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 克洛瓦对皮肤冷暖色调调的研究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西方色彩理论与实践——有关油画色彩两对关键问题.pdf9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
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兰笪
矿7.工‘7
内容提要:
油画色彩源自欧洲,这是史实,换言之,油画是外来的画种。国内油画在实
践上的问题症结在于忽视了油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外来性,而这种外来性无疑正是
它的特点所在。尽管它已引入中国上百年,并已成为现代中国艺术的首要门类,
但对它外来性的忽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油画的发展,油画史表明油画的主要
任务就是对形和色的表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历史事件 1239年圣路易国王将荆棘花冠放在圣母院。 1302年飞利浦-勒柏尔(Philippe le Bel) 在圣母院启开首次皇家国家召集大会。接着各式各样的仪式: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等 1430年年轻的英皇亨利四世的加冕礼 1455年平反圣女贞德诉讼。民族女英雄贞德为法国领兵征战大获全胜,但后来被出卖,遭火刑处死。多年后圣母院教会予以平反昭雪,举行平反仪式,在院内竖立贞德的雕像,从此后人尊称为&圣女贞德&。 1572年瓦卢斯 (Valois)的玛格莉特(Margurerite)嫁给那瓦伐 (Navarre) 的亨利。 1687年举行大公爵的葬礼。 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心愿修改祭坛,以荣耀圣母。 日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莅临加冕拿破仑帝王。 1811年罗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礼。 日在圣母院里举行巴黎解放纪念典礼。 1945年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 日在此举行戴高乐将军的国葬。 日教宗保罗二世在此举行非凡的祈祷晚会。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间一层的中央是一扇巨型花瓣格子圆窗,直径10米,纤秀而优雅,有如灿烂的抽纱花边,显出一种妩媚的风姿,这就是著名的玫瑰窗,是700年前的原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玫瑰窗中间雕刻的是圣母圣婴像,两边侍立着天使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中间三个大门,左门“圣母门”:圣母圣子雕像 中门“最后审判门”,中柱的浮雕是基督在宣判,两旁是善良的信徒和该下地狱的罪人 右门是“圣安娜门”,有着圣母母亲圣安娜、天使、当时巴黎主教和路易七世的雕像。
底层和中层之间是一长条壁龛,也称“国王长廊”,陈列着28座耶稣先祖的帝王雕像。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
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主题是描绘耶稣复活后,由天使米迦勒秤量他们的灵魂,以决定他们是进入天堂之门,还是打入地狱之穴。
钟楼的围栏上放置了许多滴水嘴石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屋顶上的半人半兽状滴水嘴,用于引导屋顶上的水流以保持清洁。这些怪物面目狰狞,长着蝙蝠的翼和尾,有恶魔之姿,人们把它放在门口以避邪。相传亡灵巫师会把生命灌入这些雕像中使之行动,它们有着石头般坚硬的皮肤,刀枪不入,弱点是畏光。衍生到最后,这种怪物已经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实用价值和宗教价值,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品。
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详细介绍
参观的游客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次序很好没有人维持持续,都是依靠自觉,也没人插队,这让我们很不习惯。 当然如果你是法国公民的话,和卢浮宫一样直接走特殊通道不用排队。
无聊排队时拍的埃菲尔铁塔票,左侧的两个三角就是表示你能上第几层。 这价格分的很细,很便宜,说简单点就是从地面到顶每一层都能参观的话就13.4块钱。
不敢相信这是200年前建造的玩意。
苦等2小时才上了缆车,节约时间直接上顶。
这一上来感觉完全不同了。
到了第二层换乘电梯。
这一层,有一个防护网,据说是为了防止,自杀的游客从这里往下跳,才采取的措施。
这里距离中国9653km
整个巴黎市区建筑物有法律规定不能超过35m 正对面的那个黑色高楼,是巴黎人们心中的痛。
铁塔维修工
时间太紧张了,只能匆匆看完就开始往下跑了,上面风大太冷了。
卢浮宫门票 10欧元 按照收入比例来说应该说这个价位很便宜,相当于10块人民币的价格了。
正对着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加纳的婚礼》(Les Noces de Cana ) 此巨幅油画曾用于装饰威尼斯的圣乔治?马乔雷(San Giorgio Maggiore)修道院。 委罗内赛是16世纪威尼斯画家,以创作多人物的大场面作品著称。 本画作中,画家表现的是《新约》中所记载的基督完成的第一个圣迹:基督、他的门徒们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受邀参加伽那城的一场婚礼。 婚礼上,酒不够了,基督请人将酒坛子灌满水,然后让人把坛子送到主人面前:水变成了酒。 委罗内赛把这一圣经故事搬移到了他所处的16世纪富庶的威尼斯。 请注意画中华丽的衣料、富贵的首饰、银器、镀金银器,典雅的建筑构成了十分壮丽的背景,而故事本应发生在一群在婚宴中酒不够喝了的穷人家里。 在端坐中央的基督右边,玛利亚手持一只不太显眼的杯子,她注意到酒已不够。画面右边,前排一个穿黄色衣服的人正在倒一坛由水变成的酒,他身后的两个人目睹了这一圣迹。 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男人走向左边柱子前面的新婚夫妇,问为什么把最好的酒留到最后才拿出来。 作品中包含多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面中间栏杆后切肉的屠户、乐师们桌上的沙漏以及下方啃着骨头的狗预示着基督的牺牲,即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狗也象征忠诚,即忠诚的基督徒们的信仰可以驱散乌云。
荷鲁斯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征。他的形象是一位鹰头人身的神祗。 他是欧西里斯之子,古埃及诸神的复杂关连,有机会可以好好去研究一整子。 传说荷鲁斯是独眼神,在与杀父仇人战斗中失去左眼,这个雕塑也是没有左眼的。 这也是是一种拥有非凡魔力的护身符,尤其是真正的,来自埃及神界的护身符。 为古埃及人最常用做避邪的护身符 。
荷鲁斯之眼是一个自古埃及时代便流传至今的符号,也是古埃及文化中最令外人印象深刻的符号之一。荷鲁斯之眼顾名思义,它是鹰头神荷鲁斯的眼睛,具有神圣的意涵,代表著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君权。古埃及人也相信荷鲁斯之眼能在重生复活时发生作用,例如在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唐卡门的木乃伊上也绘有有荷鲁斯之眼。 我们现在生活中在医院西药处方前医生会书写一个多加两撇的R,开头那是表示Rp或R(拉丁文Recipe “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也有传说在古埃及医生会在药方前画出 荷鲁斯之眼 能辨别善恶、捍卫健康与幸福的护身符。
公元前1550年到1069年是古埃及新王国时代。古代埃及人一贯信奉多神,但埃赫那顿法老却推行单神信仰。他死后不久,继位者图坦卡蒙法老以及后来的霍轮海布法老又恢复多神信仰的传统,并且修缮了供奉古埃及各种神灵的庙宇。
盘腿而坐的书吏雕像是卢浮宫古埃及文物部最闻名于世的雕塑之一。虽然它享有盛名,但我们对其所表现的人物一无所知:他的姓名、头衔,甚至是他生活的确切年代,我们都无从知晓。尽管如此,这尊雕像还是深深打动着前来参观的游客。
时间关系,我们不能按照每个馆每个楼层的参观顺序,我们采取楼上楼下相邻重要展品上下楼就近参观的方式。
《土耳其浴女》(法文: Le Bain turc),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62年完成的一幅油画。显示了众多裸体浴女在土耳其皇宫浴室内的情景。
这幅《玩牌的作弊者》是拉图尔非常著名的画作,画中展现出拉图尔极其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充分将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出来。 画中的四个人物围坐在桌旁玩纸牌。时间仿佛凝固。右边的盛装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 他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物之外,从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谋施计,而他没有参与其中。 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致发饰、胸肩袒露的风尘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势指向画面的左侧。 那里是另外一个玩家,这个在阴影中的男子不动声色地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人——作弊者。 在作弊者和风尘女子的中间,站着一个手持酒杯的侍女。画中情形一目了然:身处牌局的年轻男子被稳操胜局的风尘女子所吸引,处于陶醉中的他马上就会被左边的男子骗光钱财。 作品采用的是由十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名画家卡拉瓦乔引入的艺术主题。
《宰相洛兰的圣母》(La Vierge du chancelier Rolin)
?这幅绘画是当时最伟大的佛兰德画家——扬?凡?埃克(Jan Van Eyck)在约1435年完成的作品。画面左侧的男子是作品委托人:勃艮第(Bourgogne)公爵的宰相大臣尼古拉?洛兰(Nicolas Rolin),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他面朝身着红色裙服的圣母玛利亚,跪下祈祷。圣母的膝头上是作出降福姿势的圣婴耶稣。 ?扬?凡?埃克笔下的宰相尼古拉?洛兰跪在圣母和圣婴的面前。宰相身着以毛皮饰边的锦缎华服,体现出其在公国朝廷里的尊贵地位。 整幅画以中间的组成部分形成构图:三道拱孔构成了光源口。 左侧的凡人,即宰相洛兰,双手支在裹着天鹅绒的祈祷桌上祈祷,右侧是圣人,即耶稣和圣母。 圣母端坐在大理石宝座之上,身着饰有宝石的宽大刺绣袍服。 画面左侧是几根庭柱,其上方的柱头展现了《旧约》中描述人类所犯错误的场景: 亚当和夏娃因为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而被逐出天庭;他们的儿子亚伯被妒火中烧的兄长该隐所杀; 诺亚藏身在方舟之中,躲避上帝为了惩诫人类的罪过而降下的滔天洪水…… 目光逐渐引至远景画面,亦被穿流而过的河流一分为二。左边的人间描绘了城市和郊外的乡村。 右边则隐指天界,从圣婴耶稣身后的教堂大钟即可看出。 这种对凡人世界和神界的划分反映出整幅画的构图原则。它们都属于被若干构图细节象征性分开的世界。 油画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文化背景和画面寓意。 可惜我文化水平太低,真的只能流于外表不懂其内涵。
《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和姐妹维拉公爵夫人》肖像 ?浴中的两位全裸女子在做什么呢? 这幅画是十六世纪末的一幅匿名作品,第一眼看上去会给人失礼之感。对画中内容的解读也有很多不同版本。 枫丹白露画派
?这幅绘画的作者不得而知,但画风为典型的枫丹白露第二画派的风格。 枫丹白露画派是对一批意大利艺术家的称呼。 十六世纪中叶,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 Ier)将他们召集到枫丹白露宫进行装饰工程。 到了十七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Henri IV)再次将一批艺术家召集到枫丹白露,但这次来的是法国艺术家,被称为“第二代枫丹白露画派”。 画中两位年轻女子身体凹凸曲线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影响。而远景处的室内情景则带有佛兰德绘画的特点。
