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拆解前拨拆解

上传时间:
山地车自行车 变速器调试-前拨调试视频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电兔教室]呕血奉献,超过10小时的装车教程!
出处:|自行车网
作者:BIKETO(Lawrence)
点击:51129 次
驹之驹之,吾等乏网络诟词之顿挫,弊也,缺也,甚也。爱公贤兄不乏沧鬓之举难入蹉跎。术不知发烧之意鸟等何物,拙欲开坛锯剖将其七百度,甚事解解,鄙不得宫奏将弃乱,此等尽忠义举腹之鉴也。因为官方指引只保证任何人都能看得懂,且为最少事故率下的操作,笔者在此以一个发烧车友的身份用一台FALCO Eleonora作为例子力尽详细地为大家演示一台公路车的正确安装教程。(声明:作为普通车友不仅仅是零件的费用、拆装维修周期的迥然不同、还有就是专业竞技过程中的后勤支援,以及对安装时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综合各种的要求和环境因素都不同,因此,鄙人拙作并不与Pro Team、Pro Tour职业车队水平作比较。)阅读本文章前请各位自备爆米花和可乐解闷!车架――(Falco Eleonora钛合金车架)车架是一部自行车的灵魂,所有“好踩”、“顺畅”、“扎实”的感觉都源自于此,而非其他部件。因此车架也是最值得投资和慎重考虑的。笔者玩碳架已有一段时间,对于一款的性能,大概能判断出其设计理念,是偏重刚性?还是突破空气动力学的界限?碳纤市场选择太多,自圆其说惯性、爬坡、冲刺、操控、平地综合性能完美于一身的产品并不少见。因此,笔者想换个口味,试图在重量上作出稍许妥协,换一种角度去欣赏自行车的美学――钛合金车架。国内马云市场一直充斥着大量的“古董”――小尺寸厚壁劣质圆管简单焊接的钛合金车架。其实,钛合金塑性低,道次形变量低等加工问题早已解决,并且在管材加工工艺上,早已没有国外月亮特别圆这一说法,甚至在某些锻造工艺和设计理念上,国内有些品牌还先行一步。目前,先进的钛合金车架早已采用多段液压锻造无缝变壁管材加工工艺。简单来说,管材加工过程中经过3~8块甚至更多的锻锤模具,而每块锻锤型面为圆弧的一部分,延轴向分为前锥角、定径段、后锥角三部分,3~8块锻锤共同组成圆弧型面,随后加工出圆弧直径与锻造成品管材直径一致的钛合金管材。但也因为多出先前模具的制作费用及液压机床的费用,所以,大尺寸高刚性的多段液压变径管材的车架价格也变得难以亲近。甚有一些加入CNC切割和铣镂工艺的钛合金的车架价格更是居高不下。钛合金,在林林总总的碳纤维市场中总闪耀着一种永恒的古典光泽更甚一种违和感。金属的质感本身就意味着包含精雕细琢的韵味,这并不是大型烘炉、重型模具定塑的工业产品,有的更多是一种艺术――十几年经验的师傅利用简单的焊枪和砂纸在半开放的模具下演绎的精准技艺。这和手工包裹工艺的碳纤维车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但钛合金车架并不是那么容易挑选,因为市场上各种企图博取目光的扭纹管和异型管在试图在歪曲我们消费者的物理常识,而同等重量下受力分布更均匀,刚性更佳的圆形或弧形抽管却并不容易流入消费者的视线。因此,在各种奇葩商品充斥的市场中能寻觅一款高性能的钛合金车架就变成笔者的一种乐趣。――(Zipp 404碳纤维轮组)长距离综合用轮组方面,笔者选用第3版的Zipp 404(Zipp第3版的塔基本身并不支持11速,需要自己动手加工)。404的美学并不在于暴力的刚性,而是在于其优良空气动力学特性(特别是偏航角Yaw从10至15度的区间)。2011年德国Tour杂志的30、40、50km/h下的成绩和著名的HED不相伯仲。顺带说一下,其实,Zipp轮组并没有所谓的年份的定义,目前准备发售的2014版其实是第5版(第4版主要因为采用驱动侧放射的isopulse编织方式,笔者直接抛弃)。据Sram技术说道,Zipp 的剖面翼形(Airfoil)的发展过程其实比较“古板”,先制造了几种的不同的翼形的轮圈,然后不断跑风洞,再不断打磨(shape)其造型,周而复始,最终得出其空气动力学优异的翼形。或许是此种“古法炮制”的时间成本较高,Zipp的发展其实一直都难以吻合传统自行车行业1年1变的更新周期。除此之外,他们选用的瑞士一个小众品牌WIB的61803深沟球轴承和奥地利高含量特氟龙润滑脂(由1号基油调配的)一直也是笔者说青睐的。若车友选择自编轮组,可以参考电兔之前写的:套件――(Sram Red 22 机械夹器版变速套件)除了比较认同Sram的设计理念之外,笔者还会考究品牌细节的处理能力。举个例子,相较于Shimano几乎全车套件均用一瓶“苹果酱”而言,Sram的润滑脂更加考究了。据笔者经验和观察到,一套普通的Red公路机械变速中最少含有5种不同的油、脂。(手变机构和曲柄的花键位置采用NLGI3的高针注度耐水冲稀的润滑脂(屎黄色,估计是Kluber的油品),曲柄的预紧调节环及转轴(spindle)与轴承内圈(inner ring)接触的位置均采用NLGI2(此等级也称工业针注等级)复合锂基润滑脂(蓝绿色),中轴的薄壁深沟球轴承采用陶瓷专用的低温减磨耐冲击的润滑脂(浅蓝色,质地比较硬),后拨进线口因需要抗磨和开放环境所以采用低针注度含二氧化钼润滑脂(灰黑色)。另外,笔者之前在Sram工厂见到,即使是低端的SX,X5,X7等手变(指拨+转把)为了保持良好手感,内部机构都是采用日本原产的道康宁的NLGI1复合锂基(含PTFE)丝纺特种润滑脂(纯白,手感丝滑,这种特种润滑脂价格比较昂贵),最后,当然还少不了链条的超耐水复合润滑脂。