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论文性别平等教育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且数...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怎么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论文1000字_百度知道
怎么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论文1000字
提问者采纳
一、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进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关于“两棵”课程设置意见中提出,“法基”课通过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础,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定,理解和实践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根据这一规定,在实际大学教育中则要坚持高校的普法教育。现今高校课程中也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但在开展普法教育及开设法基课程时,应注导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今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与当初教育部关于设置此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作为一名法学教师,笔者从“教“这方面谈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学内容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第二点即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
只是通过开设法基课程,进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识。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应采取一些更具体,更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笔者谈几个这方面的建议。1、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通过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国一些诉讼法程序掌握,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提高他们守法的警惕性,从而自觉守法。2.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智力竞赛,如前所述,我们的法学课程由于课时少,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门法选择上,磨刀能控与崇全有密切共连的几门部门法,但中国法学精深,我们要全方位了解我国法律,从而更全面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则可通过开展以“某法”为主题展开知识智力竞赛,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能主动去学习合同法内容,提高学法兴趣,何乐而不为。第三,可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多是课一堂——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大学生涯极为枯燥,通过组织学生去校外分听法庭审理,能开拓视野,也能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某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对于现今社会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诸如“胡长青受贿案”、“远华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复杂案例,可组织学生看录像,或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既能让学生了解时事,也能更深切体会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大于权”的论点,从另一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法学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其他类似问题
法律意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反思和超越--《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反思和超越
【摘要】:本文以当代西方社会性别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特别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性别平等是当今教育平等理念的核心追求之一,中国教育在追求性别平等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如何消除学校教育在微观层面上隐含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的教育理论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首先从心理学和女性主义两个角度对当代西方社会性别理论流派及其教育观点进行了的简单的梳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中与女性主义学说中几个比较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及其观点。它们分别是心理学中的性别发展阶段理论、性别特质双向化理论与性别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女性主义学说中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性别中立教育传统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教育观是一种忽视人的性别差异性而只强调人的性别同一性的、抽象意义上的性别平等观,而且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弘扬男性中心主义与忽视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问题,导致了男性与女性两大性别群体在教育中仍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本文进一步指出我国性别中立教育的实质是父权制权利结构下的社会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它的存在不仅对儿童的自由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对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学术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当代的教育改革必须赋教育以性别意识,在教育中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以促进男女两性在教育中形成平等的地位。另外,教育改革需要借鉴西方社会性别理论中的关怀伦理学的理论观点,使学校教育具有关怀的伦理品质,给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以回归教育的本质意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40【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第一章 引言9-19 1.1 问题的提出9-12
1.1.1 社会性别理论是当代西方教育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视角9-10
1.1.2 以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的性别中立教育传统10-11
1.1.3 反思性别中立教育传统与当前学校教育困境之间的关系11-12 1.2 研究的意义12-13 1.3 文献综述13-17
1.3.1 国外文献综述13-16
1.3.2 国内文献综述16-17 1.4 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17-19
1.4.1 本文的重点17-18
1.4.2 本文的难点18
1.4.3 本文的创新之处18-19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西方社会性别理论概述19-31 2.1 核心概念界定19-23
2.1.1 平等与教育平等19-20
2.1.2 性别与社会性别20-21
2.1.3 性别平等与性别差异21-22
2.1.4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22-23 2.2 心理学对于儿童社会性别形成的相关研究23-26
2.2.1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性别发展阶段理论23-24
2.2.2 桑德拉·贝姆的性别特质双向化理论24-25
2.2.3 阿尔波特·班杜拉的性别社会学习理论25-26 2.3 女性主义对于教育与性别平等的相关研究26-31
2.3.1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26-27
2.3.2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27-28
2.3.3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28-31第三章 我国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问题分析31-39 3.1 教育目的对于女性和家庭私人领域的忽视31-33 3.2 教育内容对于女性和家庭生活经验的排斥33-37
3.2.1 学科课程中的“重理轻文”现象33-35
3.2.2 教材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忽视、刻板化和歪曲35-37 3.3 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性别观念对于女性的偏见37-39第四章 我国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消极影响分析39-43 4.1 影响儿童自由发展39-41 4.2 影响教育价值取向41-42 4.3 影响教育学术研究42-43第五章 赋教育以性别意识: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反思43-47 5.1 教育目的要关注家庭和社会两大领域,旨在培养“完整的人”44-45 5.2 教育内容要注重发出“女性的声音”45-46 5.3 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46-47第六章 赋教育以关怀品质:性别中立教育传统的超越47-55 6.1 西方关怀伦理学的基本观点47-49 6.2 关怀伦理学的启示:使学校教育具有关怀的品质49-55
6.2.1 学校教育对于儿童的自然性需要的关怀50-51
6.2.2 学校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需要的关怀51-52
6.2.3 学校教育对于儿童自我实现需要的关怀52-55结语55-57参考文献57-61致谢61-6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3-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习江;;[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S1期
王静;;[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叶澜;;[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5期
于杨;[J];上海教育;2003年24期
谭琳;;[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檀传宝;[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6期
高德胜;;[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蔡毅;[J];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李小江;[J];浙江学刊;2000年01期
施燕红;[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小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海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缪周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晓梅;[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胡彩娟;[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周颖莹;[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石燕君;[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贺金茹;;[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唐国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杨勇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邬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王攀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张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黄忠;;[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马锦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李家成,李群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吴兴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名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刘阳;;[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韩春雁;;[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李宏芳;;[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红;;[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俞可;;[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李乃涛;;[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李丹婷;;[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李宇峰;隋君;;[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林晓珊;;[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卢玲;[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红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崔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陈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菊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