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初二历史上册,下册知识点。考试常考点。。。

初二语文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知识,所以对于知识点来说只是要掌握一些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像一些字词和课文背诵之类的内容,对于初二归类出来的知识点要重点背诵,深入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下面是沪江中小学网为你整理的部分知识点。
——《初二语文知识点》专题简介
初二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知识点总结求初二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物理复习提纲(都是人教版的)
求初二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物理复习提纲(都是人教版的) 30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 
1、传递信息:会举例 
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 
二、光的应用: 
(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 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 
2、红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2)作用:三条。 
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2)作用:三条(3)危害。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 
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无 得平行光 
U&f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无 放大镜 
补充规律: 
1、当物体向焦点靠近时,其实像或虚像是变大的。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 
3、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像的倒正取决于像与物的关系。 


呵呵!我是泽涛!采纳我的吧!谢谢咯!
联系我 我传给你
其他回答 (1)
你好象翻的很辛苦吖..
上次的政治。。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全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全​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期末 复习 历史提纲 (不用太具体,重点的问答题多一点)_百度知道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期末 复习 历史提纲 (不用太具体,重点的问答题多一点)
提问者采纳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49年:海军和空军
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第9课
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三、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一、科技1、1973年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2、1986年3月“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二、教育1、战略思想: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2、普九: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发展高等教育:1977年底恢复高考。三、其它: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2、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3、1991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4、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解决港澳问题------一国两制(邓小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地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日收回香港;日收回澳门。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982年新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二、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加入。WTO四、高举伟大的旗帜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一、我们从哪里来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二、种族: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该亚);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古代埃及尼罗河---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的陵墓金字塔。二、古代西亚公元前1894年叙利亚草原上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三、古代印度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2、佛教:创立时间—BC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教义: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分布:东亚、东南亚
传入中国:汉朝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一、海洋文明的特征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及梭伦改革。2、民主政治的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三、罗马1、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2、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第19课
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一、日本的大化革新1、时间:646年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二、阿拉伯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人物---穆罕默德。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封土制2、等级制:公、侯、伯、子、男、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二、基督教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2、教皇国----丕平献土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琅城(争取自治权);城市兴起的意义: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为土耳其灭亡。二、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拜占廷人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之中。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游牧文明;区域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2、文明冲突的表现: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欧几里德、阿基米德)。3、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第24课
昔日的辉煌一、最早的文字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音。二、文学的基石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三、艺术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1949年9月,北平)
内容:八个一
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作词:田汉,作曲:聂耳),改北平为北京作首都,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习题演练】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代表(五四运动),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8年历程)。
(二)开国大典:日下午三时。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八年级下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