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114不能使用倒查机制服务

反腐败法再多,也要有人去执行吧?层层选拔的都是优秀干部,为什么贪污的都是这些干部,问题在 地方?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图文编辑模式
16:50:07&)
( 14:32:41)
82字(10/0)
( 14:25:54)
39字(66/0)
( 09:26:17)
13字(13/0)
( 18:46:29)
86字(15/0)
( 17:23:27)
( 16:09:52)
( 16:15:22)
( 11:07:26)
39字(17/0)
( 11:02:47)
79字(24/0)
( 08:47:16)
( 18:46:39)
28字(12/0)
( 17:10:29)
( 19:41:28)
96字(29/0)
( 09:33:17)
( 07:48:25)
17字(84/0)
( 22:30:09)
14字(16/0)
( 14:54:27)
25字(26/0)
( 14:43:25)
67字(39/0)
( 11:23:19)
12字(13/0)
( 11:18:42)
33字(34/0)
( 08:52:35)
49字(30/0)
( 21:09:29)
24字(38/0)
( 21:05:36)
( 20:59:07)
22字(30/1)
( 21:04:35)
41字(33/0)
( 20:49:06)
50字(35/0)
( 20:42:26)
108字(43/0)
( 18:50:06)
10字(38/0)
( 17:49:20)
25字(54/1)
( 09:00:32)
458字(149/0)
( 17:47:51)
29字(50/0)
( 17:40:34)
17字(40/0)
( 14:49:08)
61字(25/0)
( 14:43:35)
14字(29/0)
( 13:43:39)
16字(23/0)
( 13:20:36)
10字(21/0)
( 12:40:26)
62字(29/0)
( 12:11:54)
134字(83/0)
( 11:58:18)
42字(112/0)
( 11:38:57)
97字(58/0)
( 11:28:17)
68字(43/0)
( 11:06:42)
93字(72/0)
( 10:50:40)
36字(29/0)
( 10:39:48)
54字(82/0)
( 10:31:00)
10字(29/0)
( 10:30:23)
36字(103/0)
( 10:18:50)
31字(23/0)
( 09:54:26)
27字(89/0)
( 09:41:05)
58字(40/0)
( 09:39:09)
124字(51/0)
( 09:32:04)
183字(19/0)
( 09:29:10)
27字(29/0)
( 09:14:05)
142字(38/0)
( 09:07:43)
64字(37/0)
( 09:00:01)
36字(43/6)
( 10:23:28)
29字(70/0)
( 10:21:30)
29字(82/0)
( 09:24:56)
( 09:27:58)
26字(16/0)
( 08:51:36)
39字(87/2)
( 09:02:08)
80字(83/2)
( 09:05:34)
10字(28/0)
( 08:51:03)
49字(35/0)
( 08:44:53)
( 08:37:17)
31字(267/0)
( 08:35:05)
41字(36/0)
( 07:58:37)
13字(34/0)
( 07:53:29)
36字(48/0)
( 07:10:41)
31字(37/2)
( 09:51:29)
( 06:31:22)
15字(40/0)
( 00:16:53)
378字(23/0)
( 22:10:57)
57字(27/0)
( 21:55:13)
27字(28/0)
( 21:51:16)
24字(32/0)
( 21:37:31)
54字(43/0)
( 21:11:10)
36字(26/0)
( 20:56:45)
40字(22/0)
( 20:41:24)
20字(12/0)
( 20:40:09)
( 20:32:07)
26字(40/0)
( 20:29:43)
52字(31/0)
( 20:20:43)
178字(44/0)
( 20:13:03)
18字(33/0)
( 20:04:49)
44字(37/0)
( 19:51:48)
20字(27/0)
( 19:38:16)
75字(35/0)
( 18:46:08)
72字(61/0)
( 18:43:30)
26字(41/0)
( 18:41:07)
34字(29/0)
( 18:37:39)
34字(37/0)
( 18:05:50)
12字(43/0)
( 17:58:32)
25字(43/0)
( 17:55:18)
35字(57/0)
( 17:53:12)
19字(24/0)
( 17:44:14)
22字(37/0)
( 17:44:08)
59字(40/0)
( 17:40:15)
35字(33/0)
( 17:36:05)
15字(35/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道路运输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_文秘114_免费文秘网
您的位置: →
→ 道路运输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安全促稳定、安全促和谐、安全促发展的思想已被人们所接受。为了确保稳定、和谐,促进发展,人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集累了很多安全工作方法,为安全生产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国家不断对安全责任的加强,以及对发生事故的责任追究,一些人为了逃避责任追究,采取了极不负责任的两种工作方法对待安全工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推卸责任  这种工作方法,主要是上级对下级,领导对职工,行业管理部门对行业管理对象。有时平级之间也相互推卸。这种工作方法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级对下级,领导对职工,行业管理部门对行业管理对象。采取的方法都是高压态势,推下来的责任下级必须接受。