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新圩镇经济世界gdp2013排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0:41:5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DOC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编号:惠阳环评【号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编号:惠阳环评【号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2:27:3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编号:惠阳环评【号.DOC
官方公共微信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镇​级​经​济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环大亚湾新区2017年GDP2千亿再造一个惠州
  本报讯&(记者谢超平)《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日前正式印发实施,这标志着作为带动全市跨越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增长极,以及本届市委、市政府要办好的“三件大事”之首的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省发展战略,并将得到强力推进。  打造西融深港、东连粤东、辐射粤北的新兴增长极  《总体规划》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划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根据《总体规划》,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位于惠州市南部,西邻深圳、东莞,东接汕尾,南濒大亚湾,背靠广阔内陆腹地。包括惠阳区全境(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惠东县境内324国道以南6个镇,陆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该区目前以石化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初具规模、陆海统筹的区位条件优越、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成型、海洋生态与文化资源丰富,是珠江口东岸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战略性地区。  《总体规划》提出,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全域规划,组团开发;陆海统筹,区域联动;港城互动,产城融合;开放引领,创新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海洋经济为主线,按照“石化为基、多元发展、高端为本、创新引领”的产业发展路径,统筹陆域发展和海洋开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大战略平台,打造西融深港、东连粤东、辐射粤北的新兴增长极,把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成为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富有魅力的现代化生态湾区,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发挥更大的战略性支撑作用。  明确五大战略定位和“三步走”计划  《总体规划》指出,加快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打造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增长极;有利于探索陆海统筹发展新模式;有利于强化珠三角对粤东、粤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探索环大亚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有利于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科学路径。  《总体规划》赋予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五大战略定位,即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广东陆海统筹综合发展试验区、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粤北发展的增长极、港城融合生态湾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明确提出惠州环大亚湾新区“三步走”计划,即到2017年,起步区初见雏形,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人口规模由130万人增长到16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由85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6.5万元增长到12.5万元。到2020年,现代化生态湾区框架基本形成,成为新兴增长极。到2030年,核心区建设成熟完善,港城融合的现代化生态湾区基本建成。  据了解,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建设从提出到《总体规划》获省政府通过并印发实施,共历时2年多。  【全方位解读】  编者按&惠州环大亚湾新区,是惠州实现“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目标的重大平台之一;立足全省,它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放眼全国,它是重要的石化产业聚集地。日前,历经两年多的编制、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正式印发实施。这标志着作为带动全市跨越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增长极,以及本届市委、市政府要办好的“三件大事”之首的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的发展战略。近日,为贯彻落实市“三会”精神,经过精心策划,《惠州日报》组织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市民等,力求对《总体规划》进行一次立体、权威、全方位的解读。  &&&发展基础与总体要求篇&  &&&空间布局篇&  &&&产业发展篇&  &&&基础设施建设篇&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篇  &&&区域合作篇&  &&&体制机制创新篇&  &&&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篇&  &&&起步区和重点工程篇 &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篇&  【评论员文章】披上省级“战袍”打造全省新增长极  备受关注的《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日前正式印发实施。