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应该追求怎样的公平?550字论文格式如何写

【全民开讲】怎么追求公平成了臭不要脸?(40/11273)
(20.59 KB)
(32.43 KB)
[flash]/flvplayer/_0_1.swf[/flash]  “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昨日,论坛、微博上,这段气势汹汹的话正在被风传。引得众多网友纷纷拍砖的原因就在于,这番明显不那么得体的言论,竟疑似出自于吉林省辽源市环保局一位局长之口。(《重庆商报》5月24日)
(21.12 KB)
  昨日18:40,辽源市政府新闻办付主任告诉记者,经过初步调查,网络上所传的音频主角的确是该市环保局局长郭东波,但该音频是经过他人断章取义剪辑过了。付主任称,网帖所述大会是今年春节后环保局的一次全局大会,当时会场气氛其实是和谐融洽的,从音频中听到大家的“哈哈”笑声便可得知。在讲话中,郭局长本来是有讲话稿的,但中途即兴发挥,也是为了激励全局同事更好地工作,所以引用了东北“二人转”的段子,不想却被人断章取义发布到了网络上。付主任特别解释说,“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可能会存在一些不那么顺耳的言词,但是绝不会有故意骂人的意思。付主任称事发后曾与郭东波沟通,郭本人也称,没有网友所理解的“打官腔”的意思,只是简短的音频给公众造成了误解。
(30.42 KB)
(26.87 KB)
  大贪官贪污数亿不死,小人物略有过失便要“严惩”,甚至还要“被自杀”、“被精神病”,我觉得这才体现出个体的差异,这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千方百计投身官场嘛;老百姓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还有很多人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可某些官员却几百块几千块一瓶的好酒大杯大杯死命往肚子里灌,喝死了还能算“工伤 ”获得一大笔“赔偿”,我认为这很公平,这才能鼓励更多的公仆奋战酒场嘛;让领导先走、让领导先飞等怪相泛滥成灾,普通公众的利益受忽视受损害,我认为更公平如果不能享受特权,谁还当官呀?富二代、官二代招摇过市飞扬跋扈,穷二代流汗流泪苦苦挣扎,我认为这非常好理解,“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孙三代都幸福” 早就是惯例啦。  普通百姓不该与为官者享受同等权利,就像媒体不能向着老百姓说话一样——这是不少为官者固定不变的潜意识、老脑筋。甚至很难说,以维系公平公正为己任的某些纪检部门官员不是这么想的。否则我很难想象,以上新闻所讲的举报人不但举报没下文反而遭到被举报人的责难。同样,以往发生的官员雷人言行风波也表明,雷人官员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小了,仿佛他们真的是官场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既然,没有能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那么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们都是“臭不要脸的 ”,毕竟我们都梦想公平,追求公平。
(20.62 KB)
(27.25 KB)
  普通百姓觉得很雷人的道理,在某些官员听来其实并不雷人,我们不妨在这里对官员雷人语录做个盘点
1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2 “请报道正面新闻,否则我可以不接待!”
