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民国汉代风云人物物-梁思成的论文

从梁思成、张幼仪和金岳霖了解:何为爱?
徐志摩之孙赴济访祖父遇难地遗憾不会说中文
80年前的一段往事:徐志摩济南殉难
林徽因》-中国网络电视纪实台
文/预见晴天
今天在中新网看到一篇《徐志摩之孙赴济访祖父遇难地遗憾不会说中文》,继而想起了徐、张、陆、林、梁、金等之间的很多往事,也再次对“情为何物?”“何为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对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事比较关注,除了最印象深的那次对话带来的震撼外,还有一份渊缘。大学选修中西文学外课时,来自辽宁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就特别地说过“其实,林徽因还是你们的校友呢”,的确——“<font COLOR="#2F年春,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关于“何为爱?”,梁林的故事给当时的我上了第一堂课——
“<font COLOR="#2F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于是从此三人终身为友。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梁思成也已经另娶了他的学生林洙。金岳霖有一天却突然把老朋友都请到北京饭店,没讲任何理由,让收到通知的老朋友都纳闷。饭吃到一半时,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有些老朋友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泪。”
&& “徐志摩的原配妻子是张幼仪,两人1915年结婚。徐志摩1918年赴美,1920年又从美赴英,进入剑桥大学,在此期间,他爱上了林徽因。1922年,与张幼仪离婚。而林徽因却放弃了徐志摩‘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情,选择了梁思成。”
“徐志摩为了赶上听林徽因19日晚上将在协和小礼堂的讲演,便迫不及待地搭乘了19日上午从南京开往北平的一架邮政机。”
“据说梁思成在济南处理完徐志摩的丧事后,在返回北平之前,按照林徽因的叮嘱,特地到坠机现场悄悄捡了’济南号‘飞机残骸中的一小块木板,带回了北平。这块木板,林徽因一直把它挂在卧室的墙壁上,直到去世。”
梁思成面对林徽因的困惑,以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厚的心怀,给出了震撼人心和美好的结果,正如他在二战时面对美军将领给出旨在保护文化建筑遗产让日本奈良等地一批木建筑免遭炸毁时表现出来的超凡一样。这是一种对爱的追求,不局限于己悲!真正的爱己与爱别人,都与自由相关,把自己和对方都从心底里看待为有生机、有独立灵魂的人,这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
林徽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才不仅在于文理俱佳、气质非凡,个人觉得更在于一颗慧心,懂得选择、明白事理。她和梁思成都是懂得坦诚的人,所以有了那次震撼的对话;她是懂得选择的人,所以有了放弃徐志摩‘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爱情,选择梁思成,所以有了听到金岳霖的回应后的选择。
应该说梁、林、金的三人终身情谊,也应验了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三位都是懂得坦诚、懂得真爱、懂得选择、学识和心智非凡的人。这其中应该可以给现今的我们很多很多的深刻启迪啊。
关于“何为爱?”,张幼仪的故事给当时的我上了第二堂课——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
几十年过去了,这苦命人终于在去世前说了实话。她活了88岁,1988年在纽约去世。她的侄孙女张邦梅小姐,1996年9月在美国出版了英文著作《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由道布里几出版社出版。两人关系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张邦梅是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的孙女。她的父亲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她已是第三代移民,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修中国文学,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法律学位,曾在纽约任律师。从1983年到1988年张幼仪去世前,她和姑婆谈了五年,先写成毕业论文,再充实成传记著作。“姑婆看过我的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是可以信赖的。会不会肆意诋毁呢?也不用担心,作者反复强调,张家始终以徐志摩为荣,张禹九临终叮嘱孙女,写书时“对徐志摩要忠厚些”。就是这位爷爷,遗嘱中要家人在他的葬礼上朗诵几首徐志摩的诗。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终于从小脚的阴影里走出,成为一个“穿西服”的、引人瞩目的新女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寄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这样的,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感情又如何?这是个非常微妙的问题。还是听听张幼仪的自述吧:“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不是说不定,可以肯定地说,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都比较知道的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事,因为前者当时“南唐北陆”之色艺俱佳的陆小曼,后者是民国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但张幼仪较少人关注,因为张幼仪相貌想对来说较平凡且专注与教育和商务。但了解张幼仪的一些生平后,是特别让人佩服和赞叹的,当时看到资料说张幼仪不仅离婚后还继续照顾徐的双亲和孩子,而且连徐离世后潦倒的陆小曼的生活也照顾起来时,我就佩服得凝视那段文字半刻了。
张幼仪给我们上的关于“何为爱?”的深刻一课,就是“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纂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我想张家之所以一直还保有对徐的尊重甚至说以他为荣,关键是张幼仪的态度一直保有和没有逆变,她相貌比较平凡、思想比较传统,但绝对是一位德才非凡的女士,堪称民国一绝,她当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二哥张君劢主持成立的国家社会党的财务管理等。
"时过境迁的张幼仪为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关于“何为爱?”,张徐故事给我们上了第三堂课——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悲剧,个人认为主要有两点:一、用徐的话就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是旧中国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典型牺牲品,是没有相互感情基础的政经婚姻的典型悲剧;二、徐的个人品性,林徽因之所以选了梁思成而割爱不选徐,也是看准了徐的情性中有虚华一面,从徐、梁、金三人来看,徐也是相对没那么宽厚德行的。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张徐的悲剧婚姻是起于没有自由相互爱情基础的利益婚姻契约的,而加剧在双方的思想品格爱好等相去较远。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大多数是悲剧的,但本质是在于相方之间没有自由的感情基础,如果有的话也是有喜剧的,比如钱学森和蒋英也能很和谐互爱地相守一生。
联系现今的社会,物极必反仍然是戒律和警言。太过脱离实际的虚华感情是不实的,岁月飘零细水长流,莫贪烟花般的奢华和表面;太过现实利益化也终尝苦果,比如片面追求有车有房等而没有多少实在真情的婚姻悲剧见报不少了,无异于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种变相延续。
总的来说,他们让我们从繁嚣中见到了对“何为爱?”的一种美好诠释:
&&&1、真爱是自由的,没有他人的契约之命、没有身心的束缚、懂得成全他人和祝福、大家都享有灵魂的独立自由、在共鸣中加深彼此的缘份。
