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美国和葡萄牙语培训班对赛,谁的胜算要大一点啊?到底谁会赢?

大家来讨论讨论觉得22号的捷克VS葡萄牙和23号的德国VS希腊,这两场比赛谁会赢_百度知道
大家来讨论讨论觉得22号的捷克VS葡萄牙和23号的德国VS希腊,这两场比赛谁会赢
德国让一球/球半给希腊,德国能赢吗
提问者采纳
 捷克 受半一 葡萄牙  两队(包括前捷克斯洛伐克)在历史上交战过11场,希腊与德国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锋线大将马里奥-戈麦  斯状态更是勇猛,在勒夫的带领下,德国赢球晋  级问题不大、施魏因施  泰格等中场大将也具有不俗的得分能力。在号称死亡之组的B组,使到其他球员得到更大的空间。  德国
希腊  作为本届欧洲杯夺冠大热门。阵  容方面,令人  吃惊的夺得A组第二,此番要想再度上演04年欧洲杯奇迹。  主流公司开出半一盘,进12球失9球,恐怕痴人说梦,两场过后仅得1分,德国队三战全胜,而  且近两次交锋都被德国队击败,中场核心罗斯基回国检查经过短暂治疗得到恢复;两队在欧洲杯历史上交战过2场;而今日传出消息:1荷兰),是役中立场面对实力平庸的希腊,捷克的状态也是一场比一场好,不一定能够赢盘。  而捷克在首轮大比分输给俄罗斯后迅速调整状态。  如果C罗以大局为重,占据射手榜第一位,多点和队友串联,其状态回归对葡萄牙来说绝对是好消息,所反映的两队实  力是比较客观的。从3场比赛来看,  进2球失3球,但是是否上场或者上足全场成疑,本场对葡萄牙比较有信心  ,以小组第一出线,我觉得葡萄牙是一场一场的进步。而阵中的厄齐尔,捷克队4胜3平4负与葡萄牙平分秋色  ,个人认为葡萄牙小胜,后卫贺利巴斯和中场核心卡拉古尼斯皆因累计黄牌停赛,葡萄牙的攻击力足以击溃捷克。捷克踢得好与坏,相对于葡萄牙让半球荷兰(葡萄牙2,目前个人独进3球,捷克队1胜1负与葡萄牙队平分秋色。  希腊在欧洲杯上充分展现了他们不死小强的精神,C罗梅开二度助球队  逆转荷兰,表现让人信服,哪怕是伤愈的罗斯基我对其状态都有所保留。  葡萄牙在小组赛前两场一胜一负.帕帕多普  洛斯则因伤休战,在小组赛中可以看得出罗斯基的重要性,他们渐露王者  风范,连赢希腊和波兰,德国队并未让大家失望,到了第三场与荷兰的生死战时。鉴于淘汰赛两队的打法肯定比较谨慎保守;另外后卫A,他的攻击能力会牵动对手多人防守  ,当外界一致  认为希腊即将被淘汰出局的时候,  可以看出。不过论双方整体实力,他们竟然在最后1场小组赛中1-0击败了俄罗斯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葡萄牙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第一场,捷克;
第二场不好说,90分钟德国不胜
葡萄牙与德国赢
葡萄牙和德国赢呗,现在欧洲杯已经走向正轨,传统强队都回来了。
葡萄牙的阵容比捷克强。德国极大可能横扫希腊
捷克0:1葡萄牙德国2:0希腊
希腊爆冷机会不大,对手毕竟是强大的德国,巨星云集。
葡萄牙已经赢了捷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组一支葡萄牙语联队和一支西班牙语联队踢比赛,谁胜算比较大?_ac米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84,866贴子:
组一支葡萄牙语联队和一支西班牙语联队踢比赛,谁胜算比较大?