二是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它同正常的安全工作方法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是推卸责任,让你“无懈可击”。具体方法有三种:  1、发文推卸。这同正常的安全工作方法一样,也下发文件,对下级提出诸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安全方案,增加安全设施,开展安全培训,有时还要求24小时值班等。不管下级能不能落实到位,他们都要在文件上文秘杂烩网明确,以证明自己有过要求。文件下发时,一定要下级签收,留下工作痕迹,以备日后“倒查”,然后就万事大捷了。  2、转文推卸。就是把上级发给他们的文件,提出一点要求后,又转发给自己的下级或行业管理对象。有时一个下级单位,在同一段时间内,能够收到很多上级不同科室分别转发的同一个文件。这种工作方法的关键点就是要留下工作痕迹,以备日后“倒查”。  3、检查推卸。按照安全管理工作有关要求,上级对下级,行业管理部门对行业管理对象,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有的还要求每月一次。这对上级或行业管理部门来说,既是例行公事,又是推卸责任的很好机会。有时检查人员到被检查单位,就直截了当就说:“我们不来、不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来了、说了,你们要是不做,就是你们的责任。”  对于上级、领导、行业管理部门,以文件、检查,等方式推卸责任,下级心知肚明。但是,作为下级、职工、行业管理对象,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因为,有些工作他们根本做不到。如果真的全部按照上级布置的“安全工作”去做,恐怕24小时连轴转也完成不了。  二、敷衍应付  这种方法一般是下级对上级,职工对领导,管理对象对管理部门。这种敷衍应付的方法,比推卸责任的方法更可怕,更具有危险性。因为下级、职工、行业管理对象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安全,是安全工作的第一本文来源:文秘114 道防线。他们对安全工作敷衍应付,就可能直接造成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但是,上级 “下达的安全工作任务”确实太多、太乱。有的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做到;有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下级单位无法承受。所以,有不少下级单位在安全责任方面就只好听天由命了。这种麻痹、厌恶、逆反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就导致了敷衍应付。面对上级的文件、检查,他们就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办法应付。要求成立领导小组,他们就成立领导小组;要求制定方案,他们就制定方案;要求制度上墙,他们就制度上墙。对此,他们美其言:以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  在迎接上级检查方面,下级也有一套敷衍的办法。一是突击造假。主要工作是加班加点补充材料,分门别类装订、包装,做到“墙上有制度,纸上有数据”,用领导人的话说:“要弄得同真的一样。”二是认真接待。“接待出效益”、“接待就是生产力”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一些小单位受益匪浅。同时,他们更知道,“只有认真接待,才能敷衍过去”。但是,在责任面前,上级也不含糊,有时也会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被检查单位签收,然后把签收的回折带回去,留下工作的“痕迹”,也就万事大捷了。  “推卸责任”、“敷衍应付”这两种安全工作方法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像正常的安全工作一样,程序上一个不少,实质性问题并没解决,真正的安全隐患不但不查,反而还能被掩盖住。比如:有个单位同所属的下级签订《安全行车责任状》,而下级所有的十几辆车全部超过了报废期限,车管所已经不给年审,保险公司已不给保险。但是,作为下级不签又不行,他们只能按照上级的要求签订。只是,在签订后,下级又给上级写了一份请示:《关于更换公务用车的紧急请示》。这样上下两级都心安理得了,认为自己该做得都做了,万一出事也与自己无关了。由此可见“推卸责任”、“敷衍应付”是多么的危险。  产生“推卸责任”、“敷衍应付” 两种安全工作方法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是,具体的讲还是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您当前的位置:
.cn/c//.shtml
怎样选好用好年轻干部
  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实习生谢舒 唐朵朵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中央高层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于如何选用年轻干部,选用什么样的年轻干部,解决当前什么问题,有着清晰明确的要求。
  &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不仅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因素。要想事业兴旺发达,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来干。&
  避免极端化
  在这方面,当前社会关注热点之一,是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应如何把握。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的信息显示,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的每个干部都要是年轻的,也不是每个领导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怎样为宜?
