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台球的手势出杆只能靠食指,准度是有长台就不行了

打台球的基础技能,打台球的技巧,打台球的手势,打台球,如何打台球,打台球小游戏,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打台球的基础技能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打台球出杆不直或发力不透原因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2页免费16页免费14页免费47页1下载券28页免费 3页免费12页免费9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3页1下载券8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86页1下载券
打台球出杆不直或发力不透原因分析|台​球​初​学​者​必​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准老师教你“怎样打台球”精品别错过
关于瞄准系统及其精度校正,其核心是要能做到&三线合一&,即,视线,球杆(线),击球线(瞄准线),要能准确地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内。但是要想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主观上的做到和客观实际做到往往有差距。&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主客观的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这样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
你正对一扇窗户的某一个窗框站立(比如你家里的窗户),身体距离窗户一米至两米之间。抬起你的手臂(比如说,你打台球时的持杆手),用食指指向该窗框的中心线,此时,无论你是用双眼还是只用主视眼,都应有一样的视觉效果。此时,如果你的食指是一把枪的枪管的话,你扣动扳机,子弹会准确地打在窗框的中心线上。只要你的手臂不动,即使你闭上眼睛,你的射击会照样精准。下一步,真的要你闭上眼睛了,但手臂一定不能动。将你的头部微微向右转动,再睁开眼睛,你会发现食指已经指向了窗框中心线的左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食指继续指向窗框中心线,就要将手臂微微右移。此时,你主观上确信你的瞄准准确无误,但当你扣动扳机以后,子弹却是打在窗宽中心线的右边!同样,如果你将你的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你会发现食指已经指向了窗框中心线的右边,调整食指指向后,子弹会打在窗框中心线的左边!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头部不摆正,你的两眼连线不垂直于实际射击线。那么,你的眼睛就会&欺骗&你!就会产生&视觉错位&!&
回到台球上来,当你站立在台球桌前时,你的手臂在你身体的一侧,本就不与你视线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当你附身向下趴时,要求你的视线和球杆及击球线(站立时已确认)共处同一垂直平面。然而将头部置于球杆上方以确定视线方向的时候,转动头部不如转动眼珠来的省事儿和舒服,人有时就会&偷懒&!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自己常常意识不到&偷懒&!其后果是什么呢?由于&偷了点儿小懒&,头部未摆正,导致视线方向出现误差,就产生了&视觉错位&。在&视觉错位&下的瞄准方向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客观正确的瞄准方向。直接后果是:在&视觉错位&的情况下,右手持杆的人打目标球的右侧实际击打效果就会比主观预想的要薄,打左侧就会主观预想的要厚;左手持杆的人打目标球左侧实际击打效果就会比主观预想的要薄,打右侧就会比主观预想的要厚。&
我的一个球友,右手持杆,有一次,在打一个中长台半贴库右底洞,问我怎么瞄准,我说,现在这个角度,这个距离,你打目标球的右边一半刚好。他瞄了一会儿,并刻意注意了出杆动作,发力很好,出杆也很直,但当母球接近目标球时,他&啊&的一声叫了起来,&怎么薄了这么多?!我瞄的就是半颗球呀!&,我跟他说,你头部不正,导致你的视线方向错误,指挥你的球杆往薄了打。不信的话,你打一个左底袋试试,同样的角度,同样的距离,你一定打厚!&&现在我的这位球友最炫技的的本事就是打中长台半贴库,逢人就吹&梆球没链儿&&&&
如果你看过2013年斯诺克世锦赛的第一场比赛,奥沙利文对坎贝尔,坎贝尔竟然打丢了一个关键的洞口球!一个对角长台,需要打目标球右边,结果打薄了。你观察一下便知,右手持杆的坎贝尔头部不正,视线方向不对!瞄准系统校正的不精准,又晃脑袋,又跳脚的,再懊恼也是白搭!瞄准系统校正的不精准,长台准度自然不灵。就像坎贝尔,瞄了半天,自以为瞄的很准了,岂知他的眼睛&骗&了他。职业球手怎会&..?
你无需迷信和奇怪,同样都是地球上的人种,客观规律管你是谁?!&
那么,怎知自己的视线方向是否正确呢?怎知自己的视觉是否真实反映了客观实际情况,而非错位了呢?一句话,不能只依照主观判断,必须实际检验!只有实际检验结果和主观判断结果一致,才能最终确定主观判断正确。比如说,明明你自己认为你已经很正的面对窗框了,明明你已经认为无论你的头部,你的眼睛,你的手臂,手指等等都绝对放置正确了,但是你扣动扳机以后,子弹就是没打到你主观想要打到的位置,那么你就必须承认你的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有误差,就必须调整,校正,直至误差小到能接受的程度。台球瞄准系统的精度校正与射击瞄准系统的精度校正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射击准还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枪身和撞针及撞针发射装置必须没问题。反映在台球上,就是球杆要直,传力要好以及更重要的是:击球时,发力要好,出杆要稳,要直。即,要有一个身体正确,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
我一直在强调发力,强调出杆的稳和直。在第一节中,我花了较大的篇幅讲了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打好台球的根本。在这儿,我要讲讲姿势与发力和出杆的关系。即,如何建立身体正确,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
什么是打台球的身体发射击打系统?&
持杆手臂(包括手指,手掌,手腕,腕关节,小臂,肘关节,大臂,肩关节等等。)及非持杆手臂,手架(或架杆器械)构成身体的发射击打系统。&
如何建立正确,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使得发力顺畅,通透?如何做到出杆又稳,又直?&
