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作者叙述方式三个实例的目的是

关于撰写教育案例(叙事)的通知
关于撰写教育案例(叙事)的通知
各位老师: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督导安排,南京市教育局将在市直属三校开展“教育案例(叙事)”撰写专项督导,市督学下发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请各校教科室积极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案例的撰写和评比。
二、由督学提供两篇文章挂在校园网(与“征文通知”放在一起)供教师学习,《案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金光大道”》、《教育叙事:让人有所感》,其中有较多的典型案例和叙事,作者为市督学刘永和老师。
三、各校开学初开展教育案例、教育叙事评奖,然后推荐给南京市教科所评奖。
写教育案例,做反思型教师,对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成益,请教研组长组织老师们积极参与,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求每人撰写一篇。请教研组长集中将本组教师的稿件于4月10日上报教科室。
2015年3月1日
教育叙事:使人“有所感”
[摘& 要]& 教育叙事说法不一,中小学教育叙事更是莫衷一是。本文作者从“教育叙事的阐释”到“教育叙事研究”,从“教育叙事的写作”到“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对教育叙事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提出教育叙事的主要特点是使人“有所感”。
[关键词] &教育叙事,叙事研究,教育案例,有所感。
[作& 者]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 &&一、教育叙事的阐释
&&& 二、教育叙事研究
& &&1.教育叙事研究的缘起。2080
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 3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4.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 &&三、教育叙事的写作
&& &1.题材鲜活、有趣,具有真实性。
教育叙事示例1:《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
  早在教学之前,学生们大多已经预习过“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的知识了,因为这部分知识真的很有趣。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一个个问题,诸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他们举起的小手,都快伸到我鼻子下面了。这时,我发现一个平时很爱动的学生一反常态,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他低着头,双手放在课桌里,身体一动不动。以我的经验,他,肯定有问题!
  我一直盯着他,突然收住较高的声调。本来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很多学生举着手,眼睛顺着我注视的方向,都向他行“注目礼”。他也发现课堂上的声音发生了变化,抬起头,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愣住了。
  “干什么呢?”我问。
  “没干什么。”他一边回答,一边迅速把双手向抽屉里一伸,把身子靠向课桌。原本轻松的课堂氛围,变得有些紧张了。学生们都盯着我,想看我怎么“处理”他。
  “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我想看看。”我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不太想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来处理琐事。他把双手伸出来。我一看,他的左手里趴着一个小磁铁。
  我本来想说:“请你把它放到讲台上。”但一转念,这样的处理方式似乎太过平常了,对他本人、对其他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没有帮助。其实这也是一个生成的问题,为什么不运用这个生成的资源呢?
  我面向全班,抛出了一个炸弹似的问题:“如果我请他把磁铁放到讲台上,他要进行哪些运动?”这下炸了锅,学生们哈哈大笑,边笑边自己做动作,看看从起立到行走再转身,要做哪些动作。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他想到讲台上来,只要不转身,上半身是平移。回去转身的时候是旋转。我的情绪也随着学生们的讨论“热”了起来,顺着他们的回答,说:“那就请你平移到我这里来吧!”课堂转入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下课后,学生们还沉浸在刚刚的插曲中,耳边还能听到学生不断用“平移”、“旋转”造句,他们已经把这两个概念熟练地运用到了他们的活动中。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1日第6版,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程震文)
& &&2.情节曲折、跌宕,具有生动性。
教育叙事示例2:《阿玲是哑巴吗?》
&&&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得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得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
&&& 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
“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 备课时,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
&&&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说,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得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坑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
&&& 本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同学们为了自己的观点而互相争辩的情景,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
(/u/.html。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附小吕舜昌)&
& &&3.主题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
教育叙事示例3:《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往往认为学生犯错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如能正确地解读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并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那么错误又何尝不是一个教育机会呢?