&&&2、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爱,以及尽量用一生去践行这份选择和信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民国风云人物罕见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165;0.501页&#165;0.5028页免费4页&#165;2.001页&#165;0.50 45页2下载券98页1下载券98页2下载券3页免费1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6页免费4页免费6页免费9页免费8页免费
民国风云人物罕见照|历&#8203;史&#8203;人&#8203;物&#8203;的&#8203;侧&#8203;面&#8203;或&#8203;许&#8203;是&#8203;历&#8203;史&#8203;的&#8203;真&#8203;实&#8203;。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第三节 民国时期文化(一)
当前位置:>>>>>>>>>>>>
本章的第三、四两节讲述民国时期的文化,在第三节的开始增加了一段引言,概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引言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民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对文化领域的影响。中华民国存在的近四十年(),中国人民进行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种血与火的时代烙印,必然在文化领域得到反映。文化领域不断发生着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先进与落后的冲突。
第二,民国时期文化被赋予新的内容。民国时期文化不仅仅以救亡图存为其主要内容,宣传进步、反对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封建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国侵略和投降主义,是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出现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数学研究中的突出成就,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进步文学的成就,话剧、京剧、电影、绘画与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这一时期科技成果的讲述,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2.进步文艺的成就,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著名人物的成就,也影响了以后几代人。
3.通过对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爱国、敬业精神和创新成果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情操方面的教育。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1.著名数学家
2.地质学家李四光
3.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
二、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
1.文学成就
2.话剧、京剧、电影的成果
3.绘画与音乐
三、民国时期的教育
1.民国时期的教育
2.著名教育家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
本课难点:科技成就的简释;进步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
二、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应将本节引言作一简要分析,以使学生能在宏观把握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去深刻理解本节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并理解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参见引言分析。
三、“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目,需讲明两个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自然科学整体水平的基本评价和处于落后地位的原因。此处基本依据教材讲解即可。
2.数学、地质力学、工程建筑方面的科学家及其成就。第一,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教材介绍了他们分别在函数论、微分几何学和堆垒素数论上的成就,并对苏步青的勤奋好学事迹,用小字加以介绍。小字部分可让学生阅读,不必过多补充。第二,李四光和地质力学。此处可分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是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他把应用力学引入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创立了地质力学这门新型的边缘地质学科。二是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地震预报的杰出贡献。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找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的相继发现,充分证明了李四光论断的正确性。在地震、地质工作中,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第三,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茅以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他在旧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成功地建造出享誉中外的钱塘江大桥,成为我国近代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本目中的小字部分,还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其他几方面的成就,可结合这些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
四、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集中介绍了这一时期鲁迅的杂文以及小说、话剧、电影、绘画、音乐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建议教师列表讲解,分析概括,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文学类历史知识的能力。
鲁迅的杂文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让学生看鲁迅1930年的照片画像,指出鲁迅创作的杂文约八百篇,一百三十五万多字,汇编成十六集。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历史课和语文课中学过的鲁迅杂文,结合本节中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杂文和小字内容进行分析。鲁迅的杂文具有伟大的革命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它是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匕首和投枪,投向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及其走狗。鲁迅的杂文具有思想性、战斗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特色。鲁迅是世界文化的巨匠,是中华民族之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精湛的艺术才华,坚强的斗争精神,高尚的人格品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
