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尼克斯羽毛球鞋的羽毛球拍一共有哪些系列的?

当前位置:
|| | |
YONEX羽毛球拍的历史(YY的发烧友可看看)
人气:7579 回复:9
故事该怎么开始? 从80、90年代国际赛场满眼都是的Carbonex8开始?还是从生产时间长达24年的Carbonex20开始?我想,CAB8以及CAB系列变化的故事,还是留给比我更了解的人,如50mmf2去讲述,CAB20的故事,也不在这里讲了,至少我现在还没了解全貌。今天的主题,就从1989年开始,介绍到2006年3月。这一切,前者缘于Boron2的出世,后者归于终极的纪念——汤尤杯版的MusclePower90。这十八年,是YONEX公司和羽毛球拍制造业巨变的十八年,一切技术工艺的变化、一切设计观念的更新、一切企业组织的改造、一切商品市场的操作都在这十八年中展现无遗。 & && &1989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是YONEX公司生死存亡的一年。在70年代之前,甚止80年代初, YONEX公司都在羽毛球拍制造这一行业中居于老大的地位,此时的YONEX公司是傲慢的,赞助中国国家队都可以要到最后决赛才提供。但从80年代开始,渡过了YONEX公司商战中最为胆战心惊的几年,70、80年代兴趣的碳纤维工业,被林光男率先用在了羽毛球拍的制造上面,碳纤维材料的运用,象蒸汽机之于工业时代一样引起了业内的巨变,PROKENNEX这个名字和Carbonpro787的型号,象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YONEX公司头顶,无疑,这一次,傲慢的YONEX公司落了伍,而且不是一点点。但精明的日本人是不会甘心的。1984年,YONEX推出了Carbonex20,CAB20无论从尺寸,拍框形状、用材、手柄风格、甚止涂装都与787 相仿,设计目的就是直接用来挖Carbonpro787的墙角,YONEX公司还采用了银弹政策,从中国国家队的赞助拍下手,强行要求787全部换成 20。除了直接交战外,YONEX公司在科研投入上加大了力度,日本人创造思想不足,但仿造思想是一流。碳纤维技术没抢到先,就在硼纤维的运用上加大了研究,在ACM Boron (石棉基硼编织纤维)的运用之上,直接推出了Boron3、Boron7、Boron200三款战略试验型号,B3是 CAB20的材料改进试验版,B7怀疑是拍头加强试验版,B200是破风拍体的试验版。但是这一次,市场激战正酣,没有足够的时间试用,于是直接将 Boron3涂装成Boron2,于1989年投放市场,版本包括CN、SPY、MA等版。在赵爷手中,B2清脆的金属音,迷倒了芸芸众生。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都清楚了,Boron纤维脆,B2球拍易损不能拉高于22磅,业余市场反映不佳也主要因于此。于是YONEX公司停产了B2,也造就了这一传奇的收藏之拍。 & && && &&&除了ACM Boron的运用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差点被PROKENNEX干掉的YONEX公司,铆足了劲在技术上大量投入,主要是两大方面的技术研究:一是Isometric方头技术,二是Aerotus的破风技术。ISO技术,和Boron系列一样,在日本市场推出了Super Isometric7,9,10,11四款型号验证,其中7是普通长度,9是加长型,10是超细杆,11的资料不详。日本YONEX公司的验证性质的球拍型号主要在日本市场推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在日本市场,却是一直有“保固”政策的:正常损坏的球拍,可以免费更换。而且日本市场好多型号都是正式定型的国际版所没有的。这一系列验证的结果,SuperIso10 定型为IsoSlim10在国际市场推出,并成为Peter Gade的成名利器。第二项技术是破风技术,主要是把787哪里跟过来的BOX盒式拍截面加高变窄,做成梭形以达到破风的效果。这个系列从 Widebody30开始,然后定型成Aerotus 65这一型号,同时双向衍生,AR60,AR70,AR77,AR80,AR90,AR100,AR110,AR系列成为90年代YONEX公司主推的系列,并且在AR77以上和Boron技术结合,其中,AR100没有用Boron,但是第一次在拍头的碳纤维材料中加入了超细的金属钛粉以加强拍头,也是一款试验拍,主要在日本国内市场销售,但在1997年以后,似乎停止加钛粉了。 & && & & && &在90年代的衍生设计中,ISO和AR技术结合起来的运用,也结了个大果子,就是Isometric TOUR 800。ISO和AR的结合,试验型号有三款:Isometric PRO 500,600,800。其中,500是细杆,600是头加重,800是大拍面,最后定型为Isometric POWER 500,Isometric PRO 800最后定型为大名鼎鼎的Isometric TOUR 800。ISO800有人称之为拍皇:最能适应每个人不同打法的球拍,不论你的发力方式对与否,不论你的打法是进攻型还是防守型还是全面平衡型,ISO 800都能很好的帮助你去完成每一项的工作,大家之所以多谈CAB20,而少谈ISO800只因此拍的拍顶惹得祸,这是ISO800的致命弱点,拍顶的脆弱使得ISO800一下子跌倒地狱中去了,遗憾的完美。比之CAB20发展了整整三代老标、两代新标,ISO800真让人心碎。