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政府人民政府何建刚照片及资料

&3881&21130){alert('您输入的页码已超出最大值,请重新输入');this.value='';}else{window.location='viewthread.php?tid=&extra=page%3D1&page='+this.}}" />
推荐感动过你的人!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全面启动()
强烈推荐----战胜和超越自我的人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兰佑
战胜和超越自我的人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兰佑
《一生都在战胜和超越自我的人民教师》
& & 荣获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孟二东式优秀教师”,原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英语老师--甘兰佑。日《新闻联播》播出他的事迹。更多的资料请关注: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教师节好!
  我是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医生,也是甘老师的主治大夫。首先请允许我作为医疗战线的代表,给所有的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以此来感谢老师们的培育之恩。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一生都在战胜和超越自我的人民教师》。我是从一个医生的视野来感慨甘老师与病魔抗争过程中的感人事件和医生对老师的崇敬与钦佩。
甘兰佑,单的人生轨迹,却演绎出不平凡的伟大的教育情结
  42年前,毕业于解放军洛阳军事外语学院侦听系的甘兰佑,服从军委分配,来到北京十一学校当了一名普通教员。这种人生轨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在这42年的三尺讲台生涯中就有38年的班主任岗位。42年融入国家基础教育,是何等的平凡却不失伟大。在这漫长的42年中,他要不断地战胜自我--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更替,我心仍系教育,岿然不动,最终他超越自我,人格得到了升华。尤其是他在与癌症病魔抗争时表现出的超凡脱俗的心态――以恬淡出世之心去做入世之事,积极进取而又乐天知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守住了自己的心田,永远在心灵世界中保留了一片明媚的风景,这片明媚的风景就是他的十一学校和他遍及海内外的学生。
与癌抗争的经历
  甘老师第一次住院时间:日-日,日行第一次手术。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接受了10次化疗。2007年5月,复查时高度怀疑为肿瘤转移。日再次住院,日接受第二次手术。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败血症、肺部感染、胸腹水、外压性胆道梗阻等等。目前仍在住院治疗中。病情尚稳定。
平凡的人,不平凡气质
  在共同接触的一年中,甘老师并无过人的表现,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细微之处可以表现出他的不平凡气质。
  一、“做吧,我早就有这个思想准备了”&&临床坏消息的告知,是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为艰难与痛苦的过程,因为病人和家属最愿意听到医生说的一句话是“你不是癌症”。而甘老师的这个过程是这样的:2006年7月,甘老师确诊为胃癌后,我们院长急着叫我手术事宜。我院的领导、十一学校的领导都在会议室。经介绍后,我才知道病人是十一学校的英语老师,是该校的教学骨干,校方非常重视。校方领导考虑到甘老师家庭的特殊性,建议医生暂且不要告诉病人和家属实情。这就有点让我为难了,因为,知情同意权是法律赋予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力,我们无权将其剥夺。况且,当病人或家属知道病情后可以积极配合当前治疗及后续治疗。在我的坚持下,大家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先告诉甘老师的妻子,通过与甘老师的妻子慎重交换意见后,最终决定告知甘老师胃癌的实情。并推荐由我这个外科大夫来主说。告病人癌症实情,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情,但我们别无选择!当我们来到甘老师的病房时,他已有预感,甘老师异常平静地问“我是不是胃癌?是不是要做手术?”。我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这时,甘老师长长地嘘了口气,坚定地说“做吧,我早就有这个思想准备了”。我认为很艰难的过程却如此意外简单地结束,真让我吃惊不已:在我的从医生涯中,很少有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静而又自然地接受你是癌症这个事实。我对甘老师的初步感受是:老人不愧是个教师――明理。
  二、拼搏才有希望&&2007年的5月,甘老师在门诊复查中发现肿瘤标志物CA19-9增高。北京市的两家肿瘤医院都诊断为肿瘤已经转移,没有太多的治疗意义。但出现肠梗阻后必需手术,而手术的目的只是解决梗阻而且成功把握很不确定。我与甘老师多次进行交流与沟通,分析利弊。他有这样一句很朴实的话“目前的情况我非常清楚,我只能博一把了,不博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博字,却道出了甘老师一生的真谛,他一生就在拼搏。他艰难地接受第二次手术。我为之感动,虽然老人用了近一月之久才做出决定,但他最终还是和医生站在一起了。甘老师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时刻激励着我们。
  三、与人为善,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收集客观的资料,来判断病情的进展。甘老师第二次手术后恢复极为坎坷,但他总是面带笑容,就在最痛苦的时候,也是一种扭曲的笑,这实在让我困惑不已:一般病人多半会主动向医生诉说自己的不适,生怕大夫没听清楚,而甘老师总是说还行,比昨天好,但一些化验检查提示与他说的不合,最后只能询问家属和护工。在甘老师面前,医生难以收集到客观病情。原来他是不愿给人添麻烦。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他还能以平常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高尚的人格素质彰显无遗。
  四、我是一名普通教师&&甘兰佑老师的事迹,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的多方位报导后,在社会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院领导也为甘老师成立了特别医疗小组和特别护理小组,并要为甘老师转入高干病房,在这个问题上,甘老师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普通人的心态。他这样对我说:“我以前及今后,我还是我,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感谢医院、学校和北京市领导的关心。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是最棒的,如果没有特殊的需要,我还是愿意留在普外科治疗,如果我病情有变化,我还是愿意进入ICU病房。我目前情况还可以,如果医院人员紧张的话,特别护理小组可以撤销,没有必要给大家增加麻烦。但是,最终我还是服从医院的安排。”,在荣誉面前,他是何等的坦然和平常。他说得很朴实――我是一名普通教师!
  五、冥冥之中仍心系学生&&甘老师在第一次手术后的一周内经常在夜间出现幻觉。这是麻醉药品在血液中剂量衰减时的表现,是人的一种本能展现,不受意识控制。一般表现为原始心态或生活中对他很重要的事,比如有的人表现为躁狂,类似孩子的胡闹,也有的人表现为急于返回工作,否则就会失业。而甘老师在这种状态下所表现的是给学生讲课,指出一些容易错的问题和应该如何应对等等。从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中能看出:学生和教学在甘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他已将教学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作为医生,我知道病人在无意识状态中的表现最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心境,在甘老师的心中,学生、学校、教学是第一位的,这些才是他生命的根……。
  六、“苦尽甘来”&&甘老师有一句不经意的话—-“苦尽甘来”。记得是第二次手术经过了11天,肠道功能刚刚恢复,可以开始进半流食时,我说你可以适当吃点水果。甘老师的老伴给了一片削成薄片的苹果。甘老师含着苹果,久久地体会着。这时,我正进去查房,我问都吃什么了,他说刚吃了一块苹果,并很有感慨地说“这世间竟还有这么甘甜美味的东西啊!”。是呀!一个多月不能进食了,味觉都可能麻木了,一下子接受久违的食品,是会有很深刻的体会。此时甘老师又意味深长地说“真是苦尽甘来。”甘老师是用毕生的经历体味这句话,我想任何人都没有比甘老师更能对此话的理解了。甘老师体会了完美的人生――真是“苦尽甘来!”。
  七、一生欢笑暖人间&&我从网上了解到,甘老师是一个慈祥、幽默、风趣的老人。年轻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第二次手术后的第11天,他还在病重状态,十一学校领导来看望他。虽然他还很虚弱,但他的表情总是感动。7月16日北京电视台来采访时,他病情已有明显好转,采访中他有不同的笑的表情,我抓拍到老人笑的一组照片,发在我的博客上,有时我会坐下来仔细端详这些照片,,我很自然的联想到他在讲台、在学校的走廊、在操场上的神态。我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一个癌症病人,一个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的重病人。采访中他还说,你们不要采访我一个人,十一学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是很出色的,我与他们没什么区别。在海淀区委书记来看望甘老师时,他指着李校长笑着说“你、你、你、不也一样吗,早出晚归的。”,逗得大家都笑了。他在生命最危及的时刻还将欢笑传递给他周围的人……。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甘老师始终都有好运相伴!& &
复兴论坛网友
18岁少年割肝救父
9:43:00& &新疆日报网
  (新疆日报网讯)
爸爸给了我生命,我一定要报答。”11月2日,18岁的温智渊谈到给父亲捐肝时说。迄今为止,温智渊是全国年龄最小的为父亲捐肝的孩子。
  温智渊的父亲温自学今年43岁,12年前诊断患有乙肝。2003年,温自学开始出现腹涨,并逐步发展到全身浮肿,到河南、河北等地医院求医有所好转,但一直未能治愈。
  从2006年起,温自学因为肝硬化病情加重,先后出现6次肝昏迷。今年7月,他住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中心。医生建议他通过移植肝脏来治疗,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他的病情恶化。
  今年10月初,因医院用血紧缺,温智渊瞒着父母去献血,并将献血证交至医院为父亲输血治疗。
  眼见丈夫病情日益严重,温智渊的母亲高丽准备捐肝脏,但却不符合条件。为救父亲,18岁的温智渊决定为父亲提供肝脏。
  肝移植手术于10月23日实施,14小时后,手术成功。目前,温智渊已可以出院,他的父亲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两周后,温智渊的父亲就可以出院,出院后只需服用抗排斥反应的药物。
  据了解,迄今为止,供肝缺乏仍然是影响临床肝移植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亲人间的活体肝移植手术具有成本相对低、配型成功率高等优点,但手术难度较高,目前新疆已实施了3例活体肝移植手术,温智渊和他父亲进行的手术是第三例。
  温智渊:为救父亲干什么都行
  温智渊身高约1.8米,体重仅为49.5公斤。这个清瘦的少年告诉记者:“父亲给了我生命,我要用我的爱将父亲挽留住!为了救活他,我干什么都愿意。”
  温智渊在新源县第二中学上高三,得知父亲病重后,他十分着急,母亲不愿耽误他的学习,独自一人去照顾父亲。可他不放心,问姨妈借了200元钱背着父母赶到乌鲁木齐。见到病重的父亲,他特想为父亲做些什么,于是他偷偷捐了400毫升血。之后,温智渊决定把肝脏移植给父亲,可父母不同意。
  母亲:三天三夜我都没合眼
  与温智渊担心父亲不同,他母亲不仅担心丈夫,还担心儿子。
  温智渊的母亲高丽说:“儿子割肝救父,丈夫和儿子的生命都面临危险。丈夫还年轻,儿子更小,他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条生命都托付在我这儿,我三天三夜都没合眼。”
  “儿子的行为让我很感动,可是他毕竟还是孩子,我长期照顾他爸爸,家里花了很多钱,他营养一直不足,现在都不知道高考能不能顺利。可是当儿子说这是救爸爸唯一的希望,我只好同意他做手术,但我心疼啊。”高丽哭着说。
  父子俩:写纸条传递亲情
  温智渊在手术后的第二天早上醒来,由于无法说话,他在字条上写下“让我妈妈赶快去睡觉”递给护士。在手术后的护理期间,父子俩也是通过这种传字条的方式进行沟通,互相传递亲情。
  面对儿子,温自学心存内疚,他说:“他不该懂事太早,他的时间还长着呢。”温智渊拉着父亲的手哭了起来。此情此景感动了记者和现场的医护人员。
  医生:今后不会有太大影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何方平说,手术很成功,从温智渊的身体上取下了近60%的肝脏,净重约500克,留下的创伤较大。但从父子俩目前恢复情况看,今后不会有太大影响。
复兴论坛网友
我是姚止平的学生,一般人不知道,他为了我们学校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最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很强调安全问题,可最后却因为别人的大意,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希望姚校长一路走好
复兴论坛网友
英雄孟祥斌
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
孟祥斌,驻浙江省金华市某部队机要科参谋,现年28周岁,山东省齐河县人,毕业于一所大学的机要专业,本科学历,1997年入伍。
英雄事迹:日部队休假日,他携刚来浙江金华探亲一天的妻女在市区游玩,途经金华城南桥时遇一轻生女子跳江,孟祥斌抛下妻女,从离江面10多米的大桥上跃下救人。落水女子获救,孟祥斌因天气寒冷、体力不支而英勇牺牲,其妻女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离去,桥上哭喊声一片。
事发后,金华数万市民自发到英雄牺牲的桥头祭奠守灵。
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涤荡了一座城市的灵魂,温暖了一座城。
复兴论坛网友
复兴论坛网友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情动丁亥 瞬间抉择》为题专题报道了赵旭光的感人事迹
“旭光,你是好样的”&&
新华网河北频道 (
09:06:11 )& && &&&稿件来源: 石家庄日报&&
曾经和和美美的赵旭光(右 )一家
& & 赵旭光牺牲后,沉默许久的父亲(左一)只说了一句:“儿子死得值!”