主要是联合然后联合
就是有,有梅西而已
乌拉圭笑了
梅西 阿奎罗 托雷斯法布雷加斯
哈维阿隆索拉莫斯 皮克 普约尔
玛利亚卡西
内马尔 C罗罗比尼奥
甘索卢卡斯 拉米雷斯桑托斯 路易斯 席尔瓦 阿尔维斯
有梅西的西班牙等于无敌
那得看干爹了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六十年来一回顾,818大白兔的成长史&脱水版&&六&
在上正文之前,先看一段番外或许这段历史,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桑巴国的前世今生
提到巴西,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咖啡,足球,桑巴。而除了这些,我们或者还应该知道更多。一个面积第五,人口第五的大国没有经历一战二战的摧残,为什么没能发展成米国那样一个大国。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国,南美洲又叫拉丁美洲,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名字呢?其实就是说拉丁语的美洲国家。
古代巴西也好,美国也好,其实都是印第安人的天下。英国人去了北美,于是有了美国,葡萄牙人去了南美,于是有了巴西。1500年,葡萄牙人佩德罗达到巴西,他把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这块土地归葡萄牙了。由于最开始对巴西的资源掠夺从巴西红木开始,所以红木(Brasil)这个词取代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从那时开始,葡萄牙人就在那里建殖民地。殖民统治曾经遭遇过法国人挑战,但是法国人却没有更多的人力来维持殖民统治,因而葡萄牙人的统治维持了一个多世纪。后来荷兰人再次挑战了葡萄牙人的地位占领了北部一个出产蔗糖的州(后来当地人爆发独立运动,葡萄牙人立马协助赶走了荷兰人)。
而这时的欧洲也烽烟四起,拿破仑以葡萄牙人帮助英国人为名入侵葡萄牙打到葡萄牙人把王室都搬到了巴西。后来国王回到葡萄牙,却留下王子佩德罗在巴西当摄政王。两年之后王子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这也就是巴西王族佩德罗一世。
独立是独立了,可是贵族的势力,庄园制,奴隶制依然存在,武装起义却是一波一波接连而起。后来巴西阿根廷争夺乌拉圭失败,国内矛盾更剧烈,从平民起义演变成了军队起义。佩德罗一世就把皇位传给五岁的儿子佩德罗二世,把政务交给了三人摄政委员会主持。这并不是起义者的目标,老百姓希望的是取消君主制,废除苛捐杂税,建立共和联邦制。于是聪明的佩德罗二世亲政以后,就把自己退到后台,由当时的两个党派交替执政,而自己幕后裁决。这种情形维持了几十年,直到1889年,一个将军丰塞卡发动政变。这才结束了延续几百年的葡萄牙殖民统治,推翻帝制,建立巴西合众国。
1964年,又一次军人政变上台,三年后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年,巴西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
兔国和巴西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更准确的说,那时是和葡萄牙人的交往。前面说到拿破仑入侵葡萄牙引发王室逃亡巴西。当时的巴西地大人稀,却要养活大批大批的葡萄牙贵族。政府财政面临崩溃,为了缓解压力,约翰六世想到了两种作物:咖啡和茶叶。由于澳门的关系,他知道兔国的茶叶种植非常发达,于是专门派遣特使来到兔国招募工人去巴西传授种茶技术。清政府根本不理会这个要求,于是约翰六世又派在澳门的葡人去内地产茶去招募工人。要说兔国农民只要有口饭吃,谁愿意背井离乡呢?也算约翰六世走运,那年湖北遭遇天灾,茶农没有收成,于是这样就找到了400名茶农带着优质的茶种来到巴西。这些兔国茶农在里约热内卢的郊区种植园试种茶树,结果大获成功,从此茶树就在巴西扎了根。直到今天巴西还是除了中日以外最大的产茶国。
可是这些湖北茶农受不了当地酷热的气候和劳动强度,很多人不幸病死他乡,剩下的茶农在合约期满后也到外地谋生。为了纪念最早这批茶农,国王在里约热内卢修建了一座六角的中国凉亭。由于种植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快,他们又面临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种植园主和官员们又想到了刻苦耐劳的兔国农民。有人建议招募100万兔国农民,巴西政府采纳了这个意见,很快派遣特使来到兔国,向清政府提出引进华人移民的请求。清政府的答案却和上次一样,而且更坚决:“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一旦抓到了以乱民论处就地斩首
