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应如何增强应对和预防突发事件的意识

增强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陈雨辉. 来源:安全教育每周一课 点击:
 评论: 更新日期:日
增强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
一、教学目的: 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教育学生怎样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方法: 先公布有关机构关于安全事故方面的调查数据,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三、上课时间:日(星期一)下午周会课&& 上课班级:计算机专业2007级(2)班&&& 授课教师:惠州市财经学校& 陈雨辉
四、教学过程:
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健康、平安是生活赐给每一个懂得它意义的人的最好礼物!而安全重于泰山,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线。然而,面对生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潜在的意外,您是否做好准备加以防范?&&&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打架斗殴、体育运动损伤、火灾火险、溺水、吸毒、性侵犯、自杀等等。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曾记否:新疆克拉玛依发生特大火灾,共有三百多名师生葬身火海;河北省某中学做课间操时学生在楼梯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数十名学生伤亡;山东某犯罪分子贾某闯入一小学,持刀砍伤25人;湖南一学生欲翻墙跑出校外,不慎重从围墙摔下身亡;黑龙江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某水库远足,4名学生溺水而亡。也曾有这样的案例:课间在教室里打闹,结果出了人命;在走廊的护栏上显身手,结果翻下楼去上不来了……当然更不用说开水烫伤、洗手间滑倒挂彩、骑车摔断手脚的事了。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与数据怎能不叫人心痛震惊,想相那些如流星般陨落的鲜活的生命和天真的容颜,又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的最大杀手。这些血的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反映了我们学生对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薄弱,暴露出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再说,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网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恋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当前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曾有专家指出,通过各类校内外的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校内、外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亲情、道德、责任、义务等等所交织的密切的关系当中。因此,个人就不仅只是个人。每一个人的现在都与未来相连,每一个人的自身都与家庭相连,每一个人的荣辱都与整体相连。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钢铁长城。
“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是保证师生员工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携起手来,营造“关注校园,关爱生命,关心自己”的氛围,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了让学校安全的警钟长鸣,为了我们能有一个舒心、优雅、文明的学习环境,我在此向同学样发出以下倡议:
&&& 1、加强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以“构建和谐校园,健康安全成长”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我们的安全、文明意识,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
&& &2、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不打架斗殴,不在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争做文明的中学生。
&&& 3、关注课间安全。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
&&& 4、严格规范操作。体育活动、实验课、社会实践及其他户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程,不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妨害安全的问题发生。
&&& 5、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骑电动车摩托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集体外出必须经过学校同意,必须服从带队老师的指挥。
&&& 6、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在校外的摊点上吃饭,不偏食,不暴食暴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7、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不私拉电线,不在宿舍内使用充电器、热得快、电热毯等电器;上下高层床辅注意安全。不接受陌生人接送与来访,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保卫人员或教师。
&&& 8、学会自护自救,提高防御能力。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做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人。
&& &9、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在教室和宿舍,上学放学不要独行,要走大路,最好由家长接送,或者和同学们结伴而行。如果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机智,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及时敢于拨打110报案。
&&& 10、认真学习,珍惜时光。远离网吧,远离台球室,远离游戏厅,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结伙、不谈恋爱,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的家!为了创建文明的校园,为了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的行为,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校园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吧!