3 “不是我们强拆,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
4 山东高密柏城镇堤东村党支部书记被询问土地征用问题时称“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
6 海南澄迈县金江镇大坡村违法卖地遭举报,一干部骂采访记者“关你什么事情?去你娘”
7 广东深圳市海事局一书记“掐小女孩脖子”后,怒斥在场的群众“你们这些人算个屁呀!敢跟我斗,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8 “我拉屎要不要通知你”
9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10 “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那领导都得骑马坐轿。所以我们的同志眼睛红心眼黑,端起碗吃肉放下筷骂娘,你什么东西,臭不要脸的!”看上去这话似乎是泄愤,实际上有着丰富的信息含量。  首先,这里说的是他所认可的领导行为,就是一定要骑马坐轿、超越于普通人士,而且就该占有更多的利益。这应该是他的心里话之一,也是现在普遍的现象之一。很遗憾的是,在公仆的位子上说出这种话,此人的官位大约是到头了。咱这里说得做不得的事情挺多的,这算是其中一项。  其实我们并不反对领导们骑马坐轿,担负社会管理工作有时候时需要这些东西的。但这些不过是你在履行职责时享受的权力,不是这个社会在所有时间段必须承认、维护的,想当然的把这种随着职务行为而来的权力当成必然的拥有,早晚就会什么都没有。  另一句“端起碗吃肉放下筷骂娘”则是他对自己的管理定位,就是养活着这些员工,生杀予夺、随意荼毒,而这些表面上是要通过他签字才能发工资的人,就该如奴仆一样,能够吃上饭就不错了,还要抱怨就未免臭不要脸。  很遗憾的是,这个社会的运转是这样的:我们这些老百姓因为需要一个政府来管理公共事务,所以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给你们,然后还要交税作为你的报酬。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我与其他人给你发的工资,而那些人的工资也是从这里出的。实际上要说能有资格骂某些人臭不要脸的话,大概我等是有这个资格,该局长、甚至更大的官都没有这个资格。  所以,在这里要骂他一句“臭不要脸”。在很多社会里应该是基本常识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几乎都成了稀缺品,于是才会不断涌现出这种混账官员。而为什么这种基本常识从来都没有普及到官员这里?这是因为公仆们是我们这些主人所不能开除的。事情就这么简单,而他们还会这么臭不要脸。
[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猴子 于
15:56 编辑 ]
一键分享:
这点屁事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全国遍地都是比这个热闹的也没看见有几个被处理的,用我们领导的话说就是:你眼红你也想法子送礼当官啊,你要是比我官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有的人做了不说,,有的人说了不做,,像这样敢说敢做的领导真的不多了,,,能说出领导的心里话。
岳不群要唱戏
这样敢说敢做的领导真的不多了,,,能说出领导的心声。
不知道1278
只能说是他本质的暴露!不管他是否是党员干部!悲哀!
领导讲话不算数是变通;老百姓坚持真理是固执。
引用:原帖由 贵在腾飞 于
20:38 发表
领导讲话不算数是变通;老百姓坚持真理是固执。
这就是翻云覆雨。
科学发展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大实话
我们单位的领导说了“谁叫你不当领导”。
大内低手低低手
这帮臭不要脸的玩意!!!!!!
CNTV网友4u0v0f9
昨天,龙永图龙大人指责老百姓是“刁民”,孙东东把上访百姓当成“精神病”,今天,环保局长咒骂百姓“臭不要脸”,将龙大人和孙东东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如此看来,把百姓当成“贱民”,在官场上,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龙大人、孙东东以及环保局长的言论,代表了这个群体的共同心声。尽管某些人没有象他们这样公开说出来,但在他们的心底深处,官员就是“骑马坐轿”的,百姓就是“臭不要脸”的。这个环保局长说出了他们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
怪不得党群关系这样尖锐,怪不得干群矛盾如此激化,官场上有着这样一批“骑马”的官员坐在指挥“科学发展”的主席台上,有着这样一伙“坐轿”的官员大肆地制造新的不平,党群关系能不成“水火关系”?老百姓能不和政府离心离德?
CNTV网友9g0z1y7
怀疑这段话的真实性.环境,前后关联的词句,对象等都有待了解.在这个造假泛滥的社会,我们必须用点脑子
曾经沧海WYC
当官的,不论官大官小,在有些当官者的意识中他们就是人民的老爷,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引用:原帖由 曾经沧海WYC 于
08:54 发表
怀疑这段话的真实性.环境,前后关联的词句,对象等都有待了解.在这个造假泛滥的社会,我们必须用点脑子 局长都出来辟谣说当时是用二人转口吻了 还怀疑啥?
底格里斯王子
心从口出,见怪不怪。
(34.13 KB)
自大加一点:臭
加勒比的水晶头骨
既然已经承认: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错误是严重的。这说明我的党性锻炼不够,群众观念淡薄,自身修养有明显差距,辜负了党的培养和群众期待
那你就辞职吧
郭局:您老人家说的没错!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就是臭不要脸!
