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市经济发展怎么样?

2012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当前位置: -->-->-->
2012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 10:22&&来源:渭南市统计局&【字体: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紧抓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大好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多措并举谋发展,全市经济发展体现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要求,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669.32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363.13亿元,增长10.4%。人均生产总值22820元,比上年增长14.1%。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4.8∶55.2∶32.0。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3.6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5.7%,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亿元,按可比价较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221.81亿元,增长5.8% ,林业产值6.26亿元,增长8.8% ,畜牧业产值73.78亿元,增长5.7% ,渔业产值2.51亿元,增长2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65亿元,增长11.6%。
  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782.46万亩,较上年下降3.0%,粮食总产量224.34万吨,增长6.6%。其中,夏粮面积447.06万亩,下降5.4%,产量112.71万吨,增长8.5%;秋粮面积335.39万亩,增长0.4%,产量111.63万吨,增长4.8%。
  全市蔬菜面积111.24万亩,产量214.29万吨,增长6.4%,水果面积248.82万亩,产量282.03万吨,增长3.0%,优果率达到75%。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面积43.28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38.9%;设施瓜类面积32.01万亩,占瓜类总面积66.8%。
  全市造林51.36万亩,较上年下降6.2%,育苗3.26万亩,增长37.9%,当年苗木产量9269.8万株,下降13.8%,四旁(零星)植树1353.55万株,增长3.4%,封山育林138.54万亩,增长4.9%。全市花椒产量4.55万吨,增长18.1%,核桃1.55万吨,增长35.8%,板栗811吨,增长28.5%。
  年内大牲畜出栏8.31万头,较上年增长3.5%,其中牛出栏8.27万头,增长3.5%,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239.59万头、57.59万只、930.7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7%、2.4%、9.5%;年末大牲畜存栏28.39万头,较上年增长2.1%,其中牛存栏28.28万头,增长2.2%,猪、羊、家禽存栏依次为216.43万头、98.17万只、1132.61万只,分别增长2.7%、2.1%、9.9%。肉、蛋、奶20.62万吨、10.04万吨、37.83万吨,依次增长4.8%、2.7%、4.0%。
  全市水产品产量2万吨,增长23.4%。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41.93万千瓦,增长4.8 %,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369.06万千瓦,增长3.9%,汽油发动机动力12.48万千瓦,增长11.7%,电动机动力60.26万千瓦,增长8.4%,其它机械动力0.13万千瓦,增长92.6%。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58.25万吨,增长14.7%;农膜使用量1229.62万公斤,增长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92.2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22.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重工业1363.50亿元,增长21.9%;轻工业214.71亿元,增长29.3%。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1.45亿元,增长22.9%。其中,能源工业515.25亿元,增长28.7%,化工工业111.13亿元,增长37.1%;装备制造业92.45亿元,增长37.6%;有色冶金工业601.52亿元,增长14.3%;食品工业148.02亿元,增长3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7.77亿元,增长18.1%;纺织服装工业11.76亿元,下降23.7%;医药制造业3.54亿元,下降6.4%。
  在全市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产品中,有21种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9种产品累计产量同比下降。其中12种产品累计增速超过20%,5种产品增速超过50%(瓷制砖147.0%、精甲醇131.6%、乳制品113.1%、电子元器件59.0%、洗煤58.8%);5种产品降幅超过20%(布81.3%、交流电动机49.4%、机制纸及纸板30.0%、软饮料24.6%、金属轧制设备20.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0.96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利税69.51亿元,下降38.4%;实现利润24.79亿元,下降64.3%;亏损企业亏损额31.9亿元,下降122.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8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9.15亿元,增长11.2%;房屋施工面积1397.90万平方米,增长27.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0.68万平方米,下降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2.21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02亿元,增长32.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1.47亿元,同比增长38.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8.2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25.27亿元,增长67.4%。
  固定资产投资中,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19.06亿元,增长54.1%,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0.6%。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75.66亿元,增长48.6%,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完成31.50亿元,下降18.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7.03亿元,下降54.9%,公路交通建设完成29.63亿元,增长103.9%,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2.53亿元,下降37.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完成6.02亿元,增长176.2%。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7.88亿元,同比增长31.3%,销售面积257.17万平方米,增长7.0%。商品房销售旺盛,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85.11亿元,同比增长24.8%。