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天员工移动助理终端无法绑定账号?神之浩劫激活码码完全收不到!

来自子话题:
补充我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 @张晓 的一些内容。&br&&br&罗永浩(以下用“老罗”)的这些看法值得称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能这样去分辨和比较的人并不多,无论是行业内的还是用户,包括琐碎度(也可以说是深度)和批判视角,尤其是后一点,即使陷入吹毛求疵,它激发的开拓热情对于追赶者和竞争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觉得老罗的这些看法(虽然结论仓猝)并不是那种“粉与黑”的争论。第二个原因,这是老罗的个人体验结论,比起老罗靠着阅读国内苹果社区网站充满错误的二手信息建立起的一些观点,珍贵和可靠多了,当然这一点我也是阅读他的一些微博得出的结论,并没有详细考究其语境或背景。&br&&br&我是 iPhone 4 的“鼓吹者”,如果看过 [ i D 公 社 ] 的文章以及我在知乎上一些相关问题的回答的话,尤其是它启发的一些设计思想,所以在《设计本体性寻踪》(&a href=&http://www./?p=275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设计本体性寻踪 · [ i D 公 社 ]&i class=&icon-external&&&/i&&/a&)一文中我说:“Apple 的 Unibody 和 iPhone 4 就是这样的设计,我可以喊它们‘爷爷’。”这并不是指 iPhone 4 本身,因为 iPhone 4 放在现在来看,放在 iPhone 5 旁边,已经老了,我想老罗表达的一些失望,可能很大一部分是针对这种“突破性”。我也认为 iPhone 5 并没有像 iPhone 4 那样具有突破性,但我并不像老罗那样认为这是一种退步或者什么,我仍认为是出色的设计。&br&&br&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说法,就是“设计是关于妥协”,再进一步,妥协来自什么,如果设计是一个确切的生成过程,靠因果和逻辑支撑,那就没有妥协,妥协来自于选择(compromise 翻译成“妥协”或者“折衷”也能损失不少含义)。选择铝还是选择不锈钢,选择铝那就得不到不锈钢的强度,选择不锈钢就得不到铝的轻质和易于加工,而这些选择并不是豌豆一样一粒一粒,而是全面性的,支撑起这张网的包括内部的逻辑和因果,以及设计师的突破。那么我们评价就是在认识这种“妥协”的语境中去评价设计师的作为,不能批评铝不具有不锈钢的强度。&br&&br&1. 铝是所有问题的起点。铝制外壳的“不耐磨”似乎都表示理解的,这里通常是指表面处理部分,不知道有没有人比较过 HTC One S 和 iPhone 5 两者的表面耐刮擦性。另外视觉上更不耐磨的是此前的 iPod touch 以及部分 iPod 的不锈钢背面,但 Jobs 说他很喜欢, “I think the stainless steel looks beautiful when it wears, Probably it’s like us. I mean, I’m going to be 50 next year, so I’m like a scratched-up iPod myself.”(&a href=&/magazine/2011/11/ff_stevejobs/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Steve Jobs&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不是很 Wabi-sabi,不少人怀念第一代 iPhone 的原因也是出于背壳能“Aged to Perfection”(&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blog/aged-to-perfection.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ged to Perfec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我的意思并不是去刻意追求这种脆弱来获取材质实体感,而是认识到材料实体的本真感。“用手挤压屏幕的时候已经有异响”并不是强度问题,老罗可能想表达的是结构性能和制造品质,这是生产制造环节的问题,当然也是来自于设计,一部分 @张晓 已经说到,详细会在下面说到。 “一屁股坐弯”在 iPhone 4 上当然不可想象,因为那是不锈钢,这的确和强度有关,不仅仅是材料的强度,还有结构的强度。结构强度在我看到泄漏图时也有点疑虑,因为背壳件的结构特征并不多,甚至有点像冲压成型的,就是说一个壁厚均质的壳体,而且铝是非常软的,加上比较薄,而且还有开孔(静音等,SIM 卡槽)并且位置靠中间,很容易出现应力集中,易受外力作用。被 “一屁股坐弯”还有可能与瘦长的比例尺寸有关,与裤兜的尺寸怎样配合,我没去调查,但瘦长显然是更容易折弯的。但问题在于有没有必要去增加一份强度来避免“一屁股坐弯”这种情况的出现,连 Unibody 的 MacBook Air 都能被折弯,铝和这种 Unibody 的结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损失性比起塑料等结构更大,比如塑料有弹性而且还可以破损来释放能量,而 Unibody 的铝壳必然是以形变告终,但问题是这种几率有多高,有没有必要通过一些“dirty hack”来增加一份“普通人不会想到”的用户体验?&br&&br&2. 其他人都说了一些原因,也作了修改的。从我个人来说,最希望看到 Apple 作出这样的举动(当然不是凭空的),比如 iPod touch 加上了一个栓绳,对称?那是古典主义时代的,而我觉得 Apple 相对我期望来说还不够嬉皮。&br&&br&3. 包括
@张晓 也提到了 Apple 产品在 Logo 处理上的变化,通过表面处理替代了镶嵌件等,而铝的表面处理,就像 iPhone 5 体现的那样,和其他“印刷”性质的 Logo 处理不一样的是,就像我在“iPhone 5 在工业设计方面有何创新和不足?”(&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iPhone 5 在工业设计方面有何创新和不足?&/a&)中说到的那样,镜面和无光泽都想是这种材质的本质一样,一种材质的两种表现,属于本体的。而不是丝印上去的,或者躲在双色注塑背后,双色注塑都是第一代 iPod 的工艺了。至于表面处理得是否美,“不廉价”,我也希望有光好的表现,因为他们是 Apple 也只能靠他们来突破了,我并不太了解表面处理,我不知道铝能达到怎样更好的表面肌理。&br&&br&4. 这是另外一个我想补充 @张晓 答案的地方。也正是这个结构导致了制造装配公差上的难控制,出现了“用手挤压屏幕的时候已经有异响”的问题。iPhone 4 三明治结构不是为了“防止划伤玻璃面”,如果与这诉求相关,也应该是防止撞击,但是,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它既是“多因一果”也是“一果多效”,或许在设计时会有一个出发点,但最终它是很多看上必然的因素促成的,而且结果又是意料中的必然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reward一样),这个特点也是设计的魅力所在原因之一,关于 iPhone 4 的结构在这不详述,如有兴趣可以去翻看 [ i D 公 社 ] 上的文章。iPhone 5 形态和结构的设计起点,或许可以定到铝材质和 Unibody,那么到达目前的上下壳结构,看上去是自然或者说必然的,Unibody 不是说拿 CNC 去从一个整料中加工成一个部件就可以了,它必须发挥和表达 Unibody 的实质,也就是说用 Unibody 是制作一个类似 iPhone 4 结构形态的设计也是可以的(无非是中间件用 Unibody 来替代),但是接着背部为什么要用玻璃就很难说了,而且很多结构的来历都变得没有逻辑了,反而成了削足适履了。就是说,目前的上下壳结构是符合 Unibody 的设计实质的。那么为什么前面板高出 0.47 mm 左右, @张晓 的答案已经提到这个词了,但是没有朝那方面去解释。那就是“公差”控制的设计手段,简单说上壳与下壳的装配是不可能控制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因为这是工业生产,那么高度差的控制就成了制造中的公差控制。这个公差的控制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加工的精度,比如先进的工艺,在 iPhone 5 背部镶嵌玻璃中使用的高精度照相进行装配匹配就是一个例子,大众消费品在这一点上,Apple 实在让人有点望尘莫及。另外一个,就是视觉上的,通过设计来规避那种高度差的是识别,比如 iPhone 3G 前面板玻璃和不锈钢金属圈的跑道平面看上去是一个平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属圈和玻璃之间的缝隙,这条缝隙非常大,在目前来说,很多人都不能承受了。那么类似 iPod touch 或者 iPad 是怎样处理的呢,它们使用的胶水,这是在装配过程中控制公差较容易的方法,而 iPhone 5 包括新款 iPod touch 都没采用胶水,而是使用了简单的卡扣结构,那么让前面板表面高出 0.47 mm就是一种控制加工和装配公差的手段。另外前面板也不是一块简单的玻璃,而是由玻璃、塑料框架和金属支架组成的组件,塑料框架会有边缘,会有拔模角会有圆弧面过度,那么再去使用 iPhone 3G 的结构就更不合适。&br&&br&我也不喜欢 iPhone 5 上此处的形态,但是我很喜欢 iPod touch 上的这个形态,这和整体的形态有关,iPhone 5 的平整形态让其更明显和生疏。&br&&br&可以比较一下这些边缘:&br&&br&&img data-rawheight=&892& data-rawwidth=&685& src=&/e4f2b5b67cffdff3ab625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5& data-original=&/e4f2b5b67cffdff3ab625c_r.jpg&&&br&&br&5. 我也不喜欢。但也较难想出好的替代方案,由于壁厚,不太可能使用细的空(易堵塞以及声音传播效能不够),而且把耳机插孔放到下面,加上变小了的数据接口,做不到类似 iPhone 4 那样的对称网结构。