NOKIA牌袜子
【郭局长的致歉信】各位网友,我是辽源市环保局局长郭东波。关于网上转载的雷人语录,确是我的不当言论。这些言论,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错误是严重的。这说明我的党性锻炼不够,群众观念淡薄,自身修养有明显差距,辜负了党的培养和群众期待。现在想来,我十分懊悔,十分内疚。我将虚心接受组织批评教育,认真反省,深刻检讨,查找根源,改正错误,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群众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努力把工作做好。在此,真诚向广大网友道歉 。
罗纳尔德纲
这不是“雷人”语言而是说出了官员的心里话。
半枯萎草民
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就是臭不要脸!
说的真好,老百姓的杯具!
复兴论坛网友
多年存在心里的话,形成条件反射,不在意说了出耒。
我们处处讲要公平,就是营造合理的竞争环境,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公平就是规矩。
CNTV网友6p8p0v0
h 好官一定有!你我没遇到?
好官一定有!你我没遇到?
小女子是真主用威严\知识\智慧\技能\才华托起来的女巨人!善良的我用真主的至尊至大和自己的真诚\毅力\乐观\宽容\泼辣感召全世界!
带刺的小辣椒
唉&&老百姓的杯具啊,被所谓的自己的公仆骂。这算什么事儿呢?
这些话是不是你的狗腿子帮你写的啊
CNTV网友5q8g0n5
辽源因你而出名
这位一把手,辽源因你而出名。也代表了辽源一把手领导的水平了。真是有人太“自大了一点”(臭)。哈哈!!!
CNTV网友5q8g0n5
这样的人如何当上领导的???
没必要道歉,咱说的就是心里话
有什么可道歉的,事实就是这样,郭局说出了当官心声,有多少当官不是这样想的,很真实
复兴论坛网友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53页2下载券53页1下载券53页免费2页¥1.005页1下载券 5页免费1页免费4页1下载券5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1页免费17页免费81页免费56页免费45页1下载券
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介​绍​撰​写​论​文​的​心​得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2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论文】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历程――对三次裕固语教育试验的本质性个案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6页¥1.005页¥2.005页¥1.008页¥3.004页¥2.00 7页¥2.004页¥2.003页¥2.004页¥2.002页¥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历程――对三次裕固语教育试验的本质性个案研究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两​种​本​族​语​言​已​经​成​为​濒​危​语​言​。​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先​后​开​展​了次​裕​固​语​教​育​试​验​,​展​开​了​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奋​斗​历​程​。​该​个​案​研​究​在​描​述​这​一​社​会​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该​历​程​实​际​上​是​多​个​社​会​行​动​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脉​络​中​展​开​话​语​竞​争​的​过​程​,​并​对​在​此​过​程​中​人​们​很​少​关​注​和​倾​听​儿​童​青​少​年​主​位​"​声​音​"​的​现​象​作​出​反​思​,​进​而​指​出​,​被​"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您所在的位置: &
& 文教新闻眼 & 正文
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教育公平”
日10:49  
腾讯教育 
腾讯教育频道2月20日发表网友“海岸码头”的文章:《一个用来争论的话题:教育的公平是什么样的?》,读后觉得这的确是一篇能够引起思考、讨论的文章。下面,不揣浅陋,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
文章指出:“多数人对教育公平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国家、或者国际上对教育公平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探讨一个没有具体轮廓的事物,短期内是难以达成什么共识的。 ”这话大抵不错。但后面由此引伸的一些论断就难以令人接受了。文章说:“假设这世间有公平存在,教育公平也就有存在的可能了,在这种可能得到验证之前,任何针对教育公平的探讨都是虚幻的。”“因此,对于教育的公平我是不抱有任何幻想的,想象一个不会出现的美好事物,犹如画饼充饥,耗费精力,也浪费笔墨。”可以说,作者跌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