& & 瞬间抉择,情动丁亥。
& & 前方,是正在抢救车祸伤员的人群;手中,是满载原木、刹车突然失灵的大货车的方向盘。生死瞬间,行唐个体司机赵旭光放弃了跳车求生的机会,紧握方向盘开车冲下土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回了数十人的平安。
& & 今年10月底,赵旭光被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我们也再次深入走访了赵旭光生前的亲朋好友,采撷到了他生前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 ■“是光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 张泽,行唐县口头镇一汽修厂修理工,见证了赵旭光牺牲的整个过程。因为与旭光关系十分要好,总是亲切地叫他光子。
& & 【张泽的回忆】
& & 光子的驾驶技术不错,一直给别人开车。今年1月2日,雪后天晴,天格外冷,他开的车出了毛病,我同汽修厂的另两位伙计一同过去帮他修理。我们一连修了3天,第3天又是一直加班到了深夜。站在一旁的光子看着大家实在冻得不行,也都饿坏了,就说:“我兜里还有点钱,我们去吃顿饭吧。”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大家都感动极了。吃完饭,光子用身上仅剩下的二三十元把大家安排到了一个马车店住下,他却在驾驶室里冻了一夜。
& & 1月5日,光子、我和几个伙伴驾驶一辆满载原木的大卡车从山西返回河北。15时许,汽车驶入阜平境内的黄土梁段。车刚拐过一道弯,光子发现前面约有100多辆车把下坡的道路堵住了,他赶紧踩刹车。这时,意外发生了——因为连续刹车,导致刹车片过烫,刹车性能降低,车不听使唤,继续往前冲去。他猛打方向盘,将车拐到逆行道上,不想却发现了更大的危险:前面50多米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交警、救护人员、围观群众加起来约有六七十人聚在那里。他连鸣喇叭,可一侧是堵塞的车辆,一侧是土崖,人们惊慌失措,不知该往哪里躲。
& & 在车祸即将发生的危险关头,光子始终紧紧握住方向盘,脚使劲踩在刹车上,脸色铁青,牙关紧闭,斩钉截铁地大声喊:“你们快跳车,车弄不住了。”这时,正在车里迷糊着睡觉的几名伙伴惊醒了,先跳了下去。我紧挨着光子,对他说:“光子,不行你也跳吧!”光子却坚定地说:“不行,前面有人,不用管我,你们跳吧。”说话间车离人群只有20来米了,这时,我也想不了那么多,跳了下去。还没等我站起来,货车冲过路边的排水沟,冲下一米多高的土崖……我知道,那是光子用自己的性命来换来了几十人的平安!
& & ■“送别旭光后的战友聚会,大伙儿把他从来不肯坐的正座空了出来。”
& & 赵旭光生前曾在51375部队服役。在新兵连集训时,有个新兵受不了异常艰苦严格的训练,几次背后骂班长,旭光却私下里对他说:“咱们都是新兵,现在可能不懂班长的一片苦心,慢慢我们就会明白,就像班长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练为战,不为看、练兵要从实战出发,不能摆花架子’。班长这样做也是为咱们好啊!”经过旭光多次劝说,那位新兵端正了认识,积极投入到训练中。
& & 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旭光分到了有线班。“苦侦察,累有线”。“500米收放线”是有线兵最简单、最艰苦的训练,它要求快速放出去布线,然后再快速收回来缠好,每次一个来回就是1000米的快速奔跑,一上午要来回跑10来趟。可就这“500米收放线”的拿手绝活儿,旭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练出来了,他甚至还挑战过1000米、2000米乃至5000米、10000米的收放线。
& & 旭光每次训练时,汗水都会自前胸后背一直淌到脚下。身上的迷彩服除袖口、下摆和膝盖以下的裤腿部分外,其余的地方都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来。这些在别人看来很残酷的事情,旭光却从不叫苦。相反,他觉得很兴奋很满足,他说,正是因为这样的训练,才真正有了一点当兵的滋味!
& & 【战友张志勇的回忆】
& & 旭光恪尽职守,公私分明,做事讲究原则。在担任炊事班长时,有一个战友是旭光的同乡,俩人关系一直不错。有一天,同乡见炊事班没人,想进去拿一些油来改善改善伙食,被旭光发现了,并狠狠批评了他,说:“只要有我在,公家的东西你少拿!”
& & 旭光下葬那天,前来吊唁的23个战友再次聚会。我们把旭光从来不肯坐的正座空了出来,战友尚猛泣不成声地说:“旭光是咱们军人的光荣,他不愧当了几年兵,在最关键时刻做到了舍己救人。我们今后的聚会,这个位置都要给他留着!”“旭光,你是好样的!”
& & ■“开车十多年来,赵旭光从未挨过罚、扣过分。”
& & 在旭光的床头,摆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汽车使用与维修》等几十本书刊。旭光的妻子杨京华告诉我们,旭光是个好学上进的人,每次培训学习回来,他总是说,今天教师讲得太好了,他们懂得太多了。京华还从自己的私房钱中给旭光200元用于购买业务书籍。从这些书中,旭光提高了驾驶技术,学到了更多的交通法律知识,懂得了司机的职业道德。经过县驾驶培训学习、市交管考核,旭光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机动车驾驶证、道路运输证、驾驶员从业资格证。2004年,旭光被市、县驾驶员协会发展为会员。
& & 行唐交警大队教导员严立平告诉我们,为了提高驾驶技术,更多地学到道路交通法律知识,赵旭光积极参加县交警大队组织的司机培训班,认真聆听交通民警的讲课。还经常把出车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向交警请教,开车十多年,旭光没有挨过一次罚、没有被扣过一次分。
& & ■“旭光出殡那天,全村1000多人全挤到街道两旁,静静地为他送行。”
& & 说起赵旭光,口头村80多岁的烈属王江兰总是泪水涟涟,她说:“要不是旭光这孩子,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去年的一个傍晚,王江兰在门口坐着,忽然一阵难受,没来得及吭声就栽倒在地。旭光刚巧出车回来,看到后,二话没说,背起王江兰就往医院跑。到医院后,他一直陪着老人,直到老人脱离危险,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以后,每次出车回来,他都要先到老人家里看一看,问一问缺什么,用不用捎东西。老人没事的时候就搬着凳子坐在门口,她说看到旭光回来心里才踏实。
& & 赵旭光家有一个邻居叫杨慧芳,60多岁了,天生腿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70多岁的老伴耳朵又聋,老两口没有孩子。旭光在家的时候,经常过去看看,给他们打水、磨面,帮助他们耕地、收割,像亲儿子一样照顾着他们。得知旭光去世的消息,老两口哭得死去活来。
& & 旭光下葬那天,全村1000多人全挤到街道的两旁,静静地站在那里为他送行,老烈属王江兰不顾别人的劝阻,拄着拐棍来了,颤颤巍巍地站在灵前,泪水不断地往下流;杨慧芳老两口互相搀扶着来了,他们一次次扑到跟前,想要再看一眼赵旭光,那个照顾了他们多年的好孩子。
& & 旭日升东方,光芒万丈长。护人而舍己,此节诚高尚。出财助人易,捐躯赴义难。英雄何所在?河北赵旭光!
