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路乡徐源村甲路有什么学院路有变化了3

赋春镇各村委会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赋春镇各村委会介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318
更新时间: 8:55:13
赋春村委会简介
& 【赋春村委会】 赋春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婺源县西偏北44公里的景白公路线上,共844户,3245人,其中农业人口2600人,非农业人口645人,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448亩,林地面积10595亩。南宋建炎间(1127――1130),邑内莒山吴姓建村,相传始居者以春景赋诗见长而取名赋春,辖区建国前夕属冲赋乡第一、二保,1949年属赋春区赋春乡,1950年改属七区赋春乡,1958年为赋春公社赋春大队,1993年为赋春镇赋春村委会。村民以个体商贸、小商品来料加工、种植水稻为主,闻名遐迩的鸳鸯湖也坐落于此。
【洪源坞】22户,78人。明嘉靖间(1522――1566)赋春吴姓建村于西南2公里的山坞尽头,以大雨时洪水源源流出而得名。
甲路村委会简介
【甲路村委会】以驻地甲路村命名,共7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农户615户,人口2279人,水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37500亩。建国前夕辖区隶属信义乡第一、二保,1949年属鄣西区甲路乡,1950年划入第七区甲路乡,1958年为赋春公社甲路大队,1961年改属甲路公社,1984年改成甲路乡,2006年“撤乡并镇”甲路乡并入赋春镇管辖。
【甲路】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安徽歙县篁岭张澈,排行第三,即大三公迁居于此,乃甲路村始迁之祖。甲路村东距婺源县城40公里,西距景德镇市58公路,是千年古村,村中有古驿道,旧时是上通徽州下通饶州的必经之地,“甲路”也因此而得名。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民族英雄岳飞讨李成路经甲路时,曾于“花桥”吟诗抒怀:“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甲路工艺伞名扬天下,有民谣唱到:“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1933年,婺源县委在甲路村成立甲路区苏维埃政权,同时还组织了区武装游击队,1949年2月,父梁县工委在此召开了第一次全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婺源县人民政府。村中还有遗址:“太子书院”、“马延鸾第”和“马家花园”,是宋丞相马延莺(甲路张氏女婿)逸居之所。
【冷水坑】本镇上严田李姓建村,已15代,原名锦田,后以村边一清弘澈见底冷水坑而得名。
【梅村】东北距家路村2.5公里的小溪西岸的平畈上,邻村三门江江道生建居梅树旁,取“红梅斗雪,笑迎春风”之意而得名,已19代。
【徐冬坑】又名徐源,徐姓建村于由西往东流的坑溪旁,故名。徐姓衰后,本邑清华胡晓迁入沿用原名已18代。在甲路西偏南4公里的山坞里。
【梅源】明初,婺北宋朝程积光迁于此地,见村基形似梅花,但惜秋冬泉源干枯,为期风调雨顺,取名梅源,东偏北离甲路4公里。
【三门江】在甲路西南3公里的山坞口,明初,初名江家,数年后,因江章二子分居而改为今名。
【大坑】明末,甲路张忠义建村,在甲路南偏西3公里的山坞口。
岩前村委会简介
岩前村全体村民集聚一村而居,岩前又名“桂岩”,古有“西乡大岩前”之称。村委会辖7个村民小组,430户,1460人,耕地面积1813亩,其中水田1518亩,主产稻谷。1984年前称岩前大队,1984年后改成岩前村委会,沿用至今。&&&&