首先是,要能打出力量。&
打台球,能否打出应有的力量十分重要。&
直线球或厚球的击打,由于母球已将大部分动量传递给目标球,母球需要依赖自身的旋转动量或不多的剩余动量实现预期的走位目的。如果击打力量不够充分,就达不到走位要求。比如说,远台低杆,强高杆多库较位,超小角度大力登杆横移等等。&
在《怎样打台球?(四.六)》中,我讲过一个大力击球实验。这个实验要是你没做过,你就不知道你的击球力量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要是你做过了,和你的同伴比较,你的击球力量是处于什么水平呢?你是否将你的潜能发挥至最大了呢?&
将自身的潜能之一,击球力量,能否最大化的发挥和释放十分重要。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手架距离过近,打不上力量;还有些人虽然手架距离够远,但拉杆距离(后摆)却很短,同样打不上力量。不能充分发力,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母球,就难以做到最佳走位。&
那么,如何能将自身的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达到自身击球力量最大极限或接近最大极限呢?&
首先,站位距离是第一要素。&
站位离母球过近,握杆位置就会太靠前(距离杆尾太远),手架距离也会过近,就难以打上力量。站位离母球过远,虽然握杆较靠后,有助于发力,但是由于手架距离过远,难以充分拉杆(后摆),仍然无法打上力量。因此,合理的站位距离(既不近,也不远),才能充分发力。最佳的站位距离对应手架的最佳距离{见《怎样打台球(四.六)》}。&
其次,握杆的位置务必正确。&
静止握杆时,确保小臂自然垂直于地面。小臂与大臂夹角等于小于九十度。大臂抬起过高或握杆位置偏后,则会引发拉杆(后摆)不畅。&
第三,后摆要充分。&
满弓或接近满弓击球,保证一定的出杆距离,才能打上充分的力量。&
第四,小臂摆动速度要高,出杆速度一定要快。&
即便是满弓击球,出杆速度如果不快的化,击球力量仍无法达到要求。要能将小臂&甩&出去。小臂和大臂不是慢悠悠地合拢,而是小臂快速的&甩动&,快速与大臂&折叠&,夹紧。&
第五,手腕的快速&抖动&和手指的逐渐&抓挤&要与小臂的快速&甩动&配合到位。&
腕力和指力分寸的掌握,无论在短后摆击球和长后摆击球中都十分重要。大力击球中,快要击到球时,用腕力再次提速,并通过手指(恰当的指力)抓挤,使得球杆以最大的动量撞击母球,让母球获得足够的前进动量和旋转动量,才算是完成了手臂运动的最佳击球效率。&
第六,在整个过程中,身体要平衡,要放松,持杆手臂也要放松。&
要把握身体的重心,过于前倾或后座,或过于将重心偏于支撑腿都会使身体紧张,要么非持杆手肩疼,要么支撑腿腿疼什么的。手臂的放松是十分重要的。握杆一定不能紧,越发大力,越要放松。放松,才能为球杆提供最大的速度,才能将&杆力&发挥至最佳。放松,舒适,平衡和协调,才能最大发挥自身潜能。&
击球力量是一个球手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将主球打出多快的前进速度和多强的旋转速度是衡量一个球手发力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定义 建立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必要条件(一)&
公理(二十).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要求发力通透,顺畅,并能够打出自身最大的击球力量。
通透,顺畅的发力和&使大劲儿&,&用蛮力&是两回事儿。举重选手和铅球选手劲儿大,但他们未必会使台球球杆,未必能会台球的这种&发力&。任何手臂运动的发力都有与该运动相匹配的发力方法和基本模式。共同的特点是,都需要有很好的身体协调性。就拿扔手榴弹和掷标枪来说,所需要的发力近似又不一样。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班上一个小个子,体育课手榴弹比赛拿了第一名。他爸爸是军人,从小就让他玩手榴弹。标枪课,我们班上的一个女生竟然拿了第一名。她姐姐是全省冠军,而她的身体条件据教练讲比她姐姐还好。而其他女生,根本谈不上掷标枪,能扔出去顶多几米远,枪头还扎不到地上!区别为什么这么大?这就是身体整体协调性不同造成的!身体整体协调性差,就无法发出正确的力。我们班上的身高,体重冠军,一个一米八几的大个,手榴弹仍不过小个子,标枪玩不过女生。身体协调性太差,学不会正确的发力,没办法!&
当今斯诺克台坛发力出众的两位代表是特鲁姆普和罗伯逊。让他们掷标枪肯定照世界冠军差的远,说不定比你都不如。但标枪世界冠军未必能打出像他们一样的台球速度。不同的运动,尽管都用到手臂,发力的方法差别却很大。也就是说,不管玩什么,都要找到玩那种东西的&那股劲儿&,那种能&发上力&的方法。&那股劲儿&没使对的话,再有力气也不灵。手榴弹也罢,标枪也罢,,台球杆也罢,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你手上的工具,能不能把工具用明白,驾轻就熟,一看你的身体条件,二看能否掌握使用方法。&
其次,台球的发力目的是要能将主球打出各种运动状态。要想让主球&听话&,球杆就得先&听话&,就必须学会&用杆&。要想学会&用杆&,就必须了解你的球杆和驾驭你球杆的手臂!&
在第一节中,我讲过&臂向&的问题。如何找准&臂向&呢?&臂向&和站位的关系又是怎样呢?怎样做到&视线&和&臂向&同向呢?&
首先,不拿球杆,将球杆放在台面上。摆一个你舒服的打球姿势,持杆手模拟握杆,抬起大臂,小臂自然垂直于地面,大脑给小臂一个摆动启动信号,小臂开始自由摆动,并不受大脑控制,小臂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最终停止。此时小臂就是自然垂直于地面的状态。记住此时小臂与支撑脚的相对位置关系,通常大多人,此时小臂在脚面正上方。同时,还要记住手部与身体的位置关系,通常大多数人,此时手部在腰间,或腰前,胸肋的位置。小臂自然摆动的方向就是你的臂向方向。记住此时臂向方向与支撑脚脚尖朝向的位置关系。&
现在,保持姿势不动,顺手拿起台面上事先放好的球杆,将手架放在臂向的方向上,架杆,模拟击球。手部位置,手臂(大臂,小臂)位置,臂向如前。大脑给小臂一个摆动启动信号,此时,小臂的摆动已无法像刚才一样可以不受大脑控制自由摆动,每一次的向后拉杆和向前出杆都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但仍要用心体会臂向方向。此时,最好闭上眼睛,用心体会流畅的运杆和出杆的感觉。用心体会握杆的松紧度,用心体会手型的变化。用心体会手指的作用,用哪几根手指实握(带杆)最舒服,出杆最直,最顺畅。用心体会小臂,手腕,手指的协调配合。试着发力,睁眼看看球杆能否很稳,很直。如能做到,则说明你的握杆,臂向,腕向等都对了。如不行,出杆仍是不稳,不直,则要再找出原因调整。&
臂向找准后,出杆方向就要沿臂向方向进行。此时视线方向能否与臂向方向和出杆方向一致呢?如已一致,吻合,恭喜你,大功告成!你很幸运!但对大多数人而言,问题远非这么简单。&