& & 追寻着英烈的足迹,我们寻访了石家庄解放60年来部分烈士的亲人、朋友、同事、被救者等,再现了他们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的光辉人生,弘扬了他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些读者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邮件,盛赞本专栏并提供报道线索。如在解放元氏战斗中牺牲的何文超烈士的亲属,看到本组报道后,为我们提供了烈士生前写给亲人的大量书信。根据这些内容,本报记者对何文超烈士的事迹做了相关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 & 在“追寻英烈的足迹”专栏结束之际,谨向给予我们极大支持的烈士亲属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 & 人物档案
& & 赵旭光,行唐县口头村人,中共党员,复退军人。今年1月5日,他驾驶满载原木的卡车由山西驶入阜平黄土梁路段时,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为避免失控车辆冲入前方人群,毅然把车驶下公路,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
& & 对赵旭光的壮举,各级媒体广泛关注,反响强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情动丁亥 瞬间抉择》为题专题报道了赵旭光的感人事迹,使赵旭光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全国亿万电视观众。
& & 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赵旭光同志为革命烈士。
复兴论坛网友
行唐司机赵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日 星期二&&首&&页 | 走近行唐 | 行唐动态 | 领导致辞 | 招商引资 | 企业之窗 | 特色经济 | 党政机关 | 为您服务&&
行唐司机舍身排险事件调查(图)&&
新华网河北频道 (
12:41:11 )& && &&&稿件来源: 燕赵都市报&&
赵旭光生前照片
车主杨面糊讲述当时情景
18日,出事货车停放在废品收购站
赵旭光的母亲抱着他的小女儿
赵旭光的妻子和大女儿在看亲人照片
出事货车就是从这里冲下去的
该路段的警示牌
本报记者刘丽普/文 赵永辉/图
一辆满载原木的解放牌大货车,自西向东行驶在203省道阜平境内。
这里是山路,汽车在一路下坡的坡路上转过了一个弯,又转过一个弯,司机赵旭光精神高度集中。突然,赵旭光发现,刹车失灵了!他只好转向逆行道往下滑行。
紧接着又是一个急转弯。
更大的惊险出现了,前面发生了一起5辆车追尾的连环事故,现场有交警、救护人员和围观群众,足有六七十人。
“赶快跳车,跳车!”4名随车人员跳了下来,离人群还有不到30米,怎么办?赵旭光带着给他“壮胆”的车主杨面糊,将方向盘打向了路边的沟里,失控的货车冲了下去……
这是1月5日发生在203省道河龙线(河间至阜平县龙泉关镇)黄土岭附近的一幕。前面的人群有惊无险,六七十人的生命保住了,舍生忘己的司机赵旭光当场死亡。
■车主:他死时还紧紧握着方向盘
半个月来,5日发生在黄土岭的那一幕千百遍地在货车车主杨面糊的眼前浮现,他无从抗拒。不管是睁开眼,还是闭上眼,直到现在他还不敢相信这次事故是真的。更让他痛心的是,更多的人得救了,年仅31岁的赵旭光却留下妻儿和年迈的父母,永远地去了;自己得以逃生,10多年来经营的木材生意却在这起事故中宣告“破产”,眼下面临的是40万元的债务。
47岁的杨面糊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也不愿意出门,怕见到赵家刚刚两个月的孩子,“心都要碎了”。见到乡亲们,他也特别担心人们问他关于赵旭光的事情。
18日,杨面糊还是陪同记者来到那个令他心碎的地方。一路上,到处是拉运货物的大货车,汽车每向前行驶一段,杨面糊的心就揪得更紧一些。
站在事发现场,杨面糊拿着汽车散落的部件,回忆起当天发生的那一幕。
1月5日那天,他的那辆解放“巨鼎王”满载木材从山西返回行唐,车上有6个人,除了他,还有3个维修工,1个押车员和司机赵旭光。
5日下午2时30分左右,货车行驶到省道河(间)龙(泉关)线阜平县境内黄土梁段时,离目的地行唐县口头镇只有55公里了。这一带都是山路,并且有长达20多公里的下坡路,还伴随着一道又一道的急转弯。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货车将要走完这段长达20多公里的下坡路时,险情出现了。赵旭光突然发现,前面停了很长的车辆,他本能地去踩刹车,而因为连续刹车,刹车片过烫,刹车失灵,满载原木的货车失控了。
有10多年驾驶大货车经历的司机赵旭光不由得说了一声,“不好,没有刹车了。”随后,他果断地将方向打向了逆行道继续滑行。因为赵旭光和杨面糊十分清楚,再转过一道急转弯,坡度变小,险情就结束了。
可是,货车刚驶出十几米,更为惊险的一幕出现了:前面刚刚发生了一起5辆车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造成1死3伤,警车、救护车、事故车,处理事故的交警、围观群众等围了黑压压的一片,足有六七十人。赵旭光拼命鸣喇叭,可路的一侧被车辆堵得死死的,另一侧是低于路面的沟地,惊慌失措的人群根本没有躲闪的地方。
赵旭光一边尽量将方向盘打向左边,一边喊着:“快跳车,跳车!”车上的3个维修工和押车员迅速从副驾驶右侧的车门跳了下去。此刻,失控的车辆离惊慌的人群只有大约30米的距离了。
情况万分危急,赵旭光和杨面糊都清楚地意识到,一旦货车冲过去,在前面的人群中不知要造成多大的灾难。
“旭光,咱也跳吧!”
“不行,前面有人!”
“你不跳,我就陪着你。”
赵旭光紧紧地握住方向盘,“不行,不行,闭眼吧!”他猛地把车开往道路左侧的路边沟地,货车顺势冲了出去。前面惊慌失措的人们睁大眼睛看到,这辆突如其来的大货车没有直冲下来,而是沿着路边沟地滑行了10来米,在离他们20米的地方,栽向了低于路面1米多的农家院子。车上的原木冲出车体,巨大的惯性将驾驶室荡平了,木材滚落了整个院子……
杨面糊最后一次看到的货车时速是40公里,也就是说,从赵旭光发现险情到最后冲向路边沟地,整个过程也就持续了10来秒钟时间。
“赶快去救人!”现场的交警、医护人员、围观的群众立即赶来救援。满脸是血的杨面糊被救了出来,他的头撞进了副驾驶前的仪表盘,但只是鼻子受了些伤,并无大碍。很快,救援人员又将方向盘绞断,赵旭光也被救了出来,但人已经不行了。
“他是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事故,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为了救别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杨面糊说,赵旭光去世的那一刻双手还紧紧地握着方向盘,胸部被重重地压在方向盘上。
■交警:这样的好司机还是第一次遇到
赵旭光最后一刻的举动,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一位妇女说,她当天就在现场,感觉一场大灾难马上就要来临了,大货车却冲下了高高的路面。事后,大家谈到这件事,都从内心里感激那位素不相识的司机,是他的果断行动,挽救了一群人的生命,“谁知道货车冲下来多少人就没命了?”
据村民们说,赵旭光驾驶着大货车冲下路面后,在场的很多人都留下了泪水。是惊吓?是感激?是惋惜?谁也说不清楚。
交警赵生当时在事故现场,那辆车冲过来的时候,“我抬头一看,都吓坏了,两腿几乎要发抖。这么多人,如果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很有可能会制造一起震惊全国的交通事故。”赵生说,抛开车上的其他因素不说,作为一名专业司机,赵旭光最后时刻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是值得大家敬佩的。
事故发生后,行唐口头村村委会主任孙保堂与另一位村民到阜平县交警大队了解情况时,交警大队教导员张新臣拉着他们二人的手动情地说,“我干交警20多年了,赵旭光这样的好司机还是第一次遇到,现在找一个这样的司机太难了!”
■妻儿:失去了依靠的臂膀
18日上午,赵旭光的妻子杨京华抱着两个多月的小女儿,任凭怎样呼唤,孩子都在妈妈的怀里一直睡得很香甜。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场的很多人都落泪了,这个不谙世事的婴儿还没有记清楚父亲的容颜,便永远地失去了父爱。
丈夫离去半个多月了,杨京华的眼睛还浮肿着,“只要看到他在家用过的东西,看看只有两个月的孩子,我就忍不住掉眼泪。”
自1998年结婚以来,赵旭光主要以开货车为业,夫妻两个人聚少离多。杨京华与丈夫的最后一次通话是在出事的前一天傍晚。“他说正在修车,明天(1月5日)到家。”
得知丈夫离去的噩耗,杨京华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心痛”。“家里上有老,下有两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才两个月,一家人全依靠他。”眼下,杨京华感觉“天都塌了”,不知该怎样面对没有依靠的生活。
在平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杨京华都会很自然地拨通丈夫的电话,就连事故发生后的当天晚上,寻找丈夫的证件时,不爱操心的杨京华也自然而然地拿起了电话。在拨打丈夫号码的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他已经走了,永远不会接我的电话了。”
赵旭光的父亲赵五七同样为儿子的突然离去而伤心。“人们都劝我,当初送他当兵,如果牺牲在战场上,不也一样吗?”所以,儿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很多人的生命和安全,作为父亲,他感觉儿子的选择很值得,应该为儿子的举动感到自豪。
村委会主任孙保堂是看着赵旭光长大的,“这绝对是个好孩子。”赵旭光当司机的这些年,能赢得每一位车主的信任,有的人敢将几万元的货款让他带给客户,从来不出什么差错。孙保堂说,赵旭光出殡的那天,村里自发来了几百上千的乡亲,他生前的战友也来了20人,把赵家门前的小街道都挤满了,很多人都流着泪送他。
■分析:灾难本来可以避免?
