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地震科普知识资料少些的资料

当前位置:
>>>(30分)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日晚,智利..
(30 分)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2014 年4 月1 日晚,智利伊基克市西北海域发生8.2 级地震。伊基克市很少下雨,当地夏季一般在18℃-27℃,冬季为13℃—18℃,是一个可以四季旅游的地方。智利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智利的矿藏、森林和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素称“铜之王国”,产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它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五渔业大国。智利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是拉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材料二:智利经济主要依赖对外贸易。下表为 年智利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占对中国出口总量的比重)。(1)伊基克市降水很少的主要原因是&&&&&&,对比我国同纬度地区,当地冬季最低温在10℃以上的原因是&&&&&&&&&&&&&。(4 分)(2)智利处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因此多地震。(4 分)(3)乙处的植被类型是,分析智利从甲至丙地带性规律及形成原因。(6 分)(4)分析甲、丙两地降水总量差异及原因。(8 分)(5)分析材料二中智利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8 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没有受到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影响(4分)(2)美洲&南极洲(4分)(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从甲至丙反映了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从甲至丙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大。(6分)(4)差异:甲地降水少,丙地降水多(2分)原因: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且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降水少;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且有地形的抬升作用,所以降水多。(答对3点即给6分)(5)问题:经济结构单一,或出口初级产品为主或产品的附加值低(2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增大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科技,提高工业的加工水平;清洁生产,整治污染;合理采矿,防止植被破坏。(答对3点即给6分)试题分析:(1)从纬度位置分析,伊基克市位于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从影响冬季气温的因素分析,因属于同纬度,所以冬季的气温不同,主要受气流不同,该地冬季没有来自高纬度的寒冷气流,而我国冬季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所以气温低。(2)从板块的空间分布分析,智利处在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3)乙处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自然带的分布分析,从甲至丙体现了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因纬度差异大,太阳高度差异大,所获得热量差异大。(4)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受寒流的影响,降水少;而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且受地形的抬升,所以降水多。(5)从材料二分析,智利的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产品,且出口产品以矿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因此采取的措施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主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增大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工业生产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科技,提高工业的加工水平;清洁生产,整治污染;合理采矿,防止植被破坏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30分)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日晚,智利..”主要考查你对&&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1)区位条件 范围:西南区通常是指位于我国西南的川、滇、黔和渝三省一市,大西南还包括西藏自治区。南昆铁路的建设,广西与西南三省一市的地域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其沿海港口成为西南区对外联系最近便的出海门户。因此这里的西南是大西南也包括广西 区位:有温长的国境线;由于地域广、腹地深、加之地形复杂、沟通不便。大部仍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区内开放程度低,毗邻国的经济也落后,对本区的交通建设及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和合作较为不利;大西南是我国的战略后方,非常时期往往会带来有利的发展契机;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不断实施,以及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成立,使得本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而为大西南的经济发展及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2)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 地形地势对自然条件和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刻。地形条件对本区交通建设带来极大障碍,修建铁路、公路工程艰巨。如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全长1100千米,多年冻土段达600多千米,并且还要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以及保护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独特而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因此,这项工程需要有雄厚的资金物科研为支撑。此外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养护带来很大困难。从水路运输条件看,受地形、地势影响航运不利,只有川江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和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可以通航,且东西向航道大致与本区对外经济联系大宗物资流向趋同,因而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西南区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而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较好,并有丰富的能源相匹配,钡、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只要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在西南发展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的条件格外优越。从能源资源看,西南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0%。四川省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煤炭第一大省,号称“江南煤海”。广西北部湾油气勘探前景看好。从农林资源看,四川盆地物产富饶,素称“天府之国”。横断山区为我国第二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生物资源、物种资源位居全国和一,云南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王国”。可见,西南区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3)社会经济条件 目前,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交通不畅,西南区内部经济联系和协作比较薄弱;通往区外的交通干线,通过能力大多已处于饱和状态,常造成商品和生产物资积压、待运,严重影响了当地正常生产,一些工矿企业甚至出现以运定产的局面。