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学生跑步鞋来说 跑的主要作用是发展什么和什么

美术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_百度知道
美术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美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美的内心世界、结构在视觉上的敏锐性。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的视觉思维、技术不仅容易引起兴趣,美术素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素质之一、自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具体说来,同时培养了他们对形体比例、生活的关系。美术学习以动手操作为特征,不是目的、空间透视。美术学习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设计应用,学习分析,它通过感性与理性,从小学习美术有以下好处,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所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学生的认知能力大多靠形象思维获得。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创造、形象,美术学习有利学生情感宣泄,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美的内心世界,是人发展中的一项必修科目、合作动机和自我激励的品质,培养自尊,新的媒材,提高审美感受能力,通过美术学习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健全人格,使之有健康的,美术教育对学生来说,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共识,发展智慧:1,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了解艺术与生产,不仅能训练学生对线条。2,以及丰富的感情、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课程,而是手段,美术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其以后的成才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创造视觉符号表现认识、发展学生感知能力。通过欣赏评述课程开拓文化视野,培养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提高学生运用媒体,是学生早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美术创造活动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色彩感受的认识及初步的表现技能。4,美育又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修养、艺术和科技。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在未来建设者的文化素质中,独特与变通能力,还可以培养控索学习的习惯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技术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心智。5,而一个健康的。6,使学生情感境界得到升华。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使身心发展得到平衡,感觉是人发展认识的前提、促进人性发展、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丰富感情,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促进智力发展。3、色彩。同时。7。因此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动脑与动手,发展器官,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网络对中学生有什么消极影响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网络对中学生有什么消极影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 9:58:10
一、中学生使用网络现状
21世纪是信息与通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的整个生存状态,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都将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1999年我国网民人数为400万人,到2000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250万,而到了2003年底,我国网民已达5910万,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以此相对应的是,我国中学生上网的比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到2002年底,我国中学生上网人数为总上网人数的17.6%.然而由于调查的片面性,这一数据并不完全代表了我国中学生上网的真实情况,据笔者在贵州省贵定县第一中学和贵阳市一些网吧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一数据远比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为高。笔者在贵定县第一中学口头调查显示,该校高中一年级的231人中,从没上网的为55人,占总数的23.8%;经常上网的为42人,占18.6%;偶尔上网的为134人,占57.6%。这说明,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在接触网络,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上网情况,笔者在贵阳市的一些网吧进行了走访,在一间营业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网吧内,有大约60台电脑,在上网的50多人中,有25人是中学生,占了总人数的40%强,25位上网的中学生中,有15位在玩网络游戏,且全为男生,经询问,他们每天的上网时间为3小时以上,而且经常因为上网而旷课。其余的10人中有8人在聊天,2人在浏览网页。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使用网络的用途是和学习无关的,甚至还极大的影响到了学习。由此可见,我国中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着非常大的误区,更因为许多不正确的使用,网络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网络心理障碍”患者,更由于网络中信息的无节制,让许多中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本文章仅是从教育的角度,在了解中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对“网络心理障碍”的心理成因和如何对中学生上网进行合理的引导,全面的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让网络成为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真正的做到为中学生服务。
