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 庄宗既好"佐证了怎样的观点

来自中文百科专业版
  《》,之一,记载古代中国、、、、五代54年历史的。撰,是以后唯一私修正史。原名《五代史记》,为与撰《五代史》相区别,故称《新五代史》。共74卷,内纪12卷,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薛居正之书系五代分叙,该书则将五代融而为一。其本纪连叙五代,诏令全删去,事迹简净。传皆用类传,有家人、死节、死事、一行、唐六臣、义儿、伶官、杂传等传目,多为此书创立。全书仿效春秋笔法,多所褒贬。突出尊王思想:强调君臣、父子封建秩序。《新五代史》增加了《》所未能见到的史料,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新五代史》文字简洁流畅,并兼采小说、笔记资料,补充了薛史之缺,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与薛史互相参考。
  &&& 上一卷   &&& 下一卷   &&& 
卷三十七 伶官传第二十五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兒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籓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幸鄴,乃遣进等采鄴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鄴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皇弟存乂,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硃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史彦琼者,为武德使,居鄴都,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自留守王正言而下,皆俯首承事之。是时,郭崇韬以无罪见杀于蜀,天下未知其死也,第见京师杀其诸子,因相传曰:“崇韬杀魏王继岌而自王于蜀矣,以故族其家。”鄴人闻之,方疑惑。已而硃友谦又见杀。友谦子廷徽为澶州刺史,有诏彦琼使杀之,彦琼秘其事,夜半驰出城。鄴人见彦琼无故夜驰出,因惊传曰:“刘皇后怒崇韬之杀继岌也,已弑帝而自立,急召彦琼计事。”鄴都大恐。贝州人有来鄴者,传引语以归。戍卒皇甫晖闻之,由此劫赵在礼作乱。在礼已至馆陶,鄴都巡检使孙鐸,见彦琼求兵御贼,彦琼不肯与,曰:“贼未至,至而给兵岂晚邪?”已而贼至,彦琼以兵登北门,闻贼呼声,大恐,弃其兵而走,单骑归于京师。在礼由是得入于鄴以成其叛乱者,由彦琼启而纵之也。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鄴,尽坑尔曹。” 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 上一卷   &&& 下一卷   &&& 
扫描二维码可以用手机浏览词条《伶官传序》第2课时教师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伶官传序》第2课时教师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19 伶官传序 - 语文备课大师  相关说明性文字来自网络收集,欢迎下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9 伶官传序 - 语文备课大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19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19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
前:向前2.仓皇东出
东:向东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三)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四)使动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五)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六)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 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 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句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
身死国灭练习题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
盛以锦囊(chén)
誓天断发(fà)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
乱者四应(yín)D.吾遗恨也(yí)
智勇多困于所溺(nu?)泣下沾襟(jīn)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身:身体。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8.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10.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11.翻译下面的语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雠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许:答应。B.周匝谒于马前
谒:拜见。C.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行:走路。D.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愿:希望。1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他在胡柳作战,宠幸的伶人周匝被梁国人俘虏。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庄宗不仅喜欢伶人,而且又有伶人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够自己谱曲。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能和陛下共同取得天下的都是些英雄豪杰忠诚勇敢的志士。D.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你说的话虽然是正确的,然而应当迁就我去做这件事。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宗失败的原因是不听郭崇韬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B.庄宗为自己所溺爱的东西所灭。C.庄宗被伶人所灭。D.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1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B.课文《伶官传序》揭示的深度比本文更深,因为它总结了历代帝王成败的一般规律。C.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都揭示了同一主题。D.本文的语言史学味浓,而《伶官传序》文学味更浓。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伶官传序答案1. 答案:B
A项“矢”读“shǐ”;C项“皇”读“huán”,“应”读“yìn”;D项“溺”读“nì”2.
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3. 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4.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D5.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6. 提示:D项,身:自身、自己。
答案:D7. 提示: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
答案:C8. 提示:D项为被动句。
答案:D9. 提示: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
答案:B10. 提示:从句中“岂??欤?”的句式,可理解为是一种反诘。从“皆??欤?”可以断定是要肯定人事的重要。再从全文来看,文章论述的也是人事。
答案:B11. 参考答案: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12. 提示:C项,行:实行。
答案:C13.