西藏自治区是目前我国唯一没有修通铁路的省区。严重制约了西藏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本区对外开放的深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西南区的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区经济发展解决的首要问题 2.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1)西南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 南昆铁路的基本情况: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出海大通道 意义: 南昆铁路把资源丰富但无出海口岸的西南内陆,与海岸线漫长、对外交通便利的我国南部沿海连成一体,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南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成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南昆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盆步伐 南昆铁路的建成,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同时,对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南昆铁路的建成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展、商业繁荣;还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并且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南昆铁路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吸引和集聚作用,以及铁路轴线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将有力地促进大西南的区域发展 (2)交通面貌的变化 主要铁路:黔桂、湘桂、成渝、宝成、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枝柳、南昆、内昆 公路:西藏以公路运输为主,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 水运不断发展:川江和西江的航运。广西北海、防城和钦州港的改造和新建 管道运输成为西南区新兴的运输方式 (3)加快交通运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是制经销西南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的表现:运力和运量的矛盾突出;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仍较薄弱;对外国际交往不便等。因此,加强交通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将是西南区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应着重做好的工作:加强区际、省际铁路出口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通过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发挥水运潜力,实行水陆联运,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建设对外国际通道,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促进区域国际合作;重视援藏公路建设,续建青藏铁路,支持西藏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1)地理区位优势 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既处在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改革开放前,海南岛成为我国的国防前线,难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差距较大,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后海南岛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使其有可能发展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开放窗口 1988年设立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散布于南海的西沙、中沙、南沙等群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热带资源优势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是我国热带宝岛。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环境。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受季风影响,热带作物在冬春季节需要注意低温危害,夏秋季节要注意台风的影响。 (3)海洋资源优势 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管辖海域面积占全国的2/3。主要有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等 (4)旅游资源是我国良好的避寒胜地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 (1)合理布局产业 位于海陆交界处的海岸带,是重点开发地带。这里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较好,城市集中,既是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的前沿,又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进基地。大力建设港口,有利于就近建设工业加工区,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同时可以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较快地改善投资环境,进而带动全岛经济向外向型发展 丘陵和台地环带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的环带,最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山地丘陵带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河流多发源于此,是全岛的水源区。首要任务是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其次是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还可以适当配置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 (2)发展特色经济 逐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把海南岛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已经成为开发和建设海南岛的方向 (3)海洋环境保护 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环境问题。禁止开采购员沿海珊瑚礁,保护并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建设环岛防护林带/ 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 区域发展的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工业化阶段世界上许多传统工业处于发展初期,如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时期,英国中部工业区就处在此阶段,它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极易发生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产生环境问题。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的阶段和人类影响: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容及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面的图表所示:2、可持续发展内涵示意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现相似题
与“(30分)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日晚,智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4071941122304409363521949589421唐山大地震
预报之谜(里面能看出不少地震前的征兆
求分享 求扩散 ) - 警示预言的日志,人人网,警示预言的公共主页
中金公司所运用套期保值的股指期货,恶意做空市股市!大家能看到中金所公开过股指期货每天的成交是、持仓量、多空双方的持仓情况么?想看么?不给你看!给你看到了,中金所勾结权贵黑金资本的老底就要被揭穿了!
还有,大家可能从各大网络媒体的版面上,看到过分析讨论股指期货的?看不到吧,看到的也是轻描淡写的,全被中金所公关了拿下了,所以说,中金所百般遮挡的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制度是推动中国股市下跌的幕后黑手,越跌他们越赚钱!