二、中学生常见“网络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包括广义的心理障碍和狭义的心理障碍,广义的心理障碍是指心理异常(mental abnormality)。狭义的心理障碍是指心理异常各种表现中的一种类型,也称之为心理失常。本文所指心理障碍是狭义的心理障碍。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空间丰富而刺激,在其间你可以体会到由电脑和网络共同合成的一种与现实环境极为逼真的“虚拟实在”。在虚拟实在中,你可以遨游于星际太空,也可以潜行于海底深渊,你可以做万恶的枭雄,也可以当伟大的英雄。此外,网络的互联还构筑了一个虚拟社会。在网络社会的互动中你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角色:你可以装作成熟老练的长者,也可以做天真无邪的孩童;你可以是侠胆豪情的男子汉,也可以变成柔情可人的小妹妹。网络圆了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为人提供变换角色的机会,但必须警惕,这个虚拟世界很容易使意志薄弱者发生心理障碍。由于中学生心理不成熟,意志较弱,容易受网络的引诱而沉湎于其中,诱发“网络心理障碍症”。“网络心理障碍”是指患者上网成瘾,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进行聊天、玩网络游戏等活动,进而迷恋网络,离开网络就会产生各种病症,以致损害健康,造成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失调。典型的表现是:厌食、失眠、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冷漠、孤僻、丧失兴趣。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
中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孤独抑郁、游戏成瘾、色情成瘾、网恋等。
1. 孤独抑郁:网络的人际交往是通过人机对话来实现的,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它掩盖了许多丰富的内容:眼神、微笑、手势、语调等非语言符号,存在情感深层交流不足的缺陷。如:在网上,人们无法体验到现实中的直接情感交流所带来的愉悦;人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特别是其内在的亲和动机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因而,长期在网上交流,会使人们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紧张感,孤僻与冷漠则乘虚而入,从而害怕与周围的人交往。而这种孤独感让中学生更加依恋网络,一旦离开则无所适从、烦躁不安,整个人呈现出电脑化、网络化的状态,易产生人际情感谈漠,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现象,进而渐渐走向个人的孤独世界,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
2.游戏成瘾:所谓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经给自己造成某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的行为。游戏成瘾是指长期迷恋电脑游戏,上课渐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由于长时间沉溺于游戏机房,导致生活节律紊乱,视力下降。一旦停止电脑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恢复操作电脑游戏后,精神状态便恢复正常。这些行为特征与毒品成瘾行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种心理病理行为。因此,被人称之为“电子海洛因”。之前的人们一般认为,游戏可益智,但是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计算机游戏只刺激了视觉和运动有关的那部分脑的活动。无法取到真正益智的作用。
3.色情成瘾:现今的网络已成为最大的色情供应渠道,一些色情网站为了增加浏览人数,往往用一些十分巧妙的名字,引人误入陷阱。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速发育,而性心理还处在发展阶段,对性知识充满了好奇,网络上不健全的宣传方式,常常使他们获得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识,并产生性冲动,由于家长的忌讳和学校性教育的缺乏,致使中学生的性知识教育跟不上他们的发育需要,这样一来,网络上丰富的色情资源趁虚而入,让许多中学生迷恋其中,欲拔不能。因而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为,损害身心健康,更有甚者造成犯罪,酿成不可补救的后果。
4.网恋:中学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早恋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限制,转而在网络上寻求恋爱的对象,但是网恋是十分虚幻的,一不小心还会上当受骗,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如果过多的接触网络,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冲动,对网络恋情寄以厚望。如果再遭受网恋的打击,势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并且把这些情绪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给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三、“网络心理障碍”的心理成因
“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与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分不开的。中学生个体心理学发展中出现了种种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与难为他人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而网络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与“克隆”,如果中学生的上述心理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释放,再加上个体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可能使中学生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找到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而不能自拔。具体地说,引起“网络心理障碍”的心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闭锁性与交友意向矛盾影响下的交往心理的作用。中学生是个体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交往也是中学生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闭与防御心理、自卑心理、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从而导致在现实中交往的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网络上的交往事具备了人际交往的所有条件与特征,又由于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和网上传呼等手段进行联系与交流,就使交往双方避免了在现实交流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而且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的身份、年龄甚至性别,以一个“虚拟”的“我”来与对方进行交往,这样就使这部分中学生觉得这种交往方式更随意、没有压力,不但避免了现实中交往的紧张、不适心理,又满足了交往的需要,于是逐渐地乐此不疲。