不过,我认为应该会有好的方法。&br&&br&6. 另外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记得去年年度国内一家厂商发布新手机的时候,说到了 0.03 mm 的边缘,而且去和头发作比较,不知道其他设计师对这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就像发布会上其他都不会就在那说我的阳极氧化表面厚度有几个 μm 一样,我的意思是设计特征可以很小很小,但没必要如此强调啊。说会本问题,老罗认为 0.64 mm 的倒角太大,相比 iPhone 4 的 0.2 mm 那实在太大了,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壁厚为 1.00 mm 左右的铝合金边缘给多少的倒角合适,再大当然不行了,因为还要留一个上表面给前后。可以比较下不同数值的体验:&br&&br&&img data-rawheight=&1200& data-rawwidth=&1600& src=&/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ca_r.jpg&&&br&&br&这个斜角并不是一个加工特征,而是一个设计特征。但我们先从功能的角度去考虑,如果采用小数值的倒角,那么它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去防止磕碰,因为铝是非常软的材质,类似的可能拿 MacBook 来比较,但是这两种产品使用情境明显相差太大,但不需要通过数据,小的倒角边非常容易受损受到撞击磕碰,那么这个数值是多少可以回避这种磕碰呢,我不清楚,而 iPhone 5 0.64 mm 的倒角对应的斜面宽度是 0.9 mm。同样还有表面处理的问题。&br&&br&但这里还是集中到视觉体验的角度,iPhone 5 的形态从大的角度来看,非常简单,但是和 Apple 的其他设计一样,简单并不代表着平白无味,看其他厂家的设计,除了 N9 有所突破外,其他基本还是停留在 iPhone 3G 的时代,很多形态看上去复杂,但是平白无味。如果没有这个倒角边,不从一些功能需求(人机)去说,它就非常平白,或者说不够世俗化(和四边形一样抽象),关键是多大,0.03 mm 的高反射斜面在日常使用环境中有没有存在感?设计需要 Make a statement,一个设计的特征也需要 Make a statement,可有可无的不如去掉。我觉得这个数值的斜面是非常合适的。&br&&br&其他略。&br&&br&或许有人认为,不应该用合理性和有理性来证明它的必要性,比如说我不反对你说的,但我就觉得难看,这很正常,你说设计很烂也可以,只是个人评价,但是如果你要说设计退步了,那么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望回推了。&br&&br&那么从这个倒角边往回推,一步步会达到 iPhone 5 为什么选择铝这个较为原始的起点,里面有很多选择的问题。也会看到 Apple 或者 iPhone 5 并不是那种“天生我材”那般优秀,里面有很多妥协,很久纠葛,比如屏幕尺寸(老罗好像以前也钟情 3.5),与软件界面的结合,包括各种遗产,比如 Home 按键决定正面上面各 20 mm 的空白面积对整体形态的影响,等等,这都不是三两下就能搞定的,当然设计的乐趣和价值也在这种纠葛中走出的柳暗花明。
补充我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 @张晓 的一些内容。罗永浩(以下用“老罗”)的这些看法值得称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能这样去分辨和比较的人并不多,无论是行业内的还是用户,包括琐碎度(也可以说是深度)和批判视角,尤其是后一点,即使陷入吹毛求疵,它…
来自子话题:
任何笔记本电脑都不需要什么键盘膜的保护。键盘膜让键盘手感变得很恶心。&br&不在电脑前吃东西、喝水、抽烟,这是很基本的良好生活习惯。&br&&br&键盘当然会进灰,不仅会进灰,还会进头发和头皮屑。但你家地板脏了就清扫、擦洗吧?你是在地板上铺一层恶心的油腻的硅胶膜来避免污物接触地板然后天天在垃圾堆里跳舞吗?!所以,键盘脏了就去清理。可以找教程 DIY,可以找专业人士清理。&br&&br&当然,如果你用电脑就是为了上个天涯、刷个微博,电脑有多恶心都没什么关系,但就是想满足自己的一点「电脑报废时撕掉膜就和新的一样」夙愿,那么可以尽情罩个键盘膜、贴个屏幕膜、再贴个触控板膜、还有腕托膜,全套。&br&&br&* * *&br&&br&我最「喜欢」看到的场景就是一枚美女在教室里一边啃苹果一边上 Telnet 的 BBS,用着带键盘膜的肮脏电脑——然后定睛一看,那哪儿是键盘膜啊,那是机器出厂时的键盘保护膜,而且出厂时的机身和屏幕保护膜也都没撕。叹为观止。然后我就会在心里呐喊:「这种人活该电脑天天出故障。」&br&&br&* * *&br&&br&推荐一篇文章:&a href=&/5945198/you-dont-need-a-fcking-case-for-your-iphon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You Don't Need a F*cking Case for Your iPhone 5&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I've never used a case for my iPhone 4. Not even after the back broke for the third time. I didn't do it because, unlike my grandma, I don't cover my sofas with plastic. Or unlike idiots, I don't protect my car's front with a bra.&br&…&/blockquote&
任何笔记本电脑都不需要什么键盘膜的保护。键盘膜让键盘手感变得很恶心。不在电脑前吃东西、喝水、抽烟,这是很基本的良好生活习惯。键盘当然会进灰,不仅会进灰,还会进头发和头皮屑。但你家地板脏了就清扫、擦洗吧?你是在地板上铺一层恶心的油腻的硅胶膜…
来自子话题:
怒答!&br&&br&作为一年多前就被册封的「精通体位的太监」,对老罗当然呵呵,但一码归一码,你要做测评,就不能收相关厂商的钱,不管你初心如何,就算雷军真的只是爱才,你也不能收他的钱,就像一个人写评论文章,要么冲着钱去,要么冲着大师去,中间没有通融的余地,没有两头均沾的好事,这件事,无关人情,有关公义,所以这篇情怀文写再好都没用,洗不白的。
怒答!作为一年多前就被册封的「精通体位的太监」,对老罗当然呵呵,但一码归一码,你要做测评,就不能收相关厂商的钱,不管你初心如何,就算雷军真的只是爱才,你也不能收他的钱,就像一个人写评论文章,要么冲着钱去,要么冲着大师去,中间没有通融的余地…
来自子话题:
首先提醒那些认为美国手机费便宜的朋友——中国一个月50块真的够用,美国真就是50刀。你们得面对现实啊……(&b&某些人显然更热衷于比较中美收入而不是话费价格,亲,美国好你来呀,没本事来就别哔哔。我说话可是非常客观公道的。&/b&)&br&&br&美国的手机话费的确是贵,那些说美国话费便宜的人要么是不了解情况的人,要么是比较会精打细算花功夫琢磨这事的人。&br&&br&一般而言,一个正常使用美国手机的人(一般都是一个plan,包含通话费和流量费)的每月手机费用大概是40-60刀。换算成人民币是300块左右的样子,可比我本科在国内时候(5年前吧)的每月二三十块小套餐贵太多了。&br&&br&不仅如此,我原来美国的手机套餐还不包含短信,发短信和&b&收短信&/b&都是$0.2一条,也就是人民币一块二的样子,很夸张吧。&br&&br&不过最近莫名其妙升级了套餐(我们学校跟att有协议,获得了优惠政策),于是现在每个手机的费用变成了40几刀一个月,三个人的family plan,三个人总共2G的流量,包含短信——在我看来已经是很便宜了,因为我们原来每个人60刀还不包短信,贵死了都。去年有一回不知情的情况下打了一个好像是新加坡的国际长途,30分钟,外加几个没打通的,打掉了150刀。150刀啊!后来申诉无果,谁让你自己打的呢。妈蛋谁知道网站客服会设在那种鬼地方,一按按钮就播出去了,花150刀沟通半天还没沟通清楚,杀了我吧,这钱干啥不好啊?&br&&br&中国现在话费多少我不太清楚,不过肯定比这个要便宜不少吧。&br&&br&下面说说为什么美国电话费这么高——其实对美国人来说也不算太高啊,他们就这么个消费水平。比如中国一块钱可以买到一些东西,在美国换成$0.15肯定买不成东西,一条短信都不够,他们的货币单位就决定了$1基本就是很便宜的东西了。&br&&br&当然了,美国任何只要涉及到人力成本的东西都比中国要贵,这不难理解吧。所以话费这种东西(电话公司需要雇很多人吧)贵一点并不奇怪。&br&&br&我很不喜欢中国人在国外给他们炫耀美国东西多便宜——你花上不知道多少时间和精力到处找deal,找到一个便宜货就四处炫耀,就好像所有人都买这么便宜似的,怎么可能呢?你的时间不是钱啊?老美稍微有钱一点的谁有功夫折腾这些东西去?&br&&br&美国的公司最擅长的就是以低价诱惑你入伙,然后逮住你之后不停涨价,不停找项目收费,看起来20刀的东西(比如uhaul,租货车服务),你用一次(比如四个小时)不至少花你六七十刀才怪。信了,你就输了。&br&&br&再有美国手机便宜,但是还有24个月绑定的五六十刀的电话费在那呢,有些人吹牛就说手机100刀,结果留学生就轮番遭殃了,总有七大姑八大姨要求代买手机——一但说其实需要600刀还觉得你是在忽悠他。&br&&br&有些人就是毫无责任心!资本家随便使几个鬼伎俩,你就把队友全给送了,还让大家误以为美国就是天堂——这就是猪队友。&br&&br&当然了,话说回来,美国的电话费也不是没有节省的办法,不办套餐,搞那种打几分钟收多少钱的电话就行——但是这样一来,拿起电话就想办法要放下,多寒酸啊。而且在中国也可以这么干。&br&&br&总而言之,就是这样啦,美国有些东西比中国便宜一些(比如高科技产品),有些东西和中国价钱差不多(比如肉类),有些东西比中国贵不少(比如蔬菜、餐厅、还有其他一切涉及人力的东西),肯定都有合理的地方,也都有不合理的地方,仅此而已,大家入乡随俗便是。&br&&br&———————————————————————————————————————————&br&&br&另外,没看过瘾的朋友请移步——&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国外比国内好?&/a&本人亲身经验,美国的月亮是挺圆,可是月亮圆有个毛用啊?