即使CAB20, YONEX公司也做过许多改版,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市场上的需要。比如,CAB20PRO,是试验在CAB20上运用高碳材料,也只在日本销售,最后成为CAB20TOUR,商业运作的,包括SPECIAL,POWER,LONG,TI,MS,SUPER等。 & && & & &&&在1989年到1997年之间,我们看到的YONEX公司,是一个醉心于研究产品、研究制造、研究设计的球拍设计大师。不幸的是,这一切在1997年 YONEX公司东京股市上市时,成为过眼云烟。发生了什么?九年的技术积累、在市场上对KENNEX和其他品牌的成功打压,让YONEX公司的股东们认为,大把大把抢钱的时代开始了!于我们看到,YONEX重新设计了标志,加大了与SP公司的合作(SP可以理解为:Sunrise Provided?),SP不再是经销,而是介入到生产环节中,SP变成了Sunrise Production,因无论采用材料如何,羽拍的制作只能是一个劳动密集的产品,如果要追求利润,也只能继续向劳动力廉价的东南亚集中。由中国提供炭纤维的PAN基,TORAY/台丽将他做成炭纱,YONEX采购,就地供应给相应的厂家,做成胚,或上漆,或不上漆,运回日本安装、检测、钻孔、上漆~呵呵~YY也按照JIS的最低要求来MADE IN JAPAN了。技术研究上的乏力,也导致两年YONEX公司没有推出新型号。 & & 1999年到2000年,在YONEX公司内部是商业力量与技术力量交织在一起的阶段。技术派无力再有大的创新突破,把前期的AERO、ISO、钛金属和新材料运用做到了一起,又加了一个MP技术的小改进,推出了Titanium 10,Ti10是YONEX技术派的压轴大作,包括 Ti10,和Ti10R,2U,3U四个版本,基本上男女老幼单打双打进攻防守统吃了,其后推出的MP技术和MP系列,SwingPower技术及系列,不如说是商业噱头的概念更多一些,一直到2004年出现金属杆和金属装甲运用于一体的ArmorTec 700前,技术力量才又一次露了头。但B2的悲剧在Ti10身上又重演了,B2是由于外部竞争,匆忙上市,而Ti10是由于公司内部商业力量的强大。首次运用Toray超高系数碳纤维制作的Ti10,非常好打,两年之内成为日本市场人气最高的产品,但问题是,这种材料在正常使用下容易断裂,保固政策免费更换,成本非常高,于是在2002年,JP版Ti10全部停产。至于国际版的Ti10,本身就是SP组织生产的,材料选择上也有所调整,后期也应市场需要也推出了3U缩水版本,包括2006年生产的新Ti10,嗯,让我讲什么好呢?据传2008年要推出Ti10的纪念版,我想,这是纪念什么呢?按我的理解,是纪念YONEX造拍技术最后的绝唱—JP版Ti10吧。 & && && &&&新世纪,技术的发展成为商业力量的辅角,只有金属技术的运用,仍在MP7X8X、9X、100和AT700、800DF、800OF上面延续着技术派的理想,但更多的改进,都是一些以前技术概念的翻唱。其中,金属中杆是一项很重大的技术运用。碳纤维本身的特点,在使用时不断弯折,会产生热量(各位可以在打球时摸一下球杆),环氧树脂在高温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时间长了会变软,导致球拍中杆的弹性越来越软,正常使用,这个过程持续8~10年就会使球拍中杆软到难以接受的程度。金属杆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过程。MP100的金属杆,不太成功,杆太硬了,MP7X又太软了,MP9X的出世标志着对金属技术彻底掌握,而AT700的成功,是金属杆加上了金属网,避免了ISO800的恶运。这两个型号属于新一代的技术球拍。至于NS系列,所谓纳米,是在碳纤维中加入纳米级的粉末,无非是翻炒AR100的冷饭,如果老版AR100现在投产,我想YONEX公司肯定会起这个名字:“NanoTi”(纳米钛)。NS9000,靠的还是金属,橡胶金属,有多少人感觉出差异?NS的Solid Feeling Core,无非是把拍头的碳纤维压紧一点,Slim技术,也是陈年往事了,真正的纳米管做的球拍,再等几年吧,AscSaber,不知道用了多少纳米碗? YONEX公司对自己的球拍,哪些是技术拍,哪些是商业拍,心里清楚得很,技术已死。在2006年上半年,日本举办汤尤杯推出两个纪念版本,一个是 AT700,一个是MP90,可以看作是技术拍的封山纪念吧。AT700汤尤杯纪念版,有人收藏,有人见过,但我没找到任何资料,也许只是一个神话, MP90纪念版,我收了一个,作为纪念YY十八年技术之死。2005年的ATLE版、2007年的MP TOUR版和MP LIMITED版,在我看来,只是SP公司自娱的东西而已。 [img][/img][img][/img]
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回复:【游浪牧人】
||引用|
回复:学习了~~
回复:长知识了!小日本的东西。。。。。。。。。。。。。。
回复:学习学习
回帖后跳转最后一页
看了该帖的人还喜欢看
金币商城每周五晚8点抽奖,试试手气吧!e袋洗是一种风靡全球,方便快捷,品质好玩的全新洗 ...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论坛本周Top10
可选评语: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
青青岛社区客户端查看: 7536|回复: 17
谈谈对于YONEX几款羽毛球拍中杆的一些个人感受
