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韩寒父亲承认代笔是代笔

共38244个阅读者,6条回复 |
凤凰论坛十大写手之一,华声论坛十佳辣评人
发表时间: 23:38
为什么说韩寒是《后会无期》的枪手? &&
刘逸明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76-1.html
  作者:刘逸明
  “代笔门”丑闻一度让韩寒在文化界口碑大跌,虽然方韩大战最后不了了之,但是,一向对方舟子不怀好感的我却认为这一次,方舟子的打假的确是打对了。仅仅从韩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没看过《红楼梦》,结合他所谓的“处女作”《三重门》当中对《红楼梦》的众多引述看,有人为韩寒代笔可谓铁证如山。
  署名作者韩寒的几部小说之所以风生水起,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小说写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它们“出于”一个懵懂少年之手。倘若将署名换作其他年长的作家,可以说绝不可能在文坛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韩寒虽然教导他人“人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学习”,但是,他自己却因为不学无术而日显江郎才尽之势。如今的他,除了在微博和博客上摆文弄字之外,就再也写不出震惊文坛的作品。按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三十岁到四十多岁之间这个时间段,正是人身心成熟、年富力强的时候。韩寒不好好珍惜它,进行文学创作,而他的父亲韩仁均显然到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韩仁均是为韩寒代笔的最大嫌疑人,如今他也垂垂老矣,这或许就是韩寒再没有大部头的文学作品问世的原因所在。
  韩寒连高中都没有毕业,这本来并不值得鄙视,古往今来,没有文凭却有水平的人物比比皆是,儒学大师梁漱溟才初中毕业呢。可是,韩寒让人鄙视的地方就是欺世盗名,自己明明写不出长篇小说,却心甘情愿让人代笔,然后被不知情者视为“天才少年”。在方舟子未能踢爆“代笔门”以前,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怀疑,只是隐忍不发而已,直到方舟子开了头,才一哄而上。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看到郭敬明拍电影实现名利双收之后,韩寒也耐不住寂寞,摇身一变成了《后会无期》的导演。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导演,事实上,以韩寒的学历和经历,绝对不可能有导演一部长达一百分钟影片的能力。
  就在《后会无期》上映的首日,我公开发表了质疑该片的真实导演不是韩寒的文章,结果,该文被新华网等多家媒体重点转载。之后,踢爆“代笔门”的方舟子也在网上公开质疑韩寒不是该片的真实导演,而是请人代导。方舟子认为电影导演的门槛很高,要么是上过电影或戏剧学院经受过专业训练的,要么是长期从影而耳濡目染的。
  显然,韩寒当导演的条件一项也不具备,可是,韩寒却偏偏能摇身一变成为《后悔无期》的导演,可见,现实的戏剧色彩有时候比影片还要浓厚。少年成名的韩寒不仅仅是“著名作家”,还是资深赛车手,如今,韩寒算是又多了导演这一重身份。在韩寒的三重身份当中,只有赛车手是货真价实的,其余两项都是欺世盗名,水分太重。
  方舟子认为《后会无期》是韩寒请人代导,这其实是抬举了他,依我看,韩寒这回只是当了一回枪手,从署名该片的编剧到该片的导演,其实都是为人所用。因为打上了韩寒的“大名”,自然而然就不用着急票房了,因为电影这东西不像其它商品,可以未买先试,而是必须买票才能入场,所以,不管是韩寒的粉丝也好还是所谓的“韩黑”也好,出于好奇心,几乎都会看。
  据报道,《后会无期》自上映到现在,票房已经近三亿元,有这种结果并不奇怪,只是,倘若韩寒能让署名自己导演的影片每一部都取得如此不菲的成绩,那才让人奇怪。韩寒曾经在《后会无期》拍摄的过程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靠粉丝的导演走不远”,这明显是在疑讽《小时代》和郭敬明,实际上,《后会无期》与《小时代》走的是同一条路线。《小时代》已经出了几部,可谓一代不如一代,而《后会无期》让人看过便“后悔无期”。
  学者肖鹰在看过《小时代》和《后会无期》过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小时代》恶俗,而《后会无期》则是猥琐。肖先生的评价非常精准,虽然我没有看过《小时代》,但仍然还是怀着好奇心看了《后会无期》。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这部片子,我选择“脏”字,片中的除了昏天黑地,就是那几个猥琐的男人和肮脏的女人。
  这部片子是我所看的片子中唯一没有给我丝毫感动的,不是我铁石心肠,而是片子确实是没有感人的情节,总而言之,它与“高大上”毫无关系。不过,在片子放映过程中,我能不时地听到身边人的哄笑,这其实也是电影高雅与低俗的一个标尺,从不断有人哄笑看,《后会无期》绝对与高雅无关。
  单从质量来说,《后会无期》绝对是一部失败的影片,但是从票房上讲,该片和韩寒们肯定是成功了。在《后会无期》尚在拍摄过程中,我就曾怀疑韩寒不是该片的真导演,当时曾预料,不会有韩寒导演该片的花絮呈现在观众面前,果不其然,时到如今,搜遍网络都看不到“导演”韩寒对演员们指手画脚的镜头。这一点,其实也在佐证质疑者的观点。
  韩寒不如郭敬明那么有钱,可以请人给自己当枪手,《后会无期》虽然署名韩寒编导,但是,背后的主角不是韩寒,韩寒只不过是他人雇佣的枪手而已。该片真实的导演绝不会是一流的导演,一流的导演根本不需要韩寒做枪手来推广,而且也不屑于用这种下作的方式来换取票房。
  韩寒或许会因为《后会无期》而成为千万富翁,但是,正如韩寒所言,靠粉丝来拉动的票房终究走不远。《后会无期》这部影片的猥琐与肮脏已经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悄然定格,现在,这些人要对韩寒说的或许就是“后会无期”!