首先提醒那些认为美国手机费便宜的朋友——中国一个月50块真的够用,美国真就是50刀。你们得面对现实啊……(某些人显然更热衷于比较中美收入而不是话费价格,亲,美国好你来呀,没本事来就别哔哔。我说话可是非常客观公道的。)美国的手机话费的确是贵,那…
来自子话题:
这是个体力活,不过这个活不用你干~
&br& 1. 申请一个ifttt帐户,一个Dropbox帐户;
&br& 2. 在ifttt上连通Instagram, Dropbox;
&br& 3. 接下来如果你看得懂英文,就可以设置成这样:if I liked a photo, then save it to dropbox;
&br& 4. 这样你就可以用个客户端随时同步到本地了。&br&&br&---------------------------------------&br&时隔两年后更改&br&&br&已经可以直接通过 ifttt 的 App 自动保存至本地了,更方便。不过,我DB上的这个文件夹现在已经保存了数百张照片,打印下来了不少。
这是个体力活,不过这个活不用你干~ 1. 申请一个ifttt帐户,一个Dropbox帐户; 2. 在ifttt上连通Instagram, Dropbox; 3. 接下来如果你看得懂英文,就可以设置成这样:if I liked a photo, then save it to dropbox; 4. 这样你就可以用个客户端随时同步到…
来自子话题:
&i&凑个热闹,以下仅为一家之言。&/i&&br&&br&总是会有些流言「苹果应该把这该死的Home键从我眼前拿掉!」,尤其在iOS升级到5.x后增加了多指手势功能(4.3内测时已经有手势功能),Android的4.x系统也将实体按键更改为虚拟按键,人们更加认为苹果会将Home键拿掉,但事实呢?并没有,iPhone 5没有,iPad mini也没有。&br&&img src=&/e149de1bb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Design by @JJ Ying
传送门:&a href=&http://t.cn/zj2fUs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zj2fUsB&/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是否这就意味着Home键不能以其它方式取代?当然不是,现阶段光iOS上就有多种取代Home键的交互方式(不考虑交互优劣),如:AssistiveTouch、多指手势操作等,那为什么Home键还继续在iOS设备上占有一席之地?&br&&br&Home键,它是iOS设备正面唯一的物理开关,能让人们直白的理解它的功能,当一个对iOS设备一无所知的人在拿起iPhone或iPad时,他们能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很顺利的进行操作。反过来,如果没有Home键,有多少常规用户能够理解多指手势操作?有多少用户能够在设置项里理解并打开AssistiveTouch?会有同学认为,没有Home键,那就会有其它的设计形式!没错,会有其它的设计形式,会有Android 4.x的虚拟按键,会有WebOS的手势操作区域,但还有哪个设计会比一个提供实体反馈物感及行为感的开关更简单直观呢?&img src=&/ed245f35b119_b.jp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ed245f35b119_r.jpg&&&br&&br&其实我还能够用更多理由来告诉大家,苹果目前不会将Home键从iOS设备上拿掉(不表示以后不会),方便退出应用啦、统一的交互逻辑,修改后对设计规范的冲击啦,用户体验成本啦等等...... -_-'&br&&br&来说说更进一步发自初心的理解吧,iOS设备的 Home 键,除了它所具有的功能性作用外,还是连接虚拟和现实的接口(或者称之为开关),在冷冰冰的界面中,有一个真实触感的出口。有人可能会认为又蛋痛了,不就是一个按键嘛,有必要上升到如此之高的程度嘛?&img src=&/19780defbf3f6ea36ca93_b.jpg& data-rawwidth=&214& data-rawheight=&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br&随着iPhone的推出,移动设备进了触屏的时代,「&b&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b&」,触屏技术及理念彻底的改变了人与机器的交互方法,人们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触碰进行更为直观的操作,减少了键盘、鼠标等中介环节。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采用触屏交互,越来越多的实体在逐渐的消失,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br&&br&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实体的世界当中,长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在实体世界操作使用工具和日常各种物品时,获得相应的物感及行为感,像物体的质量、尺寸、质感、形状等等,以及操作后获得的位置感、方向感、速度感、状态感等等。&img src=&/db4c966c0e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br&&br&但是屏幕上构造的信息完全不同于上述信息,人们长期操作工具或物体获取信息的经验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我们越来越依靠视觉感观感知状态及反馈,所有信息集中在一块块的屏幕之间,通过单一的触碰引发视觉上的变化,显示屏幕上的信息也并不都是一致的,随着系统或应用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信息内容。&img src=&/c2c024090eebf77bbb6a869c7ffeab0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当用户在虚拟的界面里进行操作,感到迷茫,不理解或者是迷失的时候,Home 键就是他/她的安全出口,用户可以任意徜徉在虚拟的界面当中,当他希望能够返回到一个让自己感觉安全并舒适的地方时,他们能够及时返回。实体世界的物理反馈,按键按下的瞬间愉悦,明确自己将会到达的目标,简单、稳定、可感知,这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真实,&&b&home, sweet home...&/b&&&br&&br&补充:原来同事有个可爱的孩子,老爸为了逗他开心常给他玩iPad上的游戏,后来他老爸告诉我们一件有趣的事情,他的小孩常常对着家里电视机也用手指去点屏幕上的菜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下一代的用户的成长是不是意味着实体物感的完全消失呢?!&br&&br&PS. 再来个屌丝的理由:&b&至少用户知道手机哪头是上,哪头是下.....&/b& by @pahu&br&&img src=&/89f35b7d7ecd55a255ceac6ccae0b9fb_b.jpg& data-rawwidth=&140& data-rawheight=&1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0&&
凑个热闹,以下仅为一家之言。总是会有些流言「苹果应该把这该死的Home键从我眼前拿掉!」,尤其在iOS升级到5.x后增加了多指手势功能(4.3内测时已经有手势功能),Android的4.x系统也将实体按键更改为虚拟按键,人们更加认为苹果会将Home键拿掉,但事实呢…
来自子话题:
某天,有同事看到我那绚烂的5c配着绚烂的ios7,拍了拍我的肩膀——你也抢到小米啦?!&br&我看了看他,笑而不语。&br&另一同事配了两部手机,水果用来工作,小米用来玩。&br&我问他,小米如何?他说垃圾。然后自顾自地抄起小米开始刷金币。&br&天猫,水货手机一条街,最醒目的广告位置基本被两款手机占据——5s土豪金,还有小米。&br&以上,都是真事。&br&这就是我所处的现实。可能也折射了小米的现实——黑也好,粉也罢,现实就在那里。&br&专注,极致,口碑,快。&br&这个时代,从不缺乏吸引眼球的、科学先进的、直指人心的理念;缺少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和不忘初心的“归零意识”。&br&成功?小米才刚刚上路。&br&但若有朝一日,它一步一个脚印的攀上了巅峰,这又何尝不是业界之幸?你我之幸?&br&只希望,到那时&br&&br&&br&&br&&br&&br&&br&&br&&br&——千万别TMD给我扯络什么“首发”“限购”“F码”!!!!!!!!!!!
某天,有同事看到我那绚烂的5c配着绚烂的ios7,拍了拍我的肩膀——你也抢到小米啦?!我看了看他,笑而不语。另一同事配了两部手机,水果用来工作,小米用来玩。我问他,小米如何?他说垃圾。然后自顾自地抄起小米开始刷金币。天猫,水货手机一条街,最醒目…
来自子话题:
放心,明年你说的iPhone 6就出来了!
放心,明年你说的iPhone 6就出来了!