18日,行唐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来到赵家慰问,并送来2000元的慰问金。
19日,赵旭光被行唐县有关部门追授“舍生忘己好公民”称号。随后,行唐县委发文,追授赵旭光“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县委、县政府给赵家送去1万元慰问金。
21日,石家庄工艺美术企业总公司、石家庄软包装彩印厂两家企业各向赵家送去1万元的捐款。
而用阜平县交警大队吕永国大队长的话来说,赵旭光最大的亮点在于:最后几秒钟的正确选择。如果让他对此事故进行总结,只能说,“这场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吕永国说,这辆车涉及多项违法。货车刹车性能不太好,属于带病车;本来可以承载3人的驾驶室里坐了6个人,属于超员;载重12吨的车辆拉了近20吨的木材,属于超载……“从这个事件中,大家应该吸取教训,以杜绝后患。”
事实上,事故的发生,比这还要复杂一些。黄土岭村一名小伙子说,他父亲就是1月18日在自己的家门口被过往的车辆撞死了,到现在整整一年了。“没修路以前,这里很少出事,自修路后,事故特别多,3年间有二三十起。”他分析,这条路一路下坡,伴有很多急转弯,从不老树岭到黄土梁村近两公里的路程有10多处下坡急转弯,坡度最小也在18度,带来了很大的事故隐患。
面对“灾难本来可以避免”的说法,车主杨面糊除了无奈,还是无奈。这些年来,杨面糊一直从事木材生意,从山西忻州拉木材,到行唐销售,中间挣个差价。“这一路上有好几处罚款,总共罚款金额在元之间,有时是因为超载,有时是因为旅游路线不让大货车行驶,空车同样得交罚款。”杨面糊说,如果按载重量来装载,肯定赚不了钱,甚至是赔钱。所以,这条路线上的大货车少有不超载的,现在的问题是,治超除了罚款放行,也没别的办法。
吕永国认为,超载并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制止得了的事情,有关制度或法律、法规还是得跟上才行。
复兴论坛网友
行唐司机赵旭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行唐司机赵旭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新华网河北频道 (
10:14:41 )& && &&&稿件来源: 河北日报&&
& & 笔者11月9日获悉,省政府日前批准,生死关头为避让人群驾车冲下土崖牺牲的行唐县个体司机赵旭光为革命烈士。
& & 赵旭光是行唐县口头村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日,他驾驶满载原木的卡车行驶到阜平县黄土梁路段时,刹车突然失灵,为避免失控车辆冲进前方人群造成重大伤亡事故,他毅然把汽车驶下公路,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本报曾于1月16日、1月23日对其事迹给予报道)。
& & 赵旭光牺牲后,行唐县委授予其“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该县县综治办、文明办、团县委授予其“舍生忘死好公民”荣誉称号,省会文明委授予其“石家庄市文明标兵”称号。
复兴论坛网友
15年来,吴强忠风里来雨里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接待信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在谈到人民调解的诀窍时,吴强忠说:“其实群众中没有刁民,都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不伤心不落泪,民无委屈不诉求,我们司法行政干部遇到群众的纠纷、诉求时,应该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给他们解决……”默默奉献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和使命,应向吴强忠同志学习
复兴论坛网友
四川农民工李龙卜:危机关头,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
年仅21岁的四川省泸沽镇的农民工李龙卜和19岁的杨甲初远赴沈阳打工。一日,李龙卜和杨甲初带着一名孩子在结了冰的湖面上玩耍。此时,沈阳市民黄先生也带着自己的小孩在那里玩。黄先生知道湖中心很危险,容易发生冰塌的事故,于是就呼喊他们,叫他们到湖边来。他们3人没听见黄先生的呼喊,正当黄先生回过头的时候,突然一声响,黄先生赶紧回过头去,看到他们3人已经坠入冰冷的水中,黄先生并没有贸然过去救人,而是回到自己的车里拿了一根绳子,想把他们拉上来。但由于绳子太轻,黄先生甩了几次都没能甩过去,黄先生就将绳子的一端捆了一块石头将绳子甩了过去。很快,没有抱着孩子的李龙卜拉住了绳子,黄先生正准备将他拉上来的时候,让黄先生意想不到事发生了。李龙卜一把抱住怀里有孩子的杨甲初,把绳子捆到孩子身上,此时孩子的呼吸越来越弱,黄先生不顾自身的安危冲了过去,黄先生救起了小孩,很快杨甲初也被救了上来,而先拉到绳子的李龙卜因体力不支沉入水底。闻讯赶来的消防人员将李龙卜打捞了起来,由于溺水过长,这个21岁年轻的生命永远凋谢了。李龙卜本可以获救,但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的失去了。我也是四川人,我为此为四川人感到骄傲!我郑重向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推荐我们的四川英雄——李龙卜! 我是一名学生,当我看了这篇报道后,我感动了。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应该发扬光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电子信息一班& &王凯
复兴论坛网友
连日来,31岁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赵旭光为避免制动失灵的卡车撞进人群而驾车舍身坠崖的感人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今天下午,由当地多家媒体联合举办的“危机中的司机职业精神——旭光网络追思会”,不到2个小时,就被点击近5万次。
& & 赵旭光是行唐县口头村的个体司机,1993年应征入伍在北京军区某炮兵团服役,1997年退役。今年1月5日,他驾驶一辆满载原木的卡车从山西返回河北。下午3时许,行至山高路险坡陡的阜平境内黄土梁段,拐过最后一道弯时,赵旭光发现前方几十辆车把下坡路堵住,急忙踩制动,谁知汽车制动突然失灵,卡车犹如脱缰野马继续往前冲。赵旭光无奈将车拐上逆行道,不料前面约50米处刚发生一起多车追尾事故,交警、救护人员和围观群众约70人聚集在现场。
& & 眼看一场悲剧就要发生,赵旭光一边鸣喇叭,一边让车上的4名同伴赶快跳车。满载近40吨原木的货车快速冲向人群,眼看只有30多米了,车主杨面糊拉赵旭光一起跳车,赵旭光答道:“不行,前面有人太危险!”前方一侧是堵塞的车辆和人群,一侧是山崖,惊慌的人们不知所措。在这生死关头,赵旭光为躲避人群果断地将车开下山崖……正在处理交通事故的交警、救护人员和围观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当跳车获救的同伴哭喊着奔跑过来,与人们一起七手八脚推开原木,将赵旭光从驾驶室内抱出时,他已停止了呼吸。
& & 1月19日,中共行唐县委作出决定,表彰赵旭光舍己救人的精神,并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向他学习
复兴论坛网友
引用:原帖由 小珂 于
12:38 发表
很想知道白老为什么评选不上。。。。 我更想知道啊!!!!
他感动了中国!却感动不了CCTV!!!!
复兴论坛网友
15年来,吴强忠风里来雨里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接待信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在谈到人民调解的诀窍时,吴强忠说:“其实群众中没有刁民,都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不伤心不落泪,民无委屈不诉求,我们司法行政干部遇到群众的纠纷、诉求时,应该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给他们解决……”默默奉献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和使命,应向吴强忠同志学习
复兴论坛网友
为赵旭光举办了网络追思会
为什么他如此震撼人心?&&
新华网河北频道 (
10:39:56 )& && &&&稿件来源: 燕赵晚报&&
追思会现场的追思
旭光的妻子和父亲
旭光表妹忆亲人
& & 追思会数百网友参与,网络一度“堵车”,身后事和司机的职业精神成焦点
& & 核心提示:
& & 昨天下午3时,是赵旭光离开我们20天的时刻。本报和石家庄新闻网为满足广大读者和网友向英雄寄哀思的要求,在这一时刻为赵旭光举办了网络追思会。追思会进行过半,由于同时登录追思会的网友太多,以至于部分网友无法登录。
& & 网上直播,数百网友参与
& & 昨天下午3时,是赵旭光离开我们20天的时刻。本报和石家庄新闻网为满足广大读者和网友向英雄寄哀思的要求,在这一时刻为赵旭光举办了网络追思会。
& & 赵旭光的父亲赵五七、妻子杨京华和赵旭光所驾驶的货车车主杨面糊参加了追思会。行唐县县委宣传部和口头镇政府领导及本报邀请的几名读者代表也现场参加了追思会。
& & 石家庄新闻网全程直播了追思会,数百名网友同时登录石家庄新闻网,向赵旭光家属表示慰问,并就赵旭光的职业精神发表看法。新闻网负责人称,近两个小时的追思会进行过半后,由于同时登录追思会的网友太多,致使网络几乎一度瘫痪,以至于部分网友无法登录。
& & 什么事都是做在前说在后
& & 追思会开始后,本报记者向赵旭光的父亲赵五七和妻子杨京华敬献了花篮。之后,与会所有人员面向旭光遗像致意。
& & 赵旭光的父亲赵五七说,刚一听到儿子车祸中丧生的消息后,非常悲伤。儿子是在他的教导下参军入伍,又在他的影响下学习开车的。儿子开车的技术他很清楚,但他在几天后得知儿子的死避免了更多人员伤亡后,他为儿子感到自豪,认为儿子死的光荣。
& & 赵旭光的妻子杨京华说,爱人是个内向的人,什么事都是做在前,说在后。这次,他面对一个重大选择,没有选择自己逃跑,而是救了很多陌生的人,这符合他做人的品格。
& & 点滴往事感动现场众人
& & 口头村村主任孙宝堂,是在事故发生后较早赶到事故现场的人,“我看到现场的情景,心里非常难受。得知赵旭光的死因后,我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生命避免了一场恶性事故。”孙宝堂还介绍了赵旭光平时在村中照顾孤寡老人和病重乡亲的事迹,他的话感动了追思会现场的人和网友。
& & 行唐县委宣传部刘文武科长和行唐县口头镇党委书记崔建刚在追思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他们还表示将对赵旭光家人的生活进行照顾。通过网络参加追思会的网友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表示肯定和赞赏。
& & 画家、市民书画致敬意
& & 石家庄工艺美术工业总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玄亮说,他们了解赵旭光事迹后非常感动,马上将全体员工的1万元捐款送到赵旭光家中。李玄亮还表示,如果赵旭光家中今后还有什么困难,他们将尽力帮助,让英雄不留遗憾。
& & 于老先生今年66岁了,他一直在关注本报关于赵旭光的报道,得知要召开追思会,他坐了一个小时公交车赶到现场。作为一位书法爱好者,他为赵旭光送来一副“藏头”对联:旭日东升照大地,光明永驻留人间。石家庄大名人书画院的唐院长也在追思会进行中创作了一幅画送至追思会现场。
& & “今后我们就是姐妹”
& & 律师工作者张岚是赵旭光的同乡,在追思会现场,他说,自己很久不回家乡,为家乡有这样一位英雄而自豪。赵旭光身上彰显着一种职业精神,令人感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参加追思会的读者代表郭女士与赵旭光非亲非故,但她在追思会上却热泪盈眶,不禁哭出了声。她说:“我也来自农村,我深深地知道,在农村,一个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会很快陷入贫困。但赵旭光是为了他人而失去生命的,人们有义务帮助他的家庭渡过难关。”追思会后,郭女士找到赵旭光的妻子杨京华说:“我比赵旭光大两岁,今后我们就是姐妹,我记下你的联系方式,今后有什么事我能帮的一定帮。”
【追思会片断】
& & 他走的不是无声无息
& & 网友提问:我想我可以称呼你为大嫂。在这个冬天,当所有的人家都在准备年货的时候,你的爱人却为了挣年货钱殒命阜平,最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你怎样想的?