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什么呢?主要问题是:1.将视线方向和出杆方向调成一致,发现臂向方向不对,出杆不稳,不直。2.将出杆方向调至与臂向方向一致,发现视线方向不对,总是打偏。3.调来调去,总是无法将视线方向,臂向,出杆方向锁定在击球线这同一方向上,造成要么击球误差大,要么瞄准误差大,总之,就是时准时不准,状态极不稳定。&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怎么解决呢?&
原因有很多,很复杂,先说最常见的,最主要的。你可能没有想到你的非支撑腿!非支撑脚的位置,脚尖朝向及非支撑腿的弯曲程度都将影响上述所有因素!&
首先,在支撑腿及支撑脚的摆放固定后,非支撑腿及非支撑脚如何摆放将直接影响非持杆手及手架的置放。其次,它也同时影响臂向方向。第三,它还影响转体的多少和头部回转的多少。换句话说,平行站(比如,庞卫国建议),四十五度站(比如,巴尼建议)还是六十度站(比如,戴维斯建议)或是其他站法以及两脚间距离及脚尖朝向的不同都将影响上述所有因素!&
庞卫国建议平行站,说明这一款适合他;&
巴尼建议四十五度站,说明这一款适合他;&
戴维斯建议六十度站,说明这一款适合他;&
上面哪一款适合你?还是都不适合你?每一款由于两脚间距离不同及脚尖朝向不同又可演变出许多款。有一种说法叫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难道窄点不行吗?难道宽点不行吗?当今职业选手哪位两脚间距离刚好与肩同宽了?上节我讲过,千万不要教条,千万不要迷信!一定要抓住本质!把握灵魂!&
就去试!核心的要点是要保证臂向方向正确!用&视线&找&臂向&,&视线&服从于&臂向&,&视线&向&臂向&靠拢!当击球线(瞄准线)确定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臂向&锁定在这个方向上。一定要让出杆&先舒服&,先确保能打上力量,确保出杆稳,出杆直。怎么站位能保证这一点就先怎么站位!然后,要将视线也&靠向&这个方向,这可能需要转体,需要回头什么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然后,感觉身体的舒适度,舒适就好,不舒适就调,先调非支撑腿,脚,不行,再调非持杆手,再不行,再调支撑腿&&.玩这种排列组合的游戏还真就得有耐心!&
就连&天才&奥沙利文也调了好几年!胖的时候一个姿势,瘦了再换换。原来重心主要放在支撑腿上,后来又调到非支撑腿上,再后来又均衡均衡。教练一会让他试试这个,一会又试试那个。奥沙利文有的接受,有的拒绝。最终目的总得找出哪条适合自己。原来奥沙利文最崇尚戴维斯的姿势和发力,调来调去,最后形成的姿势和发力和戴维斯的完全两码事儿。后来有一阵儿,戴维斯竟然模仿起奥沙利文来了&&这着实让奥沙利文吃惊不小。丁俊晖这两年也在调姿势。怎么就突然不稳了呢?难度不大的球竟然总掉链!成绩不好,急呀!性格内向的他,也不愿问别人,偏爱问自己的女友,你看我这样好看不?这样行不行?他女友一记者出身,哪懂这些,自己一向崇拜的台球神童竟然向她问起台球姿势,慌乱加茫然,一时竟也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所以说,职业高手也不是神,也是人!&天才&也好,&神童&也好,都是诞生于&凡人&的。古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有平民百姓&谁说潘坎荒苣嫦&。成功就在于勇气,运气加坚持而已!&
定义 建立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必要条件(二)&
公理(二十一).
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要求沿自身的臂向方向出杆击打,并将臂向锁定在击球线上。&
臂向和站位关系很大,怎样站位才能将臂向方向与击球线吻合呢?这里再教你一个方法。&
第一步,确定支撑脚位置。&
你身体直立,手臂放松,非支撑腿横向迈开大约与肩同宽,轻轻提起你的持杆小臂,虚握拳(模拟握杆),摆动小臂,找出你的小臂摆动最自然,最灵活的方向,看你的臂向与支撑脚脚尖朝向的关系。如果你此时的臂向是与脚尖朝向一致,那么,你适合全脚踩线,支撑脚脚尖朝向击球线。但是,绝大多数人,此时的臂向会和脚尖朝向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或大或小,每个人不太一样,就像打乒乓球挥拍一样,有人挥向眼睛,有人挥向鼻子,有人挥向下巴,甚至还有人挥向胸前。记住你此时臂向与支撑脚脚尖朝向的角度。当你支撑腿迈向击球线时,支撑脚脚尖朝向就保持与击球线呈刚才确定的角度。可以先尝试用脚中部(脚掌)踩线{随后还需要尝试前脚掌(或脚尖)踩线和后脚根踩线}。&
第二步,确定非支撑脚位置。&
非支持脚迈向哪儿,才能让臂向在击球线上呢?这就需要反复尝试。身高,体重,臂长等等都会影响非支撑脚的位置。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试非支撑脚与支撑脚的距离和脚尖朝向。直到找到一个非支撑脚的位置,使得非支撑手臂和手架的置放既舒服,稳固,又能使手架的V口准确放到击球线上。记住这个此时的非支撑脚位置。&
第三步,转体,回头,附身,放手架,将球杆置于手架上,并再次将视线方向锁定在击球线上。&
这是连贯性的动作。并初步验证支撑腿,脚及非支撑腿,脚是否置放正确。&
第四步,确定臂向方向是否正确。&
试运杆,看臂向是否在击球线上。此时可以尝试闭眼运杆,找准臂向方向,再睁眼看看是否与击球线方向一致。如一致,恭喜你了。如不一致,做下一步。&
第五步,臂向如与击球线不一致时,&
先保持站位不变,调手架位置。&
二. 一若不行,再调非支撑脚位置(脚尖朝向及与支撑脚距离)。&
一,二都不行,再调支撑脚位置(踩线部位及脚尖朝向)。&
重复尝试一,二,三。理论上的排列组合到底有多少种可能谁都说不清楚。希望你不至于那么点儿背,希望能通过有限的几种尝试之后就能成功。&
说一千,道一万,站位服务于臂向!你怎样站,怎样趴,臂向才能与击球线吻合,就怎样站,怎样趴。天赋好的,本能地就会站,就会趴。一般人,只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各种尝试和摸索,也能最终做到。少数人,身体协调性实在太差,也许怎么都做不到。
臂向找对了,与击球线方向也吻合了,是否就能出杆稳,出杆直了呢?那还不一定。还要看你的握杆是否正确。直接与球杆接触的就是你的手掌和手指。手感,高手常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就是看你驾驭球杆的感觉和能力。在你向后拉杆,尤其是向前出杆的时候,你的几根手指是怎样配合的,握杆的力度,手型的变化,虎口的作用,手腕的作用等等你能否用对,以及和小臂,甚至大臂的配合能否恰到好处,都十分重要。很多人出杆不稳,不直就是因为不会握杆。很多人打不出强烈杆法或细腻杆法也是因为不会握杆。腕向,指力,和臂向一样,是一定要找对才行的!在台球中,臂向,腕向,指力是构成发射击打系统是否正确的核心要素。我讲过,发力是否正确,到位,就看你会不会使&那股劲儿&,&那股劲儿&最后就体现在击打的那一刹那。小臂将球杆&发射&出去了,手腕和手指&负责&最后球杆对母球的&击打&。在球杆的运动过程中,如何正确握杆,是建立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定义 建立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必要条件(三)&
公理(二十二).
