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训练有什么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的一些作用
800) this.width=800" border=0>
招生简章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的一些作用
今天看了一些关于感觉统合训练项目上的一些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滑板爬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二、滑梯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三、趴地推球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1.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2. 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四、平衡台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五、独脚椅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帮助儿童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同时对儿童的腰腹力量也有锻炼作用。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叉前踢。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六、羊角球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2.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七、袋鼠跳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2. 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训练要求:儿童站在布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往前跳动。 八、蹦蹦床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2. 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3. 发展下肢力量,促进上下肢的协调。训练要求:儿童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九、晃动平衡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1. 以狭长的路径让儿童通过,协助发展儿童本体感觉,建立儿童协调身体平衡的能力。2. 锻炼儿童下肢力量,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训练要求: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向前走。 十、圆筒吊缆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训练目的:1. 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强化触觉体系。2. 通过大量前庭信息的获取,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帮助。3. 对儿童四肢力量的发展也有帮助。训练要求:儿童屈曲身体,用双手抱紧圆筒,双脚以圆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指导者的协助下做旋转或360度大回转。 十一、圆木马吊缆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训练目的:通过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并强化触觉体系。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圆筒上,用双手双脚夹住圆筒,由指导者左右前后的摇晃。也可以两个儿童同时坐在圆筒两端摇晃。 十二、插棍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尤其对头部、颈部肌肉的同时收缩及身体的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有很大帮助。训练要求:将网缆固定,垂直下来离地约20公分。儿童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目视前方,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儿童在摆动过程中双手插棍,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插棍离网缆距离视儿童个体情况。 十三、 S型平衡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有助于儿童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训练要求: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儿童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十四、脚步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训练目的:促进和提高儿童的平衡能力,帮助儿童建立前庭固有平衡体系,发展协调性,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训练要求: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全国客服①
