长了骨刺,连个起码的深蹲都疼的厉害。而横亘在小龙和青奥会表演之间的不只是伤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周小龙回忆说,排练中第一次上天,自己就洋相百出,“当时只是在空中20米,但是我一上去就眼前一黑,觉得想吐。”原来他有恐高症。  可是小龙实在太想争取这次机会了,为此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荣耀是金钱买不来的。“我们也知道孩子很苦,但是我们也希望他能坚持下去。”小龙的妈妈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们全家都因为小龙感到骄傲。即便他一分钟都没有亮相。
  周小龙(前右三)。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由于替补是没有威亚衣和护腰的,只能用威亚丝“裸练”。一个14岁孩子的稚嫩皮肤就这样一次次被锋利的威亚钢丝折磨。才练习了几天,周小龙的大腿和裆部就被勒出了血。但是小龙害怕失去这次机会,他决定把伤情隐瞒下来。  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威亚丝一而再再而三地勒到伤口,这不断消磨着一个孩子的意志。就在小龙准备放弃时,他的师弟王恒恒突然把威亚衣和护腰让给了小龙。  比周小龙大一岁的王恒恒是安徽人,2011年才进入武校学习。两人平日一起习武、读书、吃饭甚至同睡一铺。看到师兄带伤训练,王恒恒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很心疼”。  其实几个星期前,正是王恒恒接过了周小龙曾经用过威亚衣和护腰,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一件威亚衣,先后保护了两兄弟。  “我比较轻,钢丝不会把我勒破皮,最多就是勒出淤血。”王恒恒说起训练中的苦,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有了威亚衣的保护,小龙的伤口渐渐复原。而王恒恒的大腿两侧则从淤血磨成了老茧。  富二代的蜕变  在很多人看来,选择习武通常都是贫困家庭为孩子寻找的出路。但在塔沟武校,情况并非如此。“虽然八成学生都出生在农村条件稍差的家庭,但也有不少学生来自富裕的家庭。”“筑梦之塔”的杨松坡教练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道。  在同门师兄弟中,史林磊可以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了。1998年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史林磊家中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和一个2岁的妹妹。父亲在当地从事房地产生意,现在正兴建着自己的酒店。从小娇生惯养的史林磊却在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被中国武术的魅力迷得神魂颠倒,从此与武术结缘。这次他也登上了“筑梦之塔”的第六层。
  史林磊。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和周小龙一样,史林磊平日也话不多,皮肤黝黑,身材精瘦。回忆起刚到武校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太娇气了。来到武校之后,史林磊被眼前和家里截然不同的光景吓到了。才练了没多久,他就找各种借口逃避练功。由于武校规定学生在校内不得使用手机,史林磊只能每天用公用电话哭着和父母抱怨学校训练的艰苦。他的父母也隔三差五就来学校看望史林磊。  不过情况慢慢改变了。同住一屋的师兄弟每天晚上都想方设法逗史林磊开心,而杨松坡教练也在私下里给史林磊“开小灶”,帮他补上落下的武术课。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愈发深厚的同门兄弟情让史林磊爱上了武校,也爱上了这帮师兄弟。  今年3月,史林磊刚刚和师兄弟从新校区来到了少林寺边上的这所老校区,也赶上了“筑梦之塔”的选拔。从一开始被选上,到最后走进南京奥体中心的广场中央,史林磊一次都没有被刷下来过。不仅如此,他还趁中午休息的时间帮助其他的师兄弟练习。这可能是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师兄弟最好的回报。“父母之前都不认为我可以坚持三年,觉得我太娇气了。”史林磊说,“所以我也想通过这次表演证明自己也可以和师兄弟一样。”  11年,从学员到教练  学校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年迎来送往一批批学生。对于一所36年历史的武校来说,学生就如过客一般,而教练才是那些和学校真正一起成长的人。  26岁的苗攀登已经在武校里呆了11个年头。2003年进从学校的散打专业队退下来后,苗攀登选择了在武校里成为一名教练。今年,他也有幸成为“筑梦之塔”空中团队的4名教练之一。
