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打台球游戏时,杆延伸出去,手腕自然就会向下弯曲?

台球出杆发力方式2:“两段式发力”——主要用小臂与手腕发力的斯诺克出杆方式 | 无忧桌球
桌球梦开始的地方。黑八、九球、斯诺克台球教程、台球技巧、台球比赛、台球游戏。
台球出杆发力方式2:“两段式发力”——主要用小臂与手腕发力的斯诺克出杆方式
PS.【两段式发力的缺陷】:斯诺克的握杆方式主要通过小臂和手腕的发力,小臂的钟摆式运动可以保证球杆在接触母球之前的这段距离保持出杆的直线,最后通过手腕的跟进。但是为什么斯诺克的握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缺陷呢,如果只是需要小臂的摆动势能,就有足够的力量打进球同时母...
PS.【两段式发力的缺陷】:斯诺克的握杆方式主要通过小臂和手腕的发力,小臂的钟摆式运动可以保证球杆在接触母球之前的这段距离保持出杆的直线,最后通过手腕的跟进。但是为什么斯诺克的握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缺陷呢,如果只是需要小臂的摆动势能,就有足够的力量打进球同时母球走到自己想要的位置,那么这种出杆是很稳健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当一些球形需要大力发力的时候,由于小臂的摆动势能不能满足力量要求的需要,因此手腕需要的不仅仅是跟进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手腕要发力会不自觉的产生挑腕发力的动作,为什么手腕一发生挑腕动作就容易失误呢,
第一,手腕的先天缺陷。我们的手腕上是有很复杂的关节和肌肉块组成的,这些方向性不一的组织在保持球杆的出杆直性上需要很严谨的要求,也就是说手腕关节很难保持球杆接触母球后还能始终保持这段粘球时间的直性,有的时候手腕提前上挑了,身体动作有一点点变形就会对母球的方向产生很大的偏差,由于发力大,母球就更难控制了,球杆接触母球的时间变短了,没有办法对母球的路线施加二次影响;
第二,出杆减速的不确定性。在一些需要控力的球形下,小臂的摆动势能对球形走位要求的力量过大,小臂在出杆的中途突然感觉力量过剩而不自觉地减速减力,而在减速的过程中就会去控手腕,有的时候减力减太少,力量还大了一点,手腕就会去握紧球杆,不敢跟进,手腕一握杆由于手腕关节上的肌肉方向性分布复杂,这时球杆已经接触完母球了,最后发现母球离开的路线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控力性失准,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手腕,手腕有可能成为翻车的罪魁祸首;
第三,出杆二次加速的过度粘球。在同样需要控力的球形下,小臂的摆动势能对球形走位要求的力量过小,小臂在出杆的中途突然感觉力量过小而不自觉地想进行二次加速,由于小臂的发力做功的过程已经结束,因此只能通过手腕的二次发力,这是手腕就会本能地挑杆进行二次发力,手腕一发力母球提速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离开杆头,因此经常出现打点的偏差,或者身体的变形使球杆过度粘球,改变了母球原有的正确轨道,翻车是很难避免的。所以我一直强调,斯诺克的两段式发力并不一定可以让一个球手的球打得更稳,我更强调大臂的运用,主要用大臂和小臂或者身体和大臂去完成整个出杆过程就可以了,这样的好处就是球杆的初始速度很慢,发力力量较小,提速也很均匀,球杆延伸过程较长,最后手腕还可以腾出来控准度,这样就有了双重的保险,很多球手认为用大臂会增加不稳定性,那时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大臂出杆和瞄准的正确方法,同时不知道怎样利用身体的力量重心来打球,所以迟迟不敢用大臂甚至排斥使用大臂的理念,这样技术是很难提高的,碰到需要用大臂的时候准度就严重下降,或者需要发力的时候经常翻车。斯诺克很多传统的打法观念都需要更新,否则很难达到技术的最高境界。不要太想先自己的手腕,我们的手腕经常会犯规,把它扣起来看看,是不是会改变很多。多看看奥沙利文的视频,感受他的大臂发力特点,球杆的延伸,母球走位的细腻,随心所欲的准度,相信你对台球出杆方式的理解会从此改变。
内容来源:不合时宜之音的博客 整理发布:无忧桌球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
电子邮箱:
小提示: 您的密码会通过填写的"电子邮箱"发送给您.打台球运杆出杆正确姿势和练习方法详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打台球运杆出杆正确姿势和练习方法详解
台​球​爱​好​者​学​习​的​好​教​材​,​打​台​球​运​杆​出​杆​正​确​姿​势​和​练​习​方​法​详​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台球初学者应该如何练习才能让出杆更稳定?