长降社区居委会简介
长降居委会 chang jiang ju wei hui,座落于赋春镇北部八公里处,与岩前村委会毗邻。现有居委会班子成员三人。一个自然村,总人口五百零四人,一百五十九户。山林面积一万零七人百余亩。其中经济林地一千余亩,已流转山林五千九百余亩。其前身是江西省婺源县国营鄣公山垦殖场长降林场。成立于1958年。2000年响应中央政策精神,对中、小企业实行机制改革。于2003年底长降林场全面改制结束,退工还农,就近归属赋春镇政府管理,于2004年3月成立赋春镇长降林场,后因考虑到长降林场与农村存在有特殊性,经镇政府研究报请县政府批准,于2009年2月成立长降社区居委会至今。
对坞村委会简介
对坞村委会以辖区内对坞片村而得名,在村南部丘陵河谷地带,所辖9个自然村,多分布在横槎水两岸,全村共有320户,总人口1190人,水田面积1210亩,森林1.2万亩,地域面积约21平方公里。建国前夕,辖区属信义乡第四保,1949年属赋春区黄岗乡,1950年划入七区,1952年属对坞乡,1956年属甲路乡,1958年属赋春公社对坞大队,1961年划入甲路公社,1963年重属赋春公社,1952年复归甲路公社,至2006年又属赋春镇。
【上对坞】村委会驻地,北距甲路5公里,位横槎水两岸的小丘上,明洪武年间(1368―1398)。对坞口(村前河斜对面,今已连成一村)汪姓建居,因处对坞口河上游数百步,故名。
【黄家】婺北石门黄姓迁此,已22代,北距甲路3.5公里,村东靠山,西临横槎水。
【大呈】在甲路南偏东7.5公里的山坞里尽头,清初,邑内桃溪坑头潘乙喜建树。
【梅坦】北距甲路4.5公里,清朝中叶,本邑赋春福亭店张姓建树,地处横槎水东岸长有梅树的平坦上。
【洪源】以洪姓始居得名。(胡氏宗谱丁邑内龙山坦头(早废)胡青三迁入,沿用原名,已26代,在甲路南偏西7.5公里的山坞尽头。
【下对坞】北离甲路5公里,,明洪武间()对坞口(今上对坞)汪姓建居于上对坞村南部的横槎水两岸,故名。
【石山下】本邑清华洪村洪姓迁此,已27代,村处河曲西倚乱石山麓,故名,北距甲路6公里。
【项源】以项姓始居而得名,后衰,转迁樟睦项村,约公元1450年应严公十二世祖迁至石田村(今项源村)至现已有37代,五百五十多年村史,本邑清华甲椿(今甲村)李姓迁此,在甲路南偏东7公里的山坞内。
【延村】在甲路南偏东7.5公里的横槎水河湾处,河水蜿蜒环绕得名,弦高镇(今紫阳镇)朱姓迁此,已31代,后有孔村潘姓迁入合居。
湖山村委会
【湖山村委会】以境内湖山片村命名在赋春镇北部的山坞里。所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农户159户,人口616人。水田551亩,旱地53亩,茶地51亩,主产稻。辖区建国前夕属信义乡第一保,1949年属鄣西区甲路乡,1952年划入七区甲路乡,1958年为赋春公社湖山大队,1961年改属甲路公社,1963年并入甲路大队,1978年为甲路公社农科所,1984年设甲路乡湖山村委会,2006年撤乡并镇为赋春镇湖山村委会,沿用至今。
【里湖山】村委会驻地,北距赋春17.5公里,明末,甲路张姓第二十世祖孙荣建村,已二十代(四十世祖)。《婺源县志》:“湖山,位县西北,有重湖,湖旁有寺,山麓二溪夹流,故名。”后张孙荣之孙迁山坞口,故有里、外湖山之分。
【外湖山】北距赋春17公里,明末。里湖山张仗建村外坞口的小溪西岸,故名。
虎溪村简介
【虎溪】位于婺源县西端,省道景白公路自西向东穿村而过,离景德镇市2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赋春镇12公里,是景德镇进入婺源、上饶的重要门户。全村共有400户,1330人,劳动力750人,6个村民小组,聚居于一个自然村。
村庄南、北面是层叠的群山,山林面积14000亩,其中村庄和公路边防护林7000亩,高产毛竹林5000亩,衫林和阔叶林2000亩。它们是虎溪村的生态屏障、绿色银行。
村庄东、西面是肥沃的农田,自西向东流淌的昌江支流和两个小(二)型水库及八个山塘常年灌溉着全村1800亩农田,使虎溪村的金色粮仓得到保障。