& & 赵旭光妻子杨京华: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因为相扶相伴的人走了,但知道他的死因后,又觉得值,他走了,但走的时候不是无声无息。他得到了他该得到的东西,感谢那么多人对这件事的关注。谢谢。
& & 跟儿子相处时间太少
& & 网友提问:老先生,平时人们惯常说老年丧子最为不幸,你怎么看这件事,觉得他值得吗?
& & 赵旭光父亲赵五七:乡亲们都觉得他死得值。他的死换来了那么多人的命,是值得的。
& & 网友提问:老先生,我十分钦佩旭光兄弟,感谢你培养了一位杰出的儿子,优秀的公民,平时你是怎么教导他的?
& & 赵旭光父亲:我也是一个老司机,开了一辈子车,在年轻的时候,出长途车回来后晚上10点多了,他已经睡了,早上又早早走了,孩子根本就看不到我。他悟性很高,我为有这样的一个儿子而骄傲,可惜他走了。
& & 最大愿望是出去转转
& & 网友提问:旭光生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能告诉政府的领导和我们大家吗?
& & 赵旭光妻子杨京华:他生前的愿望是等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我们俩可以出去转一转,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不了了。
& & 网友提问:在农历年末的时候,赵旭光用他自己的方式感动了省城,感动了中国,你作为县里的代表,怎么看?
& & 行唐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刘文武:旭光不仅仅震撼了事故现场的围观者,还感动了我们行唐人民。事件发生后,行唐县委书记李旭阳马上批示,核实整个过程,如确如此,应大力弘扬。我们在走访了大量的人后,认为赵旭光的壮举,展示了一名司机的职业道德、操守;他这样做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体现,尤其在能弃车逃命的情况下,放弃了最终的机会,是壮举、义举。
& & 出殡那天老夫妻痛哭不已
& & 网友提问:乡亲们知道赵旭光的事情后,有什么反响,有没有人议论过他的死值不值?
& & 口头镇党委书记崔建岗:事件发生后,我曾走访了6名村民,这种走访是完全在对方不知道我身份的情况下进行的,应该是很有代表性的——赵旭光在村里的威望相当高。大家都觉得他死得值。
& & 口头村村主任孙宝堂:我是看着旭光长大的,在他复员回乡后,有两件事很感动我,一是,村里有个80多岁的烈属,旭光常年嘘寒问暖地帮扶着,有一次这个老烈属不舒服,恰逢旭光出长途车回来,他二话没说,将老人直接送到了医院。二是,村里有一对老夫妻,旭光常年照顾他们,在旭光出殡那天,老俩哭得死去活来,在农村人朴素的意识中,这是唯一表达他们对孩子的思念之情的方式。这两件事,对我的震动最大,旭光,他虽然是个农民,但他是部队培养出来的优秀战士,他不仅仅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在平时,他也是这么做的。
& & 同样是司机为何震撼人心
& & 网友提问:新闻中出现过有的司机肇事逃逸,甚至撞人后反复碾轧,同样都是司机,而且赵旭光仅仅是农民,在危险出现的时候,他视死如归,这是他震撼人心的地方,老区的人民真朴实啊。这和他的部队生涯有关联吗?
& & 刘文武:是有关联的。部队造就了他,最朴素的做人准则造就了他,他是无愧于县里授予他的称号的。
& & 网友提问:旭光虽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一样打动我们,你作为他的妻子,觉得自己的丈夫应该得到什么荣誉。
& & 杨京华:我觉得他应该得到见义勇为或烈士的称号。
& & 读者代表郭晓霞:刚才我和县里的代表聊天的时候,他们说,不能让旭光走得太寒心了,一定要把他的家人安置好,我老家也是农村的,现在我有一个请求,我和旭光大哥的家人以后能不能保持联系,尽我的一份努力帮助他们。(哽咽……)
& & 努力抚养孩子成人
& & 网友提问:关于旭光的后事,县里有安排吗?目前的进展如何?
& & 刘文武:县里从多个途径为旭光申报各种荣誉。目前正在进行中。旭光虽不是国家公务人员,但我们参照了公务员的标准为他申报。
& & 崔建岗:如果荣誉申报下来了,我们会按照相关规定对旭光的两个女儿进行相应的照顾。
& & 网友提问:作为他的妻子,你将来会怎么办?
& & 杨京华:我会努力抚养两个孩子,直到她们成人。
& & “赞美他,别犹豫”
& & 网友提问:司机的职业操守,这些年被议论得很多,在职业道德和生命相冲突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
& & 律师张岚:我们法律工作者讲一种理念:公平、公正、真理和正义。我觉得旭光就是正义的化身。
& & 直播主管霍莉莉:赵旭光31年的历程,在那个瞬间美丽地坠落了,他的辞世,引起整个社会对道德部分缺失的整体审美重新评价,有网友说,赞美他,别犹豫。我觉得这是最中肯、贴切的评价,无论他事前是否违章。
复兴论坛网友
赵旭光上央视
行唐司机舍身排险事件调查》追踪:赵旭光上央视&&
新华网河北频道 (
09:11:01 )& && &&&稿件来源: 燕赵都市报&&
& & 这几天,随着央视《焦点访谈》“情动丁亥”栏目的播放,行唐司机赵旭光舍身排险的事迹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话题,普遍认为赵旭光是行唐人民的骄傲。
& & 今年1月,行唐县口头镇的司机赵旭光受同村车主杨面糊的委托到山西去拉木材。1月5日,他驾驶满载原木的卡车由山西驶入阜平县黄土梁路段,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他让车上的4名同伴跳车逃生,而他自己却为避免失控车辆冲入前方人群,毅然把车驶下公路,原木荡平了驾驶室,赵旭光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他去世那一刻还紧紧地握着方向盘(车主杨面糊当时也在车上,事后受伤)。
& & 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赵旭光把生的希望给了素不相识的人,而自己却选择了死亡,这感动了很多人。2月22日,《焦点访谈》情动丁亥栏目以《瞬间抉择》为题,讲述了赵旭光的事迹。
& &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了当天的节目。看一次,掉一次眼泪,既想看,又怕看,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感受。”2月25日,赵旭光的妻子杨京华说,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后,石家庄电视台和行唐电视台随后都进行了转播,每一次播放,家里人都看了。
& & 行唐县委宣传部有关人员说,赵旭光的事迹在当地的反响非常大,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人们普遍认为,赵旭光是行唐人的骄傲。
& & 杨京华说,丈夫永远地去了,这是丈夫离开家人的第一个春节。春节期间,她哪儿也没去,主要是没有心情。但是,当她看到政府有关部门、当地的百姓和很多不相识的民众都给他们家人送去了问候和经济上的支持,她的内心时刻有一股暖流在涌动着。她说,赵旭光生前曾服役部队的有关领导24日也来到家中问候。所有这一切,都让自己感受到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做出的牺牲值得。
& & 连日来,赵旭光先后被行唐县追授“舍生忘己好公民”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石家庄市文明委授予“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称号。同时,该县有关部门以及企业和个人对赵家经济上的捐助也达到4万多元。
复兴论坛网友
推荐吴强忠,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司法所所长默默奉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简介:吴强忠,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司法所所长。
& & 1994年起,吴强忠到丽水市最边远山区庆元县松源镇司法所任所长,十几年来,他默默奉献,克服了肾移植手术后的巨大痛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吴强忠曾荣立“三等功”二次,被司法部授予“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他所在的司法所也曾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被省司法厅授予“人民满意司法所”。日,浙江省司法厅、庆元县政府联合召开大会,对荣立一等功的吴强忠进行隆重表彰。
& & 点评:“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是司法所长吴强忠工作业绩的明证。而这“两不出”也展示了基层司法所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功能。吴强忠做强了司法所,也做强了自己。从另一个角度讲,若要筑牢这“第一道防线”,则需要更多的“吴强忠”。吴强忠工作业绩的明证感动15年来,吴强忠风里来雨里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接待信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在谈到人民调解的诀窍时,吴强忠说:“其实群众中没有刁民,都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不伤心不落泪,民无委屈不诉求,我们司法行政干部遇到群众的纠纷、诉求时,应该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给他们解决……”默默奉献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和使命,默默奉献,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扎实工作的吴强忠同志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真实记录了司法干警在基层维稳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展现了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无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他总是随叫随到。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司法110”。吴强忠同志的精神风貌感动全中国!!!
