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书》读书报告要求,求

trackbacks-2
2012年的年度目标是要读12本书,读了11本书后越发感觉到书真是使人心智提高的最好方法,也感慨自己以前读IT技术类的书较多,而其它方面的书涉猎太少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本来是2012年的第12本书,但这本书太厚了,前面读得比较有感觉,后面的章节读起来感觉作者有点啰嗦,读书笔记一直没整理出来,断断续续读边读边整理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这本书,发现原来如何读书有相关的书籍,如何写读书笔记也有相关的书籍,写读书笔记不必太拘泥于形式,关键是整理出下一步可以采用的行动,转化为行动,正好就是GTD所说的Next Action!
这本书的初版是1940年,1972年全面修订,没想到半个多世纪前就有人写出了指导阅读之作,读了许多书也不知道读书还要分为几个层次,也没想到读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法国学者巴斯卡在三百年前就说过:&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全书分为四篇,与阅读的4个层次基本是对应的,第一篇介绍阅读的层次,并详细说明了前二个层次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第二篇详细介绍了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第三篇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第四篇讲的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作者在那个计算机还未普及的年代就提到,&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再看看现在,各类信息铺天盖地,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可能真是一种数字污染吧,难得找到清静的时间来思考。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像是棒球运动中投手和捕手的关系,好的投手知道如何&控球&,用文章把信息准确地传达出去,而读者也就更容易把这些球接住,当然有些暴投作家的文章估计就不太好理解了,因为有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阅读艺术的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像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阅读的目的分为三种,一种就是为了消遣,一种是为了获得资讯,还有一种是为了增进理解。最后一种虽说是阅读,但应该称之为学习的过程,这里的学习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阅读分为4个层次:
1)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这个层次就是理解书中字面上的意思,这只是小学时候就掌握的阅读技能。
2)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又称为略读或预读。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掌握本书的重点。
3)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对于有意义的书,要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正如弗兰西斯.培根说的&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4)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也可以称为比较阅读。要阅读一些相关的书,找出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各本书中的观点,分析观点的异同点,感觉有点像写研究生论文之前的参考文献综述的过程。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这一阶段是在小学期间就完成的,这个基础阅读的能力也是通过了阅读准备阶段、看图识字阶段、建立词汇、精炼与增进四个阶段才具备的。这个基础阅读阶段绝大多数旁边都有老师的指点的。
在笔记写到这里之后,正好看到美崎荣一郎写的《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一文,其中有一小节讲到了如何写读书笔记。如果你希望把书本信息活用到工作中,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活用上。这里所说的活用是指&将书本内容应用到工作中&。美崎荣一郎的方法是,在书读完以后,马上从书本内容中筛选出&要做的事情&记在笔记本上。这就是Action书评,这个Action书评等同于&行动计划&。也正好是GTD中的收集,再整理成Action的过程。原来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丰富GTD系统里的INBOX的过程,至于笔记的记录方法,怎么都行。逐条罗列也好,插图也好,思维导图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运用。
读书的价值在于学以致用。
所以后面的读书笔记也改为整理出Action。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有两种方法:
1)有系统的略读
就是看书名、看目录、看索引(这是我以前没注意的)、看出版者的介绍、找相关章节读读、随便翻看几页。
2、快速读一遍
对于一些较难的书,从头到尾先读一遍,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停顿,一直读完。
一个速读技巧:把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以后再慢慢增快手的动作。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读书时要提出的四个问题:
1)这本书主要在谈些什么?
2)作者花了大量篇幅的地方在说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哪些地方没有道理?
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直接看到第三篇,发现作者把书分为了:实用型的书、想像文学、历史书、科学或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规则1:把书分类
规则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规则3:列出全书的大纲,想想用思维导图最合适。
规则4: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第八章和第九章说明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规则5:找出关键字或术语表,与作者达成共识。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规则6:找出作者的主旨。感觉主旨的翻译有点不太准确,Proposition翻译成&主张&可能更合适,作者表达了对某事的判断,他坚持这个或那个事实,全文会有多个主张。
规则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读完原书的这一段,很难明白作者在说什么,感觉像是找到支持这些主张的论据。
规则8:与规则4相呼应,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规则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规则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规则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第十一章 造同或反对作者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规则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规则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规则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规则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到第十四章讲了阅读实用型、想像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或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这些不同读物的办法,按照本书教导的有些章节要慢读,有些章节要快读的思想,这一篇快速读过,在读某类书的时候再翻翻对应的一章即可。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感觉像是写研究生论文前的文献综述,与自己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书,可以采用这种阅读办法。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如果将在一个无人荒岛上度过余生,还能带十本书为伴,当然不能带iPad,岛上也没有无线网络,我会选哪十本书?