虎溪村的村民多以种植水稻和山林作业为主,近年来,其它种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养殖鸡、鸭和鸽子,农产品商贸流通、小车出租、大卡联运、蜜蜂放养更是成为虎溪村一大批村民勤劳致富的好路子,农民年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
新田村简介
【新田村委会】驻地新田村,在镇政府南部丘陵河谷的景白线旁,全村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6个党小组,480户,1599人,党员50名,耕地面积1634亩(其中水田1364亩,茶叶1200亩),产稻谷i、茶叶。村内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江西省婺源县林生实业有限公司,主管茶产业,兼管生态茶叶观光旅游。2001年5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该村的金山茶园。辖区建国前夕属中赋乡第六保,1949年属赋春区赋春乡,1950年改属七区,1958年为赋春公社新田大队,1984年改称新田村委会。
【新田】村委会驻地。赋春镇南部3.5公里处,2个村民小组,2个党小组,党员21名,148户,502人。南宋初,山东莘县叶姓迁此垦荒种田,因名莘田,后衰。明洪武间(),休宁县月潭朱姓新建村于田畈中,故改为今名。
【中畈】在赋春南偏 东1.5公里的田畈中,1个村民小组,1个党小组,130户,433人,党员10名。邑内仁洪程姓建村,已22代。
【排岭】邑内仁洪程姓建村与土墩下,已22代。在赋春南偏东2公里的溪河合口处。初名双溪,后以村前有三排石阶(当地称岭)故改为今名。1个村小组,1个党小组,62户,201人,党员6名。
【东岸】在赋春南偏东3.5公里,赋春水东岸田畈中。13户,53人,[黄氏家谱]邑内清华黄家黄姓建村,至今17代。
【金家】北距赋春4公里,[星源金氏宗谱]清顺治间(1644―1661),休宁县海阳金姓建村于平畈上。1个村小组,1个党小组,54户,161人,党员5名。
【古城】在赋春南偏西5公里、鸡山东麓田畈中。清康熙年间(1662―1722),[婺源县志]:“山多其形如城”故名。当地岩前戴姓建村。1个村民小组,1个党小组,73户,249人,党员8名。
长溪村委会简介
长溪村委会,以村内河流长远而命名,位于镇政府北部,距镇16公里,南接岩前村,北与浮梁县毗居。东与大鄣山乡程、戴村交界,西边是林塘的沙古坦村,是个地处边界的偏远山村,拥有耕地1555亩,林地75000亩,盛产茶叶,茶油等原生态产品,自然资源丰富,建国前夕辖区属游汀乡第四保,1949年隶赋春区,1958年改属长降分场,1969年再属赋春公社,改成长溪大队,1984年改为长溪村委会,沿用至今,全村委会有八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村,619户,2171人。
【长溪村】长溪村委会所在地。有六个村小组,520户,1851人,宋淳化公元992年建村,戴姓居多,古称星江马源,后改名长溪,共有上、下两村,由于山多地少,古时有“千烟无耕牛”之称。
【董家】在长溪村的西北方10公里处,与浮梁县鹅湖镇潘村交界,40户,170人,原住大连山村,由于种田不便,1969年迁移至董家村。
【方家】在长溪村的东方5公里处与戴村相邻,以方姓建村而得名,后汪姓居住,10户,48人。
【曹家】东偏北距长溪村3.5公里,以方家村同属第八村民小组,清代程村程姓人氏迁来此地建村,距今有200年历史,29户,102人。
长溪村生态环境优美,青山环抱,群山逶迤,峰峦叠嶂,绿水依流。村内鳞次栉比的典型徽派民居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村内大路巷弄均青石铺路,十分清洁。全村有林地近八万亩,资源丰富。最高山峰三花尖海拔1057米,长溪河流自成体系,源出五花尖,流经戴村、方家、长溪、港头,至车田流入景德镇市,长31公里,流域面积73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71米。村内矿产资源有瓷土,高岭土、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村东部。探明大理石有10多个品种,储量约100万平方米。