作者理解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样子的呢?他认为:“人们所期待的教育公平,归纳起来无非是就学和就业上的平等,也就是说,不同的孩子可以坐在同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同样优质的教育,然后上同样高等的大学,最后走上社会获得一份同样满意的工作。”“理想化的教育是不应参杂金钱交易成份的,也就是说是没有穷教育和富教育之分的。”看得出来,作者所说的“教育公平”,是一种绝对的公平。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6.0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6.0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教育公正:追求卓越,还是追求平等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对教育公正的认识不同,前者捍卫个人的自由,教育就在于个人基于能力的选择,注重精英的培养;后者要求教育向社会大众开放,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现实中的教育公正永远是在二者之间摇摆,谋求以减少极端为方向的平衡。   [关键词]教育公正;精英主义;平等主义   Abstract:Talentism's understanding for educational justice is different from equalitarianism's. The former defends individual freedom, and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lies in the individual choice based on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latter hold that education should open to the masses so that the people on each level of the socienty can accept eqaul education and gain equal chance to develop. However the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reality always rocks between the tow and try to find a balance to reduce the extreme orientation.   Key words: equalitarianism      公正是政治哲学的术语。在政治哲学中,何谓公正,有着很多的争论,尤其是以罗尔斯的自由平等主义与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之间的争论影响最大。二者争论的焦点为:公正究竟是面向所有人的平等,还是捍卫个人的权利。这一争论反映在教育上,究竟平等主义的教育是公正的,还是精英主义的教育是公正的?可以说,教育如何在自由与平等之间做出选择,成为教育公正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教育中的精英主义与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同步出现的,学校教育自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就成为统治阶级或贵族的特权,劳动人民没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古代社会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鲜明表现,是政治不平等在教育中的体现。受教育者是因为家庭出身、阶级地位等原因,而不是因为其才能而获得教育的机会。这种以社会身份或归属为依据获得的教育,是“贵族教育”,它有违于教育的公正。近代以来,随着民主思想的发展,精英主义由强调阶级性和等级性演变为在权利平等基础上对能力、成就的强调,对优秀标准、质量的强调,用成就原则代替了身份归属原则。教育不再依据身份或社会归属分配资源,而是以能力、成就为标准,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优先给予那些少数能力较强、有杰出才能或表现优秀的学生,而且随着教育等级的升高,享受高一级教育资源的人数越少,大部分的学生被排除在高一级教育资源之外,甚至早早地离开了学校。随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不断延迟部分学生离开学校教育的时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吸收到高等教育之中,不断地扩大着精英规模,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制度化教育的本性。制度化教育主张通过考试等方式进行入学筛选,来挑选出真正适合接受教育的少数学生,形成精英教育的模式。   精英主义教育坚持能力至上,教育公正就在于根据各人的能力使其得其所得。同时,精英主义坚持“能人统治”、“英才治国”。因此,教育当然应该主要培养社会的精英,以服务于社会。这一思想,在西方肇始于柏拉图。柏拉图的《理想国》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公正教育的含义:第一,公正教育是使每个人特长得到发展的教育;第二,个人能力应该以有益于整个国家的方式去发展。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人是神分别用金、银、铜做成的。他把公民的子女归为城邦所有,接受整个城邦的共同看护和教育。他将教育划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诸多等级。学前教育和7~17岁的普通教育是每个孩子都要接受的作为一般公民的教育。普通教育以音乐和体育为主,除此之外,还学习读写算等文化知识,以及文学、诗歌、艺术等内容。普通教育结束后,经过筛选,那些身含铜质的自由民子女就会被淘汰,只有身含金、银质的奴隶主和贵族子弟才会被选上继续接受高等教育。18~20岁的青年主要接受军事和体育训练,培养勇敢的美德,以便他们能够担任城邦的管理者和军人。20岁以后再经过一次筛选,极少数才智优秀的人可以进一步接受10年更高一级的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法的训练,培养敏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慧,此外,还继续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到了30岁,这部分人经过学习可以胜任城邦的领导者、官吏。极少数身含金质的才智超群者在30岁以后再经过一次筛选,可以继续深造5年,专攻哲学、辩证法。