民国时期小说的成就突出,茅盾、巴金、老舍、叶绍钧在本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批中国近代后期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教师让学生看课文中作家们的画像后,边讲边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作家姓名、代表作品、小说特点的表格。茅盾的代表作《子夜》涉及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它以国民党新军阀中原大战时的上海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子夜》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巴金的代表作《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通过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内幕,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觉悟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语言大师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通过描写30年代洋车夫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和抨击了罪恶的旧社会。叶绍钧的代表作《倪焕之》,通过小学教员倪焕之从五四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发展过程,精神面貌的变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侧面,歌颂了革命力量。这些小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这些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有的被改编成电影,有的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
民国时期话剧的创作成就显著,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剧作家和优秀剧目。曹禺的成名代表作《雷雨》,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的悲剧性的罪恶历史和现实,使人们看到了上层社会的腐朽。《雷雨》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成为这一时期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第二年(1935年)曹禺完成《日出》,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田汉也是优秀的剧作家。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著名历史剧《屈原》,取材于战国时代,作品突出反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主张御敌,反对分裂投降的爱国精神,剧作借古喻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进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的反动罪行,起了鼓舞人民团结抗战的政治作用。
小字部分的京剧艺术,可让学生看课文中梅兰芳的画像,学习他抗日爱国的高尚的民族气节。让学生阅读有关小字,以了解这一时期京剧艺术全面发展的情况。
民国时期电影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编导和演员。建议教师把电影名称、编导、演员分别运用列举的方式讲述。夏衍有一批电影剧本问世,如《狂流》、《春蚕》和话剧《上海屋檐下》等。还需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夏衍仍有大量优秀作品,如《林家铺子》等。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剧情是一家渔民破产的悲惨故事。还有优秀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桃李劫》等。这些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性。
代表绘画艺术新发展的画家徐悲鸿,主张借鉴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良中国画,中西结合,尤以画马驰誉中外,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图片,《徐悲鸿画的奔马》。他的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南张北齐的张大千擅长泼墨技法,齐白石擅长花鸟虫鱼写意画。黄宾虹以山水画和研究画论、画史著名。讲述漫画家丰子恺,如果教师能挂他的漫画讲,效果会更好。
抗日战争时期,还出现了一批卓越的音乐家。聂耳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他创作的歌曲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他的名曲有《毕业歌》、《开路先锋》。这时教师可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名是什么?曲作者是谁?”学生齐答:“《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教师应充分利用国歌向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民国时期的教育”一目,可先简介该时期教育发展概况,此处仅据教材讲述即可,不必做过多补充。
教育家重点介绍了两个人:
第一、教育家蔡元培。日,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此后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教育作了一些重要改革。与此同时,蔡元培着手于教育的基本政策和制度的确立。他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成为改革教育的理论依据。在这里,他提出了关于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的意见,他是中国近代较早提出全面教育的著名教育家。教材中引文部分引用了蔡元培的“五育”,教师可向学生简单说明。
第二、教育家陶行知。对于陶行知的介绍,可分为两方面。一是他的教育实践,可依据教材讲述。二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关于“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以为生活即教育,是“拿全部生活区作教育的对象”,使教育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一理论使教育与生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活自生活”,“教育自教育”互相隔离的传统教育观念;形成了以社会为学校,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的崭新观念。至于“教学做合一”,则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这样的教育方法从根本上治愈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传统顽症,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方法论。陶行知一生中最大的业绩是在教育领域中不断批判和创新。他把教育作为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武器,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和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是中国近代一位卓有贡献的教育家。
附一: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1.C 2.A
二、根据教材第二目进行叙述即可,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知识,戏剧(话剧):曹禺;电影:蔡楚生;绘画:徐悲鸿。举其他人同样可以,只要正确即可。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列举,以丰富课堂的教学。
附二:本节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杜石然等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通史》第22卷(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蔡元培年谱长编》(高平叔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资料和注释