(为什么会有这个决定呢,其实是为了防止流亡海外的华人和前明势力合流)。除此以外,当然还有自大心理作怪,我国臣民怎能往“蛮夷之邦”呢。没有办法的巴西人,想到了兔国的东邻日本。泥轰人非常高兴,积极安排了第一批移民781人从起航前往巴西。短短六年的时间就有十批移民一万五千人移民巴西,移民在那里安居乐业,于是引发了后来的日本移民巴西潮,到今天巴西的日本移民达到了百万人之多。而勤劳的兔国人民没有官方鼓励,出于各种原因也在巴西有了二十五万左右的人口。现在巴西人口的种族比例是:白人几乎占了一半,四成左右混血;黑人7%,亚裔百分之0.5%,土著0.5%,印第安人不到1%。其中混血人口的增长最快,所以巴西好看的人很多哪。
再来说说巴西的发展和米国。这里不能避开的话题国家就是米国。前面提到1964年,巴西军人政变建立军事独裁政府,而这次政变的幕后指使者,就是米国。米国人把这次行动命名为“山姆兄弟”。有了这样的“支持”自然也有相应的回报,米国曾经控制了巴西最大的锰矿,而只向巴西政府交出4%的出口猛收入。这样做的后果是整整十五年的时间里巴西钢铁企业没有足够的锰来提炼钢铁。有负面影响自然也有正面,从1968年到1974年,巴西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巴西政府充分利用了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工业。这种进口替代政策快速发展了巴西经济,每年GDP增长10%以上。同时也留下一个后遗症,年增长17.9%的外债。这样的经济奇迹不过是一现的昙花,随后而来的石油危机却是巴西绵延至今的噩梦:借了新债还旧债,此后的债务,每年30%的增长。到了1982年底,不得不向国际货币组织和米国借款61亿美元,其中米国12亿。米国不失时机的借机打劫一把,要求每年6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拉美神话破产成了拉美化,这一举措的后果是八十年代的巴西经济增长放缓。此后的十年一直为过度的通货膨胀困扰。
不能不说的是,其实这一切本来有机会避免。由于一直没有大规模的科研投入,直接进口机械设备和技术实质上也等于把工业化主导进程交给了别人,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工业化。这种依仗体现到各个方面,巴西曾经委托标准汽油公司(也就是今天的美孚石油前身)在巴西进行石油勘探,结果那些不可一世的米国专家对巴西政府说,你们巴西只有很薄的油层,完全不值得开采。于是石油危机后巴西利用甘蔗资源制造酒精代替燃油(现在巴西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酒精燃料生产国)。后来的事情,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巴西人经过自己不断的勘测,终于在那些米国专家口中不值当的地方开采到了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2000年的资料,巴西的石油储备占到了全世界的8.2%,130亿桶。如果当初的巴西政府不是高度依赖米国,巴西那么丰富的资源何至于负债累累。
直到总统卢拉上台,巴西每年一半以上的收入还在还债。这些债务中有一半是利息。为什么没有经历战乱,资源丰富的巴西会是现在的经济状况?大家可以从上面的介绍中知道点端倪。
兔三入侵白头鹰后院
兔巴哥两者的交情从七十年代的建交到九十年初,两者并没有大的经济往来,而在年这十年间双方经贸额翻了一番。进入2000年以后更是进入快车道。到09年,兔国一跃超过米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两个大国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战略合作伙伴时代。
同在一个美洲,又曾长时间合作。兔子这个小三,是怎么成为桑巴哥的伙伴。这原因先从桑巴哥和米国内部问题说起。很长一段时间里,拉美地区都是米国的后花园。米国当然想保持在南美这一强势地位,而可惜,巴西并不愿意。巴西的总统卢拉有个大国梦,他希望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富裕的巴西。虽然思想上他是个激进的左派,但经济上他支持自由市场,所以和米国做生意打交道的同时也一直和米国唱唱反调。美军在打击游击队和缉毒战争中使用哥伦比亚五个军事基地,卢拉说,我们不需要美国使用哥伦比亚军事基地来解决南美贩毒问题,我们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面对洪都拉斯政变,伊朗贸易问题上巴西和米国南辕北撤。卢拉对内贾德礼遇有加,并发表巴西支持伊朗发展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计划;古巴问题上,巴西也和其他拉美国家一起支持古巴回到美洲国家组织,而美国应该
