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童调查报告有什么资助吗

《建立留守家园&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建立留守家园 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报告
育塅示范学校《建设留守家园
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课题组
执笔人:胡爱武
一、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究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00万人。其次是极端个案的集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强奸、诱奸案件时有发生。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督,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国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中央教研所和合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讨会。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研讨会,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日渐升温,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而引起学术界、文艺界及媒体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高度关注。2006年春晚农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国花,同是中国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泪的梦想与企盼!一部以关爱留守孩子为题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开上映,感动了众多观众,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中出现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场面也很快得以从影片中走下来,来到全国许多农村留守孩子的现实生活中。长篇报告文学《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世纪之痛:直击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难题》以及长篇小说《空巢》、《守望》、《当着落叶纷飞》等相继出版,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正在向我们走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育塅乡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口已超过全乡总人口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2005年5月,我们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为我校的留守孩子创建一个和谐快乐的留守家园,学校决定以“创建留守家园
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进行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
二、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儿童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出现问题是有其心理原因的,也是可以探究和解决的。当儿童有问题时,教育者不能把他看作是愚笨或难管教的,而应这样考虑:①他的动机方向是否适合教育目的?②他的行为方式是否偏离常规?他在顺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挫折等。
2、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政策、法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第二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与邪、真与假、善与恶,人性中的光辉与丑恶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每一个人,尚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未成年人所受影响更大。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教育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寻求学校对寄宿生学习管理、生活帮助的方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难,提高他们抵制不良影响和侵害的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在班级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研究,争取形成切实可行的家校联系策略,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立符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案,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研究内容&&&&&&&&&&&&&&&&&&&&&&&&&&&
1、通过对寄宿生在校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跟踪调查,研究寄宿生的成长状况。
2、探索寄宿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新方法。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建立符合留守学生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力求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教育经验。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儿童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家长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研究过程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
&& (1)落实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市教育局教研室刘力平书记为组长的专家指导小组。学校教导主任谢海蓉为研究组长的研究小组,课题核心研究人员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及班主任组成。
(2)制定研究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研究目标,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制定了研究的措施,并起草了《建设留守家园
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研究方案,该方案在市立项。
(3)教师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培训。学校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使全体老师都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信息动态及农村留守孩子教育规律等书籍,如《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谁把儿童当被告》、《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女童教育》、《如何让学生远离网友》、《成长不烦恼》、《教育的革命》等,扩大研究视野,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积极唤起对留守孩子的高度关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并组织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阅读课题研究的含义、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专题辅导。
(4)制定学生问卷。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及受监护状况摸了底,取得了具体有效的调查数据。掌握了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并将调查的情况分类建了档,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2、实施阶段(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
第一阶段:家园管理建设的研究
