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办一个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养生文化馆需要怎样办理

什么样的功夫才是真功夫?
放眼世界,练拳踢腿舞枪弄棒者到处都有。
纵观全球,站桩打坐软硬气功也遍地开花。
小说里面,踏雪无痕蹬萍渡水之功谁人见?
银幕之中,抽身换影独战群枭之技可是真?
铁掌碎石铁臂断树,现实之中倒也寻常见。
上攀下跳翻墙跃窗,难道也算飞檐和走壁?
刚与柔,谁人真知?虚与实,哪个又懂?
阴与阳,岂是虚谈?动与静,妙理玄玄啊!
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读者可以从各位武林前辈的授徒、练功、杀敌、比武、言谈、日常举止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到底是怎样的练法和境界。
从《孙氏武学研究》以及《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两部武学巨著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和通往最高境界之阶梯原来是这样的啊!
至此,何为真功夫,诸君应已明白了。
详情及举例请看下篇日记《龙腾虎跃鹞翻身,技进乎道神乎神。》 道在人间1一代形意拳大师李仲轩曾说过:“形意拳不是人教的,是天教的。” 敝人根据自己个人的练功体会,把这句话改一改,这样说:“内家拳岂是人练的,是神练的。” 大家可能觉得我们这些话是不是说的太夸张了,不是迷信吗,世上哪有什么天啊神啊的?都什么时代了,还故弄玄虚!骗小孩啊?现在连小孩子都懂科学了,世上哪有天和神啊? 请耐心看下去,我告诉大家:“世上不可一日无天,人也不可一日无神。” 李仲轩大师所言之天,其实就是大自然。拳练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不需要人教,从大自然中就能经常学到,同时从自身的功夫中也能经常感悟到自然之理。正如孙禄堂祖师在《八卦拳学》中说:“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所以天理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天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由于一般普通人自出生以后就越来越离道远了,所以难入内家拳之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孙剑云老师常说:“孙氏拳只传有道缘者。”也常说:“孙氏拳打人只有一。”为什么?因为“夫道一而已矣。” 为什么是神练的?“神”是什么?神就是神,心神、眼神、精神、元神都是神,练拳就要用神,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练,才出功夫。到一定的时候,人就会练出不神之神,那就是元神。内家拳的炼神还虚之境里炼的就是这个神。 在我国的中医学里,人来到这个世上时是神先来到,“两精相搏谓之神”,男女之阴阳精气碰到一块,一合,神就诞生了,这时还不是人,还需十月胎圆,才能生人。 人死也是神先死,人死时元神就没了,眼神也没了,所以瞳孔就散了,眼皮也该闭了。 你说有没有天?有没有神?人离得开天吗?离得开神吗? 道在人间2内家拳和外家拳到底区别在哪里? 形意拳大师宋世荣前辈曰:“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为内家,不善养气者即为外家。” 孙禄堂先生据此总结出:“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 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指的是什么呢? 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学》上编第一章中说:“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惟圣人有逆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元,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又在《论拳术内外家之别》一文中说:“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所谓浩然之气,其实就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元气,不独人类和其它动物有,植物也有,金、木、水、火、土都有,天地间之万物皆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者分别对应的正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四象,一年如此,年年如此。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5~11)、昼(11~17)、夕(17~23)、夜(23~5),这四时对应的也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一天如此,天天如此。 