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名拳录中哪几种拳是最典型的短打

专注精品武术内容,打造百年武术名站,武风网做有态度的武术网站!
谚语推荐:
& 少北拳短打地开九式
少北拳短打地开九式
  少北拳是源于少林拳而又有所创新,且有别于少林单的一个奉种,其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性强,风格简练朴实,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短打是少北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于单拳对手。地开十八式则足以擒摔为主的十八个短打招式,是少北举短打三十六招的后半部分.地开十八式属近身招法,因此每一招都是上下肢的结合动作,同侧或异侧手足运动方向相反(少北拳法称之为“叉合力”),把力加于对方身上,会使其由于身体不稳而摔跌,最重要的是把又合力加在对方身上后,其下肢受到我方阻挡而停止运动,其上肢受到我方的水产打击,对方会因受又合力的作用而摔跌,下面,试举其中九例。    一、单展擒羊  1.预备式:甲(白衣者,下同)乙(黑衣者,下同)对峙,目视对方(图1)。2.侧闪内挂:甲以右拳向乙进击。乙左足向左前方闪出,同时左手阴平掌(掌心向下)滑挂甲方右臂,使其击空
(图2)。3.插足贴靠:乙右足绕过甲方右足,从自已左足内侧速向甲身后插向甲方两足之间,臀部贴向甲方右臀,左手回护在自己右肩耳根处,右手横插在甲方胸前,将甲击倒(图3)。    二、靠山拨柳  1.预备式:同“单展擒羊”(同图1)。2.闪进内挂:甲以右拳向乙进击。乙以左手向内顺挂拦,同时右转体,左足闪进,横在甲右腿前(图4)。3.转体插足:乙继续右转体,右足沿左足内侧向后插㈩,横拦在甲腿前,左手顺势向下捞甲右腿,右手臂随转体落于甲后背(图5)。4.叉合拔柳:乙右腿向前,右手向后发叉合力,左手捞甲右腿,右手抱住甲后背,向后下方旋转,将甲摔倒(图6)。    三、顺手牵羊    1.预备式:动作同上(同图1)。2.侧闪扶腕:甲以右拳向乙进击:乙左足闪到甲方右侧(或左足原地不动,起右足截击甲方右足),同时右掌自左向右前拦挂甲方右腕,左手同时从甲右腕下向上托,与右手共同擒拿甲手腕(图
7)。3.仰身顺拿:乙方双手拿住甲方右腕,向后仰身拉动,使其失控(图8)。4.俯身牵羊:甲方会本能地回缩,所以乙方向前俯身成右弓步,双手握住甲右腕向前下方猛送,或将截击之右足插进甲方右腿后,将甲摔倒(图9)。    四、顺风摆柳  1.预备式:动作同上(同图1)。2.上挂下截甲以右拳、右腿向乙进击。乙稍向右转体后仰身,左腿微曲,足尖朝右,用脚掌外缘拦截甲方进击之右小腿,同时左手掌拦挂或握拳竖搪甲方进击之右手(图10)。3.箭冲摆柳:乙左足速向甲右侧身后箭冲步跨出(向前跳跃步),随后身体迅速前倾,起右足向甲方右腿膝弯处蹬击,同时以右拳击甲方面部(图11)。    五、力转青熊  1.预备式:动作同上(同图1)。2.环走拦挂:甲方以右拳向乙进击。乙左足向左前方闪出,右足沿左足内侧向左足右前方跨出,左掌向右拦拄甲右前臂,右手顺左臂下方向后抓拿甲方进击右上臂或右肩(图
12)。3.蹬足抓肩:乙左手沿右前臂抓住甲左肩,左足蹬甲右腿膝弯(图13)。4.左拉右推:乙左手向回猛拉,右手向前猛推,左脚用力向右前方猛蹬,将甲击倒(图14)。    六、猛虎掏心  1.预备式:动作同上(同图15)。2.金位拄拦:甲右拳向乙进西。乙右足向甲左腿内侧跨步 (称走金位),右手在甲右臂内侧(靠胸一侧)
向左挂拦(图15)。3.反拍跃步:乙上右足往回挂手时,向甲左前方跃一大步(称箭冲步),左肩贴近甲左肩,同时右手反拍甲面部,抬肘防甲反击左手(图16)。4.左掏左绊:乙右足落地后,左腿沿右足内侧插至甲方左腿后,左拳击甲心窝,左拳向前,左腿向后发叉合力(图17)。    七、挂肘翻山  1.预备式:动作同上(同图1)。2.挂肘提足:甲以右拳向乙进击。乙体重移至右足,右手从甲手臂外侧向右挂拦其肘,左拳置于胸前,同时提左足,一为破解甲方进击之右腿,二可进退侧闪(图18)。3.缠臂翻山:乙左足向前落在甲身后成马步,左手自左向右向甲方后脑抡占;如甲向左闪头,乙顺势插到甲方胸前,夹住甲上臂,前臂缠住甲前臂,将甲击倒(图19)。    八、鲸鱼合口  1.预备式:动作同上(同图1)。2.上步外挂:甲以右拳向乙进击。乙左脚向前垫半步,同时右掌将甲方右臂从里向外(向左)挂出(图20)。
3.掏裆反挂:乙右手挂出甲臂后,速反挂向甲后颈,同时左手阴平掌直插向甲裆或小腹(图
21)。4.双锋合口:乙起右脚戳向甲左膝盖或起膝顶击甲腹部,与左手插击形成合击,同时右手回挂与右脚前戳为叉合力:右手似鲸之上腭,右脚似鲸之下腭,左手似鲸之牙齿(图22)。    九、霸王背纤  1.预备式:动作同上(同图
1)。2.右转挂臂:甲以右拳向乙进击。乙速右转体,使背靠近对方,同时左手勾手自对方右手内侧下挂(图23)。3.插足挂顶:乙左足速插进甲裆内,同时左手下挂,右肘后顶,以左肩为支点,左于下拄为按点,使甲方肘尖(阳关节)落在自己肩上(图24)。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资源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14/05/14]
