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的传输试题

  信源(发射机)&&信道&&信宿(接收机)空中接口的信道是开放的,很容易引入干扰。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率、无线电波的传播速率、频率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无线电波的波长波长=无线电波的速率/无线电波的频率。800M电波的波长:约37.5CM1900M电波的波长:约15.8CM.
  无线传播概述
  传播特性直接关系到通信设备的能力、天线高度的确定、通信距离的计算、以及为实现优质可靠的通信所必须采用的技术措施等一系列系统设计问题。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环境比固定无线通信的信道环境更复杂,必须根据移动通信的特点按照不同的传播环境和地理特征进行分析和仿真。
  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
  表面波传播电波是紧靠着地面传播的,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的情况都会影响电波的传播。一方面使电波发生变化和引起电波的吸收。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外层空间传播电磁波由地面发出,经低空大气层和电离层而到达外层空间的传播,如卫星传播、宇宙探测等均属于这种远距离传播。宇宙空间近似于真空状态,传输特性比较稳定。
  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
  天波传播籍此电离层的反射作用,电波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较远的地方。我们把经过电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作天波。散射传播当天线辐射出去的电波,投射到那些不均匀体的时候,类似于光的散射和反射现象,电波发生散射或反射,一部分能量传播到接收点,这种传播称为散射传播。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在移动通信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接收功率或它的反面,路径损耗)是基于反射、散射和绕射的大尺度传播模型预测的最重要的参数。这三种传播机制也描述了小尺度衰弱和多径传播。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反射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反射波和传输波的电场强度取决于费涅尔Fresnel)反射系数G.反射系数为材料的函数,并与极性、入射角和频率有关。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绕射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由阻挡表面产生的二次波散布于空间,甚至于阻挡体的背面。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不存在视距路径,围绕阻挡体也产生波弯曲。在高频波段,绕射与反射一样,依赖于物体的形状,以及绕射点入射波振幅、相位和极化的情况。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散射
  当电磁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或等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时,发生散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树叶、街道标志和灯柱都会引发散射。
  移动通信电波的三种基本传播方式电磁波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另外还可以经地面反射及其他物体的散射而到达接收天线。所以接收天线处的场强是直接波和反射波、散射波的合成场强,直接波不受地面影响,地面反射波要经过地面的反射,因此要受到反射点地质地形的影响。空间波在大气的底层传播,传播的距离受到地球曲率和低空大气层的影响。收,发天线之间的最大距离被限制在视线范围内,要扩大通信距离,就必须增加天线高度。一般地说,视线距离可以达到50km左右。
  空间波传播环境
  覆盖区大小与天线的高度和增益成比例。在蜂窝系统中,基站天线高度从20m~100m不等,其具体取值由环境确定,例如城市中天线高度约为30m,郊区高度取50m,乡村取80m.天线增益的取值同样依赖于环境。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长波传播(波长1000米以上)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的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中波传播(波长100-1000米)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波长在米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短波传播(波长10-100米)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和微波的频带很宽。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超短波和微波的传播特点基本上相同,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
  传播性能的指标
  传送的功率指的是发射机所发射的能量。拥有较高的传输功率将有助于压制它的频带内其他的干扰信号,但是拥有较高传输功率的设备也将可能耗电较多,同时对别的信号的干扰也加强。灵敏性指的是在信道中可以被接收机接受的最弱信号的测量。数值愈低的那台接收机的设备就愈好。但是这要求所有的制造商和都用相同的参考值(如包丢失率)来定义灵敏度。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信道有一定的带宽。 责任编辑:soso
延伸阅读:
收藏分享:
&&&&&&&&&&
超值优惠套餐,适合基础好、时间充裕、自学能力强的学员
报名、考试不过,下一期免费学,适合提前备考的学员
高清智能交互课件,适合基础薄弱、希望高效备考的学员
签署协议保障通关,适合零基础、时间紧的学员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简单说下OSPF的操作过程 - 网络技术面试题 - 职友集(发现中国好公司)
简单说下OSPF的操作过程
阅读( 236 )
①路由器发送HELLO报文;②建立邻接关系;③形成链路状态④SPF算法算出最优路径⑤形成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DR、BDR的选举过程,区域的作用及LSA的传输情况(注:对方对OSPF的相关知识提问较细,应着重掌握)。
特点是: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载均衡;4、路由更新传递效率高(区域、组播更新、DR/BDR);5、根据链路的带宽(cost)进行最优选路。
通过发关HELLO报文发现邻居建立邻接关系,通过泛洪LSA形成相同链路状态数据库,运用SPF算法生成路由表。
DR/BDR选举:1、DR/BDR存在-&不选举;达到2-way状态Priority不为0-&选举资格;3、先选BDR后DR;4、利用“优先级”“RouterID”进行判断。
1、通过划分区域可以减少路由器LSA DB,降低CPU、内存、与LSA泛洪带来的开销。2、可以将TOP变化限定在单个区域,加快收敛。
LSA1、LSA2只在始发区域传输;LSA3、LSA4由ABR始发,在OSPF域
内传输;LSA5由ASBR始发在OSPF的AS内传输;LSA7只在NSSA内传输。
分享给朋友:
亲~ 如果您有更好的答案 可在评论区发表您独到的见解。
您想查看更多的信息:
网络技术面试题目推荐
微信公众号传输题库及答案_一览文库
一览( 微信公众号:yilanshequ )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 &
传输题库及答案
传输题库及答案
相关文档推荐
共34个文档积分:1800分
共36个文档积分:2000分
共57个文档积分:1300分
共50个文档积分:2500分
猜你喜欢行家文档推荐
26071人查阅
23884人查阅
24025人查阅
24497人查阅
23764人查阅
23303人查阅
12793人查阅
12577人查阅
11966人查阅
12997人查阅
12208人查阅
8285人查阅
所需积分:60分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E题)设计报告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E题)设计报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59|
上传日期: 11:46: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E题)设计报告.DOC
官方公共微信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12年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模拟试题,)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默认的端口号是______。A.21B.23C.25D.80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根据《GB/T19000—ISO )》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 (48) 的一系列工作。A.评价和改进B.评价和记录C.预测和评价D.考核和评价答案:有,答案解析:有,单项选择题:()合同预期成本800万元,固定酬金10万元,酬金增减15万元,如果项目实际发生成本为820万元,按成本加浮动酬金计算,合同总价为 (60) 。A.810万元B.815万元C.820万元D.825万元答案:有,答案解析:有,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模拟试题热门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序员简单面试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