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自贸区有哪些21个国家有哪些

商务部:亚太自贸区是APEC成员的共同愿望 获一致支持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王优玲)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4日表示,建设亚太自贸区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成员共同提出的,是成员的一致意见和共同愿望,不存在阻止和冲突。  王受文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经贸领域合作新闻发布会上说,APEC要对亚太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自贸区的建设起到“孵化器”作用,在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方面,中方希望切实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协调和领导作用,完成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的制定。  “亚太自贸区不是中国提出的,是APEC21个成员的共识。”王受文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得到了可以说是所有成员的一致支持,具体有些内容还在讨论中,但我有信心这些关于亚太自贸区内容的不同意见,都会得到很好处理。”  王受文表示,中方希望落实APEC自贸区信息交流机制,促进跨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区的互动,提升透明度,同时,加强亚太自贸区的分析研究,大力开展自贸区谈判能力建设,为最终实现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0日至11日于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在时隔13年后再次担任APEC东道主。  据介绍,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三大议题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  当前,APEC21个成员的对外贸易总额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48%和57%。2013年,中国与APEC其他成员之间的贸易额达2.5万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中国对APEC成员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9%,实际利用来自APEC成员的外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3%。  作者:王优玲点击进入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Newshoo)
GDP考核尽管不完美,但它还是不错的指标。[]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庭/周海媚/张钧甯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唐嫣/李易峰/舒畅/陈伟霆/黄明
主演:瑞恩?高斯林/凯瑞?穆里甘/布莱恩?科兰斯顿
主演:周迅/黄晓明/谢依霖/隋棠
金星批陈赫离婚矫情
韩星涉性交易下车歌手3
盘点导师“抢人”手法
女友陪同学相亲被告白
杨阳洋立志做体操冠军
郭晓东自曝平凡出身
女星潜规则男演员
匆匆那年大结局
郑凯曝新片床戏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演绎别样性感……[]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四十人论坛
> >亚太自贸区:红利与角力
字体大小[]
亚太自贸区:红利与角力
共有0条点评
  近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G20)先后在北京和布里斯班召开。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在本次APEC会议上得以正式启动,APEC各成员批准了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路线图。在随后召开的G20峰会上,与会领导人也就扩大全球贸易达成共识。G20峰会闭幕后,中澳实质性结束自贸协定谈判。此前,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也已结束。中国对外自贸区建设迎来&突破时刻&。
  目前,亚太地区还存在两个规模较大的区域性自贸协定&&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以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太自贸区与TPP、RCEP是否将走向融合?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亚太自由贸易问题上的博弈?如何看待亚太地区多种自贸安排重叠交织而可能出现的&意大利面碗效应&?
  为探究以上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采访了论坛(CF40)战略合作机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创始人、名誉所长弗雷德&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论坛特邀成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亚太自贸区如何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CF40:亚太自贸区进程的正式启动与路线图的确定是历史性的突破,但其建设与推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的实质性工作有哪些?中国将承担什么角色?
  赵晋平:作为跨区域多边的自由贸易安排,亚太自贸区的建立大致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就亚太自贸区未来将会对区域经济、区域内各经济体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这一步可由官方主导进行联合研究,或由学术研究机构牵头进行,最终研究成果可作为政策建议提供给各经济体政府作为决策依据和参考。这有助于帮助各方更加了解推进亚太自贸区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合理谋划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实现路径和阶段性目标。其次,如果区域内各成员在构建亚太自贸区方面达成了共识,就可以正式启动有关亚太自贸区的多边谈判。最后,经过谈判形成各方君可接受自由化方案基础上,签署自贸区协定并正式生效。
  从实践角度来看,目前有必要在亚太成员范围内组建联合工作组,就亚太自贸区的影响、主要框架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全面、系统研究和论证,这是目前急需做的第一步工作。在这方面,中国作为亚太自贸区的倡议者和参与者之一,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除通过选派工作团队和知名专家参与联合工作组工作之外,还可在工作机制组建和工作推进过程中做好协调工作,和各方共同打造良好的工作平台。一般情况下,自贸协定的联合研究机制有两种模式。一是由各经济体的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联合开展学术性研究,为后续工作做好理论准备。二是各方政府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组件由政府主导,官、产、学各方代表参与的联合研究机制。后一种联合研究更加贴近后续谈判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快准备阶段的工作进程。根据在2014年11月APEC北京非正式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各成员将共同组建联合工作机制,开展关于亚太自贸区的战略研究。这意味着亚太自贸区将直接由各经济体政府共同主导,官、产、学各方联合参与,进行各方共同参加的联合研究。在研究中,可就未来协定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在亚太自贸区自由化程度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未来谈判中需要明确的框架和路线图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供各国政府在推进亚太自贸区工作中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其实关于建设亚太自贸区的倡议并不是第一次在APEC首脑会议上提出,2006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亚太自贸区的概念和愿景;2010年的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各成员经济体开始提出APEC作为亚太自贸区的孵化器概念,并同意将东盟&10+6&和&10+3&贸易协定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等贸易机制,作为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可能路径。近年来,不少机构、专家在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所以我认为直接进入官方主导的联合研究,并在研究中结合前期专家、机构的成果,结合未来实际谈判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开展务实性的探讨,这是当前需要开展的首要工作。
  弗雷德&伯格斯坦:要构筑亚太自贸区,很多关键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最紧迫的是时间安排:最近召开的APEC会议暗示了在认真研究亚太自贸区之前,先要完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建设,毕竟APEC对亚太自贸区的战略研究要到2016年才会完成。
  CF40:在本次APEC会议通过亚太自贸区路线图之前,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这一系列举措的目标是什么?将如何相互影响?我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有哪些预期?