对于羽毛球拍,大家经常讨论的是平衡点,中杆硬度,这些都是一支羽毛球拍手感以及适合的打法的决定因素。最近入手了ARC10,和一直用的AT900P进行对比后,觉得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值得考虑,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个感受同时还包括了使用老AT700\NS9000X的体会。
& && &&&这个因素就是羽毛球拍中杆的弯曲点。大家都知道,羽毛球拍挥动的时候,中杆实际上是会弯曲的,而且发力越好这个拍杆的弯曲会越厉害,球拍弯曲后回弹击球能让球快速飞出。越硬的球拍,这个中杆挥动的时候越不容易弯曲,但是一旦弯曲了,其回弹的力量也是非常大的,能让力量充分传递出去,这也是一些发力不好的球友用硬杆的拍子打不好,感觉发不出力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发力不好,拍杆的形变不大,力量无法直接传递到球上,这种瞬间的弯曲,基本上就是靠良好的发力才能实现。
& && &&&球杆弯曲后,会有一个圆弧的顶点,我试用了多款YONEX的拍子,发现这个顶点在各个球拍上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在中间,有些在中杆比较靠近拍柄的一方,相对偏后,也有稍微靠前的。由于这个变化,使用同样的力量,中杆形成的弧度是不一样的,受力集中点也不一样,因而形成的力矩也不一样,发力的手感就不一样了,这个顶点和球拍的平衡点有一定关联性,也和球杆硬度有关联。通俗点说,就是球杆发生弯曲形变的区域不一样,这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球拍的手感。这个点,也正是球拍中杆受力最大的地方,如果用力从球拍的两头去弯曲,不同型号球拍断裂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断裂这个地方就是球杆的受力点,也就是发力的时候球杆弯曲最大的地方,这样说可能大家会比较容易理解。
& && &&&接下来我说说我打球过程中对于老AT700\NS9000X\AT900P\ARC10的中杆的感觉。
& && &&&首先我觉得AT700的中杆是这几个里面相对较软的,AT700的头相对较重,中杆的弯曲点几乎是在中间,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挥动的时候,由于拍头重,借着拍头重的惯性,拍杆容易弯曲,而且中杆软,加上弯曲点居中,拍杆弯曲的弧度较大,能够让力量充分在中杆上积聚,像一张弓一样,然后回弹击球,这样的设计相对其他球拍容易发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老AT700杀球感觉比较好的原因,能够很容易借力。
& && &&&NS9000X的中杆比较硬,中杆不容易产生弯曲,但是相对的就是球拍不容易发生摆动,击球的时候会比较稳定,我用NS9000X的时间不长,就用来打了1场双打,很难描述出感觉,但是NS9000X的头较轻倒是有明显感觉,挥拍的时候球拍弯曲的感觉不强。
& && &&&AT900P打了有半年,力量足的时候很容易挥动,而且发力比较容易到位,中杆比AT700要硬,中杆的弯曲点也基本在中间位置,但是它的头没有AT700那么重,加上中杆比AT700硬,要让它的拍杆弯曲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好的发力,而且使用盒式的拍框增加拍头的阻力,让拍杆变得容易弯曲和借力。
& && &&&最后说下ARC10,我是上周才拿到这个球拍的,3UG4。上场一打,发现头分量不轻,有点不太适应,中杆硬度明显没有AT900P硬,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弯曲点我觉得比较接近拍柄,弯曲点离拍柄较短,手感稍微有点怪异。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球拍的快速甩动。而且力臂也较长。我可能说的比较悬,之前有一个帖子有人说ARC10比较短,其实从杠杆原理来说大致就是我说的这个意思,由于球杆的弯曲点靠后,从拍柄到弯曲段的距离短,力量传递的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这种短的感觉应该就是这样出来的,需要大家去慢慢体会。
& && & 还有,我觉得一支球拍打久了,中杆是会慢慢变软的,由于反复的这种作用力,使得纤维慢慢变软,这个相信大家应该都很容易理解。而且这个球拍还是随着每个人打球发力在球杆上造成的受力点而变化的,每个人都不太一样。因此一支球拍需要打一段时间,然后会慢慢适应,最后会越来越顺手。呵呵
[ 本帖最后由 guitaryouth 于
23:43 编辑 ]
技术贴,受教了,怪不得有些拍子是拍锥断,有的是中杆断。
分析得很道理,前一段时间我也试打过ARC 10也有LZ所说的不容易上手,估计是自己还没有完全适应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经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不管分析的和大家是否一样 但是我看到的第一次重点从拍杆的角度来分析球拍的特性的文章
建议BZ加金
[ 本帖最后由 流妹老花瞧 于
04:07 编辑 ]
唉,怎么说的都有啊
有人说老7的杆硬,有人又说900P的硬些
有人说老7好发力,也有人说900P好发力
看来不自己亲自试试,很难理解啊
YY AT700新色的都有人说杆软,可是我实地考察的结果却是和NS9000X差不了多少,
不得不顶!