  教练苗攀登。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2004年刚刚进入武校不久的苗教练就见证了师兄们为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辛苦彩排的场景。“当时我资历浅没有被选上,这让我觉得很遗憾。”苗教练记得那一年师兄弟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奥运会。  转眼十年过去了,苗攀登从当年青涩的学员成为了现在的教练。他也以教练的身份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学校规定学员一周要训练七天,一年只有一个寒假,从农历的十一月初二到次年的正月初六。平时,一个班48名学员和一名教练都住在一间只有70平方米的宿舍里。  “其实在很多时候,带他们训练,我自己看得都心疼,也从心底佩服他们。”日积月累的感情,让苗教练和这些学员们的关系早已经超越了师生。“一些动作经常需要头朝下,学员们训练一段时间就容易头爆青筋,满脸充血”。苗教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完成一个动作,学员吊在威亚上常常一吊就是两个多小时。当学员和我说‘我们是不是在晒葡萄干’的时候,我心理真的不是滋味。”  在陪伴学员训练的这五个多月里,苗教练每天仰头指导学员,肩颈和脖子都落下了病。而除了指导学员,苗教练最多的时间就是花在检查威亚装备上。不论是训练还是排练,他和其他的几位教练都会花上两三个小时一一检查威亚丝、威亚衣和护腰。“最煎熬的就是看他们表演,孩子们在那么高的空中。”  青奥会开幕式上,苗教练整个表演都不敢出大气,直到结束他才失控般地大叫起来。  后记:  这次参加青奥会开幕式的988位学员大部分都将在今年8月完成3年的学习,开始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选择。在塔沟武校,一般的学员可以习武三年。三年后,学员可以选择继续习武还是离开学校寻求其他出路。据学校介绍,离校的学员有的选择读专科学校、进入体校专业队或者入伍。作为特种兵征兵基地之一,塔沟武校近年来确实向军队输送了很多人才。在雪豹突击队的113名成员中,就有43人来自塔沟武校。  塔沟武校与奥林匹克结缘始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8分钟》的表演就有武校学员的身影。之后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再到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塔沟武校的学员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如今那些曾经参加过大型运动会表演的身影已经离开了武校。而这次的120“飞人”都是第一次登上如此大的国际舞台。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走进塔沟武校:那个你不知道的“筑梦之塔”
日 07:26 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走进塔沟武校:那个你不知道的“筑梦之塔”&&&
8月28日晚的青奥会闭幕式上,河南塔沟武校的“筑梦之塔”节目将高度从开幕式时的42米升高到了60米。120名习武少年用更加高难度的表演继续震撼着世界。  在这出现代科技无法复制的表演里,维系着这些少年的除了那一根威亚,还会是些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澎湃新闻记者走进了河南登封,武校所在地。  历时一周的走访,真正触动笔者的不是节目排练的艰苦和高难度,而是那份带着点“乌托邦”色彩的武林情谊。    
162天的艰苦训练,才有了520名武校学生在南京奥体育中心近10分钟的惊世表演。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与南京相距680公里的河南省登封市是著名的武术之乡,也是少林拳的发祥地。在这里,上至七旬老汉,下至五岁幼童都会说这样一句绕口令,“喝喝少林水,都能踢踢腿;走走登封路,就会有功夫”。  登封市共有大大小小62所武术学校,在校学员超过50000多人,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武林部落”。正是依仗着嵩山少林寺,不少武校都打着“少林正宗”的旗号。而发源于少林寺中最古老的法如塔的塔沟武校,正是其中名气最大的。  162天的艰苦训练,才有了520名武校学生在南京奥体育中心近10分钟的惊世表演。青奥会开幕式后,大部分学员已经回到武校继续读书习武,他们没有任何报酬,许多孩子将表演看作是一生的荣誉。