  金中夏: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重返亚太、力推TPP和TTIP的一种防守型的反应。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希望通过TPP把中国排除在外,那么中国可以先在自己能够有效发力的区域推动合作,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向西部陆地发展,向中东、欧洲的大市场发展,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向东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确保我国的海上生命线。
  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一带一路&首要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亚投行的资金支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使我国的工程、产品、劳务&走出去&,并促进我国跟沿线经济体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涉及的经济体与亚太自贸区成员多有重合,而其侧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亚太自贸区的推进提供了硬件条件。亚太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而且辐射范围更广。从全球战略来看,亚太自贸区实际上是把&一带一路&进一步向东扩展了,达到太平洋的彼岸,这使我国新时期的对外经济战略更加平衡、积极并具有建设性。
  赵晋平: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对于促进中国和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战略构想。这些新的构想,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各国人民带来福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这样一些战略的提出,是中国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兴经济大国,希望在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繁荣和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表现。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把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重要切入点;在加强贸易投资合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过程中,需要有效整合各方的资源优势,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需要加快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原因。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亚太自贸区本身的发展前景是令人乐观的。APEC这21个经济体普遍坚持开放政策,经济融合程度已经比较深了.例如中国和美国,从国别来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于美国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相互之间的投资在各国所吸引的外资中也占有比较高的比重。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截止到2013年年末已经有730亿美元,涉及到6万多个项目。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虽然发展的时间和历史还比较短,但是这几年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高的,截止到2013年年末,也达到了150多亿美元的水平,而且今后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所以,这21个经济体之间的经济相互融合,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具备了很好的合作基础。
  另一方面,各国对亚太自贸区有需求。无论是其中一些主要大国,像美国、中国,还是澳大利亚、韩国和东盟的一些国家,都持有积极的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愿望。而且在推进自身和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自由化方面,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比如韩国已经和40多个国家签署或者商签自贸协定。东盟也在积极推进自身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同时也在与主要经济体商签自贸协定。中国目前已经签署了12个自贸协定,而且今后这个数字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说,各国都持有积极地推进开放型经济,推进与其他经济体之间商签自贸协定的愿望和意愿。这也是亚太自贸区取得积极进展的很好的条件。
  另外,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对于亚太自贸区的21个经济体来说,区域内贸易占的比重甚至高于欧盟、北美自贸区的区域内贸易比重。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内,各国相互之间的贸易是各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会为推动制度性的安排创造一个很好的基础,另外一方面,它本身也需要通过加快推进制度性合作,进一步推进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联系。
  最后,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是在明显加快的,尤其在WTO目前进展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各国都有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亚太自贸区的建设,也有助于避免没有加入这些自贸协定可能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等一些不利影响。
  所以,我认为亚太自贸区的前景应该还是乐观的。再加上它在这之前就已经提出,并且围绕开展了多轮的讨论和研究,所以在认识上也在趋于一致。当然,由于它涉及到的经济体比较多,而且如果它要成为高水平的自贸协定的话,由于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利益诉求有所不同,整个谈判进程将是比较艰难或者曲折的,也需要一定时间,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一种可能性。
▍亚太自贸区带来新红利
  CF40:亚太自贸区的建立将给亚太国家带来哪些红利?对全球经济增长又有哪些推动作用?