  相关阅读:
  韩寒是《后会无期》的真导演只有鬼才信
  [B]【恭喜,该文被华声论坛首页选录,特奖励花生2,玫瑰2。请查收!~】[B]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13 于
10:31 编辑]
回复时间: 11:18
肖鹰在看过《小时代》和《后会无期》过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小时代》恶俗,而《后会无期》则是猥琐。肖先生的评价非常精准,虽然我没有看过《小时代》,但仍然还是怀着好奇心看了《后会无期》。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这部片子,我选择“脏”字,片中的除了昏天黑地,就是那几个猥琐的男人和肮脏的女人。
  这部片子是我所看的片子中唯一没有给我丝毫感动的,
回复时间: 13:30
泱泱神州,独独韩仁均有舐犊情,其他父母,皆为冷血兽乎?溥仪三岁鼻涕小儿,赖其祖宗荫庇,坐金銮宝殿称孤道寡,天下人心甘情愿无疵议也.
回复时间: 14:26
搜遍网络都看不到“导演”韩寒对演员们指手画脚的镜头。
就凭这个看得出你是在扯淡!
回复时间: 16:13
你先搞清楚枪手是什么意思吧!!
另外你说你那篇文章被很多媒体转载,请截图来看看??没有截图就说明你这说谎,在欺世盗名!
回复时间: 21:32
楼主,建议你去看一下快乐大本营韩寒的那一期。上面曝光了很多韩寒当导演对演员指手画脚,甚至很多自己给演员示范的镜头。而不是你所说的搜遍网络都看不到“导演”韩寒对演员们指手画脚的镜头!再一个你说:我能不时地听到身边人的哄笑,这其实也是电影高雅与低俗的一个标尺,从不断有人哄笑看,《后会无期》绝对与高雅无关。真是长见识了,有没有人哄笑就是高雅与低俗的一个标尺?您的判断标尺也太搞笑了吧?为什么说韩寒的小说确系原创无人代笔?
卡夫卡作品的自传性表现在,作品中某些主人公或多或少带有作者本人的性格和生活烙印,展示着作者的精神状态和人生经历。其中很多作品用“我”为主人公或影射作者姓名的K作为主人公的名字——卡夫卡的德文名字第一个字母当然也是K。
而韩寒的小说大多数也以第一人称的“我”进行叙事,作者和故事的叙述者、主人公在人格气质上、人生经历上经常有很多的相似性。由林雨翔、《像少年啦飞驰》中的“我”、释然、《一座城池》中的“我”、麦大麦、左小龙和陆子野等人的故事线索,隐约对应着韩寒本人从高中退学、辗转京沪两地做赛车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人生轨迹,而且这些人物的某些故事也构成某种深层话语,成为作家对于个人生活的一种阐释和发言。
——///——/
PS:/publicforum/content/culture/1/420809.s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想知道韩寒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人老是说他,,,还有他究竟有没有找人代笔。。_百度知道
我想知道韩寒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人老是说他,,,还有他究竟有没有找人代笔。。
提问者采纳
我觉得不要太在意代笔不代笔的了,
你看到的作品只要有价值,谁写的都无所谓。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有谣言说他生活作风..,因此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嫉妒.因此有人因为这个说他我个人认为没有代笔.,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指导了。再者,主要是他那么小的年龄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确实不容易
他的生活作风怎么了?
有传言他喜欢人妻,而且是良家,同时喜欢3P。经常让朋友帮他联络,网上有说这个,不是我说的,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
参考资料:
韩寒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有些人不相信韩寒?