我国的道、医、武,都讲究天人合一,一部《易经》,便涵盖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易经》总会有一个发展“框架”在等着,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脱;一部《黄帝内经》,便将治人、治国、治天下之至理尽释于一书。当之无愧地成为道家养生、医家治人、武学修身之圣典;一部《道德经》,更是将世间一切事物的总源头总规律归纳为“道”,万事、万物、万理,万法,皆不出此“道”。 推而广之,我国的国学,无论何界,皆以《易经》之理相合,一脉相承。所谓的天道,其实就是古人根据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所感悟到的自然之理,亘古不变之至理。然后再把它用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生活中去。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始终不离道! 言归正转。 武学之真谛,经过数千年历代前辈圣贤的不断实践总结、不断创新而又不断归纳提纯,深思熟虑、千锤百炼、精雕细琢,最终构建了内家武学之正宗。 以个人练拳经验和真实体会,余认为: 内家拳练习时,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合一,追求劲力的整体性。身心是平静的、舒畅的、愉悦的、轻松的,越练越想练的,越练越来劲的,练完后不会疲惫不堪的。相反,练完后犹如很好地睡了一觉,精神百倍、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力量。 外家拳练习时,多以锻炼局部的力量或速度或反应为主,外静时产生不了内动,外动时会牵动内部血液循环的加速和心跳的加速,会消耗肺活量,而人的血管和心脏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肺活量也是有限的,当它们承受不了时,人就不得不停下来外面的动作,但此时身体内部的翻腾却不会马上停下来,人会感觉到很累,很难受。尽管长期这样的锻炼会使人的血管、心脏、肺活量得以增强,但却消耗了太多的元气,以至于到了中年以后身体内部急剧衰退,甚至衰竭。再者,人的身体内部,五脏六腑犹如一个家庭的五姐妹六兄弟,要团结一致、立身中正待人和气,如此,整个家庭才会平安和谐、兴旺发达。五脏对应着五行,五行是相生又相克的,人的心在五行中属火,肝属木,心火过旺则会伤肝,此为火克木。木被火一克,就弱了,本来木克土的,结果克不住了,土就翻腾了,脾属土,所以练外家拳的人功夫高了脾气也大了,容不下别人说个不字,一言不合就大动肝火,甚至大动干戈、抄家伙,大打出手……道在人间3形意拳有外练五行,内养五脏之说。 五行按相生的顺序是:金、水、木、火、土。 分别对应人的五脏是:肺、肾、肝、心、脾。 禄堂祖师曰:“五行合一,致其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矣!若知五行归一和顺,则天地之事,无不可推矣。” 所以人的身心内外应该是统一的、和顺的,在这种状态下练的拳,就是内家拳。 为什么内家拳进入了高功夫的人,必定慈眉善目? 只因内家拳在习练的时候能产生中和之气,而中和之气能使人身心舒畅愉悦,感觉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好和奇妙,诚于中、形于外,所以就慈眉善目了。 为什么形意拳达到最高境界的李能然前辈、八卦拳达到最高境界的董海川宗师、内家三拳都臻于至境的孙禄堂祖师在逝世时都是预知时日,无疾而终,端坐椅上,一笑而逝? 这就是修成正果了吗?成仙了吗?我们不得而知。这世界有很多事情都是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解释的,我们因此就要否定它们的客观存在吗? 无论如何,内家拳神奇的疗疾养生功效和绝对的防身制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历经千年万年,都可以反复验证。有空接着聊1武功就好像做其他事情一样,做得好就是内行,做得不好就是外行。 无论什么拳,练习、研究、发展到最后,练通了,与大自然相合了,都是内家。 判断内家与外家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是否与天地万物之理相合,与道相合。  如果一个人只知练拳而不能悟道,那么终其一生,也只是个外家。也就是门外汉。李小龙宗师的武学思想绝对是内家,他所达到的武功造诣也不是外家拳能望其项背的,至于有人要说那内家拳不是很养生吗,那李小龙怎么又那么短……? 一个人能否长寿,与很多因素都有关,包括先天遗传、个人修养、人生经历、自然环境等等,很多意外的因素都可能使一个本来可以长寿的人英年早逝。 空手道创始人大山裴达先生年轻时所练功夫为外家,历尽磨练曲折,最终还是归于内家。(其败于香港的一位不知名的太极老人手下后,投入门下,潜心修道,归为内家。) 总之,内家拳是海,百川最终归于海;内家拳是天,万物始终要归天(听来好笑,不是戏言,天指大自然);内家拳是根,落叶怎能不归根?内家拳是地,哪个升天不落地(飞机飞得再高最终也得返回落向地面;跳高运动员跳得再高也得落回地面;即使是世界上最能飞的鸟,我就不信你能赖在天空中不下来!更何况是武术中的打拳踢腿呢,你能踢多高?定着别下来啊,那不合道啊。地球就是要亲吻你的脚,你能躲到哪里去?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跟大自然作对!所以内家拳有百练不如一站之说,那指的是站桩。不仅仅是为了练习站得更稳,而是顶天立地,头接天阳之气,脚纳地阴之精。天地人相合,产生中和之气,从而生神。神气合一即为内劲。)?