这意味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之际,上升为广东发展战略的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落实阶段,披上省级“战袍”,在新一轮改革中领命打造全省新增长极,必将为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注入新活力,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前,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历史新使命,为惠州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而要实现这一“惠州梦”的宏伟蓝图,需要有一个加快发展的核心抓手与重大平台,环大亚湾新区可以说就扮演着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自2010年市第九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建设“环大亚湾经济带”至今,环大亚湾新区两度更名,从“经济带”到“经济区”再到“新区”,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小变化”,体现的却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大内涵,昭示惠州致力“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大步踏上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环大亚湾新区上升为省的发展战略,是对惠州改革发展巨大成就的高度肯定。正是因为惠州有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近10年来的坚实积累和快速发展,有敢于担当、勇于先行的改革气魄,有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惠民之州建设的成功实践,作为惠州两大平台之一的环大亚湾新区才得以进入全省发展视野,将成为推动广东发展再上一层楼的一个新引擎。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总体规划》从全省发展战略着眼,为环大亚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制定了行动纲领,明确了前进方向。对于惠州来说,环大亚湾新区披上省级“战袍”再出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有利于打造广东新增长极。《总体规划》明确打造西融深港、东连粤东、辐射粤北的新兴增长极,经过十到二十年的努力,实现“到2017年,起步区初见雏形,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到2020年,现代化生态湾区框架基本形成,成为新兴增长极;到2030年,核心区建设成熟完善,港城融合的现代化生态湾区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  ——有利于探索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总体规划》明确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打造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一轴一带”,建设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的“八大片区”。  ——有利于城市“向南、向海”拓展。《总体规划》明确以新区建设引领惠州“沿江滨海城市”塑造,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等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强化环大亚湾新区与惠城区、仲恺区的联动发展,构建“一城三组团、三核心结构”的惠州都市区,引领全市域形成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打造珠三角东岸地区的重要极核。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经济增长极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惠州大步踏上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紧紧围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总目标总任务,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敢于担当,勇于克难,打破行政壁垒,打破体制机制束缚,高标准规划建设好环大亚湾新区,发挥好新增长极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推动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报道】新出炉的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2030年基本建成港城融合现代化生态湾区  优先推动三个起步区  四年再造一个新惠州  东江时报讯&“到2017年,起步区初见雏形,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期待已久的《广东惠州环大亚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以下简称《总规》)于上周五印发实施,提出优先推动惠州南站新城起步区、石化产业起步区和稔山滨海新城起步区建设,近期重点建设市海洋生态园等60个项目,至2030年基本建成港城融合的现代化生态湾区。  本规划范围包括惠阳区全境(含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惠东县境内324国道以南6个镇,陆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总规》共100页4万余字,内文分12个章节,从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空间布局、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描绘了新区未来近20年的发展蓝图。  规划三步走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至2000亿  起步区初见雏形,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新惠州。届时,新区人口规模由130万人增长到16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由850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成型,港口吞吐量突破1.2亿吨,惠州机场民用航空全面复航。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得到遏制和改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和海洋新兴产业规模扩大,现代服务业活力显著增强。  2020年&与深莞共同形成珠三角东岸物流中心  现代化生态湾区框架基本形成,成为新兴增长极。届时,新区人口规模达到20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海陆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与深莞共同形成珠三角东岸便捷高效的客流和物流中心。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世界级临港先进制造基地和珠江口东岸生产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对粤东、粤北地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2030年&人口规模280万地区生产总值9000亿  核心区建设成熟完善,港城融合的现代化生态湾区基本建成。届时,人口规模达到28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元,全面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安全格局和成熟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改革开放活力区和绿色低碳示范区。  