這個題目,希望能集中不相信韓寒者的想法,平心靜氣,只為合理陳述。相信韓寒者,發表高見,請移步此處:
按投票排序
217 个回答
相信不相信韩寒毫无意义,只要相信事实就行了。没有事实证明有,就不能说有。有事实证明有,就不能说没有。
开门见山,我是相信韩寒的。以下文字本打算乖乖发到“相信韩寒的,因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下去,但在那里赫然见到yol大佬的回答,那我发到这里来也没错吧?再者,质疑也好,收集一方的观点也好,还不是为了对话和沟通?1 目前为止,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他。同为80后,我看过他的每一篇博客,所有出版作品,大部分文字或视频采访——煽情一点说,我们一起经历这十多年,我看到他的成长,也看到自己的成长。尤其,如果看过他后期的博文,有厦门散步,有汶川地震,有家乐福,有奥运世博,有所谓69圣战,有富士康,有“我去哪里找,像你这么好”,等等等等。我只看到无限真诚善意,多篇博文感同身受地看哭过。我对他更有一份敬意。以此,他获得我的信任。抛开粉丝身份看问题。质疑一个作家有代笔,等于完全终结了他的写作生命。文明社会,对个人,“疑罪从无”是适用的吧?以善意去求真,是可行的吧?我不会怀疑我家老妈重男轻女,除非她天天给我吃糠,给我弟弟吃肉;我不会怀疑闺蜜对我虚与委蛇,除非哪天她背后暗箭伤人;走在大街上,总不能怀疑每个瞅着我的男人都是想非礼的,没准人家想提醒我衣服穿反了呢——天啊我这举的都是神马例子啊,但是真的只是例子啊——我想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基本信任,还是要有。虽然我知道,在当今中国,这有多难。摔倒的老太太要不要扶?蜂拥上来的小乞丐给不给钱?这几乎已是天问了。(也正基于此,从所谓韩方大战开始以来,我几乎是一路挺韩到底。我虽自谓脑残粉,但又有多少是单纯基于义愤?)方舟子那一套用在任何一个文字工作者身上,都是噩梦。就算是@yolfilm提出的 四字成语 的用法,文风的改变 等佐证,但也只能据此怀疑,推导不出“韩寒一定有代笔”的结论。代笔既无法自证,反方又没有铁证,文明人/厚道人/xx人(这里填个什么词我都会被骂啊)应该倾向认为没有代笔吧?我不会怀疑韩寒代笔,除非真有一天证明了他在身高上撒谎了,那我会怀疑他的诚信,进而怀疑他的人格和文格。当然我并不支持韩寒自证身高——面对无底线的对手,他说你木有jj你就要脱裤子给他看?2 你们到底有多不信任韩寒的读者(主要是80,90后),以及多相信自己(甚至是自负)?方舟子也好,他的高尚动机也是为了避免韩寒这颗大毒草贻害孩子。80以降,仿佛人人都是没有判断力的脑残,或者粉嫩白痴嗷嗷待哺,等着大师出手拯救。冯唐也好,文学有金线倒也罢了,怎么就“这个现世认为不读书、不用功写作、下笔就能有如神助”?“这个现世”就这么傻啊。“大是大非”四个字说不定恨不能杀身成仁自绝于中文呢。。。Yol大也好,您自认也是文字工作者,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出文风基因等说法。我没什么文艺欣赏水平,对此保持沉默。您的履历也很牛逼,更曾亲历台湾的民主之路,您更有理由认为韩三篇狗屁不通流毒甚广——这也完全没问题。但你有没有看过,其实也有人觉得这三篇不装不搞贴近国情切中要害?写这三个问题,有争议简直太正常了,韩寒尽了他的责任,他的读者自会消化——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没有这么傻。先写到这里吧,比我想象中难写多了。
以前听 MC Drout 讲文学,说起他当初上 creative writing 课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比较保守的那种,故意写了一篇小说,里面讲了一个女孩月经初潮时的一些故事,引得班上的女生,尤其是比较讲女权的女生在讨论课上群起攻之,说他根本不了解女人的心理,全在瞎写。这位男同学拿着个本子认真记下大家的意见,然后说,他作品里的女孩的心理活动都是他女朋友说的,他只是照抄下来而己。Drout 说这里面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什么是作者的问题。写小说的人当然是作者,但是小说的作者不能说是他。我们常说的作者,实际多是法律上的,社会意义上的作者,解决的是所有权,版权这样的问题,但是真正的写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作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作者(persona),不能跟拿稿费的人混同起来,简单的把作者推到很高的地位,也是危险的。
某网友的文字分析:
之前发锤子的那篇问题,有同学说韩寒是忽悠,让我很吃惊,所以来考证一下。说说过程吧:2001年或者02年我读初中,读了小说《三重门》和杂文集《零下一度》,以我那时候的智力,觉得小说很好看,杂文很启发思考,从此开始整天想这想那。经过阅读和年龄增长带来的智力发育,到了高中,逐渐也想明白了一些道理。大学时候,聊天发现同学还在考虑“人生的意义”等等问题,我很庆幸初中看了杂文,开启了思考之路,很感激韩寒的书。后来偶然又读了他的杂文集《青春》,觉得写的很赞,很逻辑,条理清晰,抖机灵抖的也好,比我机灵,我是抖不出来那些机灵的……也看过他的几篇博客,也是很好的杂文,讲社会讲民生。后来又读了他的小说《1988》,觉得:咦?怎么和10几年前的《三重门》一样水平?不耐看啊。所以就决定只看看他的杂文,小说就不看了。网上爆发“质疑韩寒代笔”事件的时候,我完全不关心,只是听说了一下,我觉得“韩寒的杂文写的这么好这么正直,人肯定也不会错的”。