唐山大地震
预报之谜(里面能看出不少地震前的征兆
求分享 求扩散 )
【重温唐山大地震】预报之谜(上)&
人 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唐山地震临震未能预报,而轻率地否定&海城预报&在科学史上的价值  如果人们发现,在唐山地震一两年前,甚至早在邢台地震之后,有关地震的许多文件中便已多次提到过&唐山&这个地名,那 么,对国家地震局的简单的 怨愤,也许会变成深沉的疑问:中国的地震预报在世界上并不落后,那么最终未能预报&7&28&大震的症结何在? 也许一切都应追溯到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标志着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一个&高潮幕&的开始。此前的一二十年间,除人烟稀少的西藏察隅在一九五○年八月十五日发生过一次八点五级地震和西藏 当雄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发生八级地震外,中国大陆,特别是东部,总的说是平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总共只有三位地震科学家:北京鹫峰测震台创 办人李善邦先生、当代中国地震学权威傅承义先生和中国地球物理事业开拓者顾功叙先生。他们或是搞测震和地球物理研究,或是通过研究地震波来探索地球内部奥 秘。那时没有地震预报工作──在平静的日子里,人们会把警铃的职能忽略。五十年代中期,苏联援建二百零五项工程,在选址时需要考察历史上发生地震的情况, 与长期地震预报有关的烈度鉴定工作于是才开始上马,当时人们的眼睛还只是盯着历史。直到邢台地震发生,人们才被地震的现实危险性惊醒了。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邢台发生六点八级强烈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一大批从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和大学生赶赴灾区。在前所未见 的惨不忍睹的废墟、尸体、鲜血面前,他们第一次强烈感受到,一次未能预报的地震是怎样危及千千万万人,甚至摇撼了一个国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乘坐直升飞机 赶到邢台。当他站在一个木箱上,向灾民们发表讲话,勉励他们重建家园、战胜灾害之后,神情严峻地来到科学工作者中间。 周恩来说:&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他交给他们的任务是:&要为保卫大城市、大水 库、电力枢纽、铁路干线作出贡献。& 地震预报工作就在邢台匆匆上马。一切都是那样简单幼稚:科学工作者们到各个村子里,广泛搜集地震前兆,从动物异常、有感小震直到井水变化&&像寻找仙 草神药似的寻找&预报方法&。&方法&二字成了口头禅,连炊事员卖饭时都要问一问:&同志!找到方法了没有?& 三月二十二日,邢台再次发生七点二级强烈地震,四天之后,三月二十六日,奇迹出现了。彷佛冥冥中有个神灵被这群人的虔诚所打动,它竟慷慨地真把大地的 秘密透露出来了。在灾区的科学工作者感到有一连串的小震,小车司机报告说在路上压死了乱窜的老鼠&&。当小震平静时,人们根据刚刚总结出的&方法&── &小震密集&平静&大震&,感到有可能发生强余震。晚上八点多钟,收音机又受到奇怪的干扰。科学工作者们下决心发布&预报&。可当时他们连通过什么渠道发 布都不知道:是要写报告呢?还是拍电报?他们中的朱传镇抓起电话向上级报告,话没说完,二十三时十九分,六级余震发生了! 不管怎样说,这是中国地震工作者第一次成功的内部试报。它发生在国务院总理发出庄严号召仅仅十八天之后!复杂的科学问题在一瞬间变得那样简单,人们的 自信心成百倍地增长。他们觉得邢台的经验太宝贵了,那些&方法&太灵验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他们兴奋地背 诵着毛泽东的这条语录,彷佛自己就要踏上自由王国的金色台阶。 真正的辉煌还在九年后的海城。 人们不能不承认中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进展的神速。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地震工作者发布的预报,使得辽宁省南部的一百多万人撤离了他们的住宅和工作地点 ──仅仅在两个半小时之后,海城被七点三级强烈地震击中。在六个市、十个县的震区范围内,城镇房屋毁坏五百零八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八十六点七万间,却 仅有一千三百二十八人死亡,占全地区人口的万分之一点六。 国外认为,成功地预报七级以上大震,这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震后,美国、新西兰、日本、罗马尼亚、西德等十多个国家的地震科学专家和国际学术组织 的成员曾到海城考察。一位美国记者将海城地震的预报称之为&科学的奇迹&。 怎么不&奇&呢?