长溪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公路建设始于1978年,村开通达镇驻地公路,2009年,筹资500多万元对镇到村公路进行了水泥路改造,6月完工。1996年接通村至景德镇天宝的断头公里,全长8公里,彻底解放了村民肩挑背驼的种田方式,极大提高了全村劳动生产力。现在村开通中巴客运车。1998年,村架设了光纤电话线路,有100们交换机1部,安装电话179部。自然村董家2003年接通天宝网络,中国移动手机信号通畅。
盘坑村委会简介
盘坑村委会驻地盘坑村,在赋春镇政府西部的山坞地带。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40户,1370余人,耕地面积为2070余亩(其中水田976亩,茶地1100余亩)。林地22000亩(其中毛竹山地8000余亩),产稻、茶叶、毛竹为主。2003年2月由原镇办企业林场、茶场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命名盘坑村委会,沿用至今。
【港头】内含两个村民小组,位于离村委会驻地11公里的山坞地带,是婺源县的西大门与景德镇市交山而界,110户,460人,盛产毛竹为主。
【车田】距盘坑村11公里处的山沟里,与盘坑村、港头位菱角状相依而望,主产毛竹,40户,160余人,原林场驻地。
【里盘坑】又名新庄,离村委会驻地2公里处村公路旁,以种田为主,35户,143人。
【外盘坑】又名石家,距村委会驻地1公里处村公路旁,以种田为主,50户,190人。
【巴岭降】与304省道为邻和村委会相望,以生产茶叶为主,45户,170人。
【黄柏林】304省道旁,该村是由外村迁新居而来,杂姓居多,茶叶为主,和赋春村为邻,距村委会半公里处,51户,217人。
臧坑村委会简介
臧坑村委会所在地东溪距赋春镇偏东9公里,处于东接洪家村,南邻许村镇纷水村,西以河流与游汀村为界,北与冲田村和新田村以山脉相连。全村委会11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总人口2026人,共有449户,水田总面积2462亩。原臧坑、东溪两个村委会于2002年底合并为臧坑村委会,行政村设在东溪村,在2006年底行政办公大楼落成于东溪村,沿用至今。
【臧坑】东靠朱水桥水坎,南面靠山,西接溪边村,北面靠山。古称疆溪,在赋春南偏东10公里的山坞中坑溪旁。北宋宣和间(),浮梁(今景德镇)臧姓建村。该村水田面积825.77亩,林地面积3300亩,旱地114亩,总共175户,合计人口686人,人均收入3800余元,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农副业。全村引用自来水,村内外道路全部硬化,网络电视全覆盖,程控电话家家通。村内设有活动室等娱乐场所。
【东溪】始建于南宋时期,南宋末,当地臧坑臧姓迁此立屋于小溪东岸土岗上,故名。现今拥有98户,368人,水田面积354亩,本村主要产业为农副业,进村公路及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网络电视全覆盖,程控电话家家通。村中建筑布局为坐北朝南,以徽派为主。
【东山】三面环山,南接洪家村。明末,邑内清华胡姓建村于小山东面的坞口。西北距赋春12公路。水田面积369.38亩,林地面积4700亩,旱地51.5亩,村内总户数77户,262人,主要产业为水稻种植。
【溪边】坐落于景白线边,交通便利,六十年代末,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兴水利,兴建水库,由段莘乡迁移至臧坑村口,并建村于此。因村边有一条小溪,故取名溪边。现有总户数36户,135人,水田面积120亩,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有村民活动场所,阅览室,环境舒适,优美。
臧坑村委会大部分村民属臧坑村,因水田均在该村附近,其它地方种植不便,故均迁至此地建村落户,现有15户,48人,水田面积237亩,网络电视,程控电话家家有,出行方便。