透视画技法
?画家娴熟地运用了透视技法,以写实手法表现了浴缸里的白色布单和两块勾勒出画面框架的帷幔。 而远景处室内的另一番景象则营造出画面的进深感,突出显示了透视效果。 这幅彩色画作中布局奇特:沐浴中的两位年轻女子和神秘象征物——比如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手中的戒指,其极度细腻的、对女性裸体的处理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画中左侧的光源朝着两位女子照射过来,突出了从暗处远景中跳脱而出之女性身体的凸凹美。
令人费解又意味深长的动作
?画中的两位年轻女子一个是亨利四世(Henri IV,年)宠爱的女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年),另一个可能是她的一个姐妹(左)。左边的年轻女子用手捏住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的乳头,这个令人费解且又充满深意的动作常常被解读为暗示着哺乳,即表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身怀亨利四世的私生子。在远景中,一个年轻女人正做着针线活——可能正在为即将出生的婴儿缝制衣服——再次证明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怀孕这一解释。洗澡也可能与怀孕有关,因为那个年代的孕妇和产子后的妇女都会经常洗澡。除了这些与母性有关的细节之外,还有加布莉埃尔手中的戒指:戒指可能是暗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和国王的婚事在即。
【画作名称】《花边女工》(The Lacemaker)又译《做蕾丝边的少女》、《缝纫女工》这幅油画可真小啊,也很难找, 【创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荷兰)
《花边女工》是维米尔的优秀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他的作品中特别的光感,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这种技巧部分依靠光学实验,但主要是依靠着观察,以及对色彩微妙的渗透反映的直觉。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当特别,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点构成物体轮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显得平静与客观。
3小时时间快到了,还有好多没来得及看,这是中庭大厅,全是大型雕塑。
直接坐垂直电梯下到中庭,参观雕塑。
《马利骏马》的新颖之处在于其创作没有参照任何神话或寓言。 雕像展现的只是原始本性,两股蛮力之间的对抗——一匹尚未驯化的烈马和一位裸身男子,在使力的过程中结实的肌肉绷紧拉张开来。 起伏不平的土壤上的芦苇和石块代替了柯塞沃克斯雕塑上的军事战利品饰。 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这匹粗颈强壮的烈马的惊恐和愤怒:马身直立上仰,马嘴嘶吼,鼻孔和眼睛张大以及鬃毛立起。 难以驯服的野性欲再次挣脱束缚。观众无论站在哪个角度观赏,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动态、力量和对抗的激烈。 艺术家观察人马抗衡实例,从自然状态汲取创作灵感。 这座雕像捕获瞬间动态,预示出下个世纪浪漫主义作品的盛行。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关于这个石柱历史故事估计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 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纂集的。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具体详见链接
节选以下上面所刻的法典
196. If a man put out the eye of another man, his eye shall be put out.
196.如果一个人挖出了另一个人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该被挖出来。
197. If he break another man's bone, his bone shall be broken.
197.如果他打碎另一个人的骨头,将打碎他的骨头。
199. If he put out the eye of a man's slave, or break the bone of a man's slave, he shall pay one-half of its value.
199.如果他挖出了奴隶的眼睛,或者打碎奴隶的骨头,他将付它(这奴隶)身价的二分之一。
200. If a man knock out the teeth of his equal, his teeth shall be knocked out.
200.如果一个人击落他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该被同等的打掉。 虽然是几千年前的法典,但是有些观点到现在也是可以执行的。
圣女玛丽·马德莱娜 塑像, 这是在卢浮宫参观的最后一件展品,也是破费周折,饶了好大一个圈,用蹩脚的英语和工作人员交流了半天。 根据地图从一个很小的窄门过去找到了垂直电梯,直接下到了了底层,来到了北欧雕塑,晚期哥特风格区。 参观完之后一路小跑来到大厅,才发现原来可以先出来到大厅,再从另一个门进去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刚刚我们就是在大门口犹豫了很久。 三小时对参观卢浮宫来说太紧张了,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没有一个好的体力和认识地图能力估计在里面只能参观很小的一部分。
《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达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肖像(蒙娜丽莎)》(Portrait de Lisa Gherardini, épouse de Francesco del Giocondo) 我个人认为到了北京你不一定要去看故宫也不一定登长城,但是到了卢浮宫不看蒙娜丽莎的微笑那算是你没有真正参观过卢浮宫。 正如前面留言的博友所说,参观《蒙娜丽莎》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必须距离3米远,油画外面罩着一层厚厚的防弹玻璃。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 I)于1518年获得此画,这幅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受到当时艺术家们的广泛好评;但直到20世纪《蒙娜丽莎》才真正出名,与其说这是由于它本身颇高的艺术价值,还不如说是由于它离奇的经历,尤其是它1911年的失窃。 《蒙娜丽莎》可能看起来比较小,但实际上,它已经是当时最大的画像之一了。达芬奇的绘画技巧是绝妙的,甚至可以说是神奇的:他用透明淡色层的手法表现形状,擦晕轮廓线(意大利语称这种手法为“sfumato”,意为“烟熏”)并恰当地运用阴影和光线。 模特的身份引起各种离奇的猜想:甚至有人声称《蒙娜丽莎》其实是一个男人的画像。事实上,这幅年间在佛罗伦萨创作的作品的主人公最有可能是蒙娜(意为“女士”)丽莎?盖拉尔迪尼?戴尔?乔孔达( Monna Lisa Gherardini del Giocondo)。这就是为什么在意大利语(la Gioconda)和法语(la Joconde)中,《蒙娜丽莎》也被称为《乔孔达》。这个词有双重含义,因为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也象征了她丈夫的姓氏,因为“乔孔达”在意大利语中是“快乐”的意思。 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无法靠近我们只能在外面远看了。
点击看大图 这幅画是奉拿破仑的命令而作,描绘的是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加冕仪式。 画面中心形象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接过的王冠,赐给皇后约瑟芬。罗马教皇被请来参加仪式,想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号召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肯定称帝的合法权,不过只让他坐在祭坛前作为后盾而已。受加冕的皇后长长的皇袍由宫女罗席福柯拉夫人和瓦勒特夫人牵着,中间平台上坐着皇后的母亲,围绕中心周围站立着主教、王公贵族、将军、各国大使以及前来祝贺的外国国王、王后等,画中有近百人的肖像,据说很多是请真人来到画室画的。这幅画构图宏大,气势磅礴,构思巧妙,以肖像写实手法创作而成,虽为拿破仑歌功颂德,但作为历史画卷是不朽的。 这幅油画太巨大了,最前面坐着的是一群RI BEN 游客,他们为了不影响后面的观众全部都是席地而坐,带着耳机听最右边穿白衣跪着的男子讲解。 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素质和文明程度那不是一般的高,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 这尊雕像表现的是胜利女神,希腊人称之为“尼凯(Nike)”。作品表现的是胜利女神正站在一艘船的船头宣布胜利。希腊原作在一次地震中被损毁,而后于1863年在爱琴海东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上被发现,已成碎块。《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最初屹立在众神圣地(卡比利圣地Kabeiroi)的山丘之顶,向小岛驶来的船只在远处就可望见。 一些学者认为这件雕像可能是公元前190年左右罗德岛(爱琴海)的居民在一次海战胜利后为感谢神明而奉献的贡品。其身体的比例、形态的逼真、衣裙迎风被吹起褶皱的表现力、以及极富戏剧感的动作气势都是那个时期对写实主义追求的完美证明。 她的双翅中只有左边的保存下来,右翅是左翅的石膏复制。雕像脚下的水泥底座也是现代添加的,女神本应直接站在船的甲板上。到1950年她的右手(展示在旁边的玻璃橱窗中)才被发现,让她得以恢复原本的姿势:手向上抬起,正宣告着胜利。
《费加罗报》酒店大厅提供的免费报纸。在国外生活的这段时间我深刻感觉到这里所有的鲜花都是真花。
驱车半小时之后,埃菲尔铁塔豁然出现在眼前。
远看的时候还没感觉她很高大。 从车上一掠而过, 淡黄的秋叶深处你就在哪里。
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我们非常幸运,早上的太阳光让方尖碑的尖顶闪耀。
穿过协和广场我们要去参观卢浮宫。 法国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1763年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大革命时期被称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后经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了4年,于1840年最后定型。广场呈八角形,中央骄傲地矗立着那座有三千三百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那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高二十三米,重二百三十吨,塔身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主要内容是赞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丰功伟绩。方尖碑的底座基石上记载着将之运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艰难过程。
再回头看看,这里的公园依旧是沙土地面,和国内的理念完全不同。
走在杜乐丽花园可见许多雕像,有「露天博物馆」之称。杜乐丽花园位于罗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一边依傍塞纳河,坐在花园的大池塘边,或在露天咖啡座喝杯咖啡,是感受巴黎式悠闲的最佳体验,无怪乎被认为是巴黎最令人着迷的花园之一。 栗树、莱姆树以及五彩缤纷的花朵为杜乐丽花园带来静谧,青铜雕塑作品添加些庄严气氛,整体整齐清爽的景观设计则是典型法国花园的特色。
走了好远,喷泉池好几个,这里的喷泉不像是国内的那种豪华多水柱方式的,而是单独的一个水柱,远处的很耀眼的还是方尖碑的顶尖!!
