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浪潮之巅 第二版 pdf》《浪潮之巅 第二版 pdf第二版》《沸腾十五年》等IT类电子书,最好是完整版的,谢谢!

互联网,互联网圈外的人,如何通过业余时间了解互联网,培养互联网思维?_生活_【北京联盟】
互联网圈外的人,如何通过业余时间了解互联网,培养互联网思维?
比如看36kr、虎嗅这类? ~~~~~~~~~~~~~~~~~~~~~~~~~~~~ 网友回复: ~~~~~~~~~~~~~~~~~~~~~~~~~~~~ 网友回复: 了解互联网和培养互联网思维是两回事。就不说后一个了,因为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你有你的言论我有我的言论,大家互相喷的厉害。但了解互联网是可以谈
互联网圈外的人,如何通过业余时间了解互联网,培养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圈外的人,如何通过业余时间了解互联网,培养互联网思维?】
请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
互联网圈外的人,如何通过业余时间了解互联网,培养互联网思维? 的相关文章
------分隔线----------------------------
北京联盟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联盟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北京联盟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沸腾十五年》读书笔记
这本书,最开始是我在搜索什么东西的时候,偶然在网上看到的,先是下载电子版看了几页,感觉还不错,后来就到闵行图书馆里借到了这本书。对比前阵子看过的《浪潮之巅》,尽管没有《浪潮》对国外著名IT公司以及风投的深入分析,但是《沸腾十五年》讲了很多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名人轶事,以一些小故事的形式来叙述,从某些小故事中总结或者自己体会得出一些大道理,其可读性还是挺强的。
看书时,随手记录如下:
在关于1998年的章节《极客当道》,写了中国互联网上那批最优秀、最单纯的极客,其中各种小故事,我都听喜欢的,因为我觉得自己也有点极客精神。
了解到,中国博客之父的方兴东,还有“中国博客之母”的“木子美”,^_^
刑明的人文情结,让天涯社区也成为“最有人情味的网络社区”。
周鸿祎说,中国互联网中,谁都不值得畏惧,腾讯除外。
垂直网站的运营套路大同小异,说到底,垂直网站更接近传统媒体的运作思维和表现手法。
我还有,如下的感受和发现。
在中国互联网中,清华大学有着非常大名声和威望,曾经(现在估计也是的)如果是清华的创业者,找风投会容易得多,有点类似于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一样。另外,互联网创业者中有很多的人是海外留学背景的;不过,目前互联网中做得很大的公司中,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他们都不是海龟那样的背景(当然百度李彦宏、搜狐张朝阳是典型的海归派互联网精英)。
我还找到了一些关于家乡的,重庆也是有点互联网的,我大学时喜欢看的《电脑报》是重庆的,还有天极网也是总部在重庆。
另外,发现了在互联网这20年来,我们学校的校友,也有几个厉害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是腾讯CTO张志东(深大本科,华工研究生),他和马化腾一起创立腾讯,QQ的架构就是他做出来的,也是目前腾讯的第三大股东,也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的前50名;UCWEB(包括UC浏览器)的创始人梁捷、何小鹏都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还有一个叫陈磊华,他还是大二学生之时,就在广州帮助丁磊开发了网易的第一套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当然后来他并没有加入网易。那些校友牛人们还是很强的~
最后,作者在后记中引用的几句名人名言,我也挺喜欢的,摘录如下:
科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中写道:我们出发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出发的目的。
罗素说:提起过去,每个时代都承认它是事实,提到当前,每个时代都否认它是事实。
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说过“追求梦想的人们啊,已经付出就要准备付出更多”。
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如果要改变世界,就先要先改变自己。
Related Posts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2012年三月
1213151618钱的魔咒:读《十亿美金的教训》 : 经理人分享
虽然托尔斯泰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至少对于商业组织来说,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事实上,大部分失败的公司都是相似的,而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原因。道理无它,每个成功的公司的历史上,都会出现几个非常关键的偶然点,而这些偶然点,主事人的选择和判断,老实讲一句,不无运气成分。而运气这两个字,怎么复制呢?
