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想写关于《白鹿原 朱先生》的选题,特别是围绕朱先生的。有谁给个思路吗?大致可以怎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请高手指点!_百度知道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请高手指点!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题目,请高手指点!涉及范围小点的,不要太宽!!最好结合热点,老师容易通过的
提问者采纳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论文论述的 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合适的 论文选题。
第二、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同学们思考问题 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既要考虑论文涉及的层面,又要考 虑它的社会价值。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 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我们学 的是工商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工商管 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 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价值性原则
论文要有科学价值。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 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 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 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 的使用。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 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某些内容,或者 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充分考虑到论题的宽度和广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论文资料。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 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不行;选题太小、太易, 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主要应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 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虑主客观 条件和时限,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情况,可以预期成功的课题。一般来说,题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实 际情况而定,很难作硬性规定要求。有的同学如确有水平和能力,写篇大文章,在理论上有所突 破和创新,当然是很好的。但从成人高校学生的总体来看,选题还是小点为宜。小题目论述一两 个观点,口子虽小,却能小题大做,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这样,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 发挥,文章本身也会写得丰满而充实。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小论题,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 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搜集资料,同时对问题也看得准,论述也会更透彻,结论也就可能 下得更准确。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一、 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占有的论文资料快速、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 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 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论题。这就需 要我们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全面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 解,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 作认真的分析思考,从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之后,就会有所发现,然后再 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论题。 第二、 追溯验证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们先有一种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 题的方法。同学们应该先有自己的主观论点,即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 向、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选题方法应注意:看自己的“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是否对别人的观 点有补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 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 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千万 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 知识迁移法。通过四年的学习,对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经济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个 系统的新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一种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础之上, 同学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来感应世界,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观 点。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有机结合往往会激发同学们思维的创造力和开拓性,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提 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四、 关注热点法。热点问题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能够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 或关系国计民生,或涉及时代潮流,而且总能吸引人们注意,引发人们思考和争论。同学们在平 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会关注国际形势、时事新闻、经济变革。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 文论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引起指导老师的关注,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而 且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的论题对于同学们搜 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论文也提供了许多便利。 第五,调研选题法。调研选题法类同于关注社会热点这样的选题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 会热点问题,也有一部分并不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调研所涉问题 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问题的现实认识将更为清晰,并可就现实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 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将社会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论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而且可为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 很好的路径。 提供的的题量有些多,但可以供你更多选择。希望对你有用,谢谢!毕 业 论 文 参 考 题 目论生活教育和教育生活