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客运量13787万人,旅客周转量77.35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7%、11.0%;货运量12337万吨,货物周转量357.1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6.4%、18.4%。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68亿元,增长15.8%,邮政业务总量2.46亿元,增长2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5.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5.9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6.39万户,电信业务收入5.97亿元。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2亿元,同比增长17.3%。城市实现零售额233.40亿元,增长19.8%,乡村实现零售额85.23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76.54亿元,增长32.7%;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42.10亿元,增长1.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八大类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3%,居住类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8% ,衣着类上涨4.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0%,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2.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9%,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0%。
  七、外贸和旅游
  全市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344个,项目总投资1293.1亿元。在建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21.35亿元,同比增长27.72%,其中新开工项目297个,实际到位资金213.96亿元,续建项目304个,实际到位资金207.39亿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户,合同利用外资349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83万美元。
  据西安海关统计,2012年全市各月出口呈较快增长趋势,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329万美元,同比增长34.2%,其中出口14434万美元,增长7.6%,进口8895万美元,增长124%。
  全年共接待游客2512.08万人次,同比增长2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54亿元,增长33.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104亿元,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55.06亿元,增长24.3%。财政支出242.41亿元,增长22.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47.73亿元,较年初增加216.09亿元,增长19.1%,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76.43亿元,较年初增加138.43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22.52亿元,较年初增加78.18亿元,增长14.4%,其中短期贷款263.48亿元,较年初增加45.06亿元,增长20.6%,中长期贷款301.50亿元,较年初增加6.44亿元,增长2.2%。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35.66亿元,比上年增加1.13亿元,支付赔款5.67亿元,同比多赔0.41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65亿元,赔付5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6亿元,赔付0.67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共申报部省科技计划项目212项,立项82项,落实资金3202万元(科技部11项,获资金814万元,省科技厅59项,获资金2345万元,省知识产权局12项,资金43万元),安排市级项目76项,落实经费380万元。全年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3个,目前拥有省级专家大院12个,省级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9个。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征集市级科技奖项目37项,拟奖项目3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049件,其中发明专利515件,实用新型专利339件,外观设计专利195件;专利授权量385件。
  年末全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1.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4所,在校学生5.5万人;普通中学368所,在校学生32.1万人;小学1175所,在校学生27.7万人;幼儿园1037所,在园幼儿1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4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84%。小学辍学率11.41%,初中辍学率为8.23%。2012年高考文理两科类各批次上线人数继续处于全省前列,全市一批本科上线7582人,比去年增加1225人,二批本科上线18387人,比去年增加了2324人。全市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24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629人,文化馆12个,文化站149个,艺术表演场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75万册(件)。市级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2套,市级无线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3套;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9%,广播综合覆盖率98.9%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100%。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882个,其中医院8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39个,卫生院187个;拥有床位数18147张,其中医院病床11479 张,卫生院病床4992张。卫生技术人员21270人,其中医师5980人(执业医师4561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5.24万人,参合率达98.25%。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共建成各类体育健身工程190个,投入资金1202万元,其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9个,投资477万元;城市社区健身器材配送工程25个,投资200万元;乡镇体育健身工程3个,投资45万元;城市亮点工程2个,投资80万元;全民健身示范带工程1个,投资400万元。共实施体育场馆改造工程4个,总投资1570万元。选拔优秀体育苗子57名,培训二级裁判员80余人,审批二级运动员54人,新招聘教练员6名,市级各训练单位在训运动员达到280人,创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个,5名队员入选国家队集训,其中赛艇运动员4名、游泳运动员1名。
  十一、水利