按投票排序
光说击球稳定性击球的姿势很重要,小臂最好跟球杆成垂直状态,击球时小臂跟地面成垂直状态轻轻将球杆向前送,多练习这样的姿势。初学者击球时候切记不可猛的出杆,出杆平滑一些,想象杆身轻轻滑过的感觉。初学者击球时,杆头的位置瞄准白球的中心部位,杆身与桌面最好呈现平行状态。手在前方轻轻架住杆头,姿势如下:剩下的就是多练习多打台球。关于架杆的方法。
台球教程 架杆法
/v_show/id_XMzMzMzA0MDY4.html
1.姿势:模仿斯诺克球员的标准姿势,7 8成像就行,多实际操练,再看看别人怎么描述”标准姿势“的,或者找会的人帮你纠正,进行逐步调整,不过记住:没有绝对标准的姿势,舒服自然【放松】是最终目标!总之先是强行形成一种姿势大体框架,然后根据个人体会不断优化,细节我就不说了,这方面内容在答案里面够多了;2.细节(易忽略的至高心法):水平!水平!——记住,持杆手任何的动作都是为了保证杆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水平的,特别是强杆法要出很好的效果,这个是关键!握杆要松!——出杆最后时刻握紧保证杆不飞出去就行,其他时间都用手臂带杆。打点要准!——瞄好的白球上的点一定要打准,这是极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很多杆法效果出不来,通常它是元凶!双停!——前后的停顿极为重要,能够大大提高击球的把握!后停是准备充分的信号(暗示),前停保证所有技术执行的完成度,就像篮球投出去为什么要保持投出的姿势直到进球。穿透力!——是以上要素的综合体,以上都做到位了,自然就出来了,效果极好。总结以上所有内容其实都是一个字【松】,你练习越多,越能体会以上细节的精深。松下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不过这种松是有前期努力打下的厚实基本功作保证的,否则一上来就松,也就垮了。因此我也不相信那个”美国商人和渔夫“的故事中渔夫“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的鬼话,没经过努力的轻松是不可靠的。ps:个人极喜欢奥沙利文,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杰出或者人们多喜欢他的不羁,而是真心欣赏到他的技术层面的东西,他不仅在个人风格上独树一帜,在技术层面达到的高度也是超凡入圣而且极具鲜明风格的(他的努力程度已经到了需要拼天赋的高度,并且没人比他天赋更好),我也是通过模仿奥沙利文(甚至表情 :P)后才有了上述的体会,他在这些细节方面境界极高且又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感谢程翰、桂武磊邀请!
对于有10多年球龄的我来说,还有出杆不稳的情况发生,所以初学者有这种现象太正常不过了。不要着急,慢慢来。
球杆的选择。每个球杆的长短、重量都有差别,每个人的臂展、力量也有不同,在打球前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杆。
球杆的握距。前手的手架要稳,球杆的重心一般在中后部,调整后手握杆的距离,使击球时重心稳定。
击球的位置,分上部、中部、下部、左上中下、右上中下,初学者击球的中部或中部偏上一点,这个比较好控制,不易滑竿,记得经常上壳粉呦。舒适度。当技术不稳定的时候,不要太注重局部,如手腕,握杆等,建议注重整体的舒适度。
运杆力度。在舒适的前提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出杆力度的控制。除开球外,出杆的力度切忌过大,否则非常容易出杆不稳。
想到这些,希望能有帮助,重点在整体舒适、自然,精力集中在击球的瞬间。
在台球领域里,稳定性不仅仅是指单纯的出杆稳定性,它包括: 站位稳定:亦即重心稳定。另外,培养站位的方向感,也就是说,你每次俯身前身体站立的方向,就是瞄准的方向。这一点,99%的人忽略了,那么,只有1%的人成功了。 后手稳定:要想后手不紧张,不发抖,运杆、送杆不机械、不僵硬、不协调,就必须调整面部与球杆夹角;调整视线在球杆、主球、目标球上的移动;调整呼吸,让身体没有压迫感、没有窒息感,即使打球时间很长,仍然做到头不晕、眼不花、精力充沛。 送杆稳定:发力要巧、要流畅、要富有弹性、要极具节奏感;送杆过程中,注意眼睛的配合,身体的配合,肩部、腰部、臀部、支撑腿是否协调。 瞄准稳定:60%的人在练习过程中有懒惰性,具体表现为,明明肢体很别扭,暗示你瞄准出了问题,但你还抱着侥幸心理:应该差不多吧!打完再说!还有下次!于是,你失败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大脑好比家长,肢体好比孩子。如果家长一味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有些命令是错误的,还让孩子去执行,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表现在脸上、嘴角上。所以,当大脑指令与肢体执行力不协调时,千万别强迫肢体去做,而是站起来想想,从新思考。 最后给大家提个小问题:为什么高手每天练球时,都会特意抽出时间练习难度极大的长台贴库球?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踊跃回答! 谢谢!
