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谈谈对依法治国理解总目标的理解 1500字

依据十八大依法治国 十八届的1000字到两千的论文 - 米需爱网 - 老鼠爱大米,人人需要爱!
依据十八大依法治国 十八届的1000字到两千的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推进依法治国
来源:  14:38:19 【】 
精心整理了“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推进依法治国”,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自日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如今已过去17年。“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将依法治国方略具体化、路径化,让依法治国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原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也有专门的篇幅论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问题。《决定》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此外,还特别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原最高法院院长肖扬2007年曾在《求是》杂志撰文,回忆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过程。1994年下半年,司法部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向党中央正式提出为中央领导同志举办法制讲座的报告,并且草拟了讲座的选题。肖扬时任司法部部长。
  到2002年10月,中央法制讲座共举办了12次。肖扬回忆, 1995年下半年,中央举办第三次法制讲座筹备工作开始,司法部党组认为,应当介绍一下法律界最关注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个根本问题。
  他写到,部党组向党中央正式报了这个选题,同时还报了另一个选题。仅过两天,党中央就批准了部党组的报告,******同志在同时报送的两个选题中,亲自圈定了《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日下午,中央第三次法制讲座在中南海举行。“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法制讲座,因为正是在这一次讲座的总结讲话中,******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并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肖扬写到。
  值得注意的是,法制讲座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十五大报告中变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央在起草十五大报告时认真研究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尤其是法学界专家学者意见后决策的结果。”肖扬回忆。
  “此后直到十八大,依法治国一直是党中央的重要命题。”张泗汉说。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分别加上了“全面”和“加快”的要求。
  “但多年来,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其实还并不清晰”,张泗汉说,“四中全会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将是对十八大报告的重要深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其中提到,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此后,以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开始试点。“司法改革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部分”,张泗汉说,“司法领域做到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实现司法公正,但依法治国并不仅仅包括司法领域,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4:37:06)?&&( 14:36:09)?&&( 14:05:15)?&&( 15:36:11)?&&( 15:35:12)?&&( 15:33:28)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建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建构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架构清晰可见。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中国人民对于治道的探索和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法治体系是&法的统治&在法律的价值层面、事实层面和形式层面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矢志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此乃中华民族复兴和人民权利保障的不二选择和必由之路,对此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D920.0【正文快照】:
行进在法治征程上的中国,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宏伟方略,将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为国家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正确的方向。那么,深入解析和阐发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法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喻中;;[J];法学论坛;2012年05期
吕廷君;;[J];新视野;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小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史际春;孙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何志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孙晓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何志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王庆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颜良伟;陈慰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曹险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孙日华;谢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强昌文;;[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兆波;;[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李寿平;刘毅;;[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单民;上官春光;;[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张黎明;杨国章;;[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朱富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朱富强;;[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黄云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刘茂林;;[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夏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雷兴虎;刘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吴旅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薛磊;[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邓继好;[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许青松;[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磊;[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刘卫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石欣;[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广才;[D];兰州大学;2010年
刘宇;[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屈怡;[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邵江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廉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志科;[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念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安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李玉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卢昉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卢春迎;[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闫立忠;[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练军;;[J];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董茂云;;[J];法学;2009年03期
张志铭;;[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宋为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郭道晖;[J];中国法学;1994年01期
刘芳;[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李步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06期
钟义伟,潘世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胡建新;;[J];群言;1998年06期
周林;[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唐群;[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张帆;[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克利;;[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宋云红;;[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国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万平;;[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杨景宇;;[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袁曙宏;;[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沈国明;;[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刘笃才;;[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王洪;;[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龚鹏程;;[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君琦;[N];北京日报;2011年
陈丽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杨景宇;[N];工人日报;2009年
徐显明;[N];人民日报;2009年
常绍舜;[N];社会科学报;2001年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08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郭殊;[N];中国医药报;2008年
胡忠;[N];法制日报;2009年
俞荣根;[N];法制日报;2011年
