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修建火车道,查找,梦想。找出不是同类的词

您当前位置: >>
创新大国的光荣与梦想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64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特稿
&&& 2012年5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国会山。
&&& 一场关于中国创新的听证会正在进行。美国国会授权成立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邀请9名美国专家和学者,分别从理念、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国防创新方面,审视和评估中国创新政策和成果,讨论中国创新将给美国带来何种影响。
&&& 此前,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次会议也将议题聚焦于中国科技创新。2007年至2010年在日本驻华使馆工作、现任日本文部科学省官员的伊佐进一演讲的开场白是&不认真思考中国,日本就没有未来&。
&&& 屹立于东方的古老国度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而这次的聚光点是一次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这次转变艰难但却坚定。
&&& 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全面推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际舆论敏感地指出,&这个以接近10%的速度飞翔了30年的国家,在关注GDP增速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GDP的构成和质量。&
&&& 几年来,中国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2011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研发投入世界第三、SCI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世界第二、高技术产业出口额世界第一&&
&&& 6月下旬,在国家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主持的一次&创新驱动发展&的务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从各方面情况看来,目前中国已然迈进创新大国的行列。&
&&& 创新,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
&&&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生命线。&&创新是科技腾飞的翅膀。&&创新是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动力。&&创新是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根和魂。&&&如今在中国,&创新&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热词&和&流行语&。
&&& 党中央确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正在形成共识、凝聚合力。
&&& 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然而,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核心技术缺失使我们在许多关键领域受制于人,企业创新能力低下,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 &八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飞机&的大幅新闻标题曾强烈刺激过很多中国人的心。新世纪初的几年里,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大讨论:继续靠大量技术含量低、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产业拉动经济,这条路是否还能再走下去。审时度势后,中国做出慎重抉择&&经济社会发展从靠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转向靠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的&创新驱动&。
&&& 2004年6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一年的最后一周里,他在密集安排的3次与科技有关的活动中,都提到了4个字:自主创新。
&&& 日,凝聚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上千名专家学者智慧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提出十六字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 9天后,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 此后一系列重大会议和措施一次次将&创新&的要义传递到中国的每一座城市。
&&& &&2006年6月,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 &&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 随后,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相继出台,为中国培养造就创新人才指明方向。
&&& 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研究员所说,&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创新&提到如此高度。&
&&& 自主创新的理念不仅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更渗透到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
&&&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各地也纷纷将自主创新上升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并立法予以保障和落实。
&&&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国务院已经研究制订了78条实施细则,各地出台了500多条相关政策,内容涉及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军民结合等各个方面。
&&& 创新,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河西走廊西端的茫茫戈壁滩上,一片白色的&风车王国&令人惊叹。这里是世界上风电建设规模最大的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一片片白色风叶转动中,风电被源源不断地输往神州大地。
&&& 7年前,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不过40多万千瓦,装备大部分依赖进口。但近几年,中国风电发展如同踩上了&风火轮&,截至2011年底,以4700万千瓦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并已实现从国外购买技术到掌握风电机组自主设计和生产技术的跨越。
&&& 风电的&倍增式&发展只是中国依靠自主创新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 &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外族羞辱、入侵、战争以及难以名状的事件后,中国人正准备拥抱久盼的梦想,那就是国家的现代化&。当全世界在为中国60年发展而慨叹时,中国已开始在新的起点上不懈探索。