网上很容易找到一个视频,叫潘晓婷教你打台球,非常实用的入门教程。
感谢邀请。前面俩答案被折叠了,菜鸟水平的我估计也会被折叠。。。1)基本功:初学者就是练基本功的过程,从握杆、姿势、瞄准等等基本功上先多练练,这是练好台球最基础的吧。2)持杆手、下巴(胸脯)、架杆手三点的运杆练习能很好提高出杆准度。3)有球杆的话别寄存球房,带回家没事戳戳啤酒瓶口,练准度的廉价好方法。4)心态。打球时切忌浮躁,静下心是打好球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姿势很重要,还有握杆的手不要太死,要放松。没事的时候多练习练习。
我个人觉得学台球是有几个层次的,出杆稳不稳是在一个很高的层次,那些职业选手每天都还在练习这个。要稳,首先是姿势。姿势的关键,是握杆的手,这个手姿势不对出杆很难保证直,所以要去看看教程,模仿修正。还有就是不要什么球都大力出奇迹,初学者也不用太多的玩杆法,就击球的正中间,普通的力度击球,先把瞄点练好,把求打进,有信心了,后面的都好办。
我看到大家说了很多技巧性的东西,我有些不同意见,高人传授一套口诀后大臂就能不晃了?错了,出杆是站出来的,就跟下盘是马步蹲出来的一样。你需要找个朋友帮你先摆出一个相对标准的出杆姿势,不知道怎么摆就照电视里面学。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动作,职业球员的姿势也不完全一致。然后在案子上一动不动趴三十分钟,每天趴两次,一直趴到站起来腿不麻肩膀不酸为止。此时你的背部、腰部、腿部、大臂等肌肉已经形成了惯性,然后再试试出杆吧!
注意了这些方面再练习:1.握杆手要放轻松,环握即可,不用紧紧抓住球杆,小臂不能紧涨,保证左右方向没有使力。2.大臂绷紧不动,虽然会有点酸。没感觉的人可以让人按住你的大臂,再出杆,发现会准很多。小臂前后钟摆运动,力只沿着杆的方向,就可以避免左摇右晃。不断地进行钟摆运动,会让你的肌肉产生一种记忆。3.如果说是把身体训练成一个机器的话,后腿和大臂就是机器的固定部分。后腿绷直支撑,前腿可以虚步。开始做很难,腿会很酸,成了习惯就好了。4.从推杆开始练,把杆自然平滑地推送出去,靠球杆的惯性击球,不要猛地一发力。如果出杆的瞬间发力,容易导致不稳。先推杆练好了瞄准,并保证大臂不会松动了,再开始发力。实现尽可能简单纯粹的运动,平动,不要摇晃、旋转。保持平衡很不简单,这个时候小臂也会累。5.打好台球基本功很重要,不注意这些细节很难有所突破。
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去学站姿,学动作。瞄准的一整套姿势没问题了,出杆时候三点一线就ok了,发力基本上也不会变形。奥沙利文网上的课程就不错,没几分钟,该说的都说明白了。
出杆的时候手臂最好靠着身体,太靠外不稳定。瞄准,我是拿个空啤酒瓶练的,一直出杆到瓶口里
击球方面的大家前面其实说得挺全的,那我仅对前面的回答做几点姿势方面的补充:1、后手大臂夹紧。也就是前面有人提到的,手臂不要离身体太远。要把大臂肩膀位置锁死,在击球的时候,无论发力的大小如何,后手大臂肩部是无论如何不会动的。这样的练习会让大臂酸痛,不过这是出杆稳定性的最基本保证。2、小臂做前后的钟摆运动。个人理解出杆的稳定性最起码的是要避免出杆时左右的晃动以及滑竿,大臂锁死和小臂的前后的钟摆运动,为的都是出杆时,杆子只发生前后的运动而没有左右的运动,其实大臂夹紧锁死做好了,这一点很好完成。出杆主要依靠的是小臂的运杆动作和手腕的发力,不过作为初学者,对杆法没有要求的话,可以先不考虑手腕的因素,只需要避免手腕太过于内扣或者外拐,反正只要是自己舒适的一个方式就可以了。3、前手手架的稳定性,同时保持离白球的恰当距离。