翟艳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郝进仕;[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孝忠;[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孙丽影;[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吴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树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贾丽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石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周珊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胡警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海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彭慧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查啸虎,陈玉梅;[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孙世民,陈选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卢勤,苏彦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何成刚,李丙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何成刚,康长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徐辉;[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张文军;[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史静寰;[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刘云杉;[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汪霞;[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连淑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敬少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庆;[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陈雨亭;[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俞海燕;[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谭咏梅;[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王玉民;[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赵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胡冬莲;[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李志跃;[D];延边大学;2005年
李云霞;[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晓宁;[J];学术交流;2003年10期
孔令然;;[J];华章;2011年02期
I.维塞,霓;[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厉震林;;[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5期
李炜;;[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02期
龚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09期
马翠玲;[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金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陈玲玲;耿涓涓;;[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年04期
秦海燕;;[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丘斯迈;梁红;;[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王云仙;;[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冯媛;;[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徐鲜梅;;[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高小贤;;[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赵群;;[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管毓和;宋涛;;[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王丹;;[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Mrinalini Sinh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实习记者郑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钱蓓;[N];文汇报;2010年
李慧英;[N];中国妇女报;2003年
;[N];广州日报;2003年
沈峥嵘;[N];新华日报;2001年
佟吉清;[N];中国妇女报;2004年
薄洁萍;[N];光明日报;2002年
邹才仁 实习记者
高峰;[N];中国妇女报;2009年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郭松义;[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詹焱;[D];吉林大学;2011年
刘世风;[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刘茂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方为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刘传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白路;[D];南开大学;2009年
王海霞;[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胡传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刘芳;[D];上海大学;2006年
杨凤;[D];中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志峰;[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白玫;[D];内蒙古大学;2006年
蔡慧玲;[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刘宇婷;[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付媛;[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陈秀娟;[D];山东大学;2009年
赵迎;[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陈雨璇;[D];安徽大学;2007年
邓鹏飞;[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张宇;[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国高等教育中性别与公平问题的现状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高等教育中性别与公平问题的现状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浅谈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高等教育论文
&&&& 摘要:探索性别化的创业教育,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说,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关键词: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 近几年许多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不区分性别差异的教育模式,高校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这无疑会导致女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对创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探索性别化的创业教育,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一、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创业教育是在世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而劳动力面临就业再就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倡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近年来虽然众多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但针对女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还比较少。尊重男女差异,重视和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探索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将极大地丰富和充实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 2、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创业教育的研究极大丰富了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弱点。而区分男女的差异性而开展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有效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分社会性别的一刀切的思想,必将极大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更多的同学理解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创业教育的深刻意义,认识到培养具有开拓性的创新型创业人才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3、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马克思说过,“每个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我国女性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强,女大学生已将占高校人数的一半,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女性在入学机会、专业分布、就业等方面与男性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是实行无差别教育的,在教育的多个侧面一直显性或隐性地存在着种种性别偏见和歧视现象,这对女性的成才和发展构成直接或潜在的阻力,最终妨碍了真正的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校针对女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她们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也真正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面对日益艰难的就业状况,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之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一些代表认为:“信息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遗憾的是,女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分析原因,专家指出,排除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女大学生缺乏创业教育。高校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激发她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为她们把所学知识变成现实财富提供准备,勇于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女大学生传统的被动就业观念,形成积极创业的现代就业意识,带动社会整体就业观的转变。高校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她们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思路,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使大学毕业生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这是女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 3、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据美国妇女商业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女性创业时代正在来临,在中国也有一大批法人代表为女性的企业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女性与男性有先天的生理差异,同时传统社会习俗在女性身上留下的一些烙印也使得女性拥有不同于男性的后天其它特质。历史的发展要求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实现自身价值。一个社会越是文明、开化,就越强调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统一。女大学生处在奠定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有不同于男性的特质,也有不同于已经进入社会中的女性的特质,因此,高校应重视这些特质和差异性,对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提高她们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做到两性发展的平等。
&&& && 总之,如果要真正做到两性发展的平等,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男女之间的差异性。而我国目前还广泛存在着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总体认识不足、理论研究薄弱,实施途径零散,缺乏系统化等许多问题,这都需要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去努力研究与实践。我们应重视性别差异,探索并开展针对女大学生特点的性别化的创业教育。--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英国女摄影师坚持7年自拍裸照记录生活(组图)
南极企鹅在看什么?
情侣拍大尺度婚礼视频 堪比三级片
范冰冰82岁鹤发苍颜 还原垂暮武则天
“武当妹妹”舞拳抚琴展清纯侠女气质 网上走红
酒吧开业 竟请美女当街脱衣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