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民政局城南龙门口水潭有开发意向吗

长泰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近郊县,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福建省环保先进县,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是全国优质水果———中国芦柑之乡,素有“闽南宝地”之称。
长泰县,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结合部,九龙口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4°33′—24°54′,东经117°36′—117°57′。东连厦门,南邻龙海,西接华安和漳州,北靠泉州市安溪县,东到厦门市区50公里,南到漳州市区17公里,有省道212线和324国道、319国道、福诏高速公路相连。公路网密度0.88千米/平方千米,居福建省首位。鹰厦铁路把长泰火车站和全国铁路网联接起来,距县城50公里以内拥有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内外交通十分便捷。龙津溪航道从武安到郭坑、石码。长泰县独特的地貌结构,可阻滞冬季寒流和夏季台风的侵袭。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长泰土地结构特征。土地面积912.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7万亩,林地园地90.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34亩、山地7.12亩。整个地形呈蒲扇状,东、西、北三面青山环抱,南部多平原,山地、丘陵、平原错落有致。海拔最高山峰1128米,最低平地7米,呈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
逶迤的青山,自然天成一道道绿色的屏障,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常年春意盎然,四季花果飘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降雨量1460毫米,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土壤肥沃,物产丰饶,是全国优质水果—中国芦柑之乡。
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并已有相当程度的开发,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非金属矿藏十分丰富,高岭土、叶腊石、钾长石、花岗岩、矿泉水、温泉储量巨大。森林覆盖率达65.8%,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福建省环保先进县。
公元876年(唐乾符三年)置武德场(属南安县),公元885年(元德元年)改名武胜场,后称武安场。公元955年(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升为长泰县。历属泉州、漳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1932年4月中央红军曾进驻长泰县。日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1949年9月长泰解放后,全县划分为4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古农)、第三区(岩溪圩)、第四区(枫洋圩);共辖54保(暂用民国时期保名)。
1950年3月,实行以区辖村。第一区15村,第二区12村,第三区17村,第四区13村,共57个村。1951年,实行以区辖乡(镇),全县4个区辖48个乡(镇)。1952年,增设第五区(坂里)。1953年,全县5个区辖53个乡(镇)。1954年3月,全县5个区辖49个乡(镇)。
1955年9月,全县5个区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共辖53个乡。1956年3月,全县改为城关直辖镇和欧山、岩溪、枫洋、坂里4个区,下辖55个乡(镇);10月,合并为欧山、岩溪、枫洋(今枋洋)3个区,下辖35个乡(镇)。
1957年11月,创办国营古农农场,划出欧山区2个乡、岩溪区2个乡归该场管辖。
1958年2月,实行撤区并乡,将全县3个区所辖35个乡(镇)合并为18个乡(镇)。5月,再度合并为16个乡(镇)。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划分为5个公社、52个生产大队。1959年,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
1963年,恢复城关镇建制,属城关公社管辖。1984(8月,岩溪公社改为岩溪镇)。
1984年10月,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农(林)场的大队改为作业区或工区。全县划分设2镇4乡,下辖6个居委会、53个村;4个国营农场,下辖24个作业区。
1985年至1986年,撤销人和乡,其所辖10个村并入武安镇。1987年至1988年,武安镇增设城关村。
1990年,长泰县共设2镇3乡,下辖6个居委会、54个村。
1997年,长泰县面积9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4镇1乡1国营农场。县政府驻武安镇。
2008年,长泰县下辖:
武安镇:罗山社区、外武社区、登科社区、文泉社区、武胜社区、官山工业园区村、溪东村、鹤亭村、珠浦村、珠坂村、金里村、京元村、城关村、长泰县良种场;
岩溪镇:上宫居委会、下宫居委会、锦鳞村、上蔡村、石铭村、甘寨村、珪前村、珪后村、霞美村、湖珠村、顶山村、田头村、高濑村、国营岩溪林场;
陈巷镇:新店居委会、新吴村、吴田村、祖地村、美彭村、上花村、夫坊村、石室村、古农村、戴墘村、西湖村、苑山村、雪美村;
枋洋镇:径仑村、上洋村、赤岭村、青阳村、科山村、演柄村、枋洋村、内枋村、尚吉村;
坂里乡:坂新村、石格村、高层村、新春村、丹岩村、正达村;
国营古农农场:银塘居委会、石古村、白石村、黎明村、共明村、农荣村、东厝村、龙东村、共同村、山后村、大埔村、粱岗村、建新村、农科站村;
长泰经济开发区:积山村、欧山村;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十里村、旺亭村、山重村、后坊村、亭下林场村、林果场村;
林墩工业区:乔林社区、林溪村、石横村、乔美村、江都村、美宫村。
截止2011年,全县总人口19.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6万人,占79.45%。境内绝大多数是汉族居民,并有少数畲族居民、高山族居民,约200人。
城区中心建陶然公园,北丘顶有纪念革命先烈的留芳园。长泰、厦门边界的天柱山气势雄伟、怪石磷峋,有紫云峰(宋代称“临漳第一胜处”)、天柱庙、百大屏、一线泉诸胜及宋、明摩崖石刻。天柱山南天成山顶明代布政使杨莹钟所建“天成寨”为郑成功故垒。董凤山有唐代良岩院遗址及三尊唐雕石佛。良岗山峰岩奇特壮观。林溪汤地附近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九九溪自然风景区(九
九溪天然公园)位于长泰县岩溪镇湖珠村与安溪县接壤处,面向漳州、背倚泉州、毗邻厦门。距离漳州市区45公里,厦门65公里,泉州120公里。这是一个新发现的自然风景旅游区,由九溪九峡以及两岸青山峡谷构成福建省闽南的一处巨大的峡谷群。景区辐射面积达万亩以上;经有关部门统计,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绮丽的亚热带雨林和天然次生林遍布其间。裸岩成山,云霭缭绕;巨藤似蟒,古洞深幽;断崖如壁,泉瀑飞流。
九九溪溪泉多,悬崖多,瀑布多。九龙崖壁立,神女峰似墙。峭壁千仞,奇耸入云。悬崖在山成壁,在溪为瀑。异彩纷呈的瀑布,有的从断崖顶飞泄而下,有的在裸岩上迭落而来,如虹似锦,崖瀑生辉。由九龙崖、藏宝洞(“芝麻开门”)、佛手洞(蝙蝠洞即“平蛮十八洞”)、神女峰、九龙峡、鼓鸣岩等六大自然景区,构成了千米迭瀑、古洞雄风、镇倭精魂、神蟾戏水、玉女芳姿、烟崖鹤影、驿道寻踪、石鼓余韵等八大旅游胜境和近千个自然、人文景观,为现代旅游与观光、体育及休闲完美合璧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福建长泰马洋溪漂流,又被誉为"福建第一漂",是继长江、黄河探险性漂流之后,在福建省率先开发出的旅游性漂流项目。
"福建第一漂"与中国第一个国际皮划艇激流回旋赛场、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基地同一河道:先后被省体育总局、省旅游局确定为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福建省漂流旅游定点单位。已先后成功举办了首次国际皮划艇激流邀请赛和首次中国·长泰全国皮划艇激流选拔赛。
"福建第一漂"首期开发的"激情漂"航道全程约8公里,途经70余个跌水、60余道弯,上下游落差70米。顺水漂流,波急浪涌、惊心动魂,涤尽风尘、荣辱皆忘,既有高歌击浆的豪放,又有搏浪飞舟的激越。这是有惊无险的航程。溪流中千姿百态的奇石,两岸茂林修竹、参差错落,鸟鸣、山花又能带给您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感受。专业水上安全员全程引导保护,可使全程漂流安全无虞。上流两座拦水坝的建成,使得航道冬季依然水流激荡,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四季激流漂流。
天柱山位于长泰东部,
居漳厦之间,山高、林幽、石奇、泉鸣,常使人留连忘返。昼登天柱,未凌绝顶,而厦门海涛、漳州城廓已尽收眼底。其风爽,其气凉,云雾飘忽,宛若仙境。夜环视,茫茫苍穹,星汉灿烂,数百里遐迩,灯霓交辉,周边世界,万物俱寂,常使人三省。一千五百多种植物,一千余公顷天然次生林,树木、老藤、苔藓共生。或古木参天,或树根盘结,或须髯悬垂,有如热带雨林,鸟啼蝉鸣,幽出尘寰。山上奇石丛聚,百态千姿,石多相支相迭,自成石室、石洞、石府、石梯,且洞中有洞,洞府相通,间或阳光透射,扑溯迷离,自是迷宫一般。摩崖石刻,文化遗存,寻古探幽者,或有所获。天柱山多有泉瀑溪流。涓涓者、潺潺者,似珍珠滚落,如银练悬空。更有诸多潜泉,但闻其声淙淙,不见其流何处,让人寻味无穷。天柱山被确认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如今,天柱山兄弟度假有限公司正抓紧规划建设,尽早把天柱山建成集旅游观光、森林保健、度假娱乐、自然野趣、文学艺术、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的森林公园,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迎接您的到来。
天成山位居长泰县东南部,,海拔342米,是厦门入泰第一山。其山形状如马鞍,和天柱山遥相对峙,雄伟挺拔,怪石嶙峋,常年云雾飘绕,山下溪水环绕,清澈见底。山上有很多幽洞、石屏、如百丈屏、天游蹬、种石斋、豹隐洞、樵阳洞、半鹤洞、松鳞轩、天镜湖等。明天启年间,县人进士杨莹钟辞官回乡后,曾在此山筑寨隐居、增建万石楼、清虚阁、巢父居、心远堂、遂家焉等。天成山遍地大石、巨石或垒叠衔接、或横纵交错、或兀立成台、成室,处处引人入胜。山上有一特殊竹类品种,茎呈四方形,状如筷子,有“罗远插筷成竹”传说,也为天成山增添了神奇迷人色彩。厦门南普陀智藏和尚筹措资金,准备在天成山规划建设佛教研究基地和古琴培训中心。长泰县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正重新唤起天成山的风采。