有空接着聊2宇宙间万物的运动,无论千变万化,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 直线、自转、公转。 而著名的内家三拳形意、太极、八卦的运动路线正好也分别是直线、自转、公转。 形意直己之中取彼之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所以形意走中路。那敌方也走中路又如何,岂不是两力相撞硬碰硬?非也,“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硬打硬进也要刚柔相济,中和为用。 八卦变己之中取人之中,人取我中时,我中已变,而人之中此时已暴露无遗,我即刻应机而取,敌必败。 太极空己之中取人之中,我知人欲取我中,我设好机关静待敌来,使敌以为可取我中,不料敌刚一动,即入我圈套,我之中即为空矣,此时敌人欲进不能、欲退无路,不进不退亦心荡神摇,溃矣,靡矣,败北矣。 有空接着聊4道,是无处不在的。 《易经》的精髓早已渗透进我们中国人的骨髓里了,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啊! 比如说我们吃饭用的筷子,为什么是两根啊? 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根没法夹只能插,三根太多了使用起来又不灵活,所以只能是两根。 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两根筷子,这里面可包含着《易经》的大学问、大道理呢。 在易理中,动为阳,静为阴。动静相合就是阴阳相合。 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无论你的手拿在离筷头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也无论你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无论你认为自己拿筷子的习惯多么跟别人不一样,但有一点,我们都一样:原来我们夹菜时只有一只筷子在动!另一只是静止的! 这就是道!阴阳相合之道!动静相合之道! 说得更详细一些,夹菜时两只筷子看起来好像都在动,其实有一只是静的,这叫动中有静;夹菜时你的身体能不能动,大概不能,因为你还没有动静合一之功。你只能在身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手动,手腕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指动,这叫大静小动,或根静梢动。 说这些跟练拳有什么关系呢? 太有关系了! 不仅跟练拳有关系,而且跟不练拳的人也有关系,跟任何人都有关系,跟万物都有关系! 练内家拳时,要先外静内动,内动催发外动后,再外动内静,外面越动,里面越静。最终动静合一,动静不二。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从最简单的说吧,你要打出一拳,那么你的脚要站得稳,拳出去才能有力。这是脚静手动。 你要踢出一脚,那么你下面那个支撑脚要稳定,踢出的脚上才能有力。这是上动下静。 男女交合时,男为阳为动,女为阴为静。天生的,不用人教,男的在上面动,女的在下面静。换个姿势怎么样?一个样。 总之,有一个动必有一个静,这才符合自然,这才合道。又比如我们的嘴巴,无论是吃饭时、说话时,还是唱歌时,上下牙齿和嘴唇其实只有一个在动,我们平时可能并没有留意,因为已经太自然了。长胡子的老爷爷吃饭时有谁看见他老人家头部是往上一顶一顶的,大概没有吧!我们会经常看到老人家的胡子和下巴在吃饭时会动。这也同样说明了动静相合方为道的道理。 有空接着聊5 我们再从筷子说起,顺便也带上男女一起说。两根筷子一阴一阳,一对男女也是一阴一阳。 动为伸为放为阳,静为缩为收为阴。就这几个字,内家拳的大道理都在里面了。万事万物的大道理也都在里面了。 明白了这个,虚实、开合、刚柔、动静、有无……就都能贯通了,总结起来,就俩字:阴阳。 为什么是里面的、靠近大姆指的那根筷子不动,而外面的那根动呢? 那为什么拥抱时是男人的双臂在外面主动向内抱着女人,而女人在男人宽厚温暖的怀抱里轻轻地依着靠着(不动)? 就是因为阴阳相合的道理啊。至于男女交合时的男伸女缩、雄放雌收,都是一个理啊。 这也是练内家拳时为什么周身内外都要阴阳相合的原因了。 有空接着聊6内家拳的秘诀就是:内开外合。 就好像炼丹炉一样,外面封得严严实实的,里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万物都是这个理,你看我们的这个地球,里面多热闹啊,而外面总是静静的。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我们人类和其它生灵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繁衍生息,多活泼、多精彩、多热闹啊,但是你从太空中往回看(不一定是往下看的),整个地球静悄悄的,多么静谧、多么安详的地球母亲! 二、地球本身的外面看起来也是非常安静的,但是里面呢?