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既要瘦身更要小区健身器材有哪些体现了哪些观点

  但是人们从这个简单会议获悉了明确的信息: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变为24个,也就是“砍掉”1个,几乎与去年初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8个减为27个如出一辙。
  那么,自去年初我国的政府机构推出以来,目前在全国的进展如何?对于广东即将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而言,人们可以从中嗅出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图景27省市区“砍”厅局同时砍掉大批审批事项
  官方透露的信息显示,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于去年8月启动,并在今年1月份进入方案审批和实施阶段。
  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今年1月表示,新一轮地方政府改革有三大环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推进省管县改革。
  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
  截至2月23日,已有27个省(区、市)上报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其中上海、陕西等21个省(区、市)的方案已获中央批准。上海更是一共撤销了15个局(委),重庆也把8个部门合并为4个。
  多数省级政府参照国务院机构框架对位调整,组建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省级卫生厅管理,不再是政府直属机构。
  各地对议事协调机构、部门管理机构、自定行政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规范。据统计,改革后全国各省(区、市)共减少副厅级以上机构80多个。
  记者注意到,相比起“瘦身”,政府机构的“健身”更引人关注。在此次改革中,不少地方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责任。比如,我省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砍掉过半;陕西对政府部门免检类、备案类、年检类等审批事项和行政收费项目进行清理,优化投资环境;重庆取消、停止实施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007项,党政机关与240家中介组织、626家行业协会脱钩。
  大部制在地方不搞“大一统”
  同样的职能部门在各省有不同“待遇”
  在谈到大部制改革时,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各地要特别注意找准定位,明确自身发展特点和态势,从而做到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革。
  他认为,各地的发展特点不同,发展先后有别,沿海内地有别,具体哪些部门要整合,哪些部门保持原状,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各地的发展战略。
  记者注意到,某些职能部门在不同省市,也因此有了不同“待遇”。
  比如侨务办公室,这个因改革开放需要而在全国各大省区单独设立的部门,在重庆已经和外事办公室合并,组建成外事侨务办公室。确实,作为一个西部地区,海外侨胞并不多,单独设立一个部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行政资源浪费。
  吴知论也举了另一个例子。
  江苏省为统筹农业发展,将农林厅和畜牧兽医局的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农业委员会,将农业资源开发局、农业机械管理局由省政府管理调整为由农业委员会管理,统筹管理“三农”工作的大农委体制初现雏形。而在一些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加强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管理职能。如辽宁省成立了服务业委员会,将商业厅的职责、发改委涉及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职责整合划入服务业委员会,为全省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助力。(记者周志坤实习生李玖多)
  专家观点
  这次改革广东能否“例外”?
  在过去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广东经常有“例外”的情况。比如,作为外经贸大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成功地保留下来,而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与其他部门合并,组成商务厅。那么,在这一次的机构改革当中,广东是否仍然可以例外?这恐怕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人们将拭目以待。
  我们的权力运行逻辑又强调上下一致,机构对口。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从战略上来进行谋划,单纯地把几个部门合并到一起,并不能根本解决市场经济对政府改革提出的要求。
  以社会保障工作为例。目前是先对人群进行身份划分,再将社保分散到不同部门。而不是有了不同的部门,然后才出现对人群的划分。于是,老弱病残的保障划到了民政部门,公务员作为干部划在了人事部门,而其他一般国企工人和私企雇工则划在劳动保障部门之下。现在的关键是,把这些部门承担的社保职能真正集中起来,到一个部门去。
  从根本上而言,这涉及到怎样把我们的政府机构设置,转变到真正符合市场、社会需求的状态。(倪星作者为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
来源: 新华网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瑞安市新闻中心承办 瑞安日报、瑞安市广播电视台协办   温州网提供技术服务 瑞安网  版权所有地址:瑞安市市府大院宣传部新闻中心 电话:1 E-mail:新华网陕西频道 :: 新闻::  政府机构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 新闻正文
政府机构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发布时间:
来源: 人民日报
每一次改革都应该是下一次改革的铺路石。上层建筑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但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哪些该做减法,哪些又要做加法?何处该“隐身”,何处又要“现身”?啥时可放手,啥时又要插手?看似对立的选项,却要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机构改革之难,也正说明,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这一改革至关重要。
政府机构改革,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持续了多年。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情况在变化,认识在深化。看看过去的改革,每次都是针对当时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矛盾。比如,1982年国务院机构达到100个,改臃肿机构是重点;1998年,政企不分阻碍市场经济脚步,电力工业部等专业经济部门成为历史。可见,情况在变,问题也跟着变,改革的节奏也必然要适当调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基本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机构改革是为了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大或者越来越少。
从改变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到减少各种审批、许可、收费,此次改革,职能怎么转,决定了机构怎么调。许多问题通过职能转变来解决,比单纯的机构调整更有意义。但要看到,职能转变不是按个钮就能换频道,而是涉及职能转移、下放、整合和加强的系统工程。这也决定了,机构改革不是画个圈写个“拆”字那么简单,不转变职能,减下去的机构还会再生。十八大报告要求,政府职能要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政府机构改革也应该以此为目标,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对于当前行政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民间多有揶揄,如“十几顶大盖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如“上面政策是太阳,照到下边碰到墙”,如“服务就是喝醉,管理就是收费”,等等。虽属夸张描画,但所揭示的矛盾也启示改革者,机构改革同样是调和鼎鼐的功夫,需要处理好大和小、收和放、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要做到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该管的要抓到位,该放的要让到位。
铁路要经营和监管分开,能源要加强资源整合,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才能明确权责,避免“有事踢皮球”,也防止因权力集中滋生腐败。从宏观调控、节能减排曾遇到的阻力到地方抱怨“权力上收、责任下放”,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才能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地方积极主动。北京一个胡同停车自治,原来的83个车位“消化”200多辆车,这说明,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就不会“管不过来”,社会也不会“管不下去”。修路建公园很重要,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高企房价的抑制等等也是政府职责,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才能全面发挥政府职能。
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政府机构改革,形成了顺德模式、随州模式、深圳模式、成都模式等。但无论选择什么路径,都是为了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正因此,更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简单的裁撤或重组,反而可能欲速则不达。低垂的果子已经摘完,依靠一个部门、一个机构就能推进改革的时代已经过去。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部门都有改革任务。机构改革的目的,不是要把多数部门当做改革对象,而要激发出各个部门的改革动力。这是判断改革是否有决心有勇气、举措是否有实效有长效的根本依据。
每一次改革都应该是下一次改革的铺路石。上层建筑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但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改革没有完成时,还需奋力,还需探索,还需时间,还需进一步积累共识和经验,条件成熟时再作推进。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抓主要矛盾、看主要方面,这不仅适用于政府机构改革,更大范围内的改革,又何尝不是如此?
编辑: 穆涛
】【】【】
如何看待“恋爱起步价”
小学生欢度“别样”植树节
区域资讯     
图片集锦     
源起中世纪的优雅孙俪赴台湾作商业宣传
越南“咖啡女皇”选美比赛商场内衣秀 模特身材傲人
网友热评     
制作单位:新华网陕西频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登录后才能保存观看记录哦^-^
登录后才能上传哦^-^
人民日报:政府机构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分享给站外好友:
HTML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3" type="text" value=''>
通用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4" type="text" value=''>
扫描二维码 随心看视频:
手机瞄准我,惊喜不间断,您可以:
1.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本视频
2.发送给您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观看:人民日报:政府机构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更新时间:
人民日报:政府机构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
大家都在看
暂无微博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运动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