王麦玲;[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曹全来;[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吴向军;[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吕志兴;[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李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庚香;[D];吉林大学;2006年
曾莉;[D];吉林大学;2006年
李旭东;[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黄捷;[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杨柳;[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亮;[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万蓉;[D];贵州大学;2006年
李蓉;[D];烟台大学;2007年
孙姝;[D];暨南大学;2008年
宛吟竹;[D];黑龙江大学;2008年
蒋昱;[D];黑龙江大学;2006年
周丽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田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许于静;[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田方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
2014年11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
毕业论文网精心整理了“2014年11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昨天召开,依法治国据信是这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中国社会对此充满了期待。 依法治国的概念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被写进大会报告,1999年被明确写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网精心整理了“2014年11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昨天召开,依法治国据信是这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中国社会对此充满了期待。
  依法治国的概念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被写进大会报告,1999年被明确写入。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成果,“依法治国”也已在全体国民中耳熟能详。
  然而我们逐渐搞懂,依法治国远不仅仅是一项国策,一个决定,它更是一种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中国这个现代化起步晚的大国来说,依法治国首先需要执政者的坚定决心,然后需要从开展立法到向全民普法、再到推进执法的一系列系统工程。这当中哪个环节松懈了,都可能影响全局。
  应当说这些年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前进。这个领域承受的批评相当多,发生的公共危机似乎也最多。尽管它们导致了一时的痛苦,但这些痛苦后来大多转化成了促进依法治国的动力。社会很多力量都对这一局面做出了贡献,有时这些力量是彼此对立的,但它们的合力产生了正面效果。
  我们以往听到的一些激进声音有不少是针对法治领域的,它们有些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条件,甚至传达出对体制的某种对立情绪。但中国社会逐渐形成的弹性缓冲了它们的破坏力,容纳了这些声音的积极回响。
  今天党的全会带领全社会关注依法治国,下大力气推进它,中国社会的整体准备显然与十几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立法已基本形成体系,普法通过宣讲和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处理已经深入人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不再是个理念和口号,而是中国主流舆论十分严肃的要求和坚持。
  中国社会各界对应当依法治国的共识达到空前的高度,它对社会生活以及层面的深入度也前所未有。比如人们对依法治国的最初理解是要规范社会运行,更多是针对老百姓的。而如今它的强调锋芒更多转向对权力的制约,如何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也成为官方主动参与探讨的问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些表述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正式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这不仅是表述上的跨越,中国法治建设的行动已在准备迈上新台阶。
  法治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是一种价值观,一些人会因此对这一领域做得不如意的地方每次都进行政治拷问,有时导致矛盾和冲突激化。通过这次四中全会,也通过对以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回顾,或许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些:推进依法治国是这个国家整体上的真实努力,中国的主流力量在最近几十年里的确没想在这条并不容易#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 end#的路上停顿。
  民主、法治这些美好的概念很早就进入中国,但我们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大体搞明白:它们不是单刀直入,通过大跃进的方式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铺就一块块现代化及社会综合建设的基石,其中的任何环节我们都不能绕开或省略。我们只能也必须划出一条充满理想、而又现实主义的轨迹。
  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让我把教育工作做好的信心百倍增加。为了贯彻学习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我作以下表态:
  1、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主题教育活动中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地方百姓。
  2、本学期后期的政治学习内容重点是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好,落实好。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以“比教学”工作和创建高效课堂为抓手,要提高学校整体质量和效益,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全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编辑推荐:
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大全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大全
》》》点击查看更多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更多相关论文
------分隔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7期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彰显了党中央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决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依法治国是历史的使然。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指明了路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920.0【正文快照】:
从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次提出和确立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经历了十五年的畚斗历程。这十五年的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彰显了党中央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重视,正所谓是“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依法治国是历史的使然,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忠丽;;[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肖晴;;[J];吉林人大工作;1999年04期
常言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李雷;;[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张学群;;[J];法学天地;1998年10期
孙嗣林;;[J];辽宁警专学报;2008年01期
郝云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李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10期
曾宪新;;[J];瞭望;2009年44期
任广浩,杜玉卿;[J];党史博采;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慕英;;[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张顺革;;[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胡昌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张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萧伯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许法根;;[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梅雪;;[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谷春德;;[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陶晓林;;[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阿计;;[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凌锋;[N];法制日报;2007年
顾雷鸣?王晓映;[N];新华日报;2008年
毛枳鑫(作者是市委党校副校长);[N];平顶山日报;2006年
李步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赵蓓蓓;[N];人民日报;2011年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双华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郭晓宇;[N];法制日报;2007年
蒋熙辉;[N];学习时报;2007年
现任中共大庆市委党校
法学教研室讲师
张蕾;[N];大庆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晓庆;[D];山东大学;2009年
黄玉琦;[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迟刚;[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李广文;[D];长春理工大学;2005年
莫红梅;[D];吉林大学;2008年
彭磊;[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苑晓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杨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原黎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刘佳;[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法律论文&br/&写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法律运行法制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定,并谈谈在依法治国的进行中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样 怎样遵守法律制度。&br/&要求:1500字
法律论文写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法律运行法制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定,并谈谈在依法治国的进行中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样 怎样遵守法律制度。要求:1500字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你也是燕院的吧?