不管是九球的凤眼的架法,还是斯诺克的手架,虽然姿势不同,但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稳定出杆。手架就是为了给球杆一个支点,并且使球杆固定在一定的轨道上,换句话说,还是那句:只有前后的运动,没有左右的运动。以斯诺克的架杆为例,在一般情况下,前手要能够稳定的支在台面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不能发生晃动,大拇指要靠紧食指并翘起,留出一个球杆运行的槽道,令球杆不会发生左右的晃动。4、根据每个人主视眼的不同,姿势会略有不同,不过一般来说,球杆,脸部的中线,以及后手的大臂,三者要在一条直线上,在忽略手腕动作的前提下,这样就已经可以避免球杆的左右运动了。
出杆稳定性关乎多个方面,没法给你详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因,职业球手也会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通常来说:1、姿势是基础。顶级斯诺克大事的手架、握杆、出杆也是五花八门。但对于普通人或者爱好者来说,是有一套教科书般的姿势可以模仿的,这点请自行搜索。2、心理因素自行把握,生理因素自行掂量。3、完成一次台球击球会分以下几点①支撑腿及脚尖:绝大多数处于较舒服位置击球时,支撑腿的脚尖、母球、目标球是三点一线。②手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要贴实在桌面上,架不稳,杆一定不稳,出杆就更别谈了。③母球、手架、下巴一条线:下巴即你的视线中点,顺着杆看出去。做不到,请下腰,抬头,别跟龙虾似的。④后手放松,肩部放松,不掏手腕,保持小臂与大臂角度(不完全是,但在练习的时候请体会)并与身体贴合(不紧也不松)⑤任何一次击球,请运杆两到三次后,屏住呼吸,击球。不管多简单的击球。⑥击球的时候,请把目光移开母球击球点,顺着杆看向你要进的袋⑦在母球与目标球相撞,并奔向各自方向后,保持你击球一瞬间的姿势。⑧此时,抬起手架,你的身体应该依然是平衡的,请深刻体会。此条也可在第③条之后检查做到以上小8条之后,如果要保持出杆的稳定性,请保证每一次击球都是用心的。最简单的练习方法:一个球,击球后,长台碰底库后返回,刚刚好正顶着你击球之后的杆头。此法是稳定性和力量感受的双重训练。高手可以连续击打并返回至击球点。
击球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瞄准点,要瞄准球的中心;二是穿透度,在杆和球接触的时间内,杆划过的距离要大于球的直径;三是冲击力,要把握好杆和球接触的瞬间爆发的力量。
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用力,只用惯性比较容易保持出杆稳定,等熟悉后再慢慢加力,加塞起码是200个小时以后的事了。
十年了,那这个问题就比较困难。如果你还想进步,就要做好心里准备,改正是很无语的。下面说正题,你十年了打球还是还是不稳证明你用错误的击球方式已经很久了,你瞄球的时候也是你按照你错误的习惯感觉来进行瞄球,为什么不稳,因为你击球的时候一刹那有感觉,应该左一点或者是右一点,反正每次肯定是同一个方向。然后你就情不自禁的歪杆。想要进步要有过度期,姿势你打了十年球肯定懂,以后打球的时候瞄好点,然后注意姿势,不要去管球进不进,姿势一定要对。这样的后果就是如果你一天打3小时球,在后面的半年内你会处与完全不会打球的状态(你自己这么觉得)你会厌烦失落放弃,如果你挺过来了,恭喜你,半年之后你的球技是你无法想象的。注意瞄球的时候杆不要左右摆,看击打点是站着看,然后调整对这个击打点最舒服的姿势趴下,趴下后就别瞄球,高手趴下后的运杆不是瞄点而是,控制力道和杆法。如果感觉不对也要以正确的姿势击打出去,或者站起来重新看点。
