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通行证密 码
酒店人共同编写的百科全书,已收录词条10422个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规划通则》)  2.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保继刚,1993)
  3.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邓观利,《旅游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邢道隆,《谈谈旅游资源》)  5.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高教版与上基本同)(6)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西方国家将旅游资源称做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ations),与中国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甚至还包括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
  1.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是吸引力。  2.存在形式既有的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也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更多的则是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与历朝王朝的故事、泰山与历代皇帝封禅的故事、杭州的雷峰塔与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等。  3.发展变化  旅游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是带有发展性质的概念。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1.阶段性:有些现在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将来就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如文革遗迹。  即所谓未开发的潜在旅游资源和已开发的现实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吸引力具有群体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对城市人来说农村田园风光、对农村人来说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吸引功能;  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  旅游资源的内容――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可开发性――旅游价值和原材料。  旅游资源可定义为: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它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在范畴上属于社会资源之列。
  ①区域分异特性: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现更为直接和明显,如由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性;受制于气候干湿程度影响的经度地带性分布特性;由于气温和热量随高度变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性;由内外因子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这种集中包括大小范围的集中、团块状集中、条带状集中等。  ②景象组合特性,包括:从种类上的同类组合和综合组合;从空间上的集团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组合,有当地或近地的集团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③相似出现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现,给旅游者造成近地旅游之方便,但也给旅游业发展造成一些问题,对于类似景点,不易多次重游和加强其特色宣传。此外还有潜在资源特性、季节变化特性、性质变异特性等。
  (一)价值上的观赏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三)时间上的季节性。(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四)使用上的永续性。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五)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1)多样性  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需求千差万别,概括为:“求美”“求异”,纵向上对遥远的古代遗迹充满敬仰、横向上为异地的奇特环境和事物流连忘返、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们面对自然造化的优美景观心旷神怡、对体现人类追求、凝结人类智慧的人工创造物一往情深。  (2)垄断性――(不可移动性 )  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正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才决定了旅游活动暂时的和异地的特征;消费者买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人们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游者向某个方向的旅游流;旅游流的指向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二是同一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区域性;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大; 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 对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时间性  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时间的季节性。是指同一地理环境随季节的变化在某一特定季节出现某些特殊景观或特别的体验感受适合于旅游的现象。  时间特定性或周期性:旅游景观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周期性地出现或发生。传统的节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4年一届奥运会 ;珠海每两年一次的航展,欧美国家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来临; 每年农历8月16钱塘江观潮;日出日落,  时代的变异性: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废弃的矿井、监狱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题公园地衰落  (5)组合性  一个孤立的构景要素或一个独立的景点是较难形成使旅游者离开其居住地专程前往游览的吸引力的,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组合构成足以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
  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
  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
  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饮食购物:
  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根据旅游活动内容而划分
游览鉴赏型:
  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古代建筑、遗址及园林、现代城镇景观、山水田园、以揽胜祈福为目的的宗教寺庙等为主。
  以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科学技术、自然奇观、精湛的文学艺木作品等为主。 
  以民风民俗、社会时尚、节庆活动、风味饮食、宗教仪式等为主。 
  以文体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为主。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和特殊型旅游资源。其他不同分类标准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中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中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魏向东版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划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质量和级别分类
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按照旅游资源品位、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年旅游人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条件,将中国旅游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
一级旅游区  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50万以上。
二级旅游区  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0万以上。
三级旅游区  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
四级旅游区  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该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该地区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万以上。
  旅游开发是指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它是一项全面,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旅游景区(点)的规划与设计,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与营销,旅游景区(点)建设经营和管理,旅游景区(点)企业文化的建设,旅游地形象的建设与推广,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社会氛围的营造等各方面的内容。