提示:B项“知音”为通晓音乐之意,与今天的“知音”含义不同。
答案:B14. 提示:D项,庄宗理解,但并未接受。
答案:D15.答案:A :A项,这两篇文章的立脚点是一致的,庄宗失败的原因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体现也是一致的。16. 参考答案:从他称王开始,直到他当上皇帝,都常常亲自和那些以歌舞谐戏为业的人在朝堂上上演各种杂戏,那些戏子因此得到重用,终于走向了灭亡??,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19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 2014年统计法基础知识精讲68份文档
新市场营销法则 助推企业成长 qqq感冒灵...
  伶官传序知识点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伶官传序一、知识要点 1、选自《... 201s国考申论押密试卷及答案 201s国考面试通关宝典67份文档
九妖笑话 2014...
  下册32《伶官传序》练习(含答案)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下册32...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 2页 免费 伶官传练习 2页 免费...
  《伶官传序》知识点教师... 2页 4下载券 《伶官传序》知识点综合... 1页 7下载券 伶官传序知识点1 暂无评价 1页 免费 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加入阅读会员!获取下载券
伶官传序知识点 隐藏&& 伶官传序知识点...
s  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 暂无评价 s页 1下载券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伶官传序知识点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
s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知识点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伶官传序 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
q  《伶官传序》知识点教师版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期末复习用资料《伶官传序》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您的位置:&&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自主赏析《伶官传序》(人教版选修)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自主赏析《伶官传序》(人教版选修)
地区:全国
上传人:qAmQ****@
版本:人教版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已有5013人下载该资源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自主赏析《伶官传序》(人教版选修)
解析:A项,负:背着。 答案:A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又别为优名以自目
B.常自耻其世家
C.劳其良苦
D.而得不死以生者
解析:A项“目”,名词作动词,“称”;B项“耻”,
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劳”,形容词作
动词,慰劳。
答案:D 解析:A项“为”,都表被动,介词。B项“与”,①连词,和、跟;②动词,给。C项“或”,①不定代词,有的;②副词,或者,也许。D项“于”,①介词,在;②介词,对,对于。 答案:A 1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很喜爱戏剧,又懂音乐,当时的老百姓都常常
能唱他制作的曲子。
B.有一次庄宗扮成皇后刘氏父亲的模样,让他的儿
子提着破帽子跟随,到刘氏卧室内说:“刘山人
来看女儿。”结果刘氏很生气,鞭打他,并将他
赶了出来。 C.周匝是庄宗手下一个很受宠爱的戏子(演员),由于陈俊、
储德源两人的帮助,他没有死于仇人之手。获救后,他
在庄宗面前为陈、储两人求官。郭崇韬进谏后,庄宗便
把那两个人杀了。 D.庄宗把个人情感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明知郭崇韬的话是
对的,但还是以“吾已许周匝矣”为由,要他屈从自己
的意志。 解析:A项“当时”于文无据;B项,刘氏鞭打的是继岌,而不是庄宗;C项,庄宗没有把陈、储二人杀掉。 答案:D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乐工因此参与政事,终于导致了后唐的灭亡。
(2)你的话虽然正确,然而应当屈从于我而任命他们。 参考译文:
庄宗既喜好乐舞谐戏,又懂得音乐,能创作乐曲,至今汾、晋一带民俗,还往往能唱这种曲子,凡称作“御制”的都是。庄宗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的人称作亚次。又起了个艺名以自乐,叫李天下。从他当晋王起,到当上皇帝时,常常与艺人混处于宫廷,乐工因此参与政事,终于导致了后唐的灭亡。
皇后刘氏出身卑微,她的父亲刘叟卖药草,善卜卦,号称刘山人。刘皇后个性泼辣,与众姬妾争宠时,常常以自己的家世为羞耻,特别忌讳谈这些事。庄宗就裁制出刘叟的衣服,自己背上装蓍草的袋子和药箱,让儿子继岌拿着破帽跟随着,来到她的卧室,说:“刘山人来探望女儿。”刘皇后大怒,鞭打继岌并把他赶走。宫中把这当做笑话。
庄宗在胡柳作战时,他宠爱的乐工周匝被梁人捉去。后来消灭了梁,进入汴城,周匝到马前拜见,庄宗得到他高兴极了,赏给他金帛,慰劳他的艰辛。周匝对庄宗说:“我身陷仇人手中,之所以能死里逃生,是靠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请赐给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庄宗就答应让他俩都当刺史。郭崇韬劝告说:“和您共同夺取天下的都是 英豪忠勇的人。现在大功刚告成,还没有封赏一个人,就先封乐工为刺史,恐怕要使天下人失望。不能这么干。”因此阻止了这一任命。过了一年,乐工总是提及此事,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答应周匝了,现在使得我不好意思见他们二人。你的话虽然正确,然而应当屈从于我而任命他们。”于是封陈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三、语言运用 14.下面这段话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共有四处毛病,
请找出并作修改。
2011年,关于文艺创作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
党中央“反三俗”口号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向困扰文艺
界已久的种种“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展开热烈攻势。
在这一轮讨论中,文艺创作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得到澄清,
撇开种种乱相,回归常识:无论文化娱乐发展到什么时
代,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和界限,绝不能含糊,这是人
类永恒的精神需求,也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第四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涉及准确使用词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修改病句等。(1)“关于”表示关涉,句中此处应用“对于”,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2)“热烈”与“攻势”搭配不当,应改为“猛烈”。(3)“庸俗、低俗、媚俗”才是专有名词,应加引号。(4)“这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也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一句不合逻辑。 答案: 错误 改正 第一处:关于 对于 第二处:热烈 猛烈 第三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第四处:这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也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 这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 15.阅读下面新闻材料,自选角度,写一则新闻短评,100字