创新  试行海域使用权证换发土地使用权证  《总规》提出,新区要探索建立广东省科学用海示范区,并从创新海洋开发和用海管理机制、建立岸线保护机制、建立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三方面制定了要求。其中,就有试行海域使用权证换发土地使用权证制度,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的建设项目,开辟用海审批绿色通道,按照“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划分岸线功能,建立对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类岸线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对破坏岸线行为的惩罚机制等。  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  在公众关心的土地管理机制创新方面,《总规》也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包括重点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建立区域统筹流转的土地利用机制与制度、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实行集体土地资产化管理等。在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方面,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等。  发展顺序  优先推动起步区建设  《总规》确定,环大亚湾新区起步区包括惠州南站新城起步区、稔山滨海新城起步区、石化产业起步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惠州南站新城起步区与石化产业起步区相连,与稔山滨海新城起步区遥相对望。  惠州南站新城起步区  建设城市核心景观中轴线  位于惠阳新侨片区内,北至白云路,东至惠大高速,西至淡澳河,南至亚公顶山,面积约8平方公里。近期,将以厦深铁路惠州南站客运枢纽、城市核心景观中轴线、古屋河都市景观、综合体育公园和现代物流园等项目为重点,拉开惠州南站新城建设空间框架。  稔山滨海新城起步区  建成环大亚湾新区旅游新名片  位于惠东县稔山镇,北起惠深沿海高速,南至范和河,东至广汕公路,西至范和港海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惠东站客运枢纽,结合海、山、水、田、古村风光,推进区域性商务中心、厦深铁路惠东站前广场和稔树绿廊公园建设,打造红树林海洋生态园,建成环大亚湾新区旅游新名片。  石化产业起步区  引进和建设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  位于大亚湾石化区,北至惠深沿海高速,西至疏港大道,南至滨海大道,东至滨海十路,面积约11平方公里。近期,将加快推进中海油惠炼二期、中卡LPG制烯烃项目,着力引进和建设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  核心区  由秋长淡水澳头西区构成  《总规》将惠阳区的秋长、淡水和大亚湾的澳头、西区四个街道大部分地区划为新区的核心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1&惠州南站新城组团以TOD模式为导向、公交社区建设为重点,围绕公交枢纽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建设连续贯通、主题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的惠阳“城市客厅”。  2&惠阳淡水老城组团着力缓解交通不畅难题,打通白云路等几条断头路,形成服务环大亚湾新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  3&惠阳北部综合发展组团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改造,调整用地结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高城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  4&大亚湾中心区组团打造专业性生产服务平台,促进石化产业向中下游延伸。  5&大亚湾石化区组团引导石化产业区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严格控制与大亚湾中心区绿化隔离带的宽度,优化树种配置,预留通山达海的视线通廊。  6&西部综合产业区组团着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与深圳东部的交通对接。  一轴一带  城市功能拓展轴  依托惠州港和惠州机场两大交通枢纽,以惠州主城区和大亚湾石化基地的联动发展为动力,沿京九铁路支线、惠大高速和惠南大道等南北向交通构建陆海统筹大通道,在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惠州南站新城和惠州良(井)(永)湖地区等重要城镇节点和产业区培育航运服务、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功能,建设联动南北、带动周边、支撑惠州向南向海发展的核心轴。  海洋经济发展带  以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和稔平半岛滨海旅游片区为双核心,依托沈海高速、厦深铁路和珠江口东岸港口群,向西积极吸引深港科技创新资源,共建以石化产业和海洋科技等为主导的研发平台,加强与深港国际都市圈的紧密合作;向东带动红海湾与大汕头湾发展,延伸大亚湾先进制造和滨海旅游优势,形成广东东部海洋经济特色发展带,共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八大片区  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发展石化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  位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大亚湾石化区组团、大亚湾中心区组团、西部综合产业区组团三大组团,发展石化、汽车和电子信息等产业,构建循环经济新模式,培育港口物流和高端航运服务,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辐射能力强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惠阳综合服务片区&组成珠三角地区性副中心  位于惠阳城区,分成惠州南站新城组团和惠阳老城组团,分别推进商贸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完善商业商贸、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功能。该片区将与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共同组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副中心、惠州市级主核心,以及环大亚湾新区内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新圩低碳产业片区&打造深莞惠城郊型旅游观光胜地  位于新圩镇,分成两大组团发展,其中低碳产业组团重点培育节能环保、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配套建设绿色建筑和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低碳生活组团培育低碳居住、生态休闲、健康服务等功能。该片区立足深莞惠区域合作,打造惠州国际低碳新城的重要拓展区、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和深莞惠城郊型旅游观光胜地。  镇隆电子信息产业片区&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位于镇隆镇,分成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和生活服务组团,与仲恺高新区联动发展,打造珠三角东部电子电器业生产基地、惠州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功能区。  