卢浮宫前广场,远处的金字塔玻璃房顶就是著名的卢浮宫的入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简约的喷泉环绕着,参观卢浮宫的人很多,大家以此排队,通过安检门进入大厅。
卢浮宫大厅,在广场下面。这里的采光都是通过顶层的玻璃自然采光很环保。 卢浮宫实在是太大了,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如果想要仔细参观估计两三天都看不完。 因为我们参观的时间有限,只有3小时。 大家各自分开,我们小组有我带着采取走马观花方式只浏览参观地图上表明的最精华展品。 藏品中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这是必看的三件展品。 一开始没想到就光看最精华的展品那都是想当费体力、费脑力、的事情。 卢浮宫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以下展品介绍文字来自卢浮宫官方网站中文版&
我的路线从欧西里斯:古代埃及的神 开始,从 叙利馆(Sully)检票口进入,穿过卢浮宫城堡遗址 , 菲利普?奥古斯特(Philippe Auguste)二世和查理五世(Charles V)统治时期的卢浮宫城壕遗迹
这尊花岗岩雕刻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卢浮宫的古埃及文物馆入口处。 斯芬克斯像综合了兽中之王、象征太阳的狮子以及国王的形象 。我们从其头饰(被称为“尼美斯”的法老典型头饰、头饰上的眼镜蛇(圣蛇,古埃及的眼镜蛇,是法老的保护神)、下巴上的假胡须和写在椭圆形边框内的国王名字(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法老的名字都写在椭圆形边框中)可辨认出国王的身份。 专家们认为“斯芬克斯”一词源于古埃及语中的“seshep-ankh”,意为“生动的形象”。 对埃及艺术也应如此理解:这一艺术的魔力令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 还有谁比斯芬克斯像更适合守卫古埃及文物馆的入口呢! 旨在表现永恒的埃及艺术总是令我们印象深刻,因为它似乎并非为了人类而作。 而这一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形象至今仍令人感到庄严无比。这件雕刻在如此坚硬的石头上的伟大作品,是技术和耐心创造出的精品! 在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地下展厅沿左侧楼梯上行。
直接右转上到了希腊雕塑馆,唯一目的就是
阿弗洛狄忒,《米洛岛的维纳斯》( Vénus de Milo) ?没有什么比研究希腊雕塑更令人沮丧了!事实上,能保存至今日原作就已屈指可数,即便是原作,也没有一件能展现完整的原貌。如这件《米洛岛的维纳斯》像原本不仅有双臂,甚至还戴有首饰、绘有色彩! 《米洛岛的维纳斯》也被称为《米洛斯岛的阿弗洛狄忒》(1820年雕像出土于一个叫米罗的岛上),就属于珍贵的的原作之一。裸露的上半身表明她是希腊爱和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她从海中诞生,被罗马人称为维纳斯。 根据雕塑风格上的一些细节,作品的年代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00年左右。舒展的曲线、极富立体感的体态和丰腴的裸体说明该作品创作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3-31年),也是希腊历史上最后一个重要时期。 然而,作品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物沉着淡定的面部表情与身体的写实。雕像遵循了明确的比例规则:整个脸的长度是鼻子的三倍,笔直的鼻梁与额头连成直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希腊式轮廓”,当然,希腊人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脸部轮廓!这一手法意在表现神的美,而不是现实世界。这件雕塑是对美无止境的追求的完美表现,是一部超越时间的伟大作品。
在这座雕塑前,我停留的时间是最长的。 看真实的展品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此刻深刻体会到了前面所介绍的,希腊雕塑能保存至今日原作就已屈指可数,即便是原作,也没有一件能展现完整的原貌。 女神雕像原本戴有金属佩饰,诸如手镯、耳环、束发带等,如今只留下雕像身上用以固定首饰所穿的洞。
《被爱神吻醒的普赛克》又名《普西莎及爱神》 作者 : 卡诺瓦 ( Canova Antonio
作于 1793 年。
卡诺瓦是意大利雕塑家,新古典主义雕刻的代表人物雕像讲述的是爱神丘比特的母亲维纳斯妒忌普赛克的美貌,寻求种种磨难欲将普赛克至于死地,最终普赛克终于中了魔法昏死之实,被赶来的爱神丘比特深深的一吻而吻醒的故事。
被缚的奴隶》又名《反抗的奴隶》 是米开朗基罗1513年,在教皇陵墓施工时创作的 他的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屈的意志。有人称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走马观花,穿过巨大的油画长廊,世界名画只能匆匆浏览。
《7月28日:自由引导人民(日)》 这幅作品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德拉克罗瓦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特例:他其实更喜欢创作东方题材作品,而很少像这幅画那样以当代事件为主题。 1830年7月,“光荣三天”,即三天革命民变,将国王查理十世(Charles X)赶下了台。后来,路易-菲利普一世取而代之成为国王,尽管巴黎人民试图在日这天重建共和国:画中正是在庆祝这一天。右边,可以透过烟雾看到巴黎圣母院的高塔。在一个巨大的路障上,尸体堆积如山,一个女子手持步枪、挥舞着法兰西三色旗号召人民追随她。她象征共和国。由画中人物的衣着可以看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共和国的左侧,一个男人身穿礼服、头戴高帽,他是资产阶级;再往左,一个战士头戴贝雷帽、手挥佩刀,从他的围裙和裤子可以看出他是制造业工人。 这幅别出心裁而又强有力的画作在1831年的沙龙掀起波澜。德拉克洛瓦没有把共和国表现成一个象征性的形象而表现成一个真实的女子,她脏兮兮、衣不遮体且带着体毛(可以看到她的腋毛),这对德拉克洛瓦同时代的人来说十分刺眼!因为他们只能接受光滑的理想化裸体形象!