到了35岁,最后的学习阶段结束了,但这些人还需要经过15年的实际锻炼和考验。到50岁,经过最后一次严格的考试和挑选,通过者就可以成为哲学王(philosopher-king),可以担任城邦的最高统治者。由此可见,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就是通过层层筛选,给最优秀的人才施以最高级的教育,实现“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1]。   当代的精英主义教育在英国表现得依然明显。直到目前,英国进入上流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就是先上“公学”,再考“牛津”或“剑桥”,然后在同学会的支持下平步青云,进入官场、要界、上流社会。公学教学质量很高,几乎是升入牛津、剑桥大学的必选学校,但公学的学费之高,也非一般人所能够承受。现代精英教育实现的依然是柏拉图的“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的结合”,只不过又增加了学费这样一个入学条件。虽然它依然可以挑选些才智卓越的精英,但实际上排除了出身贫寒而具有优秀素质的学生进入精英的行列。   在精英主义教育中,公正要求给一个才智出众的学生更多的优越的教育机会。柏拉图批判雅典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民主制。因为就一个人而言,人天生下来就有聪明才智的不平等,人为强制实施平等的教育,不仅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而且也是不公正的。正如奥谢所说:“在一个民主社会中,阻止一个在智力、性格或体力上属于强者的人取得凭天赋能力所能取得的成绩,其不公正、不民主和犯罪的程度正如阻碍一个弱者在与同伴竞争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一样。”[2](P73)平等主义“以‘公正’和‘社会主义’的名义所体现的温情,已经大大地削弱了为确保人的素质所不可少的可靠性”[3](P208),尤其是摧毁了最有天赋的儿童的发展,这只能产生有害的结果。  所以,精英主义认为,教育必须以才能为标尺,以才取人就是公正,优胜劣汰就是平等,教育不可能使每个人毫无差别地接受相同的教育。真正的公平是能力的公平+选择的公平,是基于能力差异的教育选择。能力超群者应该受到优越的教育,能力平庸者、低下者只能受到一般的教育。教育根据学生的能力而进行选择,使人人得其应得,充分发挥其潜能。      二、教育中的平等主义与大众教育      历史地看,近代以来,成就标准取代了身份、社会归属标准,教育资源分配中逐渐确立了能力至上的原则,每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是由其能力和努力程度以及成绩的优劣为根据的。在成就标准的支配下,最初的社会地位是均匀分布的,优秀者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这些最初的社会精英或上层,很快就聚集形成一个精英阶层,他们的后代就更容易成为新一代的社会精英,“那些父母在职业等级制度中占据高层地位的子女比工人阶级家庭的子女受到的学校教育年限要长。他们所受教育的数量和内容都使他们极其容易地担负起与父母类似的职务”。[4]这样,新的社会精英就不再均匀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而聚集在父辈的精英阶层,这就导致了阶层的不平等差异。鲍尔斯分析到,这种看似公正的成就原则,其实并不公正。因为个人能力的获得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学校教育中的主导文化是中上层阶级的文化,而处在主导文化外围的下层阶级的子女,很难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所以,鲍尔斯的再生产理论认为,学校复制了社会的不平等。法国的布迪厄和巴斯隆也认为学校“以其无法替代的方式使阶级关系结构永存并使之合于法律”[5],使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合法化。   相对于社会归属标准,成就原则废除了裙带关系或任人唯亲,是历史的进步。但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又受到了质疑。“一般来讲,这种选拔程序所测验的东西只限于与等级制课程有关的一个狭小的活动范围。这样的选拔方式很少考虑从社会和经济方面来的障碍,而往往把这种障碍说成是由于个人无能,作为拒绝使用的可靠理由。”[6]其实,所谓的能力、成就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阶层属性,而不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瑞典的有关教育调查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结果:“所谓‘能力’,其特定的标准乃是客观测验的分数和考试成绩,而所有这些标准都与学生的社会背景有关。”[3](P211)   还有学者从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质疑“能力至上”原则:那些在社会文化方面具有优越条件、各方面取得良好发展的人,他们真的比那些发展得比较差的同伴更应该值得培养吗?认为,从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看,其实那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人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教育,所以,他们主张把柏拉图的论点颠倒过来,主张越是缺少才能的人,越是需要更多的教育机会。罗尔斯的补偿原则也认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遵循这一原则,较大的资源可能要花费在智力较差而非较高的人们身上,至少在某个阶段”[7]。这是一种 “反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它旨在补偿不利群体过去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平等主义不同意精英主义以个人的才智高低来决定受教育的方式和受教育的程度,因为个人才智的高低最终反映的是一个人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和所处的阶层。