(1)发放问卷,摸清情况。对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及受监护状况进行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找出“留守儿童”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从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学习自觉性不强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及时的教育,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为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我们决定实行寄宿制,让大批留守儿童走进寄宿制学校,开始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学校为留守儿童构建温馨的“留守家园”,为他们重新找回家的感觉,从而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2)建立全校“留守儿童”档案。为了便于系统地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规律,在课题研究中,各课题实验班级认真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这一包括学生的住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留守儿童班主任手册”。各中队辅导员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中。
(3)构建寄宿生管理体系。通过几年来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制订了《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寄宿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手册》等,还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生活服务教师岗位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4)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及时解决研究困难。
第二阶段:乐园建设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开通亲情热线。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进行积极引导。留守儿童的家长虽然不能长期留在孩子身边,但学校要求孩子们的父母至少每周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点滴进步。所以学校建议留守儿童每户家庭至少有一部电话,学校也为寄宿的学生准备了一部“爱心电话”和“爱心电脑”,让家长与孩子建立“每周心连心沟通”网。建议父母偶尔为孩子寄一份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春节期间,建议父母尽量回家与子女团聚,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成立留守流动儿童示范性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每学期学校安排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在家庭教育有丰富经验,并取得成功的家长,以及我校多年来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领导、教师作为家长学校的老师分别对各年级留守儿童家长进行至少一次的讲课。孩子父母尽量赶回参加培训或由孩子暂时监护人参加。目的是向他们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以提高家长素质。向家庭宣传介绍留守儿童父母应有的良好表率作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或坐下来一起探讨和交流留守孩子教育的好经验和好方法。总之,通过这样的活动,指导留守孩子的家长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3)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献爱心募捐活动,感恩主题演讲讲座、“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运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图书阅览室、团队活动室、兴趣小组等各种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课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积极向上,解除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产生的心理问题。尽量让留守儿童“留”在校园,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建设的投入,营造转型“家庭式”校园,尽可能地优先考虑留守儿童的住校问题,生活补助问题。让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让这些远离学校的留守儿童切实地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在本校开展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活动。课题实验班级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给予辅导;并选配了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相帮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树立学习的信心。
(5)建立全校寄宿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抓好心理疏导。结合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学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留守儿童,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多拿一只眼睛看他们,多与他们沟通,想办法联系其父母,了解其家庭情况,托付照顾情况等,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其在学校能得到更多的呵护与关爱,使他们留恋学校生活,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以达到安心学习,舒心生活的要求。
(6)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及时解决研究困难。
第三阶段:家校联系策略的研究
(1)建立寄宿生管理模式。加强了寄宿学生的管理,让寄宿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学习上加强辅导。每天安排老师值班,检查辅导作业,查漏补缺,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生活上悉心照顾。每周一早晨李校长早早地到马路上等待搭车来校的学生,每周五放学后学校的领导和各班班主任都会准时护送学生到马路边,直到把他们一个个送上车,确保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学校对学生的一日三餐注意营养搭配均衡,随时为他们提供健康的饮用水,有益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学校还备有感冒药等常用药,一旦学生有不舒服,生活老师总会在第一时间到,及时让学生服药,悉心照料,嘘寒问暖;寄宿生生日时,学校会送给他们祝福;同时学校还指导留守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思想上加强教育。学校定期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定期举行了主题班会,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朗诵队、合唱队、手工制作队、奥数小组、作文小组等,经常性地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到湘潭市、湘乡市等地参加比赛,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为有困难的人捐款。让学生觉得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没有空虚和无聊,从思想上受到熏陶,使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了家的感觉,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校园里健康地成长。心理上倾注关爱。
学校的老师针对留守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品德行为偏差,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学生多看几眼,多问几声,多谈几次,多帮一把,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李强老师作为“示范吧”的管理者因材施教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经济上积极帮助。我校积极为贫困寄宿生解决实际问题,四处奔波,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孩子的关注,为他们筹措各种资助款:今年开学伊始,湘乡市红十字会在伍国强市长的带领下为我校寄宿生送来了105床棉被,在寒冷的冬天为孩子们送来了温暖;六一儿童节那天,步步高集团为我校孩子送来了书包、笔等学习用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为每位贫困留守儿童送来了200元助学金,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育塅乡政府在组织留守儿童朗诵队参加比赛时也在财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9月,统战部钟部长一行为每位贫困留守儿童捐助500元;每年,学校为贫困寄宿生生争取到了一笔