开发的原因  大部分旅游资源仅依靠原始的内在的质量品质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达不到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等级  ――或使旅游者渴望而不可及  ――或不能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旅游需求  须经过规划建设,点缀补充,创造鲜明的旅游形象;  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挖掘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创造新的包括劳务在内的等。  唯此才能提升旅游吸引力从而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旅游资源开发通常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等技术经济活动。
开发的形式  物化劳动  景点和风景区建设:美化环境、增加人文建筑、铺设景区内的道路、阶梯、观景台、&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修缮古建筑;娱乐设施;  接待设施建设:饮食、住宿、购物、游览车、景区内交通;  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邮电通讯、安全卫生。  活化劳动  编写解说词、设计游览路线、旅行社组织行程、导游讲解、饭店多层次服务系统、 旅游地政府政策导向、旅游问讯
开发必要性  提高吸引力  创造旅游环境  再开发延长市场寿命
开发的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某一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多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某一旅游点或旅游地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二)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指主要为当地居民使用,旅游者也需要依赖的旅游设施。如供水、电、气系统;道路交通、车站、码头、机场等;医院、银行等。  (三)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或服务设施):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如饭店、问讯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娱乐场所等。  (四)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包括新景区、景点的开辟,也包括对原有景区、景点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训服务人员
开发利用原则  (一)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国际国内收入已超过4000亿元,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由于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滞后、管理体制的弊端,伴随着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在经济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破坏了旅游业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基础,对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
&  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水火灾害等。  2.气象灾害,如风蚀、水蚀、日照等。  3.生物灾害,如鸟类、白蚁等。  人为因素:  1.战争破坏,如圆明园。  2.游客不良行为带来的破坏。  3.经济建设不当造成的破坏。  4.政治因素带来的破坏,如“文革”。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  
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条件和自然风光,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矿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气温、日照、雨星等。  1. 中国名山:  1. 五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2. 风景名山:黄山、庐山、武夷山、雁荡山、阿里山、天柱山  2. 四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  3. 四大名河: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西藏旅游风光  4. 七大名湖:太湖、洞庭湖、巢湖、鄱阳湖、洪泽湖、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5. 四大瀑布: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黄山风景区瀑布、庐山瀑布  6. 著名泉水:北京玉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泉水、杭州虎跑泉  7. 著名海滨:大连海滨、北戴河海滨、青岛海滨、厦门海滨、天涯海角海滨
二、人文资源:  历史和文化古迹,习惯称为人文资源;其中包括纪念忸、古建筑、古墓葬、艺术宝库以及各种考古发现等。  1. 宗教名山:  1.四大佛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2.四大道山:青城山、武当山、崂山、龙虎山  2.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四大园林  苏州园林:沧浪亭、狮子亭、拙政园、留园  扬州园林:何园个园  岭南园林:清晖园可园  北方园林: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  4.四大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布达拉宫、孔庙  5.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  6.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孔庙  
三、社会旅游资源:  狂欢节  民俗风情,变革新事等,称为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古风,民俗、和各类建设风貌及发展成就等。  1.世界三大赌场:美国的加斯维加斯、澳门、  2.中国四大刺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  2. 世界三大宗教:  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 世纪至5世纪之间,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代表经典是《金刚经》,世界上约有2.5亿人信奉佛教。  a、 世界佛陀日: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  b、 佛诞节(泼水节)阴历四月初八  c、 成道节:阴历十二月初八(腊八)  2. 基督教:在公元前1世纪形成并发展起,信仰基督稣,以《圣经》为经典。目前有10亿人信奉基督教。  a、 圣诞节:公历每年12月25日  b、 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至4月25日之间)  c、 情人节:每年2 月14日  d、 狂欢节:有的始于元旦,有的始于圣诞节,各国不一  3.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是《古兰经》  a、 开斋节:伊斯兰教10月1日  b、 古尔邦节:伊斯教历12月1日  c、 圣纪节(圣忌日):希古拉历3月12日
  旅游资源评价是基于开发利用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也即西方学者所称的吸引力评价。它是旅游地评价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旅游环境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列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系列要素评价:资源密度、资源容量、资源特色、资源价值和功能、地域组合、资源性质  开发条件评价:区位、环境、客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施工条件、开发序位  效益评价:经济、社会、环境
  1.美学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的美学质量的高低或特色进行评价。  2.社会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体现当地现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进行评价。  3.历史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反映担负地过去的历史文化风貌进行评价。  4.市场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所吸引的客源对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规模进行评价。  5.综合标准:从市场观念出发,同时也涉及美学、社会及历史等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卢云亭先生“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六个条件: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  1.评价项目:"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you qi游玩和休息)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2.基本分值: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计分与等级划分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所进行的研究和记录。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调查的基本内容是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制订开发规划方案的依据和基础。分两个阶段进行:  
1.室内准备
  对目标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总体的印象。  本区和邻区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报告和图表等资料,加以整理,作为野外调查的实证和参考。  背景资料:国土资源调查报告、水文气象资料、各种统计资料;卫片、航片和各种现有的较大比例尺地形图;文史资料、地方志、地名志和前人游记;当地群众提供的报景、找景线索等。  