陈建功()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数学家。从1912年起,三次到日本留学,1929年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他于1928年在日本发表的论文《具有绝对收敛富里埃级数的函数类》达到当时国际数学研究先进水平。1930年,回到国内,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并自编教材。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杭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对函数论研究做出杰出贡献。主要著作有《三角级数论》《实函数论》等。
苏步青(1902―),我国著名数学家,浙江平阳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帮助父亲进行农田耕作,其父挤出少量盈余供他上学。17岁从温州中学毕业时,校长资助他200元,让他到日本留学。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仙台市的东北帝国大学。经过勤奋努力,大学三年级时,他用英文撰写了论文《一个定理的扩充》,在日本数学界引起轰动。随后,他考取数学研究生,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苏步青回到国内。整个30年代,他随着国内动荡的局势而到处奔波,有时由于校方欠薪而举家食粥;有时只能居于破庙。但也正是在这时,他的学业突飞猛进,取得了重大成就,写出《射影曲线概论》一书。但在旧中国,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与研究,根本不受重视,花了十年取得的成果,无人理睬,只好托人带到外国。一个美国同行竟剽窃了其中的精华。苏步青十分气愤,也看到了靠教育和科学是不可能“救国”的。1952年,他到上海复旦大学执教。几年后,他得到国家科学奖。195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选为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数学这块园地中辛勤耕耘着。
李四光(),我国卓越的地质科学家、当代世界杰出的地质学家之一。原名仲揆。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街(镇)下张家湾一个贫寒的私塾教师的家庭里。1902年冬,考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堂。1904年,因学习成绩优异,由湖北省官费选派到日本留学;初入东京弘文书院,后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造船机械。在日本期间,结识宋教仁、孙中山,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毕业回国。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湖北军政府实业司司长。1913年官费赴英国留学,第二年考入伯明翰大学预科,学采矿。两年预科毕业后,考入伯明翰大学地质系,并兼学物理系课程。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李四光一直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20年到1928年,他在北京大学任地质系教授和系主任。1928年到194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组织领导了当时中国的地质研究工作。1931年以后,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有:《中国北部之科》(1927年)、《中国地质学》(1939年)、《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1945年)、《冰期之庐山》(1947年)、《地质力学概论》(1962年)等。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江苏金坛人。1924年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数学和外语。1930年发表《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清华大学教授、数学家熊庆来发现后邀请他到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这期间写有《堆垒素数论》,并开展了矩阵几何和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邀请前去进行研究和教学,两年后受聘为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日离美回国,3月16日到达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放弃优越条件,投身祖国建设的行动对当时的海外学者影响很大,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回国的在海外的世界著名学者。他的著作甚多,并被译成多国文字。他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获1956年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论、矩阵几何等许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而且非常重视数学的应用和普及工作,这方面的著作有《统筹法平话》、《优选学》、《谈数学归纳法》、《优选法平话》等多种。他历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等职。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等。1985年6月应邀到日本讲学,12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茅以升(),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桥梁专家。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考取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副主任、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教授,河海工科大学校长、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教授。1933年任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1934年夏,大桥动工,1937年9月,大桥落成,桥长1322米,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的第一座铁路、公路双层大桥。1938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教授,1942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1943年任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47年任北京中国交通大学校长,1948年被选为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数理组院士。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任铁道研究所所长,1953年起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年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58年起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9年为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1954年起为全国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1959年起为九三学社副主席。主要著作有《桥梁应力》《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茅以升文存》《茅以升科普著作选》等。