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要求正确的握杆,在球杆的运动过程中,腕向,指力均需正确,并要与小臂协调配合到位。&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握杆?握杆和臂向及姿势又是什么关系呢?&
前面,我讲过要让&视线&找&臂向&。这需要你的上身和头部去&配合&,去&迎合&你的持杆手臂。即,要首先让你的持杆手臂运动舒服,上身和&眼睛&的舒服要服从于持杆手臂的舒服!有些人总是喜欢让&眼睛&先舒服,上身和手臂去&配和&眼睛,用手臂去找&视线&。因为站立时已确认好了击球线,向下附身时,总希望头不再动了,把&视线&方向先固定了,然后把杆向身体中间靠拢。其后果就形成了&怀杆&,又叫&怀中抱月&。肘关节偏向了头部外侧,小臂不与地面垂直。此时的握杆,常常腕向就不对了(容易导致内扣)。一发大力就容易打偏。而此时的臂向也常常是错的。&
另外的一种情况是趴的过低。有人为了将下巴与球杆紧贴,身体就死命向下趴,昂着头,胸部距离球杆很近,甚至球杆贴胸,为了出杆胸部不碍事儿,握杆手腕外翻,以便出杆不撞胸。但此时的腕向常常不对了。一出杆,手指就会出现自然&掰杆&现象。戴维斯在讲握杆时,他说,他不喜欢用&握杆&这个词,他更倾向用&托杆&这个词。因为&握杆&会给人一种&握紧&或&握死&的感觉,而这是不正确的。同样,在这里,谈&趴姿&,我也不喜欢用&向下趴&这个词,而更倾向用&俯身&这个词。因为&向下趴&更容易给人一种&趴下&或&趴低&的感觉,甚至还有人会联想到&爬&,而这是完全错误的。&俯身&则是一个自然的动作,它不是刻意地&向下趴&或&爬&。&俯身&目的一是要找准身体的重心,让身体更稳,更便于发力,二是校正身体的瞄准系统,做到&视线&和&臂向&,&腕向&统一。趴姿一旦错了,同样会影响握杆和出杆。&
出杆的过程中,手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出杆能否很稳,很直,最后关键的环节就看手指怎样作用于球杆。常见的错误就是手指&掰杆&。一般情况就是向里掰,个别也有向外掰的。有人发大力时,明明瞄的是击打母球的中心线,可是实际却会打歪,打成加塞球。有人食指或中指或拇指上竟磨出了很厚的茧子。这些都表明在各个手指的运用上,在指力的把握方面出现了问题。在手指的运用上,各个手指在球杆的运行的不同阶段,怎样让球杆始终保持直线运动,手指怎样能始终很舒服的带动球杆,指力的大小如何恰到好处,各个手指抓挤球杆的力度,在各个阶段,如何正确分配等等,对于每个球手来说均需认真用心体会。努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手指运用方法。比如,哪些手指实握,哪些手指虚握,实握及虚握的转换时机和手指力度控制等等。
我们看到,良好的身体发射击打系统的建立必须将身体各个部位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仅仅做到某个局部部位应该怎样,怎样,更应考虑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
那么,在发射击打系统中,非持杆手臂及手架应当怎样置放,它又应与持杆手臂有怎样的配合呢?&
我们知道,非持杆手臂的置放是和&俯身&同时进行的。因此,怎样俯身就往往决定了非持杆手臂如何置放。前面讲过,俯身不是要趴的很低,又是有人就干脆身子&不怎么趴了&,就只&趴头&。这样,就形成了背部弓起的&猫腰&的姿势。这种姿势站的较高,尽管有点&翻白眼&,但总的来说,视野还挺好。但是,这种姿势一是不美观,二是非持杆手肩部受力较多。&
正确的俯身或趴姿是按臀,腰,背,肩,头的次序进行。转体的同时,臀部外顶(向非持杆手一侧),背部拉直,非持杆手臂肩部压低,手臂自然前伸,头部自然落于杆上。这样俯身的好处是:&
1.非持杆手臂肩部不会太受力;&
2.非持杆手臂很稳,且便于整个手掌置放于台面(不至于靠近拇指的部位有部分悬空);&
3.便于头部摆放正确;&
4.便于持杆手发力。&
当非持杆手臂置放正确后,就要重点关注手架的置放了。拿V型手架来说,其关键要点是:&
1.手架的V口(架杆点)是否准确地置于击球线上;&
2.球杆在V口上来回运动,是否很平稳,不晃动;&
3.手架整体是否稳固,舒服。&
要尝试几种拇指和食指的贴合方案,看哪一种能符合上述三点要求。拇指的指尖既可以朝天,也可以平行于台面;食指的指尖既可以与击球线呈大角度,也可以呈小角度;中指和食指既可以分的很开,亦可以靠的很近,等等。哪种手架形状能满足以上三点要求,就可采用那种手架形状。当手架的置放有一定难度时,比如,后斯诺,母球贴库,身材球,等等,手架的变化和调整也是以满足以上三点为核心。&
在发射击打系统中,非持杆手臂的置放和手架的置放相当重要。人的两只胳膊分长在人的身体两侧,在台球运动中,要求两只胳膊协调动作,两只手,一前,一后,置于臂向所在的同一垂直平面内,并要将前后手定位的球杆指向置于击球线上,确保球杆沿击球线平稳,直线运动。这就需要手眼能很好地配合,以及很好的身体协调性做保障。&
很多人打球不准的原因就是手架不稳或架杆点不在击球线上。而这一点,初学者常常重视不够。你务必培养你的一个好习惯:在你每一次击球前,认真仔细地考虑手架的位置(与母球距离),手架的形状,手架是否稳固,架杆点是否正确,球杆在架杆点上运行是否平稳等等。一个好的球手,总是能够根据不同的球型,创造性地发现和挖掘适合自身的手架方案。墨守成规,不善思考和不会创新是进步的天敌。&
定义 建立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必要条件(四)&
公理(二十三).