早在海城地震发生前,国家地震局根据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地磁、海平面等四项异常,并考虑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四五百公里深源地震对华北 的影响,以及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气象异常等重要情况,就已将渤海北部列为地震危险区。辽宁省似乎是从从容容地建立群测群防队伍,派人到邢台&学习取 经&,演兵布阵,挽弓以待,早准备决战一番。 怎么不&奇&呢?邢台的&方法&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套用到海城。那么多人熟知并能运用从邢台传来的口诀:&小震闹,大震到,小震一多一少要报告。&海 城地震前三天,当有感小震频频发生时,大震的紧急报告便纷至沓来! 这是真正的奇迹!大震发生的当天上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向全省,特别是鞍山、营口两市发出做好防震工作的电话通报。下午,海城、营口召开研究对策的防 震会议。于是,工厂停产,成千上万人被动员,甚至是被强令撤到滴水成冰的屋外。广场上停满了装着药品和食物的救援车辆。医疗队整装待发。连拖拉机也开出了 可能会倒塌的车棚。人们裹着大衣,在寒风里坐着等地震的到来。 这是真正的奇迹!地震发生前半小时,正在一个礼堂里参加军民联欢会的某野战军官兵和地方群众,接到紧急通知,于是会议临时中断,几千人安然撤出&& 中国灾害史上奇特的一幕揭开了。暮色苍茫的辽南大地上,四处回响着&当当&的钟声,有线广播一遍遍发出严厉的警告,阻止快要冻僵的人返回自己的小屋。 营口县地震办公室主任曹显清,一个多次到邢台学习&方法&、对地震预报充满自信和热情、被人称为&曹地办&的小老头,彷佛在念咒似的,看着手表喃喃自 语:&小震平静后,时间越长,震级越高。从中午平静到现在已经六个多小时了。七点震,就是七级,八点震,就是八级。& 七点三十六分,七点三级地震发生了! 四面八方,一片尖声呼喊。人们不像在惊呼天灾的可怖,不像在庆幸自己的存活,倒像在欢呼地震工作者的神机妙算。 海城,这是中国地震界的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地震工作者来到海城地震现场,老百姓把他们奉若神明,视为救星。被这次成功的预报保存了生命的成千上万幸 运的人们,欢呼着,夹道欢迎这些能够征服自然的英雄。彩旗、鼓乐、美酒&&科学家们醉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一一握着地震工作者的手说:&今后能不 能争取在二十四小时前预报五级以上地震?& 那时地震工作者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从海城辉煌的顶峰,一下子跌落到唐山的黑洞洞的深渊里去。 唐山地震后,有人认为海城的辉煌是报纸吹出来的,七点三级地震的预报,完全是碰运气碰上的。然而,如果人们冷静下来,不去纠缠于报纸宣传那些高八度的 赞歌和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而把眼光投向无可增删的历史事实,他们便能作出判断:从海城地震全盘重演了&邢台方式&这一点说,&运气&似乎存在;可是人们 能把监视范围缩小到辽南那一小片地区,这根本就不是哪个神仙暗示的结果。短期和临震预报的成功,离不开中期预报的正确。而恰恰是这一点上,中国地震预报科 学工作者在数年间作了大量艰苦细致、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 辉煌决不是偶然的。 应当留下这段历史,包括某些极其重要的文献。辉煌是真实的,正如日后的灰暗也是真实的一样。这是科学走过的路。它会告诉人们:对于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 的追踪,是同一部大书的紧密相连的上下篇;区别只在于前者的结局是喜剧,而后者的结局却是悲剧。是同一批活生生的人,先后承受了巨大的欢欣和深重的折磨。 在各种文献上,&渤海&危险区总是和&唐山&危险区相提并论。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河北河间发生六点三级地震,造成的损失并不算大,但是北京和天津明显有感。这是非同小可的警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指示: &要密切注视京津地区地震动向。&并责成有关部门部署北京、天津、唐山、渤海(&京津唐渤&)地区的地震工作,把该区列为重点监视区之一。李四光教授也感 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机。这位伟大的地质力学家的锐敏的眼睛,早就注意到整个新华夏构造体系正在活动。他从东西向构造的活动特点出发,强调要对唐山地区的滦 县、迁安一带作些观测。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八日,渤海又发生七点四级地震。这样,邢台地震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华北北部连续发生了三次大于六级的强震,其发震地点有逐步向北东 方向迁移之势。真正的有识之士已经警觉到华北大地进入了不寻常的躁动期。 中国地震界一批年轻有为的科学工作者,瞪大双眼在搜索着可能发生的强震。 有人的搜索方式似乎十分奇特。一九七二年炎夏酷热,北京市地震队科研人员耿庆国在去平谷马坊地震台的路上口渴难忍,向一位老农买西瓜。