所以,平等主义教育主张每个人不论其出身背景,或天赋能力高低,都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受教育的机会。它批判精英主义教育的筛选机制,认为入学筛选与入学平等之间是不相容的,“筛选性的教育系统始终含有某种社会不公正”[3](P210)。平等主义坚决反对能力分校,甚至也反对一般学校实施的能力分班和班级中的能力分组,因为任何的分校、分班、分组都会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部分才智出众的学生身上,变相减少了才智一般的学生的教育资源,违背了平等主义的教育公平观。所以,平等主义高举“人人平等”的大旗,不仅反对精英主义,甚至把教育完全变成平均主义。例如20世纪90年代在教育民主化思潮的鼓动下出现的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就是将传统单独的或隔离的特殊教育,完全融合在普通教育之中,反对将特殊儿童安置在一个特殊的学校,因为这一方面是剥夺了他们正常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特殊儿童身心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所以,按照人人平等的理念,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具有同等的学习权利和机会,必须和普通儿童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学习和活动。其实,按照亚里斯多德的“给予相同者平等的分配,给予不同者不平等的分配”的公正观,这种用相同或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彼此之间有差异的人,并不合乎公正的要求。托马斯?杰弗逊说:“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它培养了一批人,同时也扼制了一批人,忽视了一批人。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也一直反对在中小学分设重点校和重点班,主张教育均衡发展和就近随机入学,反映的也是平等主义的教育公正观。   平等主义倡导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机会均等,与之相应产生了大众教育模式,即要求教育向社会大众开放,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追求教育在数量上的发展和教育规模的扩展,以容纳更多的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受教育者。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个人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育权利的平等,只是一个起点的平等。随着教育的竞争和筛选,教育资源会集中在某部分人身上,重新出现教育的不平等。所以,平等主义又使教育机会的平等从起点延伸到过程和结果。但这种平等可能为才智平庸者提供超出其能力所能利用的太多的机会,而给才智出众者提供的机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两种后果都是不公正的,因为“公正在机会与才能成比例时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2](P72)。   随着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当代教育平等主义已波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传统上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教育,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是那些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时,高等教育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其标准是个人是否愿意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一步步使高等教育远离精英教育,而走向大众教育,这符合教育民主化对平等的要求,但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高等教育的膨胀,让大量平庸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只能导致高等教育的贬值,产生一种一项类似经济领域的“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指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例如两块面值相同的铸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铸成,劣币因为价值低而渐渐流行,迫使良币退出流通领域。,使才能平平的人借机会均等之名而与精英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导致精英教育也大众化,教育质量开始下降。      三、寻求自由与平等间的平衡      精英主义教育与平等主义教育,其哲学基础分别是自由至上主义和自由平等主义。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坚守个人权利的优先和不容侵犯,其权利包括资源获取的权利。在资源分配上,它认为政府的强制的资源再分配会违背某些人的意愿,侵犯他们在资源获取中的权利,控制他们的经济生活而丧失自由,使他们“通向奴役之路”。因此,自由至上主义倡导市场的自由,反对政府的干预,政府只能够履行其“守夜人”的角色。自由至上主义同样把自由至上、市场自由和个人的选择贯彻到教育公正上,反对建立公共教育和人为缩小差距,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种私人行为。