林墩半月山温泉
半月山温泉在长泰县林墩工业区,习称厦门后花园,有山峰、岩石、峭壁、洞穴、泉潭、瀑布
、溪流、森林等,交织成神奇艳丽的山川画轴,显示了天工造物的伟力和大地的灵气生机。 而历史文化的遗存,如寨堡、石楼、祖祠、寺庙、碑石、栈道、民居、桥梁等,既展示了古代文明,又映衬了山川佳景,增添了自然景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的广大魅力。半月山温泉园区出土之古文物 林墩观瀑寻古游:清幽壮观的龙潭坑十八级瀑布群、闽南建筑瑰宝--奎璧齐辉楼、明朝民间武装组织高安军抗倭遗址--麒麟古寨、明太仆寺卿林秉汉忠谏府、神奇的顺正王府林口宫及千奇百怪的后芦溪"动物园。
吴田山是厦漳平原上的最高峰,俗称闽南第一峰。人在厦漳平原上远望吴田山,站在吴田山上俯瞰漳厦美好风光。吴田山距漳州市仅40余公里,离厦门市区仅70多公里。其主峰——五尖岩峰,海拔1129米,为厦漳平原上最险、最高、视野最阔的尖峰, 是饱览厦漳风景、观赏海洋、观云雾、观日出、观霞的最佳点。恬顶南侧悬崖峭壁,乐侧岩石裸坡,由北远望是尖山,自东南眺望,似以岩石雕成的金字塔山。峰顶已通路、通电、通水、通话、通视,已建电视差转台,再建观光亭廊,配高倍望远镜遥望山川风光 如画,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还有钟馗山、虎头山、日光岩山、石狮头山、笔尖山等崇山俊峰。
吴田山北侧有条水流短而急的龙潭溪,溪水流经龙潭峡谷,峡谷两边险陡,有双排石等悬崖峭壁,峡谷深幽,阔叶林郁郁葱葱。溪流自“蛇舌弯:向下急流长约一公里,坡降却300多米,有落差50多米的瀑布潭、水帘洞潭、深井潭、酒盅潭、桥潭、一线水潭、月潭、龙潭、泳潭等十八潭。“龙潭十八潭,潭潭景宜人”。峡谷之上有江新水库,真是“高峡出平湖”,湖面海拔740多米,堪称闽南“天地”。位于龙潭溪的发源地,五尖岩峰底部,海拔900多米的分水岭垭口处,修筑水分关人工湖,因常有云雾弥漫,又叫“云湖”,也是闽南湖面海拔最高的人工湖,还是独一无二的“双头坝”小水库,其水清纯凉冷,是天色纯净水。吴田山是高山,又是大山,四周有2个国有林场和10多个乡办、村办林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水源涵养功能好,大山西南面有活盘水库,库面梅花状,有十地道弯。东侧有红岩水库,其水流入马洋溪,“马洋漂”俗称福建第一漂,是理想的皮划艇赛场,肖办国际皮划艇邀请赛和亚洲皮划艇锦标赛。西侧有美山水库,北侧有江新水库并建1-4级的水电站。这些人工湖,都宜建水上乐园。
吴田山也是著名的万石山,万岩坡,花岗岩储量为闽南最多,分布最集中,其中有的岩石资源又是宝贵的景观资源,巨石怪岩岩洞石子奇异,主要有:石狮头岩、石人岩、竹仔尖岩、公鸡石、流水崖、虎坎头岩、开光岩、石狮庙岩洞、和听洞、水帘洞等。 欲想饱鉴漳厦平川壮丽风光,请君登上五尖峰,欲要攀险探幽,请您下龙潭一游,欲想登山避暑,请君来到吴田山。吴田山上与平川地区的海拔相差近千米,夏季气温相差6---8,是避暑 的好地方。
寻梦谷被誉为“闽南第一瀑布群”,位于漳州陈巷镇山重村、国家森林公园天柱山东麓,是闽南黄金旅游圈和厦门城市郊野休闲旅游带的一颗绿色明珠,景区距长泰县城仅30公里、距厦门集美区灌口镇国道仅18公里。雄峻奇秀的寻梦谷掩映在亚热带原始次森林保护区内,由仙人峡、情人峡、勇士峡三条精品线路组成,纵深2400米,天然落差280米。谷内生物资源丰富、奇石峥嵘、清泉纯甜,独特而奇异的16级瀑布构成一幅幅天然泼墨山水画。这里是充满自然野趣的原始生态乐园,是都市人休闲探幽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山重村,坐落于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境内,青山叠翠、秀水涟漾、田野花海、卵石古村、千年古樟、原生民俗,这一切形成山重村特有的乡野古韵,素有“千年古村落,生态古山重,山水花中游”之美称。
地道的农家美食,给您一份浓浓的乡情;低碳乐骑:自行车、观光车给您走出户外享受风的速度,从感觉出发,会有出其不意的美好;充满浓浓的闽南风情的山重民宿:推窗可揽青山绿水好自然的田园风光,出门即是绵延曲折的鹅卵石古巷道。让您在古老的砖木瓦房中尽享现代生活的安逸,放飞度假的快乐与自在。
2008全年长泰县实现生产总值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实现工业总产值72.56亿元,增长36.8%;规模工业产值58.4亿元,增长45.3%;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总数150家,产值上亿元企业18家,比上年新增加7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9亿元,增长64.6%。新批外资项目31个、增资10家,合同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增长45.3%;实际利用外资5650万美元,增长39.0%。财政总收入3.15亿元,增长40.1%,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55亿元,增长37.4%。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2008年,4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开工建设,37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建成投产。