闲谈中,只听见 老农长叹一声道:&俗话说,大旱不过阳历五月十三,可今天都阳历六月十五了,天还未下透雨,唉,今年哪,大旱是旱定喽!& 老农说:&我活了六十七年,还没有赶上像今年这么旱的,这可是个大旱年哟!&听到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已成定局,耿庆国不禁心中一跳:他顿时联想起河北邢 台地震和云南通海地震震中区的老乡都反映过震前大旱的说法。他很担心:一九七二年已成定局的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大旱区,是否也是将要发生强震的一种前兆表 现?是否意味着会发生危及华北北部、特别是京津地区安全的强震?出自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研究一九七二年大旱与未来 几年华北强震活动的关系! 当他在张秀臣协助下搜集到有关气象资料时,他惊呆了:一九七二年,华北及渤海北部大旱区面积达一百一十三万四千平方公里。当时广播里几乎也天天能听到 关于&抗旱&的报道,山西的大寨人提出的口号恰恰是:&没见过的大旱,没见过的大干!& &没见过的大旱&,是否在预示一场没见过的大震呢?耿庆国一头扎入&旱震关系&的研究之中,他翻阅大量的资料,绘制图表,常常彻夜不眠&&他的研究得 到了马宗晋的坚决支持。 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在山西临汾,董铁成主持召开了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耿庆国作了旱震关系报告,提出了他的发现:六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 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大,则震级大。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他强调指出:华北及渤海北部一九七二年出 现了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是一个发生两组七级大地震、甚至可能发生一组八级强震的旱区面积。华北及渤海地区一九七二年大旱,与一九六五年和一九六八年 那两次大旱情形相似。而一九六五年大旱之后,发生了邢台七点二级地震;一九六八年大旱之后,发生了渤海七点四级地震。 一九七四年上半年,另一些地震工作者也通过小震活动、地形变测量、重力测量、水氡观测、地磁和海平面变化等方法,发现华北及渤海地区的若干异常情况。 地震的危险在逼近! 一九七四年五月三十一日,耿庆国在西颐宾馆北馆五单元北京市地震队所在地再次重申中期预报意见: 一九七二年大旱后的一至三年或稍长时间内,在华北及渤海地区,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可能会发生七级以上大地震。 若在一九七五年以后发生地震,则震级可达七点五级至八级左右。 他提出: 一九七二年华北及渤海大旱区的特旱带为:辽南的锦州─岫岩一带、河北唐山地区以及河北山西交界的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 对上述特旱带及其附近地区(一九七四至一九七六年)发生七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必须认真重视。 耿庆国呼吁: 请有关方面切实加强京津唐张地区和华北及渤海北部地区的抗震防震和群测群防、专群结合的测报工作,特别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波及北京、天津、石家庄、 太原和沈阳的震级在七级以上,甚至在七点五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几百天之内强震就有到来的可能!!! 在北京市地震办公室主任傅瑞群的大力支持和安排下,一九七四年六月四日,北京市科技局党委常委白介夫、田夫、郑林、潘梁四人用整整一个上午时间,专门 听取了耿庆国所作的《关于我国华北及渤海地区一九七二年特大干旱提出的旱震关系中期预报意见的基础依据和分析结论》的汇报。白介夫说:我们科技局党委坚决 支持耿庆国的中期预报意见,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几百天之内,华北及渤海北部的一些地区就有可能发生七级半大地震,这是一桩大事。要立即把旱震关系中期预报 意见向国家地震局和胡克实汇报。 一九七四年六月七日至九日,由领导小组组长胡克实主持,国家地震局在一片报警声中召开了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会商会议。会议给国务院的报告称: 会上对华北及渤海地区的地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多数人认为:京津一带,渤海北部,晋、冀、豫交界的邯郸、安阳一带,山西临汾盆地、山东临沂一带和黄海 中部等地区,今明年内有可能发生五至六级地震,内蒙古的包头、五原一带可能发生五级左右地震。 其主要根据是: 京津之间近来小震频繁,地形变测量、重力测量和水氡观测等都显出较集中的异常。 