Tag:相关内容
安全教育教案热点内容
4533182007621331941322881220401110099812981720
安全教育教案推荐内容
01-1601-1401-1301-1201-0801-0801-0801-08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  业务联系:010-
E-mail:   &
&& 京公网安备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调研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调研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现状与思考
下载积分:1099
内容提示: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现状与思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7|
上传日期: 10:21: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现状与思考.PDF
官方公共微信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与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仅2008年就有南方雪灾、5·12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4·28胶济铁路列车相撞等事故灾难,再到今年的H1N1甲型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它们以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严重危害或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然而,我国高校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平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由于校园环境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突发事件在高校也具有特殊性。常见的校园突发事件既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水灾、地震、疾病等自然灾害;
也有危害学校成员自身的自残、自杀身亡等个体事件; 还有危害校园安全的治安案件和学生偏差行为,
如学生斗殴、偷窃、性骚扰、凶杀、校园枪击以及波及到校园内的社会危机等。例如,2007年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韩籍男子持枪使32人死亡29人受伤的悲剧,马加爵杀人案,以及去年发生在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的火灾4名女生跳楼身亡,等等。这些事件显示出我们对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研究重要性和紧迫性。
灾难来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茫然不知所措,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时4名女生选择跳楼求生以致身亡这样惨烈的事件再度将人们的视线集中到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上。一份《突发灾难来了我们怎么办?》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常识严重匮乏。大约两成的学生认为,自己仅仅掌握少量的自救常识,“稍微知道一点,比如救助出血伤员时应该用布条紧紧勒住伤口。”在身边的同学中的调查有一句玩笑话或许更能敲响我们的警钟,在假设的众多情境中,当问到假如学校图书馆(地下一层)发生火灾怎么办时,一男生滑稽地回答说,“我会找本宗教的书看一下,准备升入天堂”。这些足以反映出我国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缺失。具体表现有:首先就是慌乱、不理智,一心求生却方法不当;再次,自救常识或技巧严重匮乏;最后,灾后自我心理疏导能力不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的呢?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讲,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就是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大家唯一关心的是分数,对学生的能力开发主要集中于学生的读、写、听、说等学习能力,
忽略了一个人的发展是综合素质的全面的发展, 不仅包括学习能力,
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学校普遍忽视了对学生危机教育、防范意识教育、灾难教育,
特别是忘了告诉学生当遭遇不同危机时怎么去面对, 以及处理的技巧等, 导致学生在面临大事、要事和急事时,
出现价值错位、心理失衡、举止无措的现象,
引发了学生道德的让位和精神的困惑。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现时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使他们的独立性、受挫能力、意志力等都相对较差,对于家庭的依赖性相对较大。而家长又相对缺乏忧患意识和对子女自救技能的培训意识,使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时没有很好的应辨能力。从社会教育方面来讲,我国对学生的应急能力训练,
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安全教育”学习,
非但没有各种紧急事件的模拟演练,连宣传教育都很少,每次都是在发生事情后才进行宣传性的全民教育。这与国外相比差很多,比如日本,
因为是地震多发国, 所以为了培养公民抗击地震的应急能力,
从小就开始进行火灾、地震等的防护演习;德国设立了全民救护日;美国人从儿童起就学习如何逃生。最后,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看,大学阶段人生最彷徨的阶段,是心理上的无助期。大学生一方面想有抱负另一方面又缺少经验和展示平台,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心理承受力弱。因此在校大学生真正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被盗、火灾、中毒等危机事件,
容易受暗示影响而反应过激, 无法做出理性的思考, 集体无意识地表现出一片混乱, 无法做到保持冷静, 且夸大所受到的挫折和压力,
也不能关心同学受到的压力, 更不能掌握机会, 调整自己, 恢复平静。2003 年“非典”流行, 很多高校学生不顾校方再三劝阻,
集体逃离学校而失控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缺乏灾难教育和意志力的磨炼, 缺乏危机教育, 造成危机意识的淡漠, 使相当多大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缺乏独立分析和灵活应变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能在危机爆发初期就事先预见、迅速处置和有效控制, 无法沉着应对,
甚至造成灾难的扩大, 也不能在危机后尽快恢复心态平静。
二、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第一,保持理智和清醒。灾难发生时,当你回过神来要逃生时,如果你身边的人仍然惊恐万状、呆若木鸡怎么办?这时如果可能,你应当轻声提醒他:“没关系,别紧张,我们要马上离开这里。”注意你的声音!应当是友好而亲切的,惊声尖叫或大声斥责,都会大大加剧当事人的恐慌。
第二, 正确判断
果断决策。事故发生后可先进行几秒钟的思考,对危险的来源、性质和正确应对方式迅速作出正确判断。例如,球场骚乱,若毫无目的地随人群奔跑,往往是挤死人的重要原因,正确的方法是尽快逃离人群,若已被卷入人群中,应双手抱胸,两肘朝外,以此姿势来保护肺和心脏不遭挤压。
第三,坚定信心,忍痛自救。日汶川地震事件牵引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场灾难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场景:“我一定会活下去”、“我知道你们会来救我”、“为了爱人,我坚持下去就是一生一世”……获救后,幸存者一句句充满人性光辉和生命意志的话语,感动了整个世界。这些幸存者们坚信自己能获救,相信自己一定能活下来。
三、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途径
首先, 加强危机教育,
提高学生预防能力。要教导学生人身安全、自然灾害频发、交通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观念并将安全观念融入生活及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从平日即养成独特的敏感性、理智性觉知,让他们善于从各个角度客观地感知和分析校园突发事件的潜在隐患的信息,学会怎样去分析、核证信息的重要性及可信度,
尽力掌握危机的重点与真相。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有人造谣说震源要往兰州移,当时学校里的很多学生晚上都不回宿舍睡觉,怕地震再次到来。这虽说是敏感性强,但是没有理智的思考。所以,我们在对突发事件预警时不仅要敏感而且要理智。对于预警能力来说,预警能力强就能够根据微小的征兆,
敏锐地觉察到灾害的即将发生并立即发出警报,采取应对措施。危机预警能力非常重要,它是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另外,
学校还可编写一些危机手册,引导学生辨别突发事件,认识危机涉及的范围、内容和性质,加强学生迅速反应能力,提高学生预防预警预控的能力。同时,学校应该开设有关突发事件的课程。
其次, 培训处突技巧, 提高学生干预能力。对危机信息的缓报、漏报和错报,
