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方面践行了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国建设要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李克强]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李克强]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依宪治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依宪治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  □丁国强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提出了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要求,并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些要求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宪法在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中的先导地位,是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对于夯实法治中国的宪法基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宪法观是依法执政的思想基础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全面实施宪法是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我国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回答了政治文明建设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不但解决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价值观念、基本利益关系、基本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也解决了权力如何行使、权利如何保障等具体法治问题。只有坚持依宪治国,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正当路径和科学方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宪法是历史的产物。宪法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的过程。宪法的演进反映着政治文明的进步、法治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权利的增长。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在历史选择和人民信任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在宪法序言中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过程中所取得的奋斗成果。执政党通过宪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又通过宪法确认、巩固执政党的宪法地位,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辩证思维和实践智慧。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对宪法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不断深化,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宪法建设和实施。党的宪法观折射出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政治理想和法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精华。   宪法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对国家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这其中,宪法居于最核心地位,是国家治理的最高准则,是制定、调整国家治理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是宪法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正当合理性。宪法之道,是治国之道。宪法回答了国家治理的基本问题,决定着国家治理的主体和国家治理的方式,是国家治理的纲领性、根本性和系统性规范。宪法至上不仅体现在立法层面,也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上。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物的能力。这其中,实施宪法的能力和水平是最根本的治理能力。宪法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因为宪法实施关系到国家秩序、国家共识、国家价值的构建和执政的正当性、治理的合理性。宪法实施与国家治理是有机融合的,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的规范性文件,可以使国家治理的法律规范体系更加完善;依法追究和纠正违反宪法的行为,可以保证国家治理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二是宪法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权威性。宪法是法之统帅、法律之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权威决定着法律权威、法治权威。宪法不仅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从宏观上、全局上进行系统调整和规范,而且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进行全面规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宪法实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宪法至上并不意味把宪法当作空中楼阁,恰恰相反,国家和社会生活必须接受宪法的调控。   三是宪法实施决定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宪法秩序是一种权力秩序,宪法思维是一种限权思维。宪法以最高法律效力确定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内容、范围、形式等,是国家权力在法定轨道上运行的保证。推动宪法实施,必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职权法定,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使权力服从于规则控制,服务于国家治理的目标。要遵循宪法原则制定决策,按照宪法逻辑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依据宪法精神理顺利益关系。   宪法精神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弘扬宪法精神是宪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信仰和宪法权威,推动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宪法精神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宪法关系。宪法是人民意志的反映,同是也是党的意志的体现,凝聚了国家和社会的最高价值。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规定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和途径。宪法精神是国家和人民对国家治理、人民权益、公平正义的看法,包括执政为民的理念、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意识以及依法规范制约国家权力的价值选择。   其次,宪法精神是国家理性、宪法思维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是重要的宪法思维。宪法思维是人们在宪法领域进行的精神活动,是遵循宪法原则、宪法规范、宪法立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依宪执政就是运用宪法思维执政,这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宪法凝结了国家的最高理性,积淀着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宣示着党的执政方针和执政理念。责任思维也是宪法思维的一种体现。   第三,宪法精神是政治文明的灵魂。让宪法“活”起来,就是要将宪法精神充溢于日常法治中,增强对宪法的认同,激活宪法权利和义务,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彰显宪法价值,实现宪法价值的社会化和宪法规范的生活化。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提倡一种宪法阅读和追问精神:“每一个公民都能回过头,再读一读宪法的每一个条款,问一问自己,宪法规定的个人权利是不是得到充分保障,也问一问自己是否忠实地履行了宪法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的每一名工作人员,也再读一读宪法的每一个条款,问一问自己,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是不是始终忠诚于宪法。”对宪法的阅读和对是否忠诚宪法的自我追问是十分必要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对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具有深远意义。要让每一位公民无时不刻地提醒自己,守宪是最基本的义务,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形成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内心自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重要论述在新的起点上谱写好法治中国的江苏篇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四要完善体制保障。2005年省委决定把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党委政法委,并成立有关法治建设协调指导办公室,承担组织协调推进等职能。实践证明,这样的体制有利于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要更好发挥党委政法委(依法治理办)的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督促检查、创建考核、典型示范等措施,深入推进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形成公正廉洁执法直接抓、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抓、社会治理法治化协调抓、依法行政
原标题:深刻领会总书记法治建设重要论述在新的起点上谱写好法治中国的江苏篇章