朱之文,1969年生,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
村人。家境贫寒,10岁丧父。从小酷爱唱歌,嗓门大,
声音亮,歌声磅礴、雄浑、婉转、悠扬。是少见的中、
高音兼备的美声歌者。日,在山东电视台综
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比赛济宁赛区海选时,凭借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技
惊四座、轰动全场。然后以他农民的朴素生活和优美的
歌声,一路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欢乐英雄”栏目。
他之所以能一夜成名,是他30年坚持不懈“恋歌”的瞬间绽放。在单县,他的家乡,田间地头、小河旁、树林里、大街上、胡同里,到处都能听到他淳朴动听的歌声。甚至在他打工的城市,地下通道和消夏广场上,也留下了动听的歌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朱之文现象告诉我们要成功,就必须坚守目标,勤奋努力。人生穷30年于一个目标,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滴水穿石精神。你研究怎样种水稻30年,你就是袁隆平;你研究物理学30年,你就是爱因斯坦;你研究写小说30年,你就是托尔斯泰,你就是鲁迅。
所以,朱之文达到的高超水准,能够一鸣惊人,毫不奇怪。他在向社会证明:人生要紧的,就是认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奋斗,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 看结构 伶官传序 知文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诫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赏技巧
1.选材典型,剪裁精当
本文所用的主要事例是“晋王三矢”的故事,作者对 此是下过一番选材和剪裁工夫的。任何历史家撰写历史都会 面临两项要求,即记事既要全面,又要可信,但二者往往发 生矛盾。为了全面最好能“有闻必录”,但所闻未必可信, 所以又要遵守“无征不信”的原则。全文想说明“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写得比较详细的只是这个“晋王三 矢”的故事,加上兴亡两种不同结果,此外并没有写李存勖 如何“忧劳”,又如何“逸豫”。然而读者对他从“忧劳” 发展到“逸豫”却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叙事议论配合恰当
行文中又注意了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所以整个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很有厚度。“晋王三矢”故事叙述相当充分,笔势则比较平缓;等到摆完这个生动事例之后,便立即用繁弦促节把文章推向高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两个长句,一扬一抑,大起大落。前者好像驾机起飞,直指长空;后者又似高山坠石,一落千丈,这就形成了全文中一个很有声势的大波。
3.语言的锤炼
作者着意锤炼了四六成文的对偶句,例如“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这些句子都是经过锤炼的,很有助于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另外本文还比较多用转折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突破词句] 道理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政治上的得失,今义是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问题 推究
古今异义词,与,给;其,他。今义是连词, 用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 ……的原因 2.翻译下列句子。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
以知道了。 [文理赏析] C.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D.由本段可以推知本文主要运用例证和对比论证的论
证方法。 解析:B项“作者虽然摆脱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更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错,应为“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 答案:B [突破词句] 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今异义词,古义:官员,指一般的属官;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你的 名词作状语,向前 当 介词,用 介词,拿 背负 连词,相当于“而” 捆绑 等到 丝带、丝绳
古今异义词,表示达到某种程 度,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 或 通假字,通“仇”,仇敌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名词作状语,向东面 推究 都是使动用法,使……兴旺、使……灭亡 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
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
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成为帝王的,阿保机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判断句,……,……也;……者,……也) (2)此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那三支箭来,用漂亮的口袋装着(它),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就把箭收进宗庙。[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盛以锦囊”应为“以锦囊盛(之)”] (3)以至于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泪水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又是多么颓废啊![省略句,“誓(于)天断发”] [文理赏析] 6.下列各句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A项是说的庄宗之父,B项与C项是作者的推测,D项,庄宗兴国是“忧劳”,庄宗“亡身”是“逸豫”。 答案:D C.本部分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两个
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 D.本部分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
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 解析: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是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答案:A [突破词句] 全 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 形容词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物 只是 介词,在 介词,由于 介词,被 9.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就把他困住,最后
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被动句) [文理赏析]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身处于
北宋中叶的欧阳修告诫后人,尤其是告诫北宋统治者不