  全市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4.81亿元。有效(农田)灌溉面积达到318.1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5.90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70.84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0.8平方公里,堤防长度493.23公里。已建成水库111座,总库容32329万立方米。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5处,有效灌溉面积271.66千公顷,当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9.51万人。
  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达到14.63亿立方米,其中向农业供水9.91亿立方米,工业供水1.37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1.22亿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0.2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0.10亿立方米,林牧渔畜1.78亿立方米。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保工作成效显著,一是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了减排责任;二是狠抓治污设施建设,一批重点减排项目完成投运;三是积极推进结构减排,关停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四是加大督查预警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减排工作整体推进。依据国家标准测算,2012年渭南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366天,达标天数310天,达标率86.0%。其中优64天、良246天、轻微污染44天、轻度污染10天、中度污染2天。2012年渭南市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33mg/m3,比上年下降2.9%;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0.042mg/m3,比上年上升2.4%;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100mg/m3,同比持平。三项污染指数年均值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经监测统计,2012年渭河吊桥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8、2. 073毫克/升,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18.2%和41.4%。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466起,较上年下降6.98%;死亡223人,下降7.47%;受伤344人,下降36.53%;经济损失1847万元,下降9.73%。
  十三、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据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2.10万人,人口出生率9.62%。,死亡率6.17%。,自然增长率3.45%。。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8元,增长16.2%,人均消费性支出13738元,增长11.6%,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4平方米,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6602元,增长18.5%,人均消费性支出5494元,增长22.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增长3.2%。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0.0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9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6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3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5.2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0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72.70万人。  全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680725万元,其中廉租房107226万元,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261.2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2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181.13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37.5万平方米。
  年末全市纳入城市低保7.7万人,发放低保保障金2.5亿元;纳入农村低保27.38万人,发放低保保障金3.6亿元。五保供养对象7339人,支付供养经费3300万元,五保供养率达100%,其中集中供养1392人,分散供养5947人。公办农村敬老院20所,床位1605张,收养五保户1392人。全市有儿童福利院1所,床位500张,收养孤残儿童150人;社会福利院收养城镇孤寡老人和“三无人员”150余人。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本公报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渭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渭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引智助推渭南经济发展
&&来源:陕西省外国专家局
2012全省外专局长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引智助推渭南经济发展
  2011年,渭南市外国专家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这一主题,创新机制,借智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 战略,通过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渭南经济注入新活力,助推渭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加强引智项目调研是重点。  引智项目要做好,前期调研很重要,年初我们下发了2011年全市引智工作安排意见,并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以选准,选好引智项目为突破口,加强对重点领域引智项目的调研工作,先后3次深入我市高新区,经开区等有关单位开展项目调研,筛选申报了中联重科、ZE75E液压挖掘机产品开发等4项重点引智项目。探索了引进专家与技术合作相结合,引进专家与引进项目相结合的引智工作新模式。  二、增强引智项目实施效果,抓住项目实施环节成关键。  2011年,我们先后实施外国专家项目10余项,分别从法国、荷兰、日本等国引进外国专家12人次,举办培训会25场,培训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1300余人次。专家在渭工作期间,认真细致考察调研,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及工业企业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我市产业在提高效益、提升品质方面少走了弯路,节省了人力财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的经济效益。以我市无病毒草莓生产为例,经过外国专家指导,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在品质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每公斤卖到了100元钱,农民群众真正感到了引智带来的实惠。  三、创新引智基地发展模式,打造高端品牌项目。  一是我们积极与省外国专局联系,共同创建了全省最大的引智示范基地--富平现代国际农庄,目前建成温室大棚150亩,完成3000亩规划用地的划转工作,引进欧洲大粒樱桃、日本无病毒草莓等先进的名优品种进行试种,已初具规模。