上一代Red的前拨一直被市场所唾骂,在这一代中加入了Sram引以为傲的Yaw技术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前拨的材质,整体感觉非常良好。但使用Sram后拨的车友还是免不了新车一拆之说。为什么呢?因为目前Sram的后拨转轴销上是没有任何螺纹固定或者对锁结构的,存在少许设计缺陷。所以调整和保养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为什么有后拨拆解来调整一说?先卖个关子,电兔教室最近还会有各家后拨的比较、拆解及处理方法,敬请继续关注)(简单科普一下:“NLGI(National Lubricating Grease Institute)”为国际油品对常温非液态润滑脂/油的粘度划分(工业上更多地叫针注度、锥入度)。简单地理解后面的数字越高越粘稠;运转阻力越大;抗水冲洗能力越强;工作温度越高;抗压抗磨抗剪能力越强。)(关于润滑脂的成分和分类,皂基,剪切效能,基油级别,抗磨材质等问题,电兔将另开新篇详细说明,敬请关注) 其他部件――快拆:DT-swiss RWS非常多车友认为摇车时“轮组”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快拆没有上紧至适量,其次是快拆的选择错误。其实,对于竞技自行车中的“轻”元素,并不是那么重要,有时候反而结构力学会带来得更加明显提升。市场上公路车用快拆99%都是带拨杆的,但拨杆设计是不能摆脱“压力死点设计”。即拨压过程中快拆的轴向压力是先增大至死点然后下降,最后拨杆停留的并不是最大压力区间,而是“返松”后的区间(一般拨杆快拆锁死点应力在80kg左右,返松区间后的应力约在40kg左右)。因此,轮组安装后无可避免地会出现疲软症状。笔者选择DT-swiss或Specialized快拆更多是出于骑行性能的考虑而非意外的处理(一般国内业余比赛,并没有后勤车,爆胎就意味着退赛),DT-swiss快拆这种旋紧式专利结构,并不会在上紧过程中离过压力死点,只会“越上越紧”,而快拆杆上部件材料的屈服强度均远大于前后勾材料的屈服强度(车友甚多听过前后勾被夹坏的吗?)。弯把:Pro vibe sprint弯把的选择有几何、规格、把型功效的取舍。笔者选择Pro vibe sprint并不为其名衔所拜,除了把型合适之外,若对FEA(有限元分析)有了解的车友或者会知道摇车时弯把的把横段会出现比较大的形变,而大部分品牌考虑到重量的问题,一般只会将和把立咬合31.7直径段(规格是31.8,实际上因为考虑到品牌的工业配合只会做到31.70~31.74mm)做至约15cm长度,而直径转承段则是出现大形变的区间,因此,摇车时所觉“软”之因也源于此。把立:Deda newton 31此把立可以算是古董了,但鉴于最权威的EFbe德国实验室测出此CNC把立deflection(刚性偏移量)比一般铸造锻造把立甚低,即拥有更高强度,而且fatigue test(疲劳度测试)也名列前茅,故选此把立。(鄙人相信更加客观的实验室数据,而由多部件组成的所谓网络感言其实并没有什么说服力)锁踏:Time xpresso 8Time的锁踏一直是笔者忠好,一来是平时买菜游街平底鞋均能很好驾驭,二来是因为有特殊的iclic结构,入锁出锁都表现得相当“明确”(此“明确”包含两点:知道明确入锁后可以马上发力,摇车时在浮动角边缘时的触感明确,不会出现意外脱锁),三来踩踏总成的stack比较低,对于划圆肌群的bio-position更有利。工具部分――除了常规的内六角外笔者还需要作一些补充:1)用作剪线管的威也剪尽量选择进口的钢质好,剪切能力强的威也剪。若选用剪切能力低的话,强挤压会破坏线管多股芯结构。2)在适当的位置涂上螺丝胶和止滑剂(止滑剂有很金属专用和碳纤专用2种,各自的材料形变和应变能力不同,不建议混用)3)新手建议细小的地方(特别把立、座管夹等螺丝4~6mm)还是使用扭力扳手。但例如中轴主螺丝这些一般极限在45~55n/m扭力要求的地方可以不用大型扭力扳手(因为大部分人都扭不到那个力量)4)严格的公路车装车需自备3~4种不同的润滑脂(若对某些品牌变速套件的原装润滑油、脂不满足的话,需要最少自备10种不同材质的润滑脂),若没有条件的可以只用一瓶NLGI2复合锂基通用型润滑脂替代。5)碗组及中轴部件建议采用静力压力式工具,若敲打进去冲击力过大的话,会对高精度轴承产生部件产生永久性破坏。采用静力压力式工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滚动承轴机构的同心度。 Fitting――对于刚接触公路车的车友,参数没底的话,可以先去或许相关网站做个简单的fitting,因为fitting大多为单一标准,并不考虑选手的类型,所以得出的参数仅供参考。若须更详尽的fitting服务可到相关服务点及车店咨询。安装过程―― 第一步:弯把,手变的安装先把座杆,座包,前叉,把立等安装上,以利于车架上修车台。*注:本文图中涂抹的胶水、止滑剂、润滑脂其量均作明确演示需要。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量。 本人的习惯是先安装弯把和手变,并且安装相应的把立垫圈、调整相应的弯把角度、手变角度(有经验的车友都会知道自己的车架的各种几何角度及setting),其使用位置尽量一次拿准确,以利于后面更加精确地一次性裁剪线管。(可使用塑带将前叉和车架捆起来,以免车把在安装用力过程中和车架出现不必要的碰撞)把立和弯把固定的位置、手变和弯把固定的位置都需要涂抹适量的止滑剂(注意:不能涂抹过多,以免污染变速/刹车线和手变内部变速结构。止滑剂进入手变内部是非常难清理的。)