来自子话题:
看了问题补充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和闺密聊天,她劈头盖脸给我来一句「我觉得你不关心政治」。弱弱地问她是哪方面的政治,回复说「你看新领导刚上台的事情你就不关心」,然后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新领导上台对改革开放有什么影响?」,没等我回答就balabala讲了一堆「我觉得新领导一定会将改革往深入的方向推行下去,估计很快户籍制度就会取消。不过,保守的力量依然强大,所以户籍改革的阻力应该很大。」&br&&br&无语了,只回了一句「我比你想象的要关心政治」(其实这也不叫政治,而叫民生)。&br&&br&后来想了想,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确实都是这样的。每次凑到一起吃饭时就讨论政治、经济、国家政策、股市、房价。讨论的很开心,最后大家都在充满了对政治的关心和对社会的正确理解的满足感后抹抹嘴散去。可是有什么意义呢?论证的原始资料只是一些新闻标题,论证的过程毫无逻辑,论证的结果就像上面的那句那样,无论户籍制度改还是不改,结论都是正确的,最终会说「你看我早就预料到了」。&br&&br&回到这个问题的补充上,到处充满着混乱的逻辑。比如,就算同配置Android效率低一些,可是同配置的Android价格一样吗?另外,这句话不是和后面的「智能手机的竞争力就是软件支持」矛盾?iPhone 5刚在大陆上市就卖出200万部,而且电信和联通版马上就要上市了,怎么就销量低了?又有谁说4S外观比5好看了?5的CPU只是比4S稍微提升一点点?&br&&br&懂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可是,我也知道,要是我对手机一点都不懂,也不知道具体的销售数据,看到你的这段话,我也会觉得你逻辑清晰证据充分,说的很有道理。&br&&br&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知识,因为知识就是用来防忽悠的。
看了问题补充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和闺密聊天,她劈头盖脸给我来一句「我觉得你不关心政治」。弱弱地问她是哪方面的政治,回复说「你看新领导刚上台的事情你就不关心」,然后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新领导上台对改革开放有什么影响?」,没等我回答就balabala讲了…
来自子话题:
最棒的选十个真是太难选了 分类讨论吧 &br&【多图预警】&br&话说知乎什么时候才能处理一下点开问题结果多图答案没法手动收起 好影响阅读体验 &br&============================================================&br&&b&1.最好用的邮件客户端——CloudMagic&/b&&br&&br&CloudMagic by CloudMagic, Inc.&br&&a href=&https://appsto.re/us/Q6-aR.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loudMagic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试用了太多app 没有比这个客户端更讨我欢心的了 基本上所有多账户邮件管理需要的功能都有&br&还有些小设计 比如不同账户的邮件有着不同的推送提示音 卡片式操作直达OneNote、印象笔记、Pocket等等等等...&br&前段时间我用的代理和他们的Api有些冲突 发邮件过去询问 人家的态度非常好 顺利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他们的印象更不错了&br&&img src=&/b14bcfabaa5a41ab5aa5a2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b14bcfabaa5a41ab5aa5a2_r.jpg&&【打码的APP是photoviva.....评论里好多人问.....&br&&br&&b&2.最好用的笔记本——Notability&/b&&br&&br&Notability by Ginger Labs&br&&a href=&https://appsto.re/us/6HJFv.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tability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流畅性秒杀同类 不过也见仁见智了&br&之前考GRE把PDF导到这里做题效果拔群 完全不用买书了&br&现在用来当草稿本用&br&为了截图随手画了个表情&br&&br&&img src=&/9e3d0acb63620baabf73f6a977ccddb4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9e3d0acb63620baabf73f6a977ccddb4_r.jpg&&【相关APP:Upad、Notes Plus同样值得购买】&br&&br&&br&&b&3.最好用的PDF阅读器——Cabinet&/b&&br&&br&PDF Cabinet 2.0 by MOTECH LTD&br&&a href=&https://appsto.re/us/h00JT.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DF Cabinet 2.0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是的我知道多看有重排PDF的功能 我也知道买个GoodReader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怎么能割舍 但用下这个PDF批注小王子说不定你就会爱上他&br&可以参见我的另一个详细回答 &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523264#comment-& class=&internal&&在 iOS 7 时代,iPad 上最好用的 PDF 阅读器是什么? - 虞仁卿Ft 的回答&/a&&br&&br&&img src=&/dc593deeeea67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dc593deeeea67_r.jpg&&【相关APP:GoodReader同样值得购买】&br&&br&&b&4.最好用的美剧追踪助手——iTVshows&/b&&br&&br&iTV Shows 3 by Antoine Gamond&br&&a href=&https://appsto.re/us/lMZlS.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V Shows 3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我发现这个季度我竟然同时在追11部美剧感觉没有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br&每日推送提醒 另外IOS8下支持通知中心Widget棒棒的 &br&&img src=&/6ebabdefee3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6ebabdefee3_r.jpg&&&br&&br&&b&5.最好用的影音播放器——infuse&/b&&br&&br&Infuse Pro by FireCore, LLC&br&&a href=&https://appsto.re/us/xJEp1.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fuse Pro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nfuse 3 by FireCore, LLC&br&&a href=&https://appsto.re/us/-4KzI.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fuse 3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不对我后来想了下AVplayer确实才是最棒的 可是这个界面好看啊!免费版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需要了&br&&img src=&/75eb0efcceb499ee581ae6c7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75eb0efcceb499ee581ae6c7_r.jpg&&&br&【相关APP:AVplayer、NPlayer同样值得购买】&br&&br&&br&&b&6.最好用的滤镜APP——VSCO cam&/b&&br&&br&&br&VSCO Cam(R) by Visual Supply Company&br&&a href=&https://appsto.re/us/oegdJ.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SCO Cam速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什么都不必说 最棒的没有之一 &br&&img src=&/b8d127c7b946b23a60becb076f63af1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8d127c7b946b23a60becb076f63af1b_r.jpg&&&br&&b&7.最好用的相机——camera+&/b&&br&&br&Camera+ by tap tap tap&br&&a href=&https://appsto.re/us/X-LPt.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amera+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后期有VSCO 那拍照当然是Camera+ 前段时间刚限免 不收遗憾终生&br&&img src=&/409f1d96e4cbe8aee17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09f1d96e4cbe8aee175_r.jpg&&&br&P.S. My instagram @FtCyan &br&&br&&b&8.最好用的提醒事项——Clear&/b&&br&&br&Clear – Tasks, Reminders & To-Do Lists by Realmac Software&br&&a href=&https://appsto.re/us/AKkzD.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lear – Tasks, Reminders & To-Do Lists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一般都是手机用于是PAD上的Clear空空如也 这个网上的评测太多了 喜欢的可以下来试试&br&&img src=&/99d3d926c569b5e3fec86dea0693f49d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99d3d926c569b5e3fec86dea0693f49d_r.jpg&&加一张网上截图吧&br&&img src=&/a7c8f8d28b344fc84c2a315116adf27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7c8f8d28b344fc84c2a315116adf27d_r.jpg&&&br&【相关APP:奇妙清单同样值得购买,不过我更喜欢轻量级的,那个更适合重度提醒事项管理爱好者】&br&【有些人可能不喜欢提醒更注重日程管理,我最爱的日历APP是Calendar5,Readdle家的东西都不错 那个Document5也一度是我的文件管理好手】&br&&br&&b&9.最好用的RSS阅读器——Digg&/b&&br&&br&Digg by Digg&br&&a href=&https://appsto.re/us/JcqOv.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igg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GR倒了之后就把账户迁到了Digg上了 喜欢这种比较简洁美观的订阅 &br&&img src=&/0b50f564cc1c074feaec8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0b50f564cc1c074feaec8_r.jpg&&&br&&br&&br&&b&10.最好用的微博客户端——VVEBO&/b&&br&&br&&br&VVebo - 微博客户端 by Songshuai Zheng&br&&a href=&https://appsto.re/us/TNu_N.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Vebo - 微博客户端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iphone上的手势操作秒杀市面上任何第三方客户端 更不用说官方的那个&br&最近刚适配了IPAD版&br&可惜仅仅是适配而已 希望以后针对pad进行改进&br&价格也在冰点中&br&&img src=&/ce1e391addfb40ede10dd3d78e101b29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ce1e391addfb40ede10dd3d78e101b29_r.jpg&&