自由至上主义主张以个人的天赋、能力、智识等诸类的“我性”作为分配教育资源的应得基础。“机会的多少视儿童学习的课程水平的高低而定。对某些儿童来说,所达到的课程水平越高,所获得的机会就越多。”[8](P180)教育就是给才智优秀的精英进行更多更好的教育,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罗尔斯是自由平等主义的代表,他主张的是集体主义倾向的平等分配。按照罗尔斯的说法,个人的所得是社会合作的结果,虽然个人的所得也反映了个人的劳动,可以为个人所有,但为个人所有的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另一部分则为集体所有,由集体支配。他站在弱者的立场上,主张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关注弱者,对公共的资源进行再分配,旨在消除家庭的不平等对儿童的不平等影响。因此,他强调公共教育,主张“向人们提供达到某一规定水平的免费教育”;“为所有的儿童,不论社会背景如何,提供普通课程”;“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进入同样学校的机会”;“在给定的地区范围内提供均等机会”[8](P179)。   精英主义和平等主义教育分别代表了两种人的利益,前者是强者的、精英的利益,后者是弱者的、大众的利益。前者发展起来的是精英的教育,后者发展起来的是大众的教育。就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近代以前社会的教育是贵族阶级的特权,是少数人的教育,这少数人是因为其家庭出身、阶级地位等原因而接受教育的。这种教育的实质是由社会身份赋予的,是以剥夺广大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为代价的,是一种“贵族教育”,并不等于“英才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教育权利的下移经历了从贵族性、少数性到平等性、选择性的转变。近代社会以前的贵族教育在从特权到权利的转变过程中产生了现代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现代精英教育以选择性为其主要特征,以才取人。大众教育以平等性为其主要特征,是基于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提高国民基本素养的需要。   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由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教育在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不断地摇摆。以高等教育为例,高等教育自出现以来一直是以精英特点呈现的,但大众化的进程动摇了它的精英地位。英国19世纪30年代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迈进,于是在牛津、剑桥等传统的精英大学之外兴办大众型的“城市学院”。美国从20世纪中期开始,社会要求“开放入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高等教育迅速走向了大众化。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扩大平等的同时,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和高等教育自身的贬值。美国教育家贝尔早在1970年就指出:美国大学已成为一个负担各种社会任务的“垃圾场”。一些教育家清醒地意识到,大学不能成为满足所有人需要的万能之物。于是,又有人主张,高等教育在入学方面要采用经济学中的“金本位制”[2](P67)。黄金的价值固定不变,这意味着精英教育不能因为大众而受冲击。所以,英国建立了高等教育的双重制:一部分以多科学院和其他学院为主的公共高等教育系统,属于大众型高等教育,承担大众化的任务;另一部分传统的精英大学依然保持,承担培养精英的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经过短期的扩招之后,也开始清醒意识到精英高等教育的必要,所以,开始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使这些大学保持精英教育的地位。有的学者提出区分高等教育的两种水平:“中学后教育”和“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范围只限于高深的知识。高深的专门知识运用于社会时,会出现许多中间性的职业及相应的许多中间水平的学问,“中学后教育”致力于中间层次的学问,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作为“高深学问”应该实行“英才”模式;而作为“中间层次”的“中学后教育”实行“普及化”。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中,精英教育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   高等教育中的精英与大众的争论更多地表现为“谁有教育权利”问题,但在实现了教育权利完全平等的普通教育中,自由与平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近年来英国的教育就在两种教育中摇摆:一会儿倾向于为每个儿童成长提供同样的教育内容,强调划一性;一会儿又针对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强调个性化的差异教育。[9]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   那么,在教育公正的价值取向上,怎样在精英主义和平等主义之间作出选择呢?是保持大众教育的平等,还是保持高质量的精英教育呢?美国的教育改革探索可资参考。美国的教改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明确指出:“公平和高质量教育这一对目标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有着深远和实际意义。无论在原则上或实践上,我们不能同意让一个目标屈从于另一个目标。”