全国客服②
全国客服③
栏目热点及推荐
&&&&&&&&&&&&&&&&&&&&&&&&&&&&&&
最新文化精华
&&&&&&&&&&&&&&&&&&
总部地址:南京市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乙幢27楼A座 客服电话: 025-
危机干预微博:/nanjingshixinli2006&&& 官方QQ:& 官方QQ群:
中华心理教育网 心理咨询师QQ 群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中华心理教育网(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苏ICP证号&>>&&>>&&>>&文章正文
感觉统合训练和它的意义
感觉统合训练和它的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爱莉斯博士提出,用以矫治儿童的学习障碍行为。
近几年,我国一些临床心理医生由调查数据推断:城市儿童中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于是“感觉统合失调”一词被提了出来,并由此陆续开发了一批矫治和训练的器材。但是,围绕儿童感觉统合是否失调、幼儿园有没有必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问题,议论甚多。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往往存在着性格上的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写字的手势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线出格、阅读困难(常常漏字窜行)、计算粗心;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等等。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为此,感觉统合应当从幼儿抓起。与此相反,有些学者则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由于大脑的前庭系统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儿童中的发生率不会超过1%, 不必为全体幼儿担忧。有些幼教专家也认为,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呈自然发展趋势,会随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的不断丰富而逐步完善,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失调”儿童提出的,在幼儿园专门配备场地和器材加以训练,没有必要。尽管众说纷纭,但有关感觉统合的训练仍在许多幼儿园悄然兴起。
任何事物的萌生和发展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那么,目前幼儿园悄然兴起的感觉统合训练,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里呢?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感觉运动是幼儿教育最基础的概念。皮亚杰在早年的研究中发现:“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进行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方面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可以认为,在6岁以前,孩子一般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认识与学习, 必须凭借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感觉统合是幼儿认知与学习的基础。
关于感觉信息与婴幼儿学习及发展关系的研究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在实验情境中最先对“输入感觉信息非常有限且缺少变化”的后果进行研究的是赫布及其同事。在实验中,要求被试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和入厕之外,尽可能多地躺在一个小卧室的床上,同时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室内有意义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其他各类刺激,结果表明,长时间的“感觉剥夺”会产生感知觉的歪曲、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意象以及幻觉等。这个研究为儿童感觉训练的必要性提供了经典的、可靠的实验依据。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人的感觉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猛发育的时期,儿童大脑中类似软件的神经网络,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发育起来。如给大脑以语言的和感觉信息的合理刺激,大脑即会作出反应,约140 亿个神经细胞像花蕾萌发一般萌生出神经触突,并借助神经触突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因此,虽然幼儿在出生时大脑神经细胞已经具备,然而若不通过视、听、触、嗅、味等“五感”,不依靠外部信息刺激,神经细胞难以生长,大脑的神经网络也难以建立。所以,提倡感觉统合训练就是让幼儿受到充分的感觉信息刺激,使大脑充分生长发育起来。