渤海北京有四项较为突出的异常:全县的水平测量前几年变化很缓慢,年变化率仅零点一一毫米,但一九七三年九月以来,累计变化量却达二点五毫米处;大连 出现二十二伽马的地磁异常;渤海北部六个潮汐观测站,一九七三年都测出海平面上升十几公分的变化,为十几年来所未有;小震活动也明显增加。 晋南临汾盆地近年出现地震波速异常。晋、冀、豫交界区和黄海中部小震活动都有所增强。鲁南临沂一带一九六八年发生八点五级地震前,外围地区地震活动频 繁,近年这个地区周围又开始出现类似情况。 还有一些人根据强震活动规律的历史情况及大区域地震活动的综合研究,并考虑到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四五百公里深源地震对华北的影响,认为华北已积累七至八 级地震的能量,加之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去年又出现建国以来少有的暖冬、冷春,干湿失调的气象异常,提出华北有发生七级左右强震的危险。但是也有人根据 地球转速去年开始变快,和以往在此情况下华北很少发生强震,以及华北强震依次发生的时间间隔一般较长的情况,认为华北近年不会发生大于五点五级地震。 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接受江苏溧阳和云南昭通连续发生破坏性地震的 教训,虽然会议对北方一些地区发生强震的分析不尽准确,但要立足于有震,提高警惕,防备六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切实加强几个危险地区的工作。 会议决定:&加强有关地区的协作。成立京、津、唐、张和渤海地区两个协作组,京、津、唐、张协作组由北京、河北、天津的地震部门、地球物理所、地震地 质大队、地震测量队组成,暂由国家地震局负责;渤海地区协作组由辽宁、天津、山东的地震部门组成,会议决定由辽宁负责。协作组应及时交流情况,大力协同, 密切配合。& 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也就是海城地震发生前八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达国发〔1974〕69号文件,将国家地震局的报告转发给京、津、冀、 晋、蒙、辽、鲁七省(区、市)。文件称: 作好地震工作是关系到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望你们在搞好批林批孔活动的同时,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地震工作要&在党的一元 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方针,把地震管理部门建立和健全起来。切实抓好地震专业队伍和群测群防运动,加强防震抗震工 作。 在国务院〔1974〕69号文件下达后两年多的时间内,华北及渤海地区的大地震活动确实空前地活跃起来,七省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强烈地震的袭击或 波及,相继发生了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辽宁海城七点三级地震、一九七六年四月六日内蒙古和林格尔六点三级地震和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河北唐山七点八级、滦 县七点一级地震。海城七点三级强震和唐山七点八级强震、滦县七点一级强震,恰恰是发生在渤海地区和京津唐张地区这两个协作组的工作范围内。 历史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的巨大功绩是不可抹煞的。 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唐山地震临震未能预报,而轻率地否定&海城预报&在科学史上的价值,如同因为海城地震曾经预报,而把地震工作者围绕唐山地震的预 报所作的一切努力一笔勾销一样。从国务院〔1974〕69号文件中,谁都能看出,地震工作者早已把唐山套在他们的瞄准镜内,应当说唐山地震的中期预报是成 功的,只是他们在临震预报的决断上最终失败了&&■
(作者现任教于香港大学。本文节选自《唐山大地震》第七章&大震前后的国家地震局&。标题为本网编辑所加)
【重温唐山大地震】预报之谜(下)&
海城地震后,地震工作者被一个问题困扰:海城7.3级 大震是否标志华北地震活动一个&高潮期&的结束
海城地震之后,一大批地震工作者欢欣鼓舞的情绪似乎消失得很快。他们几乎全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海城七点三级大震,是否标志着自邢台地震以来华北地震 活动的一个&高潮期&的结束呢? 华北。谜一般的华北!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上部已变得破碎不堪,像一件古老的陶器,表面布满了裂纹。无数碎片构成一个地壳,华北地块便是这其中的一片。它的西界为 贺兰山─六盘山构造带,北界为阴山─燕山构造带,南界为秦岭─大别山构造带,东界在海中。这些构造带附近常有从地幔侵入的超基性火成岩系、复杂的变质岩系 和规模巨大的褶皱断裂系统。那里既是构造活动带,又是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异常带,也是地震的活动带。