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写一个写赵松庭笛子波普艺术风格格的开题报告

赵松庭对中国笛子的贡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赵松庭对中国笛子的贡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继往开来“笛艺春秋——纪念赵松庭先生诞辰80周年笛子艺术研讨会”综述
金秋十月 ,正值菊花盛开时节 ,为期两天的“笛艺春秋———纪念赵松庭先生诞辰 80周年笛子艺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0月 2 5、2 6日在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此次纪念研讨活动是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主办 ;由中国竹笛学会、赵松庭艺术研究室、台湾琴园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整个大会分纪念会、研讨会、展览会、专场音乐会四个部分。赵松庭先生之子赵晓笛、儿媳汤晓青、外孙蔡拯作为赵先生家属代表与来自全国各地和新加坡、台湾、法国等地的海内外竹笛演奏家、乐器制作专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活动家 10 0余人汇集一堂 ,还有自发赶来的来自山西、山东、湖北、内蒙、辽宁等省区的大、中、小学的笛子专业学生、业余爱好者 4 0余人参加了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可以说这是一次群贤毕至 ,云集海内外老、中、青、少四代笛子演奏家与笛子爱好者的史无前例的盛会。10月 ...&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赵松庭作为民族乐器的教育家,终其一生都未停止笛子艺术的传承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到辞世,他的足迹遍及大陆诸多的音乐院校和港台各地,而他培养过的弟子分布范围则早已扩大到海外。从20世纪50年代的元修和(西安音乐学院)、谭谓裕(上海音乐学院),60年代的俞逊发(上海民族乐团)、曾永清(中央音乐学院),到70年代的蒋国基(浙江民族乐团)、詹永明(上海音乐学院)、张维良(中国音乐学院),80年代的戴亚(中央音乐学院)、杜如松(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吴樟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90年代的曾格格、唐俊乔、陈悦等,均出自其门下。他虽然未长期在专业院校任职,但他教学质量之高,授业者技艺之精,早已获得民族音乐界的一致赞誉。他的教学理念、方法、经验是中国笛子艺术的一笔宝贵遗产。[1]一、赵松庭的教学思想詹永明曾说过:“赵松庭先生教学思想强调的重要性是笛子以外的知识。他的观点是培养学生成为‘师’而不是‘匠’。他认为学好笛子,必须同时掌握好文、史、...&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赵松庭作为中国笛子的南派代表人物之一,开创了“刚柔相济,南北交融”的浙派风格,创造性地运用了笛子的循环换气、特殊强弱控制等多种技法,发明了排笛、L型低音大笛、玉石龙凤笛、弯管笛、同管双笛,首创横笛频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创作了《早晨》《三五七》《鹧鸪飞》等著名笛曲。1956年8月,赵松庭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一场音乐会,以自己演奏的一曲《早晨》开始崭露头角。《人民日报》于8月19日发表了署名沈鼎的《赵松庭和他的笛子》一文,从此拉开了研究赵松庭笛艺的序幕。此后,简其华通过对《早晨》的分析,充分肯定了赵松庭的创造才能,认为在作品中体现了赵松庭“对民间音乐作了刻苦的钻研,同时也学习了西洋音乐的优点(他学过长笛),加以融会贯通。因而才能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表现人民新的生活气息的作品”[1]。从简其华的这篇文章算起,迄今已近六十年。纵观这近六十年的赵松庭笛艺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自1956年至2001年,即从简其...&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赵松庭(),浙江东阳人,著名笛子艺术家,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被誉为“江南笛王”。浙江艺术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名誉校长。他首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和首先使用了排笛,创造了L型倍低音大笛,亲手设计制作出古代笛类吹奏乐器“篪”(chi)。他首创横笛频率计算的理...&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恩 师赵松庭离我们而去已整整两年了! 在这两年里,我不曾为恩师写下一个字,因为我不愿也不敢相信,他真的离我而去了。那个从我九岁起便悉心教导我的、慈爱的如同父亲一般的人,竟被死神当着我的面生生夺走了,而且走得那样匆忙、那样急促、那样无法挽留。两年前,得知赵老师病重人院的消息,我和妻子立刻放下工作,不顾一切地从北京赶往杭州,在他的病榻前整整照料了十天,这期间,我们每天都在祈祷,希望奇迹可以出现,希望能把恩师从死神的手中抢回来。