光电照明、机械制造、体育用品、造纸包装等四大优势产业增势强劲,实现产值31.6亿元,增长76.5%。旅游产业有所突破,泛华生态博览园、台湾企业家山庄等4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旅游区主干道建成27.4千米,连氏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山重乡村游规划初步完成。联盛纸业、万晖洁具、权昱木制、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等4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0.57亿元,63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
2008年,长泰县发展瓶颈有所突破。交战二期公路、银塘北路、角泰公路、农村等级水泥路、泰坤大道及奎山大桥、田头大桥、石室大桥等年度投资1.78亿元,全部建成通车;农村等级水泥路建设完成59.2千米,100%行政村实现道路硬化。成功举办银企座谈会,签订贷款意向7.5亿元。
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新种名优水果和改造旧果园333.33公顷,发展无公害蔬菜3333.33公顷、食用菌200万平方米、优质茶叶233.33公顷,新造丰产林1733.33公顷。投入9896万元建设水利水毁修复工程、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35个重点村卫生整治扎实推进,全县投工投劳1.4万人次,清运垃圾7000多吨、拆除违章建筑9000多平方米、改圈改厕200多座,新建沼气600口,卫生整治成效明显。
长泰县2012年经济指标
注:1、价格指数均以上年同期为100;
  2、表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不包括辖外贷款。 工业
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53.14亿元,增长45.1%,对经济增长贡献
率提高到68.7%,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全县有联盛纸业、权昱木制品、万晖洁具等3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建成投产,其中当年引进的投产项目有恒盛机械、德晟电光源等15个,城镇以上工业投资完成8.47亿元,增长72.9%;光电照明、机械制造、体育用品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3.76亿元。鼓励企业创名牌,已有省级名牌产品5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新增长信纸业、鑫盛五金等规模工业28家,总数达130家,规模工业产值完成40亿元,增长65.5%,并有权昱工业、立达信绿色照明等10家企业产值上亿元,敦信纸业、立强五金等23家企业产值上5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9亿元,增长67.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增长71.2%。
全县新批办外资项目31个,合同利用外资9027万美元,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4066万美元,增长57.5%;出口总额完成1.41亿美元,增长51.0%。在新引进的项目中,投资总额上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有腾信纸业、上匠五金等9个,投资上亿元的内资项目有桥箱机械、华祥电源等5个。新批办安泰纸业、金石机电等民营工业企业83家,注册资本6.73亿元,分别完成年任务150.9%和335%,并有源之香食品、万荣卫浴等20家注册资金上1000万元。
全县工业税收共完成13879万元,增长47.95%,其中130家规模工业纳税9887万元,占工业税收的71.2%。依托工业发展和项目投资,财政总量不断壮大,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25亿元,增长45%。其中,中央级收入1.12亿元,增长49.3%;地方级收入1.13亿元,增长41.1%。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2.9%和85.8%。
完成旅游区总体规划、中心区概念性规划和11个专项总体规划编制,新铺设旅游道路2.58公里,新引进旅游开发项目13个。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泛华、天铜山、馨香谷3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后坊、山重成功划入旅游区管辖,壮大旅游区实力。成功举办首届福建长泰漂流节。
首批15个试点村中,14个村已制定实施方案,11个中心
村完成总体规划修编,积山村、十里村被列入市级试点村,十里村被确定为全省百村示范联系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相继建成,年种植无公害蔬菜0.33公顷、甘蔗0.26公顷、蘑菇177.8万平方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林业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新建农村等级水泥路57.74公里,95%行政村通村道路实现硬化;建成村级供水工程58处,受益人口10万多人;改造中低产田0.15万公顷,被列为全省土地整理示范县。