美国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发布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教师作准备》的报告也明确指出:“反对那种认为美国教育政策必须在质量与平等之间选择其一的观点,我们绝不能这样做,国家必须二者兼顾。”[10]二者兼顾并非二者简单相加,而是使二者相互交叉、渗透,即在平等的理念中渗入差异性,精英的培养也要建立在保障平等的基础上。   很多学者把机会均等看作教育公正的重要体现,而且以为机会均等就是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上的相等。作为教育机会均等的早期作俑者,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均等》报告发表20多年后,又重新纠正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是一个“错误的”、“误导的”概念,“比‘平等’更为合理的概念用语应该是‘不平等的减少’”[11]。完全的平等与完全的自由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现实中只能追求“减少不平等”,即自由和平等的均衡。胡森也在批判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关于“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两个极端后,提出了“新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教育面前机会均等并不是指机会的同一性,机会均等意谓向每个儿童提供使个人在入学时存在的天赋得以发展的各种机会。我们不是要在完全同样地对待每个学生的意义上去实现机会均等。相反,可以说应当为所有儿童提供在社会差别上区别对待的均等机会[3](P217)。可以看出,机会均等的概念已经融入了自由的思想,反映的不是无差别的同一,而是有差别的发展机会的平等。   精英教育的存在是必要的,但精英不再是既定的某部分人的特权,正如加德纳所说的,“我们必须在一个关心全体人民的背景中寻找天才”[2](P74)。美国竞争性的精英教育模式,就是所有人都可参加公开竞争,根据某些公平的原则,最后产生少数精英,精英是在公平竞争中的获胜者。美国的教育将精英的选拔时间不断地推迟,以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长时间的平等教育。法国从幼儿教育至初中教育结束实施完全免费的同样的教育,充分体现公共教育的平等。但到高中教育阶段开始分流,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与精英绝缘,只有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经过高中毕业会考,选出其中的佼佼者,再经过大学校预备班的洗礼,才能登上大学校这一通往精英的坦途。可以看出美国和法国的精英教育是在经过了较长时期平等教育后的选拔,是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对能力优秀者的“奖赏”。这种精英教育之所以能够为人接受,不仅是因为其选拔遵循了公平的原则,更因为它使所有人的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只有在平等地顾及和保障所有人基本的受教育权和教育机会后,才可能将特别的资源集中于少数精英,让他们去充分追求个人的卓越,从而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12]   回顾以上可以看出,教育公正是为了追求大众的平等,还是为了追求精英的卓越,似乎像一个永远无法固定的钟摆,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适合所有情况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是特定时代和国家政治的要求的不同选择。但所有的答案又显示出共同的特点,即以减少极端的自由和不平等为方向的自由和平等之间的平衡为目的,共建大众与精英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郭德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瑞典]托尔斯顿?胡森.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美]鲍尔斯.不平等的教育和社会分工的再生产[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转引自王晓辉.关注教育平等[J] .教育学报,2005,(3):55.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 .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美]詹姆斯?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9]扈中平.中国教育两难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0]国家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1]Coleman,James S. Equal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1990.65.   [12]黄藿.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教育观的哲学省思[A].全国教育哲学年会暨教育哲学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C].北京.2006.09. --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真野惠里菜性感睡衣诱惑
美国火辣女郎让军营沸腾
浙江农大女生集体穿热裤露脐装做广播操
嫩模团穿性感短裙在广场扮女警跳手枪舞
狂野非洲另一面:风沙中穿行的狮子
[欧联杯]国米2-0卡拉巴赫高清图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等教育公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