  去年初秋,台风来访,打落了许多小树枝。大爷就把它们扫在了一起,堆在了沙坑旁边。
  中午吃过饭,我在操场上巡视。突然有个小姑娘来报告,说有人在玩棍棒。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几个小家伙手里各抓一根树枝,正在热火朝天地打闹呢。我径直走过去,其中一个学生发现了我,连忙扔掉树枝,迅速地逃跑了。剩下的几个正要逃跑,就被我叫住了。几个孩子苦着脸,磨磨蹭蹭地挪过来,嘴里支支吾吾地说:“不是我……”我摆摆手,打断了他们,亲切地说:“你们看,地上好多树枝啊,我们一起把这些树枝清理干净,放回沙坑旁边,好吗?”几个孩子虽然一脸诧异,但还是赶紧卖力地去捡树枝了。我惊喜地发现,刚才那个溜之大吉的学生也悄悄地回来了,加入了清扫的队伍。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地面就被打扫干净了。
  洗过手后,我重新把小家伙们召集到我的身边。他们乖乖地站成了一排,等着我训话。我注视着他们,严厉地说:“你们刚才犯了错误,知道吗?”“知道。”他们点点头。“犯了错误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而不应该抵赖,更不能逃跑,对吗?”“对!”这次,他们重重地点点头。我感到他们的认错态度很诚恳,于是,语气一转,说:“你们刚才又做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正好弥补了你们刚才犯的错误。我很欣赏你们,还要表扬你们!”话音刚落,孩子们眼睛一亮,愣了片刻,然后害羞地笑了。我知道,在这笑容的背后,一定包含着他们对自己错误举动的检讨以及改正错误后得到表扬的欣喜,也一定包含着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做个好孩子的决心。
  犯错误是难免的,学生犯错误就更正常了。可是实践中,我们常认为学生不该犯错、不能犯错,根本就没有把错误视为教育的资源。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犯错误其实是一种经历,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在犯错、认错、改错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学会正视错误――勇于承担而不是狡辩,更不能逃之夭夭;才能学会改正错误――真心思过而不是表面敷衍;才能学会挽回过失――积极补救而不是消极退缩。如果能把错误当作一种资源,我们对待学生就可能会温柔许多,教育的方式也会温和许多了。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小西湖小学 冯毅)
& &&4.语言亲切、感人,具有流畅性
教育叙事示例4《遭遇学生短信“搔扰”之后》
静谧的夜晚,我坐在书桌前备着课。突然,身旁的手机响起了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打开一看,陌生的号码,信息的内容只有两个字:唐僧。
会是谁?老朋友?不会的,无缘无故不会发这样的短信。该不会是发错了吧?发条信息问一下吧。
“没发错,唐僧就是你。”短信很快就回过来了。
没发错?会不会是学生?我的脑海里马上冒出这样的念头,学校以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学生用手机打电话或发短信搔扰老师;老师反打过去质问,又在班上调查,结果还是没有找出那个学生。然而搔扰信息却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愈发多了起来。最终他不得不换了手机号码。
可我从做班主任以来,都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开学的第一天,肯定要把自己的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都告诉学生,这一届也不例外。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
不再理会这样的无聊信息保持沉默吧,肯定不行!这样他可能还会发来类似的信息。反打过去或在班上调查,最终也许还是会不了了之,甚至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反作用。
“谢谢你,八戒。”我思索了一会儿,发了过去。
“我不是八戒,我是孙悟空!”信息很快回了过来。我一看乐了,虽然是有些调皮,可还是挺可爱的。
“不管是八戒,还是悟空,都是唐僧的徒弟呀。我觉得你这个样子,还不像是我的徒弟。如果你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去帮你的。”
手机的铃声没有再响起。我松了口气,可心里还是没有底。
两天过去了,没有出现那个陌生的号码。
第三天,又出现了。
“我能告诉你,我是谁吗?”
“还是不说的好吧,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要给我起唐僧这个名字。”
“因为你放晚学老是会拖堂处理班级事务,而且有时拖的时间还很长。”
“好,老师不想再做唐僧了。明天我就改了这个坏习惯。”
“那我以后再也不叫你唐僧了。”
第二天,我在班上宣布,以后班级每日总结放在次日的午间进行。
陌生号码的短信一直没再出现了。
今天,突然又收到了那个陌生号码的短信: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愿您天天开心、工作顺利、奖金多多。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
(作者:南京市六合区横梁镇初级中学孙刚。发表于《成才导报?江苏教育周刊》2006年11月15日)
&& &四、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
1.教育叙事重在让读者“有所感”,教育案例重在让读者“有所知”
&& &2.教育叙事强调情节及其矛盾冲突,教育案例强调实例及其深刻含义
&& &3.教育叙事一般无须理论总结,教育案例则必须进行理性分析
&& &4.教育叙事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教育案例则必须忠于事实。
&&&&&&&&&&&&&&&&&&&&
参考文献:
①赵明仁,《教师如何提高叙事研究能力》,《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8日。
②陈卓,《教育叙事研究不是“一地鸡毛”》,《教育文摘周报》2008年7月30日。
③詹捷慧,《我看“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文摘周报》2008年9月24日。
④郑金洲,《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人民教育》2004年第18期。
⑤刘良华,《教育叙事的深度研究》,《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年第7期。
⑥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⑦王,《教师印迹: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案例研究:反思型教师的成长的“金光大道”
&&& 【提& 要】 做反思型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在现有条件下,通向反思型教师的道路崎岖坎坷,甚至道路不通。本文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案例研究是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的“金光大道”。本文论述了“什么是教育案例”“什么是案例研究”“怎样做案例研究”,试图为一线教师指出一条成长路径。
&&& 【关键词】 案例、案例研究、反思型教师、金光大道。
&&& 【作& 者】&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
Case Study: The “golden road” of Reflective Teachers’ Growth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teachers to be reflectiv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develop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But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way to be reflective teachers is rugged and bumpy, and even there’s no way 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Through a long-term practice of education experience, the author has recognized that case study is the “golden road” to become refective teachers. In this paper,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s the case of education?”, “What is the case study?” and “How do we do case studies?”,are discussed. That is an attempt to point out a growth path for frontline teachers.
&&&& Key words: Case, Case studies, reflective teachers, “Golden Road”.