组织实施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9亿元,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项目11个,完成投资5.87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9259.79亿元。联盛纸业、权昱工业、万晖洁具等相继引进与建成投产,江华苑二期、泰龙小区基本建成,县城新汽车站投入使用,城区道路新建3.7公里。县城至十里、张坑至郭坑、积山至陈巷等一批道路改造完成,浦角线天成山段、交战公路待诏亭至岩溪改造工程已动工;奎山大桥完成招投标,田头大桥进入招投标阶段;兴泰110千伏、泰龙110千伏变电站建成使用。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5家,累计实施32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申请专利48项,专利授权25项,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工作考核,获得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在全市率先成为省级“双高普九”达标县,一中“重点中学一级达标校”通过省级验收。县医院住院大楼、林墩卫生院综合楼建成使用,县医院门诊大楼、陈巷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基本完成,省级卫生县城复核验收顺利通过。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首届文明县城、省首批平安县、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新编《长泰县志》正式出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率先建立,参合率93.2%,补助7071人次、656万元,人均补助92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9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11元,增长1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亿元。
2008年,长泰县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申请专利25项,专利授权18项。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科上线万人比继续居全市第一位;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发放补助445.37万元,惠及学生2.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良好,参合农民15.9万人,参合率97.8%,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
2008年,长泰县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民生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5元,增长36.5%;农民人均纯收入5586元,增长11.3%。城镇新增就业3000多人,实现再就业5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365人。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3.18万人,4743人领取养老保险金367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1.78万人,2316人次领取失业救济金105.1万元,4703人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7088人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保补助;75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人口与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人口出生率10.64‰,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76%。完成9处地质灾害点271户群众的搬迁工作,安排补助和配套资金884.3万元。移民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后期扶持资金569万元。万元GDP能耗下降2.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大枋水库一级保护区养殖户关闭。