脑科学研究还告诉我们,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十分复杂的感觉统合要求,就以“握杯喝水”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为例:对杯子的质地,对水的冷、温、烫,对拿杯时的速度、力度、位置,平移杯子时的稳定程度,伸手握杯的路线和送入口内的准确性以及自我保护(例如避免烫伤等)的判断,都需要大脑神经中枢统合来自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信息,一旦神经传导阻滞就可能发生握杯困难、颤抖、打翻或口舌烫伤等情况。所以,人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像一个交通指挥者,有了它,感觉神经的“交通”才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这样说,在达到正常人的各种有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人的大脑有感觉统合的能力,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这就是说,成长着的幼儿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训练。
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完全偏于视觉的刺激充斥在幼儿的生活周围,这种既无气味也无味道,连触摸感也没有的单一刺激,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发生了矛盾。幼儿是需要“东张西望,东摸西摸”的,身边的东西如能去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感觉的体验已大打折扣。幼儿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普遍缺少本应该通过“五感”才能得到的各类体验,过分信息化的偏差教育对幼儿是有害的。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恢复传统的感觉教育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为感觉统合训练的必要性,有关研究人员企图努力创造出一种既吸取传统教育经验,又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教育和训练手段,以促进幼儿期感知觉运动的迅速发展,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第一根桩基”。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婴幼儿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其未来大脑功能的发展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头6 年接受刺激的数量与质量。仅具符号意义的刺激、完全偏于视觉的刺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而不断变化的感觉环境对幼儿知觉功能的正常发挥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接受正确的、丰富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才能引发幼儿积极的行为反应,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现代感觉统合理论是神经心理学对了解与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的一大贡献。它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问题。它不但发现了导致幼儿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基本原因,也对这些问题的缓解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幼儿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矫治更有了针对性;它弥补了感性与知性阶段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拓展了幼儿教育的视野,为“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因而对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幼儿感觉动作的发展。它能促使幼儿不断与环境产生互动,在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声音,认识自身,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幼儿动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它设计出大量的身势动作游戏,充分考虑幼儿合理的运动负荷,在有效地帮助幼儿骨骼、肌肉成长的同时,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组织整合功能的发展,这种能力是日后进行高级运动以及学习阅读的基础。