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以回答。圣经?1000道数学难题?人工智能大全?1000局象棋谱?
阅读(...) 评论()一 本书主线
& 阅读一本书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本书的实质在于强调主动阅读,并详细地给出了指导意见。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主旨的话,应该是 读任何书都应该带着问题阅读并能对阅读中看到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才能算得上前文说的主动阅读。
二 本书脉络
& 本书主要围着两大主题进行组织,第一:按照阅读的四大层次进行介绍;第二:按照阅读书籍的类型进行介绍;这里的介绍都指的是阅读的方法。
& 首先,按照阅读的四种层次可以分为:
基础阅读:目的在于回答某个具体的句子在说什么?一般人在具备了某些语言的基本能力之后就应该可以进行这种类型的阅读;
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或粗浅的阅读,一般两种目的:决定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并掌握一本书的轮廓;粗浅的阅读一本较为困难的书,对书的整体有个把握;
分析阅读:目的在于详尽地了解一本书的观点,并对它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什么?)
主题阅读:目的在于通过阅读一系列的书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比起前面的阅读类型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 其次按照阅读书籍类型分:
实用主义:
故事,喜剧与诗
科学和数学
& 除此之外,本书还探讨了心智与阅读的关系,强调了只有在阅读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书,那样才能提高心智。
三 本书主干及主要观点
& 阅读一本书应该能够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书的脉络是什么,大体怎么谈的? -- 对应到检视阅读或分析阅读阶段1
& 作者主要说了什么?具体怎么说的?如何支持论点? -- 分析阅读阶段2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分析阅读阶段3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 阅读时需要记录笔记,原因是: 1 保持清醒;2 如果写不出来,就无法证明自己想明白了;3 写下来,易于记忆及回顾;
& (PS:想起了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阅读就像消化一本书,光输入不行,还得有输出,这个输出就是一个提炼思考的反复过程)
& 做笔记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 结构笔记,检视阅读中用来回答关于书的架构方面的问题;
& 概念笔记,分析阅读中用来具体记录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论证,之后加入自己的观点;
& 辩证笔记,主题阅读中,用来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笔记,就一个单一的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 主动阅读的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必要条件是需要能够评论一本书的观点,提出批评;
& 如何进行四个层次的阅读?
& 1 基础阅读:回答&这个句子说什么?&
& 2 检视阅读:本质上是系统化的略读,可是没这么简单。书中提供了两种检视阅读的方法,对应不同的目的:
& 略读,目的在于决定一本书值不值得做后续的分析阅读,以及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挖掘一些东西;很明显,拿到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埋头苦读,至少得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书都做分析阅读。常用的方法有:看书名页,有序言;研究目录页;如果书有索引,也要看下,从索引可以大概了解到一本书的子主题;出版者介绍,至少能知道书的主要卖点;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摘要很重要;随便翻翻,看个一两段;
粗浅的阅读,目的在于当阅读一本难度较大的书的时候,不可能一遍就全部看懂,但是停下来反复揣摩又容易打消积极性,这时候做一次检视阅读便恰到好处,有个简单的通读至少对书的整体有个了解,易于后面的分析阅读。
& 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时间,如果时间拉得过长就失去了检视阅读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对于阅读速度要有所控制,这个需要根据材料的复杂度和需求来自由调节。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毛病,就是眼睛在看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回退或逗留,这样做会大大降低阅读的速度,纠正办法有一个是用手指指示正在阅读的文字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动,眼睛跟着手指阅读。
& & &3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这本书大体上在谈什么?