经过锤子那个帖子里面同学的质疑提醒(),我感觉还是要认真考证一下。就搜到了这个问题,一看回答,发现各种混乱啊、主观啊,所以跑去维基百科看了看,wiki的编辑审核还是比较严格的,正反双方观点都摆在那里,主观的内容会被删掉。看了wiki的这篇:对于俺这种理工男来说,数据才是最可靠的。看到了这些:日,网友发现韩寒在年初掀起舆论风暴的“韩三篇”等文章都是先在其父韩仁均(fjfh6602)博客上发表,然后再用韩寒博客发出。事后韩仁均删除了痕迹。fjfh6602的博文与最后韩寒博客的博文比对,有一些饶有意味的改动,比如在《谈革ming》一文中,有一句“如今的局面则是我们父辈的选择”,到韩寒博客中改成了“如今的局面则是我们爷辈的选择”。[]日14点15分,韩仁均在fjfh6602博客发一句话博文“这我也没办法,手快有,手慢无”,14点22分,韩寒博客才发。28分钟后@韩仁均叔叔 用电脑发了一条微博解释。然而当时韩寒正在浙江龙游,准备参加汽车拉力赛。韩寒出席2011亚太汽车拉力赛龙游站新闻发布会不存在韩寒用韩仁均电脑的可能!也就是参考资料中的第54条。有同学说“韩仁均是秘书,发长博客之前需要测试能不能发出去,是不是有关jian字被ping蔽要改”,这是说不通的,在韩寒的博客里直接发表就可以测试了,不需要另一个博客进行测试。“父辈的选择”变成“爷辈的选择”,感觉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视频在此:
韩寒代笔SOSO搜索【 fjfh6602 sina 我的2011 】的视频演示
/v_show/id_XNDc2NjY4ODI0.html
结论:韩寒博客代笔看来是真的了,杂文估计也是,因为杂文集和博客的风格一样都是社会民生,而且不少是从博客中挑选的;中长篇小说是不是代笔就不知道了,感觉《1988》不好看,所以就不研究小说是不是代笔了,有兴趣的同学研究研究。感觉:韩寒老爸的杂文写的真好,值得支持。韩寒赛车获奖不少,可能兴趣在此。路金波是个机灵的商人,他说过打造“韩寒”走政治路线,商业上是成功的,社会民生的杂文是很受欢迎的,社会意义上讲,也是有益的,的确写的很好启发了人思考。我的做法:本来想继续买“韩寒”的杂文,但现在一想起“韩寒”就恶心。准备把他的书都扔垃圾桶了。这么多年信任一个骗子……轰然倒塌。差点忘了回答题主问题:为什么不信?以前信,从今天开始不信了,因为这个世界有维基百科……
@yolfilm对韩寒的怀疑深入骨髓,这种精神值得赞许。但,这件事,你的方向错了。 如果从事件源头上来看。你会发现,从来没有一个作家受到了如此多莫须有的怀疑。捕风捉影。自以为高明。人的记忆力是有偏差的。 人对过去一些事物的记忆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韩寒这种,曾经非常混不吝的年轻人。 这点,我非常了解。当然,我相信你也知道,这件事没有证据,剩下的只是主观臆断。每个人都是臆断,只有当事人自己门儿清。我猜测,你对韩寒文字的怀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对大陆文学和文字不甚了解造成。我也是初中开始看他的文字。韩寒的成长是思想层面的,他的小说一直都是二流水准。他的杂文,传递的是思想,文采只是第二位。文字的处理,他是从讲究到不讲究发展的,这点你肯定无法理解。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很容易就能分辨他是否正直。舟子(存疑)、韩寒都可以被认为是正直的人。有些正直的人不惮以最坏的假设来抨击他人,有些正直的人轻易地相信他人是和自己一样的。
最后评论一下这个问题。 知乎是一个舆论开放的社区,无理性的折叠当然存在,但——请提问者去学一学概率统计。如果说真理存在于少数人的手中,那我也无话可说。希望‘不相信韩寒’的各位能‘团结起来’,搞臭那些‘没有批判意识的’、‘跟风’知乎用户。谢谢。
回答LZ一些问题1.我和韩寒几乎同年,他新概念得奖后就去买签名书看过本人。身高的确比我矮,我178.2.韩寒文中的经历,我这一代人几乎多半有类似的,看书的选择,待人处事的方法,也多有相似的,写文章用四字成语。。。想必你是台湾人,应该不太能理解上世纪末之前的中学教育,我们日常的学生间交流,恰恰就有用四字成语接龙这种近乎于无聊的活动,学校生活并非那么功利。我个人高中为了泡妞背过唐宋词格律一书。3.至于文风的变化,我的同学还真就有这样的,当然我本人也是。4.赛车其实是韩寒这个人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部分,当年新概念之后的迷茫和最终的选择,应该是现在年轻人学习的,当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都不太爱传这部分的内容。
其实我也怀疑奥威尔海明威毛姆康拉德塞林格啥的都有代笔团队!!!!仔细想想这些人都很可疑啊!塞林格为啥会隐居?为啥后来不敢出小说?没理由啊。他那么出名,都是利益啊?团队散了心虚吧?康拉德非母语就写的这么好?毛姆那么大岁数还那么能写?海明威为啥自杀?死之前为什么说自己写不了东西了???奥威尔写的1984怎么就能那么准?美国为了反共需要,从未来给他派“超时空代笔团队”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仔细看看这些作家都有些地方不合常理啊。。。足具质疑的条件啊!文风一致?那也可能是代笔团队敬业啊~总之,这些作家都太可疑了。最要命的,他们成名时方舟子还没有出生!不过,我是很科学很理智的,所以,除了方舟子,我还相信测谎仪和笔迹鉴定。不过,像乔叟这种作家,连过测谎仪和笔迹鉴定条件都没有。那我只好相信老虎凳辣椒水切鼻割耳。真没有代笔?那一定能挺过这些考验!