  赵晋平:自由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安排)对于区域成员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贸易创造效应。亚太自贸区的成员需要相互开放市场,提高自由化程度,对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商品实行零关税,也应该包括对大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投资准入,如果是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区,这种自由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会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因为各参与方的贸易成本将会明显降低,有利于各自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刺激新的贸易需求。当然,贸易创造效应的内涵不止于此,还包括投资创造效应。在多边自由贸易区内的市场可以看作是一个统一市场,无论是区域内经济体间的跨境直接投资,还是来自区域外的跨境直接投资,进入这个区域后,可以利用这个统一的市场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这将有利于各国的跨境直接投资,区域外资金也将因市场预期的提升而加快进入自贸区内投资,使得投资出现较快增长。投资增长和贸易增长有利于促进竞争,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贸易创造效应来看,对于区域内各个成员而言,只要加入了自由贸易区,就可以享受到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红利,并且有利于促进国内竞争,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是贸易转移效应。由于区域内贸易成本在降低,这些经济体过去与区域外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经济和投资关系,可能会更多向区域内成员之间转移。因此对于加入亚太自贸区内的经济体而言,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对于没有加入自贸区的经济体来说,贸易转移效应带来的是贸易机会减少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各经济体会选择积极加入区域性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未来的亚太自贸区包括APEC的21个经济体,如果21个成员签署了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以高水平、自由化的方式发展,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竞争促进效应,以及贸易转移效应,会比其他一些自贸协定更加显著。将会促进区域内的成员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巨大的宏观经济收益,有助于推动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本地区贸易、投资的持续增长。
  对企业而言,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红利也会逐渐显现。由于相互间市场的开放,企业的目标市场在明显扩大,产品出口到各国的关税和成本都会降低,同时也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进口所需的其他成员生产的产品、原材料和零部件,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效率。此外,还会扩大市场选择范围,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和自由化程度。然而,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随着市场的扩大,各国企业都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明显上升。但是从宏观经济收益来看,机遇明显大于挑战。
  消费者也可以从自贸区中获得红利。由于贸易成本、交易成本在降低,消费者更容易得到各国的商品和服务,成本也会降低,这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剩余。当然,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也存在一个挑战,由于市场的扩大,竞争在加剧,如果不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去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职业选择可能会面临压力和挑战。
  所以,加入自贸区的各国或各经济体,都会获得宏观经济收益,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产业、贸易、投资的增长,促进就业稳定和增长,提高国民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区域一体化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各国是用利益绑定方式,在合作的背景下进行协调和沟通,有利于提升区域成员整体在全球治理和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有助于推动全球的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所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区域自贸协定的溢出效应。
  金中夏:亚太自贸区的不断推进,能够使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资源配置和分工更加有效。根据国际贸易中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专业化地生产有优势的产品或提供有优势的服务,并进行交换,可以使各国的福利达到最大化。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关键是现实当中是不是真正能达到自由贸易。亚太自贸区能够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达到这样的自由贸易条件,使资源利用的效率大大提高,最终亚太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同时,由于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量、GDP已经超过了大西洋两岸的国家,所以亚太自贸区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将对全球的经济增长、福利改善、财富增加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弗雷德&伯格斯坦: 亚太自贸区的大多数参与国的收入及出口将受益。到2025年,中国能够获得5820亿美元的收入和1.6万亿美元的出口扩张(以2007年美元计算)。我们的研究显示,在10年之后,全世界的总收入会增加约1.9万亿美元。
▍如何看待&意大利面碗效应&?
  CF4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迅猛,形成了各种双边、小多边和多边自贸安排重叠交织的格局,各个协议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根根地绞在一起,这被贸易专家们称为&意大利面碗效应&。那么,应如何看待这一效应?如何处理亚太自贸区与其他自贸安排的关系?