复兴论坛网友
孟祥斌,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复兴论坛网友
赵旭光:舍身排险的英雄司机
赵旭光:舍身排险的英雄司机 日12:21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刘丽普文/图
  赵旭光驾驶满载原木的卡车由山西驶入阜平县黄土梁路段,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他让车上的4名同伴跳车逃生,自己却为避免失控车辆冲入前方数十人的人群中,毅然把车驶下公路,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他去世那一刻,还紧紧地握着方向盘。面对生死抉择,赵旭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素不相识的人,自己却选择了死亡。
  -人物回访
  11月29日,记者再次走进行唐县口头镇口头村赵旭光家里。不大的小院里,收拾得很干净,阳台下摆满了绿油油的大白菜,为萧索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
  院子里,赵旭光的二女儿穿着厚厚的花棉衣,依偎在奶奶的怀抱里,小脸胖胖的,两只眼睛不停地审视突来造访的陌生人。今年1月,父亲离开人世时,这个小女孩还不足两个月。如今,那个不足两个月的女婴已经一周岁多了,学会了走步,还能咿咿呀呀地发出“妈妈”“奶奶”的声音。赵旭光的妻子杨京华说,小女儿有一次还发出了“爸爸”的声音,她还不知以后如何给小女儿解释“爸爸”这个名词。
  走进赵家的房间,我们立即被一种说不出的气氛感染了。赵家的堂屋里,每一件物品都与赵旭光有关:赵旭光遗像、生前的照片、荣誉证书,社会各界送来的锦旗……社会各界捐助家人的收据单也挂在了墙上。透过“革命老区的好儿子”“平民壮举,英雄永存”“新时期勇于奉献的楷模”等字眼,眼前,赵旭光的轮廓更加明朗起来。
  正如杨京华所说,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她还是不能接受丈夫已经远去的事实,她每天都禁不住抱着孩子来这里看看。赵父赵五七除了说儿子“死得值的”外,不想多说什么,但他拿布轻轻擦拭儿子遗像的那一刻,复杂的心绪已经写在脸上。面对记者的造访,赵旭光的母亲更是“躲”得远远的,大概是难以承受那痛心的回忆。
  10月底,省政府批准赵旭光为革命烈士。杨京华告诉记者,得知这一消息后,她还是高兴不起来,“批准他为烈士,是社会对他的认可,人已经没了,只是内心又增加了一份安慰。”杨京华说,丈夫走后这一年时间里,她和家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内心不时地有股股暖流涌过。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排解不了她内心的孤独,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时常想起关于丈夫的生活片断,“就像放电影一样,十分清晰,但事实又是那样遥远……”
  就连8岁的大女儿也告诉妈妈“我梦到爸爸了,他和我一起玩”,杨京华说,大女儿时常提起“爸爸”,尤其是看到赵旭光生前给她的礼物或衣服时。近来一段时间里,大女儿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杨京华经常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去县城看病,“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很担心,也很害怕,感觉自己已经承受不了更多的事了。”杨京华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顺利成长,公婆身体健康,家人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
  从今年1月份赵旭光离开人世到现在,时间的跨度从年初走到了年末,村子里的人们还在不断地念叨着赵旭光的事迹。村民在惋惜英雄逝去的同时,内心也增添了一份自豪。
  -事迹回放
  日下午,赵旭光驾驶着满载木材的大货车,行驶在从山西返回行唐的路上。离目的地、自己的家乡行唐县口头镇只有55公里了。这一带都是山路,并且有长达20多公里的下坡路,还伴随着一道又一道的急转弯。
  就在这时,险情出现了。赵旭光突然发现,前面停了很长的车辆,他本能地去踩刹车,而因为连续刹车,刹车片过烫,刹车失灵,满载原木的货车失控了。有10多年驾驶大货车经历的赵旭光不由得说了一声,“不好,没有刹车了。”随后,他果断地将方向打向了逆行道继续滑行。
  可是,货车刚驶出十几米,更为惊险的一幕出现了:前面刚刚发生了一起5辆车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警车、救护车,处理事故的交警、围观群众等围了黑压压的一片,足有六七十人。赵旭光一边尽量将方向盘打向左边,一边喊着:“快跳车,跳车!”车上的3个维修工和押车员迅速从副驾驶右侧的车门跳了下去。失控的车辆离惊慌的人群只有大约30米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赵旭光猛地把车开往道路左侧的路边沟地,货车顺势冲了出去……
  年仅31岁的货车司机赵旭光,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事故,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报道影响
  本报《行唐司机舍身排险事件调查》报道刊发后,司机赵旭光的光辉事迹广为流传。该县有关部门以及企业、个人对赵家经济上的捐助达4万多元。
  接下来,行唐县“舍生忘己好公民”“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舍身爱民好民兵”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也降临到赵旭光身上。近日,赵旭光又被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复兴论坛网友
复兴论坛网友
“感动公众、感动中国”吴强忠,2007年度法制新闻人物。他的真正职务是,庆元县松源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归正站站长以及镇综治办主任、综治工作中心主任、信访办主任。所有这些头衔的后面,都是一大堆繁杂的事务。松源镇是庆元县城所在地,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34家单位,260余处营业场所和公共场所,常住人口6万余人,流动人口上万人。吴强忠的工作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在松源镇12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万多人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他都要“管一管”。
这“一管”,就是15年。15年间,他化解矛盾纠纷1000多件,接待信访、代访、陪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他的“收获”是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记者数了数,一共72本。吴强忠说,还有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黝黑的脸,沉稳的眼神,坚毅的表情。看上去样子很普通,却分明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让无数一触即发的矛盾冰消融,让无数怒目相对的双方握手言和。
12月10日晚,在吴强忠简陋而拥挤的办公室,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化解矛盾纠纷故事,就让记者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坚韧。而这样的故事,没有几天几夜,吴强忠是说不完的。
感恩的老吴
这些故事,都要从17年前的那一次肾移植手术说起。
那是1990年,担任庆元农机站站长、正当年富力强的吴强忠突发尿毒症,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延续生命。然而,8万余元的医药费,却让当时每月工资只有90余元且未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吴强忠陷入了绝境。
“多亏政府和广大群众及时为我筹齐救命款,才有今天的我。”讲起往事,吴强忠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手术后,吴强忠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成了一个终生要服药的“药罐子”。随后,组织上调他到司法所工作,并委以重任。
松源镇是全县矛盾纠纷的集聚地,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向领导要求调整岗位。但吴强忠却说,是大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报答党和人民的救命之恩!
吴强忠克服了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毅然走上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因为长期服用带激素的药物,他的脸变得黝黑,但他在各种矛盾纠纷中,以“菩萨心”、“婆婆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许多纷繁复杂的纠纷,到了他手里都能冰消融。“黑脸和事老”的称呼,很快就不胫而走。
耐心的老吴
今年8月22日,习惯于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的吴强忠,刚到办公室门口,就发现哭声、骂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我丈夫帮人油漆,从楼梯上摔下来,送医院没3天就走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怎么活啊……”一位早已泪眼模糊的妇女哭诉道。
吴强忠一听,立即果断地告诉这位妇女:“我会认真负责帮你们处理,一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但是人死了不能复生,你们也要冷静,不准闹到房主和包工头家中去。”
劝走死者家属后,吴强忠立即叫来房主,展开“婆婆嘴”的功夫耐心沟通,从上午8时30分一直磨到下午1时55分,终于促使具有抵触情绪的房主对死者家属产生了同情,并当面许诺愿意拿出39800元给死者家属。
因为担心房主事后反悔,吴强忠连中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找来死者家属,写好协议书,双方签字摁印后,他才到快餐店扒了口饭。之后,吴强忠又重返办公室,叫来装修包工头……一直到深夜0时55分,这起纠纷才算最终处理完毕,等吴强忠回到家里洗完澡睡觉时,已经是凌晨1时30分了。
在吴强忠15年的司法调解生涯中,类似这样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真诚的老吴
吴强忠除了热心调解矛盾,还全力帮教归正人员。他的真诚,换来了无数浪子的回头。
吴强忠辖区内的归正人员达百余人,占了全县的三分之一。但15年来,他管辖的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几乎为零,而且其中还有10人入了党,2人当选县人大代表,5人当选村民主任。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诀窍,吴强忠说:“就是‘真诚’这两个字。”他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归正人员,鼓励他们洗心革面,重塑人生。
辖区某村一位归正人员2002年刑满释放返回家乡时情绪低落,吴强忠三番五次对他进行开导教育。在吴强忠的鼓励下,这位归正人员很快调整了心态,甚至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安心工作、勤俭持家,而且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村民们纷纷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位归正人员后来还作出了令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参与村民主任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这位归正人员每次遭遇困惑,都跑到吴强忠那里咨询,什么心里话都向吴强忠掏。吴强忠总是真诚地给予帮助,并不断给他鼓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归正人员最终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当选村民主任,为归正人员重塑人生、报效社会作出了榜样。
(记者 吴祥柱/文 程昌福/摄 来源:《处州晚报》)
复兴论坛网友
所有这些头衔的后面,都是一大堆繁杂的事务。松源镇是庆元县城所在地,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34家单位,260余处营业场所和公共场所,常住人口6万余人,流动人口上万人。吴强忠的工作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在松源镇12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万多人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他都要“管一管”。
这“一管”,就是15年。15年间,他化解矛盾纠纷1000多件,接待信访、代访、陪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他的“收获”是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记者数了数,一共72本。吴强忠说,还有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黝黑的脸,沉稳的眼神,坚毅的表情。看上去样子很普通,却分明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让无数一触即发的矛盾冰消融,让无数怒目相对的双方握手言和。
12月10日晚,在吴强忠简陋而拥挤的办公室,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化解矛盾纠纷故事,就让记者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坚韧。而这样的故事,没有几天几夜,吴强忠是说不完的。
感恩的老吴
这些故事,都要从17年前的那一次肾移植手术说起。
那是1990年,担任庆元农机站站长、正当年富力强的吴强忠突发尿毒症,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延续生命。然而,8万余元的医药费,却让当时每月工资只有90余元且未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吴强忠陷入了绝境。
“多亏政府和广大群众及时为我筹齐救命款,才有今天的我。”讲起往事,吴强忠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手术后,吴强忠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成了一个终生要服药的“药罐子”。随后,组织上调他到司法所工作,并委以重任。
松源镇是全县矛盾纠纷的集聚地,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向领导要求调整岗位。但吴强忠却说,是大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报答党和人民的救命之恩!