&&&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必须先行一步。&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到2020年总投入将达1万亿元,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等国家战略产业。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说:&这些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对于培育和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产业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在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推动力。核高基专项&申威1600&高性能CPU产品,成功应用于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集成电路装备65&40纳米介质刻蚀机产品进入国际主流企业生产线;宽带移动通信专项TD-SCDMA形成了以国内企业为核心,从芯片、终端、系统、仪表到应用较为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显现生机。在江苏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已经初露头角;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高地,5年内两江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在安徽,平板显示、LED光电和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末安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
&&&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在积极推进中。中国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实施,中国培养了10家数字化综合应用示范企业和上千家&甩图纸&、&甩账表&应用示范企业,带动了近万家企业开展信息化深化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油气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为钢铁、石化等重点产业的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通过纺织、自动化、信息和物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装备,提升了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
&&& 创新,将企业推向前台
&&& 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拉开帷幕。
&&& 此前,中国出台的一份关于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的文件,成为此次对话美方关注的&热点&。因其涉及政府采购政策,美方认为会对外国公司带来冲击。
&&& 其实,与国际通行做法相同,&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政府采购首选&等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创新的热情,尽快将中国企业推向自主创新的前台。
&&&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个在外国人看来像&人每天要吃饭&一样简单的问题在中国的确立却并不容易。
&&& 在中国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工业管理部门包揽了大量自己不应承担的责任,从而使企业退化为简单的加工车间。久而久之,企业没有了创新的冲动和能力,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败北便成为必然。
&&&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
&&& 走进广东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冷技术研究院,记者看到一个&不一般&的实验室。实验室里能够模拟空调室外机所处的各种环境,光是模拟打雷就有滚雷、惊雷、闷雷等多种形态。
&&& 在这样精确的实验环境中产生的创新成果&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运用&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很舍得在研发上&砸钱&。研究1赫兹变频空调时,经常要买几百万元的软件、上千万元的设备,房间里堆满了实验用的压缩机,最后都必须扔掉,董明珠却不心疼,因为他心里还有&另一笔账&。
&&& &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跟在别人后面靠低价打市场,产品必须要有高科技含量。&董明珠清楚,&没有科技创新,你的产品只能跟人家斗便宜,人家一块你八毛,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 另一个信号值得关注:2006年4月起,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投入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考核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创新&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他们能够迅速组织起生产和创新能力,并将其在整个企业层面运用。靠着这股子创新的劲头,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收购了瑞典巨头沃尔沃,华为、中兴等通讯设备制造商把生意做到了五大洲。
&&&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丹&布雷兹尼茨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很多创新方面表现出色,包括&产品创新&,把现有的产品设计得更好、或更符合不同市场的需求;以及&流程创新&,不断改善工厂和物流体系,中国都走在世界最前列。
&&& 中国这片古老大地上涌动的企业创新潮,或许能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市的&六个90%&中窥见一斑&&2009年,深圳已实现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形成了包括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许多含金量高的创新政策。比如,企业研发费用150%抵扣所得税的政策在许多省区得到落实,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减免力度都达到数十亿元,激发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 今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超过8600亿元,其中74%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的有效需求在持续增长,这种需求本身就是创新最主要的动力。&王元说。
&&& 创新,以基础研究水平持续进步为源
&&& 2012年6月,&上天&&入海&成了中国最热门的词汇。
&&& 6月24日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2时55分,航天员成功&驾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看着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灿烂的微笑,中国人沉浸在&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诗情中。
&&& 近几年,以&神舟&&蛟龙&&天河一号&为代表的中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水平不断提升。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时指出,&我国基础研究已进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
&&&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是开发和应用的基础。近几年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在中国逐渐成为&共识&。
&&& 日,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位居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当2006年,高性能计算团队开始向攻克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进军时,国产超级计算机还未突破百万亿次。