第二步:牙盘及中轴的安装PF中轴是分左右的因为此款是PF30中轴,故有必要在中轴和五通接合得地方涂抹止滑令其接合更加紧密。中轴本身有标左右,若要一边一边地安装的话,建议先安装右侧后安装左侧。(即有长轴套的一侧,以利于左侧定位)(注意:中轴左右两侧字体要正向上,和性能无关,这只是车店技师严谨态度的表现)牙盘的安装,牙盘在安装前应该先检查盘钉螺丝是否够紧(笔者发现某品牌新的牙盘的盘钉螺丝松脱现象)。还有一点90%的车店都会忽视的地方:安装前要先把中轴预紧环调到靠近最曲柄侧(Sram的PF30的转轴是固定在左侧曲柄上,GXP转轴是固定在右侧曲柄上)。Sram牙盘和中轴配合相对较紧密。因此,在转轴上涂抹适量的润滑脂可以让你推进去时更加省力。(注意:主轴固紧螺丝上紧后需调整曲柄上的预紧环让其不出现晃动和杂音。)第三步:后拨的安装后拨的正确调整应按照以下顺序:1)上后拨主轴螺丝前需要在相应的位置涂上润滑脂;2)将后拨线芯张紧螺丝扭到最里面(即最松弛状态);3)(先不上变速线)先调整最小飞位置的限位螺丝(注意:upper导论齿轮的非驱动侧齿尖平面要对齐最小飞的驱动侧的齿尖平面,非对中!);4)再用手按住后拨,推到最大飞,再调整大飞限位螺丝(注意:此时upper导论须正对最大飞);5)调整张力螺丝(包角范围)(注意:upper导论的齿尖与最小飞的齿尖的距离尽量小,但不可低于6mm);6)截链(注意:链条先不穿过后拨,最大盘带最大飞时,拉紧时的长度加上一节outer link和一节inner link,有些批次的链条少了一节,不是114节,所以长度应该加上一节innerlink。此长度加上1节魔术扣的长度就是链条标准运转长度);7)上紧线芯并调整张力螺丝(注意Sram后拨过线的位置,若穿错了,拉线比就会因此而改变),至定位所需张力;8)上紧后拨线芯后,应该变速至最大飞轮,并用手拉紧车架上的线芯(Sram是没办法像Campagnolo和Shimano那样进一步推紧进档拨杆的),以保证线管和线管帽及手变完全接合。第四步:走线从手变出来的走法基本上是弯把型号说了算。但进头管处的线管段,老一辈的车友都喜欢交叉,把线的交叉位置放在下管处,因为交叉后线管弧度弯曲更小,手感更好。公路车,玩到最后的艺术就剩下走线和把带的艺术了。线管长度是否顺滑、美观、无杂音就是一个装车师傅底蕴的所在。1)对于外走线的架子,要注意分清线帽的种类。(线管的手变端是不需要经过线帽的;进头管和出后叉的过线座是需要用带后延的线帽的(即带老鼠尾的);进后拨前要加装不带老鼠尾的线帽);2)线管帽和过线座接触的地方注意涂抹少量的NLGI2或NLGI3润滑脂(含二氧化钼的润滑脂更佳)。这些地方涂抹润滑脂的作用是不让自行车在变速机构作动时或舵管转向时对线管长的短变化而引发的杂音。千万要注意,只须少许,以免“污染”线管!(注意:所有线管(Teflon,缩写PTFE)均不需要再添加润滑润滑脂、油!)。对于某些品牌线管原装油品不佳而导致手感阻涩的,请先使用专用的油品清洗剂(拒绝使用WD 40),再用鼓风机对线管内壁进行彻底清理,最后再涂上相应的油品(切记:不同油品之间不可混用);3)裁线管时应选用进口钢材和锋利的威也剪,因为剪切能力不足会强行压坏线管内部的多股结构导致日后可能会出现线管不正常偏磨和破裂等现象。4)裁剪完的线管,因为平面不齐整,为了让线管和线管帽接触的更加良好(有些线管帽是橡胶质地,对线管末端接触面的平整度要求更高),故要使用砂轮机对末端平面进行打磨。打磨时有3个小窍门需要注意的。一)裁剪线管时应该在两端打磨处各自预留3~4mm的长度供打磨用;二)打磨时应该快速、准确,并且选用的砂轮应为100~400目的通用型砂轮,更高目数,更精细的砂轮不仅打磨会消耗更多时间,而且时间一长则会产生更多的热量(线管内外橡胶层耐热温度只有100~200度),过热会导致线管内管(透明胶管融化堵塞)及外面的“包皮”熔掉,导致中间的钢质多股层松散开裂;三)打磨后应使用小型金刚锉刀“捅”一下线管里面的“屎”,以保证线管进出口位置的顺滑、无阻塞;四)线管外面的残渣应该用小刀小心地除掉,此举有利于套入线管帽;5)打磨完整的线管,在线管两端和线管帽接触的位置涂抹非常少量的润滑脂、油(抹一层非常薄的油、脂就可以了。这个地方对油脂并没有什么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线管帽更容易推进去(干涩下强推有可能会导致线管中间层从另一头捅了出来);6)精确线管的裁剪应该以毫米计算,并以自行车正常使用环境下作为参考,不应该为运输“打包”而刻意留过长线管(“飞线”是技师的低等错误)。笔者自用的线长标准是舵管左右摆动30度(公路车),前后夹器均没有明显作动。此为线管最小长度。7)至于线管的最大长度应该是线管和夹器、后拨接合的地方线管没有多于的“外摆”为最佳。第五步:夹器的安装及调整1)装的过程可以忽略(笔者的小黄皮还在游泳中,故暂用原装刹车皮演示)2)关于Sram的原装刹车皮的疑问,暂时没有任何信息明确说明Sram原配的灰色的Swiss Stop flash-pro是可以用碳纤圈的(笔者邮件过Sram总部咨询,未果。Sram官网手册及视频也没有明确说明)(但Swiss Stop 有flash-pro for carbon黄色版刹车皮出售)。至文章发布前,笔者使用此款灰色刹车皮搭配碳纤轮组使用超过数百公里,无异样。3)夹器的调整也是90%车店都会忽略的地方。以下步骤为笔者方法,并不苟且相同于Sram的官方教程:一)夹器在调整前,应该先安装自己使用的轮组(市面上的轮圈宽度一般由21mm~25mm不等,不同轮组对夹器预留的空隙是不同的),并打至相应胎压;二)将夹器左右两侧的弹簧张力调整螺丝均扭到最松状态(即刹车力度最小),至于后续的调整,张紧问题就似乎个人手感而定了;三)确保线管头尾都已完全进入相应的位置后;将释放拨杆处于闭合状态(闭合状态下才是正常的夹器行程);将线芯的张力螺丝从最低点往上扭约1/3距离(即线芯由最松弛状态开始旋紧1/3行程),笔者算过这1/3是张紧行程大约等同于张力释放拨杆总程的1/2,此为比赛中“抄车”预留轮圈的容差。