【农场】,始建于1977年,现有13户,43人,水田面积23亩。原赋春乡农场,1988年并入东溪村委会,2002年底并入臧坑村委会,属东溪村民组,坐落于景白线边一山岗,村内树木,竹子郁郁葱葱,环境优美。
【麻坦】坐落于东溪至洪家2公里的一山岗上,现有46户,182人,水田354亩。
【壮源】三面靠山,现有42户,130人,水田面积148亩,林业资源相当丰富,山坡上长满杉木、翠竹。
【福田】东临洪家村委会,南靠山,村前溪水淙淙流过,有45户,172人,水田面积198亩,村内道路硬化,程控电话已通,交通便利。
胡家村委会简介
【胡家村委会】以驻地胡家村命名。地处赋春镇东部,距省道王赋线0.5公里。辖区面积22.6平方公里。362户,1540人。有10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有支柱产业:婺源新辉实业有限公司;婺源上塘坞金矿;婺源新光蔬果食品有限公司;婺源赋春汪家采石场等。
【胡家】村委会所在地,18户,250人。
【赵家】紧邻胡家村,全村以赵姓为主,13户,54人。
【王山背】距村委会6.5公里,四面群山环抱,满山翠竹林立,全村13户,60人。百分之六十的农户以毛竹加工为主业。
【源头】东邻王山背村,离村委会4公里,一条清澈的小河从这里发源,故名为源头。全村38户,173户。
【占家村】紧邻源头村,全村27户,117人。
【洪家】村委会以东,距村委会2.5公里,全村有11户,59人。
【新屋】1963年由潘山迁至,距村委会东南角1公里,全村39人,162户。
【江家】又名养岭。王赋线贯穿全村而过,全村主姓姓江,由江湾迁至,属萧江之后,全村72户,342人。
【汪家】全村为汪姓,14户,71人。婺源新辉实业有限公司坐落于该村,离村约0.2公里处有大型的汪家采石场。
【程家坑】汪坑有43户,167人。2个自然村共一个村民小组。有婺源上塘坞金矿和石英矿在汪坑村。
【郭家】毗邻胡家村,全村24户,85人,以郭姓为主。
洪家村委会
【洪家村委会】以驻地洪家村命名。在赋春镇政府北部的山坞地带,8个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319户,1005人,耕地1287亩,林地18531亩。。建国以来直至1983年简称洪家大队,1984年改成洪家村委会,沿用至今。村民经济收入除了种植农作物外,还兼做伞骨,竹筛等工艺品加工
【洪家】村委会驻地,南距赋春镇15公里,110户,349人,主姓洪。
【程家】南距赋春17.5公里,47户,129人,主姓程。
【汪家】南距赋春15公里,13户,39人,主姓汪。
【外黄】南距赋春12.5公里,24户,83人,主姓黄。
【内黄】南距赋春12.5公里,28户,96人,主姓黄。
【福亭店】南距赋春12.5公里,30户,104人,主姓黄。
【朱村坞】南距赋春15公里,12户,39人,主姓程。
【洪家畈】南距赋春15公里,55户,166人。原居朱村坞,自1969年陆续迁居洪家畈,是个新村,主姓程。
林塘村委会
【林塘村委会】坐落在巍巍山脚下,山清水秀,离赋春镇政府3公里,所辖8个自然村,309户,1233人。耕地1700亩,林地17000亩,生产水稻为主,木竹为铺。传授林家村后山有一口天然水塘,每年七夕,七仙女来此沐浴,因此而得名―林塘。
【潘家】村委会所在地,是坑头潘姓迁居于此地而得名,共80户,320人。
【考坑】座落在一山坞的源头,原是港头村的必经之路,历史悠久,村庄兴旺,古时三堂齐聚(学堂、祠堂、庵堂)。村庄大,人口多,也曾出过双手可举千斤的大力士。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起义军在抢夺百姓财物不成的情况下,放火烧了村里18幢房屋,考坑村因此衰败。现今由于道路变更,交通不便,多数村民迁到潘家村居住,目前只有三户人家独守村庄。
【沙古坦】与岩前村委会交界,离赋春4公里,全村有137户,537人。因村庄拥挤有25户外迁到距村1公里的地方建村。由于多年河水冲刷,村内有一块平坦的沙洲,村名因此而来。
【程家】沙古坦村分离出来,25户,89人,原程氏迁居于此而得名。
【寺冲山】离赋春3公里,村庄朝向山古寺庙而得名,20户,人口80人。