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要求正确的置放非持杆手臂及手架。这里,正确的俯身,即正确的趴姿是前提。手架的稳固和架杆点的准确置放是必须的。恰当的手架的距离,合适的手架的形状及形式,非持杆手和持杆手的协调配合,既能发上力,又能出杆平直,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再一次看到,姿势的问题是一个身体整体协调性的问题。身体某个部位的姿势是和其他部位的姿势紧密相关的。&
一个人体打球的起始静态姿势,如果勾画出一个外轮廓的话,大概由以下的一些关键点组成:&
手架架杆点,非持杆手肘点,非持杆手肩点;&
持杆手握杆点,持杆手肘点,持杆手肩点;&
头部位置,视线起点(眼睛位置);&
臀部位置;&
非支撑脚位置(包括脚尖朝向),非支撑腿膝点;&
支撑脚位置(包括脚尖朝向),等等。&
勾勒以上关键点,即可构成一个姿势的立体图形。其中,每一个关键点和其他关键点都有一种有机的联系。其中核心的关键点是:&
手架的架杆点,持杆手的握杆点和视线起点。&
这三点必须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内。因为球杆的运动要在这一平面内进行,故,这一平面又称为击球平面。持杆手臂的运动必须符合:球杆击球时不能偏离此击球平面。因此,持杆手臂的肘点和和肩点也同样是核心关键点。它们确保臂向的方向。&
因此,人体打球的动态姿势的五个核心关键点是:&
手架的架杆点,持杆手握杆点,持杆手肘点,持杆手肩点和视线起点(眼睛的位置)。&
需要说明一点,静态持杆手肘点可以在&击球平面&内,也可略有错位,只要能保证出杆时,臂向在&击球平面&内即可。比如,波茨的肘点就偏向里侧,但他出杆时,你会看到他的臂向是严格在&击球平面&之内的。&
其他关键点如何置放,就是看怎样能配合好以上五个核心关键点,构建正确的击球平面,并使得球杆能稳定,平直地在击球平面内运动。&
以上十几个关键点由于是处于姿势外形的轮廓上,故又可称为&形点&,两个&形点&之间的连线叫&形线&。各个&形点&和各条&形线&构成了姿势的立体图形。这个姿势的立体图形是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简称&姿势图形&。各个&形点&和各条&形线&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姿势图形&。世界上还找不出两个人有完全一模一样大小和形状的&姿势图形&。即,从形式上看,每个人的打球姿势都是和其他人有差别的。尽管有些人的姿势和另一些人的姿势相近或相像,但仍会有差别。&
.一个理想的,正确的静态或动态&姿势图形&,无论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其上的几个&核心形点&和几条&核心形线&的空间位置组合务必正确,以确保建立正确的&击球平面&,使之与击球线(瞄准线)吻合,并使球杆在&击球平面&内,能够平稳,直线运动。这,就是姿势的本质!这,就是姿势的灵魂!&
台球高手无论他们的姿势差异有多大,&姿势图形&的形状有多么地不同,但他们都会遵循姿势的统一标准。即,&
定义.台球姿势的统一标准&
公理(二十四).
所谓台球姿势的统一标准是指:两只胳膊和两只手的置放以及视线方向的定位都必须正确,即建立身体正确的,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和精确的瞄准系统。&
然而,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部位既可以分开来看,但同时又必须考虑他们之间的联系。&姿势图形&上的某个&形点&或某条&形线&的变化,往往不会孤立执行,而是会引发其他&形点&和其他&形线&发生相应变化。而诸多的&形点&及&形线&的变化组合及相互牵扯影响,将变幻出无数种具有差别(哪怕有些差别并不大,但却会导致足以致命的误差。)的&姿势图形&。这就造成发现或练就理想的姿势(或&姿势图形&)相当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哪怕是职业顶尖高手也在不断改进姿势,以求达到更理想,更适合自己,更稳定,更精准的主要原因。&
丁俊晖也好,奥沙利文也好,几乎每一个在台球领域里取得成就的球手,无不在姿势方面花了大量心血。尤其是奥沙利文,一个完美主义者,只要目标球不是空心进袋,就开始烦恼,就要找姿势哪儿又不对了。他为什么能打的又快又准?金左手威廉姆斯讲话了,&罗尼的姿势实在是太完美了!&。&
有人说了,既然他的姿势那么好,那就学他的呗!我的一个球友,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罗尼粉丝,把个奥沙利文的姿势学的是再像不过了,白天练球,晚上看视频,再给自己拍照,录像,再找别人在旁边看,结果呢?好几年过去了,水平还是顶多业余中上游。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你和人家奥沙利文身体的构造能一模一样吗?就算你也能中指握杆,就算你也是左视眼,就算你的身高,体重和他接近,就算你&&难道你的臂长和臂向也和他一样?难道你也有他那个左右开弓的能力?难道你也要像他打的一样快?你永远都不可能是他的克隆!干嘛非要学他的姿势?!威廉姆斯羡慕归羡慕,但他可不学。总得找适合自己的。奥沙利文还羡慕威廉姆斯腹下出杆那手绝活呢!但奥沙利文同样不会去学。&
因此,姿势的问题,不用刻意模仿别人,牢记姿势的本质,姿势的灵魂,姿势的统一标准是什么。反复尝试,一旦发现某一点改进适合自己,就抓紧巩固,进而形成习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不断完善,最终练就形成适合自身的相对理想的姿势。