2. 野外考察
  验证前人的结论,并进一步详查前人未发现的景点和景物。野外调查有三种方式:  路线考察:沿着交通线考察,重点是开辟新的旅游景点;  区域普查:重点是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区分布和差异、利用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同类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为景区划分、游览线路设计、人文构景打好基础,从而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背景资料。为了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现场勘测时,可使用现代技术手段――遥感技术等,来获取和验证资料:  重点考察:主要是对重点景区进行周详的实地勘察,包括旅游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有基础、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3.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旅游资源本身的调查  所处环境的调查  客源分析  临近旅游资源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文物保护法》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颁布、实施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40多个。在旅游资源方面,中国并没有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林业、文化、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矿产、水利等部门的部门规章中。& 秦皇岛旅游资源主要有:  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原林业部制定发布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4年),《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所作的规定,《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对文化遗迹保护所作的规定。各地方也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
保护方式  世界各国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大致有两类:  一是运用法律手段,实行立法,加强法制。  二是根据旅游资源质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加以保护。
保护内容  旅游环境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的综合。处理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将保护内容分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两部分。  1.旅游资源: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点、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建筑、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山峰、象形石、水体和树木等自然旅游资源。  2.旅游环境:指影响文物保护、游客旅游行为的周围环境。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地形、林木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保护规划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  1.等级划分  1)一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属于旅游区内核心景观的景观资源。  2)二级。其它旅游资源。  2.保护措施  1)一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开发中必须保护其原有风貌及环境氛围,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禁随意开发建设。  ●建筑物体量、布局合理,色彩、风格一致,与周边景观格调协调。建筑物墙面整齐,无污垢。游览场所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在其周围划出一定范围,此范围内不得建设任何影响景观视角完整和美感的一切建筑,不得在此范围内摆摊设点。  ●区内造型地貌众多,在建设施工及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应特别加以保护,以免造成永久性破坏。  2)二级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一级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但也不能造成永久性破坏。  (二)旅游环境的保护  1.等级划分  将景区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三部分。  1)重点保护区。指旅游资源周围的环境,包括绿化、污染、施工、采石等活动涉及到的问题。  2)一般保护区。指旅游区内重点保护区以外整体环境的保护,主要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垃圾及山体等。  3)外围保护区。指位于旅游区内,但又处于各景区之外的旅游环境氛围营造地带。  2.保护措施  
旅游环境  1)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符合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基本符合二级标准。  2)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3)对林木病虫害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与林业部门配合,及时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向,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控制与消除其危害。  4)卫生措施  ●垃圾箱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  ●餐饮服务符合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规定,配备消毒设施,禁止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  ●厕所引导标识醒目,数量满足需要,造型、色彩及格调与环境协调。所有厕所具备冲水、舆洗、通风设备或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厕所便池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无破损、无污迹、无异味,干净、明亮。  ●公共场所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检测标准。  5)安全措施  ●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防护设施齐备有效,标志明显。  ●认真执行旅游、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安全保卫制度。  ●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或设立医务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备药品,有较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配备必要防火器材,并在醒目处设立防火宣传牌,并指导游客如何防火。  ●部分山体滑坡现象严重,对游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规划采用生物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  6)任何开挖山体的行动都要得到有关部门的特别批准, 在施工中还应特别小心,把对山体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保护注意事项  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2、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自然风景协调发展。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来环境的格调。例如建爬山缆车时不应破坏原山景色的秀丽和雄伟;高层的现代化建筑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建筑物旁边。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因建设现代文明而毁掉了古老文明。  3、旅游资源开发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着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指的是它不产生工业“三废”,但旅游业同样会产生污染。现代旅游业中,宾馆饭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餐厅酒楼产生的废气和噪声成了居民的投诉热点,海滨旅游区的无度开发会导致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必须制定法规和措施保护环境。例如泰国芭提雅海滨度假地规定,40个床位以上的旅馆要有污水处理设施,以保证海湾水域的卫生。土耳基禁止在沙滩上插太阳伞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龟蛋受损,禁止在沙滩上开汽车及用强烈照明灯以免吓跑大海龟。  4、注意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资源要以尽量小的投资开发更多的项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顾经济效益而滥加开发,以致破坏自然环境,这是“杀鸡取卵”的错误做法。
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现代革命史迹为主要资源,将现代革命史迹所在区域作为游人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把“游山玩水”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中国是一个具有光辉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国家,五四运动以来80多年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其间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史迹,它们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我们今天红色旅游的丰富而特色鲜明的宝贵资源。  