另外2/3为雨战时由于过渡损耗的刹车皮而留待的预紧空间。四)将用开口13扳手调整正心四角螺丝,使夹器静止状态下是居中的;*(有老一派的车友喜欢调整束角(不过对于现代宽扁的刹车皮设计来说似乎已经显得不是那么必要了)五)上紧线芯,并大力刹车多次,一是保证夹器静止时还是正心,二是保证线管头部完全进入线帽和手变;六)调整刹皮角度:刹皮的接触面角度应该是轮圈刹车边的面平行(刹车接合时,非静止状态);刹车皮上端离刹车边最高的位置留有1.0mm的空隙(注意:在制动过程,夹器是会被前后拖拽,不预留空间的话刹车皮有可能会刹到轮胎上)。最低位置也应该留有一定余量,以保证整个制动过程在刹车边的特殊材质和结构上。刹车皮是固定在一个万向碗机构上,意味着刹车皮角度的调整是一个三维空间的上进行,在纵向横向都需要均匀、对称受力,以此保证最大的刹车效能。(你以为刹车的调整的部分说完了吗?其实未然。刹车调整的部分在成车后还需要调整,此步骤在下篇文章中继续讲解。)*Sram的Aerolink夹器结构其实并不是很好地“正心”,因为弹簧张力不平均,长杠杆侧总是优先作动(即前夹器的非驱动侧),结合其他Sram产品的一些设计缺陷及改造方法,笔者将在日后加以工程图一起全面解说。 第六步:前拨的安装及调整Yaw技术的加入,某种程度上说让车友更懒,容许更大的操作失误,但另一方面Yaw技术的加入也让前拨的安装及调整带来一点的便利。1)若和笔者一样使用金属架的车友,注意前拨箍环和前拨的安装位置都需要涂抹适量的金属止滑剂(注意:淘宝黑心商家很多,请小心购买);2)前拨调整时的原则应先迁就大盘&小飞;3)确定前拨高度时,注意:大盘最长齿尖离前拨下端最少保留1.0~2.0mm的空隙;4)旋转前拨的位置,俯视角度看让前拨上2刻度标应平衡于大盘齿片(仅只是平衡,共面与否应由限位螺丝来调整);5)最大飞状态下,放松低位限位螺丝让链条落至小盘,并保证链条和前拨内侧没有摩蹭;6)稍微加上一点拉力,并预紧线芯(注意压线槽的位置,对不准将导致拉线比不同,某些车友上不了大盘的原因也在于此);7)上大盘,并调整高位限位螺丝,以保证大盘小飞时没有摩蹭前拨内侧;8)最后安装上防掉链并调整间距,使其在小盘大飞时尽可能靠近链条而不至于产生摩蹭;*细心的读者或许留意到,笔者在线管上并没有安装前拨调整旋钮。笔者向来并不喜欢花俏累赘的东西,一方面考虑到在比赛前都有检查车辆的习惯,其次是前变速系统的容差能力较后变速的大,故不装调整旋钮下前拨的调整也比较容易。第7步:缠把带缠把带是也是自行车中的一门艺术活。看起来100,200块的东西影响的却不只是整车的操控质感,还有车主的艺术修养及对自行车的执着程度。市面上手感好,而且耐用耐脏的把带真不多,除了Easton microfiber、Specialized和Pro的智能硅胶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Veloflex的仿皮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笔者在规格、颜色上处处不能尽满意,唯有选用Zipp service course作顶替。1)缠把带前应该先洗手(因为市场上大部分质地的把带都是不耐脏的,特别是EVA质地的),并且把线管用电工胶布先预缠好(某些弯把类型是把两线管收到下面的,但笔者比较喜欢把线管前置)2)先在下把后缠一圈(要保证把塞周边是有把带均匀填充的,有些车店技术的做法是塞一段把带进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事后的把塞很难塞上,而且即使塞上后也会因为周边受力不平均而导致堵闭不完全,严重影响外观!),然后以约15~25度的上扬角度开始往上缠;3)如图所示,因为下把的握捏方向是往内两侧用力的,故把带相应的走向也应该是这样的,以保证把带用力时是越用越紧的,不至于长时间使用后松散开来。要注意把带字体的方向应该是向外的(即看到把带字体);4)有经验的车友对于缠把带都有不同的见地。把带缠度多少其实并没有标准,1份咖啡、2份牛奶、1份奶泡是意大利南部拿铁的涩香。1份的咖啡、8份的奶泡和糖浆、1份冰块这是玛奇朵带来的延绵口感。笔者对于下把位属于操控型细腻型的地方比较喜欢薄一点的缠法(把带重叠部分比较少),让发力感觉更加直接。(你我并不跑Paris-Roubaix,过于繁重的把带非常影响手感)因此下把位直管段重叠1/3的把带即可(即上把带压下把带约1/3的宽度,一般把带宽度为28mm~32mm),而到了弯曲的地方则重叠1/2的把带宽度,以保证车把转弯处把带没有“走光”;5)手变地方的缠法,有的车友喜欢十字交叉,有的车友喜欢垫把带。笔者比较偏好垫把带,交叉缠法会让手变的位置过于臃肿,影响握感。正确缠绕的把带左右两侧应该是对等质料的,笔者上把位为12圈,下把为为13圈,并且每一圈都应该是宽度相等的;6)到了上把位及平把位,因为握法和手部的发力方向相反了,故把带的方向也需要相反以保证长时间抓握不会越来越松;笔者认为上把位的休息作用需求更大,故以1/2的重叠宽度来缠绕把带较为合适;7)收尾的地方应用剪刀剪以相应的角度,并施以一定的张力让把带完美“过渡”。(笔者并不喜欢使用原装又短又硬的胶带裹之,取而代之的是3M电工胶布)笔者每种颜色的胶布对齐缠了两圈正圆,并且胶布的开口和收口处剪齐一并放在车把的下方,一方面是防止“手多多”把胶布搓起来,另一方面是防止汗水把胶布封口的腐蚀;8)最后,用风筒对末端的3M胶布进行加温,使其更加服帖。