&&& &跨越式&的发展引来外媒评论:&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多年来,其他能够反映中国科技能力不断上升的常见指标,一直在不断涌现,比如,在世界领先的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来自中国的论文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论文总数大大增加,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领先于G7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意大利)。
&&& 众多的创新成果迅速迸发。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存储与读出功能的量子纠缠交换,中微子振荡新形式的发现拓展了人类对物质基本规律的认识,新型铁基超导材料将我国凝聚态物理研究推向最前沿,在全球第一次获得完全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道路,首创可基本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法,被国际血液学界誉为&上海方案&&&
&&& 一项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令世界科学界惊叹。世界上光谱获取能力最高的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建成,我国自主设计制造、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的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建成,性能居世界一流水平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建成&&
&&& 近几年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近20%,年度基础研究经费是20年前的40多倍。目前,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和工程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前5名,共建设了38个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38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 从追赶者到合作者,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在35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中,有200多位中国科学家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使我国与发达国家成为平等合作的伙伴,在伽利略计划、热核聚变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国际大科学合作工程中,中国正成为重要的成员。
&&& 创新,以人才为基石机制为保障
&&& 2008年底,正当美、英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遭遇衰退,留学生就业空间被急剧压缩之时,中国出台了《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并公布了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的详细内容,提出在未来5&10年内吸引10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 2009年1月,《自然》 罕见地以大篇幅报道了这条&时政消息&:中国瞄准海外高层次人才。
&&& 根据考夫曼基金会2009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去几年中,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回国人员中,有51%获得了硕士学位,41%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通常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资深管理者和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人员,正在成为本国经济建设的强有力支柱。
&&& 2006年初,《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前所未有地提出,规划实现的目标不仅要关注出成果,更要关注出人才。将&出人才&与&出成果&并重,把人才培养和使用作为评价规划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次。
&&& 创新人才被看作创新的&第一资源&。对创新人才的渴望,折射出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期盼。古老的神州大地正在成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的热土。
&&& 2011年,中国研发人员数量达到280万人年,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才大国。&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深圳市的&孔雀计划&、杭州的&5050&计划&&从国家到地方,众多的人才计划把着眼点放在培养造就和引进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上,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正值创新创业盛年的领军人才加入到中国自主创新的队伍中。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裔科学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有&中国最年轻院长&之誉的深圳光启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和他的&80后&海归博士团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引进了600多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在全国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 大量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新机制。
&&& 科技部、财政部等组织实施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这一工程的3大载体&&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科技创新活动中,资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风险投资在过去5年多增长了约3倍,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了2万多个项目;创业板的出现,使风投对企业前端创新活动的投入变得更加积极。
&&& 为支持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2011年首次召开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设立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达到99个和14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93家。
&&& 新机制下,新型科技中介组织和科技服务形式不断涌现。实验室经济、工业设计企业、整体方案服务商、合同研发组织、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等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就在这个7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2012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 2012 年全球创新效率指数中排名第一。致力创新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 但距离创新强国,我们仍有差距。企业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待提高,对外技术依存度需进一步降低。距离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因光荣而自豪,为梦想而努力。从创新大国走向创新强国,中国巨轮已经起航。(记者 刘莉)