[14/03/19]
[14/02/07]
[14/02/07]
阅读排行榜
武风武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现在一般流传的太极拳有哪几种呢?_武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420贴子:
现在一般流传的太极拳有哪几种呢?
现在一般流传的有哪几种呢?我奶奶岁数比较大了,想学太极拳来健身,我应该学习那种呢?
一般流传的主要是陈杨
杨氏、陈氏、吴氏及简化24式
太极拳确实对老人筋骨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简化24式吧,也好记。不过公园不是应该有很多团体是放着音乐打的么?跟着他们不就行了么?
杨氏太极拳较适合于养生, 杨式太极拳是一种系列性的拳种,要想了解它、学习它、研究它,那你就的全面的掌握它。我建议你去中国国际太极拳网看看,他们有“太极教学”栏目,里边有很多的养生太极拳视频,都是邀请的国内各大门派传承人陈小旺、赵幼斌、和有禄、张全亮、翟维传等数百位大师的综合视频,3D效果,非常专业,非常有用,你可以让你爷爷在这上边找到一些好一点的养生太极拳来练习。
太极拳主要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国家为了大家方便学习,在这些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些简易的太极拳,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42式等太极拳。8式太极拳、16式太极拳、32式太极拳。都各有千秋,一般来说是从24式太极拳入手的,由于国家大力推广,学的人多一点。最好你还是系统的看看每一种太极拳的视频,选择自己看着最有感觉的,我就经常去中国国际太极拳网“太极教学”栏目来看,效果非常好,他里边很多相关的视频,里边全部都是录制的国内各大门派的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赵幼斌、和有禄、张全亮、翟维传等,采用的3D展示,不仅权威而且简单易学,
陈式、杨式、武式,现在有一个24简式太极拳,比较贴近大众,容易学习,可以学习一下这个太极拳,中国国际太极拳网上有这个视频。
呵呵,中午在食堂叫了两个菜。吃第一个我震撼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吃的菜吗?”吃第二个我哭了“还真有啊”。   --来自天天向上好兄弟
老年人消磨时间的,练完自己觉得自己很能打的,练完确实挺能打的
陈杨孙吴 武 赵堡 李派 武当 松溪等
练下八段锦吧,气功,练完很舒服,动作也很简单。
八式比较简单
青城玄门太极拳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八极拳打咏春拳占优势吗?八极本身就是贴身短打的武术,而且八极拳又是所有拳术中最刚最猛的一种,都说:_百度知道
八极拳打咏春拳占优势吗?八极本身就是贴身短打的武术,而且八极拳又是所有拳术中最刚最猛的一种,都说:
都说?:“文有太极安天下八极拳打咏春拳占优势吗,而且八极拳又是所有拳术中最刚最猛的一种?八极本身就是贴身短打的武术!八极拳应该很占优势吧,武有八极定乾坤”
提问者采纳
就是你攻击速度,这两种拳的实战理论没有优劣之分,但不是充分条件。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以上言论仅供参考,力量(包括击破力和抗击打能力)。有时候速度和力量是矛盾的,打对手的中路,这也未必是决定性因素,或者说是创派时候的实战理论,通过拉韧带包括一些平衡练习使身体能够适应你想要做出的反应动作,如果招招都打要害,实战不怎么样,所以反应不够。原因就是只知道技术。八极拳我看过相关资料。根据不同的比赛规则。个人总结的武术五大要素,一般的技术层面的东西完全可以勤能补拙;守中用中,泰拳增加了防摔的技术等等。很多人都是用嘴习武的,强化某一项技战术,使之能迅速做出本能反应,柔韧(多角度打击)在下虽然不是练传统武术的。通过长期的机械化的练习。把技术练熟了就能达到敏捷,让肌肉记住一组动作,及时力量上不大。修炼的时间。身体素质,也就是混合技术,这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感受到。而咏春的实战理论是快。速度。天赋这东西是必要条件,守自己的中路,这都是各种武术派别交流时候会发生的一种现象,我不多说了,那也是很有杀伤力的,拆解招式上感觉是高手,我个人认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散打在原来的技术动作训练中增加了防箍颈冲膝的技术,两人的实力也很难说,大多数人都还轮不到谈论天赋。这五种要素决定修行者的实力。练习者天赋,但是也练了有10年的空手道。可能是在实战效果上力求伤筋断骨,人的要害大都在中路;攻防一体。所以,这就是敏捷,如何快,速度,除了少数开宗立派和继承者能谈得上具有天赋。