堵上把塞后,缠把带的部分基本完成(注意,把塞的字要正放,此乃玩车人态度的体现); 最后:Setting过后,把不该留的线裁剪掉,把锁踏装车,这车基本上就“定妆”了(“基本”是因为在最开始的几百公里内还需要对整车的角度进行不断地微调,此包括更换座包和锁踏的情况)。笔者为简洁派,变速线固定螺丝外的均属多余的线头,实属不必。在数百公里的骑行后后,变速线管定型了均会一并剪掉,但若考虑宽圈、窄圈、爬坡、平地轮组交替使用的话,多于的刹车线头可以保留。成车调整后,建议均打上螺丝胶,以防返松笔者并不喜欢看车把上的刻度来居中或者调整(因为有些品牌的刻度是印歪的),还是用尺子量比较保险。检查Reach值是否合适座高应该是调整中比较敏感的一项检查把高,垫圈高度是否正确(几何尺寸对于车友来说应该非常敏感的一环,甚有车友于舵管上留一长截实在有碍雅致。)历时超过10多个小时的安装终于完成!此车并没有为了拍摄展示而刻意作角度上的服从。一部设计角度合理的公路车即便在其正常骑行下的角度也甚应是唯美的。不是吗?后话:笔者此文仅属一期工程,对于某些部件的更换和工业化改造还有大量功夫要做,欲知后事如何,请车友继续关注电兔及BIKETO微博。 &“电兔,于兰蒂斯丑闻、巴索白衫时期开始上锁玩车,头脑发热但从不发烧,鄙视高价羽量的二等毛坯,直腰于没有灵魂的三流设计。没有罗技不微软,拒绝贴吧不溜群。腹容小许工科学识,闲时和坊间勾当,偶然和厂家挑逗,常为把玩独立设计,不时被口水淹没,总之十分痛快。”责任编辑:Lawrence协助拍摄:Vrgsftpcox,Dranpi,jewels,spp
美骑网微信公众号
美骑易购微信公众号
BIKETO美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快捷键回复:Ctrl + Enter
非常经典的公路车安装实例,谢谢
好文章,有看法,期待有公路车的安装
全碳叉上管应该留一点出来的吧
我是铝把立,钛上盖。并不存在你说那种问题。即便的碳的,其实现在国际大赛赛中不预留的人远多于预留的人,因为碳纤用吊芯的锁紧力度是要比把立后面2颗螺丝的锁紧力度小的。
神级一班的存在呀,膜拜了
好帖子,就是图片太大了屏幕都满了呵呵
支持一下,够细致
见笑了,严格来说其实还是不算非常精细。我下篇文章中会补上的。谢谢关注
链条快扣装反了
这链条是没有方向的,魔术扣也没有的。那个箭头只是标示拉紧的方向而已
专业、膜拜。
已经收藏并学习用,好东西!
分享了,正好最近准备要上RED22
不错,很专业。台湾尺我喜欢
不错,很专业。台湾尺我喜欢
能不嫩把缠把带的部分详细发图示意一下啊?垫把带和下把末端有点不太理解
很给力的网文,期待后续更细致的调整文章,更为期待能有CP变速的安装拆卸视频。
求解为什么有些头管上面要留一节?我的山地车是基本平的。。。
我的留一截是因为原车感觉把立高了,把立下移之后懒得截管了。至于碳前叉上管的话留一截是为了把立螺丝扭紧时不会因为应力不均匀导致夹裂,至于作者说的吊芯力度比螺丝力度小真的没看懂,还请作者详细解答一下,谢谢!
学习了,谢谢!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BIKETO山地车拆解保养图文教程(转)希望顶贴学习! (不断更新完善)
查看:144946 | 回复:198
本帖最后由 江郎 于
13:20 编辑
图文很有参考价值,现全文转贴
這次下船休息正好遇到單車瘋的高潮,應家人需要在添購一台腳踏車~~
08這一年車價和零件漲翻天,同等級的東西較07年漲了3成以上,新車貴到靠北邊走.......
在奇毛和露天守株待兔,撿到一台超值的MERIDA MTA 510
当我们确定要进行一次单车的维护时,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单车的清洗。这个步骤是让之后保养事半功倍不可或缺的步骤。
清洗车架可以用抹布蘸水淋到部件上,这样粘在车架底下的泥块遇到水后很易变软,这个时候只要再用抹布擦拭就可以轻易地去除泥污。笔者个人不赞成用高压水枪等去冲洗单车上的污泥,因为这样清洗,水易进入中轴或者花鼓里,影响零件寿命。
此时需要注意一些车架上容易积泥的地方,比如中轴上五通的位置。在用清水洗掉车架上的泥水后,接下来在抹布上倒少许洗洁精,用手简单揉搓后就可以在车架上擦洗,在遇到车架上有脏物的位置,只要轻轻 地来回擦几次,车架就会干净起来。通常不推荐使用洗衣粉等强效的去污剂,因为许多单车都是铝制材料,洗衣粉中含有的碱成分会和铝发生化学反应,天长日久就会导致单车铝的部分出现些颜色怪异的斑纹,所以柔性的去污剂——洗洁精绝对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買二手車總免不了全車拆解整理一翻
這台車狀況很好,前車主相當愛惜這台車,也讓我在整理的過程中省了不少麻煩
廢話不多說開始動手吧~
先量一下鍊條有沒有過度伸張,如果已經超限就剪下來直接丟了吧
這條狀況還滿好的繼續留用
用“截链器”剪下鍊條~
把鍊條洗乾淨,我習慣用松香水來洗
松香水會自然揮發不用為後續處理傷腦筋
把洗完的鍊條擦乾淨,晾在通風處讓剩餘的松香水揮發掉
拆下輪組,把車倒過來方便後續作業,油壓碟煞不建議倒立,建議先把碟煞組拆下來
在洗轮组的时候,可以选择用刷鞋子的刷子蘸洗洁精刷外胎上的泥沙。而在洗车圈的时候,最好换成粘有洗洁精的抹布,仔细抹车圈上刹车皮刹过的地方。辐条方面简单的擦洗就可以。在洗完花鼓的时候,同样不要用高压水枪等祛除洗洁精。只需简单淋过水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抹就可以了。洗坐管和坐包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泥水顺着坐管夹的缝流进坐管里。在坐包底下,往往是泥水飞上来最多的地方,要细心用抹布把泥抹掉。 对于轮胎可以用稍微硬一些的刷子刷去轮胎上的砂石和灰尘,进行简单的保养。