在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三者相对运动的控制 下,华北这一块&碎片&常常处于不平静的状态。 但是现在呢? 海城之后,还有没有大震? 观点(1):华北强震依次发生的时间间隔一般较长,华北大地该平静一阵子了。倒是中国西部更值得注意: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四年,已连续发生云南通 海、四川炉霍、云南昭通三次七级以上大震。应当更警惕西部的危险性。 观点(2):海城地震后,华北地区的许多异常现象并未消失,大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这是一场极为正常的学术争鸣。谁都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谁又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一个旁观者,事先要想为双方轻易地作出裁决是既荒唐又浅薄的。 当时谁也不能看穿地壳下的这一切奥秘。斗转星移,即使现在,这些自然科学家有时仍多少像一个占卜者,于一片茫茫之中去掐,去算&& 常常,他们就像总在秒针的哒哒声中过日子。 然而,时间,构成这段历史的最客观的时间,究竟是怎样度过的呢?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八日& ──距唐山地震半年 国家地震局向国务院上报《关于京、津、唐、渤、张地区一九七六年地震趋势的报告》。 报告称:我局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在北京召开了海城地震科技经验交流和一九七六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会议认为,当前我国 正处在地震活动的高潮阶段,估计近一二年内大陆地区有可能发生七级以上的强震。目前有较多异常显示,可能发生较强地震,需要重点加强监视的地区为:(1) 滇西北及川藏交界一带;(2)四川、青海、甘肃交界的四川松潘─茂汶一带和青海的花石峡─都兰、乌兰一带。有发生五至六级地震背景的地区为:(1)京津唐 渤张地区;(2)皖北、苏北、鲁东、豫东一带。 会议认为:&京津唐渤张地区今年内仍然存在发生五至六级地震的可能,但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短期和临震异常。&&从目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来 看,唐山与朝阳之间和京津之间两个地区尤应加强工作&&。& 报告提出急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第一条就是&继续贯彻国务院〔1974〕69号文件的精神&。一九七六年三月三日 ──距唐山地震四个月零二十五天 国家建委召开两市(京津)一省(河北)和国务院各部地震工作会议,介绍了地震形势。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到会作业务报告,解释京津唐 渤张地区年内可能发生五到六级地震的预报。他说:&目前还没有出现短期和临震现象,比较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还不明确,因此马上动员群众采取临震的具体措施还 不是时候,但防震抗震工作一定要抓紧。&一九七六年四月六日、二十二日 ──距唐山地震一百一十三天、九十七天 六月二十二日,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和河北大城先后发生六点三级和四点四级地震。震后,华北地区某些在海城地震后依然存在的异常现象消失。 这两次地震使地震工作者陷入了极大的惶惑。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一日 ──距唐山地震七十八天 国家地震局在北京军区招待所召开分析预报人员紧急碰头会,分析和林格尔和大城地震后京、津、唐、渤、张地区震情。 不同意见仍在延续。 观点(1):这两次地震使那些令人不安的异常已经&交代&了。海城地震后华北发生大震的可能性已经基本排除。至少,蕴藏在地壳内的应变能量已经有相当 一部分得到了释放。有人提出,国务院〔1974〕69号文件中的华北有震的估计可以宣布到期撤销。 观点(2):对京、津、唐、渤、张地区的异常,用内蒙古六点三级地震来解释,方位似乎偏西;用大城四点四级地震解释,震级又似乎太小。并且,他们注意 到京、津、唐地区在四月间新出现的&宝坻地电&、&昌黎地磁&、&滦县水氡&、&香河水平&等四项异常。 持以上两种观点者一致认为,目前尚未出现较强地震的临震迹象。倘若近期有震,震级不会太大,约四至五级,地震要注意渤海西部及其沿岸地区。 对于更长时间的趋势,会议决定在八月间另行开会会商。 为准备下次会商,会议从技术方面布置了五项工作,中心精神是要各单位提出对趋势的估计。一九七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距唐山地震六十天 云南龙陵发生七点四级地震。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主任丁国瑜赶赴地震现场工作。 专业人员又一次感到情况紧迫。几天后,当四川大邑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奉命风尘仆仆赶赴西南。