科技创新取得进展,6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5家企业完成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授权32件,通过国家科普示范县复查和第三届全省科普先进县验收。马洋溪、林墩、正达、珠坂、山重、湖珠等6所小学新增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枋洋、坂里、农场3所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完成,学校布局调整走在全市前列;“两免一补”等政策落实资金750万元,惠及学生6.98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施村级卫生所(室)规范化建设,实现“一村一所(室)”,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人口自然增长率6.1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56%,获得“全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先进项目县”和“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一期工程超额完成,发展新用户1.4万户。清乾隆庚午版《长泰县志》重印出版。
2009年概况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5.52亿元,增长27.8%,增幅居全市第二,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13亿元,增长30.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920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7060元,增长9.8%。呈现经济持续发展、城乡面貌改观、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荣获全国首届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称号,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增长26.1%,其中规模工业产值99.3亿元,增长30%,增幅居全市第二。一批企业做大做强,30家企业新上规模,规模工业企业突破两百家,达到20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24家,增加3家,税收上千万元企业6家。一批骨干企业逆势增长,联盛纸业、华祥电源等5家企业净增产值超亿元,菲达阀门、科明电光源等31家企业净增产值超2000万元。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相继开工投产,安安超纤、攀达实业等45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5个;飞鹿电器等45个工业项目新开工建设,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11个。一系列扶持企业政策措施相继实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若干意见》制定出台,中央和省市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通过银企座谈会落实贷款8.1亿元,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6%;2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3%,一批生产性项目建成投产,一批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其中,工业项目73个,完成投资18.37亿元;农业项目11个,完成投资3.16亿元;旅游项目10个,完成投资4.07亿元;城建及基础设施项目14个,完成投资5.46亿元;民生项目10个,完成投资2.77亿元。路桥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厦成、福广两条过境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境内里程48.69公里,总投资38.9亿元,设有2个枢纽互通、4个落地互通,将为我县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动力;坂里丹岩至龙涓半林、职校至旺亭、后坊至东孚3条道路和8座危桥完成改造,田头至枧头段主体工程将于春节前完成,农村水泥路建成68.3公里;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债务清查工作全面完成,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旅游区开发持续推进,海西国际城、发现之旅、乐统山庄、中华汉文苑等项目建设加快,4个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项目争取对接成效显著,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8亿元,上报65个国家扩大内需项目,19个项目获得批准实施,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3395.7万元。在项目建设有力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52亿元,增长31.6%,其中城镇以上投资39.35亿元,增长36.1%;工业投资23.1亿元,增长45.7%。