  弗雷德&伯格斯坦:在理想化的情况下,亚太自贸区可以融合所有现存的双边及区域贸易协定,从而破解&意大利面碗效应&。然而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大部分现有协定恐怕都会持续,与亚太自贸区平行存在。&意大利面碗&中关键的问题是原产地规则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会有很多麻烦,然而这些麻烦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又并没有那么重要。
  金中夏:在全球范围之内,我们要首推多边自贸安排,即WTO。在亚太地区,我们首推的是亚太自贸区的概念。在亚太自贸区概念范围之内,还有很多次区域性的安排,比如TPP、RCEP,或者是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很多双边的自贸安排。这些次区域性安排都应该服从于亚太自贸区这一亚太整体的自贸安排,主要规则与其保持一致,最终促成亚太地区自由贸易的真正实现。
  在本次APEC会议上,中国推动所有成员就实现一个亚太区域统一的自由贸易区前景达成共识,是非常关键的。至少在概念上,在官方的理念层面,把已经形成的和正在谈判的各种亚太地区内的次区域的自贸安排,从远景上统一起来了。APEC各成员在会上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这一共识的达成本身就是一大成就,是历史性的突破。亚太各国都看到,即便目前有很多双边、小多边的自贸安排,但是最终各国是愿意走到一起的,而不是渐行渐远的。
  赵晋平:我认为,&意大利碗效应&不能完全解读为负面效应,也具有一定积极因素。一方面,这说明各国还在积极寻找机会,希望通过加强与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来带动区域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这至少是积极行动的一种反映。当然,由于各自所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所采取的路径也会有所区别和差异,所以导致各种各样的自贸协定交织在一起,规则也趋于复杂,增加LE企业的成本。
  另一个可积极评价的因素是,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自贸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部分贸易转移效应的负面影响。比如,虽然中国没有参加TPP发起国谈判,未来TPP如果生效,中国可能会受到一定负面经济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因为TPP的成员中,部分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
  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整合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自贸区框架。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都表明,一个自贸区包括的范围越大,参与的经济体越多,相互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越强,它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就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讲,亚太自贸区已经远超过目前已有的各种自贸协定,包括TPP、RCEP,以及美国和其他经济体的自贸协定。所以亚太自贸区未来可以期待的宏观经济收益也会高于已有的各种自贸区。亚太自贸区建成后,如果双边自贸协定的两个成员都属于亚太自贸区的范围,就可以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整合。如果亚太自贸区的大框架把所有条款或所有双边框架下的领域都包括在内了,双边协定在一定意义上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如果需要区别于其他经济体,适用条件仍然需要限定在双边范围内,还可以继续保持双边协定的有效性。但总的趋势是,各种仅涉及双边或有限次区域多边范围的协定通过逐步整合,最后会成为范围更大、涉及领域更多的协定所覆盖。亚太自贸区形成后,整合能力会明显提升,很多双边的,或者次区域的自贸协定可能就随之结束了它们的历史使命。目前,商签跨区域的、多方成员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这些自贸区可以为区域成员带来更大的红利,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大量重复和复杂谈判带来谈判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更有利于推进整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太地区三大自贸协定走向融合?
  CF40:如何理解亚太自贸区与TPP、RCEP的关系?未来这三大协定是否将趋于融合?
  金中夏:在现阶段,已经客观形成了TPP和RCEP,那么这几个自贸协定强制性融合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一种情形是,让它们各自发展,在各自形成了一定实力之后再进行谈判。另一种情形是,比如中国与TPP成员可能一对一发展出一些双边自贸安排,它们之间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也可能是互相渗透的。虽然TPP目前把中国排除在外,但是由于中国跟其中很多成员发展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那么TPP对中国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就被稀释掉了。同理,比如RCEP中的某个成员不在TPP里面,但它与TPP的一些成员达成了双边自贸协定,那么这种小的双边安排的不断渗透会使得不同的区域自贸安排逐渐互相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区域自贸安排的融合,逐渐接近形成一个大的亚太自贸区。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现实和理想的前景。当然,还有一种情形是,TPP的成员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也加入进去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果既在RCEP里又在TPP里,那么即使RCEP和TPP不能完全融合,交集也将越来越大。
  赵晋平:首先这几种机制不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各个机制自身都是开放的,RCEP、TPP都是开放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只要愿意加入,通过谈判进行相应承诺,都是可以加入的,不是先天性地就把一些成员隔绝在外。所以,它们是相互包容,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另一方面,TPP、RCEP的成员数量和推进进程已经先于亚太自贸区,这两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熟的条件。从推进程序来看,区域贸易一体化进程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RCEP、TPP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将有助于促进亚太自贸区的最终形成,对促进整个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效应。
  弗雷德&伯格斯坦:成功建立亚太自贸区的其中一条路正是融合TPP与RCEP。然而,RCEP在谈判进程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TPP,因此可能不久之后就不能作为TPP&对等的合作伙伴&了。如此一来,考虑到亚太自贸区与TPP的很多成员国都会重叠,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在TPP完成后,依靠TPP的基础完成亚太自贸区的构建。对于任何形式的亚太自贸协定来说,中美两国基于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的谈判都是关键。
  CF40:中国应如何通过参与G20峰会等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金中夏:G20是立足全球的高端的经济治理平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局限于亚太地区。在自由贸易方面,G20强调的更多的是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进一步升级、巩固和发展,推进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全球层面防止区域自贸安排的碎片化。因此,如果我们在G20框架内强调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合作,比如亚太自贸区的建设,那么前提应该是维护全球的多边贸易体制,而且要强调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首要和优先的位置。
▍TPP与中美博弈
  CF40:美国主导的TPP是否有意将中国边缘化?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及其他国家在亚太自由贸易问题上的博弈?