这一点能够从习武者和健美者的肌肉上看出差别,柔韧的肌肉也能减少受伤的可能,但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平衡点:楼主追问的天赋及修炼一样的情况下哪个拳种有优势,懈怠平时的练习才是最危险的行为,攻防转换的速度。柔韧,在防守的同时进攻:敏捷(反应),好像是回族人开创的。所以说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技术(招数。一个练两年很刻苦的和一个练十年八载仅仅当作时尚运动的练习者,比如说中泰比赛?就是你攻击线路是要最短。就我的修行感受来浅谈几点,武术流传至今的经验精华),没有练。拳风刚烈威猛。任何拳种都有其精髓。武术的高深境界才可能需要有一定天赋慧根来参悟,并且能够从对手意想不到的角度进行打击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八极拳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看个人。。
如果两人的天份差不多,练功的时间也差不多呢?
我觉得是八极。。。
应该看个人的修炼
如果两人天赋类似,练功时间也差不多呢?
你跟谁学的,现在学武很少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华五千年-中国武术-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
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
  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
  所谓三层功夫,就是道家内丹术中的三步练法,是形意拳内功法的根本法则。形意拳之所以又称为气功拳(或内功拳),也正是由此而来的。
  第一层功夫,谓之炼精化气,也就是小周天循环法,在形意拳中,谓之两仪;第二层功夫,谓之炼气化神,也就是大周天循环法,在形意拳中,叫做三体势(或三才势);第三层功夫,谓之化神还虚,在形意拳中也就是有规但不必再专循于规,有意而不必再专着于意,进入了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阶段。
  现将三层功夫的练法、要求、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炼精化气
  这步功夫在道家来讲,是分为六个步骤来进行锻炼的。
  第一步谓之&炼己&。这是道家金丹术中最基本的功法,同时也是最根本的功法。炼己,就是要摆好姿势,放松身体各部位,排除杂念,使思想保持安静,让大脑皮层得以充分地静养和休息,这步功夫实际上就是锻炼在意识控制下的&入静&。因为这步功夫是道家必须首先求练的,所以说炼己是最基本的功夫。如果这步功夫不能真正做到排除杂念、全身放松、思想安静,而是心猿意马、浑身拘束、杂念纷飞,那么以后的各步功夫均难以求得,因此说炼己又是最根本的功夫。
  第二步为&调药&。具体的要求就是一念归中,意守丹田,使呼吸调息入细、引短为长、易促为匀、易浅入深,为的是将口鼻吸入的天空大气,能够深深地归纳于下丹田之中,与人体中的水谷精气充分地混合,并发生化合作用,从而产生出真气来。所说的"药&,就是精、气,因为精、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精气充则身强体健,精气通则可除治疾病,所以称之为药。
  第三步是&产药&。通过上述两步功夫的持久锻炼之后,就会逐渐地在丹田中产生一种热的感觉。这种热感在开始时,总是若有若无,似有似无,而且是有热感时少,无热感时多。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不必着急,只要继续坚持正确的练功方法,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入,热感也就会随之愈来愈明显,最后即会产生一种滚动和下行之感,这就是&药&(真气)产生的结果。
  第四步是&采药&。就是说在真气产生、充盈的情况下,下丹田中一旦有了热感的时候,就要含气从脉,用意念的导引,将热感引入任脉,沿毛际下行直至会阴,当这股热感之气经会阴通过谷道(即肛门)时,多有欲出虚恭(放屁)的感觉,这时为了不使真气通过出虚恭而漏掉,就必须在每当真气通过谷道(道家术语中叫做&下鹊桥&)时,将谷道微微向内提吸,使热气能够顺利通过下鹊桥,由任脉之终而接入督脉之始,并使这种热感之气继续沿督脉上行过夹脊(辘轳关)、通玉枕(铁壁关)而达于脑宫精髓之海。引气上行督脉(谓之通三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迫使热感之气能够沿督上行,必要时就需要加强意念的导引和运用武火的方法,这在道家术语中谓之"火逼金行&。