孩子们平时48个人就住在78平米的屋内,写东西都只能在床上。  一件带血的威亚衣  在开幕式表演结束的那晚,14岁的周小龙躲在聚光灯后,默默看着师兄弟们像英雄一样被摄像机和麦克风包围着。他是这次武校青奥会表演团队的一分子,但他只是个替补。  你一定不会想到,这个个头不高、说话都有些腼腆的孩子,是克服了怎么样的困难才有机会来到这里。即便没有一分钟亮相。  出生在河北的周小龙是地道的河南邓州人。2010年下半年,从小酷爱成龙电影的小龙来到了塔沟武校圆自己的武术梦。由于长期的高强度练习,小龙在去年冬天发现膝盖长了骨刺,连个起码的深蹲都疼的厉害。而横亘在小龙和青奥会表演之间的不只是伤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周小龙回忆说,排练中第一次上天,自己就洋相百出,“当时只是在空中20米,但是我一上去就眼前一黑,觉得想吐。”原来他有恐高症。  可是小龙实在太想争取这次机会了,为此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荣耀是金钱买不来的。“我们也知道孩子很苦,但是我们也希望他能坚持下去。”小龙的妈妈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们全家都因为小龙感到骄傲。即便他一分钟都没有亮相。
周小龙(前右三)。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由于替补是没有威亚衣和护腰的,只能用威亚丝“裸练”。一个14岁孩子的稚嫩皮肤就这样一次次被锋利的威亚钢丝折磨。才练习了几天,周小龙的大腿和裆部就被勒出了血。但是小龙害怕失去这次机会,他决定把伤情隐瞒下来。  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威亚丝一而再再而三地勒到伤口,这不断消磨着一个孩子的意志。就在小龙准备放弃时,他的师弟王恒恒突然把威亚衣和护腰让给了小龙。  比周小龙大一岁的王恒恒是安徽人,2011年才进入武校学习。两人平日一起习武、读书、吃饭甚至同睡一铺。看到师兄带伤训练,王恒恒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他很心疼”。  其实几个星期前,正是王恒恒接过了周小龙曾经用过威亚衣和护腰,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一件威亚衣,先后保护了两兄弟。  “我比较轻,钢丝不会把我勒破皮,最多就是勒出淤血。”王恒恒说起训练中的苦,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有了威亚衣的保护,小龙的伤口渐渐复原。而王恒恒的大腿两侧则从淤血磨成了老茧。  富二代的蜕变  在很多人看来,选择习武通常都是贫困家庭为孩子寻找的出路。但在塔沟武校,情况并非如此。“虽然八成学生都出生在农村条件稍差的家庭,但也有不少学生来自富裕的家庭。”“筑梦之塔”的杨松坡教练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道。  在同门师兄弟中,史林磊可以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了。1998年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史林磊家中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和一个2岁的妹妹。父亲在当地从事房地产生意,现在正兴建着自己的酒店。从小娇生惯养的史林磊却在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被中国武术的魅力迷得神魂颠倒,从此与武术结缘。这次他也登上了“筑梦之塔”的第六层。
史林磊。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和周小龙一样,史林磊平日也话不多,皮肤黝黑,身材精瘦。回忆起刚到武校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太娇气了。来到武校之后,史林磊被眼前和家里截然不同的光景吓到了。才练了没多久,他就找各种借口逃避练功。由于武校规定学生在校内不得使用手机,史林磊只能每天用公用电话哭着和父母抱怨学校训练的艰苦。他的父母也隔三差五就来学校看望史林磊。  不过情况慢慢改变了。同住一屋的师兄弟每天晚上都想方设法逗史林磊开心,而杨松坡教练也在私下里给史林磊“开小灶”,帮他补上落下的武术课。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愈发深厚的同门兄弟情让史林磊爱上了武校,也爱上了这帮师兄弟。  今年3月,史林磊刚刚和师兄弟从新校区来到了少林寺边上的这所老校区,也赶上了“筑梦之塔”的选拔。从一开始被选上,到最后走进南京奥体中心的广场中央,史林磊一次都没有被刷下来过。不仅如此,他还趁中午休息的时间帮助其他的师兄弟练习。这可能是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师兄弟最好的回报。“父母之前都不认为我可以坚持三年,觉得我太娇气了。”史林磊说,“所以我也想通过这次表演证明自己也可以和师兄弟一样。”  11年,从学员到教练  学校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年迎来送往一批批学生。对于一所36年历史的武校来说,学生就如过客一般,而教练才是那些和学校真正一起成长的人。  26岁的苗攀登已经在武校里呆了11个年头。2003年进从学校的散打专业队退下来后,苗攀登选择了在武校里成为一名教练。今年,他也有幸成为“筑梦之塔”空中团队的4名教练之一。