所以看看失败案例,避免前车之鉴,还是有意义的。林军的这本《十亿美金的教训》,颇有点象吴晓波的《大败局》,不过聚焦于中国互联网圈里的十个失败案例:51.com、37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5、联众、盛大盒子、8848。按照林氏的说法,这十个案例,本来都有可能成为市值十亿美金的公司,但林军虽然给这十个案例都提供了一个“一句话小结”的失败教训,但在我看来,其实都差不多:钱惹出来的祸。
大概没有一个行业对风险投资那么饥渴了,究其根本原因,数字经济——无论你做什么——都是追求规模的。因为公司本质上是建立在注意力之上的。虽然有所谓“长尾理论”、“丰裕理论”,但到底有一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稀缺:信息消费者的时间。这一秒TA在关注A网页,就很难再同时关注B网页。
风险投资能够帮助创业项目迅速扩大规模,而这一点几乎成了大多数创业项目的生死之线。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很少是今天开张明天就来钱的(团购这个业态例外,它第一天就可能会有现金流,这也是2011年那么多资金蜂拥到团购业里的原因)。既然没有产出,又要快速做大规模,那么,除了项目创始人自己有钱以外,就只有一条路了:风险投资。
有钱不仅可以扩大规模,还可以做到狙击竞争者的作用。在团购业里,有所谓1亿元的门槛,但其实团购网站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这一亿门槛,就是用巨大而集中的资金,在短期内投放各种广告,迅速占领用户的意识占有率——在用户打算团购的那一刹那,TA想到的是A网站而不是B网站。视频行业里也用巨资来争夺作品的播放权,从而让不够有钱的公司迅速出局。中国的微博业,先发者饭否、叽歪、嘀咕等,均不够有钱,被后来者新浪腾讯之类迅速超越。有钱就意味着可以雇佣更多的运营人员,也能吸引到足够多的明星名人捧场。虽然不能说有钱是唯一的原因,但要说有钱是原因之一,应该没什么问题。
不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创业者而言,把公司做大做强日进斗金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但风险投资人并不见得是这样的考虑。风险投资的玩法大致是这样的:投十个项目,其实完全明白会有7-8个项目失败,所倚仗的,无非是那2-3个项目的成功罢了。而那2-3个项目的成功能够覆盖住7-8个项目的失败且有巨大盈余,唯一的答案就是:这2-3个项目不是一年回报30%、50%那么可怜兮兮的收益率,必须有几倍的回报才够本。本世纪初南非MIH集团在中国投了5-6个项目,几乎全部颗粒无收的失败,但那个唯一的成功的项目就全部冲抵了损失还赚得盆丰钵满,那个项目就是:腾讯的QQ——这是一个相当经典的案例。
风险投资人其实并不关心你的项目到底在做什么,因为几乎没有一个项目靠自己赚钱就能赚来个一年几倍乃至十数倍的回报。他们更关心的是,我100万投入了这个项目,会不会有愿意出价500万的买家接盘?风险投资这个行当,概念太重要了,如果缺少概念,哪里会有接盘者。于是乎,今天你还能看到门户、RSS烧制、博客之类过时概念的创业项目获得投资么?很多行业里并不存在“过时概念”,但数字经济里,的确存在。
风险投资的这种心态,注定了会导致一些本来挺有希望的项目被拔苗助长,大干快上突击规模之后迅速失败。数字经济行内风行一种名为对赌协议的做法,电商行业里就很常见。这里所谓的对赌,就是设定一个规模上的目标(通常不是利润目标,而是销售额),达到目标会得到某种奖励,没有达到要受到某种惩罚乃至创始人出局。
本书提到了PPG这个案子。在具体手法上,PPG创始人利用广告洗钱的传闻其实并无太靠谱的证据,但为了迎合风险投资人的规模要求,拼命扩张,是显而易见的。而PPG的后来者,凡客,最近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创始人陈年公开承认,步子太快,商品品类搞得太多(甚至有凡客牌拖把)。商品品类搞那么多干吗呢?还是为了销售额的规模。
林军在本书中所提及的十个案例,细看之下,你会发现,几乎全部是输给了自己(唯一的例外是港湾其实是被华为进攻而死,但导致华为出手的原因,还是在于港湾为了寻求利益增长点突击到了华为的既有地盘)。钱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呢?