飛輪一樣刷洗乾淨
在整个大扫除的过程中,可能这三个配件是最脏的部位了。因为配件上留有润滑油,灰尘最容易粘附。我们可以先在抹布上同样倒上洗洁精,蘸了水后就可以去清洗牙盘,在洗牙盘的时候,尽量用抹布把每一个牙洗干净,当洗完后用水一冲,你会惊喜地发现在有洗洁精抹布的擦洗下,牙盘已经光亮如新。 接下来要洗的就是飞轮了。洗飞轮要把后轮拆下来清洗。首先放松后刹车,这样刹车就不夹着轮子了。先把后轮快拆两边的螺钉扭松,这个时候轻轻拍一下后轮,轮子就能出来了。把轮子放在地上,用抹布在飞轮上仔细擦抹后,把轮子装回车子上要注意后拨的位置,慢慢拉开后拨就可以把轮子放进去。这个过程很简单,经过一次两次拆装后即可了解。 最后要清洗的就是链条了,长时间后,链条上容易粘上许多泥沙。洗链条的方法多种,笔者在这里介绍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使用煤油洗链条,把粘有煤油的抹布包住链条去来回拖动。弊端就是会让自己身上留下异味,沾上油垢和油渍。第二种方法则是用洗洁精。这需要注意的是在洗链条的时候,最好能使用45度左右的热水,这个温度更容易发挥其清洁作用。除了需要用粘有洗洁精的抹布来回擦拭链条外,最好再用粗一点的毛刷子慢慢的把每一节链条刷一次,很快黑色的链条就会呈现出原有的色泽。
牙盘,后拨,前叉 拆解
把齒盤的迫緊螺絲拆下~~拆齒盤的時候記得順便檢查鎖齒環的螺帽有沒有鎖緊
用牙盘專用工具時記得螺紋要旋到底
洗完以上的配件后接下来是洗指拨了,指拨里面是比较复杂的,零件内有较多的黄油起着润滑作用。在清洁指拨时最好用抹布轻轻擦一下,干净就可以了。洗前拨、后拨的时候,可以用水管直接对准前后拨的空隙地方用水冲洗,这样可把卡在前后拨里的泥水和沙子冲洗掉。冲掉后可同样用洗洁精把前后拨上面的油污洗掉。
轉動螺絲拆下齒盤
把後變的變速線卸下
把中變的變速線卸下
中變偷懶沒有拆
把前後煞車線卸下
把前後夾器拆下,前後夾器不要搞亂~~比較高皆的夾器是有分前後的
拆下前叉龍頭上蓋
前叉及碗组拆解
低價的頭碗迫緊環都是塑膠的,拆不下來可以賞它幾下~~建議用軟的鎚子
就這樣整車解體輕輕鬆鬆
廉價頭碗的所有零件
清洗前叉和脚踏很简单,脚踏只要把泥水洗掉就可。前叉最好不用水冲洗,在擦洗叉子的内管时候,要把抹布上的水拧干后再去擦前叉的内管。前叉内管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些杂质留在上面,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掉,最好能够养成保持前叉清洁的习惯,这也是对前叉最基本的保养。在洗刹车时候(以V刹为准)可以用水管直接冲洗在刹车里面留有的泥沙,为接下来的保养做好准备。 对于轮盘、前后变速器、导轮等都可以用刷子去除灰尘和小的污垢。
清潔之後乾乾淨淨
上下碗塗上黃油~~不是白巧克力呦
插入前叉保养图例(以REBA 和 SID 为例,举一反三呢,一通百通,希望有所启迪)
插入-----------------------------------------------------------------------------------
对于我来说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叉子,但现在感觉很涩 不润了,所以打算拆开保养 换油.
先把负气压放掉
再把正气压放掉
 用10MM的开口扳手 把负气压的螺丝拧松一点
 然后把阻尼一边的调节扭拿掉 用5MM内6角拧松一点
 用橡皮槌 槌下去 上面的螺丝不能完全拿掉 槌下去一点 再把螺丝拧上来一点 另一边的阻尼口那里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槌下去一点 再把螺丝拧上来一点 
 两边应该是全部都槌下去的.
当完全槌下去以后 内管就可以从外管里抽出来了.
前叉工作的时候内外管摩擦最多的就是在这个地方 里面真的非常脏!
 把油曹里的润滑海绵拿出来 意外的看到 有一个的半边居然一点油都没有 而且很干净 这说明这叉子在出厂的时候这个环节就没有做好!(之后这个东西要进行清洗的!)
ROCK SHOX新突破?
这个要特别说一下的 关于ROCKSHOX的MOTION CONTROL的技术!
 现在,在采用带锁死功能和不带锁死的避震器的朋友,应该有体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会很尴尬.
例如当在爬坡的时候,遇到很不平整的路面.不锁死(或无锁死)会容易累,锁死又震手,不好操控.真是两难.
或者锁死后正在进行长途骑行,30的速度下忽然的在你眼前出现了一道沟,一块石头,或者一个落差.已经来不及做出反应了.只有硬冲过去.一是有危险,而是容易损伤避震器.
 又或者你希望你的避震调教的又润又软.再崎岖的地方都能如履平地.可是,在田间小路上,只有些小碎石.避震行程都用不到30毫米.而你的又长又润又软的避震器在这样的路面上,却随着你的大力踩踏,而剧烈起伏.吞噬着你的动力.(俗称BOBBING)怎么踩都踩不快.不是很让人沮丧?
 下面我先把MOTION CONTROL拆开
 1.5MM的内6角拧松 
 拿掉那个扭
 用卡簧钳把这个卡簧拿掉
 把蓝色的COMPRESSION 盖子拿掉
 2MM内6角 下掉这个套环
 同样!很脏
 套桶扳手拧松
通俗点说,MOTION CONTROL的核心就是上图这根红色的棒棒了
 它使避震在锁死的状态之下,还可以有小的动作.
