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吃什么好经济求助残连管吗

当前位置:
藏族好医生谭晓琴:将患者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
来源: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
  中国经济网甘孜州9月11日讯(唐莉 通讯员 田杰)9月9日上午8时23分,记者在炉霍县斯木乡卫生院内着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当白发苍苍、腿脚蹒跚老人搀扶着一名中年妇女缓慢地走进了卫生院大门,几名等候在那里的患者热情地迎上去,关切地说道:“谭医生,你都病成这样还出来为我们诊治,快坐下来休息一下!”
  记者在一番打听之后,方才知道,原来搀扶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她11年前从宜木乡卫生院医生岗位上退休的父亲。父母每天轮流将女儿从3公里外的家里护送到医院,并负责照料女儿在此期间的饮食、熬药和监督服药,下午下班后,又陪着劳累了一天的女儿回家。如此的执着与坚守,感动了众多乡亲,也打动了炉霍县的干部群众。
  罹患癌症的大爱仁医
  谭晓琴1983年出生在斯木乡若海村一个普通藏族家庭,聪明好学的她2004年6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原本有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可她毅然回到家乡,并被分配到斯木乡中心卫生院工作。2008年被任命为乡卫生院院长。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到“最放心的好门巴”,她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与患者之间的鱼水深情,她用自己的行动治愈了众多乡亲的疑难杂症。
  可惜的是,2010年9月,她不幸被查出罹患“右支气管大细胞癌”,并先后在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伽玛刀手术治疗及化疗。组织、同事和家人曾反复劝她回家休息、安心治疗,可她却在半年之后,又主动返回单位工作至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周末、节假日,无论是烈日夏天还是寒冷冬季,只要她不去成都军区总医院复查或化疗,卫生院的门诊室里总能见到她的身影;只要农牧民群众一个电话或口信,她要么徒步、要么搭乘摩托车、要么乘车前往出诊;只要她身体还能坚持,她总是义无反顾地参与值班……
  汉藏的沟通让她明白了存在的价值
  在与患者藏、汉双语沟通中,她更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门诊治疗患者中,她更洋溢着对事业的执着与人生的快乐;在出诊、巡诊中,她更是将自己的病魔忘得一干二净。
  医院出于她身体的原因而不让她出诊,可每当病人来医院找她时,她总是有求必应。其实,肺癌患者最怕被感染,一旦染上了就会有生命危险。然而,性格倔强的她却依然长期接触病人,依然走在风吹雨打的出诊路上,从来不顾及自己的安危。今年“五一”放假,院长安排她回家休息,可她固执地说“我现在还能坚持,把假期留到去成都复诊时再用!”
  采访中,独马村村民登洛告诉记者:“去年6月13日,在我侄女分娩前,谭医生多次劝说她到卫生院住院分娩,可她始终坚持着‘宁愿生在牛棚里,也不愿生在医院里’的传统和陋习。谁知道,侄女最终因难产而不得不求助谭医生。谭医生闻讯后,背起医疗箱,搭乘摩托车来到牛棚里为她接生。经过谭医生的紧张地抢救,奇迹发生了,婴儿清脆哭声惊喜了我们一家人。但由于生产中胎盘没有完全剥离,谭医生建议立即转到县医院。一路上,谭医生用手托起吊瓶充当着输液架,直到护送至县医院。看着母女双双平安,谭医生悄悄地离开了。当我们‘追’出住院大楼时,看着夕阳下她远去的背影,哪怕千万个‘卡卓’也难以表达我们当时的感激之情。在谭医生的手上不知道救治好多少病人、诞生过多少新生命,都说好人一生平安,为什么这么好的医生偏偏得了这种病?……”登洛一边用衣袖拭去眼角的泪水,一边深情地对记者说道。
  她就是医院的一颗“定心丸”
  刚分配到卫生院工作不久的郭毅告诉记者:“谭医生是我们医院的一颗‘定心丸’。她常以大姐的身份照顾我们新分配来的医生,生活上无微不至关心,工作上手把手地指导。她是我们卫生院学历最高、技术最过硬、服务最佳、口碑最好的乡村最美医生,除了服务本乡11个村433户2184名农牧民群众外,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也经常慕名而来。在她工作的9年时间里,卫生院的医生来走了一批又一批,她却依然如故地坚守在这里。他不舍离开病人,病人更不舍她离开这里。”
  数字有时是那样的枯燥乏味,有时却又是那样的鲜活生动。今年1-8月,乡卫生院的门诊量已突破了3600人次。在这3600人次的门诊统计中,经她处方的患者比例竟然高达85%以上。如果按日均门诊量计算,每天经她诊治的患者就多达15人次。从带病出诊医治灵龙寺活佛到阿拉沟85岁的“五保户”喇嘛德洛;从免费为恰龙寺僧人及其周边60多名群众检查诊治到主动为83岁自发性骨折患者送升降病床;从深更半夜出诊医治病人到经常走村入户巡诊;从主动为贫困农牧民垫付医药费到她担任院长期间捐款设立“爱心基金”,……这对于身患癌症的她来说,完全可以用“超负荷”三个字来形容,然而,她却始终乐在其中。
  就在记者采访即将结束时,正巧碰到前来找她诊治的斯木乡派出所的民警格西彭错。说起谭晓琴,他即刻打开了“话匣子”:“我和谭医生相处了整整5年,总是看着她在病人堆里忙碌,怎么看也不像一个癌症患者。残酷无情的病魔侵蚀着她和身体,也吞噬了她的爱情。然而,坚强不屈的她却始终将患者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我曾在央视上看到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报道,其实‘最美乡村医生’就在我们身边!”