竺可桢(),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1910年公费留美;先就读于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1913年毕业后又入哈佛大学研究院读气象学。1918年得博士学位回国,曾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和南开大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至1944年),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至194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先后被选为一至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有:《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年)、《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1934年)、《中国气候概论》(1935年)、《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1944年)、《物候学》(1963年,和宛敏渭合写)、《中国气候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1964年)、《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之初步研究》(1966年写成,1972年补充修改定稿)。
侯德榜(),我国卓越的爱国科学家,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公认的制碱工业权威。福建闽侯县人。1910年毕业于上海闽皖铁路学堂。不久,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913年毕业考试时,以10门功课1000分,门门满分,创造了清华园的奇迹。旋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毕业,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之聘,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经数年苦战,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批优质碱。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先后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瑞士国际商品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933年,出版了震惊世界制碱界的巨著──《制碱》,将索尔维制碱技术系统向全世界公开,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世界制碱权威的崇高地位。1937年,他创建的我国第一座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南京永利氨厂建成。至此,化学基础工业的两翼──碱和酸,在中华大地崛起,为我国现代化工事业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侯德榜被任命为永利碱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负起建设华西化工基地的重任,经三年苦战,创造出先进的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1943年英国皇家化工学会授予名誉会员殊荣(当时亚洲仅中、日两国各一名);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被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化工局顾问,化学工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副部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58年,他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座小氮肥示范厂建成,并在此后六年中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1965年,他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的发明证书。8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一千多家中、小型氮肥厂采取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工艺,使小化肥的产量达到全国化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侯德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常务委员,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制碱》《侯德榜选集》等。
吴有训(),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江西高安人。1916年南昌心远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理化科。1921年官费留学美国,入芝加哥大学,开始x射线的研究,5年后获博士学位回国。他先在上海、南京任教,后到北京,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开近代物理课程,把当时一些重要实验和理论介绍给学生。1937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不久任西南联大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吴有训对物理学的贡献是从20年代起,就对x射线散射理论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对物理学教育提出注重基本概念,启发学生从简单实验中悟出较深的原理;重视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一整套教学方法。他对自然科学史也很有研究。1977年11月,因动脉瘤导致大出血而去世。
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1901年生于日本,其母当时正随梁启超逃亡日本。民国成立后,随梁启超返回国内,1924年留学美国,专攻建筑学及西方建筑史。后遍游欧洲,对西方国家妥善保护古建筑的做法大为赞赏。1928年回国后,即开始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对照清朝制定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到北京故宫逐一对照,不懂就向老工匠求教,终于弄清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结构与原理。他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进行测定和考证,得出该阁建于宋代984年的结论。利用几年的时间,他考察了河北、山东、山西的一大批有名的古建筑,写出质量上乘的调查报告,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精美的建筑风貌。1937年,在山西五台山的考察中,他第一次证实佛光寺系唐代建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于大西南,到处考察,有时经费不足,就变卖衣物来维持。他的身体这时也不好,脊椎软骨的硬化,使他经常要穿上金属马甲;时常发生的牙痛病折磨着他,使他忍痛将满口牙齿过早地全部拔掉。所有困难,都没有使他放弃学术研究。终于1944年,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在他笔下诞生了。北京解放前夕,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执教,在解放军围城部队的要求下,他凭着多年研究的经验,画出详图,精确标出北京城内古建筑的位置,以免万一发生炮击时毁坏。1951年,他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提出自己的方案。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受到迫害,于1972年去世。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后因痛感激发民众觉悟更为重要,弃医从文。1908年回国。应蔡元培之邀,先后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任职任教。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18年5月,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划时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创作出版了大量 小说、杂文等著作。1926年8月,因军阀迫害,离北京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在白色恐怖中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参加“左联”领导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主编多种文艺刊物,以杂文为武器顽强战斗,团结、指导和培养了大批革命作家,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1936年10月病逝于上海。著译近一千万字,有多种本《鲁迅全集》问世。北京等多处有他的纪念馆址。