大臂放松不要动,小臂做钟摆运动。可以先练习用后手中指勾住球杆击球,练习稳定性。最好有个人手把手教你一下,跟着高手挥杆几次,你就有感觉了。
觉得出杆稳不稳最主要是由于握杆那个手决定吧。抓的时候不要紧紧抓住,否则很容易会出现翘杆。放松就好,我是用两个三个手指固定不让杆离手,然后尾指轻放杆尾调方向,不知道正不正确,反正这样子出杆可以保证我大力的时候不偏。其次,瞄准的时候确定好白球的击球点之后就不要看彩球了,盯着击球点出杆也会有所帮助。
我简单说几点你就会了
这个得自己悟,或者找一个同伴帮你纠正2、用黑8里的9到15号球练习高、中、低杆击球,不要加旋转,打直球3、击球练习过后,练中远台的直球,目标球、白球、底袋摆成一条线,先力求打进去、准度提高以后,用各种杆法不加塞打4、终极训练,拿一啤酒瓶子,杆往瓶里捅,不能碰瓶口,每天练20分钟穿透&出杆&不直&老打歪&&拉杆&台球&物理原理
尝试:握杆靠后一点,比较容易打穿白球。将球杆更多部分控制在身体下面。
手掌放松,才能把球杆送出去、甩出去,才能明显的打出速度。为什么会甩出去?因为发力到一定程度,手的速度跟不上球杆的速度了,所以要把手放松,这样手才能跟上球杆,也就是手搭着球杆一起走。
因为球杆不受手的力量控制,由于“惯性”,必然是一条直线。
只有手掌手腕放松,大臂甩动小臂甩动手腕,当小臂停止的时候,手腕还会根据惯性继续甩出后停止,才有专业选手球杆高速撞击白球穿透后,果断停顿一下的效果。
由于球杆的重量远大于白球,所以球杆惯性撞击白球后,并不会停止,会继续向前,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穿透效果,这个穿透并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什么有些选手击球后球杆上扬上翘?】小臂是摆动的,通过手指的延长来达到出杆直线的目的。当手指的长度耗尽后,小臂继续摆动,轨迹是一个弧形,便会出现球杆上翘的现象。
【瞄准】先估计要白球的哪个部分撞目标球的哪个部分(比如说用白球的左侧1/3撞击目标球的右侧1/3),再去站位,这样可以获得一个舒适的站姿。
不要站好后,再调整瞄准。
【发力、放松】球杆满弓,拉回足够多,才能够在放松的情况下打出速度。近距离的出杆,会不自觉的发力,没法打出放松的状态。
&&奥沙利文每次几乎把球杆拉到手架附近
【实践】球杆会拉的时候,手指要松开球杆,会拉保持球杆平直,出杆也保持球杆平直;架杆的时候,动作要舒展,犹如特鲁姆普的一样,小臂自由摆动。
【发力】前一阶段用力,后面放松,才会有专业选手长距离拉杆的时候,出杆末尾突然抖动一下的效果。(因为手部放松,突然停顿后就会有抖一下的效果)
&【实践】没有手指的配合,绝对打不出直线。一切出杆不直、球杆干涩、别扭、冲白球没速度的根源都是手指没有放松,手指放松,球杆回拉的时候,就会自然延长,而不是刻意延长动作不协调。从刻意注意自己的手指到完全忘掉放松,直线水到渠成。
手指动作是一样的
虎口的变化,出杆的时候,伴随手掌接触面积增加和放松,才能把球杆甩出去。奥沙利文、特鲁姆普都很放松,手掌部分。
【实践】试杆的时候,基本上是手腕抖动,小臂自然微动。手掌握杆,会拉的时候有放松,但五指手掌基本搭在杆上,只不过小指头部分握力有减轻。&
身体趴在桌子上打球,感觉比较放松比较准,因为重心不用脚支撑,整体稳固。
站着的时候,跨步可以大一点,然后感觉髋关节受力,会比较稳固。不会出杆的时候有不易觉察的轻微晃动,需要调整平衡而导致出杆不稳。
【】左右侧肩膀不同高,身体应该侧向右边,右边高,左边低,才能腾出空间,出杆手不会受到胸部阻挡。&
【】站球桌侧面打贴边球比较顺,打其他球的时候,人先站侧面,再调整。
手指拖杆、手指和手掌连接处接触球杆?