教练苗攀登。澎湃新闻马作宇图    2004年刚刚进入武校不久的苗教练就见证了师兄们为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辛苦彩排的场景。“当时我资历浅没有被选上,这让我觉得很遗憾。”苗教练记得那一年师兄弟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奥运会。  转眼十年过去了,苗攀登从当年青涩的学员成为了现在的教练。他也以教练的身份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学校规定学员一周要训练七天,一年只有一个寒假,从农历的十一月初二到次年的正月初六。平时,一个班48名学员和一名教练都住在一间只有70平方米的宿舍里。  “其实在很多时候,带他们训练,我自己看得都心疼,也从心底佩服他们。”日积月累的感情,让苗教练和这些学员们的关系早已经超越了师生。“一些动作经常需要头朝下,学员们训练一段时间就容易头爆青筋,满脸充血”。苗教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完成一个动作,学员吊在威亚上常常一吊就是两个多小时。当学员和我说‘我们是不是在晒葡萄干’的时候,我心理真的不是滋味。”  在陪伴学员训练的这五个多月里,苗教练每天仰头指导学员,肩颈和脖子都落下了病。而除了指导学员,苗教练最多的时间就是花在检查威亚装备上。不论是训练还是排练,他和其他的几位教练都会花上两三个小时一一检查威亚丝、威亚衣和护腰。“最煎熬的就是看他们表演,孩子们在那么高的空中。”  青奥会开幕式上,苗教练整个表演都不敢出大气,直到结束他才失控般地大叫起来。  后记:  这次参加青奥会开幕式的988位学员大部分都将在今年8月完成3年的学习,开始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选择。在塔沟武校,一般的学员可以习武三年。三年后,学员可以选择继续习武还是离开学校寻求其他出路。据学校介绍,离校的学员有的选择读专科学校、进入体校专业队或者入伍。作为特种兵征兵基地之一,塔沟武校近年来确实向军队输送了很多人才。在雪豹突击队的113名成员中,就有43人来自塔沟武校。  塔沟武校与奥林匹克结缘始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8分钟》的表演就有武校学员的身影。之后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再到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塔沟武校的学员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如今那些曾经参加过大型运动会表演的身影已经离开了武校。而这次的120“飞人”都是第一次登上如此大的国际舞台。临沂报业集团数字报: &&&&&&&县区新闻:&|&&|&&|&&|&&|&
少林弟子临沭小伙苗壮的习武人生
琅琊网&&&&发布时间: 14:19:00
  他是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僧、少林拳一级教练、一级拳师,中国武术段位六段;他是全国散打冠军、散打一级裁判,现任山东电视台少儿艺术团临沂团武术团长、少林寺塔沟武校临沂老乡会会长;他创办了鸿威武术学校,任校长、总教练;他还兼任超强武术俱乐部、动力跆拳道馆总指导。
  苗壮在家乡临沭县苍马山山顶练习少林拳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功夫电影《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由郑绪岚演唱的主题曲《牧羊曲》也风靡神州大地,妇孺皆唱,家喻户晓,历经20多年不衰。
  时光回到1981年9月,临沭县店头镇东沈马村村民苗其信家生了一个男孩,胖胖的、壮壮的,虎头虎脑,十分可爱,遂取名“苗壮”,希望孩子茁壮成长。小苗壮5岁时,“钻石之乡”临沭县也刮起了“少林风”,他迷上了武术,整天缠着父亲要练武术。恰好苗其信也自幼习武健身,一直没有间断,望子成龙,于是在家中院子里挂起了沙袋,立起了梅花桩,教爱子练武。小苗壮勤学苦练,再加上有武术天赋,练得有板有眼,很快就掌握了练武的基本功和传统套路。过了两年,当兵复员回家的大舅张步友看中了7岁的苗壮,认为是棵练武的好苗子,遂将外甥带到家里手把手地教。张步友擅长擒拿、格斗,又通晓几套少林拳拳法,他让苗壮系统、科学地从拳术基本功练起,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一招一式,从不马虎,精心培育;而苗壮再苦再累从不偷懒,勤学不辍,动作标准规范,基本功非常扎实。尤其一手少林拳打得刚劲有力,一把少林单刀使得虎虎生风,渐有小成,四邻八乡都说苗家出了个“小高手”。
  苗壮在泰山习武英姿。