有火热的岩浆,有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有许多巨大无比的能量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 有空接着聊7你可能要问,那地球不是也在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吗?怎么又是安静的呢? 这叫“动中之静”,又叫“动静合一”。八卦拳走圈转掌的练法正是与地球公转的道理相合相通。 要做到自身既是外静内动,又是外动内静,两者同时备于一身,无时不然,这才是动静合一。   有空接着聊8内家拳的身法心法诸多规矩和要求正是使习者达到动静合一的必要条件,这些规矩和要求要从有为练到无为,经过知规矩、找规矩、守规矩、忘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从心知到身知,再从身知到神知。规矩上了身,就是功夫上了身;规矩入了神,就是功夫入了神。 有规矩就有功夫,没规矩就没功夫。 内家拳的规矩,不是某某人自己随便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历代武学圣贤们不断地实践、感悟、思索,从大自然中总结出来的。 比如宇宙有天轴,地球有地轴,人身亦有先天之轴。孙氏拳将之命名为“意轴”。 人的意轴是从百会、会阴,到实足足根这三点的连线。大多时候这三点的连线要垂直于地面(准确地说是水平面,但一般练拳的环境地面与水平面是平行的),在特殊情况下,当这三点不能成为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时,至少应该有其中两点成为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 比如静坐时,就只能是百会与会阴两点成为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 又比如练形意龙形时,也只能是会阴与实足足跟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再比如练孙氏太极拳三通背一式时,进步指裆捶时,亦只能使会阴和实足足跟之连线垂直于地面。  有空接着聊9  再比如,练孙氏八卦拳时,大多时候都是只有会阴和实足足跟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为什么是这样呢? 由于向心力的作用,任何物体沿着圆周快速移动时,都会向着圆心的方向倾斜。我们常见的自行车、摩托车在转弯时都是这样啊。 有空接着聊10所以我们在走圈转掌时,上半身是略向圆心倾斜着的。而这并不影响我们身形的中正。因为动态中的中正才是真正的中正。 孙氏内家拳的拳架,以意轴为中枢,此意轴要在无极式中渐渐练出来,站无极式时,“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朕兆”,有意无意之间,将百会、会阴、足跟三点相关照。日久三点自然连成一无形之轴,身上感觉确切,上下一气贯通,身体动止无不自然以此轴为枢。如此,则无极式可称始入门径。有空接着聊11内开外合的中和状态是以意轴为先决条件的,有了这根轴,才会有内开外合。 到底内开外合这种状态在人体是怎样表现的呢? 内开是胸腹如一虚圆,肩胯四窍常开,气通手足,息息呼应。 外合就是“九要”。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外面要关得严防得密,里面却含有翻江倒海的威势,一触即发,势不可挡。 所以内开外合也是内动外静。练内家拳的步骤一般是先从站桩中练出内动外静和内开外合的能力和状态,然后再保持着这种状态去慢慢地、细细地练习单式拳架,最后达到一气贯通,练一式不断循环也可,练整套连续也可,拆开拳路随意组合也可,有无拳架亦可,无可无不可矣。有空接着聊12《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形意为什么属地呢? 因为练形意练的就是要像地一样品厚实、充沛,至大至刚。而练拳时身体内动外静的状态也正好和地球本身内部的运动一样。故形意拳属地。有空接着聊13八卦为什么属天呢? 因为八卦练的就是要像天一样清虚、刚健,生生不息。而练拳时周身外动内静的状态亦恰恰与宇宙中九大行星的运行方式相同。于此同时,八卦拳练习时能体会到自身内外变化神妙,运行不息,就像天一样周流无碍,应化无穷。练到极处,更能将自身罡气外宣,与天气接通(生物场与宇宙场感应相通),进入到天人合一的切身经验感受中。体悟到拳里即天理,拳道即天道。故八卦拳属天。抽空接着聊1太极为什么属人呢? “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 “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真阳,所谓中和之气是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 “‘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 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阴阳的变化。