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关于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理论来源--《教学与研究》1979年02期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理论来源
【摘要】:正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点,并不是离开前人的思想成果,凭空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点的理论来源,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一样,是德国古典哲学。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时,曾经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有关思想。弄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来源,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弄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观方面所作的革命变革的实质,对于我们批判和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 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 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点,并不是离开前人的思想成果,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纪虎民;[J];哲学研究;1980年11期
张培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薛守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本刊记者;;[J];哲学动态;1980年12期
吴建国,崔绪治;[J];哲学研究;1981年03期
;[J];哲学研究;1981年04期
沈铭贤,刘吉,徐京华,吴敬华,孙克强,王之璋,张天飞;[J];哲学研究;1981年07期
杨新泉,徐利治,金百顺,杜治政,刘永振,刘则渊,肖洪钧,周怀珍,黄震先,王众托,宋伟义,罗庸生,唐永强;[J];哲学研究;1981年08期
玉恒;[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朱长超;[J];哲学研究;198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振瑞;徐大鹏;;[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湛胜田;;[A];新境界·新成果——黑龙江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林峰;[N];西藏日报;2000年
熊大同;[N];人民日报;2002年
刘泽民;[N];山西日报;2003年
雷思温;[N];中国审计报;2004年
王发强;[N];解放军报;2004年
胡效英;[N];安徽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庭卫;[D];苏州大学;2003年
田辉;[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世甫;[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李富君;[D];郑州大学;2000年
马志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马静松;[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侯一夫;[D];黑龙江大学;2002年
卢春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金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李先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胡军;[D];湘潭大学;2003年
王时中;[D];湘潭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考_百度知道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考
提问者采纳
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讨论,就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珐甫粹晃诔浩达彤惮廓有现实的实践意义。从根本上说,它关系到我国发展道路,尤其是精神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信仰危机”问题在我国已提出多年。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削弱,不同社会价值体系并存,以及“官方语言”同“日常语言”的分裂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它。一种观点是把它看作历史的某种必然趋势,因而这样那样地去顺应它。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把建国以来我们曾经有过的那种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视为既无必要亦无可能去加以修复的“昔日黄花”。另一种观点则把它看作历史的暂时现象,因而这样那样地力图去克服和扭转它。这种观点的用意很明白,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那种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使之重新成为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这里不仅关系到如何克服 “信仰危机”的不同选择,更关系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08-11-13 &匿名提问 发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
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马哲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地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四、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批判性是马哲的基本精神。批判,是破旧立新,以新物质代替旧质,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对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马哲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业已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和其他的错误观点和理论,进行毫不含糊的批判与斗争,指导现实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并在同各种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哲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马哲的理论活力来自实践。是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的批判继承,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其相应理论形式。马哲是不断发展的,把马哲看作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马哲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1、
反思功能。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2、概括功能。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3、
批判功能。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4、
预测功能。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二、人生的根本指南科学的人生观是马哲即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对人生观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是他所信奉的世界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是在马哲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正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观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性,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哲既是认识世界又是据以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中共的思想路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防止、打破思想的滞后或僵化,使主观思想不断与新的实际相符合,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保证,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和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哲的根本方法。我们只要坚持和按照马哲所固有的科学本性和逻辑来理解它,对待它,就能在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真正地和充分地发挥它的巨大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8.人的价值原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它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然申明为工人阶级服务;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呢?首先因为它是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认识,真理性认识必然会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科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的是世界的本质和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如此,它有最大的普遍适用性,就时间、空间来说,它的历史跨度和覆盖面都是最大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相比较,它的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某些具体结论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贯穿其中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相对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植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发展着的学说,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的体系。它在创立时,吸收了人类优秀思想之精华;它在创立之后,仍保持有继续吸收人类新的优秀思想的内在机制。运动、发展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不运动不发展就失去了生命力。真正的科学都处在动态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整个物质世界,认识宇宙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包括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它区别于以往哲学学派的突出之点,是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自满自足”、“以不变应万变”,是对这个学说的形而上学的曲解,是会窒息其生命力的,因而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还因为,这种哲学学说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由于工人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且以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己任,所以它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自觉地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起来。