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红十字会运动已经走过了海贼王多少年了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成立多少年?
起源于战场救护,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红十字运动由三个部分组成,即: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国际委员会);2、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简称国际联合会);3、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简称各国红会)。日,亨利&杜南和日内瓦公共福利会会长莫瓦尼埃(Moynier)、杜福尔将军(Dufour)、阿皮亚(Appia)医生和莫诺瓦(Maunoir)医生在瑞士日内瓦宣告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又称&日内瓦5人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俗地说,红新月会是阿拉伯地区的红十字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使用白底红十字为标志,并称之为红十字会;而一些伊斯兰国家使用白底红色的月形作为标志,并称之为&红新月会&。1983年10月,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组成了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总部设在日内瓦。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中国红十字会在1912年1月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承
认。1919年加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当时名
为红十字协会)。1950年改组后,中国红十字会...
大家还关注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
11:19:50&&&来源:&&&点击:
现行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即: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是1965年10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讨论通过的。1986年,在日内瓦召开第25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经过投票决定,把这七项基本原则纳入《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之中。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痛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人道原则是红十字会所有工作的基础,人道原则指出了痛苦的普遍性,所有红十字会的工作都是向减轻人类痛苦的方向进展。运动的宗旨在于采取适当的行动,以确保人类的痛苦不受到漠视。人道所代表的是一种休戚与共的精神及救助人间苦难的具体努力。作为政府的助手要做出自己独特的和不带偏向的贡献。人道工作是困难的,而施行人道工作最大的障碍是自私、冷漠和灰心。
  &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
  这是红十字的精髓。红十字会在提供人道服务上绝对不能厚此薄彼,任何形式的歧视都是严格禁止的。红十字会提供援助唯一的条件是受害者们受苦的迫切性。因此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排除个人的偏见和喜恶。
  &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带有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中立原则并不意味着个别会员或志愿人员要放弃个人意见,这只说明在行动时要保持中立。在冲突中红十字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各方加剧敌对行为的行动。
  &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工作的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始终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
志愿服务:
  &本运动是个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回报。&
  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的表现,它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一种出于自愿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志愿服务的实质是对他人提供服务而不索取报酬,这就是对人道原则的直接表达。虽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如同其他的工作人员一样都有报酬,然而红十字会人员工作的动机决非金钱,而是个人对人道观念的信仰和奉献。
  &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工作。&
  这一原则涉及的三个要素恰好是国家红十字会为获得承认而必须达到的三个主要条件:它是国内唯一的这种性质的机构;它一视同仁地吸收会员;它的活动遍及国家的整个领土。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这个运动中所有红十字会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
  普遍性说明人类痛苦是普遍的,所以对于苦难者的人道援助也应该是普遍的,普遍性又反映出国际人道法的性质及适用范围,超越了不同国家、不同意识形态的分歧,更体现出红十字的全球性参与和活动,因此本原则亦是现实的写照。各国红十字会的权利及地位必须平等,此项要求源于人类相互间的平等,特别是在苦难的情况中。除此之外,此要求亦寓意运动各成员须共同分担责任。
  国际红十字运动以弘扬人道主义为宗旨,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目标,以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基本原则为行为准则。日内瓦各缔约国政府必须尊重并承诺支持其国家红十字会实行七项基本原则。国际红十字会运动已经走过了多少年_百度知道
国际红十字会运动已经走过了多少年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包括联合国。红十字运动自诞生以来,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以人道、统一、关爱人的健康,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奋斗目标,以保护人的生命、公正红十字创立
国际红十字组织是在瑞士爱心人士亨利·杜南先生倡导努力下创建的、增强人类相互理解和促进人类持久和平为己任、志愿服务和普遍性为行为准则、独立、维护人类尊严,始终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减轻人类疾苦,至今已经有149年历史、国际奥林匹克在内的三大国际组织之一、中立,获得了人类不同种族观念的认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国际红十字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起源
〖发布日期:
〗 〖来源:
〗 〖〗 〖〗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简称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
亨利·杜南先生
1859年6月24日,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意大利邦国之一)联军30多万人激战于意大利北部的索尔费利诺,一天的战争就造成4万多人伤亡。6月25日,日内瓦商人亨利.杜南先生途经此地,震惊地看到被遗弃在战场上的伤兵没有得到各自军队的医疗救护。他立即动员当地居民不加区别地救护伤兵,甚至还为濒死的伤兵笔录下临终遗言,并帮助与他们的亲人联系。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维,他以直观感人的方式撰写了《索尔费利诺回忆录》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在各国建立全国性的志愿伤病救护组织;签订一份给伤病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的国际公约。
&&&&&&&&&&&&&&&&&&&&&&&&&&&&&&&&&&&&&&&&&&&&&&&&&&&&&&&&&&&&&&&&&&&&&& 国际公约