要忘记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D.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在文章最后再次提
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
衰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中心。 解析:A项,应为“再次突出盛衰在于‘人事’”。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矢”应读shǐ;C项中的“皇”应读huáng;D项中的“溺”应读nì。 答案:B 解析:C项,顾:看。 答案:C 解析:A项“于”,介词,被/介词,从;B项“岂”, 都是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C项“而”,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D项“之”,助词,的/代词,他。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从事”古义是“随从人员”,与现代汉语“干某项事业”不同。 答案:B 解析: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与例句加点字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C 6.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而告以成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解析: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 C.第三段由叙事转入议论:先用“意气之盛”回应开头的
“盛”字和“得天下”三字,再用“何其衰也”回应开
头的“衰”字和“失之”二字,形成强烈的对比。 D.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
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
要,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解析:B项,作者加“世言”二字,是为了慎重,而非“强调突出”,而且此故事属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 答案:B 8.翻译下列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
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艰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
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自主学习 ·初体验
名师课堂 ·一点通
整体 宏观 把握
语段细解赏析
第 五单 元
知能提升 ·巧应用
(一)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二)作品: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评价: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寻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乱国,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 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 链常识
序——绪也,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多是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另有“赠序”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览译文(教师用书独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 理:(2)岂非人事哉 人事:(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4)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 所以:3.对本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全文开篇便“呜呼”,表现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感慨和遗憾之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作者虽然摆脱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更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所以一开篇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 乃:(2)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 从事:少牢:(3)负而前驱 负: 前:(4)及凯旋而纳之 及:(5)①以三矢赐庄宗  以:而皆背晋以归梁
以:盛以锦囊
以:(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 系: 组:(7)函梁君臣之首 函:(8)及仇雠已灭 雠:(9)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 东:(10)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11)抑本 本:(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7.对本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自然段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第三自然段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智勇:(3)岂独怜人也哉 独:(4)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于:而皆自于人欤 于: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10.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对比,突出盛衰在于“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基础巩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伶(líng)
盛(chéng)以锦囊
誓天断发(fà)抑(yì)本其成败
仓皇(huāng)东出 乱者四应(yìng)吾遗(yí)恨也
困于所溺(nuò)
泣下沾襟(jī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君臣相顾
顾:顾及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天命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5.下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接着用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晋王三矢”的故事,是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是支撑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也是下文议论的依据。为了强调突出,作者在其前加了“世言”二字。二、阅读鉴赏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3题。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皇后刘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负蓍囊药笈     负:失败造其卧内
造:到……去C.刘山人来省女
省:探望,问候因格其命
格:搁置,阻止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伶官传序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