《梅杜莎之筏》(Le Radeau de la Méduse) 杰里科的这幅画在1819年沙龙展出并成为轰动一时的丑闻。“沙龙”是美术学院每年组织的官方展览会。这是首次由一位艺术家在没有任何订单要求的情况下,完全出于自发描绘一个当代事件并在巨幅画作中以无名氏为主人公,而通常巨幅画只用于历史画的创作。 作品描绘的是1816年皇家海军“梅杜萨”号在塞内加尔海域发生的海难。由于缺少救生艇,149人挤在一个木筏上在大西洋上漂流了12天;只有十几人逃过残杀、疯狂和同类相食活了下来!这场悲剧的主要责任在“梅杜萨”号的船长,他当时已20年不曾航行,是通过政治关系才获取这一职位的。所以,席里柯的这幅画是对政府的辛辣讽刺,因为政府对这场海难的发生负有间接责任。 画的视角表现出木筏的极不稳定性。两条对角线是整个构图的框架:一条线把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左侧正向木筏扑来的大浪,另一条线把观众的视线引向地平线上几乎看不见的救援船的微小侧影。画中人物表现出各种心理状态:怀抱死去儿子的男人的沮丧和迷茫、垂死者的突然振奋和向救援船挥手的人们的强烈渴望。但就在此时,谁也不知道这可怕的天平会向哪边倾斜。在这震撼人心的故事里,人类是唯一的主人公,至今仍令人感动。
太多太多的文化和知识在这里都是用不完,曾经在一副油画前看到一个外国小伙子做的参观卢浮宫的功课,他自己的拿的文件夹足足有我们汉语辞海那么厚。上面全是自己制作打印文字和图片,有些还做了笔记。
0.5欧元的超豪华的装备。 这个烘手机是我见过算是最科幻的烘手机了。
路边的共用卫生间,看一个地方就看卫生间。
我们的车就在这一样的大草原上狂驰四个多小时。
终于看到城市建筑物了
原子球塔于1955年立项,经18个月设计,18个月施工,建成于1958年。这是比利时政府为当年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而兴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承担设计任务的是比利时著名的建筑大师昂·瓦特凯恩。昂·瓦特凯恩在设计这座建筑时,独出心裁、别具匠心地根据一个铁分子是由9个铁原子组成的这一原理,专门设计了9个圆球。在这里每个圆球都象征着一个铁原子,圆球与圆球之间又严格按照铁分子的正方体晶体结构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铁分子。昂·瓦特凯恩当时之所以会设计出这样一个新奇的方案,据说主要是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寓意当时的欧洲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来,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创作者选择用庞大的建筑来展示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目的既表达了人们对发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一种展望,同时也象征了人类进入了科学、和平、发展和进步的新时代;另一个意思据说是当时的欧共体共有9个会员国,比利时又刚好有9个省,这样原子球塔的整个造型正好成为比利时和欧共体的象征。
又见布加迪!! 原子广场正在进行老爷车比赛。可惜的是比赛结束了。
给我们参观时间太短了,一路小跑到了塔地下。
比利时黄金广场路上
黄金广场标志!
广场有个集会
白天鹅咖啡馆
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的咖啡馆。
对面的建筑物正在维修,这里的维修建筑物外面都在外面蒙着这个建筑的1:1的彩印。这样的建筑工地我们在德国也很常见。
这里四周都是标准的哥特式建筑。
黄金广场四周的建筑物上都有金色的建筑装饰。
时间有限,绕着广场四周转一圈。
丁丁 比利时的元素之一
于连 比利时元素之一
巧克力 比利时元素
比利时游览时间有限,上车又是三个小时赶往法国。
赶到法国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办好入住手续。幻想着浪漫的法国巴黎之行!
早上7点从科隆出发赶往荷兰,在一个加油站吃早饭。外国的加油站都是自助方式加油,把车开到加油机边上插上行用卡自己加。 奥迪宝马在这里满地都是。
进入荷兰都是这样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这里的高速公路都很发达,车流量很大,注意这里的汽车大白天也开着大灯。注意看左边的车道上的汽车都开着大灯。在刚刚到德国的时候看到大白天开着大灯的车我们都很迷惑。 后来才知道在欧洲很多国家都在交通法规上规定了,白天开车必须开前大灯。这样可以明显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详情可见
足球场,荷兰足球的高水平是从这样的基础场地都很正规。只能远看,小孩们的一场比赛,球衣球鞋,连裁判都是和正规比赛一样的。边上的啦啦队都是孩子们的家长。
荷兰风车村
木鞋是与风车、郁金香齐名的“荷兰三宝”。木鞋同风车一样,是荷兰人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适应地理环境的产物。荷兰属“低洼之国”,欧洲许多大河经荷兰入海,又受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正是这样的地理条件,促使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
荷兰木鞋的制作原料为白杨,它具有不易劈裂、不变形、不渗水、不沾泥、透气等特点。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木鞋的诸多好处:脚穿坚硬的木鞋在淤泥地行走特别轻巧利落,原料便宜,易制作,能防潮,好清洗,且能起到劳动保护作用。农民们在鞋内填进稻草等,即可御寒防冻,又舒适耐穿。木鞋因此流传下来,荷兰的农民、渔民至今仍有穿木鞋的习惯。
木鞋加工展示
纪念品商店
商店外的巨大木鞋。详情可以看这个链接
奶酪商品店,我们是吃不惯这玩意,随便看看就出去了,还是看风景比较好。
走错门了,到不了风车附近,没办法从奶酪商店穿过,看到了传统奶酪的加工过程。
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风车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 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被称为荷兰式风车。
为了赶时间,我们只能在这里匆匆走过,没来得及去风车内部看看,要是想登上风车4欧元就可以了。
离开风车村,我们赶往市中心。
开始下起了小雨
这里的广场和我们在德国的时候一样,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国内的都是铺上水泥或者大理石地砖。显得很平整和宽大,可是这里的广场都是铺上粗砂。要么就是大片的草地,这里的草地有人是可以随便上去坐着躺着都可以。完全和国内的草坪禁止游客入内是不一样。
广场边上的卖纪念品的小摊位。 广场边上的一处喷泉,不知道这里的水是不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虽然下着小雨,但是我发现这里的人都不打伞,该做啥继续做啥,都习惯了这样的天气。
汽车的人,荷兰是自行车王国,这点只有亲眼看到了壮观的自行车停车场你才会相信。
荷兰水坝广场 水坝广场是阿姆斯特丹的中央广场,它位于阿姆斯托河(Amestel)边,后来成为城市名称的一部份(阿姆斯特丹原文含义是“阿姆斯托河”上的“水坝”)。
水坝广场一直是全市最生动的地方,在广场上有公共磅秤所(现已不存)、市政厅(现为王宫)、和新教堂,市井小民在此来回穿梭,见证了各种理由的政治骚动,以及反越战等示威活动,相较之下,今日的广场虽然一样人潮不断,但却是音乐的露天演奏场所及小市集,充满游乐气氛,就比以往显得平和多了。
这里的行人很遵守交通法规,即便是没车的情况下也会遵守信号灯的指挥。
杜莎夫人蜡像馆,人暴多排队的人都拐弯到了另条街。
这里三教九流聚集场所,游客市民填满了这里。
纪念碑下面停满了自行车,这还不算多,在另一处自行车多如牛毛。 雨下大了,我们只好返回车内准备离开这里。
国家纪念碑下的躲雨的人们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 车站中央入口的两侧,各有一个塔楼,右侧为钟楼,左侧则为风楼,指针不是指示而是风向标志,对于海上民族来说,风向和时间同样重要。
车窗外骑车的少女
下一站 比利时
科隆主教座堂(K?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毫无争议的标志性建筑物。157米高的钟楼使得它成为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两位是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和米兰主教座堂)。它从13世纪中起建,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缮工程不断。艺术史专家认为它完美地结合了所有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科隆主教座堂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脱离该名录)。
1880年至1888年间科隆主教座堂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它至今仍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2001年有5百万游客参观了这座教堂,2004年达到了6百万。
出了科隆中央车站对面就是科隆大教堂,和车站共用一个广场。 这里没有高耸的建筑物,所以显得科隆大教堂简直就是一座高高的大山。 你站在广场上想看清塔顶都得要仰着着脖子。 这里一直都在不停的维修中,这里的脚手架搭建的真是太神奇了。
广场边上有个塔顶的十倍放大模型,因为教堂太高了,站在地上的人肉眼无法看清塔顶的建筑构造。
大教堂,免费进去参观。中厅高达48米,抬头看屋顶一会头就晕了。 这个和国内的宗教场所完全不同。与国内的所谓的宗教圣地高收费完全不一样的理念,现在去一趟武当山一个人至少300,少林寺烧个香没几百钞票你休想靠近香炉。 有时候感觉不是国人没信仰而是信仰不起啊!!
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教堂内部罩着一片冰冷惨淡的阴影,只 有从彩色玻璃中透入的光线变作血红的颜色,变做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 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 奇异的照明, 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阳光照耀时, 光线具有了强烈的色彩,在蓝、 红色的主调中光线从各个方向涌进教堂,把教堂内 部渲染得五彩缤纷,炫目夺神。教士们认为这正是上帝居所的景象,是把彼岸世 界搬到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中来,是光的洗礼,能使人们忘却现实的苦难。
教徒们可以通过窗户上的那一幕幕画面,深深 地沉浸在对宗教的沉思之中。因此,作为哥特式教堂重要组成部分的花窗玻璃也 自然具有这样的宗教教化作用。
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哥特式艺术家们运用深红色、蓝色、紫色和红 宝石色向教堂内的芸芸众生讲述从创世记到末日审判, 从受胎告知到最后晚餐的 救赎历史。
教堂转完了,到科隆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转转
古老的大街上,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傍晚返回教堂,惊呆了。。。。。。。。 夕阳的余晖照耀下的科隆大教堂变成了金黄色。
教堂侧面的喷泉池。
教堂的后面,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尖塔高耸。
晚上夜市是最热闹的 老外的夜市和国内的完全不一样,这里都是每人一杯啤酒坐在那里&干&喝.