浅谈语文课堂的改革
语文创新教育和活动课程
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识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结合
“生本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社会转型中看学校管理改革与发展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网络对传统大学的冲击
网上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与多媒体应用的思考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化运用策略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创新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学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浅探
从思维方式(或文化)角度看汉英语言差异
广州话三字、四字格叠字词研究
成语的文化内涵
论关联词的感情色彩
元曲《西厢记》中的口语与粤方言之对比研究
兼语词的界定和辨析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某种语言现象
《醒世恒言》中的四字模式词语研究
论〈三国演义〉中“望”“就”的介词用法
从《水浒传》中关西人物人称特色看人物刻画
充满行业语色彩的粤方言词汇
客家话的方言研究
初探方位词“上”之历史演变
疑问句探究
文学批评的当代性
新现实小说的美学研究
关于新人类小说的难于沉重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伊万形象分析
“悟”的解读——试论审美经验对禅宗美学契入
中国文士的孤独意识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奥塞罗》之比较
生命与爱情的错失——解读陀斯妥耶夫斯基《温柔的女性》
安娜•卡列尼娜与郝斯佳
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论《百年孤独》杜拉斯《厚颜无耻的人》中的三角关系——母亲、儿子、女儿
卡夫卡《城堡》中的一些隐秘比较
浅谈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爱情诗创造特色
《简•爱》的自我意识
“炼狱与人生”—浅析《活着》与《老人与海》中的生命意识
说不尽的于连
深沉的美学巨卷——由《平凡的世界》看路遥创作的美学追求
论司汤达的《红与黑》
昆德拉或“跨掉一代”的作品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对立和融合
韩愈诗歌的“以丑为美”
苏轼与李白之比较
浅论佛教与唐诗
论《诗经》中的婚姻文化观
李清照诗词
《古诗十九首》研究
比较《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论《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论禅诗(古代文学)
岭南旅游景点文化
杜牧的诗(古代文学)
孟浩然(古代文学)
屈原(古代文学)
魏晋文学—从“人的自觉”到“文学的自觉” 《世说新语》语言中的魏晋风度
吴文英词的意识流手法
李清照与朱淑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
宋诗中的茶文化
唐代饮食文化
唐宪宗与中唐元和文坛
王维山水诗的空白艺术
老子思想的积极生活观探讨
柳宗元的诗
试论《战国策》的寓言
探讨《聊斋志异》
《三国演义》
谈《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塑造
晴雯与袭人
论《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象
论九十年代以来的汉乐府研究
唐代女冠诗人研究
传统文人观和陶潜的反叛
李商隐诗中梦的意象
唐诗中的释家思想
试论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哲理
中国古代悼亡诗初探
试论《聊斋》中狐女形象
《西游记》的某一方面
试论王安石诗
李渔《十二楼》
陆游诗词中“梅花”意象探讨
试论《漱玉词》之愁怀
王维与孟浩然比较
浅析李商隐诗中感情的流露
孟浩然的思想及其山水田园诗风初探
“太白风度”与“魏晋风度”的关系
论佛教信仰对李煜人生及其词作的影响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由“笑”看《红楼梦》人物求真向善----王国维论“花间”
民间立场与哲学审视—池莉小说与方方小说的文学审视角度比较
贾平凹笔下的乡土人情张承志《北方的河》中的人物形象
解读《穆斯林的葬礼》
论铁凝小说
《白鹿原》的文化蕴涵
漫谈女性写作热
冯骥才的文革观
爱的诠释和女性意识的苏醒—对张洁、池莉爱情女性题材一些比较
.评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从理想中塑造人性美----探究池子建小说中的人性立场寂寞的萧红和寂寞的文字
张爱玲/女性文学评论
陈染小说的审美
谈论张爱玲散文的精神世界
论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
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巴金创作论
从《家》看巴金的创作特色沈从文小说研究
老舍知识分子人格的嬗变沈从文湘西作品的“水”性
沈从文的小说情景模式毕叔华的戏剧性艺术周星驰喜剧中的后现代意识徐志摩的“康桥情结”—读〈再别康桥〉
现代文学:苏青《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
萧红作品的生命、死亡、无家意识
深远宁静的心灵牧歌——论萧红的文字
比较张爱玲、萧红、冰心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比较
探讨《生死场》的归属问题——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不屈不挠,各领风骚——池莉、方方比较论从《呼啸山庄》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金庸小说中个人意识的解放
试论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论《红与黑》的心理描写
余华《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苦难意识比较
中外神话比较
试谈《阿Q正传》与《唐吉诃德》中的象征艺术
王小波的小说艺术
探讨王朔----痞子?心声?
高中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完善考试方案 推动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或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好的, 给助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白鹿原》之家族情怀.doc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论文题目:浅析《白鹿原》之家族情怀
学生姓名:
入学时间:2011.春
专业:汉语言文学
试点电大 分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綦江工作站
指导教师 :
论 文 目 录
1.选题意见…………
……. ……
对应页码(3)
2.任务书…………………………………
… 对应页码(4)
3.提纲………………………………………………
对应页码(5)
4.论文指导进度………… …………………………
对应页码(6)
5.论文正文(包括论文摘要)……………….……
对应页码(7-15)
6.参考资料目录………………………………………对应页码(16)
7.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 对应页码(17)
8.答辩记录…………………………………………对应页码(18-19)
论文题目:浅析《白鹿原》之家族情怀
选题意见: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许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几千年来,能够被公认为“民族秘史”的小说迄今寥寥可数,而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一部。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表现家族文化的小说多以批判为主,提倡个性的解放,对家族文化多持否定、猛烈抨击,如巴金的《家》《四世同堂》。而《白鹿原》是“五四”后家族小说一次高层次的复归与超越,它还原了20世纪国民的生存状态,第一次正面描写家族文化,娓娓道来,没有政治的伤痕,给人以乡土气息的质朴感,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荐】.doc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8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荐】.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日 08:17:10 作者: xixibaobei_cici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 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 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21,结构紧缩和结构杂合
22,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