【实践】手腕的甩动(抖动)对直线出杆帮助很大。大臂带动小臂带动手腕,手腕借助惯性,一定是直线。跟掷垒球一样,大臂、小臂速度有限,所以要用到手腕的放松甩动。
要让手腕动起来,回拉球杆的时候,要让虎口的手背部分接触球杆,这样手腕才有摆动的空间。如果手腕是垂直的,基本你想摆动也摆动不起来。也就是小臂后摆到预计行程的末端停止后,手腕再继续后摆。
当然,也不要单纯手腕摆动,这样变成手腕发力,只要 是发力,就可能左右不均匀,打不出直线。手腕要借助小臂摆动的惯性,放松不受力,才是直线。
手腕参与击球,这样打球才干脆利落
2分22秒 特鲁姆普试杆很明显的,手腕抖动
【实践】肩膀的后展开,有助于限制某些关节的活动,球杆打起来更直。
【实践】球杆拉回的时候,虎口接触球杆的部位要变化,虎口外侧接触球杆,配合尾指延长托住球杆。想象虎口是一个螺母,球杆会拉摩擦带动螺母转动,相当于螺母的不同部位接触了球杆。回拉的动作如果不大,虎口变化也不大,一般与球杆成一个锐角。出杆的时候,复原,握杆重点部位发生变化,出杆后球杆延伸较长,尾指和相应手掌部位重点握杆。
&&2分22秒特鲁姆普背后视角
掌握了虎口手掌的变化(放松、出杆的时候手掌接触球杆面积)、加上放平球杆,打直线非常容易!
把球打穿是为了接触球后,球杆仍然保持直线,也就保证了白球直线。
站姿:以放松舒服稳定为佳。先保证右臂再进球线路的垂直平面上,左脚略微先前一小步,右腿垂直的话如果感觉韧带拉伸肌肉紧张,是由于臀部略微后座,可以整体略微前倾一点,就好了。
来回运杆会歪、不直:球杆没有放平。有时感觉平了,其实后杆手还可以往下压一点,让球杆更平。出杆就会很直,而且不需要用力,就可以把球杆的速度带起来。出杆倾斜的话,花力气,球杆的速度还带不起来,而且左右歪,不稳定。
还有一点,球杆保持平直,关键是拉回的时候,要保持平直!这需要手指手掌手腕配合!很多人开始保持平直,最后要打得时候球杆拉回,又高了一点点。
拉回的时候,其他手指都是放松下延的(短距离这个动作不用做得很明显),食指和拇指、虎口依然是握住控制球杆的,球杆在手指和手掌的连接处,如果所有手指都放松,失去了对球杆控制,出杆时必定有个重新握杆的动作,会导致出杆不稳。出杆后全部手指实握
视频: 147终结者:奥沙利文的神级纠错!(2014威尔士)
击球会歪、穿透白球:没有把球打透,也就是球杆没有穿过白球。没有穿透白球,出杆感觉是直接的,但是击中白球后却跑偏了。原因何在?我们可以把出杆划分为三个部分,初始、中间、末尾行程;在球台边缘空架杆试一下,不放白球,出杆的末尾一般会偏,球杆没有穿透白球,就是因为球杆已经到了运行行程的末尾,你看是直的,是看到试杆的中间行程。所以球出去没力量,还会歪。但击球穿过不一定是要很用力,也可以慢慢的穿过去;也可以开始慢慢的,要接近白球的话,放松加速穿透,清脆的击打白球。干净利落的穿透白球后要定住
穿透白球后球杆指向正确,一般都能进球。
奥沙利文、特鲁姆普都非常注意回拉球杆的时候,手掌被挤开,出杆的时候,有个手掌收回球杆挤动出杆的动作。
很多高手都推荐:在往后抽的时候,只用拇指,食指,其余两指松开。往前送的时候,用四根手指握住球杆,其感觉就是好象把一个东西仍出去,在离开身体之前用手指抓住它。
小臂拉倒合适位置时停止不动,做好发力准备《注意一定要有个停顿过程》向前发力的时候不要过于猛烈应以完全放松的姿势利用小臂。手腕和球杆自身的重量完美结合送出球杆此时心态是流利顺畅不要用手腕来控制击球点要提前就看好击球点顺畅的打出去。球杆象泼出去的水只有出去不要想回来,送出多远就多远。击打主球以后球杆不动此时球杆头部一定是过主球停放的位置。
瞄准:看白球、目标洞口;白球,目标洞口,差不多,就果断击发。
综合来说:后手把球杆压平;瞄准,白球目标球洞口、白球目标球洞口;出杆,强调前面的速度一定要慢,然后要把白球穿透。
回抽的时候,虎口给一定的角度?手指托住球杆?