&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 &教育案例(1)“失恋”之诗
&&&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小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小刘同学趴到桌子上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小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小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对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 实践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来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进而拉近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这则教育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案例的基本特征,满足了教育实例的“问题性”“故事性”和“典型性”要求,也有较好的“理性分析”,富有教育意义。
&& &二、什么是案例研究
教育案例(2)把赞美送给学生
&&&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学生。
&&& 我班的小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道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小阎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小阎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小阎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
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这则教育案例完全符合案例研究的三个特征:质性研究、归纳研究和实践研究
&&& 三、怎样做案例研究
&&& 教育案例(3)《对学生再多一点耐心》
关注――发现问题。本学期段考前的一个周五晚上六点四十,本班学生徐小宏请假,原因是生病。我觉得奇怪,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病了?而且该生本学期已不止一次在周五请假了,其中一定有什么问题。该生有上网爱好,该不会是上网去了?
描述――抓住重点。打电话到家里,家长说已经去学校;我把情况跟家长说了,并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一个小时之后,家长把该生带到了办公室。原来是从网吧“抓”回来的。经教育该生承认,前几次的请假大多是去上网了!我耐心地询问他上网的原因,说是考试心理紧张,想去放松一下。我知道这或许是真的理由,或许还有迷恋网上游戏的因素,总之利用学习时间到网吧上网是不对的。我严肃地批评了他,并指出他违纪的严重性,让他写检查,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考虑到该生是个团支书,平时工作积极,其他方面表现不错,所以没有
上报学校。但是,我明确地对他说,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如有再犯,则报学校处理。结果该生一学期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段考成绩有进步。 &&& 反思:全面深入。 造成学生上网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猎奇心态和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是学生迷恋网吧的内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喜欢猎奇,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更渴望能够有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互联网无疑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一些学生上网找网友聊天,主要是想释放在学校的压力,弥补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张扬个性的缺憾。学校或班级如果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满足他们在这个成长阶段特有的表现欲强的心理,则可减轻学生对网上世界的迷恋。(2)传统教育方式的滞后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学校变成了真正的围城。在各个领域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封闭。其次,教师成了管制的"帮凶"。在这些诸多因素的管制下,孕育着学生的更大的叛逆。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自由空间,网上就自然成了他们畅游的世界。该生说出上网的理由是缓解考试心理,调节单调的学校生活,就是这样的原因。(3)缺乏正确的上网引导,致使学生没有真正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把上网当作休闲娱乐的工具。由于学校在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方面做得少,学生不能认识到学习的方法、资料以及其它很多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所以形成了一种误区,许多学生把上网当作违纪行为,当作很神秘很过瘾的事情。   总结――提炼提升。面对违纪上网的学生,如何做好思想工作,这是每一个班主任都思考过的问题。有的如暴风骤雨,一阵狠批,然后上报学校,纪律处分;有的耐心教育,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软硬兼施,用尽心机。其实,无论用哪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正想帮助他改正他自己也认为是错误的做法,这一点非常关键。本人对徐小宏同学的教育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学生和家长都明白我的做法的良苦用心,教育的结果不是处分某个人,而是让他改过,向上,向善。学校正在搞亲和教育的主题研究,我想,在思想教育中,灵活地选择教育的方法,尽量地换位思考,给学生申辩的机会,给他们多一些信任与改过的机会,也应该是一种有效的亲和教育吧。
①②200420
版权所有 & 南京金陵中学 &&&技术支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大多为输入性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甲型H1N1流感已逐渐深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它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组成.(2)我国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属于____.(3)为了更好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4)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至少说出两条)____,____.-乐乐题库
&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习题详情
19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大多为输入性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甲型H1N1流感已逐渐深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我国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属于传染源&.(3)为了更好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4)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至少说出两条)尽量减少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的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洗手;加强锻炼,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9-滨州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大多为输...”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此题是资料分析题,一是考查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二是考查资料分析的能力.关键是从资料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甲型H1N1流感患者是传染源.(3)疫苗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只是对相应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出生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4)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的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洗手;加强锻炼,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故答案为:(1)甲型H1N1流感病毒;内部的遗传物质;(2)传染源;(3)特异性免疫;(4)尽量减少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的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洗手;加强锻炼,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考查的知识点是病原体、病毒的结构、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特异性免疫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大多为输...”主要考察你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大多为输...”相似的题目:
下列各项与众不同的一项是&&&&病毒细菌乌龟仙人掌
所有的微生物都没有细胞结构._____.(判断对错)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营寄生生活能繁殖后代有细胞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H7N9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再次引起人们对病毒的关注,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2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目前疫情已经逐渐平稳,多地已将疫情防控等级降低.下列关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3今年出现的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张莉对下列四种生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记录不正确的是&&&&
2下列关于肝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3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大多为输入性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甲型H1N1流感已逐渐深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它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组成.(2)我国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属于____.(3)为了更好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4)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至少说出两条)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9年3月开始,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H1lN1流感疫情,截止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共接到62个国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410例,死亡115人.我国确诊病例75例,大多为输入性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甲型H1N1流感已逐渐深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它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组成.(2)我国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属于____.(3)为了更好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4)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至少说出两条)____,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种情侣叙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