2010年概况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产值161.2亿元,比增41.4%,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47.1亿元,比增4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95亿元,比增69.2%;财政总收入7.35亿元,增长33.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47亿元,增长4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820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7911元,增长12.1%。连续四次蝉联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荣获福建省首届科学发展十优县。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年度总投资2.3亿元。体育场、陶然园、人和北路、城区供水管网一期改造完成,老年大学、鹤亭园、鹤亭路、夜景二期工程建设完工,4条公交线路开通、32辆公交车投入运行,城区绿水景观工程开工建设,解放路片区改造顺利推进,人和花园、鹤亭商住区、将军山、三远第一城等新区建设加快。岩溪镇通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考评验收,被确定为“全省特色商业重镇”。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龙津溪一期综合整治、福信截污工程,以及大枋、活盘、内寮3个水库的饮用水源整治顺利完成,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山重国家级生态村、尚吉省级生态村顺利通过验收。路桥建设继续加大,交战二期E标段、岩溪镇区两边连接线、积山至上花等道路改扩建完成,网络干线、通自然村道路建成30条75.7千米,全县对外对内通道得到改善。
1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落实,有的超额完成,总投入达到2.02亿元。城乡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3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6430元,增长15.1%。全县领取企业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共1.2万人、4527.25万元,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新农合”参合率为98.4%,再次被评为全省先进试点县。4幢保障性住房、2个幸福园和坂里、岩溪敬老院竣工落成,廉租房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发放任务落实,农村住房实现统保。40个库区移民后扶项目顺利实施,争取资金639万元。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培训就业人员2437人,新增就业30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41人,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就业。募集捐款578.7万元,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派出干部参与彭州市敖平镇对口援建,敖平中学重建和安置区道路建设顺利推进。
【通过全国文明县城考评验收】
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过程中,长泰县先后投资2亿多元进行建设,开通连接6个乡镇(场、区)、受惠10余万百姓的公交线路。投资4.9亿元完成江华苑、汇景园等城市精品工程,全面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投资3亿多元重点推进解放路片区改造、体育场改造、陶然园改造、鹤亭防洪堤景观工程建设等,老年大学、鹤亭园、夜景工程新建落成。提升县城区管理水平,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县城”领导小组,组建联合执法队,聘请文明督导员,成立城市管理女子中队,建立以公安“110”报警指挥中心为龙头的22个单位社会服务联动系统,实现公安巡警、医疗急救、城建监察等向镇村延伸。日,长泰县通过全国文明县城考评组考评。
长泰为国家亚热带丘陵区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十个重点县之一,也是全国柑橘良种商品生产基地县,华南甘蔗、省乌龙茶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有稻米,花生、烟叶、黄麻、生姜,油桐籽、油茶籽、棕片、橡胶、剑麻、香菇、蘑菇、草菇、凤尾菇、白木耳、黑木耳、文旦柚、荔枝、龙眼、凤梨、香蕉,淡水鳗,蜂蜜,长泰芦柑、蕉柑、柳橙、长泰砂仁、良岗明姜为名产。禽畜良种狮头鹅、长白猪。
长泰芦柑、岩溪晚芦、文旦柚、长泰砂仁、长泰明姜、石铭芋头、龙须菜、枋洋豆签、玫瑰茶、长泰竹笋。
长泰芦柑,又名碰柑,为闽南一带传统名优产品,以产自著名的中国芒柑之乡--福建省长泰县而得名。
芦柑每年在秋天10至11月份就大量上市
果形硕大、色泽橙黄、果质晶莹、果汁丰富、香味浓郁、甜酸适中,为果中之上乘珍品,长泰芦柑肉质晶莹,果汁丰富,香味浓郁,酸甜适度,沁人心脾。单果直径多为70-80毫米,大的可达120毫米。经检测,一般硕果重在125-200克之间,最大的可达650克,可溶固形物占14.3%,含糖量12.5%,含酸量0.58%,每百克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38.5毫克,全果可食部分占76.8%。 有“柑中之冠”之美誉。1989年,在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会上,荣获"全国优质水果称号";1990年,以"冠牌"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1995年,荣获国家"绿色食品"使用权。