  &老中青合理搭配,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和作用。&辛鸣说,&如果一个部门里是清一色的老同志或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对于工作的展开都不是很有利。&
  &之所以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因为过去在用人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好的现象&&论资排辈。年龄大的同志,资历搁在那儿,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一到提拔都排在前面。但有的论资排辈排上去的干部,不一定是真正能干事的干部。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强调突破论资排辈,提拔年轻干部。&辛鸣说,&但也需注意,不能从&论资排辈&这个极端走到了&唯年龄论&的另一个极端。哪种极端都要不得。&
  &五六十岁省部级、四五十岁地厅级、三四十岁县处级,这种年龄上绝对化的&一刀切&,肯定有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志强分析,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是干部使用越年轻越好,而是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梯队结构,要更符合干部新老交替规律,符合&传、帮、带&的实践需要,符合事业发展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当前在有的地方、单位出现了机械理解、矫枉过正的倾向,选人用人时简单以年龄划线,不良影响已经产生:
  其一,造成选人用人标准降低。当前,社会上对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出来的年轻干部议论较多,对有些年轻干部的工作也有意见。
  辛鸣说,有的地方和单位简单追求年轻化,拔苗助长地提拔年轻干部,有的甚至放松了基本的标准和规矩。机械地理解年轻化,把一些业务素质不太强、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不太够,能力经验也不够足的年轻干部,在选拔任用程序不严格的情况下硬提拔起来。&选拔干部,不管是什么年龄,都应该严格按照规矩和制度办事,标准不能降低。这一点任何情况下不能放松。&
  其二,导致一些年富力强的干部难于安心做事,乃至未老先哀&度日子&。
  &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干部提拔上以年龄为杠杠,级级设限、层层递减,以年龄为标准提拔的&天花板&隐性存在。这就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印象:到了一定岁数未提拔到一定级别,就觉得自己前途无望了。&辛鸣谈到,比如说,30多岁还没当上县处长,40多岁还没当上厅局长,有的同志就会灰心丧气,乃至怨这怨那,好一点的是放松努力度日子,不好一点的是耍脾气、撂挑子、混日子。而周围的人也会说这说那,猜这猜那,无事生非,闲言碎语不断,让这些干部心生烦恼,无心甚至无法干事。&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说过了什么岁数就不能提拔为什么干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在有的地方有的部门这已经成为一种&天花板&。&
  其三,导致了&急功近利&情绪的产生。
  蔡志强说,&少数干部总算着年龄&坎坎&,就可能容易急功近利,做一些&短平快&出政绩的事情,甚至出现&一年出成绩的事大干,两年出成绩的事小干,三年才可能出成绩的事不干&的现象。因为,如果坚持做打基础、看长远的事情,短时间不出效果,过了一定年龄,就只能&过点儿&了。这种年龄框框带来的心理扭曲和恐慌在干部队伍里确实存在。&
  有关权威专家指出,4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了?50多岁为什么就不能当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这是干部队伍年轻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天花板&必须打破。&辛鸣说,转变需要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组织部门用人的观念需要转变,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30多岁的可以提拔,50多岁的也可以提拔。提拔的标准不是年龄,而是干部的德才和能力、群众的口碑。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的心理状态需要改变。党员干部不能看着升迁无望,就&养老&、&应付&,甚或怨气在胸&撂挑子&。&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不同。党员干部真想通了这一点,一些问题自然而然就化解掉了。因此,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很有必要。&辛鸣说。
  蔡志强认为,不能因为要鼓励年轻人,就让经验丰富的&老一点&的干部&靠边&,这实际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既要鼓励年轻人的激情迸发,也要利用好年富力强的干部宝贵的经验和阅历。&关键还是要根据岗位的职能要求、实际需要来挑选干部。&
  不良倾向必须警惕
  有关权威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有一些不良倾向需要警惕:
  比如,在有的地方,给地方和部门领导当过秘书的干部提任比例太大,你安排了,我也要安排,成了&利益均沾&;少数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经查有些都与领导干部沾亲带故。
  &领导秘书提拔比例大是个客观现象,这个问题不应该回避。&辛鸣说,&这种情况容易给社会造成小圈子选人的印象,并由此产生种种负面舆论,嘴上不说,心里不平。不是说小圈子里的人一定水平不高、素质不高,但就算你水平再高,这种现象如果成为十分普遍和固化的状态,本身就不太正常了。&
  辛鸣分析,这实际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干部,领导了解熟悉,但群众不熟悉;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领导不见得全了解,但基层的党员群众却看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这就要求,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不能以领导意志为唯一准绳,而要加大群众公认这个标准的力度。&群众普遍认为不错的干部,基本上错不了。&