稔平半岛滨海旅游片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  包括平海镇、铁涌镇、巽寮旅游管理区和港口旅游管理区,分成巽寮湾商务休闲组团和平海古城海洋文化小镇组团发展,在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建设精品旅游景观岸线和精品旅游景点,打造珠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滨海旅游区。  稔山特色产业片区&重点发展时尚女鞋等特色产业  包括稔山镇、黄埠镇、吉隆镇,分成世界女鞋基地组团和稔山滨海新城组团发展。其中稔山滨海新城组团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滨海展贸、旅游服务和高品质居住等功能。该片区将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创意研发和时尚女鞋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和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示范区。  白花新兴产业片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  位于白花镇,分成两大组团。其中新兴产业组团重点发展与大亚湾石化区相配套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电子、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活服务组团则提升商业购物、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该片区将成为惠东县城扩容提质的重要载体。  临空产业片区&将成为惠州主城区南拓载体  主要包括永湖、良井和平潭镇,重点发展空港物流、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培育城市级乃至区域级的综合服务功能,优先为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高等教育和综合性会展等市级乃至区域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用地,成为惠州主城区南拓的重要载体。
上一篇:下一篇:
03-2103-2103-2103-2103-2103-21
03-2103-2103-2103-2003-2003-20
联系地址:惠州市河南岸港惠新天地西区2座8楼
邮编:516001
Copyright (C) 2012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惠州市广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粤ICP备号-1惠阳区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惠阳区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惠阳区位于中南部,中下游,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毗邻、,西面是,西南与接壤,南临,北与博罗隔江相望[1]。境内通行,本地习惯性的称为或惠阳本地话。[2]惠阳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山、水、海、岛、泉、寺、文、史、迹等特征明显,优质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蕴量尤多。盛产稻谷、花生、甘蔗、大豆、蔬菜、水果、禽畜等农产品,以及、石斑、龙虾、膏蟹等50余种海产品,“”。“马安西瓜”、“”等均驰名海内外。[2]外文名称Huiyang District行政区类别市辖区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秋长、等政府驻地金惠大道[2]电话区号0752邮政区码516200地理位置南海之滨大亚湾畔人&&&&口61.5万人[2]方&&&&言-粤台片-新惠小片-[2]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机&&&&场火车站(厦深铁路)车牌代码粤L历史人物、、、等
三十三年(前214),地区设置,县地属其所辖,两汉属。
从 东晋开始,县境内设置有县。
东晋后主祯明二年(588)属归乐善县。
南朝刘宋时有欣乐、酉平、怀安3个古县。
五代置祯州,宋避仁宗讳改惠州。
自隋开皇九年(589)起至民国前统称归善县。归善县之名长达1323年,且历朝上一级行政中心(州、郡、府、路)均设在县境内。
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与归善县合并为惠阳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13年改惠阳县,因州得名,取恩惠之意。
建国后,惠阳县几经分合。1958年4月划出惠州镇和东部地区,设立惠州市(县级)和惠东县。同年11月,撤销惠州市,12月撤销惠东县,先后并归惠阳县,同时将龙岗、横岗、坪山、大鹏、葵沙、南平等乡从惠阳划出归宝安县。
日,惠州镇再次从惠阳划出恢复市建制。
1965年7月东部12个公社划出,重新恢复惠东县。
1975年5月,三栋公社从惠阳县境划出归惠州管辖。
日,国家民政部批准惠阳县撤销,设置惠阳市(县级)建置,为省辖市,委托惠州市代管。
2002年,惠阳市辖20个镇,250个村委会、45个居委会。[2]
日,撤销县级惠阳市,设惠州市惠阳区。惠阳区辖原县级惠阳市的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圩、镇隆等10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淡水镇金惠大道。原惠阳市所辖的、潼湖、潼桥、沥林、水口、马安、横沥、矮陂、芦洲、大岚等10个镇划归惠州市惠城区管辖。辖10个镇(淡水、永湖、良井、平潭、沙田、霞涌、澳头、秋长、新圩、镇隆)。
2003年6月撤市设区,实际管辖淡水、秋长2个街道办,新墟、镇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等6个镇和惠阳经济开发区,102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55.80万人,户籍人口35.33万人,惠阳中心城区由淡水、秋长、沙田和经济开发区组成,规划范围约160平方公里,新墟、镇隆、永湖、良井、平潭5个镇为独立镇。
日,辖4个街道(淡水、霞涌、澳头、秋长)、6个镇(永湖、良井、平潭、沙田、新圩、镇隆)。
日,惠阳区淡水镇、秋长镇两镇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原惠阳地区的内容详见:[3])
2014年实际管辖3个:即惠阳城区的淡水街道、秋长街道、(),6个镇:、、、、、,102个行政村,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惠阳县的县城,因建置和历史原因多次变迁。
东晋时代的欣乐县、酉平县,南朝宋的安怀县,南朝齐的怀安县等古县城原址不详。
建归善县初无县城,移至城东白鹤峰(今惠阳卫生学校处),南汉迁至惠州府城,明朝初由河南岸(今惠城区河南岸镇)迁回白鹤峰,明永乐年间又迁回府城。
明万历六年(1578)迁入东平,将民城变成县城。
建国初,县城设在淡水镇,1950年4月县城迁回惠州镇。
1990年3月县城再次迁回淡水镇。新县城淡水镇经过几年的建设,
1994年,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有拾围、新桥、桥背、土湖、洋纳、古屋、石桥、淡环、东华等9个管理区和万顺、东风、张屋、前进、桥东、河背、松岭、上塘、上圩、南四、坝尾、排坊、草洋、司前、红星等15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83409人。惠阳区风光2014年实际惠阳区管辖,3个街道:即惠阳城区的淡水街道、秋长街道、(),6个镇:、、、、、,102个行政村,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4-5]据《归善县志》记载,元朝有45410人。明嘉靖元年(1522)有27920人,到嘉惠阳靖四十一年(1562)40年才发展到28496万人。清康熙六年至四十年()才新增14331人。[6]