&& 《科技日报》( 三版)
(中国科技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
原文链接:
本项目需在注册后才能进入投标流程,会员请点击这里 []
如你还不是会员请 []
&&&&&»上一篇:
&&&&&»下一篇:
会员注册登录
咨询热线:
1分钟注册 即可查看所有电力招标项目,获得更多搜索权限,赢取中标机会
全国招标信息网登陆
京ICP备号-2 京公安网安备0号 技术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的崛起
2006年12月,央视播出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广泛反响和关注。很多看过此片的观众说,这是一部“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9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观察。
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大国都在梦想崛起。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能不能崛起?如何崛起?这是国人关注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人从来不乏大国心态:铁骨铮铮而又雍容大度的大汉气质,浪漫开放而又胸襟豪迈的盛唐气象,纵横七海却“厚往薄来”的大明舰队…中华民族有着山高水长的大国之风。
但是,对于经历了一百多年屈辱与落后历史的中国来说,能否崛起,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大国心态,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其中科技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基础。以下我们就从这方面来谈谈。
500年间,从航海技术开始,全球经济经历了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这些科技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长远看,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因此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一、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和发展目标
1、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3、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二)中国领导人关于科技与创新的相关论述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胡锦涛
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胡锦涛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温家宝
(三)我国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全文共分十个部分: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六、基础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十、人才建设。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六大特点
1、加速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知识每3年就增长一倍。
2、产业化:科学和技术界限日渐模糊,科技与生产结合日益紧密。
3、综合化: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越来越多,如宇宙起源、DNA结构的破解都是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4、全球化:科研开发和科技人才培养在全球规模进行,研发资源和成果大幅度跨国界流动。如2004年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工作就是由美、日、德、法、英、中六国科学家合作完成。
5、社会化: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交往和生活方式。
6、系统化:科技进步已不再是“单兵突进”,,而需要“群体突破”。
(二)2007年十大国际科技新闻
2007年岁末,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7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正式揭晓。这十大国际科技新闻是:
&&&&1、第一台分子机器诞生
&&&&分子机器是近年纳米研究领域的重点。法国与德国科学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转的“分子轮”,并组装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分子机器———生物纳米机器。这个非常奇特的有机分子包括2个直径为0.7纳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组成的“车轮”,所有分子机器的化学结构均被固定在铜基上。“分子轮”将在复杂的纳米机器如分子卡车和分子纳米机器人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
&&&&2、仅一个原子厚的最薄材料问世
&&&&2007年3月1日,英德两国科学家宣布联手研制出世界最薄材料,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20万分之一,它的问世有望在电子计算机和医学等领域掀起新的革命。这种膜片由碳原子六边形连接而成,状如蜂巢,但只有一个原子厚。如果层层叠加,需要20万层才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厚度。这是一种比纳米技术更新的全新的技术,连纳米技术都不是描述这种新膜片的适当词语。这种膜片将主要应用于大幅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和研制新药物,比硅更灵敏、更节能,有可能最终取代硅,成为更加有效的晶体管。
&&&&3、人类首次合成人造染色体
&&&&最具争议的美国“科学怪人”克雷格·文特尔2007年10月6日向媒体透露,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造染色体,并有可能创造出首个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移植,成功地使一种细菌变成另外一种细菌,且新植入的基因组开始取代原基因组运作。这是人类首次在一个活有机体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种的完整基因组。此外,研究小组还公布了文特尔本人的“双倍体基因序列”,即遗传自父体和母体两套染色体的完整版基因序列,这是迄今最为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差异图及全球首份个人版全基因组图谱,它使人类向真正的“个性化医疗”时代又迈进一步。
&&&&4、中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
&&&&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飞天,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并陆续发回多幅探月照片和大量探测数据,绕月探测圆满成功。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卫星之后,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走向深空探测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做出了又一重大贡献。
  5、发现4个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
&&&&一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新的带电荷粒子。它与已知的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介子不同,极有可能是由4个夸克结合形成的新的复合粒子。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加深量子色动力学现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量子色动力学认为,夸克由于强力作用不能单独存在,而是被封闭在介子复合粒子中。此次发现使科学家对量子色动力学现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6、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