感觉统合训练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它设计的既有力度又有坡度,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的身势动作游戏,使幼儿能在“跳一跳”之后独立完成作业,由此获得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幼儿可以尽情尽兴地活动,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有助于孩子宣泄能量和情绪,培养活泼开朗、热情奔放的性格。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幼儿有大量与小伙伴游戏的机会,逐步积累与他人相处的经验,锻炼处理矛盾的能力,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感觉统合理论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所产生的各种学习困难现象找到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它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到幼儿某些行为背后的因素:请不要以为孩子的不听话是“不为”,而是“不能”,因为他们的感知觉可能不协调。它提醒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各项感知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形,并知道在什么时候提供合适的玩具来帮助孩子各项感知能力的均衡和谐发展;它还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感觉统合上的哪怕是轻度的失调,以便及早进行正确的矫治。
总之,感觉统合理论使人们认识到:要了解一个幼儿的行为,其视角不应只在某个单一的因素方面,而要既注意心理因素,又注意社会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特别是正在发育中的幼儿,如果有什么违反常态的现象,则更因注意其感知觉方面的问题以使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行为或学习障碍的解释更符合实际。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提出,打破了幼儿行为障碍归因上的局限性和单向性,为全面认识幼儿,正确对待幼儿,及早做好替代矫治性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用户方案需求留言您现在正在浏览: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作用及操作
发布时间:
16:02:12 & 作者:本站编辑 & 来源:
浏览次数: & 我要评论()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作用及操作
(一)滑板爬
1、目的:针对前庭、触觉、平衡能力。
2、正确操作:要求拿滑板的中间部位,拇指向内四指向外,滑板面对胸腹部,四轮向外。
3、教师站位:教师应站在能观察到孩子的地方,随时提醒纠正孩子的规范动作。
4、指导语:同学们把滑板拿好,拇指向内四指向外,轻轻放滑板,胸腹部趴在滑板上,头抬高双腿并拢
&&&&&&&&&& 挺直双手在滑板的斜上方,手撑着地,连续向前滑,拐弯时腿曲起来,(一律向右转) 。
5、训练中观察指导:(1)要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情绪。
&&&&&&&&&&&&&&&&& (2)动作是否到位。
&&&&&&&&&&&&&&&&& (3)训练是否合适(身体不适、情绪不佳可以少做一点)
6、训练时间及训练量:(1)时间:12&15分钟(或以8&8米四方折算,比年龄多2&3圈)
&&&&&&&&&&&&&&&&&&& (2)4&5岁滑直线&& 5岁以上滑大圈
7、注意问题:(1)滑时要注意孩子的手是否在滑板的斜上方。
&&&&&&&&&&& (2)两个人之间要要保持距离。
&&&&&&&&&&& (3)年龄小的身体弱的可以休息一下再滑。
&& &&&&&&&&&(4)滑板分大、中、小,根据孩子年龄身高来确定。
&&&&&&&&&&& (5)把爱动的孩子安排在边上,防止压手。
(二)大滑梯&
1、目的:前庭、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语言。
2、正确操作:要求拿滑板的中间部位,拇指向内四指向外,滑板面对胸腹部,四轮向外。
3、教师站位:教师应站在滑梯的侧面便于随时指导孩子的动作。
4、指导语:轻轻放滑板,胸腹部趴在滑板上,头抬高双腿并拢挺直,双手扶在滑梯两边,往下滑时双手
&& 抬平到地毯上轻轻触摸地毯,等滑板停稳后双手扶两侧站起,拿滑板离开场地。
5、训练中观察指导:(1)要要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情绪。
&&&&&&&&&&&&&&&&& (2)动作是否到位。
&&&&&&&&&&&&&&&&& (3)训练量训练是否合适
6、训练时间及训量:12&15分钟(4岁以上)
7注意问题:(1)孩子往下滑时一定要提醒他不要扶话题两边。
&&&&&&&&& (2)到地毯时不要突然扶地否则容易把手挫伤。
&&&&&&&&& (3)滑板分大中小根据孩子年龄身高来确定。
&&&&&&&&& (4)站稳后双手扶两侧站起来。
&&&&&&&&& (5)孩子的衣服绳和挂链一定要去掉或放在里边,大扣子的衣服要换一下。
(三)趴地推球
1、目的:前庭、平衡能力。
2、正确操作:让孩子趴在地上冲墙推球
3、教师站位:教师应站在孩子的后面或者蹲下,随时知道孩子的动作是否规范。
4、指导语:同学们趴在地上头抬高双腿并拢绷直,两臂抬起指尖对齐。
5、训练中观察指导:(1)随时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情绪。
&&&&&&&&&&&&&&&&& (2)动作是否到位。
&&&&&&&&&&&&&&&&& (3)训练量是否合理。
6、训练时间及训量:(1)时间:3分钟左右做完
&&&&&&&&& &&&&&&&&(2)训练量:4&5岁五十至一百 、5&6岁二百、七岁以上三百左右
&&&&&&&&&&&&&&&&&&&& (但要按实情而定)
7、推球距离:头部距墙10&30厘米(球分两种),训练到位后头腿都自然向上或船型效果最加。双
&& 拢双臂抬起推球的中上部注意别碰脸&。&
8、注意问题: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量,最多增至900。此项是对前庭训练最见效的训练,但也是最
&& 累人的。如果孩子不愿做要多鼓励孩子。
(四)圆筒
1、目的:平衡能力、前庭、身体协调性。
2、正确操作:让孩子坐在圆筒平台上,双腿交叉双手抱住圆筒。