23,复句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24,汉字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25,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谈谈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27,各种语句所表达的思维方式问题 可选一种或几种语句进行研究
28,各种修辞方式中的逻辑问题 可选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研究
29,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可综合论述,也可选一种文体联系具体实例论述
30,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1,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32,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3,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34,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35,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36,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37,"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38,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39,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40,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41,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42,汉外语言 就某一具体课题 的对比研究
43,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_下载_找论文网
汉语言文学 最近更新
(一)写作流程: 1)& 学生根据下面分设的专业选择一个,作为毕业论文的专业方向 2)& 在所选择的专业方向里面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拟论文题目,开始论文写作流程。参考论文选题附后(学生论文选题不宜相同): (二)专业类别: 1.文艺学 文学概论&& 文化诗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语文教学法&&& 美学概论 2.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明清小说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 红楼梦专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元杂剧研究&&& 《史记》研究 古典文献学 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儿童文学&&& 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 青少年儿童文学概论&&& 影视文学 4.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民俗学&&& 民间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外国文学史(欧美)&&& 外国文学史(东方) (三)参考选题: 1.& 文艺学:& 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2.“自我表现”与“摹仿现实” 3.说“艨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4.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6.“性文学’是文学表现人性的必然趋向吗? 7.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8.艺术典型化的要求过时了吗?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10.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11.对实践派美学理论的历史考察 12.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13.简论“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14.试论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15.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之我见 16.“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17.试论艺术美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19.社会美与自然美特点的比较研究 20.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2.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1.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2.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3.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4.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5.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6.被压迫者的心声——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7.《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8.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9.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 10.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1.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 12.试论阮籍《咏怀》诗 13.关于唐诗分期的思考 14.试论陈子昂的诗歌主张 15.试论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16.试论杜甫《北征》 17.李杜诗歌艺术的比较 18.试论王维的山水诗 19.试论唐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20.试论温庭筠词的艺术创新 21.试论温、韦词风的异同 22.北宋政治改革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23.从欧阳修诗歌创作看宋诗的艺术特色 24.柳永的[八声甘州]和[雨霖铃] 25.论张先的词 26.苏轼诗歌的理趣 27.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28.《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 29.关汉卿的历史剧 30.《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31.《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32.《三国演义》和三国戏 33.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 34.《西游记》与道教 35.“三言”中所反映的明代商业活动 36.论杜丽娘 37.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 38.《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 39.《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40.薜宝钗论
3. 中国现当代文学: 1.论《青春之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2.《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再分析 3.论《百合花》的艺术风格 4.“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 5.贾平凹的“商州系列’ 6.论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 7.论“新边塞”诗 8.论高行健的戏剧创作 9.论苏叔阳的欢剧创作 10.论新时期十年文学的主潮 4.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阿基琉斯的愤怒与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 2.席勒《阴谋与爱情》人物形象分析 3.论浪漫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 4.从文学传统看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5.论批判现实主义与过去时代现实主义的关系 6.从《美国的悲剧》看德莱塞的现实主义 7.《美国的悲剧》的艺术成就 8.优秀的俄罗斯贵族妇女的典型一达吉雅娜的形象 9.《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0.《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及其意义。 11.《一千零一夜》中表现商人和航海家生活的故事及其特点 12.《为党生活的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 语言学: 1.简论汉字的性质 2.古汉字形义释与文献阅读 3.简论古汉语词汇的性质 4.古今义异词概析 5.试论对动用法 6.“唯十宾十之(是)十动”式析 7.x x方言的声母特点 8.茅盾《子夜》的修辞特色 9.相声与戏剧语言比较 10.巴金锤炼词句举要