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盲目扩大战线。所谓扩张,人员增加倒是其次,而是战线的拉长。这方面,盛大盒子、联想365都是很好的例子。战线一旦拉长,想要获胜,就必须保证每个环节不出纰漏,而反过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却很常见。为了扩大规模去拉长战线,管理运营又无法迅速跟进,团队管理失去章法,最终全盘皆输,没什么夸张的。
这十个案例或多或少都有拉长战线的影子。我总结下来,就是这么根链条:
项目不错—&风险投资(或者其它什么热钱)进入—&要求扩大规模—&战线拉长—&管理运营失控—&包括投资人、创始人在内的董事会吵架—&项目失败
从这么一个链条里,我们可以发现,失败的要害其实在于管理运营能力。钱这个东西,多多益善是有条件的:你有这份管理运营能力么?林军写道:“创业英雄与商业领袖的最关键区别之一就是领导力的区别。而当创始人缺乏对自我的约束,缺乏对团队的包容,以及自我决断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创业英雄们往往就变成了莽夫,这个时候自然会出现众叛亲离的局面。”这十个项目的主事者个个都是英雄式的优秀人物,但英雄走不到领袖那一步,所缺的,不正是那份管理能力么?
最后推荐几本相关的书籍:
《IT大败局》
《沸腾十五年》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网络江湖三十六计》
——刊发于《网络传播》2012年2期 ——
,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教师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长期赞助你的生活。助你不买彩票,也能赶超王思聪,迈向人生巅峰,想养猪养猪,想养鸡养鸡……根本不必剁手。拒绝瞎BB,We can we up,装机(B)必备,不用谢。)
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涉及知识点
读书是所有不读书之人的致幻剂
“走心”的管理能力,你有吗?
结合四个维度,领导者也能过上美满生活!
阅读更多“钱的魔咒:读《十亿美金…”文章,扫描下载经理人分享APP吴军:怎么分析互联网商业趋势?
12月1日,由虎嗅网、山寨发布会、人邮、腾云合办的第4期虎嗅听书会在世贸天阶的腾讯汇举办,主题为“身处《浪潮之巅》,怎么分析互联网商业趋势?”现场吴军博士对谈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吴甘沙、Google中国技术总监谷雪梅、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总导演石强,活动主持人为虎嗅网作者、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浪潮之巅》是一本很经典的IT工业史,阳淼给出他的三个必读理由是:①第一是基于事实对事实的认定,这本书很深刻记录了当下的IT工业史;②第二是认知,你不光是掌握它的事实,而且你会有一些观点去判断他。我记者从业一年后,总会习惯从这本书中寻找报道角度,里面的方法论帮助我对互联网这个行业有个更好的认知,贪婪背后有定律;③第三是创见,他让我感觉到有能力去判断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我将从一个行业记录者走向创业,寻找机会。IT/互联网整个大行业的发展总是一波一波像浪潮一样,那身处浪潮之巅,怎么分析互联网商业趋势?活动现场吴军博士的发言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①一个好的互联网公司一定要挣钱,逃不出广告、游戏、电商三个商业模式,第一步要倒推;②过去这5年间互联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③在你可遇见的未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如何结合,会带来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如何从已经掌握的这些资料里面,从IT行业的历史里面,去发展你自己的创见能力,去规划你自己的归来?以下为《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博士的发言,虎嗅有编辑:感谢各位听众今天来到听我在虎嗅听书会讲这些故事,来给我一些支持。我今天就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谈一下怎么样分析互联网的商业趋势这个问题。一、互联网现在怎么挣钱?先说互联网现在怎么挣钱,现在互联网领域比较大的三块是广告、游戏和电商。在上述三块中,广告和电商是最主要的两种赚钱方式,游戏则主要是东亚特色,在世界范围内,东亚地区做得是相对较好的。在广告方面,谷歌是当前互联网广告领域的绝对霸主,仅其一家公司在美国互联网的市场份额就超出了所有竞争对手的综合。目前互联网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已呈现不相上下的态势,但这并非意味着互联网广告市场可以无止境地增长,如按照现有规模继续翻倍还是会出现瓶颈,但瓶颈的大小取决于这个国家的GDP水平。电商方面暂时我还没有看出瓶颈,因为过去近二十年的数据显示,电子商务在零售业中的占有率以每年约0.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从目前看来保持这样的增长这没有问题。我提出这几点是什么概念呢?在互联网领域做公司,如同乘坐过山车,爬坡越爬越慢,下降则越来越快,企业想要挣钱,往往逃不出这三个商业模式,也就不得不考虑什么时候会面对来自百度、腾讯的竞争,这就是当前互联网的商业趋势。