□李小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愿景和现实途径,是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学习,我们深切感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体现了坚定的信仰追求;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贯穿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直面矛盾、问题、风险和挑战,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担当;察实情、重实际、求实效,体现了鲜明的务实品格。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学深学透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在落实上下功夫,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验学习贯彻的成效。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在战略定位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深刻阐述了法治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总体目标上,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这是对党的十五大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的聚焦和深化。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使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了更鲜明的指向,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在方针原则上,明确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这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具体要求和衡量标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工作布局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对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的科学表述,体现了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有了更加系统的规划。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关键在于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我感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有这样五个关键点。一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告诫我们,法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方向问题。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动摇,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二是以维护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法治不仅要求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执法机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这告诫我们,公平正义是法治建设的生命线。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群众对法治就不会有信心。三是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根本任务。总书记指出,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告诫我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推进法治建设,必须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把法律制定、实施的过程变成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依法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四是以规范权力运行为关键环节。总书记指出,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这告诫我们,一定意义上讲,法治建设的实质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制权、职权法定,严守权力行使的界限、责任、程序,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五是以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为基础工程。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靠上访、信访,要靠找门路、托关系,甚至要采取聚众闹事等极端行为,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这告诫我们,法治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认识到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贯彻落实总书记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就江苏而言,关键在于以讲话为指引,进一步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法治建设实践,不断把法治江苏建设引向深入,谱写好法治中国的江苏篇章。一要强化目标引领。2012年,省委在2004年、2009年提出的阶段性法治建设目标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全国法治建设先导区的新目标。我们将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法治建设先导区的内涵,力争在五个方面位居全国前列,着力建设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法治江苏: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力争位居全国前列,切实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公正廉洁司法水平力争位居前列,司法公信力有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满意率达95%以上;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力争位居前列,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力争位居前列,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和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法治创建绩效力争位居前列,中心城市和8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法治创建工作先进标准,使法治江苏建设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二要坚持重点带动。一是着力规范司法行为。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规范的职权行使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执法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严密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执法司法活动全程实时公开,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办案流程管理、质量监督评查和绩效综合考评等内部监督制度,强化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职能,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改革审判委员会,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积极推进检察官、人民警察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着力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及部门公布权力清单、党政机关配备法律顾问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的提高。三是着力规范社会行为。综合运用法治理念传播、法律知识普及、法律制度引导、法治实践体验、法治文化熏陶等途径,推动全社会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在法治轨道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基层和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的提升。三要丰富创建载体。在江苏多年法治实践中,我们形成了法治创建、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惠民实事等工作载体,我们将运用好发展好这些载体,把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落到实处。在法治创建方面,制定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加快形成以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为主体、以行业示范点创建为支撑、以基层法治创建为基础的法治创建体系,实现法治系列创建活动全覆盖。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面,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建设法治主题公园、文化广场、街区、展馆等法治文化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在实施法治惠民工程方面,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兴办法治便民利民惠民实事的重点放在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上,放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四要完善体制保障。2005年省委决定把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党委政法委,并成立有关法治建设协调指导办公室,承担组织协调推进等职能。实践证明,这样的体制有利于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要更好发挥党委政法委(依法治理办)的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督促检查、创建考核、典型示范等措施,深入推进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形成公正廉洁执法直接抓、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抓、社会治理法治化协调抓、依法行政推动抓的工作模式。要有效发挥在有关部门设立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依法经营、基层民主等法治建设协调指导办公室的作用,分头抓好法治建设相关任务的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法治实践,形成法治建设人人参与、法治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作者系江苏省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12/17 08:57
12/17 08:58
12/17 08:57
12/17 08:58
12/17 08:5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6584417
播放数:6298200
播放数:6029632
播放数:335175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治中国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