所以练太极拳就是练阴阳的变化。 阴阳不但是相对的、变动的,而且也是不可分割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阴阳一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即是阳,阳即是阴…… 抽空接着聊2人之一身,单头为阳,双脚为阴。三点相连,中和为人。 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 上接天之阳,下纳地之阴。 天地交泰,混沌初开。 一身之阴阳,言之有不尽。道与天地合,天地是吾身。 抽空接着聊3上身如天胸腹松,下身如地抓扣蹬。 上虚下实中和意,坎离相交神仙趣。 阴阳相济心肾交,虚心实腹丹田妙。 练太极拳,就是要将天之虚,地之实,中和为一体,虚实同体。 练太极拳,就是要将是天之阳,地之阴,中和为一体,阴阳混一。 练太极拳,就是要将天的丢而不丢,地的顶而不顶,中和为一体,不丢不顶。   抽空接着聊4练太极拳,就是要将水之柔,火之刚,中和为一体,刚柔相济。 练太极拳,就是要将虚无之神,真一之气,中和为一体,神气合一。 内劲,就是神气合一之后的产物。 内劲,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 它在周身内外充斥着、流动着、鼓荡着、升腾着、萦绕着……比春水还柔,比冬日更暖,融融和和,绵绵虚虚,按摩着我们的脏腑,冲刷着我们的病灶,陶熔着我们的心性,开启着我们的大慧,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抽空接着聊5太极拳,练的就是感应。 感应属于反应。 感应高于反应。 感应也是反应。 正如: 武术属于体育。 武术高于体育。 武术也是体育。 反应练到了极处就是感应。 体育练到了极处就是武术。 你速度快也好,力量大也好,你的速度和力量就是给我用的。你扑上来就是挨打的,你速度越快,你倒下得就越快,你力量越大,你就伤得越重。这还不够,还不算练到家了。要能让对手的心里已经被打伤了甚至打死了,而身上却一点都没事儿,毫发未损,这才是高手。孙禄堂语录饭可以一日不吃,拳不可一日不练。 练功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功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惑必明,虽柔必强。
内家拳经典语录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 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变化是无穷。 岂知吾得婴儿玩,打法天下是真形。 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万法皆出三体式。 一字诀练。再聊内家拳1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分别其实很简单,就是看是否合乎自然,合乎道。 合乎自然,合乎道,就是内家。反之则为外家。 比如,真正练内家拳练通了练透彻了的人,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 而练外家拳即使练得捷如飞鸟,力举千钧,也不过匹夫之勇而已,始终不能得中和之理,晓仁义之道。 
再聊内家拳2
内家拳练功前、练功中、练功后,始终不用血气之力,纯任自然,一气流行周身。随时随地都处于一种无为的最佳防御状态,所以能应付任何意外的伤害,无论是外来的作用力还是疾病的侵入,都会在内劲的保护下使自身不受侵犯。而人的气血畅通无碍,五脏六腑调和,筋骨坚实异常,皮肉柔如婴儿,正是养生的最佳效果体现。 内家拳,诚修身之大道也。
再聊内家拳3
万物生于大自然,长于大自然,无论你怎样对待大自然,你也离不开大自然,最终你还是要归于大自然。 你拳头练得再硬,膙子长得再厚,人皮还是人皮,人肉还是人肉,人的灵性却被你练没了。 能开砖断石有什么了不起的,你那“铁拳”能打到人吗? 人是活的,又不是一块不会动的石头,任你打。人是会还手的,你能把你的要害部位都练硬吗,人家不碰你的硬拳头,专挑你的要害部位打,看你那“铁拳”能有什么用?无天不聊武1
树木为什么总是直着往上生长呢? 斜着长不行吗?横着长不行吗? 一棵树苗,为什么活得旺盛的时候头立得很端正,而快要死的时候就恹下去了? 因为天地之间有一股正气,无时无刻不在往上升腾着,流行着,扶持着万物。 这股正气,我们称之为“浩然之气”。内家拳练的就是这个。 诚如禄堂祖师所言,“纯以养正气为宗”,“习此艺者,非欲以艺胜人也。志士仁人养其浩然之气,至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
无天不聊武2