下面,讲讲发射击打系统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节奏和入力时机。&
击球前的运杆是必要的。运杆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瞄准,更重要的是找后手预备击球的感觉,故运杆又叫试杆,或试射。用试射来理解运杆过程似乎更为贴近事物的本质,因为试射方式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击球节奏。正确的击球节奏是应符合人体手臂摆动的韵律。初学者常常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运杆次数过多且不固定;&
2. 没有前停;&
急运,急拉;&
4. 没有后停;&
后停时间过长。&
第一种情况是通过运杆找瞄准点,越没把握的球,运杆时间越长,往往是越瞄的久,越打不准。改进方法:不要在运杆中找瞄准。将运杆理解为试射,主要找后手感觉。后手感觉对了,就可以果断拉杆和出杆了。&
第二种情况是必须要改进的。前停十分重要,不管是什么样的击球节奏,都需要前停。前停的作用是瞄准,一方面确定母球打点,一方面确认击球线。&
第三种情况在部分初学者中也常见到,运杆过快和拉杆过快容易造成球杆偏离击球线。&
第四种情况往往是第三种情况的直接延伸结果。急拉导致急打。结果是极易打偏。&
第五种情况是过于侧重瞄准造成的,忽略了后手滞留时间。后手滞留时间过长同样易导致出杆偏离击球线。&
击球节奏体现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如上面讲的,是试射和后摆及后摆完成阶段。第二阶段为球杆的发射和击打及击打完成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需要注意的是:试射要有韵律,不要太快,更不必次数太多,找到手感即可。,要有前停。最后一次拉杆(后摆)要平稳,要有缓冲(后摆后期)。后停不仅是为了再次瞄准,更主要的是拉杆和出杆的必要衔接,是要符合手臂开合的合理韵律和节奏的自然要求。完全不后停和后停时间过长均会破坏手臂开合摆动本身所固有的韵律和节奏。&
第二阶段我重点讲讲入力时机。&
用球杆撞击母球是台球这项运动的根本内涵。因此,台湾将这项运动叫撞球。撞球也可以理解为杆撞球和球撞球。当然,还可以再补充一点,球撞库。球撞球其实无太多可研究之处,球撞库有点学问,分为子球撞库还是主球撞库,真正有学问的,需要好好研究的,就是杆撞球。&
在落袋式台球中,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目标,是需要通过击打母球将目标球撞入袋中,所以,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过多地关注目标球,过多地关注目标球被母球撞击之后,是否会滚入袋中。这种对目标球的&过多地关注&常常容易导致对球杆击打母球本身反而重视不够。其实,杆撞球才是&本&。球杆是你手上的工具,你的实际击打目标是母球,而不是目标球。你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怎样用你的球杆,如何击打母球!&
简单地说,杆撞球需要做到两条:&
1.尽量用球杆的惯性击球,不要施加过多的手臂力量;&
2.就某一次击球而言,球杆应以达到最快速度和最大动量的时候击打到母球。&
第二条就是所谓的击球入力时机。&
把握正确的入力时机,才能提高击球效率,达到预期的击球效果。&
球杆如何才能以达到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动量的时候击打到母球?如何把握正确的入力时机?&
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球杆发射和击打节奏。即,良好的发力节奏。&
良好的发力节奏可简单的归纳为:慢启动,匀加速,再提速,迅穿透,稳定住。&
解释一下:&
慢启动,是指球杆的发射启动要平稳起步,不要一开始就猛用劲儿。&
匀加速,是指平稳,加速出杆。&
再提速,是指球杆即将击到球之前,再次将球杆提速。&
迅穿透,是指以球杆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和最大动量的时机击打母球,并自然随击(延伸)。虽然母球瞬间已与球杆分离,但球杆的随击向前运动,仿佛打穿了母球一样(其实是球杆穿过了原来母球所在的空间位置)。&
稳定住,是指球杆撞击母球后,虽然母球已迅速脱离球杆,但仍要保持球杆尾劲儿不能松懈,仍要将球杆稳稳地控制在击球线上,直至其停止向前运动为止。&
&再提速&和&迅穿透&就是要把握好入力时机。有一种说法叫&有意识地将力发在皮头上&,指的就是入力时机的把握。入力时机过早或提前,就会形成&死力&,难以实现预期的杆法效果。入力时机过晚或滞后,力就容易打&虚&,并易&呲杆&。恰当的入力时机,才能发挥最好的击球效率,达到最佳击球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高手们,似乎不怎么用劲儿,却能打出很大的力量,赋予母球很快的前进速度和很快的旋转速度的主要原因。&
入力时机的把握,发力节奏的把握,是要将你的注意力聚焦在母球的击打上,聚焦在手臂,手腕,手指等的正确操作上,而不要过多地考虑目标球是否会进袋。作用于母球上的力对了,母球的行进方向对了,母球准确到达了与目标球相撞的正确位置,目标球自然会进。如果舍本求末,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定义 建立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必要条件(五)&
公理(二十五).