注意,是小的动作.就是说对小冲击有一定避震效果的同时,不会损耗太多你的动力.这样,上面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但切记哦!它只能对付小的颠簸哦!大的落差就放过他吧!
 把这根红色的棒棒拿出来 
把这根红色的棒棒拿出来后就可以把油倒出来了 也很脏...天啊.......
阻尼系统就是用外部的一个2.5MM内6角来调节内部进油孔的大小 来调节油从这个孔里流过的速度 速度快回弹就快 速度慢就是你叉子压到底回来的速度就慢
 润滑海绵洗干净后(事实上只能洗成这样)放在润滑油里浸泡 使这个海绵充分吸满油.然后再放回叉子外管里面的那个油曹里面 然后把内管插进外管里面 再把外管底部2个螺丝拧紧
 换了100毫升5W干净的避震油 倒进内管里面.把红色的棒棒再上回去.全部拧回原来的样子 就可以了 
 做完保养之后感觉叉子无比的顺畅!!!哈哈哈哈~~
 在过去的一年中,FREERIDI自由骑和ALL MOUNTAIL全地形车种越来越成为国外车厂的热门话题.人们需要的是重量,刚度和长行程互相平衡的产品.ROCKSHOX在05年也不再沉寂,推出了PIKE和REBA来应对市场.
插入完毕-------------------------------------------------------------------------------------------------
把前叉裝回去,頭碗零件的方向和順序不要搞錯
把龍頭上蓋裝回去調整好間隙,不能太鬆也不能太緊
把龍頭橋正鎖緊
后拨及中轴拆解
接下來把所有零件清潔乾淨~~洗車用家裡的洗衣粉/沙拉脫泡濃一點就很好用了
另外....用抹布擦就行了不要整個丟進去
拆卸下導輪
拆卸上導輪
一般保養拆到這樣就差不多了
把導輪裝回去~~怎麼拆的就怎麼裝
插入后变速调整贴
插入----------------------------------------------------------------------------------------
此主题相关如下:
链条长度测算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OK-------------------------------------------------------------------------------------------------
拆BB的時候要先拆左邊在拆右邊
拆下的BB(中轴)
中轴及V刹上油
把螺紋清乾淨塗上黃油~~一般BB的螺紋上都有上螺絲膠因此有的人主張不能上油
清乾淨上黃油
鎖BB的時候右邊的先帶上之後左邊的也帶上,右邊先鎖緊之後在鎖左邊的~~如果有墊片的話請別忘掉了
費了一翻功夫全部都擦乾淨了,接下來開始組合
把V夾座塗上黃油
後叉也是~~V夾座的三個孔是用來調整手感的(彈簧力量)一般用中間的孔
夾器上的十字螺絲也是用來調整張力用的
便宜的煞車皮會卡鋁削,這就是為什麼輪框會刮傷的原因
把後變/夾器/齒盤裝回去
轮组及花鼓拆解上油
接著處理輪組~~先把它擦乾淨
檢查前後輪鋼絲張力是否有明顯不均衡,有的話拿去給店家處理吧
先拆前花轂~~前花轂左右是對襯的,後花轂多一個棘輪左右不對襯
拆下防塵套
卸下並緊螺帽
拆下螺帽鐵蓋取出裡面的軸心和鋼珠
前花轂裡面的東西
把花轂清乾淨
后花鼓拆解
把鋼珠黏回去,左邊幾粒右邊幾粒自己要搞清楚
抓好間隙鎖緊並緊螺帽~~間隙要抓到剛剛好須要耐心和細心
前花轂完工
後輪~~SHIMANO的後花轂一般都從左邊開始拆
這粒低階死馬肉匪貨沒有防塵蓋,直接就可以拆螺帽
拆下並緊螺帽
鬆開螺帽,把軸心和裡面的鋼珠取出
用10mm的六腳扳手鬆開棘輪固定螺絲
最后的安装
棘輪拆下後就長這樣,順便把他擦乾淨
後花轂裡面的零件,原本還想拆棘輪的....手邊沒有適當工具.....下次在來吧
~~圖片裡面鋼珠應該是左右都9粒,謝謝網友指正~~
上黃油黏鋼珠~~一樣左右鋼珠的數量別搞錯
抓好間隙把螺帽鎖緊
把飛輪裝回去
裝鍊條,上鍊條油
如果说清洗是为了让爱车在关键时刻更好的发挥,并且延长车子的寿命。那么对于车的保养和调适,受益者更多的还是车子的主人。 单车的日常保养通常只需要几样很常见的工具:六角扳手、十字螺钉、润滑油。而对于润滑油,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通常笔者是不建议用那些别人使用过的黑色汽车机油。即便是2块钱一瓶的缝纫机油也较实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使用三四十块钱一瓶的高级润滑油,通常在大的超市都可以买到。笔者通常选用8块钱一瓶在很多行都能买到的链条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保养前,必须用干的抹布抹干单车上的水,特别是链条、飞轮、牙盘,可以的话最好是等单车上的水全部干后再进行保养。
第一步要保养的是线管,首先把大盘的变速变到第三齿,后拨变速到最高齿(也就是最大的盘片),然后在不转动车轮的情况下把指拨后拨退到最小的齿轮,此时变速线放松,就可以把外套管从车架固定座上拆出来了,前拨同理。拔出线管以后,可用抹布蘸润滑油包着内线擦拭。如果内线生锈可反复擦洗。
对于刹车线管,可先用六角钉把刹车上夹着内线的钉放松后进行拆卸。然后使用小注射器,将润滑油注射进线管里面去,来回拖动线管。
如果在装回变速线时,后拨变速线太难置入,只要用手把后拨的后爪向下压就可以继续装入线管了。
拆除变速线
可以通过对变速线加润滑油进行简单的保养
2.刹车(V刹)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刹车皮或多或少都有些磨损。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将刹车拆下,检查刹车弹簧里是不是有泥沙,清除后要上一点黄油作为润滑。