&&&&美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转移技术,用灵长类成年成纤维细胞成功克隆出猕猴胚胎,并提取出2个干细胞系。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并从来自14只猕猴的304个卵母细胞中培育出2个胚胎干细胞系。
&&&&7、皮肤干细胞成功问世
&&&&美日两科研小组于2007年11月20日同时发布各自的干细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从而有望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争议,并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对数以百万计寄希望于干细胞疗法的患者来说,该项突破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里程碑。随后,美国利用皮肤干细胞治疗老鼠的镰状细胞血症也获进展,病鼠的血液和肾功能都开始恢复正常。这是科学界利用皮肤干细胞进行医疗研究的首次尝试。
  8、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
&&&&美国肯塔基大学通过植入能杀灭多种癌细胞且不会伤害正常细胞的“Par-4”肿瘤抑制基因,成功培育出能抗癌的实验鼠,对人类抗癌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如果能通过骨髓移植让“Par-4”作用于人体抗癌,就可以使癌症患者免除化疗放疗的侵害。
&&&&9、克隆出转基因荧光猫
&&&&韩国科学技术部于2007年12月12日宣布,韩国国立庆尚大学通过对母猫的皮肤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用转荧光蛋白基因技术克隆出其皮肤能在黑暗中发出红光的猫,标志着全球首次克隆出带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猫。该成果意义重大,可利用它培育出与人类有同样疾病的其它克隆动物,帮助更好地研究治疗遗传性疾病。还将有助于发展干细胞研究和治疗,并能帮助克隆老虎、美洲豹和野猫等濒危动物。
&&&&10、“巴厘岛路线图”最终签订
&&&&2007年12月1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比原定闭幕时间推迟了一天之后,终于最后签订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以保证《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努力不会中断。“巴厘岛路线图”的签订是一个艰难的进步,它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这些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等。
& &&三、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新思路
(一)科技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1、科技发展依靠人。两个层面:一是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如何?2005年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15国的比较调查,中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另外,一国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人的创新精神。中国人有无创新意识?有人认为,中国受儒教文化影响很深,讲究秩序或者是服从的人格。从这方面而言,缺乏创新意识。但中国正在倡导民主、自由、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这会越来越有利于科技创新。
二是我们要特别重视一流科技人才的作用,他们往往决定着一个研究机构、一支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实力。在当今科技资源全球流动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大批尖子人才和战略科学家。他们置身于领域之巅而能够纵观全局,徜徉于专业之林而能够融会贯通,活跃于团队之中而能够广聚英才,致力于技术创新而能够面向市场。有了这样一批尖子人才,我国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把握重大的科技发展方向,获得更多具有开创性的科技成果。
在美国的科技发展中,其抓住一切机会大力引进一流科技人才也是为世界瞩目的。迄今在美国的留学生大约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随着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美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和所占比例急剧上升。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以来,获奖者中,几乎没有哪一年少了美国人的身影,而且美国人不止一次地包揽过三大科学奖。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5%,而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奖者却占60%以上,这是美国最大的优势。
2、科技发展为了人。(科技发展不是单纯推动经济,更是要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长期以来,对于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人们更多地认为是压力,是包袱。然而,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研究了大量数据后认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总回报可达30%~40%,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回报率的20%,也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15%~20%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我国人口规模庞大,质量也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超过70%;受过高等以上教育的劳动力仅占4.7%,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因此,大规模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财富,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3、科技发展服务人。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公平享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发展应当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的。
(二)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研究开发当中。而在我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超过半数的中央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主营收入的0.5%,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有制造没有创造,有产权没有知识”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尴尬。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尚未形成鼓励企业自主开发的良好环境,在政策导向上还有许多需要切实加以完善的地方。