民国时期,民国17年—民国23年(),惠阳总人口大概659000人。后因抗日战争暴发,民国32年(1943),人口下降至557800人。民国37年(1948),全县人口略有回升,人口数达603255人。[6]
建国后,社会安定,生活改善,人口迅速增加。50、60年代都出现人口出生高峰期。1965年人口出生率高达32.6‰。70年代初,惠阳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稀、少”,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5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影响,70年代后期仍然出现了生育高峰期。1990年,惠阳县总人口为500552人,比1982年的总人口增加了77926人,增长了18.44%。1994年末,全县总人口503810人,其中男251126人,女252684人。[6]
2008年,全区户籍人口总数为35.72万人(不含澳头、霞涌两个办事处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16.23万人,占45.4%;农业人口19.49万人,占54.6%。总人口中,男性18.12万人,占50.7%;女性17.60万人,占49.3%。[7]
惠阳区居住的民族主要是汉族,除汉族外还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朝鲜、侗、瑶等18个少数民族。[7]
截至日零时,惠阳全区常住人口为572330人,同日零时的4703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1938人,增长21.67%,年平均增长率为1.98%。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66904户,家庭户人口为45650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1人减少1.07人。
镇(街道、开发区)人口(人)比重(%)惠阳区
(惠阳经济开发区)
注:参考资料[8]惠阳地处粤东南,东江中下游。位于北纬22°27ˊ至23°25ˊ,东经114°7ˊ6″至114°47ˊ。东北接惠东、紫金,西邻东莞,西南连深圳,北与博罗依江相拥,南临大亚湾与香港隔海相望。南北最长直线距离107.3公里,东西最宽直线距离67.8公里,全县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淡水镇,在县境南部,北抵惠州38公里,南至深圳58公里,从海路通香港47海里,西至广州190公里。[9]
惠阳县地处广东中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由于全县地处低纬且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能丰富,同时南临南海,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10]惠阳位于水陆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历史上以水路航运为主,东江、西枝江、淡水河均可通航。陆路交通靠古驿道贯通全县。清代县境有两条驿道通福建。民国9年(1920)11月开始修筑县境惠州至平山第一条公路,至民国21年(1932),全县建成公路4条,县辖公路总长77.9公里。[11]
建国后,陆路交通发展较快。至1994年,全县有公路19条,总长达1100多公里,同时还发展了铁路、航空和海运,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从80年代末起,由于陆路交通运输快捷便利,再加上河运的一些原因,水路运输开始步向萎缩,水运量亦逐年下降。[11]
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对开放;惠澳提路贯穿境内直达惠州港,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深汕、惠深、穿越境内,惠澳大道、惠淡公路将惠阳区与连成一片,全区公路通车里程646.6公里,公路密度为70.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日开通的厦深铁路经过惠阳区建有惠州南站,站点将设在惠阳淡水新桥。新桥是未来惠阳的中心城区。建国前,惠阳是一个较落后的农业县。惠阳县地处东江沿岸和西枝江下游,而水利设施又很差,全县没有一个水库,只有几条防御能力很低的堤围,水旱灾害频繁,很多地方十种九不收,是有名的历史性灾区。[12]
惠阳县的农作物以水稻、花生、甘蔗、黄豆、番薯为主,还有木薯、黄麻、蚕桑和著名的横沥土桥梅菜。
水稻是惠阳县的主要农作物。惠阳县的水稻产量较低,在广东省属中低产类型地区。1949年水稻播种面积749075亩,总产54861吨,亩产只有73公斤。[12]
惠阳县历史上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采盐业、造船业等。
惠阳县的纺织业兴于唐,盛于宋。到明末清初,其产量与质量除广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12]
隋唐时期,惠阳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清朝光绪二年(1876),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12]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筑‘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请进来”及举办各类招商活动等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了外向型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让外商发财,促惠阳发展”的目的,使全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园区经济初具规模,一批如联想、中建电讯、东亚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了充分发展。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1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6.77亿元,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2亿元,增长23.4%。农民人均纯收入8323元,增长14.8%,其他经济指标也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为5.4:49.7:44.9。
生产总值(GDP)248.98亿元,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96亿元,增长23.3%,增幅俯瞰惠阳比上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13]
固定资产投资167.16亿元,增长18.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78.07亿元,增长22.7%;房地产开发投资61.92亿元,增长16.5%。[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7亿元,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13]
商品房销售面积113.23万平方米,增长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3个百分点。[13]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0亿美元,增长17.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完成进度107.1%,超全年目标任务7.1个百分点。[13]
外贸出口总额28.94亿美元,增长16.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但完成进度106.9%,超全年目标任务6.9个百分点,且连续6个月逐步加快回升。[1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5亿元,增长20.2%,增幅比前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6.9和10个百分点。[13]