  呼吸之法,分为&文火&与&武火&两种。《大成捷要》中云:&入手功夫,每当半夜子时以后,虚极静笃,天然醒觉,一阳来时,外肾兴起之时,元精吐露,外药发生之际,即当行调药之功,运动风吹火炼之玄机。夫风者呼吸之气,火者虚灵之神,文者无为之风火,武者有为之风火。盖无为之文风文火,用在调外药前后两头,而有为之武风武火,用在调外药元精正旺之时也。盖真气动时最易下流顺出,必用真意眸光,凝入命宫气穴之中,主照统摄,真气即下行,而化为元精,非呼吸之息,以风助火,以火销金,而元精必不能复化为元气,归宿坤炉本宫之中矣。然用呼吸之息,在丹田之中,一出一入,必须提起精神,目光窥定,一意不散,万缘皆空,鼓动巽风,扇开炉焰,使息息皈根,方合猛烹急炼之神功。……借呼吸之机,以为采取烹炼之旨也"。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文火即是无为之风火,不可加强意念的作用,而是要在开始和最后这两头微微以意眸之,呼吸须持细、长、匀、慢,故称为文风文火,又叫沐浴。武火与文火相反,乃是有为之风火,也就是当外药归炉勃阳尽缩之时,须鼓动巽风(呼吸),扇开炉焰,加强意念的作用,并采取吸、舐、撮、闭四字,即鼻中吸气以接先天,舌舐上腭以迎甘露,紧撮谷道内中上提,闭目上机回光返照。就好象是壶在炉上,加风添火,使水变为蒸气一般。但武火只是用于烹炼之时,烹炼之后,仍须以文火沐浴温养。
  第五步谓之&封炉&。《大成捷要》中云:药既皈炉,须用真意封固(封固者,闭塞耳、目、口三关),停息以伏神气(停息者,非闭息也,是不行采药鼓嘘之法),将神气随呼入,俱伏于气穴,略停一息之倾,盘旋于丹田之上,然后再用意率领元气自坤腹逆上乾顶。所以于封炉之中,仍要继续用紧撮谷道(也谓身根不漏)、鼻吸莫呼(也谓鼻根不漏)、舌舐上腭(也谓舌根不漏)目不外视(谓眼根不漏)四法,要使一念不生,一意不散,六欲不起,六尘不染,命根方能固矣。
  第六步谓之&炼药&。就是呼吸并用,升则有心,降则有意,吸谓采取,呼为烹炼,使元精尽化为元气而由坤腹逆上于乾顶,再成甘露而降落口中,随觉随咽,送下重楼,复归宿于中宫(中丹田)。
  以上六个步骤的练习过程连接起来,即为"小周天&的功法。这些功法,在形意拳的运用中,并不是原原本本地移用了上述道家练己、调药、产药、采药、封炉、炼药这六个步骤,而是结合了形意拳的特点,把道家的内功法巧妙地运用在基本桩法中的&无极势&、&虚无含一气&、&太极势&、&两仪势&之中的,其具体练法是:
  (1)无极势
  所谓无,就是没有的意思。极,是指极度、极点、顶点的意思。无极在形意中的内功桩法里,目的主要是求其入静的。
  入静的功夫前面已经说过,它既是一项气功中的基本功法,同时也是气功中的一项根本功法。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处理事务,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思考的本身即属于"识神&用事,唯有在入静的状态下,才属于&元神&用事。识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的活动;元神,则具有对人体、尤其是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所以,每当入静以后,才能使紧张活动的大脑皮层得到最佳状态的静养和调节,恢复自己的精神和体力,即使是静养三五分钟,也会使疲劳得以有效的消除。形意拳经中云:&凡事有动必有静,动者静之效,静者动之源。舍动言静,其实也枯,离静言动,其实也枵(xiāo,音哮。空虚的意思)。然静为动之源,而运动者,必先致力于静,如是则气内充,而力外溢也。形意者,以气行事,而不动姿势,实为入门之初步,健体清源之道也。&说明了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劳动中要想精力充沛,耐久不乏,就必须首先得到安静舒适的休息,休息对劳动而言,即谓之静,所以说不会休息也就不会劳动。
  无极势的练法是(如图一):两足跟并齐,两足尖各向外分四十五度。头要正,项要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低后仰,身体自然直立,胸微内含,两臂贴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不可挺胸拔腹,全身肌肉、关节、筋经等,都要极度地放松,不可有丝毫着力用劲之处,两眼微闭,牙齿轻扣,要排除一切思想杂念,要无思无虑、无形无像、无物无我、浑浑沌沌、空空洞洞、无所向意、毫无所求、一气浑沦,使大脑思维系统完全处于茫茫无知之中,"茫若扁舟泛巨海,静似木鸡植中庭&。而要达到思想上的安静,首先必须做到心静,心静下来了,才能使神安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自觉清静,清静则无感有物,无物则能使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物才能归根,这就是无极桩法之妙用。
  另外,在练习无极功中,也可以采用三元桩(又称浑元桩)的站法,即:两足与肩同宽而平行,两腿微屈,两手于脐前环抱,指尖相对,手心向内,两臂成圆形(抱球状),含胸塌腰,头正项直,二目微闭,全身放松,排除杂念,自然呼吸,使思想真正安静下来,大脑得以充分地静养与休息。(其它要求均与无极势相同)
  (2)虚无含一气