亨利·杜南先生的建议得到了包括杜福尔将军在内的日内瓦4位知名公民的赞赏和支持。1863年2月9日,他们5人在日内瓦宣告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又称“日内瓦5人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红十字运动的诞生。
&1864年8月22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外交会议上,参加会议的1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签署了第一部日内瓦公约《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公约,从此,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在国际法的保障下开始发展起来。
1948年,红十字会协会(即现在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生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并要求各国红十字会视本国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应的纪念活动。
红十字运动组织机构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整体,虽然因职能所涉及的范围与事务各有不同,但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构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人道主义运动。
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红十字运动的主体。各国红会作为政府的助手,依据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和各自的章程,在国内开展多项人道服务工作,并开展国际合作。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成立于1863年,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组织,也是日内瓦公约(国际人道法)的倡导者和监护者。它是由瑞士人组成的独立的瑞士民间机构,具有国际性。主要职责为依据日内瓦公约以及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所赋予的职责和权利,在国际性或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和内乱中,以中立者的身份,直接开展并协调保护和救助战争和武装冲突受害者的人道主义活动,并致力于传播和发展国际人道法。
日内瓦红十字国际联合会总部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成立于1919年,是全世界各国红会的联合组织。其职责是依据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促进和协调各国红会开展自然灾害的救济和备灾活动,协助武装冲突地区以外的难民救助工作,以及其他的红十字人道服务工作(包括卫生救护、献血和输血、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和青少年工作)以改善最易受损人群的境况。
红十字运动的三个法定机构: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由运动三个部分和日内瓦公约缔约国的代表参加,是运动的最高审议决策机构。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代表会议每两年举行。由运动三个成员的代表参加,是运动的内部会议。
红十字与红新月常设委员会是两届国际大会期间的大会代表(常设)机构。
红十字运动标志:根据1949年日内瓦公约及其1977年附加议定书和2005年第三附加议定书的规定,红十字运动的合法标志有四种,即:红十字标志、红新月标志、红狮日标志和红水晶标志。但随着1980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宣布他的军队医务部门废止红狮日标志,改用红新月标志,目前红十字运动的合法标志只有三种,即:红十字标志、红新月标志和红水晶标志。
1906年7月6日修订的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为对瑞士表示敬意,白底红十字之旗样,系将其联邦国旗翻转而形成者,留作武装部队医务部门之标志与特殊记号。
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现行的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是1965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正式通过的。198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5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将其列入“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并提出:本运动所信奉的箴言“战时行善”和“通过人道获致和平”,共同表达了运动的理想。
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是红十字运动各组成部分的共同标准,是本运动的理论基石。对基本原则的尊重是本运动赖以生存的基础。执行基本原则是本运动每个成员的职责。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不管是国际冲突还是国内冲突。努力防治并减轻人们疾苦,不论这种疾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的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急迫的人。
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涉及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
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会是本国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始终保持独立,以便在任何时候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
本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形式得到好处。
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工作。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这个运动中,所有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都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并相互支援。
红十字运动法律保障-国际人道法:国际人道法又称战争法或武装冲突法,是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是指在战争或武装冲突(国际性和非国际性)中,出于人道的目的,以条约和惯例的形式,保护不直接参加军事行动或不再参加军事行动的人员,规定各交战国或冲突方之间交战行为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国际人道法的核心是“保护”。
国际人道法是由一系列条约、公约、宣言和协定组成的,其中,1949年四部日内瓦公约及其1977年第一、第二附加议定书、2005年第三附加议定书是国际人道法的主要法律文书,是国际人道法的核心。
《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又称日内瓦第一公约)
《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与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又称日内瓦第二公约)
《关于战俘待遇之公约》(又称日内瓦第三公约)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公约》(又称日内瓦第四公约)
《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第一附加议定书》
《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第二附加议定书》
《日内瓦公约第三附加议定书》
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创始人,首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人们尊为红十字运动之父。
1828年5月8日,亨利.杜南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亨利.杜南在年轻的时候就具备了善良慈悲的品格,乐善好施。从18岁起,他开始学习银行业务,成为一名被认为前程远大的年轻商人和银行家。