由于这种竞争往往是无法规避的,因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类竞争,在办公司之初就需要倒推公司的产品的特性与竞争力,从一开始就逐步分析公司的经营策略,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以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我办一个社交网络,这个网络办得可以很有黏性等等,但最后怎么挣钱呢?我们可以说腾讯当年的Q-Zone没有做得很好,而我技术比他好,或者说我的营销能力比他强,但这些都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在这个背后,展示广告本身就不是社交网络盈利的一个好的方式。但如果稍微换一个想法,还是以社交网站举例,这是真实的例子,这家公司的主要用户都是刚有小孩的妈妈,有一天大家都很活跃,纷纷晒自己宝宝的照片,于是这家网站就找准时机放广告,说我这个很有针对性很准确等等。腾讯遇到的问题这里都没有,但就是能挣钱,为什么?来这里的人都是有需求的。所以我们说这家网站从一开始就面临了三选一的问题,它一开始的选择并不正确,但是它反应很快,选了第二个而没有选游戏。因为有小孩的妈妈不可能玩游戏,就选第二个做电商,并且还很聪明地找到了一点——小孩的妈妈都怕,就是怕这个东西的影响,但同时也还有一个好处——小孩的妈妈都不怕花钱。这家网站就做了一件事,有些内容确实很好,但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好。从另一点上讲,这家公司是一个商业模式的转型,它从广告转到了电商,从而活下来了,并且至今仍然也运行得很好。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点我写这本书时候的互联网和今天的互联网,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再往前推六年则更是天壤之别。12年前的互联网是什么样的?简单来说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很多东西,那时没有电商,从建网站到投广告,这些事情都到自己完成而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互联网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分工趋势。做内容的最后就有了很多的专业,包括我们很多媒体也得益于这一点,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平台,有了互联网2.0的概念。也正是在平台、内容相互分工的情形下,促使了腾讯的快速发展,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腾讯是互联网2.0在中国最大的受益者。腾讯在最后找到了游戏的商业模式,但是应当注意,虽然腾讯自己也做游戏,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先用平台把游戏拴住,在美国有一个类似的成功的公司,就是facebook,也是充分利用了平台的力量。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小的专业平台,这些平台一旦出来了以后,又变成什么情况呢?还是以游戏为例,分工细化后出现专业的游戏公司,像当年的盛大一样自己做游戏,他只需要把自己的游戏做好,这样互联网有了上下游的概念,使得很多人的创业从一开始变得相对容易了。那么我如果要在互联网上往前走,就不用去担忧过去建网站的这些东西了,我只要做好应用。但有人说我可能只要做好我自己的平台就可以了,所以无论是从网站到游戏来做的,还是从游戏到平台,在今天都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差别。从表面看,现在是移动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后平台也在变。在这之前的平台中做得比较好的是美国的facebook,他是2007年做起来的。facebook和腾讯有些相似,但是腾讯没有facebook开放。如果在当时要做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者一个软件公司,你也可以自己建网站,或者外包给别人。但更重要的是你要争取把所有的应用放在facebook上去,因为facebook上同样的应用可以赚到钱,facebook其实就像是个操作系统。2007年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格局,腾讯到比较晚一些的时候才开始做开放平台,其实这波峰已经过去了。那个时候在整个平台上,没有一家能替代facebook,但是今天不一样了,移动互联网不是一个扁平的概念,用户原来用pc机看内容,今天改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来看这个东西,这就已经把产业链改变了。以前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和应用,要考虑的是facebook和社交网站,还要考虑腾讯的朋友圈子,考虑注册等等这些东西。但今天这些都不是考虑的重点,如果胆子稍微大一点,就可以不考虑PC用户,不看今天的市场,将目光放在后三年,直接做安卓和iPhone,但是往往还是有人不太敢放开这个脚步。现在平台在美国和中国差异化已经变得很大了,在美国APP Store取代了facebook,这个角度来讲,在近三四年的时间里facebook是一个很危险的公司,因为他在无线方面动作太慢了。应用开发在中美两国正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处境,在美国这件事情很容易,开发者只要将应用做在手机上就够了,比如说小的社区,结了婚的妈妈的社区,或者做一个4S的等等。