  对于年轻干部&火箭式&提拔事涉裙带关系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有的年轻干部的提拔靠关系、有背景、走门子,这样的例子确有存在,其根子还是不正之风。选拔年轻干部不是选拔个别人,而是选拔一批人、一代人。不正之风必须坚决打击。&
  上述情况怎么避免?蔡志强说,&其一,选拔任用的标准一定要科学、经得起推敲。其二,要有选拔任用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以此保障党员群众对选拔过程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了严格、科学的标准,有了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有了全程的党员群众监督,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不拘一格降人才&。&
  &杜绝这种现象不难。一句话,只要我们严格遵守组织任用程序,就不会出问题&,辛鸣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对于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也是保障手段之一。&一方面,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凡是出现违规的,一定要严加惩治;另一方面,还需建立完善用人失察追究制度。选的人用的人能力很差、根本无法胜任,甚至有严重问题、搞贪腐,那就要倒查倒追,看看选拔中间到底有没有问题。建立了这个制度,有利于釜底抽薪。&
  不磨练是不行的
  &年轻干部的培养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要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汪玉凯说。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一步登天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培养不是照顾。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走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
  辛鸣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对于年轻干部里的&好苗子&,一定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练。不磨练是不行的,那种顺风顺水的干部,很难应对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只有在磨练的过程中,才能出现出类拔萃的干部。&
  &在一个艰苦岗位上,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需要在要素不具备的情况下寻找要素,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创造条件。一个年轻干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锤炼,才能得到扎实成长。有意识地加强一些困难挑战的训练,是培养年轻干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蔡志强分析。
  但当前,也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存在。有的人认为,组织把谁放到艰苦岗位上、放到基层去锻炼,本人以及周围的人往往会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他了、边缘化他了。这样的风气如果蔓延开来,我们培养年轻干部会走弯路。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感受国情、社情、民情,能够&接地气&。要形成一种风气,年轻干部都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
  &要扭转这种风气,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岗位来进行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我们应看到,不同岗位的工作难度是不同的,政绩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你在容易出成绩的岗位上干出十分成绩,我在艰苦岗位上只干成一分,但是相比之下,我这一分比你那十分更加重要和难得,也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有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在艰苦岗位工作的年轻干部就既能得到磨练,又能得到认可。大家也就不会再视艰苦岗位为畏途&,辛鸣说。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关键还是遵循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拔苗助长,既不能刻意打压,也不能置之不理,关心爱护与艰苦磨练要相结合;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上,根本原则还需体现正向激励,确保公平性,还要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形成上下互动的,既能确保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又能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系。&蔡志强这样说。
以上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114黄页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且由系统自动收录,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由用户负责。中国114黄页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京ICP证041524&&&京ICP备&&(
Copyright&2003-201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国114黄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