3、教师站位:教师应站在孩子的后面,扶着孩子坐在圆筒边上,上下圆筒老师都要扶孩子。
4、指导语:好,坐在圆通边上双手抱住圆筒,腹部紧贴住圆筒,脸要侧贴在圆筒边上,两腿交叉在一
5、训练中观察指导:(1)注意腹部是否紧贴圆筒及腿是否交叉。
&&&&&&&&&&&&&&&& (2)转的过程中告诉孩子:没停一定不要把脚拿下来,停稳后老师要扶他起来,不
&&&&&&&&&&&&&&&&&&&&& 要扶筒了。
&&&&&&&&&&&&&&& (3)转时要随时问儿童是否晕,晕时前后、左右荡荡,以减少恐惧感(特别注意前
&&&&&&&&&&&&&&&&&&&& 二 次)。
&&&&&&&&&&&&&&& (4)转时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问一些问题或念些诗歌。
(五)网揽
1、目的:前庭触觉及身体协调性。
2、正确操作:让孩子趴在袋子里插棍。
3、老师站位:教师应站在袋子侧面(如有墙站在墙边)。
4、指导语:弯腰双手先扶地,胸腹部趴在袋子里,头抬高双腿并拢并绷直,双手拿棍,向后拿向前摆时
&& 插棍,从左向右按顺序插。插完应说手扶地、脚踩地下来。
5、训练中观察指导:在插得过程中,腿脚拖地头也低下时,要提醒孩子把腿伸直。
6、训练时间及训量:(1)训量: 从大棍开始到小棍,年龄小的从捡球放球或推大球开始。第一期插大
&&&&&&&&&&&&&&&&&&&&&&&&&&&&& 棍、第二期插小棍。
&&&&&&&&&&&&&&&&& (2) 时间:应控制在一分钟内完成一次(实在不愿做可不做)注:自闭症或能力
&&&&&&&&&&&&&&&&&&&&&&&&&&&&& 低的儿童可做网揽撞球、坐插小棍等,一般50下/次。
7、注意问题:(1)要按顺序从左向右插,最后一个要左手插下行、右手插上行最后一个。
&&&&&&&&&&& (2)一手只能拿一个棍,不能多拿。
&&&&&&&&&&& (3)教师摆动速度要由慢至快(根据学生能力确定速度)。
&&&&&&&&&&& (4)板和棍的距离要越熟越大。
(六)平衡木
1、目的:平衡能力。
2、正确操作: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脚尖对脚跟慢走,双手可侧平举。
3、老师站位:教师应站在平衡木侧面。
4、指导语:一只脚先上去,再上另一只脚,脚尖对脚后跟慢慢走(手侧举或扶两侧)。
5、训练中观察指导:观察孩子是否做到位。
6、训练时间及训量:往返为一圈,一般几岁走几圈(五岁五圈、三岁三圈)。
7、注意问题:一个孩子时来回走,几个孩子时排队走。
(七)蹦床
1、目的:平衡能力、前庭、本体感、身体协调性
2、正确操作:让孩子在蹦床中间上下蹦。
3、老师站位:教师应站在蹦床旁边保护孩子(园蹦床边上的拉簧不安全应提起注意)。
4、指导语:站在蹦床中间,双手叉腰上下蹦。
5、训练中观察指导:岔气、肚子疼、刚吃完饭均不能做。
6、训练时间及训量:(1)100下以上,年量小可减量。
&&&&&&&&&&&&&&&&&& (2)大龄或能力强的儿童做传接球,从一个球接到两个球。
7.注意问题:(1)教师要离蹦床近一些,随时保护孩子。
&&&&&&&&&& (2)教师要提高球感以免传球失误。
&&&&&&&&&& (3)老师捡球学生继续跳并计数。
&&&&&&&&&&& 注:对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的孩子应少做跳的运动更不要轻易加量。
(八)平衡台
1、目的:平衡能力
2、正确操作: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左右脚交替往下踩。
3、老师站位:教师站在平衡台前面(胆小的孩子
4、指导语:应站在平衡台后面,先迈上一只脚站在平衡台中间,再迈另一只脚,站在中间,然后两脚慢
&& 慢分开,双手叉腰,左、右脚交通往下踩。
5、训练中观察指导:观察是否按规范的动作做。
6、训练时间及训量:左右脚交替往下踩共100次,年龄小的可从50次开始年龄大能力强的可做传接
&& 球,从一个球到两个球。
7、注意问题:(1)踩时要一下一下的踩,不能太快。
&&&&&&&&&&& (2)做完后双脚并拢,慢慢下来(从后下,一只脚先下)。
&&&&&&&&&&& (3)距离不要太近。
(九)独角椅
1、目的:平衡力
2、正确操作:让孩子坐在独角椅。
3、教师站位:教师应站在或蹲在孩子的前面来指导和规范他的动作。
4、指导语:先坐稳双手叉腰,胸要挺起来,左右脚交替往前踢,脚从哪踢出去还回到哪。
5、训练中观察指导:有的孩子腿抬不起不离地、手扶在椅子两边,这时要告诉她慢慢抬起来。
6、训练时间及训量:左右脚交替100次,小孩子可以从50开始,大的孩子应控制延长停留时间。
7、注意问题:(1)注意摆放距离,不要离得太近。(2)对平衡能力差的孩子要多鼓励。
(十)羊角球
1、目的:触觉敏感
2、正确操作: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往前跳。
3、教师站位:教师应站在孩子旁边,摔倒时便于及时扶住孩子。
4、指导语:要像坐椅子似地坐稳,双手拇指向外握住羊角(摔倒时有利扶地),两腿在两侧轻轻夹着羊
&& 角球往前跳。
5、训练中观察指导:观察孩子训练状态情绪、训练量及难度是否合适。
6、训练量:年龄小的2&5周,年龄大的5圈(往返为一圈,羊角球分大中小,由儿童年龄确定)
7、注意问题:(1)注意力差的要少跳,3圈即可。
&&&&&&&&&&& (2)胆小敏感的可跳5圈.
&&&&&&&&&&& (3)跳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易摔倒老师要注意保护。
&&&&&&&&&&& (4)拐弯时儿童要能连续,不要停止或拿起羊角球转弯。
(十一)跳绳
1、目的:身体协调性
2、正确操作:用绳来跳
3、教师站位:教师站在旁边及时指导。
4、指导语:双手拿绳跳学摇,双脚落地。
5、训练中观察指导:观察孩子训练状态情绪(刚吃完饭不能跳)。
6、训练量:从学习开始100&200次,会跳后,向后跳学摇。
7、注意问题:(1)拿绳跳不要抽到人
&&&&&&&&&&& (2)不会要从分解动作开始。
&&&&&&&&&&& (3)能力差的从感知绳子落地和双人摇开始学。
&&&&&&&&&&& (4)也可先由老师带跳体会。
(十二)袋鼠跳
1、平衡能力、触觉、身体协调性
2、正确操作:让孩子站在袋子里面往前跳跃。
3、教师站位:教师站在孩子前面,摔倒便于及时跳跃。
4、指导语:把两脚伸到袋子里,脚要踩到底,双手抓住袋子两边像袋鼠一样往前跳。