1,同意@吴用 的第一个观点,质疑韩寒应就事论事,和质疑者本身的品行完全无关。很多人都混淆了这一点,通过攻击方舟子,转移了矛盾。2,对韩寒的质疑本质上不是质疑他以前的作品是否有代笔,而是质疑他是否有文学水平。韩寒要严格证明以前的作品均是他亲自构思创作很难,但是要证明他确有文学才华却有很多办法,尤其是在传媒发达的今天,有许多渠道供他公开展示文学才华,比如进行公开的写作比赛。遗憾的是,至今未能看到韩寒在这方面进行回应。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会惧怕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就像钢琴家可以公开的演奏乐曲,书法家可以公开的挥墨题词。3,@杜武伦 说“没有事实证明有,就不能说有。有事实证明有,就不能说没有。”这句话的后半句是对的,前半句的结论却不完整。事实上,没有事实证明有,就既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人们之所以会产生疑问,就在于没有完全确凿的证据;假若说证据确凿,疑问也无从产生了。举个例子,女子百米赛跑世界纪录的创造者是乔伊娜,截至目前,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说明她服用过兴奋剂,但是田径圈的人士大部分都认为她的成绩和药物有很大关系。不能因为没有确凿证据,就说这种质疑也是无稽之谈。作为文字工作者的@yolfilm 对韩寒文字水平的质疑,就与田径圈对乔伊娜的质疑相仿佛。4,我既不挺韩,也不倒韩,只是觉得在真相未明的时候,对韩寒的实际水平保持怀疑是完全合理的。
其实我以前也感觉韩寒是代笔,思维那么活跃的人谈吐怎么这么木讷…直到有一次在饭桌上见到我偶像,当年明月,我才知道什么叫反差,韩寒那根本不是反差,只是内向而已…还有以前觉得亲王也有可能是代笔,这么猥琐一胖子…怎么能……哎…
一. 最有力的质疑虽然很多相信韩寒的人只是因为反感方舟子,而不相信韩寒的人也大多要撇清与方舟子的关系。但方舟子所有的质疑中有一条看似最易反驳但却最致命:韩寒根本没有能力写出《三重门》。对于其他疑点,韩粉还可以用“你不允许人家忘了么”“你不允许人家瞎编么”“你不允许人家装逼么”来搪塞。但对这一点,韩粉们通常顾左右而言他。而韩寒也只用一句苍白的“这是对作家的侮辱”来逃避。二. 其他有力的质疑在 上其实罗列的证据不可谓不丰富,对韩寒早期成名的文章剖析的已足够多。也许有个别论据不够充分,但真的很难用“他有个小本本啦”“他是在装逼呢”“你这是在污蔑啦”解释。不知韩粉们是否真的静下心来看过。三. 韩粉的言论反观大多试图证明韩寒没有代笔的人,却很少能摆出观点证明的。而有些理由着实让我看不懂。1.我很早开始就读韩寒的书。(…………,这也算理由?)2.《三重门》写得好垃圾,一看就是爱装逼的中学生写的(先不论曹文轩对此书的评语:读罢《三重门》,愈发使我感到惊奇。倒不是因为他才十几岁就写出这么长的一部长篇来。以前,我也没少看到像他这么大的孩子写的长篇。但那些长篇,大多以天真、稚拙见长……而在《三重门》的作者韩寒身上,却已几乎不见孩子的踪影。若没有知情人告诉你这部作品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你就可能以为它出自于成年人之手。可以这么说:《三重门》是一部由一个少年写就,但却不能简单划入儿童文学的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在我的感觉上,它恰恰是以成熟、老练,甚至以老到见长的。就算如你臆断的是爱装逼的中学生写的,就能证明是韩寒写的了么?)3. 韩寒不是神,方舟子不是人。(后半段勉强能看懂是在骂方舟子,那前半句是什么意思?)