最棒的选十个真是太难选了 分类讨论吧 【多图预警】话说知乎什么时候才能处理一下点开问题结果多图答案没法手动收起 好影响阅读体验 ============================================================1.最好用的邮件客户端——CloudMagicCloudMagic by CloudM…
来自子话题:
&b&1 电力&/b&&br&在外面拿着充电线到处找插头的经历估计很多人都有。而 BB 的电力强过今天绝大多数智能手机。&br&&br&BB 9700 的电力支持两天毫无压力, Q10 没有准确测试,据说开微信也可以支持一天一夜以上。&br&&br&带着轻薄的智能手机,却掐着个 10000 毫安的充电宝真的很酷? BB + iPad mini 非 retina 4G 能得到更持久的电力,却几乎是同样的重量和体积。&br&&br&&b&2 键盘&/b&&br&实体键盘也许不能算优势了,我在 5.1 寸屏幕的 MX3 上的打字速度其实不比 BB 差。&br&&br&但 BB 键盘的反馈和触感。。。也许虚拟键盘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充气娃娃,可 BB 键盘摸上去的感觉就是让人迷恋。&br&&br&夜间,背光从半透的键盘后面柔和的射出,再缓缓的熄灭。亮度刚刚好让你舒适的看清键盘,又不会让键盘间的金属隔栏产生反光。&br&&br&键盘按下的声音非常小。但是你要真的在乎?却又不会错过。柔和却清晰。&br&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可以回复一封长邮件也不会吵到老婆。输密码的时候,也能准确分辨同一个按键是按了三次还是四次。&br&&br&也许拟物化的设计也都可以描述这一切?但是至少到今天,还没有一个虚拟键盘可以把你的触觉,视觉和听觉一起照顾的这么舒适。&br&&br&如果把 BB 的键盘比喻成音乐厅中乐团营造的音场?那今天 iOS 的虚拟键盘也就是一个蹩脚的立体声音箱,连 5.1 声道都算不上。&br&&br&&b&3 Hub&/b&&br&email ,twitter ,facebook,Linkedin ,电话,短信等等消息通过 BB 自带的 Hub 集中管理。&br&&br&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比如标记已读,批准 Linkedin 的加入请求不再需要跳转到 App 就可以完成。&br&&br&Android 或者 iOS 的通知中心也支持 Email 或者短信的级别快捷操作。但是 Hub 对于 Linkedin 和 Facebook 则更加友好。而且 Hub 能回溯整个历史,再也不需要担心误删任何一个通知了。&br&&br&非要证明 Hub 比其他系统的通知中心好用多少其实有些强词夺理。毕竟其他平台的通知中心也不差。&br&&br&Hub 可算个带了些惊喜的不同。&br&&br&&b&4 基本生态圈&/b&&br&今天 BB 若没有微信,那么我都羞于叫他智能手机。标准也许有些荒唐,可事实就是如此。&br&&br&BB World 虽然名字响亮,但和 iOS 相比撑死了算个 village 。&br&&br&好在村子虽小,微信,微博,QQ 等基本的 Apps 也都有了。甚至还有全能名片王这个压根没有指望过的。&br&&br&&b&5 结实&/b&&br&我的 iPad mini ,碎过屏幕。我的 iPhone 4,5 ,碎过屏幕。我的 MX2,3 碎过屏幕。&br&&br&也许屏幕和我天生八字不合?不过我相信全触摸屏手机碎屏的概率,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br&&br&而且短信不多的我,在碎屏触摸失灵之后总能不停的听到清脆的短信声:可你就是没办法去看一眼。&br&&br&这时你一定会暂时忘记宽阔的屏幕,想念那个翻着跟头滚下电梯,爬起来拍拍土啥事没有的 BB 9700 。&br&&br&&b&6 最后的话&/b&&br&BB 无疑不适合做今天的主力机了,连 Yo 都没有怎么玩。。。但是若你需要一个合格的电话,一些基本可用的 Apps ,还有不错的做工和出色的电力?那么 BB 就很好。&br&&br&他像喷气时代的螺旋桨战机,电车时代的汽油跑车,DSLR 时代的宝利来。虽然曾经制造精良,但不再方便,也不再便宜(考虑 iPhone 还能做遥控器,游戏机,唱 kalaok,当计步器 。。。)&br&&br&可是仅仅靠经济和效率指导的人生难免无趣吧?&br&&br&所以我们偶尔也要扔开 iPhone ,搞个 BB 玩玩。&br&&br&同样能搞定事情,还别有情趣。
1 电力在外面拿着充电线到处找插头的经历估计很多人都有。而 BB 的电力强过今天绝大多数智能手机。BB 9700 的电力支持两天毫无压力, Q10 没有准确测试,据说开微信也可以支持一天一夜以上。带着轻薄的智能手机,却掐着个 10000 毫安的充电宝真的很酷? BB …
来自子话题:
“我妹妹男朋友送她好几个”&br&
这是个虚荣的女生,而且她希望你很大方的送给她。&br&“你一点也没从以前失败中吸取教训,你这么做女生很不喜欢。我是很不喜欢。”&br&
她说的绝对不是气话,那是真的不喜欢你。&br&借东西不还,那是她没有家教。&br&你发现定位在男同学家里,那只能说明人家喜欢的是这个男生呀。保不准是pao友呢。虽然你应该还是中学生。但是这事不稀罕。每个你想操又操不到的女人,背后都有个操她操到吐的男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br&&br&忠告:&br&
远离这种女人。
“我妹妹男朋友送她好几个” 这是个虚荣的女生,而且她希望你很大方的送给她。“你一点也没从以前失败中吸取教训,你这么做女生很不喜欢。我是很不喜欢。” 她说的绝对不是气话,那是真的不喜欢你。借东西不还,那是她没有家教。你发现定位在男同学家里,那…
来自子话题:
当然是参与了。&br&&br&iPhone 5 项目,在苹果内部,从 2010 年就开始启动了。鉴于乔老爷子的病情,在整个 2010 年是最稳定的,因此这个项目有他参与,是毋庸置疑的。&br&&br&在苹果内部,一个项目的开始,最初几个月不光是设计团队在忙活,不停地出设计稿,不停地被(设计师自己或者 Jonathan Ive 或者乔布斯)否定,然后修改,然后再出新设计稿,然后再否定,再出新稿,循环往复,直至最终能把设计终稿完成。&br&&br&在苹果内部,一个项目研发的开展方式,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各个组成部分(包括 iOS 软件、主板、芯片、电池等等)都有各自的团队和各自的路线图,换言之,不会有这么一个时刻说:好,从现在开始,大家奔着 iPhone 5 去研发吧!&br&&br&各组成部分都按照自己的路线图进展,哪一代产品能用上新的东西,就哪一代用。当然,从外面看起来,每一代 iPhone 在外观上(呃,名字带 S 的不算)、系统上和硬件配置上,都有提高和更新(&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47&/span&&span class=&invisible&&047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但实际情况是,它们各自都在不断地更新,你可以这么理解:每一款新产品,都是用各部门同期研发成果组装而成的。&br&&br&而各部门,则保证不停有新东西出来,并确保按照提前几年制定的产品升级规划(路线图)来走,这样,次世代 iPhone 项目立项时,项目经理就会知道这一代会用上什么电池技术、什么屏幕、什么处理器、什么系统,以及这些软硬件部件会分别在什么时候完成。&br&&br&就拿 iPhone 举例,苹果自己研发的 A5 芯片组没能赶上 2010 年 7 月发布的 iPhone 4,但半年后发布的 iPad 2 就用上了,一年后的 iPhone 4S 也用上了。之前一代的 A4 芯片组也是同样,iPhone 3GS 没用上,但 iPad 用上了。&br&&br&因此,就项目而言,整个 2010 年状态都还比较好的乔布斯,毫无疑问参与了 iPhone 5 项目的外观的拍板,而 iPhone 5 都将具备哪些新特性,乔布斯恐怕同时也就知道了,因为 iOS 6 的大方向是什么,电池技术到了 2012 年能推进到什么水平,芯片组到了 2012 年会做哪些升级,不是到了 2011 年才知道的,2010 年 iPhone 5 立项的时候就差不多已经有谱了。&br&&br&当然,遗憾的是,iPhone 5 会长成啥样、会有哪些牛鼻功能,尽管乔布斯心里已经有谱了,但毕竟老爷子还是没能亲手摸到最终版本的工程样机,这是比较让人难过的。
当然是参与了。iPhone 5 项目,在苹果内部,从 2010 年就开始启动了。鉴于乔老爷子的病情,在整个 2010 年是最稳定的,因此这个项目有他参与,是毋庸置疑的。在苹果内部,一个项目的开始,最初几个月不光是设计团队在忙活,不停地出设计稿,不停地被(设计…
来自子话题:
&p&上了这么久知乎,终于发现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认真回答和分享的心,只不过是想来抖个机灵寻找优越感而已。&br&&br&那些看了个广告就觉得surface pro不好的,请你先试用SP,试用移动平台上的Win 8.1,在电磁屏上感受一下电磁笔后再说话。题主希望得到的是一个有价值的有关用户体验的分享,你们在这里对比纸面数据,评价广告,掺杂些狭隘的个人审美私货,毫不负责地给一个否定的答案,这与分享有何相关?&br&&br&“从来没把这两个作为竞品”,单看价格和配置,两个产品的竞争力肯定是不相上下的,无非是在细分市场上,SP Pro更加贴合有轻量办公需求(这一点MBA也可以实现,但是iPad不行)、&b&且更加习惯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b&&br&&br&&br&这也是我想说的,二者在便携性、性能上的差别(重量和配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b&最关键的区别,就是系统环境的区别。如果你更习惯Windows系统,你就买SP2。如果你更喜欢OS X,你就买MBA。&/b&如果你是脑残果粉,这个问题你来回答,有任何意义么?苹果就算转型搞保健品传销,你也会为其产品鼓掌叫好。&br&&br&====================&br&&b&我详细说说我自己的实际体验:&/b&&br&我已入手SP2两周,包含&b&Type cover&/b&(前面那位说SP的键盘是个板子的,你的那是Touch cover,那确实是个用户体验极差的产品,个人感觉实际手感还不如触屏上的虚拟键盘)。&br&&br&我之前的使用经历是:&br&各代Windows系统台式机&br&Windows系统下13寸以上的本子(我还用过HP 17寸的本子自虐,也见识过室友17寸铅块一般的Alienware和Toshiba)&br&iPad 2+Logitech Ultrathin Keyboard Cover&br&对MBP和OS系统台式机非常有限的体验式使用&br&&br&目前来说,我对SP2的使用感受是:&br&&b&1、电磁笔和电磁屏的用户体验极佳,能和OneNote实现完美契合。&/b&&br&
自然,在屏幕上书写很难达到传统纸笔的流畅感,但是十分接近,而且电磁笔的超细笔头已经相当精确。且具备自由切换颜色、粗细、调整已写的文字图像位置等等传统书写不能实现的功能。这支笔倒过来,就自动转换为橡皮模式,用笔头擦就好了,非常有趣也方便。(一开始带着怀疑一切主义的精神,极力劝阻我买SP2而推销MBA的女朋友,在实际使用过电磁笔之后也是赞不绝口,每天晚上都要抢去做美食资料整理,可以贴图画图手写字加圈注,表达方式丰富多样。)&br&&br&&b&2、Windows 8.1在移动平台上表现良好,办公能力不逊色于传统笔记本和台式。&/b&&br&
因为之前受限于自己的大尺寸笔记本(后来换成了台式),很长一段时间,我出去的时候都是带iPad加键盘来移动办公。确实,pad很轻便,但是触屏加键盘在文字编辑上的表现平平,任何细微的调整都比较费力,而且iPad上的办公软件比起office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还要查资料的话,多任务切换也不够流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br&
刚开始用SP2,我在触屏操作的习惯上还沿袭了iPad和iPhone,所以会觉得有些变扭。但是适应起来也很快,使用流畅度绝不会比pad要差。尤其是可以同屏多任务,左侧单指由屏幕边缘向内划动也能流畅地切换到上一任务,所以在操作流畅度上要明显强于iPad,与MBA持平。&br&