万万没有想到,这十天竟成了我们师生最后的诀别!我一下子蒙了,想起近三十年的师生情,想到与最敬重的恩师从此阴阳两隔,不由得心如刀绞。念天地悠悠,再无处觅斯人踪影;叹人海茫茫,叫何处访恩师仙音! 痛失恩师的悲伤令我很长时间难以自拔,好几次睡梦中,我都梦到恩师给我上课,醒来时枕巾都被泪水浸湿了。我自幼是个内向而又倔强的孩子,即使受到父亲的责罚也决不流泪,可是,在恩师的遗体前,我第一次失声痛哭,以至于我母亲竟因此而得到...&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n^01年2月10日晚上,赵松庭先生的老伴(大家都ZU尊称她赵师母)和大女儿杲杲给我打电话,说赵先生住院后经cT检查问题严重。第二天上午我就和校党办主任、老干部科科长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往医院。主任医师告诉我已可确诊赵先生患胰头癌晚期,并指导我们阅读了显示已经扩散到肝区的cT片。我即要求医院无论如何要设法治好赵先生的病。主任说,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只能维持3至6个月。这真是晴天霹雳!忍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调整了情绪后,我们到病房去看望赵先生,只见他仰卧闭目,神态自如。我向他问候,他连声说谢谢。我见他虽然没有昔日那么神采奕奕,但双目仍然是那么炯炯有神。考虑到那个医院正在装修,环境、条件不大好,我提出请他转院,他马上摆手说不要了,并吟诵了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四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还说:“这里的医生都熟了,他们对我都很好,用不着转院。我这次住院大约也和前两次一样,要个把月时间,出院后,我要到美国去看看女儿”。听着他的这些话,我...&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笛子大师系列&之——赵松庭
&<img ID="imgedi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ata/card/.gif" BORDER="0"
ALT="笛子大师系列&之&&赵松庭"
TITLE="笛子大师系列&之&&赵松庭" />
赵松庭(1924年—2001年),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市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国著名笛子艺术大师,南方曲笛的代表之一。曾任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艺术学校名誉校长。
&&&&&&&&&&
赵松庭自幼成长在民间音乐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他九岁习笛,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并先后向昆曲艺人和学校老师学习演奏和乐理,学习昆曲和婺剧。他13岁就能吹奏婺剧的许多曲调,16岁担任了婺剧乐队中的首席“正吹”。除了吹笛外,他同时学会了演奏唢呐、先锋(长号)、板胡、徽胡,完成了婺剧著名套曲《花头台》的全套演奏。赵松庭17岁拜地方艺人叶小苟为师,学吹许多民间戏曲曲调。初中毕业后,他考入锦堂师范。1947年,他考入上海法学院攻读法律。1949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部队文工团,从此,他带着心爱的笛子跑遍了大江南北。
1950年,赵松庭随团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先后七次立功,并提升为乐队副队长。1954年,他因伤回国。离开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面对祖国的锦绣河山,他的心中充溢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于是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富有时代气息和象征意义的笛子名曲《早晨》,为他今后震动世界乐坛,奠定了基础。
1955年,赵松庭从文工团复员后,任东阳婺剧团导演。1956年,他进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兼课。同年,他参加在北京举行的规模宏大的首届全国音乐周活动,他的演奏获得雷鸣般的掌声,组委会破例让他再吹奏一曲,《人民日报》为此专门作了报道。当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自己的家里接见了他。席间,赵松庭为总理演奏《早晨》,他以极长的气和快速的指法相结合的技法,塑造出腾空飞翔、流利华彩的音乐形象,总理指名要他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去访问西欧。
1957年,赵松庭在莫斯科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以他的乐曲和具有创新技巧的演奏,令14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为之倾倒,人们惊叹:“这个中国人一根笛子就顶一个交响乐队。”可是,从莫斯科回来,他被加上“笛子指挥党”的罪名,被错划为“右派”,送到农村劳动。这期间,赵松庭每天坚持练笛,并写出了《欢乐的山谷》、《婺江风光》等名曲。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司马迁的名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1962年,在周总理及省委有关同志的关怀下,赵松庭回到了浙江歌舞团。