从一开始质疑韩寒,到最终完全不信任韩寒。这对于我而言其实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我这人凡事都喜欢和自己比较。韩寒的杂文我从他博客上读过一些,的确文辞犀利、笔锋尖刻,让我觉得至少我可能是写不出来,虽然未必他想表达的内容就真超越了我的思想层次,但我得承认他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他小说我就看过半本三重门,没看完,不喜欢那个临摹围城的腔调。但是,如果这是他十几岁弄出来的,也很是不容易。我十几岁的时候还在应付高考八股文,处于所有作文一律总分总的初级阶段。所以,如果那些文章都是他写的的话,各路文化人对他的吹捧倒也不算太过,是个写作能力远远超越我的天才。尽管我愤愤不平:“尼玛,凭什么这小子十几岁的时候就有出书的本事,我却搞不出来篇45分以上的作文”,但严格上我从未因为韩寒超越年龄层次的写作能力而对他有过任何怀疑。我是相信天赋的存在的。芸芸众生中有那么几个文字触觉极其敏锐的人丝毫不违反科学规律。所以,出现一个韩寒也没什么好不可思议的。我是怎么觉得不对劲的。至少有这么几件事。第一件是我发现一旦提到郭敬明,韩寒无时无刻不在保持着极端的奚落嘲讽乃至侮辱。倒也不说郭敬明多么值得尊敬,我是觉得郭敬明是比不上那个笔名叫韩寒的人的,但是我认为在公众面前如此露骨地侮辱某个人暴露的是修养问题。那几次,我看到洋洋得意的韩寒说出“男女有别”和“他在取悦我”的时候,确实感觉到了一丝错愕。近乎于人身攻击且完全不考虑郭敬明感受的低级玩笑怎么着也不像笔名叫韩寒的那个人能够说出的。当然,此时我仅仅是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和谐,转日即忘,韩寒也还是那个韩寒。第二次是看了韩寒参加的两次电视谈话节目。一个是和陈丹青的对话,另一个是和王朔的对话。在这两次和知名文化人之间的对话里,韩寒的表现已经不能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了。前者,韩寒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后者,韩寒呆若木鸡无处插嘴。从任何位面,这都不是一个以文风机辩出名的青年才子该有的表现。记得韩寒和陈丹青之间那次对话,我是和我妈一起看的。看完后,我妈就开始表示:“这也是少年作家?感觉表达能力还不如你嘛”。我妈都能有这样的认识,我开始有所怀疑当然也不奇怪了。当然,最后深深震憾我三观的还是在和王朔的对话里面对陈辰的“你喜欢哪种女孩”的问题时,这货轻飘飘的一句“哪种女孩都喜欢,只要活好、发挥好就行”。只要活好、发挥好!!!!活好、发挥好!!!!活、发挥!!!!不光我被闪了钛合金眼,主持人陈辰也惊呆了,迷茫地看了韩寒半晌,几乎就接不下去。这是青年作家吗?这不就一厮混街头的小混混吗?看过这些韩寒抛头露面的节目后,我确实长时间地不能理解。镜头前的草包瘪三和文字后的文学天才怎么会是同一个人?我不得不说这种迷惑至少持续到了2012年的2、3月份,直到方韩大战。方韩大战伊始,我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质疑韩寒的方舟子这边。这不是因为我如何相信方舟子所做的文本分析,而是因为“韩寒的文章系代笔”是对其在镜头前的拙劣表现的合乎逻辑的解释。承认韩寒本来就是个草包,他那些草包的表现才会变得毫无不谐感。本来就心有疑问的我当然就接受了这么个结论。此时在不看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我已经完全倾向于方舟子一方了。也许你会说我不够客观,没见证据怎么能有所倾向呢?但对于我而言,这就像二十世纪初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什么相信量子力学一样。那时量子力学并未被完全证明是对的,它的些许推论显得那么的令人震惊,但是对于那时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出现几乎就是拨云见日,多年里经典理论给出的若干矛盾一夜间一扫而空,物理学家自然就投入了量子力学的怀抱。我之前就如十九世纪以前的物理学家,从来就不敢想象居然还有这么一种可能性,但当那些揭露韩寒的先行者像普朗克给出量子概念一样给出韩寒存在代笔的可能性之后,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从此改弦更张,相信这样的结论并没有任何困难。至于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确认韩寒绝不可能不是代笔?这必须要说说韩寒那所谓的书稿。有很多人想说,方舟子不就从中找了几个错字嘛。但是,真正看了一下的人会发现,那不仅仅是错字而已。那些是明显的誊写错误。这些誊写错误只可能出现在抄稿里,而不可能出现在创作草稿里。此外,韩寒的所谓文稿里居然会有匪夷所思的文字串行,这是只有不动脑子地抄才能出现的事。这些誊写错误表明,这所谓的草稿仅仅是抄稿。因而,韩寒撒谎了。那么,韩寒为什么要红口白牙地偷梁换柱,以抄稿代草稿?很显然,原因只有一个,根本就没有“韩寒的创作手稿”这种东西存在,因此韩寒只能撒谎。韩寒在我心中的形象从此无比清晰。他就是一胸无点墨的典型上海小混混,低俗无聊草包一个,幸得好爹,从此幸福安康,并忽悠脑残无数。
to四字理论 真心牛比 两篇文章 找出代笔 好惊人的 观察能力 众多粉丝 点赞称奇 小弟不解 四字而已 有何稀奇 况且您示 黄色四字 实看不出 有何问题 主宾不通 平仄不齐 若论装逼 大大您赢 但谈智商 表示捉急 今日只是 像您学习 他日万一 弟有名气 切勿将此 拿来对比 证明小弟 也有代笔