尤其是在没有鼠标的情况下,电磁笔对文字的精确选取,绝对是要强于触摸屏乃至触摸板的。搭配键盘使用的SP2,和MBA在使用体验上应该是相近的(基于我使用MBP进行做文字编辑的经验),但肯定要优于iPad,而且还多出电磁笔这一可选操作方式。&br&&br&&b&3、Type cover的使用感觉同iPad的罗技键盘及一般笔记本的键盘相似。&/b&&br&iPad没有键盘,基本上也就告别办公了,平板需要办公的话,键盘算是必备配件。之前上课的时候,我给iPad买了个罗技的键盘记笔记,让用了好长一段时间虚拟键盘的同桌迅速购入同款,这说明物理键盘还是非常有吸引力和必要性的,尤其是你需要长时间打字的时候。&br&
Type cover的键程比较短,但是反馈力度和速度还是相当不错,整体使用感觉十分流畅。自动调节背光的功能我没感受过,集成的功能键也能很方便地呼出常用功能,算是物有所值了。&br&
Touch cover我不知道是哪个工程师DUI(Design under influence,对应美帝Driving under influence)出来的,跟敲桌面没有根本区别,体验极差,千万别买,除非你实际试过而且很喜欢敲桌面的感觉。&br&&br&&br&&b&4、平板Modern UI界面与桌面的切换,在我看来是既兼容了平板的简明快捷,又保留了桌面系统的多功能性,&/b&&b&在iPad和MBA(或者win系平板和超极本)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b&&br&你在平板上常用的东西(Office系列,网页浏览,游戏,音乐、电影和社交软件等等)都可以仅限于Modern UI界面里,不存在需要切换到桌面的情况。但是,这块平板同时也拥有桌面能够实现的所有功能(比如迅雷,虚拟机,和一切你能想得到的桌面环境下用起来更方便的工具)。&br&
我在桌面下唯一实测过的游戏是炉石传说(平板上现在还没法玩儿),感觉相当不错,拿平板打牌算是能够增强惬意感的一种方式了,比正儿八经地坐在电脑前面玩要好。&br&&br&&b&其他:&/b&续航能力上我没有切实体验,因为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外面高强度使用过,主要都是在家用。&br&&br&====================&br&&b&关键问题是:我为什么选择买SP2?&/b&&br&这个问题才是原题所关心的问题。&br&&br&SP2和MBA哪里好哪里不好这种吹毛求疵的对比,基于先入为主的个人好恶下讨论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是现在知乎漫山遍野的水果教徒,跟那些靠着抹黑进化论来肯定上帝否定科学的宗教信徒如出一辙)。&br&&br&我在进入市场搜索我需要的产品之前,我给自己找到了我&b&明确地使用需求&/b&:&br&1、我需要一个轻便的移动办公平台,不管是平板还是本子,都必须在10~12寸左右(深受大屏笔记本之害,但是又有脱离宅状态出门在外的轻量级办公需求);&br&2、功能性超越iPad,比如能够支持同屏多任务、更流畅的办公体验,能够选择的应用程序更多(简而言之就是我更倾向于x86结构。应用程序的多寡上不要拿Windows store和水果的App store比,你要看到在桌面环境下的选择广度。大部分时间我坐在家里用台式机,无论是iPad还是iPhone,我的使用时间非常的少。iPad上应用再多,我实际使用中的依赖程度也很低);&br&3、我的预算是一千刀上下;&br&4、使用习惯上来说,我更习惯Windows系统的操作逻辑。&br&&br&要能符合前三条需求的,要么性能达标而便携性不够(很多12.5寸/3.5磅以上的超极本),要么实现了便携性但是性能堪忧(各式平板)。这么一看,我无非就是在MBA和SP2中做选择了。最终让我做出选择的,还是第四条。&br&&br&所以,买SP2还是MBA,&strong&纯粹是一个基于个人习惯的判断&/strong&。不知道果粉们怎么还能从这个判断里,胡塞进来那么多优越感。&br&&br&====================&br&SP2和MBA的选择,跟粽子是甜是咸的选择如出一辙。&br&&br&配料相同、做法类似、营养接近的情况下,价钱差距很小,也都能满足果腹这一基本需求,无非就是个人口味的异同。偶尔换个口味也不错,但是有的人就是喜欢熟悉的味道,这也没什么不好,何必妄加指摘?&br&&br&你嫌咸粽子不如甜粽子好看,他嫌甜粽子口感单调没有肉鲜,这还不都是个人观感?你用个人观感去解答别人有关于基本需求的困惑,这不是南辕北辙么?&br&&br&有些人根本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更高明更优越,才去拼了老命合理化自己的选择。你们不过是把自己的需求,过分建立在了外界认同上,仅此而已。&br&&br&甜粽子咸粽子都尝两口,吃过再评价。&br&爱吃咸的还是爱吃甜的,干别人屁事?&/p&
上了这么久知乎,终于发现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认真回答和分享的心,只不过是想来抖个机灵寻找优越感而已。那些看了个广告就觉得surface pro不好的,请你先试用SP,试用移动平台上的Win 8.1,在电磁屏上感受一下电磁笔后再说话。题主希望得到的是一个有价值的有…
来自子话题:
因为懒,所以玩了这么多年各种家庭高清组网方案、WC影音方案、枕头影音方案等等,回答这个问题算是缩小范围就搞定了吧~&br&(国庆期间应评论进行增补、微调)&br&&ol&&li&&b&iPad 最简单方便的&b&流播&/b&方案&/b&:&b&迅雷移动共享中心&/b&——PC 迅雷&b&&u&尊享版&/u&&/b& +&b& iPad &u&迅雷云HD&/u&&/b&&br&优点:不仅可以流播和下载到iPad,额外的好处是远程让设备下载、查看和播放离线下载资源和云端资源(&b&也可以直接从离线/云端资源直接下载到iPad,这一点尤其方便&/b&),支持AC3;支持手工设置共享目录,或者自动共享迅雷下载的资源&br&缺点:迅雷的流播做的简单,不支持分离的字幕;不是通用协议所以不被其它APP支持&br&个人偏好:迅雷云播方便预览后再下载,你懂的~ 只是最近净网行动很多资源被和谐了;一般从人人影视下载mkv到电脑自动共享,WC、卧室什么的随时打开看,出门(一般是出差)就下载到iPad上,看完就删除。&br&&/li&&li&&b&&b&iOS的流播方案&/b&&/b&:PC端用&b&Air Video HD&/b&或者&b&ServerToMe(服务器)/StreamToMe(客户端)&/b&,设备端(iPhone、iPad、appleTV)App&br&优点:同上(除了没有云播等),多了支持字幕、支持不同码率、多音轨,支持外网透传,支持Samba——一般都支持下载到设备上&br&缺点:iOS的特点:下载到APP内的资源没法和其它APP共享&br&个人偏好:Air Video以前的老版本很不稳定,格式支持也不如 Stream2Server,从第一代iPhone用到现在的HD版越来越稳定,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缺点,只是有迅雷就懒得启动它俩的服务器端了。&/li&&li&&b&&b&兼顾方便与强大的流播方案——DNLA/UPnP&/b&&/b&:PC端用 Twonky Server
+ 设备端(手机、电视、机顶盒)用各种支持 DLNA 的播放器&br&&b&优点:&/b&因为支持DLNA,所以很多android、机顶盒、电视都可以用,非常强大方便;除了 AvPlayer(不支持Samba)、MXPlayer(推荐,硬解压很不错)、oPlayer(支持Samba) 等支持DLNA的播放器,甚至ES文件浏览器 等很多APP都支持DLNA;部分APP支持Samba(文件共享)并可以下载到设备、大部分支持Web上传到设备(HTTP Server),很方便传输文件&br&有朋友问&b&&u&如何方便地下载视频到手机&/u&&/b&——&b&重点推荐:ES文件浏览器&/b&,这货不是播放器但内置了播放,支持Samba、FTP,不仅可以下载到手机上,最关键的是它可以边读取数据边用其它播放器打开——也就是说本来不支持Samba的播放器可以通过它支持!比如配合MXPlayer和AvPlayer;&br&&b&额外地:iOS下也有不少播放器支持DLNA,例如nPlayer、腾讯视频等&/b&&br&缺点:倒不是它的缺点,是有的播放器对字幕文件名要求一定要与视频文件名相同,比如射手播放器等下载的字幕一般是 xxx.mkv.srt,要改成xxx.srt才能用——匹配规则问题&br&&/li&&li&&b&灵活强大的方案&/b&(无线输出到显示设备,比如电视、投影):用手机(iOS/Android)/PC播放,直接输出到&u&显示器和电视&/u&——&b&无线影音解决方案&/b&。例如移动硬盘大小的、淘宝上价格不到60元的&u&&b&联想无线影音一代/二代&/b&&/u&,还有点名时光众筹的“&b&&u&看片神器-&/u&&/b&&u&&b&连播&/b&”&/u&等。&br&优点:以上方案,无非是想在客厅舒服的看片子,但显示器再大没有电视大——而电视、播放器等用遥控器操作&b&进度拖放很麻烦&/b&,甚至在快进/快退时可能会跳出。而且,&b&PC&b&端&/b&(服务器)需要特定的软件吧?不能玩游戏吧?不能上网吧?不能办公吧?&/b&不能。。。吧&br&&b&——无线影音,就是手机、iPad/Pad、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无线输出到电视、投影上!&br&&/b&——&b&连播甚至更方便:可以接收来自设备端输出的DLNA/Miracast流,也就是说用三星ShareCast这类的APP也可以直接把内容输出到连播设备连接的电视机、投影上。&/b&&br&缺点:需要电脑支持WiFi,并且在设备的WiFi范围内——这不是大问题了,笔记本、台式机加随身WiFi或无线网卡都能轻松搞定;WiFi信号不好时画面略有延迟。&br&&b&——题外:它们本质上都是智能路由器。所以,我自己还有DIY的智能路由器,只是做不到连播那么小(比U盘略大,老式的USB WiFi/3G网卡那么大)&/b&&/li&&li&&b&DIY级的方案&/b&:&b&智能路由器(带USB)&/b&——无线路由器 刷智能路由固件(TT/DD-Wrt/Open-Wrt)+ 固件内各种 DLNA、Miracast服务器等模块 + 如3所提到的各种 app、电视机、机顶盒等。&br&&b&额外地,固件还可以安装各种模块实现&/b&:打印机共享、文件/U盘/移动硬盘共享(Samba/FTP)、摄像头远程监控家里、离线下载和远程下载(Aria2、迅雷)、自动翻墙(几年前玩这玩意儿是为了XBox连美国服务器更新现代战争)、一线多拨(榨取宽带的每一个字节带宽)、多线多拨(一条宽带不够用?)。。。&br&(&b&别跟我讲什么极路由是世界第一个智能路由器操作系统——只能说极不要脸&/b&)&br&在这就不展开多说了,简单提一下即可:我家里用的是水星4530R,以及一个x86的AC(多WAN口、多USB、内置存储和SSD和硬盘)。&br&&/li&&/ol&&b&——后三种的特点:都支持DLNA输出,5更是常作为简单NAS方案,甚至市场上很多类似的移动硬盘设备其实都是用这种方式实现的。&br&题外&/b&:不推荐用FTP来做无线影音和家庭方案,而Samba(文件共享)传输效率偏低,NFS更好一些,相对来说DLNA还算方便,但也不是很满意&br&&br&详细补几张图:&br&&blockquote&&b&1. 迅雷尊享版:移动共享中心&/b&&/blockquote&&img src=&/e09f76a18d13cd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e09f76a18d13cd_r.jpg&&&br&迅雷云HD(貌似AppStore里找不到了):&br&&img src=&/9beffe3d85586d4ebfcf1e7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9beffe3d85586d4ebfcf1e7_r.jpg&&&br&&blockquote&&b&2. Air Video HD 和 StreamToMe&/b&&/blockquote&&b&Air Video HD 官网:&/b&&a href=&/airvideohd/inde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ir Video HD&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bdcf794f674_b.jpg& data-rawwidth=&175& data-rawheight=&1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5&&&br&&a href=&/cn/app/air-video-hd/id?ls=1&mt=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unes 的 App Store 中的“Air Video HD”&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strong&ServerToMe 官网:&/strong&&a href=&/servet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queue: ServeToMe streaming media serv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eef979d02fabe_b.jpg& data-rawwidth=&175& data-rawheight=&1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5&&&br&&a href=&/cn/app/streamtome/id?mt=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unes 的 App Store 中的“StreamTo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b&3. Twonky Server&br&官网:&/b&&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wonky&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img src=&/d5c65c552bf0ba22bdb721d_b.jpg& data-rawwidth=&987& data-rawheight=&5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7& data-original=&/d5c65c552bf0ba22bdb721d_r.jpg&&&blockquote&&b&4. 