税收总额37.15亿元,增长1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2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6.05亿元,增长15.9%;地税收入21.10亿元,增长7.7%。[13]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21亿元,增长14.6%,增幅比上年同期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和0.8个百分点。[13]惠阳县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综合性农业开发地区。1994年全县土地面积217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海拔高度30米以下)885.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0.6%;低丘(海拔31—200米)231.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0.7%;中高丘(海拔201—500米)103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47.6%;山地(海拔500米以上)24.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1%。全县实有耕地面积48.36万亩,其中水田34.65万亩亩,旱地13.7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农业户73082户,农业人口378475人。[14]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了粮食稳产、高产;采用股份制、集约化等方式,建办起优质谷、荔枝、蔬菜、西瓜、速生丰产林等“三高”113个,面积8.1万亩;组建组织55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4家,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各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业商品率达75%。2002年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其中“三高”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惠阳县民国以前的1400多年里称归归善县。归善县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传统工业有:纺织、陶瓷、冶铸、藤竹制品、盐业、造船业等。[15]
归善县纺织业兴于唐、盛于明。到明末清初,纺织业已非常发达,其产量与质量除广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当时西湖一带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极盛一时。光绪二十七年(1901),邑人陈新善、叶联等在惠州创办实业纺织公司。随后,各类民营纺织公司和家庭纺织业逐渐发展起来。民国26年(1937),惠州的小型家庭手工织布发展到30户,较大的有裕民、华强两户。他们采用机动织布机或手工脚踏木织机,织的一般是土布。抗日战争爆发后,惠阳县纺织业一度陷入困境。[15]
隋唐时期,归善县已有陶瓷制品生产。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一般是采用土窑之法生产一些碗、盘、匙等生活用品,且大部分是在本地自产自销,形成不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历史上,陶瓷生产相对集中在新圩、镇隆一带,因为该地贮藏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至清朝光绪二年(1876),归善县在新圩约场开办了一家官营窑。该场以后不断发展。[15]
建国初期,惠阳县工业门类较少,大部分为手工作坊式的工厂,生产规模不大,劳动效率不高。全县工业行业主要有:采矿业、粮食加工业、船舶制造修理业、日用陶瓷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缝纫业、皮革及其制品业、日用玻璃制品业、建材工业的砖、瓦、石灰制造业、纺织业、小五金制品及修理业、雕刻工艺制品业、印刷业、烟草加工业、日用金属制品及铁器小农具制造业等13个传统工业行业。[15]明万历三年(1575),归善县县署设址惠州白鹤峰下(今东坡亭一带),商业区从东坡亭一带逐步发展到水东街一带。到清代,惠州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盐业外,有苏杭布匹、日用百货、谷米行等大小商店七八百家。[16]
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兴起,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建筑展,商品流通量扩大,特别是30年代金融物价相对稳定,惠阳的商业也有较大的发展。[16]
抗日战争时期的惠州先后4次遭到日军的侵占,商民惨遭屠杀,商店90%以上被烧,财物被洗劫一空。单惠州府、县2城被日军枪杀和活埋的同胞就有7000多人。日军撤走后,商人又三五人为一伙合资在废圩上搭起简易店埔进行商业活动。当时广州、汕头均已沦陷,惠州成为赣粤北地区与香港通商通道与转运地,生意特别兴旺。由于有利可图,惠州的商业又逐步繁荣起来。[16]
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年代,由于国民政府腐败、财政空虚,市场物价波动大,大商家屯积、操纵市场,小商号则有朝不保夕之虑。[16]
建国前,惠阳县有惠州、平山、淡水、多祝、平海、稔山、横沥7个大圩镇。其中又以淡水、横沥的规模较大。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全区有各类市场52个,总面积20.4万平方米,形成了农村集贸市场、综合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相结合市场网络。其中投资1.8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山商贸广场是目前粤东南商贸设施之最;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日成交量1.25万吨。
有酒店、宾馆45家,其中三星级宾馆5家。各种市场要素不断完善和活跃,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迅速发展,全区目前有民营企业1226家,注册资金1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元的27家,进入惠州市“私营企业100强”的13家;个体工商户9168家,注册资金9102万元,从业人员2.1万人,上缴税收8926万元,占全区税收的27.1%。2002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4元。2002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使全区现有外资企业达697家,其中“三资”企业205家,“三来一补”492家;工业总产值141.17亿元,其中外向型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园区经济初具规模,已建成工业园区12个,规划面积23.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87家,累计投资2.1亿美元,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8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9%。一批如、中建电讯、东亚电子、中狮电子等技术含量高的骨干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2002年联想、中建科技园分别实现工业产值42.4亿元和10.3亿元,比增36.2%和24.7%;新圩东亚集团总投资9000万美元,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音箱,音箱产量占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实现产值工业22亿元,发挥了促进惠阳区工业尤其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科教文卫
