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十县市篮球赛结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信息公开当前位置: >> >> >>我县篮球队参加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届篮球赛我县篮球队参加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届篮球赛
发布日期: 07:40:36&&&
作者:无 & & 11月18日至24日,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届篮球邀请赛在河南省淮滨县举办,来自鄂豫皖三省十县市的10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我县是唯一的一支安徽省代表队,副县长蔡黎丽出席了开幕式。 & &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篮球邀请赛自2005年由鄂豫皖苏区7县市共同发起举办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届,其中2007年第三届在我县举办,现在协作区县市已经发展到10个,并将于明年再增加4个县区。我县作为发起县区之一,一直积极参与、组织此项赛事,致力于将该项球赛打造成鄂豫皖苏区的品牌赛事,并以此作为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交流的桥梁。 & &本次比赛,我县精心准备,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了12名篮球健儿参加比赛,在体育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训练。比赛期间,副县长蔡黎丽还亲自带队,给队员加油助威。我县运动员在赛场上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给三省十县的篮球健儿和淮滨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取得了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相关新闻金寨县篮球队参加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届篮球赛--安徽频道--人民网
金寨县篮球队参加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届篮球赛
&&&&来源:&&&&&
11月18日至24日,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第十届篮球邀请赛在河南省淮滨县举办,来自鄂豫皖三省十县市的10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我县是唯一的一支安徽省代表队,副县长蔡黎丽出席了开幕式。
  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区篮球邀请赛自2005年由鄂豫皖苏区7县市共同发起举办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届,其中2007年第三届在我县举办,现在协作区县市已经发展到10个,并将于明年再增加4个县区。我县作为发起县区之一,一直积极参与、组织此项赛事,致力于将该项球赛打造成鄂豫皖苏区的品牌赛事,并以此作为鄂豫皖苏区体育协作交流的桥梁。
  本次比赛,我县精心准备,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了12名篮球健儿参加比赛,在体育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训练。比赛期间,副县长蔡黎丽还亲自带队,给队员加油助威。我县运动员在赛场上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给三省十县的篮球健儿和淮滨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取得了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金寨政府网)
(责编:黄丽丽、关飞)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鄂豫皖(鄂豫皖)鄂豫皖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主要为大别山腹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阵地,曾一度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此地区诞生过董必武、李先念等多位开国元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因位于三省交界,由三省分别管理,交通未能全面对接,影响了此区域的经济发展。2012年全国两会上,驻鄂豫皖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将大别山区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若能获批,必将带动鄂豫皖边区全面腾飞。目录 鄂豫皖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简称 鄂豫皖主要包括湖北的英山、罗田、红安、麻城、浠水、蕲春、大悟,河南的新县、商城、固始、潢川、光山、罗山,安徽的太湖、金寨、霍山、叶集等地。