无线影音&/b&&/blockquote&我自己用的联想无线影音 一代,39-58元,二代略贵一点,但延迟在5ms内&img src=&/6d24e2fcfa_b.jpg& data-rawwidth=&248& data-rawheight=&2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8&&&br&下面是随身携带,出门给客户做Presentation、出差酒店看大片的连播——看片神器&br&&a href=&/projects/3372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名时间 - 连播o看片神器 :: 不带助手的影棒不是好神器!&i class=&icon-external&&&/i&&/a&&br&记得众筹到货那天我临时出差,在客户会议室的大电视上用iPad和笔记本直接无线输出了一把,效果帅呆了&br&&img src=&/f8f1bc7b7c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f8f1bc7b7c_r.jpg&&&br&支持Android、iOS、Windows7+,也就是说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都可以投屏到电视机、投影仪等等上,很方便~&br&而且它也支持播放类似 twonky 这类 DLNA服务器上的内容,或者用支持 DLNA 的播放器而用手机、平板上播放到电视等&br&一个USB 3G网卡的大小,已经很好用了,期待它的二代产品&br&&img src=&/b94ca17cb85f99b4acffbf0b1fc21508_b.jpg& data-rawwidth=&570& data-rawheight=&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b94ca17cb85f99b4acffbf0b1fc21508_r.jpg&&&br&&blockquote&&b&5. 智能路由器&/b&&/blockquote&&img src=&/f8b7c7a44a868f378d6e32fc7b74005b_b.jpg& data-rawwidth=&1159&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9& data-original=&/f8b7c7a44a868f378d6e32fc7b74005b_r.jpg&&上图中是路由器自带的miniDLNA,下图是Samba共享(如果看高清最好是千兆路由)&br&&img src=&/fbda92c2e6f19c7d0d0c_b.jpg& data-rawwidth=&269& data-rawheight=&1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9&&下面是一线多拨,榨取宽带每一个字节&br&&img src=&/ef55acb2ea_b.jpg& data-rawwidth=&735&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5& data-original=&/ef55acb2ea_r.jpg&&&br&暂时就到这里,更专业的方案就不多说啦~&br&&br&&u&鉴于朋友们的好奇心&/u&,分享几张图片&br&&img src=&/2d7faefb6da2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d7faefb6da26_r.jpg&&电影的一部分:&br&&img src=&/3c336e0ee9a6ea29eb162c23e487aa39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7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美剧的一部分:&br&&img src=&/e70bfc7fcebceab05429cc_b.jpg& data-rawwidth=&281& data-rawheight=&6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1&&[数据库]目录里的一部分:&br&&img src=&/ab37a06e39ec1d4fd1900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6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至于“聪明的一休”,真的就是《聪明的一休》了
因为懒,所以玩了这么多年各种家庭高清组网方案、WC影音方案、枕头影音方案等等,回答这个问题算是缩小范围就搞定了吧~(国庆期间应评论进行增补、微调)iPad 最简单方便的流播方案:迅雷移动共享中心——PC 迅雷尊享版 + iPad 迅雷云HD优点:不仅可以流播…
来自子话题:
遇到这样的人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没有听说很多内幕。我不买,不问价格,不把手机拿过来看,只是有时会白他一眼(我也曾用语言攻击过对方)。我这么做,不是因为那可能是假货,也不是因为害怕事后会有麻烦,&b&而是因为我知道,那是赃物,赃物是不能买的,买赃物会助长盗窃的行为&/b&。我是帝都长大的,曾经在帝都生活过的人应该都有感触,那就是丢自行车。初中的时候曾经买过有一辆新自行车,蓝色的很漂亮,因为一些原因,我只看了一眼,自己还没骑过就被偷走了。所以我知道自己新买的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偷走的心情,所以我也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br&看到朋友遇到这种人,讨价还价,把手机拿过来把玩,我都觉得他的行为很恶心。因为我能感受到作恶的人在被这些“看客”鼓励,在为自己的恶行狡辩。这些作恶的人会觉得,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说我偷东西不对,你不是也心知肚明地来买了么?只不过把这个脏活儿留给我了。&br&所以,如果你读到这个答案,我希望你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b&连问也不要问。&/b&&br&&b&===================================================================&/b&&br&&br&看了不少评论,感谢大家的支持,说实话我没想到有这么多人仍然和我一样有这么复古的信念,很感动。看了有知友说的“这其实并不是销赃,只是一个骗局”,我也觉得很有道理。我想起一个故事,是我妈妈原来给我讲的,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可能不太清楚了。&br&还是我姥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姥姥出门,周围人不多,身边的一个人突然发现了地上的一个金戒指(还是耳环),大概是前面的人掉下来的。这个人凑上来和我姥姥说,您看现在就我们两个发现了,大概是前面那个人掉的。那个人看着挺有钱的,这东西我以前见过得值XX块钱,不如我们分了它,我现在身上没什么钱,这东西归您,您补给我。。。话还没说到这儿,我姥姥就说,那怎么行啊,这可是人家掉的东西,这么值钱赶紧追上去还给人家啊。她一说这话就让旁边的人听见了,这人就赶紧答应着跑上去还给他同伙(估计是)了。。。&br&我觉得吧,&b&凡是骗术,无不是针对着一个人人性的弱点来的。&/b&但如若你根本就没有那个弱点,也就谈不上上当受骗了。至于说“拿住他给你看的手机直接交易,就不还给他”的说法,他出来骗的,他想不到么?
遇到这样的人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没有听说很多内幕。我不买,不问价格,不把手机拿过来看,只是有时会白他一眼(我也曾用语言攻击过对方)。我这么做,不是因为那可能是假货,也不是因为害怕事后会有麻烦,而是因为我知道,那是赃物,赃物是不能买的,买赃…
来自子话题:
&img src=&/4f8f48dc91fa90f0f5fa064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f8f48dc91fa90f0f5fa0647_r.jpg&&&br&&img src=&/0aae6e1efc6c9e102a9118c3ddc5e21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aae6e1efc6c9e102a9118c3ddc5e21c_r.jpg&&&img src=&/5b8af0ef58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b8af0ef586_r.jpg&&&img src=&/09eefbb4bdabaa5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9eefbb4bdabaa5e_r.jpg&&&img src=&/f9cd954de390c46e0c56a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9cd954de390c46e0c56a4_r.jpg&&
来自子话题:
当初雷、黄还是真爱的时候,雷军把林斌介绍给黄章,林斌率谷歌团队帮魅族从wm转向安卓,雷让黄章分百分之五股份给林,吸引林加盟,黄不同意,后来林斌就跟着雷军创业,现在是小米公司的总裁。&br&&br&人的区别、钱的区别造就了今天两家公司的区别。&br&&br&魅族至今因为专利费的问题而无法和高通合作。当初高通看不起初创业的小米,拿来纯英文版的协议给林斌看,这难得倒海归及谷歌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吗?林就当场真的一字一句地看然后敲定了协议。&br&&br&5年前魅族5%的股份值几个钱?&br&&br&最近黎万强写的那本书,被360和华为外包营销公司等大量竞争对手大量购买,小米难道不怕自己的绝学被对手学去吗?其实这本书里99%介绍的都是外在招式,只有1%的内容告诉你内功心法——多的花不完的钱和超一流的团队,当别人看懂这个内功心法的时候也就绝望了,黎万强摸摸自己的口袋,笑而不语。
当初雷、黄还是真爱的时候,雷军把林斌介绍给黄章,林斌率谷歌团队帮魅族从wm转向安卓,雷让黄章分百分之五股份给林,吸引林加盟,黄不同意,后来林斌就跟着雷军创业,现在是小米公司的总裁。人的区别、钱的区别造就了今天两家公司的区别。魅族至今因为专利…
来自子话题:
发现这个近三年每天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很兴奋,第一次回答知乎问题,如果表达不清楚请见谅。&br&&br&鲜柚应用获取苹果App Store的App免费、降价信息的手段可能还不够智能,采用的是技术+人工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几个来源:&br&1. 对App Store的应用价格进行不断抓取监控变化,举个例子,假设10:00时抓取某个App的价格是6元,10:05时再次抓取它的价格时已经是免费的,则说明它限免了。目前这个是鲜柚应用中限免信息的主要来源,那么问题来了:App Store 目前有150万+的App,苹果服务器对爬虫的限制越来越多,如何能尽快抓取到价格变化? 我们的主要思路是选择几个优先监控的App子集,缩小监控范围:&br&a. 优先抓取曾经降价、限免过的App,一般限免过的应用还会再次降价、限免&br&b.