会影响作出科学、果断的决策,错失有效预防、预控、预报危机的有利时机。学生的视角毕竟有限,
无论是否可以正确或不正确地对危机进行判断,学生都要在第一时间内将发生的突发事件上报相应的组织,以免延误学校调动现有资源,
整合团队力量处理危机。同时收集各方对学校危机控制的意见,迅速反馈到学校,
为学校整体的危机干预提供第一手材料。例如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杀案中,学校及时利用网络等工具发布信息,使惨案没有更大范围扩展。所以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控制突发事件的程序及原则,
如控制直接的损害、及时报告、同学分工合作等。
实施仿真模拟,检视学生应急能力。学校可以以个案形式推行训练,拟定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模式,设计制定标准作业程序,安排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并摸仿真实的情境,定期加以演练,事后通过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的总结,
让老师、学生都能了解状况,加强全校师生的危机感,不定期地在实践中检视学生应付紧急事件的综合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火灾的防护演习,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逃生方法以及被困时如何自救。日,教育部首次在清华大学举办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3300余名新生参加。李卫红副部长强调,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工作,检验和完善高校应急预案,增强广大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通过训练,让大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处境,评价自己的情绪,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联系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应对经验,掌握应对策略,进而提高应对能力。
第四,培养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干预。首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注重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其次,突发事件背景下对公众进行危机心理咨询极为重要,因为受人们的心理波动更加剧烈、恐惧心理更加深重,他们更需要心理调节。危机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具有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是在强烈的突发事件作用下的精神障碍,受众会出现表情冷漠、少言寡语、意识朦胧、表情紧张、恐惧等状态。创伤后障碍一般会出现创伤重现、警觉性增高、创伤噩梦、焦虑抑郁等状态。危机心理咨询者应针对不同情况的心理障碍开展咨询。可以运用控制呼吸法战胜突发事件恐惧,可以宣泄不良情绪,可以使用想象放松技术,可以采取行为阻断法、还可以运用逐级暴露法来克服恐惧心理。最后,突发事件容易使大学生处于集体恐惧的心理阴影下,此时,及时的介入式心理干预和疏导可以有效地控制群体的负性情绪和非理性行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对群体的心理疏导可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即将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做一系列的心理游戏,使他们产生心理共鸣,消除心理恐惧和焦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往期回顾 &
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反应调查
——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
&&&&【摘要】大学校园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必然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应激。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心理反应及对学校安全状况认知评价,提出高校防范突发事件的对策: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化、法制化的高校公共安全机制,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处理机制。&&&&【关键词】突发事件&&大学生&&心理反应&&调查&&对策&&&&近年接连几起震惊全国的高校突发事件给高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这不但使陷入突发事件漩涡的高校人财物受到损害,引发形象受损、声誉下降等后果,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埋了下长期无法祛除的阴影。&&&&为了解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层面造成的影响,促使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理机制的建立,笔者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出分析,藉此展开研究。旨在为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处理机制、健全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对辽宁省26所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学生涉及本、硕各年级;学校类型涉及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院校;专业学科涉及理学、工学、农学、林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生身份有普通学生、班干部、院级干部和校级干部。&&&&调查内容和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心理反应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利用电子和纸质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个人信息、大学校园突发事件情况调查、大学生安全意识评价、校园安保安全状况、大学生安全教育情况等5部分,共30题。&&&&分析方法。所有问卷进行整理、统一编号,用Excel2007工具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数据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问卷个人基本信息。本次调查有效问卷共2075份,其中男学生有1083人,女学生992人。其中理科学生307人,工科学生828人,农林医科学生142人,文法哲学生274人,教育经管学生524人。&&&&校园突发事件情况调查。在所在学校遇到过或听说过哪些校园突发事件的调查中,“宿舍被盗”、“遭遇扒手”、“自杀”这三项占据选项的前三名。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学生对这三项答案的选择数据上没有差异,只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答案差异显著(p﹤0.05)。在校园突发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认定中,58.6%的大学生认为自杀、杀人或被杀影响最为严重,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也折射出此类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的巨大冲击。&&&&35%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心理阴影和情绪波动。在发生突发事件后,校方是否对周围的学生及相关人员做心理危机干预,是否及时进行教育或消除心理阴影的回答中,55%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只有29%的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导致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调查中,学校防范措施差、学校管理有漏洞、大学生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学校安全教育滞后等分别占据了主要原因,而选择“大学生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比例高达33%,说明当今大学生心理层面的呵护急需加强。&&&&安全意识评价调查。关于大学生个体安全意识的调查统计表明,74%以上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不亚于学生成才,只有不足7%的学生认为校园安全不是很重要。71%以上的学生遇到校园安全事件时,会选择拨打110或向附近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求助,而9%的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可能会“不知所措”;50%以上的学生获得校园突发事件的消息来源途径主要是通过同学交流或者网络媒体,而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途径的却不足11%;54%的学生关注国内外校园突发事件的程度是一般,31%以上的学生表示关注的程度较大或很大,而15%左右的学生表示平时关注突发事件的程度很小。