  虚无含一气,是在无极势真正练好之后所产生的真一之气。无中可以生有,当无极入静至顶点时,则会自然产生有极,这就是在任何事物发展到顶点以后,即要向它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在无极发展到顶点时,就会产生一线生机,这就是"虚无含一气&。
  所谓&虚无&,就是说从无极刚刚开始生有极时所生的一点真一之气,就象云烟一般,若有若无,忽存忽消,虚虚似有,又似无有。初练功者,当偶尔在丹田中产生了一些微热感时,很快又会变成无有,这是从无到有的自然发展过程,不必急于求成,仍应安下心来继续练功。这时可以微微着意于丹田,既不要着意过重(因为过重则助,助则生力,力则生滞,滞则难通,就容易使自然流行之气受到压抑),又不可以毫不在意(不用意则忘,忘则散,散则不易团聚,且使流行之气无所依托),因此需要略加意于下丹田,使所生之真一之气,不致散乱而逐渐归结于根。
  (3)太极势
  太,是过或很的意思,如太重,也可以说是过重或很重。极,是极度、顶点的意思。
  通过上述无极和虚无含一气这段功夫的持久锻炼之后,气质逐步地改变,真气也随着培养起来了,而且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功夫的不断深入,丹田中的真气,也就会由少而积多,由增生到充盈。精盈则气充,气充则精盈,这也就是&精满化气,气满生精&的医学道理。精不能离气,气不能离精,精气充盈,真气乃生,真气的充盈,才会在丹田有愈来愈明显的热感,直到丹田中似有浓云翻滚之时,即为太极功夫成也。
  太极势的练法,是在无极势和虚无含一气的基础上,半面向左转,使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左足踵对右足胫骨处,左足顺,右足尖外撇四十五度,两臂仍下垂,两手置于丹田处,掌心向下,手指相对(如图二),掌根向下塌劲,谷道向内提吸,舌舐上腭(上牙齿的根部),二目平视前方,并着意于丹田,呼吸仍须自然,且要细、长、匀、慢,吸气时要随意深纳于下丹田。
  (4)两仪势
  所谓两仪,就是阴阳。这里所说的阴阳,是指真气所循行的经脉路线而言。阴,指的是任脉。阳,指的是督脉。关于任督二脉的起止划分,内功法中所指的任督与医学上所指的任督起止点略有差异。医学上讲任脉起于会阴,止于承浆穴;督脉起于齿交,止于长强穴。但在形意内功法中却是将上丹田印堂穴至会阴穴作为任脉,把长强穴至泥丸宫(或称脑宫)作为督脉来锻炼的。
  两仪势是在太极势的基础上,用意念将下丹田中的热感之气,导引下行于毛际,并达于两便之间的会阴穴之后,再由任脉之端,接入督脉之始,上通三关(指督脉上的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而达于脑宫,这是通督之脉径。然后复由脑宫下行,经过上鹊桥(口鼻之间),达中丹田土釜黄庭。
  所以在形意拳中两仪势的动法,就是&小周天&的功法。小周天的气血循环,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功夫,因而被形意拳老前辈认为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纯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性命双修"的重要功法。
  &性命双修&一语,原出于道经。心为性之源,肾为命之蒂,练心为修性,练肾为修命。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故谓之性命双修。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督脉能够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任脉能够总任一身之阴经,所以称为&阴脉之海&。
  真气在任督二脉的循环过程中,一般地来讲,通三田容易,通三关较难。三田在任,三关在督。上丹田泥丸,位于眉心入内三寸,其穴在印堂,乃藏神之处,故言上丹田主炼神还虚之地,在道为炼天元大丹之所;中丹田土釜,位于心下脐上之正中,主炼气化神之处,在道为炼地元神丹之所;下丹田华池,位于脐后肾前之正中稍下一寸二分处,主炼精化气之所,在道为炼人元金丹之处。
  督脉三关,系指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尾闾位于尾巴骨端,&其关通内肾之窍,上行乃是一条髓路,名曰:漕溪,又曰:黄河,此阳气上升之路&(见《大成捷要?关窍秘诀》篇)。真气通过尾闾关(即由会阴至长强穴间的下鹊桥)时,最容易通过出虚恭而使真气底漏;第二关为夹脊关,又称辘轳关,位于两肘平行线与督脉垂直线的交点处,这一关也比较容易通过;第三关为玉枕关,比较难打通,因此一直被佛、道、拳三界誉为&铁壁关&。
  打通玉枕关的具体辅助办法有三条:一是用意念将百会穴向上领起(在内家拳中叫做&虚领&),因为百会穴向上提起后,会使督脉舒展;二是助以武火,用意将真气继续向上逼行(也谓&火逼金行&),以便使用真气本身的冲力催开铁壁而使真气达于脑宫;三是用意将耳后高骨(又称完骨)向上提起,这是帮助打通玉枕关最为有效的办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或是三法并用,都必须紧撮谷道,正如拳经中所讲"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头上飞&是通督之要诀。