数百年以前,牛顿先生通过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而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就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而发现了宇宙中存在着不同方向的两股力量,在互相牵引着、对拉着、转化着,在后来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好像天地间任何事物都是这个理儿,于是就用最简单的一阴一阳来概括、归纳一切了。把向上升的,向外阔张的,生机勃勃的,活泼的,动的,归为阳;把向下降落的,向内收缩的,死气沉沉的,呆滞的,静的,归为阴。
无天不聊武3
再细分起来,一为阳,二为阴。单为阳,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生为阳,死为阴。暖为阳,冷为阴。天为阳,地为阴…… 为什么一为阳二为阴?男性属阳,所以生殖器只有一个,形状像“一”,女性属阴,所以生殖器分成两瓣,形状像“--”。而《易经》里八卦符号的阳爻正是“一”,阴爻正是“--”。
无天不聊武4
为什么单为阳双为阴?人只有一个头,又居于全身至高无上之位,所以头为阳。人有两只脚,又处于全身最基层的位置,所以脚为阴。这看似简单的一阴一阳,实则蕴含着多少通天彻地的大道理啊! 你稍微联想一下,树也只有一个头,下面有那么多根在默默支撑着;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领,下面也有那么多百姓在基层……
无天不聊武5
我们中国的唐装上的纽扣为什么不是五个就是七个(一般以五个居多)?这又是什么道理?人一只手为什么是五指而不是四指或六指?人为什么正好有五个最重要的器官(包括内五官和外五官)?中国古典音乐为什么有五个音阶?还有诸多如五行、五常、五味、五色……? 因为五是阳数,而且是所有阳数中居中位的惟一个。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中字,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都在从四面八方向大唐中土看齐。九为极阳之数,阳极则会生阴,所以要配上一个中阳之数,自古以来称皇帝为九五之尊,意即为既是最高的亦是最中的。皇上都很怕自己太过阳了,亢龙有悔,所以才以孤、寡自称,将天下百姓的安危利害视为己任,从而得到黎民百姓的拥护和赞扬。
无天不聊武6
至于上、天为阳,下、地为阴,左、前为阳,右后为阴,大家只要用心联想一下,便可一通百通。 我们知道,清气会上升,浊气会下降。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由此可知阴阳是互相往来变化的,谁也离不开谁的。
无天不聊武7
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这一上一下一对拉,树就自然长直了。 请记住,凡是说自然的,就一定是渐变的、无为的、隐秘而又彰显的。 比如有谁看见花儿是怎样开放的,树儿是如何长高的? 你夜以继日守在旁边看着,你也看不见它是怎样开的、怎样长的,结果它就是开了、长了,守不住啊!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吴国忠简历。曾任排长,参谋,教官,成功蛙人队长。于民国44年。突击厦门。活捉水匪。是战斗英雄。  吴国忠:凡打太极拳的人,常会听到一个高频率的字眼:气。内气、运气、以意行气、以气行身,那么,究竟什么是气?气的本质是什 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武术,几次想去少林寺学艺。因父母反对,未能成行。1992年初春,怀着对气功的神秘心理来到古人拳谚说:“打拳不懂窍,等于瞎胡闹”
我采访过数十位国内外各派太极拳的传人、名家,对太极拳的历史和现状有些了解。我知道四川省成都市过去有一位杨澄甫一天早晨,汪永泉到杨少侯家的时候,杨少侯还没起床。汪永泉想,趁老师还没出屋,先在院子里走走拳吧,一来温习这段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而不能松懈、松瘪。一定要在静中
发劲掌心微相前送,人自身被两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顶项向上,一力向地下微踩,瞬间己身被内气填充,即丹田气炸向四肢一、躯干的“阴松阳紧”(一)卸胛回胸。“卸胛”是指肩胛骨放松下降并放宽两个肩胛骨之间的距离,同时肩胛骨向两侧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