“真正取消对古巴既没有经济理由也没有政治原因的封锁”……说了这么多,恩,是兔子出场的时间了。
兔子和桑巴哥首先开始的,是能源合作。巴西有丰富的矿产,白兔很快和桑巴哥签订了有色金属的矿产开发,其后是无所不在的华为,还有格力,再就是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其中最显眼的纪氏石油换贷款计划。根据这项协议,兔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技术升级设备改进和提高产能,而作为回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将在未来十年内向中石化提供石油,这提供的标准是每天20万桶。对于我们来说,这好处显而易见:增加石油供给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扩大两国双边贸易。再有,这类投资怎么也比买美国国债靠得住吧。
除了能源合作,兔国和巴西更重要的一项合作就是金融方面。兔国和巴西推动贸易本币结算。用卢拉的话说,我们不需要美元结算,把美元当作参照货币并给某一个国家印制这种货币的权力,这种情况实属荒谬。如果这一政策能顺利实施将更有利于扩大贸易,并且降低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由于他们是用雷亚尔进口,我们用人民币进口,我们的关系是贸易逆差。本币结算以意味着兔国向巴西净投放人民币,就是说我们直接用人民币换资源。这对我们来说是大大的有利(事实上白俄已经和我们本币结算了),也有利于逐步让人民币成为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官方储备货币。
此外,巴西还大力支持中国成为美洲国家组织观察员和加入美洲开发银行,中国也支持巴西申请加入亚洲开发银行。兔爪终于悄悄伸到了米国后院----
最让米国人头痛的还不在于此。兔国和巴西还在空间技术,航空和军事领域广泛合作。从九十年代的开始,兔巴哥一起发射过卫星升空,合作研制中程商业灰机。米国特工甚至说桑巴哥用敏感卫星及腰杆技术从兔国换弹道导弹技术
  更让米国不快的是,可能出现的“中巴海军结盟”。兔国和巴西山高水远,如何结盟,且看米国人的说法。五角大楼认为,他们相信兔国10年内就会拥有多艘航母,但兔国海军根本没有在海上起降的经验。兔国还需要让水兵和飞行员加快训练才能让航母有用武之地,那么在哪里训练呢?放眼世界,有航母的都是哪些国家呢。米国,当然不会给这样的合作机会;俄罗斯,基本还是防着兔子一手;法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欧盟国家受限制;剩下,能起降常规灰机的,就只有一个巴西了。
事实证明,米国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巴西的航母2000年买自法国,除了这艘航母以外,
50年代巴西就购买了英国的航母。对于航母的各项操作有非常丰富的经验。09年,兔巴哥这项合作成为事实。巴西国防部长对新闻界宣布巴西海军将向PLA海军提供培训,特别是航母的各项运作。PLA训练完成之日或许就是兔国第一艘航母杨帆出海之日。  
巴西前总统是个传奇,出身贫民,家里兄弟姊妹八个,爸爸是个混蛋,抛妻弃子。卢拉只读了小学就辍学,十岁左右就做过沿街小贩,擦鞋的,邮差,14岁做仓储工,后来当车工几年;18岁工伤失去了左手小指,也正是因为这样开始投身工人运动;25岁还是穷得要死,怀孕的妻子连看病的钱也没有,最后难产死了。后来卢拉就全心投入工人运动当了工会领袖,发起了两次争取工人权益的罢工活动,反抗军政府独裁。80年创建劳工党,还在筹备中就被抓去坐牢。第二年,迫于工人运动的压力卢拉无罪释放。85年巴西开始民选,86年高票当选联邦众议员,接下来94,98年都参加过竞选总统,可是都输了。
后来他就改变形象再来竞选,不再是激进工人形象,找了形象顾问,把自己包装成巴西的布莱尔,再找了竞选伙伴纺织业巨头联盟。这一次他就成功了。他连任两届总统,巴西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他在整个美洲,左右逢源,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米国和反美的,都和他关系不错。
2016年的奥运会第一次在巴西举办,更是第一次在南美洲举办。大家可以想象当时他们的心情吧。卢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一生经历过很多事,见过无数的名人,却从没有这样感动过,哭过。他说,让里约承办奥运会是他当总统以来得到的最大的礼物。哎,发展中国家,就是不容易啊!