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时间较早,发展的规模较大,坚持的时间也较久,革命斗争的经验相当丰富,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一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认真研究这个地区武装割据的经验,对于编写鄂豫皖苏区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湖北红安72人;第二、安徽金寨59人;第七、湖北大悟(日,南京国民政府划湖北省的黄安、黄陂、孝感,河南省的罗山各一部分建置大悟县)37人;第八、河南新县35人;第九、安徽六安34人共和国主席 董必武、李先念 共和国元帅 林彪 大将 10人 来自鄂豫皖苏区的2人:王树声,徐海东(红25军) 上将 57人 来自鄂豫皖苏区的13人:许世友,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朱良才,傅钟,李聚奎,陈再道,陈锡联,周纯全,洪学智,韩先楚(红25军),刘震(红25军)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17位上将中来自鄂豫皖苏区的有7位:洪学智(二次授予),刘华清,秦基伟,李德生,尤太忠,万海峰 中将 176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1名 来自鄂豫皖苏区的44人: 徐立清 ,陶勇, 程世才 ,李天焕, 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欧阳毅, 詹才芳, 倪志亮,郑维山, 徐斌洲, 滕海清, 周希汉, 胡奇才, 刘昌毅, 秦基伟, 李成芳, 陈康,鲍先志, 周志坚, 张祖谅, 刘飞, 钱钧,张仁初, 杨国夫, 吴瑞林,孔庆德,徐深吉, 曾绍山,张天云, 吴先恩, 聂风智, 张贤约,范朝利, 皮定钧,陈庆先, 刘兴元, 陈先瑞(红25军), 张池明(红25军),李耀(红25军), 林维先(红28军), 梁从学(红28军) 共和国少将 丁世方、丁先国、卜万科、于侠、马忠全、马琮璜、王大华、王才贵、王凤梧、王世仁、王远芬、王诚汉、王政柱、王奎先、王海清、王德贵、毛和发、方子翼、方升普、尤太忠、方毅华、邓岳、邓少东、邓忠仁、甘思和、石志本、帅荣、叶泰清、叶建民、叶道友、卢燕秋、田厚义、冯仁恩、甯贤文、成少甫、吕清、吕仁礼、朱少华、朱玉学、朱致平、伍瑞卿、邬兰亭、刘何、刘少卿、刘华清、刘健挺、刘善福、刘福胜、刘德海、齐勇、江波、江鸿海、江腾蛟、关盛志、孙光、孙仪之、杜彪、严光、严家安、扶廷修、苏焕清、李发、李士怀、李少元、李长如、李书全、李世安、李世焱、李发应、李庆柳、李迎希、李国厚、李定灼、李铁砧、李家益、李德生、杨森、杨中行、杨以山、杨克武、杨明山、杨银声、杨植亭、肖永正、肖永银、肖全夫、肖志贤、肖选进、肖德明、吴杰、吴世安、吴永光、吴华夺、吴钊统、吴林焕、吴宗先、吴诚忠、吴振挺、吴瑞山、何光宇、何柱成、何辉燕、何德庆、馀积德、余明、余成斌、馀克勤、馀述生、馀品轩、馀嗣贵、邹国厚、闵学胜、闵鸿友、况玉纯、汪乃贵、汪少川、汪运祖、汪家道、宋文、宋治民、宋承志、宋维栻、张忠、张天恕、张汉丞、张吉厚、张百春、张行忠、张志勇、张希才、张国传、张宗胜、张宜爱、张树才、张贻祥、张培荣、张竭诚、张震东、张潮夫、陈宏、陈波、陈奇、陈祥、陈发洪、陈伯禄、陈明义、陈炎清、陈宜贵、陈美藻、陈鹤桥、林彬、林乃清、范朝福、罗应怀、罗厚福、金世柏、金绍山、周世忠、周发田、周时源、周纯麟、周明国、周学义、周浣白、郑本炎、郑国仲、官宗礼、胡大荣、胡正平、胡立声、胡立信、胡贤才、胡继成、胡鹏飞、查玉升、赵杰、赵俊、赵文进、赵正洪、赵炳伦、赵遵康、赵鹤亭、祝世凤、姚运良、贺健、秦光远、桂绍忠、桂绍彬、耿锡祥、袁彬、袁克服、徐光友、徐体山、徐其孝、徐其海、徐明德、徐国夫、徐绍华、殷国洪、高林、高立忠、高先贵、高志荣、高厚良、席舒民、唐哲明、涂锡道、涂学忠、陶国清、黄仁廷、黄立清、黄光霞、曹广化、曹思明、戚先初、常玉清、康烈功、韩卫民、韩东山、董志常、董洪国、喻新华、程明、程世清、程业棠、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傅绍甫、傅春早、鲁加汉、曾宪池、谢正荣、谢甫生、雷绍康、鲍启祥、詹大南、詹少联、詹化雨、蔡炳臣、廖政国、漆远渥、谭友夫、谭知耕、熊挺、熊作芳、熊应堂、黎原、黎锡福、颜东山、潘锋、潘焱、潘寿才、戴克林、戴克明、严智泽、郑勤、李南征、许援朝、邱型柏、范震江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武装割据,是由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北三块革命根据地联结而成的。 1927年革命失败后,鄂豫皖边界地区的革命形势和全国形势一样,暂时处于低潮。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受压迫和受剥削的人民大众,是一定要在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到底的。这时,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农村发动农民暴动,建立红色政权,扩大工农武装,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争取全国胜利。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革命,挽救党,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于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还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指出我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接着,他又受中央委托,与中共湖南省委一起,在实践上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并带领起义部队走遍了罗霄山脉。经过比较,才发现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工农武装割据。于是,到1927年10月底确定进军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以后就在这里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了第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这就为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出路,对鄂豫皖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28年10月,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已经讲到:“惟朱、毛在湘赣边界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同时,中央给各地的指示信中,也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并号召各根据地学习。1929年9月,中共鄂东北特委委员何玉林给中央的报告,也提到“学江西井冈山的办法”。这就说明了井冈山革命对鄂豫皖地区的影响。 黄麻地区的共产党人曹学楷、徐朋人、戴季伦、王志仁、王秀松、戴克敏、陈定侯、郑位三等一大批领导骨干,在大革命失败后,原地坚持斗争。