2.性冲动与自控力的矛盾影响下的性好奇心理的作用。中学生正处在性意识从萌发到日渐成熟的阶段,且时常被性意识和性冲动所困扰。一方面,由于心理幼稚,意志力不坚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加上当前获得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性好奇的心理。而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与黄色、暴力相关的内容。据有关调查,互联网上与娱乐有关的内容中,有47%与色情内容有关,并且与其他媒体的有关内容不同的是,互联网上的这类内容几乎是对任何对象都不加限制的。这就使得部分中学生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而不能自拔,成为网络色情心理障碍的患者。显然,这不仅不利于这部分中学生心理的发展,而且还可能成为诱发性犯罪的动机和犯罪行为的间接原因。
3.求知欲与认识水平的矛盾影响下的“信息占有”心理与探索心理的作用。中学生个体求知欲旺盛,获得和占有需要较强烈。而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直观,形式丰富多样,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一切都会吸引求知欲旺盛的中学生,使他们成为“天然的网民”。但如果分不清这些大量的信息的实质,不加选择地加以接受和占有,就容易走入误区,在这种心态作用下的“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每天从网上收集大量并不重要的,或下载和学习使用尽可能多的、而实际上并不急需的软件,尝试从网上购买商品和服务,参加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等,严重者甚至表现出一种类似于强迫的症状。另一种类型是对网络技术与安全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并以破坏网站,非法进入机密网站的行为来显示能力,从而获得成就感,成为网络“黑客”。这种类型的“网络心理障碍”也会导致网络犯罪的发生。
4.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影响下的幻想、玩乐心理的作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幻想,但容易脱离现实,看不到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距离,从而沉湎于幻想不能自拔。电脑游戏为他们的这种心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渠道。部分中学生之所以沉湎于电脑游戏,是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个体始终存在一种“自居作用”,也可以说是“自我实现”的心理在作祟,即把自己想象成为游戏中具有超强本领的英雄人物,最终能通过努力完成伟大的使命,以此获得成就感。再加上电脑游戏中多媒体和三维技术的运用,更符合中学生的接受心理,使他们乐此不疲,达到痴迷的程度。
5.社会误导和家庭教育缺乏下的强烈的逆反心理、探索心理的作用。虽然网络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非常全面的场所,但是其所进行的宣传和社会效应对中学生的影响却往往是负面的,从而给不知究里的社会和家长以巨大的影响,他们从内心认为网络是一个有害无益的事物,从而坚决反对子女利用网络,更谈不上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中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他们对新事物强烈的探索欲让他们更对网络产生了非常强大的趋向性,更加上社会对网络的负面宣传让中学生以为网络的全部内容就是聊天、游戏,从而忘记了网络中还有很多对学习、生活有益无害的资源,更无从谈起对这些资源的利用。
四、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中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陷入了网络心理障碍的包围中,也因此,现今的家长对于网络可以谓之为谈网色变,因而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试图不让自己的孩子上网,也正是家庭的阻止和社会的误导,让中学生更加迷恋网络。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要想不受网络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当今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就应该做的事是思考如何才能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中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洪水猛兽,真正的做到让网络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笔者认为,要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教育者应当做到:
1. 加强道德教育和性教育力度。网络正在飞速的发展和影响中学生的发展,但我们的道德教育并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速度。因此,中学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在传统的德育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传统的学生行为规范中增添网络行为规范。要通过生动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虚拟社会中也应当遵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的内容中还应该包括强有力的性教育,应当让中学生完整地了解自己身心构造,从而减少中学生对自己生理发展的神秘感,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减少和消除中学生的网络色情成瘾。同时也包括在互联网上建立思想教育网站和性教育网站,并让其成为思想教育和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以此来增强对中学生的力度,也成为现实思想教育和性教育的有益补充。
2.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易感性和两极性的特点。一个眼神、一个漫不经心的暗示,都会使他们平静的内心掀起涟漪。取得了一次好的成绩,他们有可能欣喜,甚至目空一切。遇到一点挫折失败,他们又有可能变得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从而产生心理的闭锁性,转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造成孤独抑郁等网络心理障碍。因此,创设一个场所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情、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愉快、轻松地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就能够减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而针对中学生已经产生的各种网络心理障碍,则应当采用专门的心理咨询方法,对其网络心理障碍进行调适和治疗,由此可见,在中学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引导中学生合理上网和防治中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对中学生进行安全上网的教育,消除中学生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避免“网络心理障碍”的有效方式绝不是简单的禁止,那样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不能发挥互联网作为传阅交流信息工具的作用,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正确的措施不仅不是简单的禁止,而应该是进一步的推动。因为掌握网络的使用和有关知识,能使其消除网络的神秘感,了解互联网作为应用工具的实质,“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几率就会大大减少。家长和教师要引导、教育中学生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使中学生不仅成为电脑的使用者,更要做网络世界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区分网络现实生活的界限,不要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把上网当作逃避问题的工具。