  1995年,“武术之乡”山东省郯城县一所武校“鲁南武术学院”因育人有方,名声鹊起,誉满鲁苏两省,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店头镇中学初二学生苗壮的目光。他听说名满武林的少林寺三十世武术大师素法担任院长,教练也大都是武艺高强的少林弟子担任,羡慕不已,一心前往求学,便央求父亲、大舅转学。苗其信和张步友经过通宵商量,再三权衡,觉得苗壮是可造之才,如得名师指点,能成大器,便满足了他的愿望。真是机缘巧合,苗壮拜在武院院长素法长子徐勤龙门下为徒,苦练少林看家拳、少林单刀、少林棍,得到了少林真传,由此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三部曲。
  文武兼修,他勇夺全国散打冠军
  素法大师俗名徐祗法,字清灵,原籍山东省郯城县人,生于1925年元月2日,为少林寺正宗嫡传三十世。自幼体弱多病,7岁时随少林拳师马希贡先生习武。1936年4月经马先生介绍到少林寺为僧,拜二十九世和尚贞秋大师为师,苦习少林正宗功夫,学习各种功法拳械,苦恒磨练,终成高手。后因战乱还俗回乡,遍访武林名师。 1983年重返山门,收徒授艺,桃李满天下,门徒万余人,成为一代名师。
  世界双节棍联盟中国赛区大赛合影留。
  素法大师十分喜欢刻苦习武的苗壮,不仅亲赐法号释行壮,而且还安排长子徐勤龙亲手传授少林功夫。他有时间就悉心点拨,言传身教,让苗壮受益匪浅。素法大师文武兼备,德艺双馨,不但教弟子们练武,还以身作则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处世。他敦敦教导苗壮要牢记“遵国法守门规遇事且思忍,练拳脚习棍棒见义须勇为”训言,恪守武林正义。这成为苗壮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凭着巧学苦练,短短两年功夫,苗壮后来居上,少林大洪拳、七星拳、梅花单刀无一不精,成为鲁南武术学院的佼佼者。
武海无涯,艺无止境。苗壮向师爷、师父吐露了到少林寺塔沟武校学习的心声。该校始创于1978年,由出身于武术世家的全国著名拳师、国家武术八段刘宝山先生创办,以传授少林武术为主要特色。至1997年,有教学班400多个,武术教学设有套路、散打、拳击、跆拳道、武术表演等专业。文化教学已形成了从幼儿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到大学的完整教育教学体系。该校名师云集,高手如云,学员不仅来自五湖四海,人才济济,还有国外求学者,个个身手不凡。
  素法大师不愧“武林伯乐”, 1997年3月推荐求学心切的苗壮到“天下第一馆”少林寺塔沟武校深造。临行前,他再三叮嘱苗壮习武不要贪多,“宁精勿滥”,选一两门武功学深学透,登堂入室,练成绝技。苗壮默默点头,将师爷的话语牢牢记在心里。
  书到用时方恨少。苗壮随着武术的日渐精进,感到学习武术理论很吃力,教练讲得浅显的道理,他觉得很深奥,半天琢磨不透。1998年,苗壮报考了武校的职业中专班,发挥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补习文化课;2000年他又进入大专班,如饥似渴地学习;2004年继续攻读本科。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苗壮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在武校中可谓凤毛麟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学识的进步,眼界的开阔,苗壮在武术套路方面通学了少林连环拳、小洪拳、长护心意门等,在器械方面兼学了十三枪、达摩剑、连环枪、九节鞭等少林兵器。但他牢记师爷的教诲,一招鲜,吃遍天。决定主攻散打,争取夺得全国冠军,为武校争光。在教练的言传身教下,苗壮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冬练三九,挥汗如雨,夏练三伏,从不叫苦,技术日渐精湛,令教练赞许不已。有志者事竟成。1998年10月苗壮一鸣惊人,在武校52公斤级散打比赛中成绩优异,被选入二年级散打队重点培养;1999年因战绩突出被选拔到人才荟萃的武校散打队,经过众高手的磨练,再加上科学的训练方式,教练认为苗壮已经具备了冲击全国金牌的实力。果不其然,2000年9月,苗壮在全国首届“登电杯”少林拳大赛中,智勇双全,过关斩将,技压群雄,荣获52公斤级散打冠军,梦想成真。
   丹心育人,他培育数名全国冠军&
  苗壮(后排左一)带领队员参加山东省传统武术表演大会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正气贯长空,丹心育栋梁。这是人们对苗壮武校教练生涯的赞誉。他先后培养出吕俊超、王晓、马兰惠、吴飞腾、王凯强、李金阳等全国、省级武术散打及双节棍冠军。其中学生赵虎2004年8月参军,因为散打功夫深厚,训练成绩优秀,很快获得提拔重用,现为四川省武警某部副团级军官。10岁学生明晨荣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省教育厅、团省委等七个部门联合评选的“山东省首届少儿形象大使”称号。
   每当谈起这段辉煌的岁月,苗壮总是深情地说:“我父亲、大舅给我打好了武术基础,领进了武术之门,让我长成了一棵幼苗;师爷、师父教我功夫教我做人,增强了武功,让我长成了一棵大树;刘海科总教练则是我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他让我成为一名‘金牌教练’,让我学会了武校管理,让我的人生充满了乐趣和创业的激情。他是我终生难忘的恩师之一。”