补助资金,为他们缓解了家庭经济上的压力。
(2)组织“寄宿生”开展“两地书&&
诉亲情”活动。组织“留守少儿”开展“两地书&&
诉亲情”活动。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为此,在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要求“留守学生”每个月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3)开展“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长期开展“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进一步丰富“留守少儿”的内心世界,要求他们将读书活动的情况通过书面的形式汇报给班主任及帮扶教师。
(4)学校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信(把在学校与家长配合教育管理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或成长向家长报喜。)学校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两封信,组织出外打工的家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外出家长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5)阶段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学校定期召开了课题研究成员的会议,肯定了优点,发现了不足,起到了裨补缺漏,扬长避短的作用
3、总结阶段(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
课题组成员认真回顾了两年的各项工作,收集和整理了各种资料,并由课题组负责人主笔撰写研究报告,对本课题进行全面总结。
七、研究成果
(一)、建立和健全了寄宿制度
我校通过几年来创建寄宿制学校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基本做到了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开心。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包括:《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寄宿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手册》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我校还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率先探索、制定了《生活服务教师岗位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除了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外,我们还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六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药品登记册”、“生病学生护理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
(二)、改进了管理办法
在课题研究以前,我校的住校管理是典型的“放羊”模式,这样学生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家长意见很大,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更是让人担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寄宿生的“吃、穿、住、行、学、医、心、育”八方面内容开展研究,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促进他们良好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使他们健康成长。
①管“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儿童虽然离开了父母,但不能让他们觉得学校缺了父母般细致的指导和关怀。为此,我们安排专人(称生活老师)教育、指导他们学会与食堂人员配合,如何有秩序打饭、打菜,培养他们良好、卫生、文明的就餐习惯,并丰富学校餐厅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恩、文明礼貌、珍惜粮食等教育,学校从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出发,适时为他们改善营养,以保证每个寄宿生吃饱、吃好,健康成长。
②管“穿”。我校给每个寄宿生床铺都准备了一一套床上用品,并每周换洗一次。但受地理条件和家庭情况的制约,寄宿生每周只能返家一次,每周常常只准备一一套衣服、一一双鞋子、一双袜子和鞋垫。为此,我们的生活老师就及时监督指导,并及时提醒他们更换衣服、鞋袜。在天气变化的情况下及时检查学生的衣服添减情况,同时帮助或指导学生学会洗涤小件衣物,确保寄宿生穿戴干净、整洁。
③管“住”。学生在寝室里住的时间占了他一天生活时间的大部分。为此学校创设舒适的住宿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我校为寄宿生提供l8人一问的宿舍,床铺上帖有“学生信息卡”,生活老师每天检查学生寝室设施的安全状况,并给寝室开窗通风;每晚检查和巡视学生的就寝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入厕和帮助学生盖好被子等;生活老师帮助指导寄宿生寝室物品摆放和美化工作。同时每月至少一次对寝室进行消毒和被褥拆洗、翻晒,确保学生住得安心、舒心。
④管“行”。我校寄宿生的家大部分来自较远的白田、轧桥、翻江、月山等村,交通不便,而他们的父母又大多数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行动不便,为了减轻家长负担,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负责送车,每周五由班主任负责把本班的寄宿生一个一个送上回家的班车,并电话告知家长,星期一早上则由校长亲自在公路上接寄宿生入校,确保了寄宿生往返学校的安全。
⑤管“医”。了解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学校还聘请当地村卫生室的医生为兼职校医,并保证24小时电话畅通,负责学生平常小病的治疗和流行病的预防工作。
⑥管“学”。每天每班安排一位教师值日,坐班辅导,既批改学生当天的作业,又辅导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弥补了家长不在身边无人辅导的空缺,保证了他们的学习质量。
⑦管“心”。即进行心理辅导。由于寄宿生中有着70%的留守儿童,为此,我们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关心留守儿童工作。
学校共设立了2部“亲情电话",每个寝室配备了一名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指导与教育,帮助本室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从而健康成长。
⑧管“育”。即教育,重点是能力的培育。我们立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强自律、开拓创新精神。学校从寄宿生特点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做到生活在哪里,保育课堂到哪里。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生活为常识、技能传授为基点,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根本,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开展校本课程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时令变化及每日晨间、午间、课外活动、晚间四个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以生活、保健、心理健康、学法指导、日常礼仪、安全常识、急救寻呼、自我救护、环境保护、艺术欣赏、小制作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管好“育”,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校园似乐园的环境,使他们由以前的厌学变得想学、要学,且学得开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充分挖掘了其潜能,促进学生活泼、主动、自主地发展。
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学校的寄宿生管理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湘乡市、湘潭市、湖南省留守、流动儿童示范性家长学校,湘乡市文明礼仪先进单位,湘乡市大课间活动先进单位,湘乡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湘潭市优秀红旗大队,我们学校地先进事迹多次在湖南卫视、都市频道、湘乡频道报道。