夜幕下的科隆大教堂,又换了一个颜色。
哥特风格更加彰显神秘。
现代建筑文明与古老的宗教文化相互承托。
从蓝布基尼馆出来到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这边就是大众的一个组装厂。 通过地下通道从车间组装完毕的车将全部输送到这两个透明的停车场中。
花钱也可以体验一下,当然坐人的这个速度很慢,好家伙,送车的那个电梯速度飞快,估计一般人坐上面受不了。
真是佩服这里的环境卫生做的真是比我们国内的大部分餐厅的厨房都干净。 中间这个导柱,可做360°水平旋转和上下移动。
客户在这里提车可以免费参观这个汽车城,顺着这个走廊就到了提车中心。 可惜我的相机一直处于低电状态,后面好多场馆我都没拍成。
知道这里围墙里面是什么吗??
里面整在扩建施工,围墙都是用建筑用隔板,外面画的是格林童话故事里的很多情节。
老爷车, 薰衣草旋转长廊
A4 场地赛版
牛车啊,这一辆小跑车的价格能顶两辆A8L了! 只可惜相机再拍完这张后再也没法启动了,彻底没电了。 接下来的好几个场馆都没拍照。 斯柯达 大众polo 西亚特 最有意思的就是大众展台有个展柜画面是海边的画面,从两侧吹出来的风是带着淡淡的咸味,和真的海风一样。
跑了一天了,回来的路上勉强又拍了一张高速行驶的车外景色。
通往兰博基尼展馆的路上,草坪 躺椅
这辆 Lamborghini Murcielago 是被囚禁在牢笼里的,而且不是自然状态摆放的,是贴着墙摆放的。蝙蝠侠的造型。 &
布加迪威龙(Bugatti Veyron EB 16.4) Veyron 16/4 大众把引擎排气量增大至8.0升,并加挂4具涡轮增压器,不过缩减缸数至16缸,可输出1001匹马力。此车极速可以达到406km/h目前接单价是100万欧元,但为保护轮胎,已被电子限速在415km/h以下。
整个场馆就展出这一辆车,通过一个螺旋的镜面通道使我们从上到下能够完全领略 布加迪 优美身姿。 很难想象在这一件几乎完美的金属艺术品那16缸4增压的动力输出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已经不是汽车的概念了,完全是一件艺术品。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德国人的安全交通意识,当时左行没车,但是人行道两边的行人没有一个闯红灯的,仍然等候信号灯变绿才通过路口。 人车都绝对遵守交通规则。
位于下萨克森州东部的沃尔夫斯堡的德文意思是狼堡,人口约15万人。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就设在这里,汽车城 Autostadt
在面积为25公顷、由公园和大海风光构成的汽车城里,您可以领略到什么叫“机动的世界”。有专职导游讲解汽车城的概况(45分钟,收费,团队收费75.00?),如车城的布局、建筑和引人入胜的景点。2小时的参观(团队收费150.00?)能让您了解到有关这个世界级品牌关于技术革新、设计的独到之处,汽车城的核心部分是顾客中心。
在该中心的游客停车场,很多车位上停着都是大众最新的概念车。
从停车场到客户中心的道路。 客服中心大厅,标志性金属地球,以及12个玻璃幕墙大门。整个大厅使用自然采光,两面12个大门可以开启或者关闭。
每个参观团队都是从这里开始参观。 地球模型下面玻璃地板下面很多小的地球仪,每个都代表不同关于汽车的主题。
整个大厅没有开任何一盏照明灯光,自然光线很环保。 进入展厅,第一个地方就是儿童交通学校,儿童可以亲自驾驶这样的模拟街道来学习安全驾驶的一些知识。如果通过了安全驾驶了就可以在后面的一个模拟驾校里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后,就可以发放一个儿童版本的驾照。
儿童游乐中心,家长们可以把孩子寄存在这里。 大众每一辆车的模型都是采用这样一半粘土一半真实材质的外观由董事会成员评审。
新车建模 环保可持续性场馆,这个艺术品就是通过这个作品来展现整个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可以做的方式。 这个讲解员很委婉的讲到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
每个小球下面都有对应的减少二氧化碳放量方式和方法。
超大互动触屏 3D的互动触屏 超科幻的场馆地图,中间的那个亮点就是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当然这里也是全触屏的。
从环保馆出来的外面就是一个个单独展厅。对面黑色的就是兰博基尼,白色的是大众展厅。
玻璃房里是老爷车展厅,对面的三个烟囱也是这里的标志性景观构成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进步之路。
这辆概念车来源于骑马,乘客和驾驶者是骑在座椅上的。
概念跑车,三轮的。 经典双人跑车,双人单独座舱。
大众1976年畅销捷达。 大名顶顶的布加迪1936版Type 57SC Atlantic车型。全球仅下线了区区4辆,而存世的也仅仅只有2-3辆。
该车独有的车身外壳是Ettore Bugatti的儿子Jean Bugatti生前的最后设计之一。
就现在的眼光来看这辆车也是超现实的。 布加迪优的超现实良血统,在现代车型中的霸主无人能敌。 后面我会单独发一期,时速达407km的最新款布加迪威龙镜面版。
宝马老爷车,特殊的进气格栅也是从小而来。
老爷车一共有四层楼,时间关系我也没来得都看完,照片也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发了,就发几个代表性的车型。
这里的老爷车太多了,我们只能走马观花。这是具有划时代的。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这辆汽车配备的小型卧式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点火、化油器、水冷式散热器、转向系和管式车架在内的众多个性化技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
大众2011版测试 w12发动机的试验车。
这车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了的。
90版的途观开启了suv的狂潮! 1936版甲壳虫 走马观花匆匆浏览的汽车发展史,第一层的现代车展厅,我们就不再去看了。
接下来我们离开老爷车馆,进入最令人激动的布加迪威龙展馆。
从吕根岛回来后,周日睡到10点起床,今天是坐公交F终点站, 环 普劳尔湖(Plauer See)转一圈。
这个湖是不算这个小城市最大的湖泊,但是在我们眼里这已经是最美的景色了。
公交车终点站下来,没走两步就到了湖边,这里这样的独木舟皮划艇很流行。这对夫妇刚刚把船从车顶下载到小河道里,朝湖的方向划去。
这云,这水,让我产生幻觉,是不是到了大海边。
典型的徒步路线,可惜是个死胡同。这里到处是沼泽还是老实点原路返回吧。
远方的云。。。。。。
湖中有个小岛,开始计划打算登上小岛转转。后来走不动了,就没上去。 一家人开着这样的木屋船在这里游玩 码头上停满了这样的小游艇
也有租船的,但是我不会游泳,还是放弃了租船的打算,留下了一点遗憾。 从地图上看环湖是一条绝佳的骑车和徒步路线,所以沿途都有很多德国人在这里徒步 轮滑 骑车。
路边就是湖岸,云很低。有点像海边。
每隔一段就有这样的露营营地,有桌子椅子,还有一个凉棚。 在德国的户外运动很可讲究环保,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露营,必须在规定的露营点。这点老外的环保意识绝对的做的最佳。
虽然今天是大太阳,但是气温很低,也有点凉风,是户外运动的绝佳天气,这条路线全是平缓的林荫大道。 两位老人,估计都是才学轮滑。我在路边等人的时候,看着他一下次腾空摔倒了路边草堆里。 吓得我连忙上去把他扶起来,“Are you ok?”老头连忙说了一定大堆德语。还把护膝护掌给我看,估计是没事。 看他起来歪歪扭扭的继续朝前滑。
秋日阳光下,悠闲地坐在这里享受这真是的生活。 路上和同伴走岔了,我在这里等的半天。用半生不熟的德语和英语问了来往的路人才搞清楚,他们还在我后面。
这天上的云,几乎擦着地面。
闲坐着湖边晒晒太阳也很惬意。
湖边很多椅子,随便找个坐一会。
放眼望去,风景如画。 奥迪 TT 湖边停着
湖边的人家,整个一条大马路上一个人都没有。 门口的鲜花 马路另一边的湿地。
人迹罕至,可以这样说。走的心里发毛,这咋一辆车都没有啊。
照着地图狂走,好不容易看到了现代建筑。
废弃的一处工厂。右侧的瞭望台是这个城市的特点,我将在后面的一片博客中单独来讲。
路边的小花园。这里想看到点泥土真的很难。这里人也很少用水泥砖铺路,几乎都是这样的夯实的小沙子路面。 不清楚这是一段什么遗迹。两只残缺的老鹰的雕塑 。
纪念碑,在这里我把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公交车上了, 实在是懒得走了,但是公交车站的车很快就到了,具体那一站才能回城研究了半天。 为了坐上公交车, 自己看地图和公交站图,和问公交车上的人,司机,问了半天得到的回答都是含糊不清。 结果一个小小的失误,我们没下车乘坐的公交与把我们往回拉,没办法只能在刚刚没看过的一处大桥站下车,等这辆车1小时候返回。
没事在大桥处到处看看也挺好玩的,看老外钓鱼真是急死人啊。。。。。。。。。。
傻坐路边等公交,捡到一张公交车票,拿起来研究一下。
这老外真舍得花钱,这张公交票整的像国内的火车票一样大小。
这牛拍照,老外也懂得8888是个吉利数? 回城的路有点以外,阴差阳错,坐错了电车,把我们又兜了一个圈,花了近一个小时。 没办法最后只能走回去了。也好沿途的好多东西以前都是坐车都没看过,这次补上。
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市,这是我们居住地地方全称。 这个拿着宝剑雕塑的教堂是这个城市象征。 当然喷泉是不能缺少的。