【林家村】与赋春一河之隔,25户,人口107人。
【下汪村】全村主姓汪,25户,人口75人
【王村】潘氏两兄弟到此砍伞柄竹,觉得此地有山有水,环境优美,适宜居住,故落户于此,32户,人口114人。
游汀村委会
【游汀村委会】位于赋春镇政府南部7公里处,景白公路沿线上,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500户,人口2000人,耕地面积为2600亩,山林面积15000亩,,主产水稻。建国后隶属赋春镇。1958年新成立游汀人民公社,于1963年改为游汀大队,1984年改为游汀村委会,沿用至今。
【游汀村】村委会驻地,300户,1220人。周朝上元年间,方姓始迁建村,至今已106代;汉明帝时期婺源清华籍胡姓迁入,至今已66代;唐朝正元年间婺源甲路张姓迁入,至今已42代;明朝天顺年间许姓迁入,至今已18代。明末清初年间,游汀村有1386户人家,是婺源6个千户村庄之一,后太平天国起义军在游汀纵火烧屋486幢,人烟逐渐稀少。
游汀村有“四门”和“六村”, “四门”即方、胡、张、许四大姓,“六村”为新宅(今下屋)、正坞(今上屋前街)、洪村、塘下(今上屋)、北楼(今许家)、焦园。
【西立溪】距游汀村委会3公路,建居于河流两岸,25户,100人,至今有27代。
【桐坑口】1969年段莘水库移民迁入此地,共45户,170人,距游汀村委会7公路。
【霍口村】源于鄱阳迁入至今已有67代,于1960年至1963年称霍口大队,后属游汀村委会,85户,340人。
【庄门店】至今已有50代,45户,170人。
排前村委会简介
排前村委会以驻地排前村命名。在镇政府西部10公里的景白公路旁,距景德镇市30公里。有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25户,1626人。水田1882亩,森里20500亩(其中:毛竹8000余亩)。1949年隶赋春区排前乡,1958年属排前大队(包括现在的虎溪村委会),1984年设排前村委会(与虎溪分设村委会)。村名以民间流通、养蜂业、运输业三大产业为经济支柱,种、养殖业不断发展,养猪专业户、种田大户逐年增加,村名人均纯收入排在全镇前例。
排前村为村委会驻地。人口750人,180户。明朝时期以叶姓建村,为凤山村,在现在村址对面300米的凤凰山脚下,后迁到此址,此村址地似竹排形得名。
呈坑村在赋春镇和排前村之中,距两地各5公里。明朝时期以(紫阳)江姓建村,原名澄源村,后改澄坑村,现简写成呈坑村。当年有里澄坑、外澄坑和澄坑店,里澄坑村后全部迁到外澄坑村和澄坑店。现住人口350多人,90户。
胡家村在排前村东2公里,景白公路旁,70户人家,290人。清初胡姓建村,故名胡家村。
排前降在排前村东1.5公里处,景白公路旁,14户、50人。1958年大队成立农科所,由各生产队调一户迁址成村,村址在排前村上方山坡上故名排前降。
小岭背村在排前村东北方位,黄坑坞一小山岭北面故名小岭背。1970年浙江新安江移民到此,有童、徐、陈三姓迁址居住。现有28户,96人。
面枧林村在排前村西0.5公里坡上,15户50多人。原址为排前村一水口林名为面枧林,1974年农业学大寨时砍林造了田,几年后由排前村部分村民搬迁此址成村。
&&& 白马坦在呈坑村西1.5公里,80年代呈坑部分村民搬迁此居住。古时有人在此坦养了百匹马而得名。现住20户,76人。
冲田村委会 Chong Tian Cun Wei Hui 在婺源西方,离镇政府一公里,俗称西乡,始迁者齐知佑,北宋初年由今许村镇山下村卜居冲田。该村背靠冲山南麓,故名冲麓,后改名为冲田。该村以齐姓为主,戴、程、李、洪、吴为副姓,全村684户,2544人,耕地2294亩,茶地220亩。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分为冲田、上店、沙坦、古坑口、外古坑、内古坑。
冲田村 Chong Tian Cun,村委会驻地,334户,1259人,该村以齐姓为主。
上店村 Shang Dian Cun,离冲田村0.5公里,该村以李、程两姓为主,属客家姓居住在冲田村委会,全村130户,519人。
沙坦村 Sha Tan Cun,全村117户,340人,该村以齐、程两姓组成,村中有500多年银杏树一棵,每年都产银杏果。离冲田村0.5公里,位于北面。