1859年6月,正在欧洲各地从事商务活动的亨利.杜南,偶然遭遇索尔费利诺战役,他为战场上的惨象所震惊,当即投入战场救护。回到日内瓦后,他撰写了《索尔费利诺回忆录》,并于1862年11月自费出版。在书中他呼吁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并订立给予战地伤兵和救护人员中立和受保护地位的国际公约。亨利.杜南的这一设想正是创立红十字运动和国际人道法(日内瓦公约)的源头。
1863年,在亨利.杜南的倡导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日内瓦成立,成为红十字运动的创始组织。
18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外交会议签订了旨在保护伤兵和医务人员的《日内瓦公约》。
1867年,由于全身心地投入红十字工作,亨利.杜南的个人财务状况陷入困境并宣布破产,他被迫离开红十字运动,并销声匿迹。
1895年,一名年轻的记者在瑞士北部小镇海顿的医院里发现并采访了这位处于贫病交加之中的老人。消息传开,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亨利·杜南再次闻名于世,他重新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同情和尊重。
1901年,亨利.杜南获得首届诺贝尔和平奖。
1910年10月30日,亨利·杜南与世长辞。在阿尔卑斯山的群山与人民之中,他找到了心境的安宁,找到了友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瑞士失去一位商人,人类却诞生了一项伟大事业;日内瓦倒闭了一家银行,历史却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抉择。
1948年,红十字会协会决定把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位世界红十字日。
亨利.杜南于1901年荣获的首届诺贝尔和平奖,在历史上,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共获得过四次诺贝尔和平奖,其他三次为:
1917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1944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再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3年,在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诞生一百周年之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百年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工作目标;协助政府独立自主地开展备灾救灾、卫生救护、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人道法传播等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总部设在首都北京。2009年,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赵白鸽担任常务副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3月10日(清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创立,是国际红十字运动较早的成员之一,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漫长历程。
1904年,在我国东北旅顺口,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东北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救助东北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和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当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劝募20万两白银),在日俄战争期间救护、赈济、安置46.7万余人。1907年7月改为大清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1912年得到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1919年7月,加入红十字会协会。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成立救护总队,在八年抗战中,进行了有效的战地救护和民众医防工作。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天灾不断,战乱迭起,中国红十字会筹募善款、赈灾恤民、救护伤员,足迹遍布全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进行了改组,明确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为新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2年8月,第18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惟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是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
1966年文革期间,中国红十字会的国内工作被迫停止,机构撤销。
从1950年改组到1966年的10多年间,中国红十字会按照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开展工作,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救护训练、查人转信、交换战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外交事务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197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国内工作,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相继恢复,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开始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1985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中国红十字会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会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走上依法建会的轨道。
1999年12月29日,经中央编委批准,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由“卫生部代管”改由国务院领导联系,理顺了总会的管理体制,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的工作。截至2004年8月,全国31个省级红十字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到2009年6月底,81.7%以上的地市级、40%以上的县级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全国共有红十字基层组织9万个,红十字会会员2589名,其中青少年会员1658万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国家在各个方面不断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支持,江泽民、胡锦涛先后在中国红十字会第六次、第七次和第八次、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受聘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依法建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大家庭的一员,是国际红十字运动重要成员之一。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1989年曾当选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红十字会与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事务,推动国际红十字运动健康发展,在国际人道主义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援助、友好交流、合作项目、互访等方式,与各国红十字会保持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内容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也越来越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影多少年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