吕根岛(Rügen)是德国最大的岛屿,位于德国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属于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吕根岛南北最长处为52千米,东西最宽处为41千米,总面积926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达574千米,有不计其数的海湾和半岛。吕根岛通过大桥与陆地上的汉萨同盟城市施特拉尔松德相连。
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上下共五层,车站内共设置了54座自动扶梯和34架电梯。
柏林地铁和轨道交通和这里的铁轨也是互通的。乘坐柏林城市公交有轨系统的交通工具可以直达火车站展台。做到了和铁路系统的无缝链接。
日,为了迎接世界杯的开幕。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车站的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落成剪彩。这座历时10年、耗资130亿欧元建成的五层钢结构玻璃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火车站,也成为柏林继帝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后的第三座地标性建筑。每天将有超过1100列火车进出,可接送30万乘客。车站地面轨道长320米,地下月台长450米,拥有80多家商店。
秋雨连绵,这个星期始终都是这样的阴郁的天气。早上3点起床赶火车,一路上的美景都在迷迷糊糊中浏览了。
不断的转车换车,上图中那个黄框里是吸烟区,在站台上吸烟的人必须在哪个黄色区域,这里没人监督全部都是大家自觉遵守。
经过近5个小时的转车,终于到了吕根岛。 沿着海岸修建的度假村。阳台都很小但是每个阳台都有一个藤椅。 天气不是很好,但是这里好多整齐的出租藤椅。
又到了海边,思绪万千。这里是德国最北边,我到过的最北边的海。眼前就是波罗的海。
追赶海浪的德国小孩。
被海浪冲击上沙滩的贝壳。 冲浪少年
这个带着纸尿裤的德国小孩,直接秒杀了我们。可以体会到的德国人的身体素质那可是从小锻炼出来的。
对比一下,我们穿的还是好冷啊,这帮德国孩子直接在海里游泳冲浪。
这里的五彩的沙滩很干净
姿势不对就是飞不起来,下次换个姿势飞。
这里的海鸥,地空盘旋。向游客所要食物。只要一个人拿出吃的,不一会一大群海鸥开始“围攻”
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午先乘坐火车然后转乘大巴,赶往森林公园,这里的绿化覆盖面积太丰富了。 森林公园的小路。
林间小道 远处的波罗的海湾
苔藓植被 越来越接近海滩了。
吕根岛最有名的 白垩石灰岩沙滩
这里的鹅卵石滩
我还带了两个这样黑白相间石头回来给孩子做纪念。
这里的海风太大了,因为回去的时间快到了,我们不能走的太远,匆匆留影完毕就开始往回赶。
回去的火车还有1小时才到,再从火车站出去转转。 这个人行天桥,可是够酷的。走在上面海风吹得乱晃。
斜拉索结构 赶上了17点的火车,又是经过多次转车,晚22点才赶回到宿舍。
早上一场秋雨,整个小镇上空乌云密布。早上穿了两件厚衣服。
下午太阳又出来了,这里的气候和国内的完全不一样。早晚温差很大。
下午3点回家也么事做,干脆随便找一辆公交坐到终点站去瞅瞅是啥,结果就到了这个很大的花卉超市,里面的花园产品太丰富了只要你想得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大到小型池塘各式形状“澡盆”小到捆扎用的小草绳。
超市的大门口也很有特色,很大的一个市场当时加上里面工作人员和我们这批看客才5个人。转悠了半天都是好东西啊,可惜我们用不上。 回到宿舍,这是个睡觉的好天气。
周五下午,去炼钢厂博物馆参观,这里曾经是一个炼钢车间,现在改建成了一个博物馆,里面所有的实物都是按照当时生产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了。
很明显的一处前东德的标志。
这里也有好多 艺术家用废钢边角料做的人形艺术品。
博物馆外面的草地上小花。
一叶知秋,今天早上起来雨又开始下起来了!
& && 凌晨3点起床,赶往Dresden。上面是一个德国的小站,忘记拍名字了。这是一个很简易的站台,当时只有我们几个人下车。下车后我们第一感觉这不是车站。但是时间点站台号都对,但是这也太简陋了,周围还是黑糊糊的。没等几分钟我们下一趟就车来了,仍就是绝对的准时。 &&
Dresden中央车站,依旧是这样“寒酸” & 站台直接通往外面的大马路。在大门口遇到一个中国人,原来他是从布拉格到这里游玩的,简单交流了几句。因为路线不同和他分开走。 清晨的市政厅和教堂马路上,太阳刚刚升起。 &
星期天,这里的广场要做游园活动。我们去的比较早这里刚刚开始忙碌起来。 &
奥迪Q7 拖着一个银色的房车。任天堂3DS的广告车。
前东德很浓厚的社会主义大型壁画。 &
到此一游立此存照一张! &
& 再来一张超宽幅面。 &
森伯歌剧院(Semperoper),这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建于年用的是建筑师森伯的名字命名。这里经常举行著名的音乐会。
森伯歌剧院(Semperoper),很多游客都在这里拍照留念。 & &&&&& 长发美女在这里玩跳拍! & && 我也来个跳拍,可惜体重太大,漂浮不起来!!!!! & & 与茨温格宫(Ziwnger)、王宫、王室教堂共同环绕著德勒斯登的观光中枢─剧院广场(Theaterplatz),是该城极具象徵意味的建筑物。
& 茨温格宫(Ziwnger)茨温格宫因建在茨温格花园上而得名,是德累斯顿的象征。 &
茨温格宫在二战期间也没有躲过被轰炸的命运,在被夷为平地之后的18年里,重建过程中,人们尽最大可能地从茨温格宫的废墟中挑选建筑材料,重新拼接,再加上根据照片和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精确的复制,在1963年基本上恢复了茨温格宫的原貌。可以说这项工程把德国人的执著谨慎、严谨态度、稳重精确的性格使重建茨温格宫成为现实。 &
小广场上都是饮食小摊位。这里有很多游客。 &
当天据说是德累斯顿的城市日,当地居民带着孩子参加了环游活动。 & 似乎是个保护儿童的项目宣传。 & 王侯列队图(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这是一幅长101米的由24000片磁砖拼贴而成的画面,
图上所展示的是韦廷王朝(Wettin Dynasty)的历代君主,他们以骑马列队的形式,因此称为王侯列队图。 &
&&&& 布吕尔平台建于16世纪中叶,是当时的要塞设施在海因里希·布吕尔伯爵(Graf Heinrich Brühl)时期筑成的、但现已不复存在的建筑物有布吕尔宫殿(Brühlsche Palais)、Belvedere和游乐花园(Lustgarten)等。布吕尔平台自1814年起对公众开放。至20世纪初,这里加建了富丽堂皇的等级代表会堂(St ndehaus)、君王次子宫(Sekundogenitur)、高等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和阿尔贝廷殿(Albertinum),成为今天的“欧洲阳台”。&
& 这一对穿着很清新的一对游客,让我眼前一亮。随手抓拍两张。 & &站在 欧洲阳台 上看河畔的对岸。
到处都是游客,参加一些庆典活动。
圣母教堂,旁边的雕像是马丁.路德。圣母教堂在1945年突袭中被毁,1993年才重新开始复建,2004年教堂外观才全部竣工。
德累斯顿大轰炸之后圣母教堂仅剩的一处残墙。
也可以乘坐马车游览整个城市。
这位很牛啊,开着四轮摩托,拖着钢琴在街头卖自己的唱片。
王室艺术学院,左边为穹顶玻璃球体建筑,上面站立着金色的传谣女神像,人们常常开玩笑地把这个属于德累斯顿一景的半球形屋顶称作“榨柠檬器”。
圣母教堂内大批游客进去参观。
有点转累了,坐下休息一会。 &
穿过 欧洲阳台下面的涵洞,抵达易北河畔。这里很多艺人在这里卖自己的唱片CD。
一家三口来游玩。
这也是一家三口,过桥到易北河对岸。
河边闲坐一会,吃点东西。 下午3点往回赶,回家又是换乘5次车近7小的火车才赶回勃兰登堡。 & 在回火车站的路上重新经过广场,好热闹啊。可惜相机又没电了。
今天去坐火车去波斯坦(Potsdam)德国的火车系统给我的感觉超级方便和快捷。绝对是世界一流,虽然近两年中国的高铁、磁悬浮、动车、这些都是和国人玩文字游戏。和我感受到的德国火车简直没法比,说个最最简单的火车是否准点到站的问题,我在中国从小坐火车印象中做了快20几年的火车了,仿佛只有一次是火车准点到站的。最近一次从北京回来足足晚点了2小时到站。而且无任何解释也无任何赔偿。仿佛中国的火车晚点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在德国这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坐火车,但是只是在柏林遇到过一次火车晚点5分钟,但是车站广播和电子站牌上不断有语音提示和文字信息提示火车晚点时间以及真实抵达时间。
德国的火车慢车很多小站都会停,据说是做到了村村通火车。最让我惊奇的就是这里的火车站都非常小很小几乎和北京的公交车站一样大。完全没有我们的火车站那么气派,也完全没有我们车站那种繁琐手续。下了火车, 从站台往下,坐电梯进入地道,走两分钟就拐进了地铁车站。既没有进出站的检票关卡,也没有很大很气派的站前广场。联通地上地下的,除了自动扶梯,还有直上直下的电梯,以便行李多的人使用。没有像国内形同虚设的啥安检啦警察检查身份证啦。站台上一般就有两个自动售票机,全触屏全是多项选择,根据自己的需求几下就打出自己想去城市的票,可以投币和直接用信用卡。不光要打出票而且还要打出行程单,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来乘坐不同的火车。
从大马路上直接到站台上,火车展台和火车地板都是同一高度而且门超级大,方便自行车和轮椅直接上去。如果你带自行车则要去专门的车厢来乘坐,也要给自己的自行车买票。 当然也可以携带宠物乘车,也必须单独买宠物的车票。大型狗必须带上最套才能上车。这点老外都很守规矩。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吗? 看看这里的自行车价格,够狠吧!!