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要求建立正确的,良好的试射节奏和发力节奏。其中,入力时机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正确把握入力时机,才能提高击球效率,确保击球效果。&
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对于提高击球的准确度和稳定度有莫大帮助。
最后,再讲讲发射击打系统中,大臂和小臂的关系,以及随击(或延伸)距离的问题。&
我们知道,传统的斯诺克教学中,强调:&
大臂和小臂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2. 出杆击球大臂保持不动,仅是小臂摆动。&
实际上,很多优秀的职业球手并未完全依此而行。他们当中,有的大臂略微内拐,有的略微外拐,有的大臂跟随小臂的摆动而下沉,随击(延伸)距离较长。但是,不管怎样,他们出杆的臂向是保持与击球线同向的。甚至可以说,内拐一点或外拐一点正是为了保证臂向正确。正如握杆时,有的人手腕内扣一点或外翻一点正是为了出杆时能腕向正确一样。因此,大臂内拐或外拐,手腕内扣或外翻对你而言是否适合或不适合,是一定要依臂向和腕向是否正确来决定。一般来讲,大臂严重内拐或外拐,手腕严重内扣或外翻是不正确的。&
至于随击(延伸)距离的长短,是要依发力的情况而定。一般,大力,随击略长,小力,随击略短。但有的人会大臂下沉较多,随击(延伸)较长。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奥沙利文。自从奥沙利文在斯诺克球坛的卓越表现被广泛认可,似乎对其&对传统的颠覆&亦被放大。有人盛赞奥沙利文的发力,称其大臂发力如何完美,或延伸技术如何先进等等。就连戴维斯也一度模仿起奥沙利文,甚至对记者说,奥沙利文的推进(延伸)技术如何合理。对此,奥沙利文是哭笑不得。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大臂下沉是一个技术缺陷,改了很久,但未成功。他一直羡慕戴维斯的发力,很想像他一样。当他得知戴维斯有如上的评论时,禁不住叹道,他(戴维斯)看来是完全乱了&&&
那么,&奥沙利文式&的发力和大臂下沉及延伸是否真的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是有严重&技术缺陷&吗?我想,对有些人是,但对奥沙利文不是。我们看到奥沙利文的发力和延伸是相当自然和协调的。他追求母球打点的变化和精准,追求力度和杆法的完美结合,对母球的精准控制的追求就像追求目标球必须空心入袋那样完美才肯罢休。这样的一个完美主义者,是不会容忍真的&技术缺陷&存在的。他所谓的自己的&技术缺陷&恰恰是弥补了他的&极限力度潜力非最优的缺陷&。即,奥沙利文的爆发力非顶尖,但通过大臂自然下沉延伸及打点的精准控制来实现母球的平稳控制。也可以说,奥沙利文的腕力并不突出,但他仰仗小臂摆动和大臂下沉延伸击球是其最符合他自身手臂整体协调性的自然体现。因此,奥沙利文好像是&将就了&自己的&技术缺陷&,但事实上却是自身整体协调性的本能要求所致。所以,他改来改去,也不会&成功&。真要是改&成功&了,和大多数职业球手的传统发力和随击一样,那,那个&天才&的&火箭&恐怕还真可能不是他了。&
因此,大臂和小臂的运动关联及随击(延伸)距离是以满足手臂整体协调运动为最高准则的。&奥沙利文式&的发力和延伸也好,&戴维斯式&的发力和随击也好,亨德利,特鲁姆普,罗伯逊,塞尔比,&&等等一切优秀球手的发力和随击均是以符合其自身身体整体协调性前提下,形成适合自己的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的关联运动模式。这其中可能有一款适合你,你需要去试试。但你也可以不必模仿任何人,而是找寻你自己的手臂各部分协调关联动作的模式和手臂整体协调运动的节奏。&
定义 建立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必要条件(六)&
公理(二十六).
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要求手臂整体协调运动,大臂和小臂的运动关联模式及随击是要以追求&极限力度潜力最优化&和&力度控制无极变速最优化&为目的,形成符合自身整体协调的发力及随击模式。&
解释一下:&
极限力度潜力:在身体和动作不变形的情况下,打出自身最大力量的潜在能力。&
力度控制无级变速:无限级别的力度控制。
我们看到,一个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的建立,是要既保正击球准度控制的精准度,又要保证击球力度控制的精准度。因此,是非常不容易的。它需要很多方面都做到位才行。&
下面,就来测试一下你的发射击打系统水平,看看是在什么级别上。&
基本球型十五.(发射击打系统精度测试及校正)&
沿两中洞连线并排摆放三颗球,中间一颗正处于五分点上,左右两颗与中间一颗的距离大约一毫米(可用几张扑克牌,或信用卡等辅助隔离)。母球置于发球线中点。&
测试1.拿走中间那颗球,分别用推杆,中杆,高杆,低杆,搓杆,登杆等杆法,并结合各种力度击打母球,要求母球直线穿过,不碰左右两颗球。&
测试2.将球间距放大为两毫米,分别用推杆,登杆,高杆,搓杆等杆法击打母球,撞击中间一颗球,要求母球跟随目标球直线穿过,不碰左右两颗球。&
测试1和测试2同时也要求你的瞄准系统精度达到要求。&
你若能通过基本球型十五的测试1和测试2(十次成功八次以上),那么说明你的发射击打系统的精度和瞄准系统的精度都已很不错。若是某种杆法成功率高,而另一种杆法成功率低,那是发射击打系统的问题,不是瞄准系统的问题。若是无论什么杆法成功率都很低,那你就得好好找找原因了。&
完成测试1和测试2是中级水平。初级水平是,将母球与目标球之间距离缩小一倍(将母球前移至五分点和发球线中点连线的中点),才能完成。高级水平是,将母球与目标球间距离扩大一倍后(母球后撤,或目标球前移),仍能完成。超级水平是,在测试2中保持球间距一毫米不变,仍能完成。理论的极限是母球距离目标球两米。在极限距离下完成测试1和测试2已超出了地球人类的能力范围。&
你会很快地发现,你的瞄准系统精度和发射击打系统精度并不像你原来想的那么好,甚至是十分糟糕。误差之大让你震惊,成功率之低令你沮丧。现在你就应该明白,你的准度不够好的真正主要原因是什么了。因此,你需要改进你的姿势,改进你的出杆动作,即完善你的发射击打系统和瞄准系统,尤其是发射击打系统。&
发射击打系统是重中之重,是打好台球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发射击打的准度精度控制和力度精度控制的水平高低就直接反映了台球水平的高低。你需要认真仔细地对照前面讲的关于发射击打系统的方方面面的要求,找出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通过大量练习,加以改进。&