但是在中国,这件事情现在正变得十分艰难,在中国占据第一的APP Store应该是360,即便一个开发者做了十个平台的应用,最后占据了70%的市场,我也很难评价他做的到底好还是不好。但是可能过一段时间这些平台是会进行整合的,因为让一个起步的小公司同时去做二十家平台,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也有好的一点,2000年创业的时候做一个网站往往会落得很惨,2007年的时已经可以利用一些开放平台,2011年是腾讯开放平台发布,作为开发者需要要给他分钱等等。开发的过程必然有成本产生,但成本从过去的一开始需要付出比较多变成了现在的只要付出相对比较少的一些。今天具体到了怎样的境地呢?现在移动互联网光有终端肯定是不够的,一定是有云计算做前提在背后支撑自己。有了这些做支撑,现在创业就变得非常容易。容易到什么程度呢,我还是举一个例子,我们假设要用200台服务器,以前怎么办呢?200台服务器,至少请一个全职的系统管理员,一个往往还不够,,因为这个需要24小时值班,此外还要付电钱。而现在亚马逊讲,只需要付出一个系统服务员的工资再加电钱,就能保证200台服务器7天24小时都没有问题,又有谁会拒绝呢?亚马逊做到这一点,无疑是很好的事情。我从去年开始观察,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公司使用了亚马逊的服务器,到现在已经数不清多少了,至今我没有看到一个公司自己在买服务器。用亚马逊的服务器成本很低,那现在拼的是什么,以前有人说我资金稍微足一点,我比他服务器多两倍,跑得快占优势,但现在这个优势已经不存在了。而且事实上一个创意从提出到实现,花在硬件上的钱可能只要1000多美元,超不过5千美元就能完全达到,这是相当便宜的。那么现在创业除了需要创意还需要什么?时间。有了亚马逊,创业既不需要花太多钱,风险也有亚马逊承担,如果说再不花时间那就是做梦而不是创业了。光有时间也是不够的,之前我们已经谈到,亚马逊的出现让竞争对手间的硬件优势不复存在,但是如果竞争对手的速度够快,则很有可能赶在别人之前将创意变成现实,因而够快也是创业中必须注意的。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我再快也快不过一些大公司,我可以告诉你,大公司有时候反而是慢的。但是有一条,你再快可能还真快不过你的竞争对手。一个公司是什么样的,有几点意见,要落实到这儿,但是在此之前他有很多步,你第一步的时候,想到了他说我有一个好的点子,不管做什么事,现在能做很多事。在你落实具体创业项目之前,以前可以想一步看一步,现在你需要开始就想好很多步,比如你的核心价值是a,你还需要做好bcd,让别人无法抄袭,不然你的竞争壁垒不存在。如果说有什么趋势,这是很明显的,比如互联网的天气,你雇了两个大学生去做了,接下来另外有一个人做了一个同样的东西,这些事在过去进度上可能会有半年的差异,而现在则可以缩短到三个月的差异,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互联网,我们完全可以扔掉PC,PC的钱可以通过阿里巴巴去做,只要胆子稍微大一点。关心产品创意以及保护产品创意的方法,这是这些年来互联网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变色龙比恐龙更适合这个变化时代。在互联网1.0的时候,那个时候各公司赚钱基本靠流量和广告。但现在我们需要通过变色,因为你自己开始的一些想法和你自己实现的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个变化会非常快。所以这个时候就变成什么情况呢?做互联网并不是说一开始找到一两个有经验的人,有一个好的主意,这个事就能保证能做成。那是不现实的,原因是互联网变了,所以现在不是一个恐龙的时代,是一个变色龙引领的时代。今天的一个成果公司和最初设想的公司是不一样的,我刚刚提到的那家社区网站,它从广告转到电商的想法就和当初完全不一样。第三个趋势我讲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医疗,为什么这么讲?现在有一个朋友说我送你一块携带式手表你戴着,它可以让我看时间,提醒我做一些事,但这些功能对我来讲不够,平时我自己是自律的人,我可能不需要,但是有一个情况下我可能会用,什么情况下呢?这个东西本身不是一个携带式的装置,而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比如说现在说快走,我今天已经走了十公里,那它就没有意义了,我坐在这儿一小时,它响两声就让我站起来走走路也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说我今天去打网球,一场打下来它可以告诉我表现怎么样,我发球的速度是多少,如果做得更好,在平板上把我和那些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较一下,告诉我到底有多大的差异。或者说如果这个东西可以绑在腿上,我今天去爬山了,如果它能够测量我的血压等等参数,把我的生活和互联网联合起来,在这个情况下,它就变得非常的有意义。我认为这个方向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如果他不能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那么我说这些东西就都不现实。接下来说这样一个东西将来要能做成什么样才能算成功呢?我已经有一个开放的API,这个API下面有5千个命令可以让开发者做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平时生活中需要的一些功能都可以提供出来,这就不一样了,就像谷歌眼镜不仅仅是一个手机加上一个小的摄像机一样。因为毕竟用户的手机也有摄像机等功能,也能完成类似的东西,但关键在于,开放出来API后下面可以有很多开发者开发各类功能,然后在这个前提下,用户可以干很多很多,原来想不到的事,所以要说这个东西是什么样,这是将来的互联网。