999欧元??这是啥车啊!!
波斯坦火车站外,蓝天白云,风和日丽。
一条观光船从桥下穿过 整齐干净
这蓝天 这白云 街头随意一处就是无限的美景
风很大,吹得花丛紫色的花浪滚滚 蓝色的水管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可思议。
工地脚手架和天上的云
德国工地外围都是用隔板做了临时围墙,外面都是超炫的涂鸦作品,各种主题都有。
工地都整的很艺术,这还不算啥,在Wolfsburg (沃尔夫斯堡)看到更牛的建筑外墙涂鸦,整个围墙是格林童话故事的纯黑涂鸦。
随处都是绿地、大树、完全没有城市的喧闹。
随便一拍就是明信片一样的风景
这里也有楼房居民区,阳台上没有防盗网,没有了晾衣架,全部都是了鲜花绿色的植物。
快看有灰机。。。。。。。。。。。。。。。。。。
对于这样的天空和空气质量一对比我们感觉到自己生活的中国城市差距是多少了。
德国的教堂 虽然我是无任何信仰主义者,但是我路过的任何一个教堂我都想进去看看。
祈福蜡烛,进来的人可以自己去点上一个祈福的蜡烛,然后自觉地在前面盘子里放上0.5欧。这里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完全靠自觉,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放0.5欧。 这点和国内的宗教场所完全不同,理念完全不同。
出了教堂顺着正对着的街道就是波斯坦最繁华的荷兰区大街了,周末这里休息购物的人很多。
广场鸽,在这里低空盘旋。
反过来照一下街的另外一头,正对着教堂大门。
波斯坦的勃兰登堡门 我也不落俗套到此一游,很可惜啊给拍照的同事给我拍的照片张张都是被切掉一只脚。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
无忧宫著名的园林风景是由腓特列大帝决定在伯恩施泰德(Bornstedt)的南侧山坡上建立梯形的葡萄山开始的。在这以前,这只是一块种有橡树的小丘。葡萄山梯形露台的规划和布局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风格。
宫殿前有喷泉,正对着大殿门廊。此喷泉采用圆形花瓣石雕,四周有“火”、“水”、“土” 、“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 ,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型精美,形象生动。
大殿背面的屋顶神像造型。
宫殿背面的超广角横幅 这里用完了相机的最后一点点电,后面的参观没有拍照。这里不是宫殿的正门,转过去才是。 当然无忧宫里也有个很有意思的中国茶楼。虽不宏伟但金碧辉煌的亭楼,该建筑被称为“中国楼”(Chinesisches Haus)。中国楼是一座圆亭,周围站立有各种亚洲形态的人物雕像,这些雕像都确确实实是镀金的,(因此现在的普通旅客都禁止触摸),包括整个亭楼外壁都用镀金装饰。中国楼顶部有根据中国传说而想象制作的猴王雕像。
大帝喜好各种文化,对东方古国中国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因此而建造此楼。他尽力搜集了各种来自东方的物品如丝绸和瓷器,以此装饰自己的中国楼,在布置上力求奢华以对应自己心目中那个富裕华丽的东方世界。
但遗憾的是,他本人一生从未真正离开过欧洲,而同期的欧洲人对当时中国的相互交流又相当有限,因此在布置包括设计雕像时,都大量掺杂了西方人包括大帝本人对东方的想象成分,如果仔细观察那些雕像,会觉得虽和所谓的中国人有些形似,但很多人物特征都还有欧洲人的影子在里面。
当天我也有遗憾,就是没有用自己的相机拍下那座很神奇的茶楼。
超市的购物车使用的时候需要用5毛钱(欧元)把车从车棚取出来, 就像照片中的那样,把硬币装塞进去就可以打开前面的链子锁。 当然这钱是可以再还给你的,前提是你必须把购物车再还到车棚里, 要是你随处乱丢的话,那的钱就要不能要了。
这是另一家超市使用的购物车,右边的那个小抽屉就是放钱进去,然后解开车锁。 不用的时候再还回来把另一辆车的链子塞进去你的钱就可以再取出来。 在德国的机场行李车也是需要用钱解锁的。 这样购物车就会整整齐齐的摆放,也没有人到处乱扔。
鸡蛋10个1.69; 面条500克0.55; 生菜500克0.69;
这物价。。。。。。。。。。。。。。。。。。。。。。。
我们现在国内的超市很少见1块钱以下的物品了, 但是德国生活超市大部分商品都是10欧元以下的商品。
一天早上顺着河边走,以为能转回住所,谁知道是个半岛地形,走到死胡同了到了沼泽地形了。
这里的植被茂密的有点像,亚马逊雨林,不敢轻易冒进。只好原路返回,顺便说一下这里的蚊子个头可是真大啊,一群群的铺天盖地的朝脸上扑。
返回的路上顺着另一条路试试看能走哪里? 没想到来到了一个世外桃园,这里很大一个区是德国有钱人的独家小屋。
每个独立的小屋前面都是一大片花园,开满了鲜花。
猜想一下住在这个屋子里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人,屋子建筑色调和窗台鲜花的颜色完全一致。
打理这些鲜花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草地上也有一些和环境很协调的陶瓷小饰品。
也有很多苹果树,上面的苹果结了满树,但是他们似乎都不吃,让他自然地落地。
河边的柳树修的很有特色。方方正正的。
真个花园区很安静,一个人都没看到。
倒是这里的野鸭子很多,扑腾下水把我吓一跳。
树上掉了好多苹果
整个花园区被小河道划分成了很多的区域。里面可以通船。 担心耽误了上课时间,这里就没再仔细逛了,一路小跑回去吃早饭。 当时还计划着有时间再来这里一趟,但是直到走的那天都是一直很忙。 再也没机会来这里走走了。
夜巴黎 埃菲尔铁
奔驰 斯玛特
这里车都以旅行车和小排量的两厢车为主
雷诺 梅甘娜CC
两厢思域比国内的三厢的好看多了
标准版的A6都够大了,这旅行版的像一辆小卡车。
这一家的车,凶悍啊!! 分别是
奥迪A6 旅行版
标致207CC 这也是标准德国家庭的用车配置,两大一小,一人一辆。
百年纪念版哈雷V-ROD威路德 这牛车出厂价格不低于国内的一辆帕萨特
宝马 Z4 跑车
大众EOS 敞篷
奔驰 奥迪 满地停 奥迪A1 16990欧元
宝马 MINI CLUBMAN 菲亚特 后面外挂一个拖车 这样的拖车在德国很常见,看过很多高档车也会装拖车挂钩。 当天广场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做演讲。这里没有交通管制也没有限制行人。 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是不敢想象的。
这是我们住的地方外观,当然我们住的房间阳台上空空的啥都没有,这些是我们的“邻居”
这样的小红果的植物,到处长的都有随处可见。但是很可惜不知道是什么植物。
一枝黄花&& 这种植物我认识,在德国全境铁路边上随处可见。
&&& 路边的一组雕塑,可惜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这是讲述的一个什么故事。
& 就在路边的景色特别美丽
雕塑与周围的环境很协调,很自然。
不远处的小湖是一个划艇俱乐部,边上很多酒吧。
路边似乎每个门口都是种满了鲜花,这和国内店铺门口的塑料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
小镇上很多这样的瞭望塔,都是可以上去免费参观的。 & 瞭望塔周边都是很重要的水路通道,估计在以前是用来做防御和导航的作用的。
现在这里是市民休息区,这里一到下午都会聚集很多人在这里聊天喝啤酒。
这里的水位落差很很大,水流很急周末这里会有很多钓鱼爱好者在这里垂钓。当然在德国钓鱼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仅钓鱼要像驾驶一样学习正规的执照,而且钓鱼点必须是在一定的区域,不能到处随便钓,鱼的大小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如果违反了会有很严格处罚,并且规定了不仅是警察有权利检查你的钓鱼执照,而且任何人都权利在你钓鱼的时候让你出示证件,如果你没有那就惨了。 &