5、训练中观察指导:观察身体状况训练量是否合适(有喘气困难的孩子一定要马上停)。
6、训练量:2&5圈(2&6米毯)
7、注意问题:(1)注意力差好动的要少跳,胆小敏感的要5圈。
&&&&&&&&&& (2)脚一定要踩到底,手一定要始终抓住袋子前面,保持袋子一定要拉直。
&&&&&&&&&& (3)跳的时候一定要曲膝(落地曲)。
&&&&&&&&&& (4)一定要一下一下停稳再跳以防摔倒。
(十三)拍球
1、目的:身体协调性
2、正确操作:双手交替拍球
3、教师站位:教师站在孩子旁边指导
4、指导语:双手拍球,左右手交替往下拍
5、训练中观察指导:观察身体状况训练量是否合适
6、训练量:从学开始100&200个
7、注意问题:要原地拍球,不要到处跑,要双手交替拍。
8、延伸:该项训练延伸的方法较多,可单拍一球,双手各拍一球,可定点拍、可跨拍等
(十四)大笼球
1、目的:触觉
2、正确操作:看孩子大小确定是爬或躺在球上面,集体做全部躺下或趴下。
3、教师站位:教师在后面或另一位在前拉。
4、指导语:同学们躺在地下,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翻身头侧躺在地上。
5、训练中观察指导:触觉敏感的孩子不愿做可以从光面球开始。
6、注意问题:(1)女孩子避开胸部。(2)头一定要侧躺。(3)不愿做的要从光球开始&&&&&&&&&&&& (十五)滑板滑绳
1、目的: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
2正确操作:2个姿势(1)头向上腿交叉在绳中间。(2)头向上抬,绳在耳边左右均可。
3:指导语:拉住绳子双手向前交替移动&&&&&&&&&&&&&&&&
(十六)蜗牛板
1、目的:视觉追踪
2、正确操作:小孩开始用手做,大孩用脚做。
(十七)阳光隧道
1、目的:本体、触觉、前庭、语言、视觉
2、正确操作:孩子头在前,脚在后,自己设法爬进隧道里面,通过隧道从另一面爬出来。
(十八)彩虹筒:练习方位、语言
本文暂无TAG标签!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To evaluate effectiveness of sensory integrative training and to explore effective approaches and contents of intervention.
目的评价感觉统合训练的疗效,探索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有效干预方法和内容.
感觉统合的概念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觉包括听知觉、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触觉和视知觉。 一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 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锛埑墒焓憋級、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
sensory integration
假如当时能够有一位受过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的职能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来训练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基于32个网页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宜童心... ... 2、结构教学法(
structured teaching ) 3、感觉统合训练(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5、艺术治疗( Art Therapy).
- 基于21个网页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感觉统合训练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听觉训练及调节 (Therapeutic Listening) 协助学童设立合适的考试,学习目标时间管理.
- 基于14个网页
sensory integrative package
美国孤独症委员会报告翻译完成... ... 感觉统合训练( sensory integrative package) 食物疗法( gluten and casein-free diet).
- 基于9个网页
美国国际感觉统合教育人员训练合格
SII ...拥有6年专职培训经验,2009年担任亚洲蒙特梭利教育研讨会主持人、获得的国际认证资格有。美国国际感觉统合教育人员训练合格(SII)(Sensory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Training)美国蒙特梭利学会(AMS)3-9国际认证教师美国Xavier University蒙特梭利教育硕士.
- 基于1个网页
感觉统合训练和挤压疗法
squeeze box 同时充分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感觉统合训练和挤压疗法( SQUEEZE BOX):可以在医院接受该治疗,也可在家 …
- 基于6个网页
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
RDI ...采用先进的ABA,应用行为分析,训练方法,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RDI,TEACCH结构化训练,融合等教育理念,在游戏互动中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与人际交往, 3机构理.
- 基于2个网页
创建新的生词本
i该生词本已经创建啦!
i不可以出现中文,英文,数字之外的符号哒!
i生词本名称长度不能大于24字符!
i请填写生词本名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