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学技术世界第一是第一生产力,还是社会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08版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邓论之6-5
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之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第三,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生产管理是科学,是知识,也是技术。科学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管理实现了科学化、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指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在于提高人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甚至推动社会改变制度。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必须通过如下途径:与劳动者相结合,转化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与劳动资料相结合,如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对象相结合,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运用于生产管理,提高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提高效率,增进效益。江泽民同志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核心导学: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提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一般考选择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考选择和分析题。&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简单讲就是指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依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落实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科学分析和总结近代,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经验,并充分地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所提出的战略。具体讲:一是中国的国情是提出科教兴国的现实基础;二是科技对生产力的影响是邓小平倡导科教兴国的重要因素;三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因素;四是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教育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这也是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推进经济振兴和国家兴旺发达,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握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教育,核心是人才。(2)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制订科技发展的重大政策和配套措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加快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真正使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要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二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三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四要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五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既是自主创新实践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成果的享有者和受惠者。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改革一切阻滞自主创新成果的不合理规定和体制,形成勇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机制和制度,建设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要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不仅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的建设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教育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教育科研的成果直接用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教育的优先发展,就必须做到:一是坚定地贯彻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四是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是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核心导学: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是什么?命题提示:本知识点非常重要。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实质、基础、核心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般作为选择题考;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作为分析题出,考生务必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一是包括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三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等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不可分割。人类共同追求的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实现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是核心。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本质的是创新,就是在价值观上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发展观是一种以知识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文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是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二是要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要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四是要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总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意义。第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三,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第四,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三是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核心导学: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和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是什么?2.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总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命题提示:本知识点很重要,选择题和分析题都可以考。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节约型社会总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等问题,都是重要的选择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可作为分析题出。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1)国以才而立,政以才而治。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各类人才的多少,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和社会对人才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在现代社会竞争中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到底要靠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们党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做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并确立了党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2)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在人才市场建设上,要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强调要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实现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联网贯通。在人才激励机制上,要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在人才发展结构调整上,人才资源开发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行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入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在人才选拔和评介体系上,坚持“四个不惟”标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要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介和使用机制,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四要素构成的素质评介指标体系,强调党政人才评介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介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介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介方法。在人才工作重点上要着重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主要包括三类对象:一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二是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三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各领域高级专家。最终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战略的提出具有客观必要性和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但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提出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则是前所未有的。第二,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和保证。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将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高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上。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它体现了我国人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客观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市场初步建立,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才工作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和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短缺、人才的不合理流动和流失日益严重、人才工作的科学机制尚未建立,人才管理工作力量分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内国际人才竞争的态势,促使我们重视人才工作,制定长远、整体性的人才发展战略。第四,它为我国人才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就加强人才工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措施,在很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首次把人才强国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我国人才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核心导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命题提示:本知识点一般作为选择题出,也可以作为分析题出。主要考点有:党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人才选拔评介体系,人才工作重点。
◆考点索引1.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以及实现总任务的具体步骤、重点和主要措施等。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其中战略目标是核心。4.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5.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6.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和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7.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9.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和遵循的原则:(1)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遵循的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2.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第一,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第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此外,还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3.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1)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5.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按照党的十六大界定,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16.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一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二要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18.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措施:第一,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第二,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第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第四,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第三,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总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2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三是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2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发展与创新。第二,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和保证。第三,它体现了我国人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客观要求。第四,它为我国人才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章导考本章在整个考试中是最重要,出题最多的一章,可考选择题,也可考分析题,而且数量多。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应当重点把握。
想看更多与相关的文章?那就到主题集里瞧瞧,罗列更多与该主题相关文章,让你了解的方方面面。
精华文章推荐
考研政治资料下载
热门精华推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本帖位置:
·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相关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
值班斑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5:10 发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和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和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 15:10) 490字 (回复2/点击2660)
( 15:36) 1字 (回复0/点击2)
( 15:59) 17字 (回复0/点击12)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660 个阅览者
请选择要上传的图片或音视频文件(小于600K):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口令;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的科学技术世界第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