吴强忠克服了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毅然走上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因为长期服用带激素的药物,他的脸变得黝黑,但他在各种矛盾纠纷中,以“菩萨心”、“婆婆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许多纷繁复杂的纠纷,到了他手里都能冰消融。“黑脸和事老”的称呼,很快就不胫而走。
耐心的老吴
今年8月22日,习惯于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的吴强忠,刚到办公室门口,就发现哭声、骂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我丈夫帮人油漆,从楼梯上摔下来,送医院没3天就走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怎么活啊……”一位早已泪眼模糊的妇女哭诉道。
吴强忠一听,立即果断地告诉这位妇女:“我会认真负责帮你们处理,一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但是人死了不能复生,你们也要冷静,不准闹到房主和包工头家中去。”
劝走死者家属后,吴强忠立即叫来房主,展开“婆婆嘴”的功夫耐心沟通,从上午8时30分一直磨到下午1时55分,终于促使具有抵触情绪的房主对死者家属产生了同情,并当面许诺愿意拿出39800元给死者家属。
因为担心房主事后反悔,吴强忠连中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找来死者家属,写好协议书,双方签字摁印后,他才到快餐店扒了口饭。之后,吴强忠又重返办公室,叫来装修包工头……一直到深夜0时55分,这起纠纷才算最终处理完毕,等吴强忠回到家里洗完澡睡觉时,已经是凌晨1时30分了。
在吴强忠15年的司法调解生涯中,类似这样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真诚的老吴
吴强忠除了热心调解矛盾,还全力帮教归正人员。他的真诚,换来了无数浪子的回头。
吴强忠辖区内的归正人员达百余人,占了全县的三分之一。但15年来,他管辖的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几乎为零,而且其中还有10人入了党,2人当选县人大代表,5人当选村民主任。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诀窍,吴强忠说:“就是‘真诚’这两个字。”他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归正人员,鼓励他们洗心革面,重塑人生。
辖区某村一位归正人员2002年刑满释放返回家乡时情绪低落,吴强忠三番五次对他进行开导教育。在吴强忠的鼓励下,这位归正人员很快调整了心态,甚至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安心工作、勤俭持家,而且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村民们纷纷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位归正人员后来还作出了令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参与村民主任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这位归正人员每次遭遇困惑,都跑到吴强忠那里咨询,什么心里话都向吴强忠掏。吴强忠总是真诚地给予帮助,并不断给他鼓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归正人员最终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当选村民主任,为归正人员重塑人生、报效社会作出了榜样。
(记者 吴祥柱/文 程昌福/摄 来源:《处州晚报》)
复兴论坛网友
为救轻生女英雄魂归婺江
(央视新闻12月4日播出)
& & 07年11月30日,他为救一名跳江自杀的年轻女子跃入冰冷江水中。轻生女救了上来,他却没有上来。江边,来探亲的妻子和女儿在苦苦期盼奇迹发生。
& & 这个救人英雄就是孟祥斌,年28岁,驻金某部司令部副连职机要参谋、中尉。
& & 没过多久,孟祥斌就将女子托出了水面,远处一艘摩托艇发现情况后也赶来救人。就在摩托艇快要赶到的时候,孟祥斌开始下沉。摩托艇上的人将女子拉上来后,再找孟祥斌,已经找不到了。
& & 救援的小船不停地在江里搜寻,孟祥斌所在部队的官兵也赶来救援,却始终没有发现孟祥斌。直到下午1时38分,救援队终于打捞上孟祥斌,这时,距离他跳江救人一经过了两个小时。赶紧送往医院急救。15时03分,在金华中医院的孟祥斌因抢救无效牺牲了。
& & “当时他的妻子曾拽过他,说‘天气这么冷,你吃得消吗?’,他回答‘我会游泳的’,就纵身跳下。事后我们测量了一下,桥面离江面有十几米高度,江水的温度不到2℃,加上江风很大,实际温度更低。”孟祥斌的战友、比孟祥斌早当两年兵的吴干事说。
复兴论坛网友
回复 482# 的帖子
支持一下啦。。。
复兴论坛网友
所有这些头衔的后面,都是一大堆繁杂的事务。松源镇是庆元县城所在地,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34家单位,260余处营业场所和公共场所,常住人口6万余人,流动人口上万人。吴强忠的工作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在松源镇12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万多人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他都要“管一管”。
这“一管”,就是15年。15年间,他化解矛盾纠纷1000多件,接待信访、代访、陪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他的“收获”是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记者数了数,一共72本。吴强忠说,还有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黝黑的脸,沉稳的眼神,坚毅的表情。看上去样子很普通,却分明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让无数一触即发的矛盾冰消融,让无数怒目相对的双方握手言和。
12月10日晚,在吴强忠简陋而拥挤的办公室,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化解矛盾纠纷故事,就让记者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坚韧。而这样的故事,没有几天几夜,吴强忠是说不完的。
感恩的老吴
这些故事,都要从17年前的那一次肾移植手术说起。
那是1990年,担任庆元农机站站长、正当年富力强的吴强忠突发尿毒症,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延续生命。然而,8万余元的医药费,却让当时每月工资只有90余元且未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吴强忠陷入了绝境。
“多亏政府和广大群众及时为我筹齐救命款,才有今天的我。”讲起往事,吴强忠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手术后,吴强忠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成了一个终生要服药的“药罐子”。随后,组织上调他到司法所工作,并委以重任。
松源镇是全县矛盾纠纷的集聚地,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向领导要求调整岗位。但吴强忠却说,是大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报答党和人民的救命之恩!
吴强忠克服了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毅然走上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因为长期服用带激素的药物,他的脸变得黝黑,但他在各种矛盾纠纷中,以“菩萨心”、“婆婆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许多纷繁复杂的纠纷,到了他手里都能冰消融。“黑脸和事老”的称呼,很快就不胫而走。
耐心的老吴
今年8月22日,习惯于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的吴强忠,刚到办公室门口,就发现哭声、骂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我丈夫帮人油漆,从楼梯上摔下来,送医院没3天就走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怎么活啊……”一位早已泪眼模糊的妇女哭诉道。
吴强忠一听,立即果断地告诉这位妇女:“我会认真负责帮你们处理,一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但是人死了不能复生,你们也要冷静,不准闹到房主和包工头家中去。”
劝走死者家属后,吴强忠立即叫来房主,展开“婆婆嘴”的功夫耐心沟通,从上午8时30分一直磨到下午1时55分,终于促使具有抵触情绪的房主对死者家属产生了同情,并当面许诺愿意拿出39800元给死者家属。
因为担心房主事后反悔,吴强忠连中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找来死者家属,写好协议书,双方签字摁印后,他才到快餐店扒了口饭。之后,吴强忠又重返办公室,叫来装修包工头……一直到深夜0时55分,这起纠纷才算最终处理完毕,等吴强忠回到家里洗完澡睡觉时,已经是凌晨1时30分了。
在吴强忠15年的司法调解生涯中,类似这样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真诚的老吴
吴强忠除了热心调解矛盾,还全力帮教归正人员。他的真诚,换来了无数浪子的回头。
吴强忠辖区内的归正人员达百余人,占了全县的三分之一。但15年来,他管辖的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几乎为零,而且其中还有10人入了党,2人当选县人大代表,5人当选村民主任。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诀窍,吴强忠说:“就是‘真诚’这两个字。”他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归正人员,鼓励他们洗心革面,重塑人生。
辖区某村一位归正人员2002年刑满释放返回家乡时情绪低落,吴强忠三番五次对他进行开导教育。在吴强忠的鼓励下,这位归正人员很快调整了心态,甚至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安心工作、勤俭持家,而且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村民们纷纷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位归正人员后来还作出了令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参与村民主任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这位归正人员每次遭遇困惑,都跑到吴强忠那里咨询,什么心里话都向吴强忠掏。吴强忠总是真诚地给予帮助,并不断给他鼓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归正人员最终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当选村民主任,为归正人员重塑人生、报效社会作出了榜样。
(记者 吴祥柱/文 程昌福/摄 来源:《处州晚报》)
复兴论坛网友
他感动了整个中国
15年来,吴强忠风里来雨里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接待信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在谈到人民调解的诀窍时,吴强忠说:“其实群众中没有刁民,都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不伤心不落泪,民无委屈不诉求,我们司法行政干部遇到群众的纠纷、诉求时,应该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给他们解决……”默默奉献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和使命所有这些头衔的后面,都是一大堆繁杂的事务。松源镇是庆元县城所在地,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34家单位,260余处营业场所和公共场所,常住人口6万余人,流动人口上万人。吴强忠的工作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在松源镇12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万多人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他都要“管一管”。
这“一管”,就是15年。15年间,他化解矛盾纠纷1000多件,接待信访、代访、陪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他的“收获”是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记者数了数,一共72本。吴强忠说,还有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黝黑的脸,沉稳的眼神,坚毅的表情。看上去样子很普通,却分明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让无数一触即发的矛盾冰消融,让无数怒目相对的双方握手言和。
12月10日晚,在吴强忠简陋而拥挤的办公室,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化解矛盾纠纷故事,就让记者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坚韧。而这样的故事,没有几天几夜,吴强忠是说不完的。
感恩的老吴
这些故事,都要从17年前的那一次肾移植手术说起。
那是1990年,担任庆元农机站站长、正当年富力强的吴强忠突发尿毒症,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延续生命。然而,8万余元的医药费,却让当时每月工资只有90余元且未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吴强忠陷入了绝境。
“多亏政府和广大群众及时为我筹齐救命款,才有今天的我。”讲起往事,吴强忠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手术后,吴强忠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成了一个终生要服药的“药罐子”。随后,组织上调他到司法所工作,并委以重任。
松源镇是全县矛盾纠纷的集聚地,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向领导要求调整岗位。但吴强忠却说,是大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报答党和人民的救命之恩!