规则1(类别): 知道自己在读的哪一类书,越早越好,最好阅读前:要知道书是关于理论的还是实用的,如果无法从书名进行判断,可以通过检视阅读;
规则2(概括):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通过前言和检视阅读;
规则3(架构):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便于理解书的架构,从整体上把握 一本书;
规则4(问题):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作者在写作时都有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就是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PS:例如本书,主要的问题便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规则5(共识):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什么是重要单字?可能是让你头痛的字,可能是非日常用语中出现的字,作者可能会主动告诉你(加括号,斜体,加重等),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通通都有可能是重要单字;某些多义词,需要找出共通的词义,因为读者可能和作者理解的不一样,可以通过上下文已经了解的字句,辨别出作者的同义字,总之,需要精准的理解作者所用字的意思才能和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6(主旨): 将一本书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哪些句子可能是主旨?可能是读起来吃力的句子;作者所下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以及理由;标有下划线或标粗的句子;包含关键字的句子;
规则7(论述): 从相关语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这是比前两个规则更高层次的规则,以前面为基础,可以整理主旨句,通过主旨句来架构,要确认作者认为哪些是假设,哪些能够被证实,作者的真正观点;
规则8(解答): 找出作者的解答:这个和规则4是对应的,既然作者有问题,肯定在书中会给出解答,重点要理解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PS:例如本书,作者解决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但是需要我们自己实施,并做出相应的修改;
&对作者的论点进行评论,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规则9(完整):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或评论;
规则10(平静):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真理才是最重要的;
规则11(理由):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论说明和个人观点是不同的,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主观的,PS:本书就大部分是作者的个人观点;
如果反对作者的观点,需要谨慎小心,首先不要带个人情绪,声明好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找出作者不足的原因:知识不足?知识有错误?推论不合逻辑?分析不够完整?总之反对需要给出充足的理由。PS:也可以参考网上其他人的观点
& &4 主题阅读:
& &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难度最高,包含了前面的三种阅读:
& & &准备步骤: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检视阅读书单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 & &阅读步骤:
找出相关章节:主题才是关键,而不是那些书;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这个非常关键,也和前面的分析阅读不同,因为是从很多书中找线索,所以需要让作者和你打成一致;
理清问题,并按顺序列出来:对应规则4,现在的问题不是作者题的,而是你提的,要把问题详细化,步骤化,细化成子问题;
界定议题:各位作者的意见可能不同,我们要找出它们分门别类;
分析讨论:要依照特定的顺序提问题,并知道为什么;也要知道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及原因;还要知道支持分类这些答案的证据在哪;
& 这些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依照阅读书的类型的不同,这些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规则1的目的便在于此。
& 作者给出了很多类型的书目的阅读方法的建议,我最感兴趣的事实用主义的书。
& 如何阅读实用主义的书: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解决;
类型:说明规则的和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PS:个人比较喜欢后者
四个基本问题变成:1 这本书谈什么?2 这本书的主旨及具体主要的论述;3 内容真实么?以自己的真实体验来判断;4 这本书与我何干?赞同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不是所有书都要读,要读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书,那样才能提高心智;好的阅读,也是主动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作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四 读后感及主要观点评价
& 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以前我看书都是先看评价,如果大家都说好,就拿起来苦读,虽然也做笔记,可是重点不突出,有些书仅仅记录的是一些事实,即便有作者的观点,也不会强迫问自己作者对在哪里?哪些接受哪些不接受?相信大部分人阅读都会此,这种方法至少有两点问题,1 不分青红皂白拿起书就看,容易浪费时间,也不易于从总体上把握一本书;2 笔记要有所侧重,既要有事实和作者的观点,也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思考的接受。始终觉得中国高中学生都应该通读此书,才算真正学会阅读,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
& 以后读书,我会充分利用这几种阅读方法,对笔记也各有侧重,最后对于进行分析阅读的书再写出阅读报告,强迫自己不断回答4个基本问题,并附上思维导图。再把我最喜欢的《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分析阅读读一遍。
五 本书优点与缺点
& &本书深入分析了如何阅读书籍,并给出了可执行的步骤,整本书架构清晰,对读者也是很友好的,对关键字句都加粗了,可以说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六 附录:思维导图分享
阅读(...) 评论()怎样撰写读书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怎样撰写读书报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敏求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