砂仁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泰砂仁属阳春砂,在药物学上其功效显著,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吐、理气安胎、治喘咳等效 。
长泰栽培砂仁已有300多年历史,群众种植砂仁,经验丰富,种植出来的砂仁量高质优。长泰县砂仁种植面积3000亩,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一年总产量20-30万公斤,约占全省的70%,是全国砂仁生产的重点县。砂仁是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也是食品工业中现代流行的 “ 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的重要佐料。砂仁可开发出“砂仁风油精”、"砂仁中药"等系列药品,还可开发成"砂仁饮料"、"砂仁饼干"等系列保
种植面积300亩,产量500吨,赶在中秋节之前,在8月中旬采收。特点是:扁圆锥形,果色鲜黄,果肉白色略带微红,肉质细嫩、汁多、甜酸适度。单果重1000克左右。
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1000吨,采收期元月下旬至2月份。特点是:系从台湾新引进的名贵品种,果型硕大、甜度高、清脆爽口。
种植面积300亩,产量450吨,采收期3月中旬至8月中旬。特点是:系从台湾新引进的名贵品种,色泽金黄、纤维少、清甜可口、风味佳。
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2000吨,采收期7月下旬。特点是:比一般荔枝品种迟熟20天左右,味甜、多汁、酸甜适中、风味极佳。
长泰县先后荣获全国首届文明县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科技工作先进县、教育“两基”达标县、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县和省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 “双高普九”先进县、平安县(区)等荣誉称号,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
林震()字敦声,又字起龙,长泰县城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一月初一(11月29日)。他年幼丧父,事继母至孝,家庭生活贫困,但贫不移志,坚持刻苦读书,据林震自述:“夜则读书于室,昼则樵于山,倦而息影林樾下,出携卷腰底,读之声朗朗出树间。”经多年苦读,他学问渊博,文章超群。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林震参加乡试,考中第六名举人。对此,胸怀大志的林震并不满足,再历十年刻苦学习。明宣德五年(1430年)林震进京会考,获第15名进士。据传林震参加殿试时,宣德皇帝出《月中丹桂第一枝》题。林震才思敏捷,即赋:“骑鲸直上九天台,亲见嫦娥将桂栽;幸得广寒宫未闭,待臣连月抱归来。”皇帝闻之大喜,御笔圈定林震为新科状元,大魁天下。此科第二名榜眼为建安(今建瓯市)龚锜,第三名探花为莆田林文。福建省囊括榜首前3名,闽中一科三鼎甲,至今传为佳话。
林震状元及第后,即授翰林院修撰兼国史编修。他居官八载,担任文学侍臣。曾主持编修《明实录》。林震出身清寒,淡泊明志,不愿浮沉宦海,乃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称疾告归”。
林震回乡后,闭门读书,以诗史自娱。他持身谦恭礼让,待人接物从无疾言遽色,非因公事不至郡邑之庭。林震居家之时,广藩(广东布政)曾两次聘请他赴粤主持乡试。林震慧眼识人,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受到士林的赞誉。
林震是漳州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漳州(今芗城区)塔口庵及长泰县城南门,各建立状元坊(现已无存),以示彰扬。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林震在家逝世,享年61岁,葬于长泰县钦化里(今属武安镇)康林山,坟墓未立碑石,可谓淡泊生后。林震元配薛氏,继室黄氏,传有三子一女,其后裔一部分传衍外县及台湾等地。朝廷曾颁旨,敕封林震继室黄氏为安人,今圣旨保存在长泰博物馆。
林震富有文学才华,写下不少诗文,惜多已散失。今存有《儒学科贡题名记》、《林氏族谱序》等文章以及《紫极宫》、《春日偶成》、《归省》、《元宵》、《题苏步坊》等30多首诗歌。长泰县仍存有林震生活、读书、墓葬等文物遗址。位于长泰县城状元巷的状元井,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林震的民间故事,脍炙人口。诸如:林震在漳浦海岛读书,该处因此得名“林震屿”;林震状元及第时,家中井鸣三日;林震卒之时,有星坠于其户;林震在金銮殿上“一笔化三千”,与江西沈文求争元夺魁;漳州因有状元方能称“府”等。这些故事世代流传,表达了百姓对状元林震的崇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泗阳县民政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