   时任总教练、现任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国家武术八段刘海科,尤其擅长长护心意门,内、外功修为颇深。他慧眼识珠,发现苗壮虽然年轻,但是套路和散打技术比较出众,悟性极高,是个武术人才;又看见苗壮训练刻苦,一丝不苟,一招一式精益求精,心里十分喜爱,认为苗壮经过精心雕琢,能成大器,决定重点栽培,遂将多年的长护心意门练习心得全部传授给苗壮。苗壮经过勤学苦练,深钻细研,终于掌握了这门绝技。
   对于散打,刘海科颇有心得:“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比赛中,就看谁发挥得好,抓住对方的漏洞,所谓“‘一招制胜’就是这个意思。 ”在指点苗壮时将重点放在防守、步法等技术,使苗壮进步很快,散打技术日趋炉火纯青。在2000年少林拳大赛决赛中,当时对手点数领先,但苗壮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一记后手拳就把对手打倒在地,实现了总教练“一招制胜”的战术意图。
  刘海科对苗壮倾注了满腔心血,破格提拔苗壮,让他2000年11月进入教练员培训班,2001年留校任教,执教一、二、三年级散打班,2004年任大专班散打教练。苗壮始终怀揣感恩之心,投桃报李,在教练岗位上不仅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还善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路子,获得学校领导层的认可和赞许。苗壮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就像一位慈父一样,在艺业上因材施教,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无微不至。 至今,走上各自岗位的学生还和他保持联系,小到家庭琐事,大到职业选择,都愿意和他诉说。苗壮尤其重视德育教育,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面临着升初三,爸爸提出当兵、习武、做生意三条路让我选择,最后我选择了习武,实际上选择了一条吃苦的路。练习武术需要毅力和恒心,需要高尚武德和浩然正气,否则就容易成为社会的隐患。”因此,他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文武兼修,而且要求学生习武先修德,收到很好的效果。至今他教的学生不仅成人成才,而且无一人有犯罪记录。刘海科总教练的苦心没有白费,苗壮在少林寺塔沟武校任教期间,成绩斐然,出类拔萃,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创办武校,他培养了上千名“少林传人”&
  苗壮受邀请多次带领鸿威武校表演团在山东电视台录制节目。
  2007年1月,苗壮回到店头镇东沈马村结婚的时候,本县许多爱好武术的孩子纷纷前来拜师学艺,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他好为难,因为少林寺塔沟武校是他功成名就的地方,总教练刘海科非常器重他,几次来电话催促返校,准备给他挑更重的担子。恰在此时,多年不见的少时同学和好友慕名而来,也带着孩子来学习武术。一位好友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临沭没有一家像样的武校,在市里比赛也拿不着名次,你干脆办个武校培养孩子,为家乡争光”。
  经过近两个月的深思熟虑,2007年3月,他毅然辞去了少林寺塔沟武校教练员职务,决定在临沭县创办武术学校,推广普及少林武术,回报父老乡亲。父母见状十分欣喜,拿出多年的存款全力支持。2007年6月6日,鸿威武术学校正式成立,前来报名的络绎不绝,当年招收学员200多名,在鲁东南兴起了“少林武术热”。
苗壮牢记师爷、师父和总教练刘海科的教导,聘请高水平的教练任教,以“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倡导崇德尚武精神”为宗旨,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为目标,传承“少林武术”,培养“少林传人”,至今已经拥有一个散打班和四个套路班,常年班近170人。他既当校长,又兼总教练,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可是他仍然起早贪黑地学文化课、练习少林功夫。2007年5月,在筹备武校的繁忙日子里,他挤出时间参加“恒昌煤业杯”全国武术大赛中,荣获少林大洪拳、梅花单刀双项第一名;2008年6月他在山东省首届传统武术比赛中,荣获三项一等奖,晋升中国武术六段。
  苗壮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的办学宗旨是文武结合、德育并举。除了开设武术课外,还开设了德育课、演讲与口才课、拓展训练课等,聘请了3名素质高的专职教师给学生上课。”