如果刹车皮磨偏,则需要装入刹车后进行调整。在装入刹车前,在车架装刹车的位置插进刹车的地方先涂上一点黄油。装进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刹车上的弹簧伸出来的那点是插在车架的第二个孔上。车架V刹处有3个小孔,第一个孔刹车力度最大,第三个是最小。调适时夹紧刹车,就可以看见刹车皮在车圈上的位置,如果偏的话,在夹紧刹车的状态下去用六角钉放松刹车皮,调整刹车皮转到合适的位置后扭紧刹车皮的六角钉就可以了。
3.前拨、后拨
车清洗完,前后拨的关节处,最好滴上润滑油;后拨2个导轮处,可用注射器注射些润滑油进去。
前拨顶上有两个螺钉,螺钉旁边分别有字母H和L。H(high)螺钉作用是调整链条在最大盘片上的位置。逆时针旋出,前拨臂就会远离坐管位置。如果太远,易导致在变上第三盘片的时候脱链,太近的话链条会磨前拨,此时可调整H螺钉。L(low)螺钉的作用是控制链条在最小片的位置,逆时针旋出,前拨臂就更靠近坐管,如果旋出太多会导致在变速的时候链条脱链到五通位置,旋进太多也会则会让链条和前拨相碰。
后拨和前拨一样有H和L的螺钉。H螺钉旋进去太紧,会造成链条不能下到最小的飞轮上;反之,链条在下到最小齿后易脱链。调好后,要确保最小的飞轮和后拨臂上的导轮位置是在同一平行线上。L螺钉调好的话,链条可以很准确地进入最大的飞轮,如果扭得太紧,链条就不能上到最大盘,太松就容易掉链影响飞轮和辐条运转。变速系统的调整除了在前后拨上调外,还可以在前拨和后拨粗调后,再去调指拨上的微调。
等车链条干后,要给链条重新上油,方法同清洁链条。最好不要直接将润滑油滴到链条上转动,因为这样会有油滴溅到车圈上,影响刹车的性能。
OVER……等待拍手!!鼓励DIY保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学习 &&驴币 + 5
niu &&驴币 + 2
鼓励分享 &&驴币 + 1
&&驴币 + 5
&&驴币 + 1
&&驴币 + 1
好帖 &&驴币 + 1
好东西啊!! &&驴币 + 6
鼓励分享 &&驴币 + 18
厉害!这个不顶不行啦
强人~~~LZ用的是黄油还是???
经典强帖顶
严重谢谢,学习型的帖
首先清洗链条,请参阅链条的清洗和上油中的清洗部分,不同的是,由于之后马上要清洗整车,所以不需要把链条擦得非常干,把清洗液擦掉就行。
在容器里准备好清洗液,厨房使用的洗洁精就可以。不要使用洗衣粉等腐蚀性比较强的品种,虽然洗得干净,但过后容易导致螺丝生锈。
用水管把整车浇湿,使污垢自己回软脱落,不含轴承污垢又比较顽固的地方,可以使用较大的水压冲,冲不掉也没关系,后续步骤可以解决它们。
如果你没有使用碟刹系统,这个步骤可以略过。
单独用一块干净的海绵(碟刹专用),粘上第二步准备的还没用过的清洗液,清洗碟盘和卡钳部分。洗完后海绵放在一边,后面还会用到。
用另一块海绵,粘上清洗液,来清洗全车表面,包括车首、前叉、车架、刹车(非碟刹)、座垫座杆、变速器、车圈、辐条、曲柄、脚踏、线管等等的表面,之后用水冲净:
对于前后变速器一些细微处,海绵无法深入的地方,用长毛刷子粘上清洗液解决:
用长柄硬刷处理牙盘盘片、飞轮,先给刷子粘上清洗液,把刷子抵在牙盘和飞轮上,然后转动曲柄,转上几圈后,进行前后变速,使链条离开原来所在的牙盘和飞轮位置,再抵上刷子,把原来在链条下的部位也清洗干净。最后用水冲净。
需要注意的是,别让水流浸入花鼓和中轴,对于密封做得不太好的产品尤其需要小心。一些密封很差的花鼓不能用这种方法清洗。
用宽硬刷子处理轮胎表面,将刷子粘上清洗液,依次刷洗轮胎表面,把齿缝中的泥土、石块等东西清除。最后冲洗干净。
用水浇灌全车,除去车上的残留清洗液。
如果你没有使用碟刹系统,这个步骤可以略过。
使用刚才放在一边的碟刹专用海绵再次清洗碟盘和卡钳,不要粘已被污染的清洗液,海绵里含有的清洗液就足够用了。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在前面清洗过程中碟盘和卡钳被重新污染。
现在,用水把车彻底浇水净。清洗过程就结束了。
把洗干净的车抬到晾晒的地方,进行如下步骤。
双手举起车,离地面约二三十厘米,然后放手,重复几次,把粘在车上的水珠摔掉。
有些车设计有排水口。举起前论,使车体与地面几乎垂直,让车内残漏的水从五通、车架等处的排水口排出。
用干抹布把整车擦干,尤其是线材的表面、前叉的管壁,碟刹盘片除外,让它自然风干即可,当然你也可以用一块专门的抹布来处理它。
对于快拆的论组,你也可以把轮子拆下,以方便晾晒。
注意的是,链条要尽量擦干。
如果有太阳,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是比较好的,这有利于链条内部等细微处的干燥,只用布是无法完全擦干的。
待刹车变速线材的外露部分干燥后,调整刹车变速,松开刹车线和变速线,把处于线管内部的线材擦干,继续晾干。
如果先前拆下了轮子,先把论组安装复位,确保快拆锁到位。
下面上油的地方如果含有轴承,则无效;轴承保养需要单独进行。
给变速线管和刹车线管里注油,然后把线管安装复位:
给刹车杆和变速杆(指拨系统)的转动部位上油:
给前拨的转动部位上油:
给后拨的转动部位上油:
给链条上油,请参阅链条的清洗和上油中的上油部分。
对于自锁脚踏,给锁扣部位上油,以防生锈:
给前叉管壁上油:
最后,擦掉零件表面多余的油,包括链条、飞轮、牙盘等地方。
学习了,受益了!
这个帖子要顶
好东东啊,学习了,实践一下就好
绑定QQ账号,轻松分享到QQ空间与腾讯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前拨调整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