在基本球型十五测试1中,如果你趴的太低,你就会感到,似乎母球无法从两球中间穿过。或你蹲下,用单眼观察,同样你会感觉母球过不去。而事实上,母球是能穿过的。因此,实战当中,对于能不能过这类问题,无论观察,还是击打,都不能让母球障碍视线,即,视线不要在母球后面,通过母球两侧向前看,这样看的话,母球障碍了视线,看到的结果是假象。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母球的上顶点看过去,即,抬高观察的角度。当然,同时也要观察和感知母球侧边与目标球的关系。你要找对,找准这种立体的空间感觉,无论是母球左侧,还是右侧,与目标球是一种什么样的立体空间位置关系,母球刚好碰不到目标球,以及能刚好薄到目标球。有的人打超薄球时,时常失误,要么没碰到球,要么打厚。原因之一就是立体空间位置关系感知不正确。这常常是由于观察方法不正确导致。下面给你一个基本球型十五测试1的应用,看你能否完成。&
基本球型十六(贴库薄球)&
目标球置于中洞和底洞中间,并贴库,母球置于对面中洞口,将目标球打进底洞。左右底洞都要打,即,两种情况都要完成。&
目标球置于两底洞中间,并贴库,母球置于中洞口,将目标球打进底洞。左右底洞都要打,即,两种情况都要完成。&
基本球型十六是属于较难的球了。它要求建立良好的身体瞄准系统和发射击打系统,使得具有较高的瞄准精度和发射击打精度。如果你能掌握方法,准确将母球打到母球侧边距离目标球一毫米(沿进球线方向)的地方,目标球就会进。有人面对这种球型的时候,要么选择防守,要么选择翻袋,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你需要培养你打薄球的能力。实战当中,当你打进这样的球时,就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基本球型十五和十六的拓展应用是半贴库薄球。将基本球型十六中,长边贴库和短边贴库的目标球置于距离库边一厘米到一颗球之间,母球位置不变(左右两种情况),将目标球打进。这是较难的薄球例子。但是,如果你建立起了良好的瞄准系统,尤其是建立起了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这类球型是完全可以攻克的。
初学者常常觉得瞄准很难,时常在准备击球时,不能确定目标球是否会进,找不到必进的感觉。经常会站立时感觉应从某种角度打过去,但趴下后却又感觉不对,就要调整。但最后还是打不准。即便进了,也是蒙进的感觉。高手却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下球感觉是非常强烈的,对于绝大多数球,出杆前就已经知道是必进的。这种下球的感觉我们可称之为&进球感&。瞄准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进球感&。
许多人苦苦探究各种各样的所谓&瞄准方法&,也始终没找到那种强烈的,正确的&进球感&。而高手却觉得,绝大多数球,如果只是单纯进球话,很简单,很容易。很多高手从来不知道&瞄准方法&是何物,只知道&进球感&,只知道怎样将母球打过去,目标球就会必进。&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进球感&呢?对于绝大多数球,怎样才能做到出杆前就知道是必进的,而不是&蒙&进的呢?&
上一讲,我介绍了什么是身体的瞄准系统,讲到了&三线合一&重要性。即,视线,球杆(线)和击球线(瞄准线)要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内。但是,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为了形成强烈的,正确的&进球感&,尚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的&良好的瞄准系统&。这里,除了&三线合一&外,还需要找准&视线的角度&。&
我们知道,站立瞄准时,视线也是与击球线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内的,但视线与击球线的角度较大。无论是视线指向母球,目标球还是洞口,视线与台面间的夹角,站立时都会比俯身趴下后大许多,当上身趴的越低,这个夹角就越小。当你的眼睛越靠近台面时,视线与台面的夹角就变得越来越小。这个夹角就称为&视线角度&。站立时,视线角度大,视野开阔,但进球线,击球线的精确判定不易做到。趴下后,如果趴的太低,击球线,特别是进球线的判定同样会变得模糊和困难。只有俯身正好,趴的高低正合适的时候,进球线和击球线的判定才是最清晰,最容易判定的。此时的视线角度就称为&最佳视角&。在&最佳视角&下,母球,目标球以及洞口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最明确,最清晰的。同一个人,不同的球型,有不同的&最佳视角&。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个球型,&最佳视角&略有不同,有的小点,有的大点。你可以自己试试,在母球后面,视线从接近于台面水平开始,眼睛一点点升高,或视线从站立开始,眼睛一点点降低。你就一定会发现有一个适合你的视线角度,在这个视线角度下观察母球,目标球和洞口及它们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比你在其他视线角度下观察要清晰,明确很多。这个视角就是你的&最佳瞄准视角&。在&最佳瞄准视角&下击球,如果你的球杆指向了正确击球线,你就会有强烈的&进球感&;如果你的球杆不在正确的击球线上,你也能明显地感觉到是&偏厚&还是&偏薄&了,你就可以做出相应地,正确地调整。&
定义 良好的身体瞄准系统&
公理(二十七).
良好的身体瞄准系统要求视线,球杆(线)及击球线(瞄准线)要共处同一垂直平面内。要根据不同的球型,找准&最佳的瞄准视角&,建立正确的&进球感&。&
当你拥有和建立了良好的瞄准系统和发射击打系统后,进球将不再困难,将变得轻松和惬意。当你准备击球前,你的大脑就已经有了母球和目标球线路的清晰影像,已经具备了必进的感觉。你的每一次击球完成后,只是在确定母球和目标球的实际线路和你头脑中的影像是否完全吻合。当完全吻合时,当你目睹目标球完全按照你的预想线路前进,最终滚入洞中的时候,你会油然生起一种你以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你会很享受每一次击球的过程;你会对你的&控制能力&竟能让母球和目标球如此&听话&感到自豪;练球,对你来说,从此再也不是枯燥和乏味的了,而是充满了说不出的美妙感觉;你会对台球更加迷恋,它给你带来的那种数学和力学完美结合的奇妙体验将永远陪伴着你,并吸引你不断纵深追求。&
然而,我不敢确定你一定就会找到这种感觉。事实上,很多人可能永远达不到那种境界。正如爬山一样,未登上山顶的人,就看不见在山顶上所能看见的风景。在爬山登顶的过程中,每升高一个台阶,就会看见和体验到更多。&
台球好比是一座技术和艺术的无限高山。人类可能永远不能登顶,但会越爬越高&..
建立良好的瞄准系统和良好的发射击打系统就是姿势的核心,就是姿势的本质和灵魂。姿势及动作不是静止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的统一标准是永恒的:&
将自身的瞄准系统精度,校正至更符合客观真实情况。将发射和击打系统,无论在力度精度控制,还是准度精度控制方面,都能做到更加完美。(入门篇,完)
版权所有 & 汕头市超劲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台球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