鲁迅的杂文
鲁迅写作的杂文约135万字,汇编为16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后12集基本为反文化“围剿”时期所作,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创造性地、深刻地分析问题,揭露敌人,和国民党御用文人及资产阶级文人展开论战,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文笔洗炼、辛辣而略带诙谐,善于击敌要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茅盾(),中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16年开始文学活动。1921年与郑振铎等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同年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致力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不久即开始创作《子夜》。抗战期间为“文协”理事,团结进步人士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作品有小说、散文、戏剧、文学评论等多种。主要作品除《子夜》外,还有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三人行》;长篇小说《虹》、《腐蚀》;散文《白杨礼赞》等。
长篇小说,茅盾的代表作。创作于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为背景,主要通过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以及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矛盾,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国统区的黑暗,塑造了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揭示了它的前途。结构宏伟严谨,人物形象鲜明,心理描写细腻,情景交融,对中国复杂社会现实的描绘渗透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的杰作。
巴金(1904―),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原名李芾(fèi费)甘,四川成都人。学生时期受五四新文化民主思想影响,1927年赴法,研究法国革命中,接触无政府主义者并翻译其著作,从事文学活动。次年底回国。1931年以后进入创作高峰期,写了大量作品。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建国后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等职,两次赴抗美援朝前线访问。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是一位热情的多产作家,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创作于1931年,以1920年前后的成都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内部的斗争与倾轧,揭露了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横、凶残和荒淫,歌颂了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揭示出封建地主阶级必将灭亡的趋势。作者以多种艺术手法,热情酣畅的语言和抒情的清丽文笔,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解放前后出版过三十多版,解放后三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是巴金的代表作。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开始创作小说。1930年回国后在大学执教,并发表《骆驼祥子》等作品。抗战时期主持“文协”工作,为团结文艺界抗日救亡贡献甚大。抗战胜利后赴美国讲学,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解放后回国,历任中国文联和作协副主席。后期创作以戏剧为主,《龙须沟》、《茶馆》是其名作。著述甚丰,文笔生动幽默,极富北京地方特色。“文革”中不幸被迫害致死。1980年,出版《老舍文集》。
《骆驼祥子》
老舍的长篇小说,1936年发表。小说通过北京一个来自农村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描写出军阀混战给人们带来的祸害,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浓厚的地方特色,亲切、新鲜、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动人心弦的魅力,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叶绍钧(),即叶圣陶,江苏吴县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五四前参加“新潮社”,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从事编辑工作,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任职,编辑过多种刊物,培养过很多青年作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并主持编写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四套中小学全国统编教材。主要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倪焕之》
叶绍钧的代表作,1928年在《教育杂志》连载,192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小说以五四运动至1927年“四一二”为时代背景,描写青年知识分子倪焕之的经历和精神面貌。倪焕之有理想,有抱负,他企图以教育来改造社会,拯救民族,并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符合理想的家庭,但旧势力使他寸步难行,封建家庭也与他的要求相去甚远。于是,在“五卅”运动前夕,他只身来到上海,投身革命群众运动。“四一二”政变后,感到悲观失望,在苦闷中死去。小说以不久前的历史为背景,较好地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经历和时代特色,是当时的一部重要长篇。
曹禺及其代表剧目
曹禺(),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天津人。1922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接触话剧,同时也开始了文学创作。1930年,由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深受外国戏剧和本国传统戏曲艺术影响。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大学毕业后,先在中学执教,后又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专攻戏剧,1935年,完成又一力作《日出》,从而奠定了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的地位。抗日战争开始后,完成《蜕变》、《北京人》等名剧的创作,并把巴金的著名小说《家》改编为话剧。解放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还创作了历史名剧《胆剑篇》、《王昭君》等。
田汉(),现代剧作家,湖南长沙人。1920年,开始话剧创作。1927年,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培养话剧人才。1930年,参加“左联”的发起工作。1934年,与聂耳合作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的代表剧作有《名优之死》、《丽人行》,解放后创作了《文成公主》和《关汉卿》等。