  当任脉三田、督脉三关全部打通以后,就能在一念之中、呼吸之间引真气循环一周,这就说明小周天的功夫已开始练成了。&打开二六连环锁&之后,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功夫--炼精化气。
  当小周天循环以后,口中的津液也必然会随之而增多,这时切不可随便将它吐掉,要随时将它咽下,并随着意念的导引,仿佛把它送入中丹田之中。这在道家术语中称之为&玉液还丹&,所以要十分珍惜口中所生的津液。
  按现代科学来讲,将口中津液咽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起到润滑咽喉的作用,运动中不致感到口干舌燥;其二,口中的津液入胃以后,对于吃进胄里的食物,能够起到软化和分解的作用,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其三,有利于用意念将吸入之天空大气,导引深纳于下丹田之中。
  两仪势的练法,是在太极势的基础上,两足跟向外扭动,足掌踏地,五趾抓地,两腿屈膝下蹲,右大腿与小腿之间约成一百二十度左右,两胯平均向内扣劲,腰部要有塌劲,两肩要有扣劲和沉劲,两手均向上提,置于胸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均为阴手),右手的中指与左手的食指相叠合(如图三),头顶百会要上领,前额天庭要前顶,项部要竖直,下颏微向内收,舌舐上腭,二目平视,身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歪右斜,心中要平定,呼吸要深长,出入要自然,空胸实腹,水重火轻,不可努气、憋气于胸中。每当吸气时,要用意念导引真气由会阴过长强循督脉上行达于脑宫;每当呼气时,要用意念导引,沿任脉下行归于下丹田气海(谓顺式呼吸法)。
  以上所述是形意拳的第一步功夫一炼精化气的锻炼程序和方法,望学 图三者能够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越阶而行,要&守住一心行正道&,切不可固执强谬、自以为是。
  另外,在练功之前,必须将大小便排净,因为二便存于膀胱和大肠内,对于气的深沉和积蓄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会加大膀胱和大肠、直肠的负担,因此一定要将它排净。
  (二)炼气化神
  炼气化神,是在炼精化气基础上的进一步练法,也就是大周天的功夫。这步功夫,是在形意拳中的三体势桩法中进行锻炼的。下丹田炼精化气,中丹田炼气化神,上丹田炼神还虚,故在炼气化神中应着意于中丹田。
  所谓大周天,在自然界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个大周天的循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为一个小周天的循环。大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小周天为一昼一夜。从形意拳的内功法来讲,小周天的功夫是连通任督二脉,大周天的功夫则是要连通奇经八脉或十二经络的。三体势桩法,正是为了连贯打通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的。
  三体势,也有人把它称做三才势。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者。在天为上,在地为下,在人为中,故又指上、中、下而言;三体,大家通常习惯地解释为头、手、足,或上、中、下。这种说法虽说不错,但单用头、手、足或上、中、下来解释三体,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未及其本的,它只讲了三体中的一体(即固体),而其它两个流体则尚未提及,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都是由气体、液体、固体这三部分组成的,因此我们讲三体,就不能单纯用头手足或上中下来解释了。头手足是用来代表整个身体的,是气体和液体所流注贯通的部位,所以它只能代表固体,而不能代表气体和液体。
  我们在形意拳中所讲的三体,除了上中下、头手足以外,更主要的是讲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固体对人身而言,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经筋、五脏、六腑等共同组成的;液体在人身来讲,主要是指精液、血液、津液,它们在人体中起着灌溉、营养、滋长的作用,就象是树木离不开肥水一样,活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生长并且不腐,就是由于液体的不断流动和营养灌溉的结果;气体,尤其是人身中的真气,是人的生命之本、运动之源,所以固体能够运动,人体能够动转、行走、跑跳,以及液体之所以能够流动循环,都是气的作用。因此大周天的功夫,就是要使气体和液体在人体中按照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来循行,从而使人体得以健壮。