恩格斯说:“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在这里,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相反,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怎样保持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  一种科学学说,总要被人们正确地理解、掌握并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威力,或者说体现出它的生命力。“箭”是好的,不等于随便掌握在什么人手里都可以射中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这里,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至关重要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采取真正严肃的态度。所谓“ 真正严肃的态度”,一是指“精通它”,即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二是指“应用它”,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地付之实践。  为什么要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呢?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曾经有一个时期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一些人的冷遇,与此不无关系。固然,哲学的通俗化、普及化是需要的,死记概念的教条主义方法是应该反对的。但是,如果弄得不好,连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概念的内涵,它的各部分原理的内在联系,都不顾及了,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搞得面目全非。须知,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概念的逻辑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把它的基本概念搞准确,一定要全面地把握它的基本原理,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概念、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为什么要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地付之实践呢?这不仅仅因为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变成物质力量,而且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情形:理论懂得了但不能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之于世的,没有什么要保密的内容。可是,绝不是任何人,抱着任何动机,都可以接受它,应用它。就拿唯物主义原则来说吧,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它要求我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给以任何附加,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实事求是”。这里,不仅有一个能不能实事求是的问题(因为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且有一个敢不敢实事求是的问题。有的同志在不触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时候是可以做到实事求是的,在触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时候就不敢实事求是了。这种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其例。人们常说,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但还应当补充一句:只有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私方能无畏。  最后,有一个问题需要予以说明。工人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不等于这个党的每一个成员都掌握了科学世界观,更不能保证他们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个世界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党的成员(包括其领导人)由于离开科学世界观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归咎于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不能由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恰恰相反,它说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全党是多么重要。一个郑重的工人阶级政党,不仅要在党的纲领中写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应当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党员,特别是身负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在精通和应用上下功夫。尤其重要的是,党要通过它所领导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体制改革,在全党和全国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学习和应用的制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具备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我们应当通过这个优势的发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它的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然申明为工人阶级服务;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呢?首先因为它是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认识,真理性认识必然会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科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的是世界的本质和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如此,它有最大的普遍适用性,就时间、空间来说,它的历史跨度和覆盖面都是最大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相比较,它的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某些具体结论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贯穿其中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是相对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植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发展着的学说,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的体系。它在创立时,吸收了人类优秀思想之精华;它在创立之后,仍保持有继续吸收人类新的优秀思想的内在机制。运动、发展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不运动不发展就失去了生命力。真正的科学都处在动态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整个物质世界,认识宇宙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包括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它区别于以往哲学学派的突出之点,是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自满自足”、“以不变应万变”,是对这个学说的形而上学的曲解,是会窒息其生命力的,因而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生命力还因为,这种哲学学说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由于工人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且以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己任,所以它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自觉地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起来。恩格斯说:“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在这里,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相反,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怎样保持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  一种科学学说,总要被人们正确地理解、掌握并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威力,或者说体现出它的生命力。“箭”是好的,不等于随便掌握在什么人手里都可以射中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这里,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至关重要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采取真正严肃的态度。所谓“真正严肃的态度”,一是指“精通它”,即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二是指“应用它”,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地付之实践。  为什么要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呢?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曾经有一个时期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一些人的冷遇,与此不无关系。固然,哲学的通俗化、普及化是需要的,死记概念的教条主义方法是应该反对的。但是,如果弄得不好,连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概念的内涵,它的各部分原理的内在联系,都不顾及了,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搞得面目全非。须知,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概念的逻辑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把它的基本概念搞准确,一定要全面地把握它的基本原理,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概念、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为什么要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地付之实践呢?这不仅仅因为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变成物质力量,而且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情形:理论懂得了但不能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之于世的,没有什么要保密的内容。可是,绝不是任何人,抱着任何动机,都可以接受它,应用它。就拿唯物主义原则来说吧,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它要求我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给以任何附加,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实事求是”。这里,不仅有一个能不能实事求是的问题(因为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且有一个敢不敢实事求是的问题。有的同志在不触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时候是可以做到实事求是的,在触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时候就不敢实事求是了。这种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其例。人们常说,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但还应当补充一句:只有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私方能无畏。  最后,有一个问题需要予以说明。