也就是在卢拉领导的这八年,兔国和巴西的关系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卢拉本人不喜欢依赖欧美发达国家,喜欢南南合作,“亚洲朋友”、“战略伙伴”、“外交优先国家”等成为卢拉用来修饰中国的常用词汇。卢拉曾多次强调,“中国是巴西对外政策中的优先合作伙伴”,访问中国也有三次,包括北京奥运。2010年,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上还突出了中国元素。。。。。。
番外 德意志的沧桑往事
这里想简单说说德国的历史,或许可以从德国历史中有所感悟我们今天的处境,也可以了解下为什么英法甚至西葡那么多殖民地,而我们眼中和英法一样强大的德国却没有。一部德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在列强中挣扎求存的历史。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在波德平原上,东边西边南边都没有天然的分界线,比如一座山,一条河什么的。在那片领土上生活的古老日耳曼民族在1871年以前一直都不是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大大小小的1700多个城邦国家散布在德意志的疆土上,他们有着自己的货币,设置关税。要说一致的,那就是贵族们都说着法语。没有一个统一强力的政府保护他们,德意志的领土那是欧洲列强的竞技场:法国人来了,丹麦人来了,西班牙也来了,他们随意在这块土地上发起战争,更没有实力让自己的船只航行在海上不受欺凌。松散的邦联开始向往统一,而有实力完成这理想的,有两支力量:奥地利,普鲁士。
在当时的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看到统一后强大的德国。西边的法国不愿意,东边的斯拉夫国家也不愿意,甚至隔海相望的小不列颠也不愿意,所有的帝国向着一个目标努力,一个七零八落的德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于是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大家一起遏制德国,制造德意志各邦国的矛盾,尤其是其中两强奥地利和普鲁士的矛盾。这矛盾终于在1866年爆发,骄傲的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输给了普鲁士,因此退出了德意志邦联。
分裂后的奥地利和普鲁士各有作为:奥地利在1867年联合了匈牙利建立了奥匈帝国。当时奥匈帝国的疆域包括了现在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的一部份、意大利北部的一部份、罗马尼亚西部的一部份、南斯拉夫西北地区。普鲁士也在同年成立北德意志邦联,由德国北边的二十二个邦国组成。邦联里没有南德的巴伐利亚,原因恐怕大家都知道了:当时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的母亲和妻子茜茜都是巴伐利亚的公主。
从1867年的北德意志邦联到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是谁在这短短的四年时光里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的梦想?一个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出现了,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普鲁士的统一德国表面上看是通过三场战争完成,事实上,战场之外的角逐和智慧之功绝不亚于战场之中的对决。
最初的俾斯麦并没有全德上下的支持。他用一场战争完美证明了自己——普鲁士丹麦之战。战争的起因是由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地区问题引起的。这两个地区前者丹麦人多,后者德意志人多,归属不清,但一直在丹麦实际统治之下,德国也认同了一点,不过保持了这两个地区的传统特权。而对于德意志的人民来说,这还是个耻辱。
1863年丹麦国王死而无后,由他的堂妹夫继承王位。这两个特区的人民并不拥戴这个决定,他们认为按照古老法典,妇女没有这样的继承权。而丹麦方面单方面维持自己的决定并且立法取消这两个地方的特权。俾斯麦知道自己要的机会就这样来临。解决这两个地区问题,可以让普鲁士成为一直处于列强股掌中的德意志各邦国人民心中的希望。“维护民族主权”,会让普鲁士的威信升到顶点。以军事而论,一个普鲁士就足够揍得丹麦人找不到北,可是普鲁士还是拉来了同是德意志民族的奥地利做盟军。战争的准备并不止于此,俾斯麦还审视了国际环境:英国,在忙着参合美国内战;法国,在墨西哥焦头烂额;另一个巨人俄国刚刚镇压了波兰。俾斯麦表示支持俄国,这让俄国人非常满意。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胜利的双方瓜分了这两个地区,而下一场战争,却是在这两个盟友之间进行。
前面说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结局,下面来说这场战争中硝烟之外的智慧。这场战争的争议点就是之前被瓜分的那两个地区。普鲁士向当时其他国家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们只是要捍卫自己的领土,我们不想进攻奥地利,也没做出统一全德的架势。