深圳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以创新精神著称的深圳,93%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2%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2%以上的研发经费来自企业,98%以上的专利申请来自企业。这“四个90%以上”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展示了深圳企业自主创新的新格局。&
(三)发展路径上,从跟踪模仿转向自主创新
1、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了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以及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以市场换技术”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开始突显:一方面,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很难以单纯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换来应有的利益和好处。我国生产的个人计算机(PC)规模很大但获利甚微,每一台只能“赚一捆大葱的钱”。另一方面,在一些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大到飞机、汽车、数控机床,小到服装、日用化学用品、碳酸类饮料,国外资本、品牌和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许多企业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深陷无休止价格战的泥沼难以自拔。尽管许多领域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我们看多了听多了的事实是,这些年制造业繁荣但没有自主创新技术所造成的后果。所以我国中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提得很明确:中国要利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一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内生的
以上事实说明,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别人不会卖给你!而且,没有自己的高技术,只靠引进,自己虽然发展了,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却拉大了。早在1980年,美国兰德公司就曾指出,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有政治独立。也就是说,技术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
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这方面韩国可以给中国很大的启示。
1962年,韩国人均GDP只有87美元,与中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40多年过去了,当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的时候,韩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到14000美元。韩国在应用科技或应用技术的创新方面确实超过中国,技术和市场结合也比中国好,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程度高,企业在引进整条生产线的同时,积极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然后再搞一些创新。
2005年,韩国情报通信部长官陈大济将中国和韩国分别比喻成“大象”和“兔子”,他说,“如果说中国是‘大象’,那么韩国就是‘脱兔’。只有用速度比拼我们才能领先,而不是体态”。“脱兔”之速意味着什么?从韩国人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必须创造明天韩国人吃饭生存的科学技术”中,也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中韩1992年建交,两国关系发展速度很快,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交流都很多。我们是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在中国大概有35000多个企业,投资270多亿美元,海外投资大部分都在中国。教育方面,在中国的大部分留学生都是韩国人,在中国工作的韩国人有200多万,每年的签证量都相当大。我们对韩国的各种经济、文化现象也更加关注了。
韩国用短短40余年时间,以相当于我国4%的人口和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相当于我国2/5的经济总量,一举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之列,正积极筹划跨入发达国家门槛,力争实现在未来10年内进入世界科技八强和经济十强的发展目标。综观韩国科技、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果敢引进、苦心钻研、大胆创新,是其显著特点;不甘落后、敢于冒险、争创一流,是其一贯的经营理念。韩国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搭建系统科研平台,实施“群体突破”(创新方式)
1、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促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共识。但以我们的科技基础、经济实力而言,战线不可能铺得太长。哪些方面有所为?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我国主要选择了8个最活跃、最急需、对产业最有带动作用、对国家安全最至关重要的领域为重点,包括能源、水资源、空间、海洋、生物、信息等。
2、搭建系统科研创新平台,组织大科学工程
组织大科学工程,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美国有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及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和氢能研发计划等;欧洲国家先后实施了尤里卡计划、科技框架计划、“空中客车”计划、伽利略计划、ITER计划等;韩国实施了先导技术研发计划、替代能源计划等。这些重大科技项目对于各国提升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都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我国培育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必由之路。历史上,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四、解读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一)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歼-10列装部队
&&&&从上世纪就开始研制和试飞的歼-10战机,公开之前,有关它的“揭秘”已在网络上沸沸扬扬了好几年。“千呼万唤始出来”,今年1月5日,歼-10战斗机正式亮相,列装部队。它由中国一航自行研制,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足以说明,拥有制空权,才能主导战场。有力的作战体系需要先进的战斗机;而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是维护制空权,保证大国安全的必要举措。歼-10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第四个能同时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发动机和导弹的国家。