工人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不等于这个党的每一个成员都掌握了科学世界观,更不能保证他们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个世界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党的成员(包括其领导人)由于离开科学世界观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归咎于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不能由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恰恰相反,它说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全党是多么重要。一个郑重的工人阶级政党,不仅要在党的纲领中写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且应当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党员,特别是身负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在精通和应用上下功夫。尤其重要的是,党要通过它所领导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体制改革,在全党和全国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学习和应用的制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具备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我们应当通过这个优势的发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回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  3.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实践这个词成了中国哲学界的一个中心词,许多论文和著作都把自己的出发点、论证过程和最终的论点完全放在实践上。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  (1)通过对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考察概括出了实践的含义。西方哲学中的实践概念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的实践范畴构成了一个意义系列。在他那里,实践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运动,以及生物的生命过程;后者又包括生物的生命功能和人的生存活动过程;人的生存实践又包括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中国哲学关于实践的概念多包含在“行”这个词的意义之中。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客体事物本身的运动状态;人的空间运动;人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人自身的活动和作用与外界事物的活动;指人的专门行为,尤指品行、道德行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强调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自然物质基础;其二是辩证法,强调的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人的实践的“对象性”和“可对象化”;其三是文化进化论的历史主义,强调实践对自然和人本身同时进行改造的意义,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奥秘。  从上面对实践概念所作的回溯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实践作为一个当代哲学概念,它的意义范围被确定在专指人的一种活动类型,即这种活动总是同人作为自然物质的机体运动相联系着,总是同作为这种活动手段和活动对象的物质世界联系着,因此他是可观察的、实在的。第二,实践作为这样一个当代哲学概念,一般来说,它总是同“理论”概念相互区别,又互相统一的。在我们所熟悉的经典理论中,二者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促进人的思维认识的螺旋上升运动,成为我们对实践也是对理论的进行理解的基本思维模式。第三,在上述两点为大家公认的结论之中,实践已经被划定了界限,如果人的生存活动可以划为“实践”和“观念”两大部分,那么,人类的哲学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应该以研究人的“可观察的实践活动”为其理论目的,理论哲学则应该以研究人的“观念活动”为其目的。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类哲学。第四,对实践的重要性的强调应该是哲学家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但是,决不应该把实践强调过了头。从人类的思想整体来说,哲学如果对实践作出脱离“实践─理论关系模式”的强调,它就同以前有过的对理论观念的意义所做的过度强调一样,是片面的。所以,无论是“实践哲学”还是“观念哲学”,都只是人类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全部。①  (2)从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关于实践的论述中的考察中得出,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形式下实现的人和物、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生活过程。它既是能动的,又是受动的;既是自由的,也是必然的,是“定在中的自由”,是 必然中的选择。对于马克思来说,实践不仅是不同于人的单纯思想活动的感性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同时是受人之外的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决定的,抽去了这一点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和环境、主体和可体之间是双向互动的。人的实践就是这种互动关系的完整体现。他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如果不是从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即人对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社会的关系中概括出实践的概念,而仅仅是从人对自身的关系中引出这个概念,那么,实践就只不过是人自身的纯粹活动,是实现自身意志的单纯行为。人改造自然,就意味着把意志强加于自然;改造社会就意味着把意志强加于社会。②  (3)对传统的实践定义提出不同的看法。实践范畴通常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的探索和改造客观物质活动。这抓住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物质性两个基本特征,但并没有进一步揭示实践活动的人类学本性。把实践理解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很容易把实践活动理解为主体和客体、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一种纯粹的物质交换活动,甚至理解为单纯的外在形态上的物理操作活动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因而可导致忽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人学意义和历史意义上的实践关系,实践的基本意义也主要表现在其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不是被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能动地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历史活动而存在,而是变成了一种专门论证认识的客观性,并多少具有某种本体论意义的实在性存在物。  在本体论、认识论与历史论的关系上,总给人以某种割裂、分离的印象。实践范畴的人类学意义是:实践活动是人的自我实现;实践活动实现着人的自由;实践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决定着人的产生、存在、发展和命运。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③  (4)从实践的特性来谈实践的本质,认为实践活动的特性应该是观念物化性和现实创造性。这两种特性既可以与动物活动区分开来,又可以与人的认识活动区分开来。首先,实践活动的这种观念物化性,动物不具有,人的认识活动也不具有。动物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环境,都只有本能式的感觉,其活动只能是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本能活动,根本不存在观念物化的问题。而认识活动是主体观念把握客体的活动,其活动的过程是物质变精神,也不存在观念物化的问题,因此说,观念物化性是实践活动特有的属性,是区别于动物活动和人的认识活动的特征。其次,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显示感性的物质活动,不是现成地占有对象物,而是包含着新的物质对象的创造,即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现实的创造性活动。无论是动物的活动还是人的认识活动都没有这种现实创造性。动物要么就适应环境,要么就绝种,根本不可能对环境实施创造性的改造。人的认识活动虽然有创造性,但这种创造性不是现实感性的创造性,它不会直接引起外部世界的任何变化。由此可见,现实创造性也是实践活动所特有的属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该回答已被删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含义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实际调查之前,对调查工作总任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提出相应的调查实施方案,制定出合理的工作程序。(二)意义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意义有以下二点: 第一,从认识上讲,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是从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开始阶段。虽然市场调查所搜集的许多资料都是定量资料,但应该看到,任何调查工作都是先从对调查对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没有定性认识就不知道应该调查什么和怎样调查,也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第二,从实践要求上讲,调查方案设计能够适应现代市场调查发展的需要。现代市场调查已由单纯的搜集资料活动发展到把调查对象作为整体来反映的调查活动,与此相适应,市场调查过程也应被视为是市场调查设计、资料搜集、资料整理和资料分析的一个完整工作过程。(二)、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 四)制订调查提纲和调查表五)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六)确定调查地点七)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八)确定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九)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十)制订调查的组织计划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起来,使唯物主义成为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旧唯物主义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气勃勃的科学体系。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以往的占统治地位的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公然声明是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唯物主义也只存在于自然领域,而在社会历史观上,总体上一直由唯心主义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因而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同其他各种学说的比较和斗争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具体地说:第一,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第二,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第三,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它的强大功能;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它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第三,它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四,它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