  所谓&奇经&,是同十二经络之&正经&相对而言的,故称之为&奇&。八脉,指的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脉、阴~脉、阳维脉、阴维脉,统称八脉。
  任脉,在形意拳中的内功法里是起于脑宫(即上丹田泥丸宫),出于印堂,行经中丹田,止于会阴。督脉,在形意内功法中,是起于会阴,过谷道,出长强,经夹脊,通玉枕,而止于脑宫。冲脉,起于咽喉,循前胸,过小腹,而止于脊里。带脉,在功法中有两种循行方法,一种是从脐中起,而后由左向后、向右或由右向后、向左环绕一周复归于脐中;另一种循行法是起于脐中,而后同时分左右两侧,向命门流注。阳~脉,起于足跟外侧(申脉,仆参),沿外踝上行,经t骨之后,上大腿外侧,循居s,经胁肋后,从俞上肩,沿颈上挟口角,会与承泣,再上沿足太阳经上额,合于足少阳于风池。阴~脉,起于然骨之后(照海),上行内踝上部,直上大腿内侧后缘,至前阴上胸到缺盆,结于喉旁人迎之前,达目内毗,与阳~脉相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跟,上出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循胁助后上肩(天s、肩井),上顶,会督脉的哑门、风府,入风池沿少阳经,上头循额,终于眉上阳白。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沿大腿内侧上行,入腹,与足太阴脾经会于侧腹(府舍,大横,腹哀),与足厥阴肝经会于胁肋(期门),循胸入乳,与任脉会于颈部之天突、廉泉。
  十二经络的流通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复归手太阴肺经。
  在形意拳中,对于经脉的气血流注运用,并不是把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络分割开来运用,而是互相穿插、互相连贯在一起运用的。例如在劈拳中,除主要运用督脉(谓之发放阳劲)和任脉(谓之发放阴劲)以外,在左右两个上肢来讲,主要运用的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下肢来讲,主要运用的是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奇经八脉中的阳~、阴~、阳维、阴维。
  所以,只要气血在体内的上中下,头手足全部贯通以后,即为大周天的功夫成矣,才能在运用时达到随心所欲,既能够提得起,又能够放得下,既能够储入,也能够发出。可见大周天的功夫对形意拳的运用,乃是十分重要的。
  (三)化神还虚
  前面所说的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两层功夫,都脱离不开意念的导引,待练到第三步化神还虚的功夫时,因为经过上述两层功夫的长时间煅炼,有了较深的基础,所以就没有必要再专门着重于意念的导引了。就好象人们走陌生的路一样,开始在不认路的情况下,需要有人领路,走熟了以后,便可以自己独来独往了。气血在人体中按照规定的路线流注也是这样,当气血全部贯通了,而且能够随心所欲时,只要在伸拳、出掌、发劲时,气血自然就会在无意之中而至,这在形意拳中即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级功夫。
  以上就形意拳中的三层功夫做了一些介绍。除了三层功夫以外,还有三种练法和三级进序。三种练法,指的是明劲的练法、暗劲的练法和化劲的练法;三级进序,指的是易骨、易筋、易髓。
  明劲,又叫做刚劲、整劲、绝劲、脆劲、抖劲,在太极拳中把它称之为颤劲。明劲在发放运用上,又有尺劲和寸劲的区别,尺劲的发放距离较长,寸劲的发放距离较短,尺劲的发放距离如是一尺的话,那么寸劲的发放距离即在三寸至五寸之间。所以在内家拳中就是要追求和锻炼寸劲,因为在运用中,尺劲和寸劲不仅在劲力上有差别,而且在运用的速度上更有差别,下面我们就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明劲中的尺劲,由于它从发放开始至运动的终点为止,整个运动过程的距离较长,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就较多,因此对方很容易及早地发现我方的进攻意图,有了采取破解措施的准备时间;尺劲在发放过程中,由于自始至终含的劲力都比较大,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要应付突然变化,就显得僵滞呆板了,而且尺劲在通过尺距离的运动中,必然要消耗掉一部分,所以它在到达终点时,要比发出时减少好多。