拉杆:要有一定角度,击打白球下部,但不是平击,而是斜向下击穿。如下图所示。
要有速度差,也就是球杆皮头接触白球时候,到球杆皮头与白球分开的时候,球杆的速度不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击球的时候球杆速度已经很快,后面的速度肯定加不起来(皮头接触球杆,会产生推力,也会有摩擦力,推力一直都有,延长摩擦的时间要靠速度差),所做的只是推着白球下部往前走,没有旋转。所以一开始要控制球杆的速度,不能太快,也就是要控制A点的速度,到K点有明显提速(会拉的时候手腕略微后摆),白球就会回转。建议看视频中奥沙利文短距离的拉杆,几乎都是很小心的在控制力度,白球也能走一段距离。
手架放平,手掌贴住桌面,以获得比较平的锐角,延长接触时间。
击球:会同时给一个推力、一个摩擦力。这个向前的推力不能太大,否则球向前滚动的太快,球杆跟不上,没办法给摩擦力(摩擦力要求球杆比白球速度快)。解决的办法:在一次击球中,给一个角度(球杆穿过白球中心就是推力,球杆正切白球边缘就是摩擦力)折中。
很多新手用了很大的力气,打不出拉杆,因为击球角度问题,虽然击球中下部,但是正往前打,球杆的冲量都传递给白球了。正确打打发应该是如下图,球杆的冲量不会完全转化为撞击的动能,会分散开来。
视频: 把母球打穿!奥沙利文完美发力stun杆法 走黄球生叫绿球
强烈拉杆:角度、球杆延伸的距离越长越好(摩擦的行程长).通常自然延伸距离来判断低杆强烈。
这是因为你在出杆的瞬间出了差错,你怕打地太低白球会跳起来,所以杆头下意识往起抬了一下,要刻服,其实白球中间下一点就是低杆,只是白球后退的距离小了点,要打好低杆,强烈的低杆,杆要尽可能低的打白球的下边,但是发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力要发透,但不是大劲,这要自己体会,多看低杆的视频,先模仿再创新
视频: 超级贴库远台!奥沙利文经典—2012年斯诺克世锦赛vs.罗伯逊
视频: 让观众沸腾的完美击球
球杆皮头接触白球不是瞬间,而是有一个过程。所以等球离开库边的时候,有一个球杆末尾下压,放平球杆的过程,这样会感觉出杆比较顺畅、使得上力。(开始接触白球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否则等球杆放平的时候,白球已经出去了,追不上白球)&
要让母球旋转,原理上说就是两个要点,首先是要延长皮头和母球的接触时间,你心里要有概念,就是皮头和母球接触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碰就弹开的;其次就是在皮头和母球接触过程中发力要有变化,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力量,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球杆必须是加速度延伸出去,力量的增加要平滑、顺畅。出杆的速度是由慢至快&
这样才能吃透主球。
就象男高声一样的穿透力,声音传递得距离远、宽度广、效果清晰。台球上,就是台球杆的送杆速度、延伸距离、皮头的接触时间,体现出来,就是白球走球稳定、效果明显。但是,如果在击球时,刻意去注重速度、距离和时间,只会让白球成为你思想上的障碍,成为你阻挡你出杆的一面墙!所有体会,只是在击球以后的回忆。
所以,你应该注重的动作是:杆头尽量贴近杆头(让球杆速度的起动点尽量接近白球);完整的击球步聚(把球杆完全送出,直到目标球下袋了再起来);放松后手。以上是你平时的练习中应该做到、并且养成习惯。而在击球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进球点上,不要多想其它的,也就是说:忘记白球、忘记动作吧!
.出杆通透!我就是不明白!
现象:这个词害苦了广大业余球友,神马通透,能解释的再Geek一点吗亲?太文艺了亲.专业球手全都心领神会,不懂的人永远一头雾水,永远需要自己摸索,这简直就是台球界的最神秘领域.跨不入这道门,就永远不会打台球.高手说了:就是力传导足了,就是杆把球送出去好长一段路,就是手的感觉,就是.........你妹我还是不懂(大师:唉,这娃悟性不足,不适合练武,回去吧).