二是通过扬州大学和日本草莓专家、砂梨专家合作,引进了无病毒草莓、无病毒百合、日本砂梨等新优品种在华阴市华西镇进行试种和繁育,打造我市首家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建成100亩高新产业示范园和300亩无病毒草莓示范推广基地,有16个品系的葡萄新品种试种园、6个品系的草莓试种园、6个品系的日本砂梨试种园。三是积极发挥引智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2011年我市临渭区下吉镇见庄村美国红提葡萄示范基地,被评为省级引智示范基地。目前红提葡萄种植已辐射带动周边4个县(市)5个乡镇种植面积6万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四、加强外国专家管理,重在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我们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变单一的迎来送往为积极走出去主动服务。一是提供热情周到的生活服务。针对聘请专家的宗教和信仰习惯,我们注重平日与专家的沟通交流和感情投入,从细微生活入手,主动走访慰问,与专家建立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专家心情愉快,安心工作。同时,我们利用到企事业单位项目调研和重要节日等时机,会同相关部门看望慰问在渭工作的外国专家,了解专家生活情况,督促聘请单位解决专家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的搞好服务。二是创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我们根据不同的专家和指导的专业,在选择翻译时选配既懂外语,又懂一定专业知识专家型人员做翻译,不仅拉近与专家的距离,同时又能弥补专家在指导时由于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使专家的指导更符合当地的实情,更贴近群众。三是积极申报“三秦友谊”奖。为表彰外国专家对我市所做的贡献,2011年,我们上报了2名外国专家参加陕西省“三秦友谊奖”评选。经省政府、省外专局资格审查、评审,应聘于富平陶艺村有限责任公司的美国陶艺专家许以祺先生获得2011年度“三秦友谊奖”,这也是我市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专家。  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注重理论宣传尤为重要。  为了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引智业务宣传工作。一是在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站加强宣传。先后在渭南日报、省外专局网站、市人社局网站及各类报刊杂志网站上共发表引智宣传稿件12篇。其中 “引智让华西插上腾飞的翅膀”、“引智助推渭南经济发展”等文章,在《渭南经济》杂志上发表。二是结合执行项目和企事业单位调研时进行宣传。使引智工作深入基层,为更多人所知,通过广泛宣传引智活动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六、搭建人才引进平台,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提供支持。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引进的新模式,为在外留学回国人员来渭创业搭建平台,为渭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一是外地学习调研。2011年我们参观学习了西安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从政策法规制定、园区管理、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调研,借鉴兄弟地市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我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打下了基础。二是制定管理政策法规。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针对我市实际,积极完善和制定了我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建设政策法规,为我市留学人员来渭创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推动创业园筹建。会同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积极与我市经开区和高新区对接,商谈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创建事宜。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为设立渭南市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奠定了基础。  七、强化管理机制创新,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加强引智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单位形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和谐关系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立足现有实际,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一是注重学习教育,增强人员素质。定期组织内部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对人员进行了爱岗敬业,廉洁自律教育,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二是落实制度,强化人员法规意识。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强化人员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公开承诺的内容和政策执行力进行监督,逐步形成服务有规范、行为有制度、失误有追究、考核有依据的管理体系,使引智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一年来,渭南市的引智工作在提品质,抓项目,强素质,重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助推器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完善引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2012年引智工作:一是强化项目调研,要在提升项目质量上下功夫。抓好项目申报前的调研工作,在继承传统,发挥特色的基础上,要突破现有农业领域,在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申报一批重点引智项目,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二是及时总结推广,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抓好引智成果的总结、消化、吸收与推广工作,筛选一些技术成熟、前景良好的引智项目在全市推广。三是抓好项目实施,确保重点项目实施质量。今年我们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一批重点引智项目,在抓好项目实施,经费资助,指导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四是注重基地效益,加强基地规模化建设。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宁缺勿滥,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效益明显,示范作用强的基地,进行重点扶持,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真正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渭南市外国专家局(日)
来源:陕西省外国专家局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Personnel
电话:+1 传真:+6 Email:
ICP备案序号:京ICP备号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盘点
·本帖位置:
·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相关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