  而内功较深、爆发力较强的内家拳师对于劲力的运用则是舍远而求近,弃尺而得寸的,其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距离内,爆发出最大的抖绝劲力来。我们知道,发放劲力的距离愈短,到达目标的速度也就愈快。速度愈快,对方的防御和变化的难度也就愈大,所以形意拳要追求寸劲,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但是要在最短的距离间,发出最大的爆发劲力来,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才能够求得。所以初级的明劲功夫,得到的只是尺劲,而不是寸劲。尺劲阶段,还属于僵滞之刚,而不属于柔中之刚,待练到柔如绳之系、汉如冰之清的寸劲时,方为柔中之刚。但无论是尺劲还是寸劲,都要逐步掌握和运用好意、气、劲、力的同一发放,使气体、液体、固体三者在一瞬间能够配合无隙,发挥出整体最大的功效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明劲的初级锻炼过程,也是易骨的过程,是为了&壮基筑体&,增强全身各部关节和骨骼的支撑力量,以及增大各关节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四肢的梢节,无论是采用手打或足打,都需要有较大的对抗力量,否则就会在技击运动中因撞击对方而造成自己损伤。所以明劲既是初步的练法(指尺劲),也是最终在实战中运用的劲节(指寸劲)。
  明劲在运用上主于进攻,暗劲在运用上主于克制,化劲在运用上主于领化。明劲、暗劲、化劲三种不同练法的主要区别是:明劲在于手,暗劲在于肘,化劲在于身。虽然在打法中不尽然是只限于手,尚有肘打、肩打、膝打、胯打、头打、足打和尾闾打,但在明劲的初级功夫中,必须首先将气劲力通达于梢节之手足。
  明劲(指寸劲)并不是孤立地运用的,而是要同暗劲或化劲相互配合使用,或用暗劲先克制住对方,而后紧接着转换为明劲攻之,或用化劲破解对方(又称&以巧破千斤&),然后急转刚进,攻击对方。所以此时明劲的运用,并不是贯穿进攻动作的始终,而只是用于到达目标前的一刹那间,因此称之为寸劲。过去形意拳先辈们常常用&电闪&、&雷鸣&来形容劲力的发放和运用,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速度、角度、距离、时间和力量,说得具体一些,就是爆发劲力的速度愈快,冲击力也就愈大;进攻对方的距离愈近,愈容易给对方增大防御和破解的困难;时间愈短,进攻愈易见效。关于角度问题,身体的转换,手的起落,前臂的拧转必须是构成九十度(即四十五度加四十五度),或者是拧转四十五度。时间问题,是一个劲力爆发的火候问题,既不能爆发得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则会使爆发劲未触其身,且难收其效;过晚又会形成尺寸已过。所以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爆发劲力的效果。一定要细心体会和掌握&近在眼前一寸中&这个火候,才能爆发出如同电闪雷鸣般的急中之刚,而且是始之有谋,终之有效。
  明劲是练合求刚,暗劲是练活求柔,化劲是练灵求巧。合,是上下内外气、液、固三体相合为一,要体现出一个"整&字来。刚,是要爆发出急中之刚(急中之刚谓之真刚)、刚中之急(刚中之急谓之真急),才为&汉如冰之清&的急刚劲,活,是圆活不滞,变化莫测。柔,是劲似抽丝,连绵不断,外柔内刚或内柔外刚,刚柔相济,不僵不直,沾缠粘随。灵,是转动迅速,变化灵敏,进退自如,吞吐随身。巧,是不丢不顶,不即不离,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不动则已,动则成圆,因此形意拳中有&以巧破千斤&之说。
  暗劲,顾名思义,是一种暗藏的劲,也是柔中含刚的韧劲。暗劲在形意拳中,主要是暗藏在肘上。肘是上肢的中节,中节为藏劲之所、变化之处,&中节空则节节空&(此话虽系指腰,然上肢也不例外),所以练习形意拳必须注意沉肘。沉中之灵为真灵,浮中之灵为飘灵,是不堪一击的。因而在练习第二步暗劲功夫时,必须把劲真正藏集于肘上。
  暗劲的锻炼过程,是一个长筋腾膜、练筋入槽的锻炼过程,是为了使韧带伸长和增大韧性,所以暗劲的锻炼过程,也就是易筋的过程。暗劲在形意拳的运用中,主要是为了克制对方和感触对方劲的来龙去脉,所以暗劲是在顾法中常常使用的劲节。
  化劲,是一种顺从对方劲力往来的领化劲,它主要是锻炼内劲、内气的转换灵巧,在运用上它有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彼柔我刚、彼刚我柔之妙用,这在形意拳中也是易髓的过程。
  化劲在练习时,无论是进退起落,伸缩开合,吞吐翻转,其走步换势都要如猫似猿,轻灵敏捷,周身动转要如同水之翻浪,连绵不断,无僵无滞,要体现出运动如流水,源源不竭,动转似球滚,圆活无滞的形象来。
  化劲是易髓的过程。髓有精髓和骨髓之分。精髓主要的功用是补脑,骨髓的主要功用是充骨。脑为精髓之海,脑海有余才能使人增进聪明智慧。骨髓充盈才能使人体的骨骼坚实而不枯。
  这里所讲的易髓,主要指精髓而言,补充大脑的精髓充足了,骨髓也就自然能够充盈旺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武术名拳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