人的精力分三部分:维持生命能力运行的精力、该消耗的精力、剩余1、出手如同链子锤。很多朋友都认为内家练法松柔无力,养生尚可,技击效果不佳,甚至自作聪明的添上了很多“功法”王芗斋先生生前的数次谈话中都对传统武术中的套路练习给予全面的否定。实践证明,拳架的作用在历代名家都有体现。今真正打惯了实搏的人,反而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动手,精神激荡,杀机一起,很难控制,谁也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引言1:喝一杯碧螺春,听一曲王菲,开始计划写一点自己对孙式太极拳拳势的体会,供同志与此者作者戈壁红柳 蒸大蒜水 小孩咳喘时用大蒜2-3瓣,大人用7-8瓣,拍碎,放入碗中,要在碗上加盖,再放入锅里去孙式太极拳自学参考之肘下看捶1:单鞭后,右手屈臂旋翻与右脚扣步保持协调,太极拳在式与式之间的转换处,全身各个随我的老师张殿山先生学习孙式太极拳接近两年了,受张先生悉心教导,期间甘苦备至,作为一名初学者,对这个阶段的疑格斗中的劲分为“长劲”和“短劲”。长劲是一种以移动重心发出的缓慢释放的持续劲,例如推车就是长劲。短劲也叫寸劲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都尚武,都是硬骨头,坐下来能辩理,上讲台能讲学,撸起袖子能砍人,拉起队伍能打仗,你看看这个按松静桩的基础动作要求进入桩姿后,身体各关节重点部位“头肩腰胯腿”需要持续体会,动作要领分别是: 1,用肩胛内家武学,肢体动作简单,就花样而言,远不如外家拳法。关键在于其心法。教学双方只有心心相印,这功夫才能传承的下一个真正得了明白传授而且自己也真得练出内在东西来了的,其道德修养也是如影随形地跟从,断不会有自己功夫越高就越一年来,我一直还在徘徊、等待与观望之中,因为学习中医针灸毕竟太难了,离我太遥远了。在这期间,中医的书没有少看长劲是一种以移动重心发出的缓慢释放的持续劲,例如推车就是长劲。短劲也叫寸劲,是身体拧旋和关节抖动发出的瞬间爆论轻功轻功是真实存在的。轻功不是影视作品中那样的。真正的轻功练到了极致比影视作品中要精彩、神奇、实用多了。当有若无,实若虚,蓄神,养气,化虚,向着那至诚之道……拳谚云: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内家三拳虽皆具三层功夫,形意拳讲究根劲,所谓根劲其实就是整体之力,相对的就是局部之力。太极拳练到把八门劲合一了也是这个。这个根劲既是有朋友让我谈谈内家拳三弊之拙力、努气,以为学者去除迷蒙,我想这是好事。所谓拙力,其实之前在有关太极拳健身的帖站桩,两条胳臂既不是挂在胳臂上,也不是吊在膀子上,而是漂浮在空气中。所谓,陆地游泳。肉赖血养,气催血行。后天今天再告诉大家一个形意拳的秘密,或者说内家拳的秘密,因为从我个人的实践,这个方法应当是超越于具体的武术之上的站桩具有简便易学、不费力、不求外形多变化的特点,故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只要思维正常均能掌握功法要领习练。 武术,分内外两家,有武艺道艺之称,练武艺,注意姿势,重劲力;习道艺者,注于养气、存神,以意动,以神发,分述通过站桩,最起码身体越站越松柔、越健康,而不应越站越僵硬、越不舒服,当年本人跟随恩师时,有一老外一站就是几个形意以柔用刚,八卦以柔用疾,太极以柔用变。以柔用刚,此柔指纯任自然,毫不用力而周身劲整如一刚球。以柔用疾,此什么样的功夫才是真功夫?
放眼世界,练拳踢腿舞枪弄棒者到处都有。
纵观全气行身动似树长花开,神恬意静如母怀婴睡。内家三拳,譬如一树。形意干也根也,八卦枝也节也,太极花也叶也。形意以
转自起点的空间拳术都包含着“体”和“用”两部分,但“体”和“用”是互相关联的,太极拳亦不例外。太极拳套路的各式是“体”,是形意拳要求思想上做到脚跟外扭、膝盖内扣、大腿根里裹、坐胯顶悬、背圆胸涵、沉肩坠肘,很多人知道这么练,却不知道太极者,在于知形懂劲,化发结合。在实战中,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领,并通过对战练习而成。 一、知形,即对人体形体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赵道新之瞬击术
下面介绍一种训练力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不需要任何设备和器具,只需要一颗耐心,但有一个要点,就是绝
这里所讲的爆发,在拳学范畴内,并不仅仅局限于爆发力或中国古代拳术的类似术语,这里的爆发是一种模式,格我最初练习形意拳时,师从某名家,由于当时热情极高,肯吃苦。下功很大。先打刚劲,三四年后,能打出刚暴凶猛的刚劲sunlutangdashi致力于孙禄堂先生武学文化的推广与交流,热忱欢迎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同门关注。没有门户之分,让中华武术早日走向世界。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unlutangdashi致力于孙禄堂先生武学文化的推广与交流,热忱欢迎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同门关注。没有门户之分,让中华武术早日走向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芮皇养生文化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