&&&上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提出要造一架适用21世纪的先进战机,但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远远超出当时的国力所限。1982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听了汇报后,提出投资5个亿,要搞一个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文件,批准歼-10立项研制,代号为十号工程。当时,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开始装备并应用实战,而我国航空工业基础差、人才断层明显,军用战机落后国外先进水平不止一个20年,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科研人员们克服困难,数十年如一日,投入到适应跨世纪作战环境的新型战机的研制中,把1986年的一张草图,变成了印有八一军徽、叱咤纵横的现役机。有专业人士 评价说,歼-10和它附带的发动机、导弹武器系统,令我们拥有了完全自主研制先进战机的能力,这是巨大的突破,它的技术水准也大大缩短了我们和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又有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投资60多亿元启动建设12项大科学装置,包括散裂中子源、强磁场实验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航空遥感系统、结冰风洞、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子午工程、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农业生物安全研究设施等。
&&&&我国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提高了我国在相关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国际地位和战略高技术的研发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例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奠定了中国在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地位;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使中国的聚变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当前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国策。我国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大科学装置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类探索自然世界必须借助科学仪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从一开始看到身边的各种物质逐步深入到细胞、分子、原子和原子核深层次,这些原子内部结构与运动的信息只有借助大科学装置才能获得,而这些信息是众多学科前沿研究的基础。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已经建设众多大科学装置的基础上,纷纷制定雄心勃勃的大科学装置发展规划并加大对大科学装置的投入规模。
&&&&我国要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建造大科学装置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基础科学和前沿高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在部分科技前沿领域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
(三) 动车组飞驰大江南北引领铁路第六次大提速
&&&&4月18日零时起,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正式使用新的列车运行图。命名为“和谐号”的140对时速达200至250公里的国产化动车组驰骋大江南北。
&&&&按照中央“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通过3年多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铁路掌握了高速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流、牵引控制、牵引变压、牵引电机、列车网络控制和制动系统等9项关键技术以及受电弓、空调系统等10项主要配套技术。采用的交直交电传动技术、微机控制制动技术、铝合金和不锈钢轻量化车体技术、列车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以及无摇枕高速转向架等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高速动车组的一流水平。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共涉及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京九、兰新等18条线路,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2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2.2万公里,比第五次大提速增加6000公里。
&&&&其中,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1.4万公里;达到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6003公里;达到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846公里。
&&&&(四)10亿吨整装优质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被发现
&&&&石油短缺,不仅让加油站里排起长队,也使日常消费变得更贵。尽管从中东和非洲开采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入,我们滚烫的经济引擎还是喊渴。如此背景下,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的10亿吨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正好比天降甘霖。温家宝总理说:“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发现了南堡油田这个整装优质大油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这个大油田,是继大庆油田以来油气勘探的最大发现,也是中国近海地区发现的最大油田。它有“两大、三高、四好”。“两大”即储量规模大:三级油气地质储量当量达到10.2亿吨,其中基本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5亿吨;油层厚度大:平均单井钻遇油层厚度80—100米。“三高”即单井产量高;储量丰度高;储量落实程度高。“四好”即油层物性好;油品质量好;试采效果好;勘探效益好:截至目前,南堡油田共投入勘探投资57.2亿元,发现成本为0.59美元/桶,远低于国际大油公司1.2—1.5美元/桶的平均水平。中国石油方面透露,将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堡油田,到2012年原油产量达到700万吨,加上其陆上产量300万吨,届时,冀东将成为中国石油又一个新的千万吨油田。
&&&&温家宝总理提到,“石油工人和技术人员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工艺和技术”找到了这个大油田,具体说来,就是“一项理论、四项技术”。一项理论即东部陆相盆地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理论。四项技术即三维地震的精确描述技术;快速钻井与油层保护技术;定向井钻井技术;井筒储层及油气层评价技术。
&&&&(五)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现身内蒙古二连盆地
&&&&6月13日,中科院宣布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了一具奇特的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二连巨盗龙的化石标本已有8000万岁,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体重约1400公斤,体形可与著名的暴龙相比。经研究表明它是鸟类的近亲———窃蛋龙类,这一类群的其它属种体形很小,多数体重仅为几公斤,甚至不足1公斤。但二连巨盗龙如此巨大,具有的似鸟特征却比小型的窃蛋龙类多。
&&&&虽然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但科学家们推测二连巨盗龙体披羽毛,没有长牙齿,而是发育了一个巨大的喙,喙是用来切割植物、猎食小型动物,还是用来压碎蛋壳,科学家们还无法确认。
&&&&被发现的二连巨盗龙大约在11岁左右死亡,死亡时刚刚进入成年期,如果它完全成年,可能要远重于1400公斤。科学家们推测,二连巨盗龙采用一种加速生长的策略,其生长速度甚至快于某些大型暴龙类。科学家们还运用CT扫描技术对二连巨盗龙的脊椎内部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些脊椎内部具有海绵状结构,与一些大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相似。