他们的口号是“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1927年9月初,黄安县委派郑位三、陈定侯等去武汉找上级党,在汉口法租界协和里五号会见长江局的负责人罗亦农。罗亦农向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要他们立即返回黄安组织暴动。郑位三等回来后,即与曹学楷、戴克敏、吴焕先、吴先筹等一起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会议,讨论上级指示,决定发动黄、麻起义。不久,上级派来符向一、刘振一等到七里坪,根据上级指示,组成中共鄂东特委,建立黄麻暴动指挥部。于11月13日晚九时,三万农民自卫军和一、二十万革命群众,浩浩荡荡开往黄安,鸡叫攻城,14日拂晓破城而入。 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宣告成立,同时,鄂东革命军也光荣诞生,这就标志着红色政权在鄂东北开始出现。但是,黄麻起义胜利后,没有注意深入发动四乡农民斗争,搞武装割据。国民党军任应岐部,发动突然袭击,已经解放了的黄安县城,又得而复失。 黄安县城失陷后,湖北省委及特委致信黄安县委,要求“尽可能立即召集附近各县农民代表大会,引起其革命的热烈情绪,并派人到各县宣传,使革命势力很快的发展,造成割据局面”。12日又致信黄安县委总结了黄安失败的原因,指出黄麻地区革命大的方面应是向四乡发展,组织农民暴动,反攻反动势力,很快造成割据局面。13日即通告各县区委:在鄂东要造成割据局面,以黄安为中心向麻城等处发展。这说明他们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已从黄麻起义的实践中,实际上体会到了在农村搞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黄麻起义后建立起来的鄂东革命军,于1927年12月下旬转移到木兰山改编为工农革命第七军,他们采取“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的战术,开展游击战争。木兰山地形虽好,但山上多庙宇,群众聚居山下,敌人来了,革命军即向山下转移,敌人走了,再回山上来,革命军在敌人频繁袭击的情况下很难站稳脚跟。 1928年春,侵占黄麻的敌十八军与十二军发生冲突,十二军撤回河南。工农革命军第七军趁机返回黄麻老区。老区群众高兴地说:“党员游击转回还,先打清乡团。后铲土豪,除劣绅,一心要共产。谁敢来抵抗,叫他狗命完,只急得土豪劣绅两眼朝上翻”。七军转战鄂豫边界,很快便发现柴山保区是搞武装割据的好地方。那里与七里、紫云两区毗连,与乘马相近,人民生活痛苦,受革命影响较深,迫切要求革命;地处鄂豫两省黄麻光三县交界,反动统治薄弱,红军可以利用军阀矛盾,求得生存和发展;工农革命军在这一带人地两熟,可以得到地方党和群众的有力支援;加之,崇山峻岭,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便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于是,七军决定开辟柴山保区的革命工作,迅速造成鄂豫边武装割据,作为革命的立足点。1928年5月,曹学楷、戴克敏、戴季英、吴光浩、吴焕先、郑位三等,先后进到柴山保活动。7月下旬,七军即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由于他们纪律严明,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群众感动地说:“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 1928年12月,中央巡视员曹壮父向中央报告黄安近况,提议建立鄂豫皖特委。中央复信说:黄安县委侨居光山,是“寨子主义”,“大概也是想仿效过去湘赣鄂边特委的例。如果是这样,中央是不同意的。”1929年九月,鄂东北特委委员何玉林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鄂东特委接到中央来信说三省政治情形不同,不能合组的理由,遂作罢了。但是企图造成这条山脉的横线的军事割据还是在继续努力的。” 继黄麻起义后,日(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商城南部“立夏节”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11月,组成鄂豫边特委。12月25日,解放商城县城。27日,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成立,鄂东北和豫东南首先联成了一片。 皖西的六安、霍山,与鄂东北、豫东南接壤。“八七会议”后,中共安徽临时省委,把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划为第一起义区,并以六安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日从独山镇起义开始,到日解放了霍山县城,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逐渐形成了皖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0年,鄂豫皖边已经形成三块赤色区域,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开辟鄂豫皖割据局面的条件已经成熟了。据郭述申回忆:1930年2月下旬,郭述申、许继慎、熊受暄等,在上海向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组织部长)汇报了商城起义后鄂豫皖边的革命形势,再次提出建立鄂豫皖特委的建议。不久,中央发出建立鄂豫皖特委的指示。1930年3月中旬中共鄂豫皖特委在箭河正式成立,郭述申任书记。3月18日,三区红军合编为红一军。从此,鄂东北、豫东南和皖西北三块根据地与三支工农武装,便开始统一成为鄂豫皖苏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上述情况说明,鄂豫皖苏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是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这个地区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井冈山红旗和全国革命形势影响的结果。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233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鄂豫皖根据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