优先抓取优秀开发商的App,优秀开发商的App一般质量比较高,如果它们限免用户关注度比较高。鲜柚团队手工整理了数百个优秀开发商的名单,程序会优先监控它们的价格变化。&br&c. 优先抓取中国区、美国区等10多个主要市场付费榜、免费榜排名Top 1000的应用。这个比较好理解,不解释。&br&&br&以上a, b, c三类应用可能不到1个小时刷新一遍价格,其余100多万应用每天刷新一遍价格。&br&&br&2.鲜柚应用内置一个鲜柚社区,里面很多App达人会分享限免、降价信息,速度经常比我们的监控程序还快。比如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迷失之风等大作限免都是用户帮我们第一时间发现的,我们团队的小编会不时查看社区的帖子,经常有惊喜发现。&br&&br&3. 我们编辑也会参考国内外一些优秀同行的限免信息,比如国外的AppZapp、AppAdvice、Appshopper等,国内的App每日推送、iApps等,弥补我们抓取程序的不足。&br&&br&4. 部分合作开发商会提前告知限免信息,比如Gameloft提前2天告诉我们狂野飙车8的限免信息,我们在鲜柚社区通知后,很多用户把它加入了心愿单,在它限免后第一时间得到了推送提醒。&br&&br&还有一些可能改进的的地方,目前我们还没做到,将来可能会实现:&br&1.
监控新西兰地区的App Store,很多降价信息都是开发者在Apple后台提前设置的,比如提前三天设置好10月28日限免,由于时差,一般会先在新西兰区显示价格变化,然后等几个小时后中国区才显示价格变化,所以监控新西兰区的价格变化可以提前知道某些可能限免、降价的App&br&2. 提高App抓取速度。相对搜索引擎索引的网页数量(1000亿+),App Store的App数量(150万+)还是小数据,但我们目前全部抓取一遍App数据还要一天,抓取速度还有非常大的优化空间。&br&如果投入更多服务器并改进抓取策略避免被苹果服务器封掉,很有可能在5分钟内全部抓取一遍。&br&3. 给予高级用户更多权限,让千百万用户来帮助发现价格变化(相当于增加了无数台高智能的分布式抓取服务器,哈哈),然后自动更新我们的系统价格。&br&&br&&br&补充说明下:&br&1. 鲜柚应用的高级用户最喜欢的功能是&b&心愿单&/b&功能,将收费应用加入心愿单,等它降价、限免时可以自动获得提醒,推荐特别关注收费App降价、限免信息的应用达人使用这个功能。&br&&br&2. 现在越来越多的App都在走应用内购买(In-App Purchase)模式,优秀的限免应用有减少的趋势,有时候我们小编一天都难挑出1个优秀的新限免应用。鲜柚应用目前在弱化限免推荐,重点给用户推荐更多高质量应用(不一定是限免应用,很多是长期免费的应用),新增了很多特色分类:&br&a. 新增了美国排行、日本、香港、台湾等多个不同地区的排行榜,不用切换账号就可以看多个排行榜。这个推荐给关心国外排行榜的应用达人、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士。&br&b. 新增苹果推荐、大厂新作、精品收费、一周精选等优质内容分类,推荐给时间不多、只关注精品的效率人士&br&c. 新增高画质游戏、3分钟游戏、可对战游戏、精品网游等游戏爱好者专属分类&br&d. 新增精品收费、心愿单排行分类,喜欢收费App的用户可以关注这两个分类。&br&&br&3. 很多用户抱怨说鲜柚应用的界面还是iOS 6 风格,分类太多太乱,其实有个解决方法:&br&使用鲜柚应用的自定义分类功能,去掉和调整一些不喜欢的分类,只留下几个最喜欢的分类,比如我对国外排行榜比较关注,只保留了下面几个分类。&br&&img src=&/ef37d97a8bfa4aa4e0836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f37d97a8bfa4aa4e0836b_r.jpg&&&br&&br&&br&4. 附下载链接:&br&鲜柚应用:&a href=&/cn/app/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unes 的 App Store 中的“鲜柚应用”&i class=&icon-external&&&/i&&/a&
发现这个近三年每天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很兴奋,第一次回答知乎问题,如果表达不清楚请见谅。鲜柚应用获取苹果App Store的App免费、降价信息的手段可能还不够智能,采用的是技术+人工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几个来源:1. 对App Store的应用价格进行不断抓取监控…
来自子话题:
非常好的发现和问题。&br&&br&iPad 的按键为什么是塑料的,不仅 iPad 4 代以及以前所有 iPad,还包括 iPod touch 4 代以及以前所有 iPod touch,还包括 iPhone 3GS 即以前所有 iPhone。因为它们都采用了同一种形式的音量控制按键,一体式的,叫做 cantilevered push button(悬臂式按键)或 seesaw button(跷跷板式按键),它们都是一个形体单元提供两种按键,通常在两端,互不干涉。跷跷板式按键顾名思义,一端按下的时候,另外一端翘起,或许翘起的量微乎其微但还是有翘起,尤其使用刚性材料比如金属的时候更加明显,那么无疑会破坏设计,而采用相对柔性的材料比如塑料,则可以把这种翘起完全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Apple 有过一份专利描述过这种按键,专利号为 7,863,533(&a href=&/patents/US7863533?dq=7,863,533&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atents/US78&/span&&span class=&invisible&&63533?dq=7,863,533&/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标题为 Cantilevered push button having multiple contacts and fulcrums。&br&&br&但围绕这一按键会牵涉到其他很多,比如 iPod touch 一代是没有音量控制按键的。而 iPod touch 4 代其实没使用悬臂式按键而是分立单独的,不过使用的还是塑料。为什么 iPod touch 4 代没有使用 2 代及 3 代的悬臂式按键,这就要看这两种 iPod touch 的设计了:&br&&img data-rawheight=&406& data-rawwidth=&780& src=&/b1424403e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b1424403eb_r.jpg&&&br&iPod touch 4 代的设计中,因为曲线以及形态的变化,音量按键完全在背面了(因为在正视图中看不到按键,从这一点来说 iPad 2 代及之后的 iPad 和 iPad mini 的按键也是在背面的),按键就很难操作,因为悬臂式按键的操作更倾向偏距式的,而 iPod touch 4 代的设计要求操作更专心,那么 iPad 2 代及之后的 iPad 为什么没做成分立式的,我想是因为操作范围从手掌扩大到了手臂范围,比如用另外一只手的食指来操作。&br&&br&&img data-rawheight=&406& data-rawwidth=&780& src=&/6eb03cc57adf8be179ae56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6eb03cc57adf8be179ae560_r.jpg&&&br&&br&比较一下采用分立式音量按键设计的 iPod touch 4 代,以及采用悬臂式按键的 iPad 2 代以及以后的 iPad,发现按键从大小到形态的设计差别很大(一个与背壳水平贯穿,一个与背壳垂直贯穿),我的看法是这与工艺也有关,采用 Unibody 的 iPad 可以做到很大的壁厚,这样在装配及视觉上可以很好的控制缝隙,包括两个零件的公差控制也简单,同时按键模块在内部的装配后者更方便,加上操作的不同,iPad 上可以继续使用悬臂式按键。&br&&br&那么 iPod touch 4 代的设计既然使用了分立式的,为什么不做成金属呢?因为 iPod touch 在 5 代之前使用的是冲压成型的不锈钢作为背部外壳,所以它不能像 iPod touch 5 代 Unibody 式设计中那样可以用 CNC 加工出“实心”的金属按键。&br&&br&既然说悬臂式按键容易形成明显的跷跷板形态,为什么 iPod nano 7 代就使用了金属式的悬臂式按键?iPod nano 7 代的按键很长,有 28 mm 多,而其他悬臂式按键比如 iPod touch,iPhone,iPad 等的悬臂式按键只有 20 mm 多一点,另外 iPod nano 7 代使用了 Unibody 式设计:&br&&img data-rawheight=&406& data-rawwidth=&780& src=&/2b6abce94d88b2f90ddb0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2b6abce94d88b2f90ddb0e_r.jpg&&&br&(图右截取自 iFixit 的拆解照片:&a href=&/Teardown/iPod+Nano+7th+Generation+Teardown/92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eardown/iPo&/span&&span class=&invisible&&d+Nano+7th+Generation+Teardown/92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你可以看到按键的设计以及内部的紧固方式,因为在 Unibody 上做螺孔等变得随需而定般方便,通过这些设计来抵消跷跷板形态,另外采用怎样的设计有更多的考虑,比如说即使在这发生明显的跷动(会动多少,买了 nano 的朋友可以看看),使用现在这样的设计仍然是最佳的。&br&&br&所以,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考虑,里面会有各种因素在作用,比如传统和打破传统形成新的传统,iPad 1 代是 Unibody 式设计,而且按键处在一圈平面上,为什么它不采用金属设计呢?为什么 iPhone 4 之后 iPhone,iPod touch 和 iPad mini 都采用了金属的按键设计?里面有逻辑也有传统。
非常好的发现和问题。iPad 的按键为什么是塑料的,不仅 iPad 4 代以及以前所有 iPad,还包括 iPod touch 4 代以及以前所有 iPod touch,还包括 iPhone 3GS 即以前所有 iPhone。因为它们都采用了同一种形式的音量控制按键,一体式的,叫做 cantilevered pu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7激活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