1959年1月,惠阳县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工作人惠阳港员9—10人。1960年易名惠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7]截至2007年,末全区共有区属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5个,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72人。其中,高级职称278人,中级职称4154人,初级职称5640人。全年专利申请数189件,专利授权数97件。
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和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5.80万户。图书馆藏书量15.76万册。歌舞厅36家,网吧126家。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卫生机构床位1424张。卫生机构197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734人,注册护士728人。年末全区覆盖率达100%。
2008年,该区共有公民办中小学校156所,其中小学131所,初中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4所。全区中小学校学生数为118974人,其中高中生14708人,初中生40558人,小学生63708人。全区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员工合计为5410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员工2747人,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员工2502人,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职员工共计161人。全区民办学校教职员工合计为2770人,其中,民办普通中学教职员工491人,民办小学和幼儿园教职员工22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毛入学率为102%,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96%,毛入学率为103.70%,毕业生升学率93.1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20%。2008年,该区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为30183万元,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3.45%,比2007年增加5195万元。[18]
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4万门,已开通程控电话11.6万门,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达28.4%,国际互联网连接所有城镇,邮政营业基本实现电子化。全区拥有输变电站12座,其中50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9座;有日供水40万吨供水系统。供电供水充盈,完全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全区有派出所22个,民警1016人。建立和健全各项防范机制,创建了安全文明小区,全面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建立了投资服务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供水、供电、通信、税费、用地等优惠措施,实行了“一个窗口”收费和办理投资手续“一栋楼、一站式”办妥制度,不断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惠州市惠阳区主要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分布于与惠城区相邻的、等镇的平潭话()等。[19]惠阳流行的音乐,主要由大鼓、大钹、等打击乐器和短笛、二弦、三弦、胡琴等管弦客家围崇林世居乐器演奏。最具代表性的是“锣鼓柜”。“锣鼓柜”以笛声为主,分“子喉”、“平喉”,一唱一和;以木鱼为指挥。8人组成一乐队。曲目多是“”,粤剧唱腔。凡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大场面,群众都喜欢这种演奏。[20]
清代,归善有音乐家李丹麟(自号浮琴客)、裘集裳(自号箫客)。民国时期,惠阳有音乐家薛秀亭(自号琴客)、音乐大师、音乐教授。[20]
建国后,惠阳最有名的音乐家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和惠州市歌舞团副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红英。[20]湛怀德墓
在沥林镇沥西面的鹅岭山上。“文化大革命”期间,村人毁墓取砖用于修水利,今仅留遗址。墓长6米,宽4米,碑高2.8米。湛怀德,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之祖。生平事迹无考。[21]
在良井镇楼阁乡牛草湖村北面的一座山腰上。墓分左右两室,各长4米,宽2米,高1.2米。墓前100米处有一石龟,长1.2米。相传数千年前,从石龟至墓室有两行相对排列。民国34年(1946),村人盗掘此墓。今仅存遗址。[21]
在霞涌西南1000米处的海岛上。底平面直径5.5米,高40米,分5层。相传该塔可“镇邪”。塔建于明初,毁于1958年。今只留遗址。[21]
潼文塔遗址
在潼湖镇中心的宝塔山上。建于清初,“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今仅存遗址。塔基直径5米,原塔高18米。相传塔附近为多雷区,人畜常遭雷击。建塔后,因塔可避雷,雷害减少。今军垦农场在塔基上建一亭,亭上竖避雷针,雷害甚少。[21]
在潼湖镇永平村东约2公里的石场路边,距东江约80米。因挖筑路基,暴露出5座圆拱形馒头窑。各窑相距1~2米,窑室高1.3~1.5米,宽1.1~1.2米。窑壁用黄色粗砂粘土筑成,厚5厘米。在地面和窑穴中残存不少陶罐残片。采集的器物只有四耳罐一种,胎呈深灰色,陶质坚硬,卷唇短颈、平肩、鼓腹,整体造型显得体肥身矮,腹上部贴附四耳,器身有明显的轮制凸棱弦纹,施淡褐色釉。从器物的造型及制法来看,该窑属唐代遗址。[21]
蚬口角遗址
在潼湖镇广和墟潼湖卫生院前的一冲积台地上。遗址高于东江水面约3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长80~100米,南北宽约40米,属类型,堆积厚约0.4米。采集的器物有打制石斧、石锛,磨制石斧、夹砂细绳纹陶片和夹砂陶器座。主要在刃部磨光,个别为通体加磨,器身留有较明显的打琢痕迹。器物的特征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接近,故该遗址年代距今约年。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惠阳县的的分布和史前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1]
焚船角与杀人崖
民国27年(1938)10月,日寇占领,将过往三门岛的船只截住,拖到妈湾西面烧毁;把船上的人们赶到妈湾一崖上杀死。烧船之处,今名“焚船角”。杀人之处,今名“杀人崖”。[21]惠阳区存古墓1座。在马安镇。据考古专家鉴定,此墓建于晋代。墓占地宽广,构筑雄伟。清光绪廿七年(1901),惠州知府沈传仪在府署右侧创办惠州府学堂。光绪廿九年(1903)迁惠州丰湖书院,合改为惠州府中学堂,乃府属十县唯一普通中学。宣统三年(1911)春,开5个班,学生180余人。民国元年(1912),易名惠州中学。民国2年(1913)易名广东省立第三中学,学制四年。民国16年(1927)分设高中、初中。[22]⒈