责任编辑:王玥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9 邮箱:bd@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赛思博律师事务所&&&&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您好, []|
四个字看尽人生。
收听《活着》微信
新时代的归田园记。
收听《活着》微信
有血有肉的消防员。
收听《活着》微信
徐继后人捐赠文物换户口。
刘少奇的俄罗斯长孙在中国。
台湾老兵寻亲一甲子终回故土。
“世纪贼王”绑架香港大亨终被绳之以法
救助站运行十余年新问题接踵而至
在王室普遍式微的当下观王室继承者
收听《中国人的一天》微信
收听《中国人的一天》微信
收听《中国人的一天》微信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一张张现代生活的浮世绘
触摸所有情侣的心灵深处
镜头感十足的斑纹猫
车手用香槟喷礼仪
回家路上的小天使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5类病人求助无须诊断证明_苏州民生_新闻中心_苏州新闻网
5类病人求助无须诊断证明
□苏报记者 雪 冰
癌症、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5类患者,在申请低保或者其它救助时,不用另外出具疾病诊断证明了。昨天,《苏州市困难对象疾病诊断证明操作细则(试行)》出台,这是今年继全面启动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出台《苏州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 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大大减轻了医院和申请人的负担。
需要开医疗证明的患者锐减九成多
此前,困难家庭大病患者在申请低保、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救助、特困职工救助时,必须出具疾病证明材料。《细则》明确了部分疾病患者不需要到医院开具疾病证明,减轻申请人负担,简化了工作流程。
按照《细则》,癌症、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5类患者,只需要出具有效的《苏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门诊特定项目登记表》,不用另外出具疾病诊断证明。如登记表丢失,申请人凭社区开具的&苏州市参保人员门诊特定项目确认函&到参保地社保中心(姑苏区到市社保中心)确认。
此外,重度残疾及其他残疾人员,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为依据,艾滋病患者,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部门直接向当地市(区)民政部门确认,这些都不需要再提供疾病诊断证明。
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对象5.1万人,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2.22万人。两类救助对象中需要提供疾病证明材料的人员大约3.6万人。新的《细则》出台后,需要医院开具疾病诊断证明的人员大约在3000人左右,大大减轻了医院和申请人的负担。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年龄限18周岁以下
《细则》对疾病证明材料的有效时限也做了明确,除癌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外,其他疾病的证明材料在救助期间长期有效。
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或伴有脏器损害)、血友病、慢性重症肝炎、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耐多药肺结核、重残患者,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提供一次有效证明。
癌症患者疾病证明材料,与门诊特定项目有效期同步,在治疗期(登记第1年)和康复期(第2年至第5年)内,只需提供一次有效证明材料。康复期结束后,需重新提供《苏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门诊特定项目登记表》。否则,即认为痊愈,不再享受低保重病救助待遇和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特困职工救助。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年龄限于18周岁以下。在未成功手术治疗前,只需要出具一次诊断证明;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应每年向社区报告疾病变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出具医院诊断证明; 手术治疗成功者或年龄超过18周岁的,不再享受低保重病救助待遇和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特困职工救助。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以当地三级综合医院及苏州市中医医院的风湿科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出具的诊断为准。其他疾病,由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主治医师出具诊断证明。
不用另外出具证明
癌症、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
■11类病人
只需一次有效证明
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或伴有脏器损害)、血友病、慢性重症肝炎、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耐多药肺结核、重残患者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2(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小薇]
今日推荐: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人的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