梅兰芳(),著名京剧艺术家,江苏泰州人。他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学艺,习正工青衣。11岁开始登台,20岁已闻名京沪。他在演出中大胆创造新戏新腔,对旧戏的表演进行大胆的改革。他多次赴欧美日本演出,深受好评,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文学名誉博士称号。九一八以后,他排演了《抗金兵》等剧,宣传御外思想。七七事变后,他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直到抗战后才重登舞台。全国解放后,他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担任戏剧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他的艺术风靡全国,称为“梅派”,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宇宙锋》等,主要著述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
夏衍(),浙江杭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翻译出版了高尔基的《母亲》,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30年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后来积极组织左翼电影和戏剧运动。他编剧的第一部电影《狂流》,通过长江流域的水灾,反映了30年代中国农村的阶级矛盾。其主要著作有:电影剧本《春蚕》、《上海24小时》、《女儿经》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报告文学《包身工》。
《渔光曲》
故事片,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蔡楚生编导,王人美等主演。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母抚养,仍袭父业。在一场海匪洗劫中渔村破产,徐家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猫的《渔光曲》声中凄惨死去。影片创当时卖座最高纪录,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徐悲鸿(),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即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苏诸国展览。抗战时期屡以己作在国外义展义卖,并参加国内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油画、国画,尤精素描。所画风景、花鸟、走兽,简炼明快,富有生气,融汇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尤以画马驰誉中外。曾创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寓有进步意义的历史画。在北京有“画家徐悲鸿纪念馆”。
张大千(),中国画家。四川内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并去敦煌临摩壁画三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画家。山水、花鸟、人物造诣均高,驰誉国际艺坛。50年代栖身海外,1978年移居台湾。有《张大千画册》《张大千书画集》等问世。
齐白石(),中国书画家、篆刻家。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为木匠。27岁拜当地文人为师,学诗书画印。57岁后定居北京,卖画治印。60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熔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于一炉。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能诗文。曾任中国美协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黄宾虹(),中国画家、画学理论家。名质,字朴存,号朴岑,中年以后号宾虹,安徽歙县人。早年拥护辛亥革命,参加革命活动。曾在京、沪、杭等地美术院校任教,担任过高级美术编辑。其画以山水为主,兼工诗、书,并对古画、画史有颇深的造诣。有《中国画学史》《宾虹诗草》及大批名画传世。
聂耳(),中国作曲家。云南玉溪人。出身清寒,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中学时即秘密加入共青团。1930年到上海,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了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活动。1935年拟取道日本赴苏联,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创作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等三十余首,集中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其作品及著述已辑成《聂耳全集》(两卷)出版。
《义勇军进行曲》
歌曲。田汉词,聂耳曲。原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5月,百代公司录制了由袁牧之等人演唱的唱片,广泛传唱。乐曲富于动力,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代国歌,1985年定为国歌。
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蔡元培青年时期曾考中清朝举人、进士,中年时又到德国留学,因此,他的教育主张中也深受中国传统儒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他提倡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使其自由发展,不应以成人之见强加于儿童。他主张大学教育要研究高深学问,学术要昌盛,学术研究要自由。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和“超轶乎政治”两大类。属于前者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超轶乎政治”的教育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应是自由、平等、博爱,这相当于中国传统的义、恕、仁,但教育要使人达到最高境界,还应是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应是知、情、意,德、智、体的统一。而美育应代替宗教,是达到最高境界的桥梁。以历史教学为例,讲英雄业绩,是军国民主义教育;介绍文化成就,属美育;记述圣贤之优秀品格,是道德教育;从历史教学本身的实用性上讲,又应是实利主义教育。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安徽歙县人。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留学美国,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是美国著名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学生。1916年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主任、教务长。1920年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大力开展平民教育。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业余学校)。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和民主运动,成立国难教育会。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参政员,成立生活教育社。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还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育才中学。1946年7月,在上海病逝。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代风云人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