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回答你具体的
我也是燕院的
等待您来回答
法律领域专家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34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山东华图微信号:sdhuatu
山东华图微社区:sdhuatu
山东华图认证官方微博
华图吧百度贴吧:华图
()为您带来《20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将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请随时关注我们的信息,山东华图祝您成&公&上岸。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记指出:&提出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这个总目标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我们党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体系。提出这个总目标,就是要明确宣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坚持我国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明确这一根本性问题,有利于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和历史任务,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识,排除和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保障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规划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领域,必须加强顶层、统筹谋划,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针对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等方面对法治体系建设提出目标要求,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方面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三)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我们党对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十年动乱&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适应这一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重申了这一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执政确立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在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目标的提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不仅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创性,是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体现了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国家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就是考虑这个总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衔接,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就像两个轮子一样协同驱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动力和保障。
  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容作了科学阐释。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切实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核心要义的提出,彰显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从根本上划清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本质区别。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前进。
  (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个法治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要看到,法律体系形成后,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法律规范不协调、不好用的问题。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包括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以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目前,法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地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的问题还很严重,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意见还很大。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具有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无论是党的执政权,还是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都具有权力的天然属性,那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一是,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三是,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四是,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信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同时,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目前,党内法规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与国家法律的协调性不够,亟须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手抓科学制定,一手抓坚决执行,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将&一个共同推进&和&一个一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
  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使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的基本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们党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二是党领导立法,三是党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四是党确保宪法法律实施。依法行政是法治状态下政府行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具有内涵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成效的相关性,必须彼此协调、共同推进、形成合力。依法治国必须着眼全局、全面部署,努力确保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之齐头并进。
  2.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国家要求国家权力由宪法和法律赋予,依照法律的程序规定行使,并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治国家必然是民主的国家、依法而治的国家。法治政府是依法设立,职权由法律赋予且依法行使,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政府。能否建成法治政府,决定着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法治社会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承担社会责任,依法办事、依法解决纠纷,社会治理依法进行。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是法治建设的三大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一体建设。
  (四)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努力方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包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了哪一句都不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只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给出了精辟的答案,那就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十六字方针,是对原来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的发展和提升,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三、始终坚持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个原则的提出,回答了社会普遍关心的涉及依法治国的许多重论和实践问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问题。《决定》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问题。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目标。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问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公民都不得受到歧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加大监督力度,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撑问题。道德和法律具有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内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底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基础问题。法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需求,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推动法治实践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不懈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编辑:赵雪)
下一篇:没有了
掌上华图客户端
关键词阅读:
4572人正在这里听课
公考专家团队贴身护航2015齐鲁国考大讲堂
不可错过的大咖直播盛筵2015袁东国考备考系列讲座
华图名师解析国考大纲2015国考大纲解析会
打造100%通关率红领培优震撼上市
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sdhuat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依法治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