&&&&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较强,但是直接信息来源较少。少部分同学对突发事件没有清醒认识,甚至缺乏危机意识。大学生整体对校园安全相关信息的认知度还不高,应对危机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在学生身份、年级、专业、地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理工类、文史类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低于医学类和管理类学生。&&&&校园安保安全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对学校有关校园安全措施管理制度以及保安管理制度完全不了解,60%的大学生有点印象。40%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总体治安状况比较好或者一般,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不太安全或者非常不安全。55%的同学表示不会使用学校的紧急求助设施,只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介绍过使用。平时能看见学校安保人员巡逻校园的学生比例约有75%,而表示“能经常看见,很负责任”的数据比例不足10%。&&&&安全教育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校园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认知、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四个主要因素。67.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校园突发事件负主要责任,表明学生对学校抱有重要期望;51%的学生表示学校组织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但流于形式,只有13%的学生认可自己学校组织的不错,这些数据暴露了学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上存在的缺陷。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生生命安全(行为)教育的课程,认为不必要的学生比例不足5%。从学校角度看,65%的学生认可最有效的预防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途径是安全类课程,其次是健全制度、影视图片宣传、案例或研讨会等途径;从家庭角度看,75%的学生认为父母教导能够有效预防校园突发事件,认可亲属言行也能影响到效果的学生比例只有39%;从社会角度看,51.8%的学生认为制度法规是预防校园突发事件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是社区宣传、影视传媒及他人影响。&&&&调查结果的思考&&&&调查中所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识是正确的,面对突发事件都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尤其是研究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一般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其心理相对较稳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积极调整心态面对问题。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一是目前高校中缺乏科学的、健全的制度防范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即常态下防范突发事件的机制及应急处理体系还不完善,机构组织松散,人力、物力投入不够,责任分工不清晰,使突发事件一出现常常导致被动应付、危机公关的局面。&&&&二是学校的安全教育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教育才刚刚起步,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调查显示,有些学校并没有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内容,更是缺乏防范危机事件的演练。&&&&三是大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基本知识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欠缺。大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思想和心理还不成熟,有相当多大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情绪不够稳定,不具有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意识,不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来分析和对待危机,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需要以后重点关注和加强教育。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对加强安全基本知识教育的呼声较高。&&&&对策与建议。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在大学生中开展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调研和进行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培训,既是大学生发自心灵深处的真切呼唤,也是促进其健康成才的发展需求。怎样在大学生中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及培训,是一项需要深人调查和思考的远大工程。&&&&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化、法制化的高校公共安全机制,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事件前、中、后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基于此项调查,为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合理处置高校突发事件,同时减轻类似事件发生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应激,降低对社会和高校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实施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建设已势在必行。&&&&要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开展全面、完整的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对大学新生要进行系统地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认知度,对突发事件做好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及自救互救能力。&&&&最终,要建立“三点一线两关”(即一二三)式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处理机制。即管理者、教育者、危机干预者组成的“三点”,以教育贯穿三点而连成的“一线”,把住防范关和事件处理关的“两关”。管理者负责教育的着力点,如制定政策,配置人财物资源;教育者负责教育实施,如对学生进行意识培养、心理建构和能力提升,守住防范关,起到预防功能;干预者负责教育支持,如危机应对和心理干预,应对事件处理关,起到修复的功能。&&&&综上所述,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应对突发事件认知的调查问卷,更精确了解到大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时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教育,做到平时防患于未然,危机时能够尽快从容有效地应对,互帮互助、群策群力。并且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深入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本质,找出共性和规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为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处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依据。&&&&(作者分别为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大连交通大学讲师;本文系2010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处理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0lslktmks-16)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自我意识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