巨大的数量  气势雄壮的秦兵马俑,古老而蜿蜒的长城,宽阔雄伟的故宫,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除了这些人们所熟知的古代各种名胜古迹之外,还有着另外一类绝不能令人忽视的史迹―――现代革命史迹。相比之下,这些历史遗迹的年代不算久远,但是,它们的影响力和意义都是巨大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当我们提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一批现代历史巨人的名字时,当我们回忆起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和开国大典等无数现代革命运动和事件时,当我们回溯中华民族近百年以来曾经走过的历史道路时,群峰翠柏掩映下的韶山毛泽东故居、坐落在上海典型民居石库门里的中共“一大”会址、飘扬在井冈山五大哨口上的红旗、矗立在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宝塔,都会立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们似乎是如此鲜活,永远都会令人们激动,永远地震撼着人心。凡此种种,构成了以革命史迹为主的现代史史迹群。  现代中国历史的前进,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遗迹,特别是革命历史遗迹。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就达127处之多。特别是在第四批公布的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重要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了29处之多,比例高达58%。至于归属于各省市县级管理的革命历史遗迹,数量就更多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就保存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陈列馆里则珍藏着一万多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瑞金现存的革命遗址和建筑物多达180多处,其中有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井”等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是全国重点革命文物最多的县市。 
内容和主题
&  中国的现代史迹犹如一串逶迤的珍珠,串接着古代和近代文物史迹,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受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走向的强烈影响,其内容和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被侵略和民族奋起反抗、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条主线上,围绕着中国革命斗争这条历史的主线而展开的。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延安革命纪念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史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革命斗争史实为主要内容,展示了一幅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获取自由和幸福的瑰丽篇章。  新中国建立后,同样留下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设的遗迹。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雷峰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南京长江大桥和林县红旗渠,这类以新中国轰轰烈烈的创业史为主要内容的史迹,向我们宣扬了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一大批新时期英雄模范人物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真诚奉献的动人风采。  
分布广泛与地区性
&  20世纪20年代以后,革命如汹涌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量庞大的现代史迹分布广泛,它们如同夜空中的星斗,散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同时,也是受到现代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史迹的地区分布又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正如近代以来,由于外敌入侵最初是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的,民族侵略和反侵略的斗争首先围绕着东南沿海地区展开。相应地,这些地方所遗留下来的近代史迹就比较多一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革命斗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侧重于不同的地区,因而,在其历史遗迹上,也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地区性。例如,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武汉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中,成立大会又召开于上海,所以在这些城市里保留了比较多的此类旧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国情所决定,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而其革命活动遗迹的分布,基本上就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由最初的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偏远落后的山区、农村地区,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逐渐向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转移如河北、山东、天津和上海等地,直至最后进入北京取得全国的胜利。  而在抗日战争中,日军侵占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区域,国共两党的抗日力量则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基地,双方进行了长达8年的较量,所以,在上述相应地区,遗存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旧址就比较多一些。  另外,同样主要是受到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批名人或杰出人物的诞生地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包括东南沿海的两广、福建、江浙一带等地,如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都是湖南人,朱德、邓小平、聂荣臻、陈毅等从四川走出,周恩来的故居在江苏,叶剑英是广东人,鲁迅则是浙江人。当然,这种名人籍贯比较集中的现象的产生,也与上述地区或经济相对发达,或文化底蕴比较丰厚有着极大的关系。  
多种多样的类型构成
&  中国近现代史迹的类型构成极为丰富,主要可分为战争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如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和延安革命纪念地和西安事变旧址等;重要会议的会址,如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各种重要机构的办公地旧址,如“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红岩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等;杰出人物的故居或纪念堂,如毛泽东故居、毛主席纪念堂、朱德故居、周恩来故居和邓小平故居等;革命烈士陵园,如雨花台烈士陵园、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等;以及各类纪念馆,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类别。  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各类杰出人才和名人辈出,其中尤以革命领袖、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及革命烈士等人物最为醒目,著名者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宋庆龄、鲁迅、茅盾、刘胡兰……这一个个使人如雷贯耳的名字汇集在一起,构成了一片灿烂的星空,他们的活动和事迹,串起了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围绕于此,在中国现代史的史迹中,名人或杰出人物的故居和纪念馆必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顺应红色旅游的热潮,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的丰富资源,发挥革命史迹的教育功能,展现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对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而深刻的意义。近年来,在湖南的韶山冲,在江西的井冈山,在河北的西柏坡,甚至在昔日的红军长征路上,都经常可以看到游人们穿梭如织、流连忘返的场面,这些昔日的红色根据地大多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有些更是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游客们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追寻先辈遗迹,时尚的旅游和“红色”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革命史迹正在借助于红色旅游的浪潮,发挥着第二课堂的巨大教育作用。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酒店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旅游资源”的相关词条
“旅游资源”的参考资料
“旅游资源”的扩展阅读
“旅游资源”的开放分类
“旅游资源”的合作编辑者
浏览次数:约 1947 次
编辑次数:1次
最近更新:
07-16 14: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力资源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