&&&&二连巨盗龙的许多奇特形态特征未见于其它任何恐龙。比如,它的脊椎体上有一些奇特的孔洞,不知有什么用。它后肢比例也异乎寻常。一般而言,当恐龙体形变大的时候,它们的四肢会更加粗壮,远端部分会更短,但是二连巨盗龙和大小相似的其它恐龙相比,后肢却显得纤细,小腿修长,指示它的奔跑能力强于其它恐龙。
(六) 黑龙江省首次发现两个人类新基因
&&&&9月,黑龙江省血液中心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DRB1*1216和B*5621。自上世纪中期发现第一个HLA抗原至今,全世界已检测出相关HLA等位基因2100个。本次发现为世界HLA系统数据库又增添了两名新成员,同时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基因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HLA系统是人类最复杂的遗传学系统之一。HLA等位基因是编码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它与骨髓及组织器官移植关系密切。实行器官和骨髓移植时,需要供体和受体的6个最重要HLA等位基因完全吻合。新基因的发现,能使器官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加准确地进行配型,也增加了人类寻找匹配基因的可能性。我国现无血缘关系供、受体移植逐渐增加,发现HLA等位基因,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的成功率和精确度。
&&&&自2003年起,黑龙江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科技人员在4年的时间里共检测了30000多例随机的供者标本。在对大量供者标本进行检测过程中,他们发现两例标本有异常,即在某方面与众不同,与目前已知的基因序列无法对应。他们并没有忽略这一极小的异常情况,通过进一步论证,研究人员确定这两个样本中包含未知的基因序列,于是把这两例异常基因进行了克隆,最后证明它们是新的等位基因。
&&&&(七)科学家成功破译黄种人生命密码
&&&&10月11日,第一张黄种人全基因组标准图由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样本来自一个典型的中国人。炎黄子孙的基因特质首次在基因图谱中得到了完美呈现。中国人的黄皮肤,诗人的解释是承继于母亲河,科学家则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确答案。人类基因组图谱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被命名为“炎黄一号”的黄种人基因组图谱绘制计划,通过分析人体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获得完整的黄种人基因组图谱。这张黄种人基因组图谱由我国科学家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这是我国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基因10%任务后,在人体基因测序方面从1%到100%的一次成功跨越。参与研究的主要成员都是曾经代表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的科学家。
&&&&获得个人基因图谱,有助于预防遗传疾病,并研制新药物和新医疗方法,最终实现人类个体化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目前全世界共发现2000个与疾病有关的人类基因,其中1500个已在美国用于临床诊断。科学家认为,由于黄种人突变位点与白种人不尽相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诊断标准。因此,这张全基因组图谱勾勒出了黄种人的独特处,意义非凡。
(八)十七大报告纵论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成国家发展战略核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报告将“自主创新”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8个着力点之首。报告指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让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社会动力和技术支撑。”&
&&&&(九) 中国人实现探月梦想“嫦娥”发回月球照片
&&& 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第一张“嫦娥”拍摄的月球照片。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38万公里外月球的漫长旅途中,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而充满风险的动作。发射、入轨、变轨、奔月、修正、制动、绕月、探测、传输、研究,从卫星发射到最后数据分析过程的10个关键环节都已顺利完成,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圆满成功。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嫦娥一号从立项到发射仅用了3年多时间。我们没有重复别人的老路,而是实现了跨越———嫦娥一号卫星将首次绘制月球三维全图,探测的元素中有9种是国际上从未公布的。
& &&&&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新技术,涉及到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嫦娥”的月球之行担负四大任务: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探测月球上元素的分布;评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资源量以及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它将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向地球人汇报。
&&&&(十)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客机下线
&&&& 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喷气支线客机历时7年的研发已于12月21日下线,这架能够满足中国高原、荒漠等特殊环境要求的支线客机经过试飞等程序后,就可以投入商业运营。
&&&&& ARJ21是一种中、短航程涡扇支线飞机。机翼长13米,有70—90个座位。在技术上,它和目前的115座单通道大飞机差别不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支线飞机。它有两大优势:第一,它按照中国的自然环境设计,能满足国内绝大多数机场,特别是以昆明机场为代表的西部航站的起降要求;第二,它比国外同类飞机更宽,因而更舒适。
&&&&民用飞机的研发颇为不易。一方面,如ARJ21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说:“航空工业是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必须丢掉幻想、坚韧不拔、坚持自主创新,……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军民结合产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对军机研制长期投入形成的宝贵资源和平台,发展民机产业。”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面向市场,从研究市场需求做起。进入21世纪以来,50座之上和100座之下的支线客机市场急剧膨胀,而它的技术难度又比干线飞机门槛低一些,对于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来说是恰如其分。
&&&&ARJ21从头开始,研制中涉及一系列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技术。它是我国航空工业50多年以来成果的一个大集成。多年以来,我国在各种飞机的研发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累积起来,在民机方面突破了关键的节点。ARJ21的成功仅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它为大型飞机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我国民用飞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