(三)、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在学校中开展的课题研究,表面上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对策的“学术”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和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我校市级课题《建立留守家园,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课题研究》自2010年3月开题以来,在市教研室的关怀下,得以迅速而有效的开展。两年多来,课题组依托校本资源,吸引了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经过一两年的锤炼和打磨,青年教师基本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还成为了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中坚和核心,为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课题组完成了2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发表3篇,有刘鑫老师、胡朝霞老师、胡爱武等老师写的10多篇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刘鑫老师写的调查报告获湘乡市一等奖,谢海蓉老师为留守儿童写的誓词获湘乡市二等奖,老师们的教育孩子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研究的过程中更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如:调动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还经常给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只要他在学习上获得点滴进步,我们就会对他表扬和奖励。能转化问题学生,看到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我校四年级学生杨文科,园艺场人。父母离异后完全由奶奶监护。他性格任性、孤僻,并有较为严重的自卑。同时,他又是个非常好动的孩子,患有多动症。上课坐不住,不停地动来动去,抢同学的东西,无缘无故打别人,既耽搁了自己,又影响了别人;嘴巴停不住,不是说话就是吃东西;手脚闲不住,要么下座位,要么欺负同学。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学生来告他的状,同学和家长对他是怨声载道。我们到他家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年长的婆婆既要照顾家庭,又要照顾她和年幼的弟弟,精力非常有限。并且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关爱的缺失,婆婆又想努力地补上,更加重了对孩子的溺爱.&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们召集所有的课题组成员开会,对他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任性而霸道的孩子都会因为和其他孩子处理不好关系,而难以有真正的朋友。长久以往,孩子们看见他就像见到了老虎般避之不及,孤僻的他变得更加任性而霸道。我们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干预与引导:
  第一、形成教育合力。
  保证每周和他的父母及奶奶电话联系,并教会孩子通过短信或写信,把自己近期的表现向家长做如实的汇报,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的进步。建议家长也通过打电话或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孩子的心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随时和他沟通,了解他的思想与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有了父母的关爱,任性的宋铁也可以讲道理了,霸道的个性渐渐收敛。
第二、重视个别教育
&&&&对他的教育和其他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同。对待他,我们不能用简单的说教。每天让班主任抽时间和他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这个孩子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是大力宣讲的内容。培养他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每一次班级开展活动,我们都会让他当主角。在活动中,他不仅学会了勇敢地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和许多的同学成为了朋友。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他丰富了知识,纠正了认识,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更懂得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通过教育,他渐渐变得开朗、活泼,并且能主动帮助同学,和同学们融洽相处。他文明、懂礼,阳光、上进,是孩子们的好伙伴。他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希望。
我校寄宿生李良来同学,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几年回来一次,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存在阴影,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有一次放假回到家,奶奶要他写作业,多说了几句,他便把书包丢进池塘,并说:“我不要读书,我要爸爸妈妈!”。班主任刘老师知道后,迅速联系他的父母,对他们讲了亲情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要求他的父母定期打电话给儿子,询问生活、学习情况,并为他请了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同时,老师们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体贴。逐渐地,李良来同学感觉到父母在一如既往地爱着他,还有那么多人关心他,他开始和同学们沟通了,上课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了,脸上多了一份自信,少了一份逃避,多了灿烂的笑容,少了平日的失落……
的确,留守孩儿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捕捉儿童兴趣和行为的闪光点。有些留守孩儿虽然孤僻、不善言谈,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写字,有的爱参加体育活动等。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为他们的兴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平时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他们作宣传,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儿慢慢地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特殊对待这一群学生,既做他们的老师,又象他们的父母,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八、问题讨论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凭借出色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成为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佼佼者。但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今后设想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守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我们还将大力开展以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品位,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结束语: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彻底的。城市与农村、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齐心配合、齐抓共管,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广阔蓝天。
九、参考文献
1、《现代教师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钟启泉著;2009年7月第一版 ;
2、《家庭教育中的1000个怎么办》海天出版社俞国良主编2010年第一版 ;
3、《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晓明主编2008年第四版 ;
4、《学校、家长、社区合作教学》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林惠真著2009年第一版 ;
5、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叶敬忠;
&6、如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华夏健康网;
&7、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湖南社会科学院 ;
8、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吴飞鸣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爱留守儿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