1964年,赵松庭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用自己发明的“排笛”演奏了《婺江风光》、《采茶忙》、《荫中鸟》等乐曲,得到了许多音乐家、文艺家的高度评价。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起,赵松庭便被剥夺了上台演奏的权利,他就以大部分时间从事笛子制作和乐器声学的研究。在整个“文革”期间,他制作了将近2000支笛子,同时在理论上解决了横笛频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1972年,他根据这项成果,写了《横笛频率计算与应用》一文,发表在《乐器科技》上。1973年,赵松庭调回浙江歌舞团后不久又被打成了右倾翻案分子,从事看门、扫地、烧开水的工作。其后,他着意培养了一代“浙派”青年演奏家,如蒋国基、詹永明、张维良、杜如松、戴亚等。
1976年,赵松庭调到浙江省艺术学校任教。1980年后,他相继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并先后奔赴天津、武汉、济南、南京、成都、重庆、内蒙古、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他在培养笛艺人才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82年,赵松庭还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举办讲座,播讲了《竹笛演奏技巧》。
&&&&&&&&&&&&&&&&&&&&&
  赵松庭的演奏既有南派典雅的风格,又吸收此派刚劲明亮的特色。他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并被誉为“江南笛王”。他将婺剧唢呐惯用的循环换气法移植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他创造和首先使用了排笛,创造了L型倍低音大笛,大大开阔了竹笛演奏的音域,并亲手设计制作出古代笛类吹奏乐器“篪”。
赵松庭创作及改编了一系列风格各异的笛子名曲,如《早晨》、《三五七》、《鹧鸪飞》、《和平鸽》、《二凡》、《西皮花板》、《牧羊歌》、《海滨》、《小河淌水》、《流水板》、《婺江风光》、《采茶忙》、《幽兰逢春》等。这些曲子大都取材于婺剧,具有浓郁的金华地方特色,已成为中国乐坛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赵松庭发表了《竹笛源流》、《横笛频率计算和应用》、《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低音笛及L型笛》、《中国笛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管双笛》等论文。在竹笛科研领域,他编著了《赵松庭的笛子》、《中国竹笛教学方法》、《笛艺春秋》等著作。
  赵松庭集笛子演奏、创作、制作、科学研究、著述和教学于一身,他对浙江和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及其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日6时30分,赵松庭因病医治无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8岁。
&&&&&&&<img ID="seal"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ata/signet/0/0/5/1/5Li/5Lik5pSv56yb.jpg"
ALT="笛子大师系列&之&&赵松庭"
TITLE="笛子大师系列&之&&赵松庭" />
&&&&&&&&&&&&&&&&&&&&&&&&&&
  赵松庭(---2001),浙江省市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被称为“江南笛王”。现在中国笛坛的优秀曲艺大师赵老师的学生几乎占了大半壁的江山。像、王次恒、杜如松、、唐俊乔、蔡拯、、陈悦,曾格格,俞逊发……用不记其数来形容丝毫没有夸张!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笛坛,真正与赵老一点都扯不上关系的能有几个?!
&社会兼职与著作
  曾任浙江艺术学校(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赵被音乐界称为南派笛艺的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被誉为“江南笛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我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
  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成长在民间音乐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
  1933年,9岁开始史笛,不久,又学会了二胡.琵琶.三弦.唢呐.
  1938年,14岁担任业余剧团的正吹,还曾登台扮演花旦.
  1940年,16岁在东阳中学毕业后,参加了昆曲坐唱班,师从艺人叶小苟.后入锦堂师范学习.