我再往大说一个,比如说平板是一个移动终端,那么最大的移动设备是什么呢?&tesla是电动汽车,但如果你去tesla参观的话,我们会注意到在公司里搞IT的人比汽车的多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汽车结构很简单,只在前轮附近电机和发动机、轴承等,只有这么多。除去电池,剩下的东西就是IT,他类似于一个手机,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看电视,收看各类频道,因而它也是一个移动设备。那么Tesla为什么这么做呢?实际上tesla成功的地方,除了电池做得好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把一个汽车公司办成了一家IT公司,抓住了互联网的趋势,简言之,汽车将来有了任何的问题,都可以随时上报给公司总部,还可以告知最近的维修点在哪儿,用户到达以后不用等待,可以直接指导问题在哪儿,该怎么修,这是第一个。现在tesla数量很少,明年初会引入中国,假设这种车得到普及,那么就可以掌握每一辆车的方位和司机的开车习惯,从而避免很多交通事故,当然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好处。我们说tesla的商业需求是什么,就是这种。我们再说不大不小的设备,比如手机,小米和tesla一样,他的硬件配置方是不可否认的,和tesla电池厂一样,第二他也是把一个原来大家拼价格的一个商业变成了一个互联网的商业。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二个。三、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如何结合,会带来一些什么新的变化?第三个就是和传统行业的联系,刚才我讲的携带式的东西,它已经在和传统行业结合了,医疗是不是在中国是最大的行业我不知道,但在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行业,医疗行业占美国GDP的17%,也就是说美国人17%的钱都拿去看病了。这在中国可能也会很大,为什么说要根据传统行业结合呢?我们来看这么一件事,我记得我1986年的时候去过北京首钢,厂方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引进了一些王安的计算机,他说你看我们实现了计算机化,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没有计算机,一般的钢铁公司是想象不到它需要计算机的,这是不可能的事,在这一点上他十分自豪。&这说明了一个什么事情,在过去将近30年的时间中,我们国家初步完成了计算机化,现在到任何一个公司去,至少财务这些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但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完成互联网化。如今大到企业小到店铺,都有计算机,但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业务连入互联网。为什么我总说传统企业完成互联网化是一个非常大的商业机遇?首先我们举个例子,先说谷歌的在线广告的例子,100年前最富有的人是办报纸的,那是当年最有钱的人,之后1929年金融危机就完蛋了,虽然他们还是有很多钱,但是收音机兴起了,这波人做媒体的是最有钱的,再然后是电视兴起了,都是这个时代的。而现在互联网起来了。但这些媒体其实干的都是同样一件事——广告。在媒介更替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新技术取代老技术。所以说如果我们用互联网去颠覆一个行业,你要颠覆一个大的,传统行业都很大,他涨得慢但是很大。有一些新的行业,你可以说我自己创造一个行业,也可以,你每年2%的增长,第一年的市场一共只有100万美元,你翻十年到10亿美元,这已经很大了。但是你要知道传统的行业非常大。养猪行业比我们在中国行业IT行业不知道大多少,不是大家要做传统行业,这些事会发生,不管有没有人做,就像如果说在1986年的时候,我说二十年后,所有的企业都要用计算机,不用计算机的企业就要关门,可能不一定有人信,为了这件事我们投入了多少钱,造就了多少的机会就在这儿,今天我说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将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汽车公司可以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这样代理商就将很大程度上消失了,报社可能是一个互联网企业,出版社可能也是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机会在哪儿,机会就在这儿,只要你在这个浪潮之间,当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从传统的企业,在互联网化中,在这个过程中,我站在这儿,这个浪推着你,你也在这么大的市场上也能分担。四、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趋势我最后讲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趋势,我们看到了已经发生的事,那么现在移动互联网靠什么挣钱呢?有人说支付、也有人说游戏,但如果大家考虑创业,往往还是会先想做游戏。现在我们看到面前的游戏确实是这样的,在韩国和日本也是如此,但是我想说,回到我刚刚过山车的原理,这些公司所有的业务加起来,把泡沫挤出去了以后,到2012年游戏市场一共有几百亿美元。看似不算少了,但很可惜一半是游戏硬件,剩下的400亿中,腾讯有接近100亿美元,占了很大一块。其他人想进去怎么进?