值班斑竹:
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盘点
09:06 发表
2011年,渭南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加快经济发展转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执政之要,在加快转型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的同时,关注民生,谋富民之策,行利民之举,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幸福指数也成了渭南最好的“成绩单”。
五大成绩单:渭南扮靓陕西东大门
——2011年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盘点
渭南是三秦大地的东大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对于整个陕西
的全局谋划和关中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站在“十二五”开年的新起
点上,渭南以实实在在的城市变化、经济数字增长和社会公共服务,
积极践行“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全、尊严”的承诺,富裕、
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正在崛起。
党建也是生产力
去年的洪涝灾害中,渭南市华阴市北社管区新姚村党支部书记刘
民虎、村委会主任龚小红在看到大坝渗漏时,带领党员奋不顾身跳进
水中进行封堵,及时处理了险情……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渭南市22
名市级党员领导、127名县(市、区)、588名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和3
万余名党员,用实际行动使“党员”、“干部”成为在危难关头最能
让群众感到希望和温暖的字眼。
党建也是生产力。渭南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共产党员积极投身
万名党员旗帜引领工程、千名处级干部示范工程、百部千企包村帮扶
工程、窗口服务民生样板工程、维护和谐稳定模范工程等“五大工程”
,以亲民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为了切实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富裕群众,渭南各级各部门普遍
开展了“双承诺”活动,紧扣提诺、定诺、示诺、践诺、评诺“五个
环节”落实承诺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承诺公示。各县(市、区)、
市直各部门也向群众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解答群众疑问,接受群众监
党员干部作风上的新变化新气象,为渭南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
动力和组织保障。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
部把转变作风的要求落实到帮群众致富、帮企业发展、帮基层解难的
实际行动中,落实到务实创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具体工作中。
“秦东党旗格外红,干群关系格外亲”,创先争优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稳定,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发展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还东府大地之美
去年12月20日,渭南市经过3年多的全民攻坚之后捧回了“国家
卫生城市”的奖牌;卯辰之交,渭南人也正在为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
市继续努力着。创卫创模使渭南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也使渭南人
感受到了真正的城市之美。而就在城市新颜的背后,是政府转变发展
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动及城市筋骨的一场革命。
受财力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渭南的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很多。创
“国卫”以前,城区地下的管网建设几近为零,地上的道路等级低、
断头路多,硬件设施相当于一个普通县城的水平。2008年4月开始创
“国卫”后,渭南市先后拿出30多亿元,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
为创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新渭南,市上对污染防治和生态
保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化、宁静四大工
程,用于改善渭南的生态环境。
创卫以来,该市累计投资30多亿元,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创卫成果。
在建设城市路网中,一举打破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盘踞几十年穿城
铁路。打通了9条城市断头路,新修了12条城市道路,构筑了市民快
捷、方便出行的城市交通网络。按照“一街一风格、一路一特色、一
楼一景观”的亮化布局,对主要干道、广场绿地、出入市口的32条道
路、100多幢沿街建筑进行了亮化装点,使城市路灯亮化率达到98%,
亮化工程将渭南城区映照成了一个美丽的光影世界,“出新、出彩、
出景”的“三出”亮化模式点亮了夜景灯,照亮了百姓心。
青山环抱,绿树映城,庭院小区花香四溢……绿色就是这样培育
着一个城市的生命,穿行在了渭南人心中。今日的渭南,犹如一座繁
花似锦、绿意浓浓的生态大花园充满着生机勃勃。而这一切皆得益实
施的“大绿、大水、大空间”的理念,在布局上突出了“一园一景观,
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绿化格局,按照项目绿化、道路绿化、
广场绿化、庭院绿化,建成老城东部、湭河公园、渭清路、滨河大道、
310国道、南塬北坡等一大批城市绿化项目。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到9.98平方米,用绿意盎然奏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一个城市,如何在转型发展中把生态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从工
业文明走向绿色文明,把环境建设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
的重要战略手段来实施?渭南市提出市县联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以
中心城市创模带动各县市创模,城乡梯次推动,在秦东1.3万平方公
里的区域里,齐心协力建成一个环保模范城市群,形成“大环保”的
规模效益,实现区域环境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全市跨越发展。
城市的环境要国卫标准、省级模范,那农村环境该如何治理?渭
南市的农村清洁工程就是把城市创卫引向农村的一项统筹城乡发展工
程。渭南市的总体设想是利用三年时间,一年遏制农村面源污染蔓延、
两年显著改观农村环境面貌、三年发生根本性变化。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县市区有专管机构、乡镇有环卫所、村有
环卫站”的组织管理体系。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一大批突出问题得到
治理,“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
式开始在一部分地方推行。财政投入的大幅增加,引起项目投入和社
会投入的相继跟进,渭南农村长期严重滞后的环卫设施状况大为改观
陕北延安市森林覆盖率42%,这里有华夏始祖长眠的黄帝陵,全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
( 09:06) 2598字 (回复1/点击3720)
( 09:48) 2931字 (回复0/点击22)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20 个阅览者
请选择要上传的图片或音视频文件(小于600K):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口令;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渭南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