  1944年,20岁担任东阳中学及缙云师范音乐教师.
  1946年,22岁时,碍于父命,不得不放弃心爱的音乐,进入上海法学院攻读法律.
  1949年赵松庭毅然中断法律学习,考入文工团,不但学会了好几种西洋乐器,还能写词作曲.
  1954年,赵松庭在东北疗养时,每天面对如诗如画的美好江山,观察人们愉快的劳动生活,情不自禁地提笔写成了一首象征着祖国如旭日东升.欣欣向荣的笛子独奏曲《早晨》.
  1956年,赵松庭进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演奏《早晨》,
获得很大成功.
  1964年,在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奏了他在农村时创作的两首乐曲,《婺江风光》和《采茶忙》,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音乐评论家李凌以《吹情》为题在上海《文汇报》撰文,赞美《婺江风光》是一首"以器乐写心灵"的杰作,认为它"音中有物,
声中有情".在《采茶忙》中,使用了他首创的"排笛",扩大了笛子的音域,令人耳目一新.
  1966年,在风风雨雨的年月里,赵松庭转入笛子科技研究.在他的弟弟物理学家赵松龄的帮助下,对笛子的频率计算与应用,以及温度与音准问题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验,完成了几万个数据的演算,终于为笛子制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1979年,赵松庭重新上台,献演了新作《幽兰逢春》.
  2001年,仙逝与杭州。
  赵松庭在教学上颇有建树,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赵松庭感到唯一遗憾的是,尚未培养出优秀的女弟子.他说:"唐代.宋代吹笛的多是女孩子,我打算招收一批女学生,探索一下,是否能出现女性笛子演奏家."
  赵松庭最近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弯管笛,可以增加笛子的长度,而不影响演奏的方便;二是"同管双笛",又名"雁笛",演奏时双手如同大雁飞舞,非常别致.美观,此笛历史文献有记载,从壁画中也能见到,但还未发现过实物.同管双笛的声学非常复杂,赵松庭打算再次与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的弟弟赵松龄合作,力争早日攻克这项尖端课题.
  中国笛子有以秀美、典雅、华丽为特色的"南派"和以粗犷、明亮、刚劲特色的"北派",赵松庭为了更好地表现时代精神,打破南北的界限,兼收两者之长,并借鉴西洋长笛的某些技巧,形成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的"浙派".他还将唢呐的特殊循环换气法运用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笛子的表现手段.赵松庭的笛子艺术自成体系,包括演奏、创作、教学、科研、制作等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如果仅就他所创作的一些乐曲和演奏技巧来研究,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到笛子史学、美学、声学、律学、工艺学的高度,进行全面的探讨.
  赵松庭深入余姚河姆渡对出土骨哨进行考察后,认定:笛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七千年前。他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等古人诗句中,萌发了用玉石制笛,再现民族魂宝的想法,试制成功的玉笛已在海外投入演出实践。
  赵松庭在美学观点上,主张“音乐技巧为表现内容服务,脱离内容表现的不能称为技巧;竹笛本身在不断发展,技巧也必须不断创新;技巧不论中外古今年内南北西东,只要对内容表现有帮助,我们都要吸收。”
  在律学方面,他认为纯律,平律均无不可,不宜定死,否则风格要受损失。温度会影响发音的频率,他主张根据不同温度制作不同规格的笛子,就不能混用。他坚持笛子必须科学化,只有具备较高深的数学,物理学知识和运算能力,才能制作出合乎标准的笛子。
  赵松庭的笛艺虽然来自民间,未进过音乐院校,但他的文学修养与科技知识相当渊博,因而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较强,教材的编写也相当简明扼要,结构严谨,门下弟子成才率甚高。
  赵松庭为了弘扬民族音乐,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是一位踏踏实实耕耘于民族乐坛的实干家。赵松庭2001病故于杭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赵松庭老师的竹笛十讲,赵松庭,赵松庭笛子十讲,赵松庭笛子独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艺术风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