在霞涌镇东南1.5公里的烟墩岭上,面临大亚湾。相传建于明嘉靖年间,台用花岗岩构筑,呈圆台形,高2米,底面直径4米,顶面直径3米,出烟口直径1米。[23]
在霞涌镇北一山沟间。今貌为砖木构筑,平面宽10.8米,大亚湾夜景深18米。传说寺后曾有清泉绕寺而流,终年不绝,故名。相传该寺建于明末。原寺内有尼姑,建国后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被毁。20世纪80年代,霞涌有善男信女若干,集资重建此寺。[21]
⒊上排城堡
在永湖镇上排村西1里处。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41米,高4.8米,墙厚1.3米。四角筑长方形角楼,均为风化石垒砌。城墙隔3.6米处上下均有一孔,上孔内呈方形,外呈长方形,下孔圆形,可作监视、射箭之用。东、南面各设一拱顶城门,青石条砌筑,高3.8米,宽2米,两侧设有栏杆。城外西、南、北距城30米处有一护城河环绕,河宽20米,深10米,城南有一吊桥,已失落。据最早在当地定居的黄姓族人相传,其祖先顺治年间来此开基时,已有该堡。[21]
在矮陂镇蔗布村。建于清代。相传自康熙之后,蔗布人中举者接二连三,文运大开,乡人为彰其迹,建塔纪念,故名。塔平面六角形,3层楼阁式青砖构筑,高14米。分3层,每层高4.13。塔基边长2.3米,墙厚1米。北面开一门,高1.9米,宽1米,门柱用麻石条建造。塔身用砖叠涩出檐,檐角上翘。2、3层每面上部各辟1个小窗。塔顶为六角攒尖,上施覆钵、琉璃宝珠组成塔刹。塔腔原构已毁。[21]
在镇隆镇大山下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属客家围堡式建筑,平面长方形,通面宽155米,通进深134米。正面分设3个 大门,中门石砌,高3米,宽2米,上有“崇林世居”石匾。左右两门距中门各47米。门前有一口池塘。围墙四隅建有角楼,楼平面方形,边长10米,高13米。中门后面有一,上刻“为善最乐”四字。堡内主祠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中门两边墙上嵌有两方石碑,大小一致,高0.78米,宽0.5米,一为惠州知府关于调解争水事端的宣谕;一为大山下村叶姓族人自订的乡规。[21]
在淡水镇猪行街。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平面为二进院落式布局,建筑为硬山顶,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琉璃瓦剪边。前殿面额15米,进深6米。中有天井,宽6米,深5米,后殿高9米,面阔3间12米,进深3间12米。现存尚好。[21]
在新圩镇墟内。平面呈长方形,宽10米,长13米,高11米,共3层。中间层东墙嵌有三方石碑,碑文阐述建阁原由、时间、经过及筹款数额。清嘉庆十八年(1813)兴工,光绪十五年(1889)完工。[21]
在新圩镇约场毗邻东莞的(海拔1060米,惠阳最高峰)上,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平面呈长方形,宽22米,深13米,高11米。分二进,进间有天井,第一进为长方形厅堂;第二进横排3厅,每厅都有神座。右厅神座为盘古王、玉皇、药王;左厅为盘古姑、冯莲祖、姐;中厅为盘古婆。该宫毁修多次,原貌已失。民国17年(1928)重修。“文革”期间罹毁。年,一些善男信女筹资重建。[21]
在淡水镇祖庙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初重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通面宽13米,通进深15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正殿屋脊装饰有双龙戏珠陶塑。相传祖庙是詹、李、戴三姓人家的墓地,后为避免纠纷建成此庙,有“祖庙在家第一雄”之称。[21]
在秋长镇老围村,三进、三门、四角楼,沿中线展开对称型构筑。通面宽135米,通进深120米,每进相距15米。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匾额为进士江逢辰题写。据叶德来族人称,该楼乃叶德来捐银所建。[21]
11.刘氏宗祠
根据刘氏族谱可知黄沙洞村自明代初年就有刘姓祖先自中原而来开垦这片土地,因此这座刘氏宗祠有一定的建筑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1]
黄沙洞“马鞍山刘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鼎盛时期,为江西省黎姓风水先生点穴,本族邦相等宗长主修,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再次修缮一新,宗祠至今约已经历200年风雨洗刷,全赖后裔的全力维护。[21]位于马安镇新楼村,在西枝江与淡水河的交汇处。距惠州市区18公里,离淡水镇25公里。从惠州沿着广汕公路往马安方向,十多分钟车程就到了;从淡水出发沿着惠南大道进入永湖圩走205县道永马公路就到了。
度假村内的湖面
泰荣度假村休闲农庄具有客家风情的亭台式庄园大门,园内青葱的原野、粼粼的波光……这个精巧的自然生态农庄,让人似乎忘却了都市生活的喧闹,重拾一份难得的闲适心情。泰荣休闲农庄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垂钓、会议、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已备受游人青睐。[24]叶挺故居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叶挺故居叶沛林所建,到上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正式开馆。于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并于2003年5月完工,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区)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21]镇隆荔枝
镇隆荔枝惠阳镇隆镇生产的荔枝主要有糯米糍和桂味两个品种。全镇种植面积34000亩,平均年产量达5200吨,产值7500万元。年销售额占同类产品国内年销售额的46%和48%,是该镇农业收入的主要支柱。
小桂鱿鱼:小桂鱿鱼具有原汁原味,美味可口,回味无穷之特点。烹调手法多采用煮、煲、蒸、烩和炖等多种手法,调料考究。做小桂鱿鱼首先把鱼洗净腌制,再晒,然后放到锅里焖,焖好后再用刀切,而且要讲究刀法,切好以后加入各种秘方配制的佐料再煮,捞出来后用凉水冲净再冰镇,最后再下锅炒。
惠州:梅菜,主要惠州梅菜盛产于惠州,以客家人种植为主,故又称为“惠州梅菜”。惠州梅菜是惠阳的土特产,原产于惠阳土桥,故又称&土桥梅菜&。()淡水人。官至鸿胪寺正卿等职。1889年寓居故乡时创崇雅书院(今惠阳崇雅中学前身,书院旧址仍在中学校内。)[4]
()鸭仔步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领袖。1903年结识孙中山。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协助孙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惠阳(今深圳坪山)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原中国共产党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
()秋长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的军事家。1926年,在中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4]
()又称叶德来,秋长镇周田村人。叶德来是他担任甲必丹(当地最高掌权人)时用的名字,也有人称他。在由争夺锡矿利益引起的内战中,叶亚来三次光复。1873年至1880年间,叶亚来任吉隆坡地区行政首长,掌管吉隆坡政令,有“吉隆坡王”之称。
()原籍嘉应(今梅州),7岁随父居。原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任粤军参谋长时,多次缉获鸦片,其中一次缉获200多担。孙中山明令追赠。《梅州市梅县区志》有传。[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