这里的公共绿地都是有专门的人修剪和维护。所有在公路上能看到的阳台和窗户都不能晾晒衣服。违者警察就会找上门,这点我们刚到的时候很不适应,衣服洗了不知道在哪晒,老外告诉我们你站在阳台上往四周看,要是能看到公路的那就不可以晒衣服,要是能看到的那就不能晒衣服。
& 教堂广场前面,很多的家庭带着自己不用的玩具和小孩的衣服在这里摆摊,也有很多家庭带着孩子和自家做的蛋糕在这里摆摊,可能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和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认识更多的人。 & & 随便一处就是绝美的风景线 & 很多人都在休闲的游玩,这是个船闸来往的船只通过这里的时候和三峡大坝船闸类似,都是进入闸门里等待水位和上下游持平后通过免费的。 美丽的阳台& & 一家三口,划着独木舟游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 路边游人休息区,很多人都在这里晒太阳。& & & &
市中心其实就是一个被水环绕的小岛。&
有人选择这样的小游船到处闲逛。
&一个老头在自己家后院的河道里游泳。 &
秋天来了,大雁排成一个人字形往南飞。
& 火车站 德国的火车站和我们国内的公交车站一样,站台和外面的大马路互通的,我开玩笑的和同事讲,德国人真傻不知道卖站台票挣钱。画面拍的是站台吸烟区,德国在露天公共场合吸烟必须在吸烟区,画面中间那个黄色的牌子就是标识吸烟区,吸烟的人必须在地面上画的黄色框框里吸烟。当然要是人多站在附近抽也是很正常的。
& 火车站 德国的火车站和我们国内的公交车站一样,站台和外面的大马路互通的,我开玩笑的和同事讲,德国人真傻不知道卖站台票挣钱。画面拍的是站台吸烟区,德国在露天公共场合吸烟必须在吸烟区,画面中间那个黄色的牌子就是标识吸烟区,吸烟的人必须在地面上画的黄色框框里吸烟。当然要是人多站在附近抽也是很正常的。
&很拉风的自行车,我还拍过一辆更拉风的白色自行车。
&一阵秋风吹过,一树金黄的叶子随风而落。
&一支摩托旅行车队,发动机声超级给力,轰鸣着从我身边驶过,在市中心又和这个车队遇上了。
&刚刚从QQ好友签名上才得知,今天是中秋。
& 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白天艳阳高照,晚上电闪雷鸣的大暴雨,这里天天都是这样的好天气。 在德国骑摩托的都是有钱人。好点的一辆摩托车都是1万多欧元,可以买一辆奥迪A1了。 & 路边随便一辆就是奥迪,最低的就是A4了,这车牌在国内是不是超级NB啊,在这里就是一个普通车而已。 & &
& 星期天,市中心都没人,这里和国内完全相反,星期天街上所有的店铺全部停止营业,银行都不开门。 & & &
市中心广场 &
& 人明显比平时少了很多,街上的所有商铺全部不营业。 & &
都中午11点多了,街上的餐馆才刚刚开始摆台。 & &
& 偶尔看到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早上起来很早就在酒店边上随便了转了转,这里处处是美景。
照片太多了真的没时间整理了。
文字少点,多上图。
明后天,要出远门,一周后再回来!到时候在更新博客!
双修日大街上很冷清,街边的所有小店全部都关门了。
奔驰斯玛特 这里满大街都是这样的小车
街头自动售香烟机,必须用身份证购买,德国的香烟 国内来说十分昂贵。普通的一包香烟都是5欧以上的。
这里的水上交通也很发达,但是都是游玩性质的。实用性没有。
这里的出租车都是统一的 奔驰7系旅行车,顺便了解了一下 德国的出租车价格早6点到晚上10点,十公里以内起步价2.75欧元,每60.61米收费0.1欧元,约合1.65欧元/公里。十公里以上,每72.46米收费0.1欧元,约合1.38欧元/公里;晚10点到早上6点,起步价为3.25欧元,十公里以内,每57.14米收费0.1欧元,约合1.75欧元/公里。十公里以上,每65.36米收费0.1欧元,约合1.53欧元/公里。也就是说路程越远相对价格越低。德国的出租车同北京一样,等待时也计费,费率是17.14秒0.1欧元,也就是1小时21欧元。在德国打车算是一件很“奢侈”的。
对着小镇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河道,完全都是清清的河水,水里的野鸭与小船同游。十堰也有一条“水泥河道”,国外都是把河道修成泥巴的,国内的都是把河道修成水泥的,观念完全相反。
经典的欧洲有轨电车
悠闲的划着小船,主动和我们打招呼。
更悠闲的年轻人
风景如画的景色
在一个教堂边上的酒吧外面喝啤酒休息一下。
征得美女同意,拍了张她的工作照。 德国鲜啤酒还是比较好喝的,就是感觉酒精度数比我们在国内常喝的高很多,这样一杯我喝的就有了一点点的酒的感觉了。
每天天亮的很早,我睡觉一点亮光就睡不着了,这里房间都没窗帘。 迷迷糊糊的躺着发现窗外朝阳很壮观,起来拍了几张。
下午放学去超市买菜,云更壮观了,很低很厚。
等班车的时候坐在车站的凳子上看看天上的云。
回到酒店,阳台上6点的太阳还挂的老高。
躺床上,看看外面的天空。休息会再做饭吃。
我们住的这个小镇常驻人口只有几万,小镇中的河水环绕,水质很好清澈见底。这是在我们上学路上经过的地方。
这里的交通要道都是这样很窄的双行道,大大小小的车超级长的公交车都走这样的小道,来这里这么长的时间从来没见过任何堵车现象。
这里的交通信号灯超级复杂,有机动车的,自行车的,行人的。所有的行人红绿灯都是有一个人工控制的感应按钮,行人要过马路了走到信号灯前按一下按钮,过半分钟等变灯后你就会通过了。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一下,这里行人和机动车从来不会出现闯红灯的现象。哪怕是路上什么车也没有行人也会在路口等着变灯后再通过,机动车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看到有行人通过时,绝对是停下来给你摆手示意让你先通过,这点让我们这些“老外”刚开始很不习惯,刚刚来的那几天我们习惯站路边走,很多车老远停下来示意我们通过,他们以为我们要过马路。这里的机动车从来不使用喇叭,反正我来了这里这么久了从来没听到喇叭声,我问了同事他们也是从来没听过。
这里的规则都是依靠人自觉,公交车都是绝对无人售票,我会在以后专门写篇日志介绍一下这里能做到误差不到1分钟的公交车。
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柏林有轨交通,能做到电车、地铁、火车、高速火车共轨使用车站的交通,我们在柏林市中心坐的地铁能直接开到火车站轨道上,和火车用同一个站台,有机会慢慢写。
本地人出行三种交通工具,私家车、自行车、公交车。 这里自行车也有自己的专用的车道,私家小轿车都是两厢的旅行车。三厢车几乎很少见。画面右侧是奥迪A6旅行车。
奥迪 奔驰在这里都是街车,满大街都是。
奔驰旅行车再加个拖挂。比小看后面的小货车,都是很标准的 拖车,刹车转向灯都有, 开这样的拖车司机驾照都是需要的单独考试才能开。
路边的大教堂,年代很久远。
当天是小镇教会的人给今年秋季入学的小学生举办了一个教会活动,场面很热闹。
路边的雕塑和草地
路边的一个小水域,里面有好多人在滑皮划艇
这个小桥也是一个拦水的小型水坝。
忍不住站在水边随意一拍就是很好的美景。
路上的行人
市中心广场,全是喝咖啡看书晒太阳的人。
我们这帮老外,是当时整个广场上人最壮观的人群了。
人都跑哪了? 当天是 周日,小镇上所有商店超市都不开门,很多营业点都不开门。 所有人就很少! 这点和国内完全相反。 (时间关系今天就写到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皮肤冷暖色调区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