ARC10说得很好!
原来如此。怪不得有男排球手用我的v记,反手闪腕一抖,v记就从拍柄处断了。
有意思!爱看!
说得很有道理
从这个帖子可以想到两点:
1. Mizuno的四轴技术改善过的中杆,将有一种不同于YY的手感
2. AT700虽然头重,但却比900P更好上手
个人觉得,羽毛球拍的中杆技术含量应该是很高的部分。
这个纯属个人感受,也许有其他朋友有不同看法。
拍子是一个整体,不太好孤立看待
羽毛球国际规则中2006年导入的每球得分制掀起了 “speed化(快节奏)”风潮。为了在speed化的比赛中取胜,羽毛球拍必须同时具备“力量性能”和“控制性能”。为了应对这样的speed化风潮, YONEX开发了这款最新科技产品--“弓剑系列(ArcSaber)
弓十杆硬、短弯曲点比较接近拍柄
难道这就是具备“力量性能”和“控制性能”的关键~~
呵呵 不错···
欢迎大家继续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啊!论坛里应该有不少人用过这些拍子
力矩决定的击球效果的50%
对于羽毛球拍,大家经常讨论的是平衡点,中杆硬度,这些都是一支羽毛球拍手感以及适合的打法的决定因素。最 ...
guitaryouth 发表于
& & 以前用过AT700,现在用弓10,前者确实觉得比后者杆软.就弓10我也觉得杆软了点.杀球卸了些力啊! 觉得它们共同点是绵的感觉,出球不干脆.
Powered by尤尼克斯羽毛球拍弓箭系列10T的手柄尺寸都有哪些啊?
尤尼克斯羽毛球拍弓箭系列10T的手柄尺寸都有哪些啊?
国内主要是2个尺寸,G4和G5,已经能满足东方人的要求了。在欧洲还有G3,更粗,东方人的发力习惯和手掌大小,可能会觉得太粗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羽毛球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尤尼克斯的羽毛球拍,每个系列里面最高端的拍子型号各是哪个?_百度知道
尤尼克斯的羽毛球拍,每个系列里面最高端的拍子型号各是哪个?
提问者采纳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看的到吗.hiphotos://g.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0ebd6f9f9b3de9cd91.baidu.baidu://g.baidu?进攻VTZF/VT80反弹NS9900/NS9000操控AZ/A11/A10头轻NR800这些牌子都是属于各个系列的顶级拍.jpg" e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pic/item/de9cd91.hiphotos<a href="http.hiphotos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30人觉得有用
ISO-A羽毛球拍&nbsp:尤尼克斯YONEX&NS9900YONEX尤尼克斯羽毛球拍(YY-ISO系列):尤尼克斯YONEX&羽毛球拍楚天运动频道为您解答:尤尼克斯YONEX&nbsp、尤尼克斯YONEX&nbsp:尤尼克斯YONEX&nbsp:尤尼克斯YONEX&Ti-10LTD&VT-ZF88羽毛球拍YONEX尤尼克斯羽毛球拍(YY-NANORAY系列);ARC10&羽毛球拍YONEX尤尼克斯羽毛球拍(YY-弓箭系列);YONEX尤尼克斯羽毛球拍(YY-Ti系列);羽毛球拍YONEX尤尼克斯羽毛球拍(YY-NanoSpeed系列):尤尼克斯YONEX&ARC-ZS羽毛球拍;NR800&nbspYONEX尤尼克斯羽毛球拍(YY-VT系列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羽毛球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尤尼克斯进攻型球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