古坑口 Gu Keng Kou,又名水口山林,系冲田村村口,1978年建村,22户,86人。
外古坑 Wai Gu Keng,距冲田村5公里,该村有28户,108人。
内古坑 Nei Gu Keng,距冲田村7.5公里,该村有53户,232人。
严田村委会简介
严田村委会所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2600亩,茶地144亩。建国前夕辖区隶属信义乡第五保,1949年属鄣西区甲路乡,1950年划入七区甲路乡,1958年属赋春公社严田大队,1972年复归甲路公社。1984年改为甲路乡严田村委会,2002年上严田、巡检司、下严田三村委会合并为严田村委会,村部设巡检司村,2005年撤乡并镇划为赋春镇严田村委会。
上严田村:《严田李氏宗谱》宋乾德甲子年(公元964年),浮梁界田李德鸾徙此,取“占得从田之鉴,以严治家”名严田。数年后有朱、王等姓迁此。上严田系宋大理寺丞、代理右侍郎李知已故里,其著作《永嘉集》三卷录入《四库全书》。村中现有户数205户,总人口860人,人均收入1800元。主要以种养业为主,村中以砂石路及石板路为主,有待拓宽改造。
王村:《新安武口王氏宗谱》明初上严田王姓建村,以姓氏命名为王村。王村东面水田,南面靠山,西接上严田,北面靠山。水田面积320亩,林地面积550亩。村内总户数46户,人口220人,人均收入1800元。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现水源主要以自来水为主。
巡检司:严田村委会所在地,原为甲路公社农科所。1984年设甲路乡巡检司村委会,2002年并为严田村委会。始为胡姓建村,因县曾在此设巡检司,故名。胡姓衰后,明嘉靖年间(公元)邑内坑头潘姓迁入。处于东面水田,南靠中云镇,西接赋春镇。全村共有水田面积400亩,林地面积500亩,旱地面积80亩。72户,总人口330人,人均收入1800元。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进村公路通过上级交通部门的支持,村委会自筹资金的努力下已水泥硬化。
下严田:宋咸平―乾兴年间(公元998-1022),上严田李鹏举建居于此,因处上严田小溪下游,故名。处于东接清华镇,南面水田,西接赋春镇,北面靠山。村中水田面积696亩,林地面积3982亩,旱地174亩,总户数143户,总人口580人,人均收入1900元。构成如下:种植业65%,务工30%,运输5%。以旅游业为主,种养业为辅。村内道路通过严田古樟区的做大做强,把道路改造为石板路及水泥硬化。现水源主要以自来水为主。
儒家湾:上严田李姓建村,已20代。为纪念先祖儒宋公,故得名。处于东接清华镇,南面水田,西接赋春镇,北面靠山。村中水田面积380亩,林地面积882亩,总户数42户,总人口160人,人均收入1600元,主要以种养业为主。进村公路已柏油硬化。
长降居委会 chang jiang ju wei hui,座落于赋春镇北部八公里处,与岩前村委会毗邻。现有居委会班子成员三人。一个自然村,总人口五百零四人,一百五十九户。山林面积一万零七人百余亩。其中经济林地一千余亩,已流转山林五千九百余亩。其前身是江西省婺源县国营鄣公山垦殖场长降林场。成立于1958年。2000年响应中央政策精神,对中、小企业实行机制改革。于2003年底长降林场全面改制结束,退工还农,就近归属赋春镇政府管理,于2004年3月成立赋春镇长降林场,后因考虑到长降林场与农村存在有特殊性,经镇政府研究报请县政府批准,于2009年2月成立长降社区居委会至今。
文章录入:jinhui&&&&责任编辑:wy_jinhui&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主办单位:婺源县赋春镇人民政府 备案号:
办公室电话:( E-mail:
技术支持:SEYES J.and.H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院路有变化了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