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难得对方韩之争发表一点意见,虽然或有文不对题之嫌。其实叭,我觉得,除非是「当事人」或「目击者」,才有这个底气,言之凿凿地为「实情」背书叭。至于其他人,所谓「相信」,所谓「不相信」,无非「愿意相信」「不愿相信」罢了。愿意与否,不过视乎人心。而人心之莫测,岂是那么容易把握?只要意愿足够强烈,人可以为自己的言行找出无数个借口或曰理由,一个比一个冠冕堂皇、大义凛然。我一向特别强调「审判者」的「资格」或曰「被授权」。「审判」这种事,属于「神」的疆域。身为渺小无知的人类,只有极少一部分,可以经过严厉选拔考核,暂时成为「神」的「代言人」。而他们在代神「审判」自己的人类同胞时,也要同时接受「神」对自己代言行为的「审判」,并为此背负相应的「义务」与「责任」。「独立思考」是「权利」,「审判」却是「权力」。——只是希望,立场之争中的大家,不要忘了这一点。
除了因韩寒说过:被子睡觉的时候就要打开,为什么要叠,而成为一个不叠被子的邋遢人外,没怎么了解韩寒。托第二名的福,看了那个视频。从中,我了解到的韩寒是这样的:1.写作是为了拿钱2.喜欢文字而非内容3.觉得文人应该真性情4.不喜欢学习他人的创作手法,喜欢用自己的脑子总结出自己的创作手法5.写了就是写了,不是为了讲什么大道理,而是有感而发或者是因为需要换钱。对他的评价:1.实诚,说出他的感觉,不喜欢学校的教育,不喜欢文人的虚伪等等。请注意,他只是不喜欢,却没有表示愤怒,说明他不是愤青,他只是很有自己的喜好而已,所以,虽然离经叛道,但却是个温和的人。2.他只是做他自己,无关好坏对错,幸运的是,这个自己是不错的,所有受他人喜爱。他说:我只是做我想做的,后来出书销量不错,这是一种幸运。我也觉得他挺幸运的,那么多作家,怎么就他发了。但却明白,这些幸运里面有他自己的魅力。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不错,有才华,所以成功也就不那么难了。最后,告诫广大像我一样喜欢效仿他人的人,不要效仿他,否则就会像我一样,学会了他的邋遢,却触及不到他的精华。
我为什么要相信韩寒?对于我不懂不知道的事情,我从来都在信和不信之间存疑。所以,我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相信韩寒?(非常了解韩寒的人除外)------------答案到此。原来的一些吐槽还是放在评论里比较合适。--------------
为什么不信,如果简单说,作为一个从韩寒成名一路跟随的人来说,那就是多年对此人的了解和疑惑。韩寒成名时我读高二,跟他算是同龄,我清楚记得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拿着本盗版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书跟我们讲这样的一个天才。为什么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说韩寒其他都挂科,但作文非常好,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扼杀了他,你懂得,高中生对此都是很有共鸣的,大家都要高考,我们也深深觉得教育制度扼杀了我们,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有人是偏科的。那时候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按照老师的话来说,没想到跟我们同龄的人,文笔如此辛辣,而且博览群书,那时候三重门一出版,好几个同学都去买了原版的书。但实话说,三重门我没看,因为杯中窥人,我都看不懂,开头看得懂,但最后看不懂,我不知道为啥,我一直觉得可能是我程度的太低了。韩寒那时候是作家里面的偶像派,当时我们班女生看到韩寒那帅气逼人的照片,就更惊呼了!可以跟大家描述下,当时我们全班每人一套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盗版书,上下2册,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面。 但奇怪的是,第二届新概念大赛,貌似韩寒就没得奖了,我们也要高考了,所以这事也就不去追逐了,但同学们还是会谈起,所以知道他第二年貌似没啥动静。后来听报纸电视杂志说,韩寒去开赛车了,还记得有篇文章说,记得这篇文章是一位新概念获奖的童鞋写的,写的觉得韩二一开始驾照都考了2次。 还有篇文章,是韩爸写的,写到韩寒退学的事,说在松江二中(具体哪里记不得了)问韩寒,你想好了么,确定要做退学这个决定? 当时我真觉得辛酸啊,好像是我们社会逼着韩寒退学的~ 再然后我继续深造的时候,学生的空闲时间多,那时候博客很流行,依稀记得我读韩寒的博客特别有共鸣,突然觉得以前我连他的 《杯中窥人》 都看不懂,现在博客的文字却是这么浅显,怎么跟我们这么同龄的感觉呢:),原来天才也有这样接地气的一面,但由于写的东西实在太没内容,从最初的好奇,到后来就觉得天才也不过如此,我获得了极大的平衡感,原来曾经以为的天才,现在的水平就这样? 我跟很多韩傻一样,一开始我也是这样麻痹自己的,比如我觉得人会忘记的,比如人的写作水平会退步的,比如韩寒说他不看书的,他不看书都这么厉害?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看书?所以我说我是韩傻,他说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真是傻透了。结果后来出了方舟子,方舟子这人讨厌,当时我觉得他简直是没事找事,一个搞科普的能懂文学?我对他呲之以鼻,但奇怪了,整个天涯 真个网络都在说这事,我开始觉得 有些蹊跷,然后我真一个个的去看韩寒的视频,韩寒的文章。一开始我也觉得倒韩的人太夸张了,明明他还认识几个作家的嘛,怎么把他说的这样一无是处,简直就是吹毛求疵!太过分了!