中国当代文学谈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试谈文学的民族化问题论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特色试论杨朔散文的诗意创造刘白羽、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巴金《随想录》漫评试论郭小川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色试谈闻捷的爱情诗试论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试论《创业史》的思想艺术成就李瑛诗作艺术片论试论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特色试论《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试谈舒婷的爱情诗舒婷诗歌的含蓄美散论《茶馆》的艺术结构及其语言特色试谈朦胧诗试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特质阿城小说论试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将军吟》、《东方》、《冬天里的春天》、《钟鼓楼》、《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的创作特色试谈《李自成》的得失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特色试谈蒋子龙的小说创作试论《沉重的翅膀》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试论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创作试论“知青文学”漫评王安忆、铁凝的小说创作试论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试论马烽、王汶石的小说创作峻青、王愿坚创作特色比较试谈陆文夫、高晓声的小说创作谌容《人到中年》漫评贾平凹的散文创作特色贾平凹小说创作论张贤亮创作论试谈新潮小说试谈“新生代”诗歌创作沙叶新《陈毅市长》的开拓意义试谈当前儿童文学创作论邓拓杂文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试谈田汉的《关汉卿》港台文学浅论试谈顾城的诗池莉的小说创作大墙文学初探中国当代文学流派综论新时期小说观点演变的思考女性文学试论试谈新时期新历史剧的当代意识小小说漫评寻根小说的意义及其不足试谈邓小平的文艺思想浅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简析周炳形象的社会意义周立波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试论刘绍棠小说的民族风格张承志小说散论试论通俗文学创作陕西文学创作综论试论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试析《白鹿原》的审美追求简析白嘉轩试论《白鹿原》的艺术特色浅谈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试论金庸的小说中国现代文学论中国近代文学改良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论“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学统一战线形成与分裂原因新探李大钊的新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意义重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左联的功绩与缺点综析论文艺大众化运动论“新月派”重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重评“论语派”“两个口号论争”得失谈“孤岛文学”运动的历史功绩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伟大意义鲁迅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新探论鲁迅的进化论和个性主义思想《呐喊》《彷徨》比较谈论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朝花夕拾》简论论《野草》的象征主义特色论《故事新篇》的艺术风格试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形象浅析论《伤逝》郭沫若早期思想中泛神论的影响论《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抒情性论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论胡适的白话新诗创作论冰心作品中的泛爱思想论王统照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论叶绍钧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倪焕之》论许地山作品中的宗教色彩透视鲁彦小说与“乡土文学”试析庐隐小说中的感伤色彩郁达夫《沉沦》创作特色郁达夫小说观初探蒋光慈诗歌创作的思想特点和意义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周作人散文艺术论刘半农、刘大白新诗的民歌风格论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论“湖畔”四诗人的爱情诗徐志摩爱情诗作简论叶紫小说怕悲壮色彩萧红创作魅力探源《蚀》中的“时代女性”综论《子夜》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家》简论论沙汀小说的幽默和冷峻风格《南行记》中的传奇色彩和边塞风情论张天翼小说的创作风格殷夫的“红色鼓动诗”简论蒲风诗作的“火”的风格戴望舒诗作风格的嬗变论臧克家诗作的乡土风格论何其芳诗歌、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论瞿秋白杂文的战斗特色“画笔——芦笛——号角”——艾青诗作风格简论“时代的鼓手”——田间诗歌创作论论柔石的《二月》论莎菲形象的塑造“血的战斗”和“铁的人物”——萧军小说创作论李吉力&& 人小说创作论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寒夜》简论《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形象综论说《围城》的讽刺特色《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比较论《王贵与李香香》和“信天游”诗的漫画,漫画的诗——论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荷花淀》的诗意美论田汉剧作的抒情风格论《雷雨》的艺术成就论《日出》的结构艺术论夏衍的戏剧创作风格为什么说《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欧美文学荷马史诗研究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对戏剧艺术的贡献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精神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妇女形象巴尔扎克小说中暴发户形象论雨果的《悲惨世界》(或《巴黎圣母院》)无产阶级革命的颂歌——论巴黎公社文学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思想性和局限性易卜生的“问题剧”对我国戏剧发展的借鉴作用《玩偶之家》中的妇女问题试论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关系谈外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派”普希金短篇抒情诗中的浪漫主义别林斯基论屠格涅夫的讽刺艺术列宁论托尔斯泰契诃夫小说论论高尔基的诗歌创作马雅克夫斯基的戏剧创作法捷耶夫小说中的革命者东方文学《万叶集》研究《源氏物语》的艺术结构印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圣经》文学研究《一千零一夜》的东方艺术特色泰戈尔《吉檀迦利》地思想和艺术“川端文学”研究古代汉语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形声字声符说略形声字义符说略古注说略“右文说”说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说会意说假借通假字的成因初探浅论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浅论词的古义和今义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古无轻唇音例证古无舌上音例证说宾语前置论古汉语的词序说“孰与”“所”和“所”字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成因初探意动和使动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古今汉语比较研究
本论文下载地址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号-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