吴强忠克服了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毅然走上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因为长期服用带激素的药物,他的脸变得黝黑,但他在各种矛盾纠纷中,以“菩萨心”、“婆婆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许多纷繁复杂的纠纷,到了他手里都能冰消融。“黑脸和事老”的称呼,很快就不胫而走。
耐心的老吴
今年8月22日,习惯于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的吴强忠,刚到办公室门口,就发现哭声、骂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我丈夫帮人油漆,从楼梯上摔下来,送医院没3天就走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怎么活啊……”一位早已泪眼模糊的妇女哭诉道。
吴强忠一听,立即果断地告诉这位妇女:“我会认真负责帮你们处理,一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但是人死了不能复生,你们也要冷静,不准闹到房主和包工头家中去。”
劝走死者家属后,吴强忠立即叫来房主,展开“婆婆嘴”的功夫耐心沟通,从上午8时30分一直磨到下午1时55分,终于促使具有抵触情绪的房主对死者家属产生了同情,并当面许诺愿意拿出39800元给死者家属。
因为担心房主事后反悔,吴强忠连中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找来死者家属,写好协议书,双方签字摁印后,他才到快餐店扒了口饭。之后,吴强忠又重返办公室,叫来装修包工头……一直到深夜0时55分,这起纠纷才算最终处理完毕,等吴强忠回到家里洗完澡睡觉时,已经是凌晨1时30分了。
在吴强忠15年的司法调解生涯中,类似这样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真诚的老吴
吴强忠除了热心调解矛盾,还全力帮教归正人员。他的真诚,换来了无数浪子的回头。
吴强忠辖区内的归正人员达百余人,占了全县的三分之一。但15年来,他管辖的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几乎为零,而且其中还有10人入了党,2人当选县人大代表,5人当选村民主任。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诀窍,吴强忠说:“就是‘真诚’这两个字。”他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归正人员,鼓励他们洗心革面,重塑人生。
辖区某村一位归正人员2002年刑满释放返回家乡时情绪低落,吴强忠三番五次对他进行开导教育。在吴强忠的鼓励下,这位归正人员很快调整了心态,甚至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安心工作、勤俭持家,而且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村民们纷纷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位归正人员后来还作出了令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参与村民主任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这位归正人员每次遭遇困惑,都跑到吴强忠那里咨询,什么心里话都向吴强忠掏。吴强忠总是真诚地给予帮助,并不断给他鼓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归正人员最终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当选村民主任,为归正人员重塑人生、报效社会作出了榜样。
(记者 吴祥柱/文 程昌福/摄 来源:《处州晚报》)
复兴论坛网友
吴强忠,2007年度法制新闻人物。他的真正职务是,庆元县松源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归正站站长以及镇综治办主任、综治工作中心主任、信访办主任。
所有这些头衔的后面,都是一大堆繁杂的事务。松源镇是庆元县城所在地,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34家单位,260余处营业场所和公共场所,常住人口6万余人,流动人口上万人。吴强忠的工作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在松源镇12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万多人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他都要“管一管”。
这“一管”,就是15年。15年间,他化解矛盾纠纷1000多件,接待信访、代访、陪访30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上万人次。他的“收获”是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记者数了数,一共72本。吴强忠说,还有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黝黑的脸,沉稳的眼神,坚毅的表情。看上去样子很普通,却分明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让无数一触即发的矛盾冰消融,让无数怒目相对的双方握手言和。
12月10日晚,在吴强忠简陋而拥挤的办公室,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化解矛盾纠纷故事,就让记者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坚韧。而这样的故事,没有几天几夜,吴强忠是说不完的。
感恩的老吴
这些故事,都要从17年前的那一次肾移植手术说起。
那是1990年,担任庆元农机站站长、正当年富力强的吴强忠突发尿毒症,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延续生命。然而,8万余元的医药费,却让当时每月工资只有90余元且未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吴强忠陷入了绝境。
“多亏政府和广大群众及时为我筹齐救命款,才有今天的我。”讲起往事,吴强忠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手术后,吴强忠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却成了一个终生要服药的“药罐子”。随后,组织上调他到司法所工作,并委以重任。
松源镇是全县矛盾纠纷的集聚地,许多亲朋好友都劝他向领导要求调整岗位。但吴强忠却说,是大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多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报答党和人民的救命之恩!
吴强忠克服了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毅然走上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因为长期服用带激素的药物,他的脸变得黝黑,但他在各种矛盾纠纷中,以“菩萨心”、“婆婆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许多纷繁复杂的纠纷,到了他手里都能冰消融。“黑脸和事老”的称呼,很快就不胫而走。
耐心的老吴
今年8月22日,习惯于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的吴强忠,刚到办公室门口,就发现哭声、骂声、叫喊声响成一片。
“我丈夫帮人油漆,从楼梯上摔下来,送医院没3天就走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怎么活啊……”一位早已泪眼模糊的妇女哭诉道。
吴强忠一听,立即果断地告诉这位妇女:“我会认真负责帮你们处理,一定会给你们一个说法;但是人死了不能复生,你们也要冷静,不准闹到房主和包工头家中去。”
劝走死者家属后,吴强忠立即叫来房主,展开“婆婆嘴”的功夫耐心沟通,从上午8时30分一直磨到下午1时55分,终于促使具有抵触情绪的房主对死者家属产生了同情,并当面许诺愿意拿出39800元给死者家属。
因为担心房主事后反悔,吴强忠连中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找来死者家属,写好协议书,双方签字摁印后,他才到快餐店扒了口饭。之后,吴强忠又重返办公室,叫来装修包工头……一直到深夜0时55分,这起纠纷才算最终处理完毕,等吴强忠回到家里洗完澡睡觉时,已经是凌晨1时30分了。
在吴强忠15年的司法调解生涯中,类似这样的事例,已经不胜枚举。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到98%以上。
真诚的老吴
吴强忠除了热心调解矛盾,还全力帮教归正人员。他的真诚,换来了无数浪子的回头。
吴强忠辖区内的归正人员达百余人,占了全县的三分之一。但15年来,他管辖的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几乎为零,而且其中还有10人入了党,2人当选县人大代表,5人当选村民主任。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诀窍,吴强忠说:“就是‘真诚’这两个字。”他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归正人员,鼓励他们洗心革面,重塑人生。
辖区某村一位归正人员2002年刑满释放返回家乡时情绪低落,吴强忠三番五次对他进行开导教育。在吴强忠的鼓励下,这位归正人员很快调整了心态,甚至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仅安心工作、勤俭持家,而且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村民们纷纷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位归正人员后来还作出了令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参与村民主任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这位归正人员每次遭遇困惑,都跑到吴强忠那里咨询,什么心里话都向吴强忠掏。吴强忠总是真诚地给予帮助,并不断给他鼓气。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归正人员最终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当选村民主任,为归正人员重塑人生、报效社会作出了榜样。
(记者 吴祥柱/文 程昌福/摄 来源:《处州晚报》)
王海鸰:女人找伴侣要稳、准、狠
孝子本山:一直在父亲身边
王小丫首次自曝坎坷情路(图)
《左右》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
张学友自封“神经歌神”(图)
《天仙配》遭恶评 妈妈哭求杨子离开娱乐圈
赵本山:父亲希望我上春晚
赵本山小品流行语
明星“怪癖”大曝光(图)
蔡少芬将嫁给演员张晋(图)
“超女快男”演唱会上座率仅一成多
莫文蔚声称不再发唱片(图)
关于本站 | 广告发布 | 企业服务 | 联系方法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浙新办(2003)18号&&|&&浙ICP证 040008
Copyright&&200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丽水网-丽水日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
复兴论坛网友
强力推荐军委主席胡锦涛、..没有军队那来国防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能出现什么
复兴论坛网友
我们支持感动吴强忠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复兴论坛网友
白老.荧火之光,照亮人心,照亮中国.
他感动了中国却没有感动CCTV
他感动了中国
  白芳礼出生于日。他从小没念过书,一辈子也不识几个字。13岁时,白芳礼离开河北老家,靠蹬三轮车糊口;解放后,他成为运输场的一名工人,靠蹬三轮车,他成了劳动模范。1987年,白芳礼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惊的决定: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钱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那一年,老人已经74岁。
 &&蹬车56年,支教18年,90多岁的白芳礼将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丝毫未给自己留一点积蓄。
  一位老人、一辆三轮车、35万元捐款、300多名贫困学生……老人走了,了无牵挂地走了,然而老人的爱却永远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这爱从那小小的铁皮屋里涌出,从那小小的三轮车轱辘里流出,这爱汇集在那些贫困的学生身上,并由他们不断地向外延伸。这爱感动的不仅仅是300多名贫困学生,而且感动了中国。那从车轱辘流淌出来的爱,驮起的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 & 一位瘦弱的耄耋老人静静地离去了,一颗火热的心停止了跳动,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从此寂寞孤单。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而“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老人,日上午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 & 正是这么一个卑微的老人,用他孱弱的身躯扛起了精神的脊梁,但是他没有入选cctv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为什么?
& & 谁告诉我为什么?白老哪里不如cctv里的人物?
& & 是白老付出的钱不够多?还是他地位的卑微?
& & A.身上只有三块钱而给出了两块
& & B.身上有一百万给出了十万
& & 两者等价么?
& & 为什么优酷你们这些视频网站要删掉我们支持白老的帖子和白老的视频?
& & 这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我们支持他有错么?
复兴论坛网友
推荐吴强忠他感动了中国
吴强忠,2007年度法制新闻人物
复兴论坛网友
&3881&21130){alert('您输入的页码已超出最大值,请重新输入');this.value='';}else{window.location='viewthread.php?tid=&extra=page%3D1&page='+this.}}"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间市政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