  金中夏:我认为当前中美两国博弈的实质有点象&圈地&。比如美国带头搞TPP,想把中国排除在外。当然,美国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是有很多争论的。当年美国加入TPP的时候,中国也是可以加入的,甚至当时美国也有意与中国一起加入。但是当时中国对于TPP还没看清楚,因此也就暂时没加入。后来TPP发展起来了,中国再加入就困难了。因为现有成员的谈判已经走了很远了,很难再与中国从头开始重新谈判。这从技术上看确实有一定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重返亚太以后,政治上的考虑越来越多。它把TPP作为一个筹码,如果TPP越做越大,而中国又越来越孤立,那么将来中国想进入TPP,可能签的就是城下之盟了。
  但是,在这一轮博弈中,中国首先加快了自己的开放步伐,包括去年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成立,今年沪港通的开通,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的谈判,以及亚投行的建立等。亚投行目前主要是做基础设施投资,它的潜力很大。加入亚投行的成员之间的经济合作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将来还会不断提高合作的水平。
  显然,中国不可能被TPP孤立在外,而且随着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即便TPP想孤立中国,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中美两国的博弈当中,中国的做法是以全方位的开放回应可能的围堵。美国是简单地在地理上在中国周边划一条线,然后把中国的朋友都拉拢走。但是中国的套路不是这样,比如金砖国家是分布在世界几大洲的,中国与欧洲主要大国的合作也在深化,这些合作已经突破了美国在地理上给中国划的这个圈。另外,中国以具有建设性的、开拓性的努力,建立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其诚意之高、贡献资源之巨,是所有相关国家都没有理由拒绝的。因此,中国以无形的合作共赢理念突破竞争对手有形的围堵之网,在很大程度上把美国划的这个圈的效力中和掉了。&&&   中国并不希望国际社会重复过去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分庭抗礼的格局,而是实现真正的和平繁荣的全球化。中国与美国之间,在世界这个舞台上,都不可能实现零和博弈。我希望最终的结果,还是双方以实力为基础,互相尊重、互相开放、互相融合。这是中国应该走的一条路,而且我也希望美国最终能够选择跟中国相向而行。这是我个人对中美博弈和世界经济格局前景的一种展望。我觉得这种前景对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都是比较有利的。
  赵晋平:在当今世界,不包含中国在内的任何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红利方面都会大打折扣,因为中国毕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从这个角度来讲,TPP不可能完全把中国排斥在外,中国也是可以选择加入的。问题在于,从美国的角度来看,目前TPP处于规则制定阶段,并不希望在这一阶段吸收中国加入。未来的可能结果时,发起国谈判结束,规则制定基本完结,再来讨论中国加入的问题。届时就会要求中国必须作出市场开放的承诺,接受其制定的规则。对中国而言,对加入TPP也应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TPP作为一个高水平、跨区域的多边自贸协定,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些效应也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相一致,所以我们对TPP也应该持积极态度。
  当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可能还无法达到直接参与TPP谈判的目标。但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加大扩大开放力度,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我认为中国正在积极做好准备,加入一些高水平自贸协定谈判的条件也将逐步成熟。
  在自由贸易方面,各国之间一定的博弈肯定是存在的。一方面,大家都有积极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各自的利益诉求、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要求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推进区域多边框架本身就是一个谈判、讨价还价或者博弈的过程。这种博弈是在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达到大致的利益平衡,产生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这就是谈判所要达到的目标。任何一项多边或双边的自贸协定、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都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实现的。各国只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通过谈判,互相兼顾各自的利益诉求,最后就能形成利益大体平衡的结果。
相关点评 (共
我也说两句:[所发表的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字数少于500
[ 钟伟等 ]
无标题文档
| 合作与交流 |
| 在线申请 | 在线帮助
版权所有:北京四十人论坛顾问有限公司
秘书处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自贸区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