这确实是一个需要面临的问题,其他的我们传统一点的行业,就说改造现有的IT,这市场有多大呢?仅IT软件和服务业就有差不多一万亿的规模。这个和游戏谁大谁小呢?我希望是第一个,所以我在硅谷看到了很多云计算的企业或者移动互联网,他的目标是传统的企业服务,我为了写这本书还专门去做了调研。甲骨文一家最善于收购的公司,这个公司之所以成功,不是他做了什么好的软件,而在于我到现在没有看到第二家软件公司比他会收购,他在半年的时间,收购了三家公司,都是基于云计算的公司,第一个是客服管理,你想不到这个客服管理,人事管理,他当时买了一个软件,还有一家我忘了,每一个收购都在10亿美元以上。说明什么呢,企业服务这个市场比我们想像要大很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再看一个现象,这个企业级的市场很可观,最早的时候,要是个人加一百台计算机都很慢,在我们原来的印象中,我们自己个人掏腰包买的设备,不会比公家掏钱买的更好,但是你今天看你在用的,你随便去工商看一下,看他们的是什么,你随便找一家银行去取一次钱,你看看他们用的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东西。这个差距就是说,我们过去二十年,他们没有什么改进,这个差距,他们原来比我们领先很多,现在比我们差很多,你们觉得这个东西是永久性的会发生吗?全世界的企业级的IT不投钱,就是我们消费者在投钱。之所以这个事在过去不可能发生,传统企业的动作慢是在于IT/互联网的迭代比较多,但是这是一定要发生的。否则的话,他在家是一个习惯,上班是一个习惯,你在家等于你开汽车,你上班天天赶驴车,这种事是不可能的,企业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未来特别大的市场。这个商业趋势就先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浪潮之巅》更多的是记录大科技公司兴衰的历程,《互联网之美》这本书才是互联网分析师速成第一书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一直在等这个,周末有事没能去很可惜~~《浪潮之巅》这本号称互联网分析师速成第一书,和八卦致死的《沸腾十五年》,是我入行时两本手边必备书。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吴军的书值得看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文章很精彩,的确,传统企业如果不升级成互联网企业,落后就在眼前啊!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我 只想回一句 有现场视频么 在2013年的今天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确实是一个新浪潮,这不亚于二次工业革命,我们站在创世纪的前沿。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怎么最近这么互联网啊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怎么最近这么互联网啊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说心里话,我很想认识一位懂电子商务的朋友,想充分了解互联网,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跟计算机打交道。工作后空闲的时间又多,我想通过网上卖东西,我不知道除了在网上卖东西以外还有没有别的赚钱方式。想请教各位,还请多多指点,谢谢。。。。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写得很到位,读了很有感触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为什么总是有人分析趋势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通篇这么长,看下来,都在讲要重视的但却是大伙已有共识的趋势。轱辘话太多,真正实用的目前还没有发现。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抓狂,没看懂,没有基础求大神推荐书目扫盲啊!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被腾讯开除的人还好意思出来炫耀观点 ??????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互联网时代没有经验之谈,只有颠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很有道理 从现在的创业出发点 到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受益匪浅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都是大牛啊哇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有时间聊一聊也挺好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一切都在改变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吴博的书,含金量很高,可惜周末加班没能亲见,只能等下次机会啦~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ta的文章(9133)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浪潮之巅 第二版 epub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