  苗壮还引入了学员竞争、奖励机制 ,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每个班凡考核获得前三名者,分别减免学费;对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前三名者分别予以奖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年来,苗壮带领武校立足临沂,走出山东,冲向全国,武术比赛连获佳绩,令人刮目相看。
  2008年5月在河北廊坊举行的首届全国双节棍邀请赛中,武校队员荣获4金、3银、3铜;2009年5月在世界双节棍联盟主办的中国赛区第二届全国双节棍邀请赛中参赛队员不畏强手、奋力拼搏,荣获5金、4银、 3铜;同年8月,代表临沂武协参加全省第二届传统武术比赛,荣获7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并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2010年10月再次代表临沂武协参加第四届全省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得9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同时荣获集体项目第一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2011年武校拳击队员曹田野、曹建乐代表临沂市参加了全省拳击锦标赛、冠军赛共获1金、2银、3铜和1个第五名;2012年在临沂市第五届运动会暨武术锦标赛中,武校队员荣获3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
  苗壮于2009年9月选拔优秀队员成立了武术艺术表演团,受邀参加了省、市各类武术表演百余场。其中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的《武林风》、《童子功》和《功夫少年》的武术表演引起全省轰动并成功晋级;2012年参加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首届少儿艺术节颁奖晚会暨元旦晚会《功夫少年》的武术表演。艺术团学员马兰惠、明晨、李金阳等30名同学,先后被山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廊坊电视台、临沂电视台、齐鲁晚报、临沂日报、沂蒙晚报、《沂蒙晚报o今日临沭》、新华网山东频道、琅琊网、临沂在线、沂蒙网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鸿威武术学校引起世人瞩目和赞誉,一颗武校新星冉冉升起。
  嵩山少林,千古名刹,以其神奇的传说,精堪的功夫,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向往少林的人们。苗壮的鸿威武术学校让上千名临沭少年圆了“少林武术梦”,并带起了全县的“健身热”。他对前来“取经”的同道毫无保留,总是认真交流办校经验。面对事业的成功,记者问他现在的最大愿望是什么,苗壮说:“梦想武术能进‘奥运会’,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武术这个大家庭,习练武术,强身健体,弘扬国粹,报效祖国。”
&&& 通讯员 李克峰 王文杰 姜曼
来源:琅琊网&&编辑:棋子
【】【】【纠错:】
琅琊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琅琊网所刊登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各类新闻﹑图片、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版权,均为琅琊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未经许可,域内(临沂)商业性网站或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域内商业网站转载本网信息须经书面授权,域外网站转载请注明来源:琅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琅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处理邮箱:
慈父捐肾救子续:捐肾手术顺利完成&&
汉字征集来铁杆粉丝 三赋诗歌赞临沂&&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2013新年音乐会倾情上演&&
临沂小学生体验未来&&
临沂六中共青团员爱心送到敬老院&&
临沂7位老人组成志愿者队伍&&
·【焦点】
·【临沂】
·【山东】
·【国内】
·【国际】
·【万象】
·【体育】
24小时热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塔沟武校招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