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距唐山地震三十七天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刘德富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发现唐山地区出现一九六九年渤海七点四级地震前的类似气象现象。中国东部形势也日益微妙。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距唐山地震三十二天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黄德瑜根据小地震活动分析,认为渤海西岸有问题。一九七六年七月五日 ──距唐山地震二十三天 北京市地震队耿庆国发现北京地区一周来的气象要素中,出现四项异常:日降水量──六月二十九日突破历年同日降水量的最高值;日平均气温──六月三十日 至七月四日连续五天突破历年同日平均气温最低值;日最高气温──七月一日和七月四日分别突破历年同日最高气温的最高值;日最低气温──七月三日、四日连续 两天突破历年同日最低气温的最低值。只有日平均气压这一项指针还没有出现异常。耿庆国认为,只等低压指标突破,就可能进入临震状态。他立刻赶赴唐山、天 津、廊坊收集气象资料。一九七六年七月十二日 ──距唐山地震十六天 似乎又是一次&蓄谋&中的戏弄,一次&地震会议&的会址,竟然选在唐山。据国家地震局干部周英志回忆:十二日,出席京、津、唐、渤、张地区群测群防经 验交流会的代表陆续到达唐山。到火车站接站的工作人员,手举&地震会议&的木牌,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注意。 &怎么?唐山要地震?&人们纷纷询问。 &没的事!我们交流经验&&& 同日,国家地震局党的领导小组召开&批邓反右&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批判领导小组组长胡克实。会议形成的上报科学院的紧急报告称:&胡克实一贯紧跟 刘少奇、邓小平,推行修正主义路线,这次又大刮右倾翻案风,他的问题的性质是正在走的走资派。&&鉴于此,已不宜再主持局党的领导小组的工作,应免去领导 小组组长的职务,检查交代问题,接受批判。& 在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一伙抢班夺权的滔滔浊浪中,国家地震局也没能成为安定的绿洲。三里河的大楼和中国的无数大楼一样,充满令人窒息的&政 治空气&。一九七六年七月十三日 ──距唐山地震十五天 北京市地震队已有华祥文提出京、津、唐、渤、张地区地震活动性异常,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和短期气象异常,李宣瑚提出该区水化学氡含量异常,陈克忠和刘 惠琳提出京郊大灰厂形变异常,以及其他人提出京、津、唐、渤、张地区地磁场总强度异常、地下水位异常和地电异常,累计七大异常! 当晚,北京市地震队在队长邢景孟的安排下,由业务组组长鲁连勤和副组长张国民出面向北京市科技局党委书记白介夫汇报。白介夫指示:要以临震姿态投入工 作,并立即把震情危险性向国家地震局做汇报,听听国家地震局的看法&&一九七六年七月十四日 ──距唐山地震十四天 北京市地震队发出工作简报第二十九期《关于加强当前京区震情监视的意见》。 简报称:&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应力场正在增加,从今年下半年起,发生五级以上地震的趋势背景正在加强。在当前的地震形势下,为完成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 央、保卫伟大社会主义祖国首都的光荣政治任务,按照(北京市科技局)党委指示,我队全体同志必须紧急动员起来,高度警惕当前地震前兆的发展和变化,用临震 的姿态密切注视京区的地震动向。& 同日,国家地震局汪成民接到北京市地震队张国民的电话。张国民汇报了北京队的&七大异常&,并要求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详细汇报。汪 成民经请示已从四川回京的梅世蓉副主任和局领导,答复张国民:&要求给一周的时间,以便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并派人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一下那里的异常情 况,再听取北京队的震情汇报。&听取汇报时间定为七月二十一日。 同日,地震地质大队依据京区各台站地应力突跳异常,提出短期预报意见。一九七六年七月十七日 ──距唐山地震十一天 唐山。&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会场。 刚刚赶到那里的汪成民要求在会上作震情发言,会议主持人查志远因&日程安排较紧&而未同意。汪利用休息时间召集部分代表座谈。他的谈话要点:(1)近 来情况较多,大家要注意。我们注意的重点是唐山、滦县一带。(2)目前我们...
阅读(2459)|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科普知识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