原因:(注:本条目为个人理解,本人上学时物理水平异于常人,如有台球高手有更好的解释欢迎指正,反正我是没找到任何高人从物理上说出可信的解释)
打了这么久我体会到了发力'透'和'不透'时候的母球旋转差别,'透'的时候不用大力就可以产生强有力的缩杆,'不透'的时候就感觉很脆,效果也不佳.根据我独家的瞎猜,原理如下:
要说杆头把母球持续接触送出去10厘米,想想也知道不太可能,你太极高手啊?化骨绵掌啊?起码我们广大业余爱好者是做不到的,出神入化的人不在理解范围内.而且从物理上我清楚的知道,超低杆送出去10cm也不可能比一瞬间打击得到更大的后旋,如果杆头和球是静摩擦接触,就算送到西天也是一样的后旋.想加速后旋只有抬高杆尾一种手段.
之所以后旋不足,是打击点,推送方向,推送过程不完美.完美以后会有一个缩杆力度的极限,如果不抬高杆尾就不可能再大了.
解法:其实所有人都没有提到一个细节,正常击球时杆尾一定比杆头高一些,因为库边的存在和姿势决定.低杆时更是如此,就因为这点高度差,导致杆头接触到球下方以后,继续向前伸会伸到更低的地方,最终贴在台尼上.杆头在球上划出了一个向下的路程.如果你把杆放到平行于台面,再打击低点位,你永远只能得到一个非常弱的缩杆效果.因为所有的后旋全都是接触一瞬间产生的.也就是"不通透"的那个理想碰撞瞬间给予的旋转速度.所谓通透和推送,其实是尽量拉长杆头在球面"划过"的距离,而且要快,其实真正的秘密在于方向和出杆的稳定上,当你的出杆非常正直,绝不"摇摆摇摆",想捅菊花就不捅月季的时候,你打超低杆不会跳球,不会脆,直接就感受到什么叫通透了.因为你的杆头笔直斜插到母球下方,整个过程匀加速而且流畅,带来最大化的旋转效果.
整个推送距离并不太长,过程如下图(角度略夸张)
新手请注意,不要刻意打出想要的出杆角度,位置,力度过程,发力时间.乖乖练直杆中杆,十个新手十个出杆不稳,就别想什么'通透'了.
具体方法:
首先练习发空杆《就是不打任何球。只练习发杆动作》体会大臂和小臂运动原理《大臂尽量台高不动。只挥动小臂和手腕》。然后按着练习中最舒服的姿势击打主球。此时先不要在意主球行走路线主要感觉击打主球时是否是练习空杆时最舒服那种感觉。在找到这种感觉以后就开始练习穿透了。先慢运两下杆当觉得击球点已经正确无误了然后小臂慢慢向后拉对准击球点。当小臂拉倒合适位置时停止不动,做好发力准备《注意一定要有个停顿过程》向前发力的时候不要过于猛烈应以完全放松的姿势利用小臂。手腕和球杆自身的重量完美结合送出球杆此时心态是流利顺畅不要用手腕来控制击球点要提前就看好击球点顺畅的打出去。球杆象泼出去的水只有出去不要想回来,送出多远就多远。击打主球以后球杆不动此时球杆头部一定是过主球停放的位置。不动的原理是为下一杆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击球感觉同时也是调整发杆时的心态使整体节奏一致。也就是穿透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把球穿透同时对整个台面的球局看透。
注意利用小臂,手腕挥动结合球杆自身重量使三者协调到最佳状态。还有就是发出去的杆进球与否不去管它反正都是发出去了。球杆放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放在那就不要动了。等台面球运动基本停止或完全停止再起身打下一杆千万别想在发杆那一刹那再去调整击球点如果那样就会总是找不到一场球打下来的连贯性也就越打越乱套。穿透的深层意思就是找到百分之百进球的感觉这也是台球的最高境界。开始练习时就算找到一两次感觉也不一定会保持多久最主要还是尽量避免与非正规选手打球因为学好很难很难,但是学坏太容易了。打球会相互中和的。好的会被坏的拉下来。坏的会被好的带动进步最后两人就打的差不多了。这就是丁俊辉为什么去英国练球的道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台球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