再然后,别人不用说,连我都发现了,他的所有采访都是一个套路的,从最初的央视的他才17 18岁时候的节目,到厦门大学的演讲,到后面的一些网站的专访,再到后来上海台跟王朔的那次,几乎都是一个套路的,从不谈作品的实质内容,老是你们怎么想就怎么想吧,一开始我以为装酷,但在几天的时间里面,当你连续看他的访问,这样的雷同太奇怪了!为什么别的作家,王朔啥的采访都是头头是道呢,怎么就唯独韩寒采访出现问题,而且我记得一个细节,说韩寒貌似是不接受跟其他作家一起采访之类的。王朔韩寒的那个视频 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再说说郭敬明,虽然我一开始看不起郭敬明,觉得写的东西太cheap了,太肤浅了,又抄袭还不道歉,但是即便是这样的作家,当他谈论起自己的作品的时候,竟然是头头是道的!不会跟你打擦边球,而是跟你实质的内容,比如: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写这个故事是传递什么,整个故事的构架是怎么搭建的。那怕是现在2个人都拍电影,去看看他们2个人的专访吧,差别太大,郭敬明会跟你深入的谈,拍电影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刚开始拍电影觉得隔行如隔山,自己也没有自信,到后面去看一些电影的幕后片,学习怎么拍电影,然后一个个演员是怎么找过来的,再去研究每个演员的受众群,研究电影的受众群,然后预算、然后摄像机的摆位。再看看韩寒吧,专访我看了,还是跟以前新书发布时候的专访类似,云里雾里,他那么喜欢赛车,赛车啥专业名词各种会,汽车各种零部件都懂,电影里面涉及的专业的 机械的东西很多的吧?你很难想象,某行业的专家,从不深入的谈自己专业领域的情况!一个在某行业都无法深入的人,怎么可能会成专家?!只有没进入社会的人,只有同样是只谈泛泛的人,才会相信一个之泛泛而谈的人会是专家。当然这也跟国内的大环境分不开,一些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对自己所在领域都是只知道大概,就能称为教授、副教授,更何况整个韩寒代表的其实只是大众流行文化,大众本来就跟着流行走,他们是不会去分辨真假的。----------------------------------------------------------------------------------------------------我后来有琢磨为什么很多人本能的从不怀疑韩寒,其实这部分人里面韩寒的作品他们可能也只看了几篇而已,或者说可能压根没怎么读过,但他们对韩寒为首是瞻,韩寒仿佛就是他们的信仰,在韩寒这个问题上,他们突然毫无理性可言。 就我自己的理解,可能是一种参与感(好些在初高中时代就看韩寒,而这个时候往往是人最叛逆的时候,韩寒所代表的叛逆,不随主流 很容易产生共鸣),也就是说韩寒这个人真假他们并不关心,他们之所以这么喜欢韩寒,就是因为韩寒一路过来,所包含的,不随主流,个性自由才是他们所真关心的。这个时候再多的事实他们都视而不见。最后的最后,什么证据不证据,因为事实很明了,什么忘记了,会忘的这么彻底?对的,比如你问我记不记得自己高中时候看的小说的细节了,比如你让我去回想巴黎圣母院 去想复活 去想钢铁是怎么样炼成
去想爱的教育
,大部分我都记不得,能记得的也是touch到我的东西,比如巴黎圣母院里面的钟声,虽然这部小说也就看了一次。那大家拿这个理论去套韩寒,我只能说这个作家也太难被touch了,连自己写的东西,都可以忘的一干二净,他还真是接地气。他跟我们一样读书不上心,什么都记不得,竟然还会写作,现在还会拍电影了,他果然是天才啊
这两天我在反思为什么我在和女孩交流总是会出现障碍。我详细的阅读了聊天记录,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一次说太多,不等她的反馈,就把我对一个话题的想法讲完,摆在那里,让她没有了继续和我交流这个话题的欲望。二是我总是提出一些糟糕的疑问句,而不是对她做出肯定的引导。而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韩寒是不是代笔?」就是一个相当糟糕的疑问句。看到这个问题,自然就会将「韩寒」和「代笔」联系起来,去选择「是」或者「否」。选择否的不会去找证据,因为没有证据能证明一个人没有代笔。而网上零零总总的证据,都是带着「韩寒可能代笔了」这样的怀疑去找寻到的。这样的取证过程,是不干净的。在方舟子提出「韩寒代笔」这个论断之前,有人和他一样,有着「哇这个人好像是代笔啊」这样的想法吗?我看到的大部分对他的批评和疑问都是基于他的文章而来。而接受方舟子的观点的人,都是觉得「有道理,确实有可能啊」,而不是「对,我之前也觉得奇怪来着」,具体点来说,就是在读到那些证据的时候,就已经被它们所绑架。之后对「韩寒代笔」这个问题的认知,都是在「韩寒可能代笔」的前提下,而不是在「韩寒有没有代笔」这个大的问题环境中。就像题主提出的问题「你为什么不相信韩寒?」,这里就有一个前提「不相信韩寒」。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糟糕的疑问句。我看到这个问题的同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什么叫做不相信韩寒?不相信韩寒的什么?不相信韩寒没有代笔?还是不相信韩寒这个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改成「让你相信韩寒有代笔的理由是什么?」会比较好。最近我被感情问题烦恼,发现一点:喜欢一个人往往找不到原因,而讨厌一个人的理由,千奇百怪。今天看了这些答案,感觉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陈丹青:如果韩寒文章是他爸写的 我连他爸一起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寒父亲承认代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