自大的拿破仑三世相信了普鲁士的这一说法。他乐观其成的看着两个国家厮杀。或者奥地利会赢吧,最好是两败俱伤。战争开始普鲁士就势如破竹,很快达到维也纳郊外。当所有普鲁士人都相信他们将建立一个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时,俾斯麦紧急喊停。他要求和奥地利签订合约,只要奥地利放弃荷尔斯泰因和放弃干涉普鲁士统一北德。一败涂地的奥地利当然很感激的接受了这个决定。
我们来假设一下,吃掉奥地利的之后的德国会迎来什么。那么长的战线,欧洲各大国的警惕甚至参与;军人兴奋过后的懈怠……当一切情形转变时,大胜也可以变成大败。
战败的奥地利并没有失去原有的任何土地,只是把在战争中得到的威尼斯让给了意大利,丹麦战争中得到的地区给了普鲁士,外加赔款300万英镑,并且承认“没有奥地利参加的新德意志”。普鲁士在在这场战争中,收回了北部四邦,普鲁士王国从此连成一片,建立了北德意志邦联。
第三场战争的结果,就基本上奠定了德国今天的版图,这就是著名的普法战争。如果说普鲁士士兵的战斗力毋庸置疑,那么俾斯麦的头脑在当时也是无人匹敌。统一北德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德意志民族还有南德四个邦国独立。一条美因河,隔开了两个德意志,支撑这划河而治的局面,是法国。普法一战,在所难免。
法国在普鲁士打败奥地利时笑看风云。普鲁士人信誓旦旦的保证他们需要法国人的友谊,并且答应旁观法国人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却也让法国人对此留下了书面材料,然后把法国人的要求悄悄告知英国俄国。英国人正对法国人开凿苏伊士运河感到不安,这影响英国在印度洋的势力。而任何一个能削弱法国的力量,英国人都会乐观其成。新建立的奥匈帝国,之前的战而不取同民族至少可以让他们保持中立。
至于更遥远的俄罗斯,俾斯麦派遣特别使团前往彼得堡,对俄国要求废除巴黎和约禁止其再黑海保有舰队的条款给予友好的答复,并向俄罗斯保证普鲁士不会给他设置任何困难。此时俄普传统友谊光芒万丈,双方甚至签订秘密协定俄国派军驻扎奥匈帝国边界必要时牵制维也纳。懵懵懂懂的拿破仑三世不知道此时的他,在欧洲已是孤家寡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西班牙。
当时的西班牙王室已经被革命者推翻,女王也流亡到了法国。虚悬的王位让俾斯麦动了心思,他花钱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政府。让他们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哥去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的用意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国王,法国腹背受敌,普鲁士的胜算自然就大了。拿破仑三世到这时要还看不出普鲁士的野心那就是傻瓜了——写抗议书给普鲁士国王,要么西班牙王位西班牙人坐,西班牙人不坐我们法国人坐西班牙王室和法国王室血统更接近)。堂哥亲王比较想息事宁人,就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资格。可惜拿破仑三世太没眼力了,画蛇添足了,他以为普鲁士人真怕他。他要求普鲁士必须书面保证,以后再也不派任何普鲁士国王家庭的人去候选西班牙国王。普鲁士的国王给俾斯麦发了电报,说从长计议。俾斯麦修改了一下并发表在了报纸上,“陛下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俾斯麦成功激怒了法国人,普法战争由此开始,欧洲各国表示淡定,打酱油。很快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亲自带着他的22万大军开往普鲁士。他学会了叔叔先发制人这招,却没有叔叔的能力。普鲁士的47万大军正在家门口以逸待劳等着送上门的法军,这和土木堡之变中的英宗何其相似——都是浩浩荡荡而来,却根本没有完善的备战(战争之初军官不少还在休假中)。当时的法军,甚至没有配备自己战区的地图,或者天真的相信战争会结束在国境之外。
短短两天的时间,普鲁士军队就把法国人赶回法国境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普军实施了色当会战。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在皇帝陛下的率领下,一个元帅外加39个将军,8万多军官全部投降。拿破仑三世算是把叔叔的老脸都丢了个干净。1871年,分裂了千年的德意志民族终于统一,德国终于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在地图上。  
  威廉一世志得意满在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君主国成立,而胜利的背后往往暗藏危机。统一的德国人沉浸在胜利的欢乐海洋中,不仅要求法国赔款50亿法郎,还不顾俾斯麦的反对要求法国割让了当时的法国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也是都德《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胜利的一方不去要求更大的利益,俾斯麦是如何考虑的呢?赔款的阴影容易抹去,而失去领土的仇恨却是难以抚平。
年轻的德国处在欧洲的中心,东边有强大的俄国,南部有奥匈帝国,西边是老牌贵族法国,谁知道哪天会再冒出个拿破仑?隔海相对的还有一个狡猾的海上霸主英国。德国的处境比以上哪个国家都危险,因为存在三线作战的可能。德国该做的是守成而不是开疆拓土、盲目的扩张,只会把所有的积累毁于一旦。历史证明了俾斯麦的正确
迅速崛起的德国很快成为了老欧洲秩序把持者的眼中钉。感觉到威胁的世仇英法开始和解签订合约,紧接着英俄,法俄合约。德国的边境只剩下一个奥匈帝国可算盟友,还有一个跟着普鲁士混趁机取回威尼斯的意大利。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或者可以看成以前德意志邦联的延续。那意大利人的加入则纯粹是看法国人不顺眼。德国就想利用意大利牵制法国。
一次大战爆发,三面受敌的德国根本没有胜算。墙头草的意大利见风使舵投奔英法俄。战争的结果是奥匈帝国退出历史舞台,德国则把波兰的领土还给波兰;把普法战争中得到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丹麦也收回战争中失去的石勒苏益格。当然保留了军队,英法还要留着德国牵制俄国,经济上还有相当于9.6万吨黄金的赔款(这赔款去年才还完,还了92年了)。此外,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且永远不能与之合并。或者正是这样一个条约,刺激了民族情绪高涨的德国人。没有什么比一个民族的屈辱史更能唤起民众的激情。可以想象一下二战前夕德国人的心情。
1938年,希特勒宣布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事实上,这并没有在国际上引出多大抗议。奥地利人更是二十万人夹道欢迎,奥地利军人也加入德军的队伍中去。元首自然不满于此,接下来,是捷克的德意志人。如果,希特勒懂得向俾斯麦学习适可而止的道理,或者今天的德国面积会更大。因为直到他入侵波兰,英法美才如梦初醒,对德宣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二战后的德国输得更惨,国土被人为的分成了两块。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再次统一。用了一百年的时间,德国人又回到了原点——那个俾斯麦给他们造就的德国。
之所以把列强中德国留到最后才写,因为我感觉德国可以是我们的镜子。暂时放开那段法西斯历史不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步履维艰求存求发展的身影。一个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只能任何列强践踏。仅仅这三十年时间,西班牙,和得到英法支持的瑞典,丹麦,荷兰就在德国这块领土上厮杀。这场战争让德国失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可以想象下德意志民族的心情。但是在俾斯麦的统一德国之路上,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和这些“世仇”周旋甚至求和退让。如果拼了一腔热血与同时与所有人为敌,结果只能是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德国。
我们的处境,是否有点想象呢?俄罗斯是掠我领土的老毛子,日本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印度是趁火打劫的红头阿三,南北棒子是觊觎我国土的狂人,印尼,菲律宾,南海上还霸着岛呢,越南更是忘恩负义的死猴子。。。我们要与所有的“仇人”为敌吗?俾斯麦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能,我们必须在一个阶段做适合这个阶段的事情。于是俄罗斯是大熊锅,印度是三锅,南北朝鲜是兄弟,泥轰不能当死敌,更不用说一众有冲突的小国
  当一个国家弱小时,被欺凌只有忍着;当一个国家开始崛起成长时,很多时候,你还得忍着,正如俾斯麦曾经做过的一样——凤凰涅槃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守护他直到欲火重生的那一天。
181565%1940
80%20%40%60%06
20111881148.7
(BNFL)1254NMOX
235235239MOX2394MOX188MOXMDFMELOXMOX112
832-6.52002000
35200019251.51200
1000103200310300
banana Li1959631963
1100121952
75bananaLi
bananaLibanana
SIMBEX211211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牙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