4.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教师应通过班会、网络沙龙等活动形式,在班级介绍丰富积极健康、适合中学生的互联网内容,并在学生中展开中学生上网产生问题的讨论,例如如何认识网恋,如何对待网络上一些“黄”“黑”的东西,如何控制个人上网时间,如何处理上网与学习矛盾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营造一种班级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风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满足,从而将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
对于中学生而言,互联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学生使用网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热衷于网络并不是坏事,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正确的看待和引导,处理得当,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就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巨大的良性影响。可以这样说,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是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一个极好的机遇,积极合理的利用网络必然能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健康发展。
文章录入:李勇&&&&责任编辑:李勇&&&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研修资料1: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远程研修
专题一&&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
第一讲&&获得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
专题一: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分为两讲,第一讲:获得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首先看一看学生们的感受、体会和认知。
学生A:首先我觉得从体育课上要学会各种运动技巧,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毕竟这也是为体育中考做好准备,当然以后我们还会运用这些技术去参加体育锻炼。
学生B:身体健康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基础,我希望通过体育课增强体质健康身体。
学生C:我认为运动可以使我们坚强不屈,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上,去享受体育学习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学生D:我们还要学习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学生E:体育运动还可以展现我们国人的精神。
学生F:什么是国人精神呢?国人精神就是将运动方式不断创新,运动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快乐向上的精神。
学生G:对!我们要让这种精神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学生H: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的时间接受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强身健体,不断地学习与进取,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去建设祖国美好的前景。
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上能够获得什么?这是关系学习目标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在上体育课前都要思考的问题。初中学生通过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最终能够获得什么,在哪些方面要有所获益呢?从对课程的理解,这不仅是知识互动、技能互动的问题,最重要的在运用层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田径的一些基本的技能,不仅仅是掌握,而且要运用,在进行跑类教学的时候,就要关注运用目标的达成。如短跑,短跑技术难度不是很高,把它与生活中的运用联系起来,“跑出跑道,跳出沙坑”,经常采用一些与生活比较密切联系的折返跑、或者说叫变向跑、障碍跑,还有两人之间的合作跑、牵手跑等,主要是运用跑类教材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快速跑教学时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快速跑的基本知识,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在生活中或者是课余时间或者陪着家人和同伴一起去跑步或做一些跑类游戏时能学以致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首先是基本掌握并运用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
学生从体育课堂上获得什么,第一点就是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首先要基本掌握和运用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技能。田径包括好多内容,比如跑、跳、投、定向越野等等,这些内容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活动能力都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块的教学,对这一块的教学我们更多地要考虑这些技术、技能怎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就像跑类教材,不能像参加比赛那样的跑,更多的是发展学生跑的能力,是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能够运用各种跑,这就是掌握田径的基本运动技能,并且能够加以运用。
比如跳远,在掌握了基本的跳远技术之后,可以设置拓展练习,在沙坑里面用绳子做成圈,固定几个点,组织学生跳左侧圈、右侧圈等,这就是定点跳,要求学生跳起来落到固定的点上。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障碍,或者说某个区域是安全的,跳过之后只能落在某个区域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等,这样学生就知道跳起来在空中调整一下方向,将这些跳远知识教给学生,价值、意义会更高。要提醒学生越过障碍的时候,要有一个下蹲屈膝缓冲的动作,保护膝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其次是基本掌握并运用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关键的是简单战术,在初中阶段提出简单战术具有着深刻含义,因为传统教学中,更多的是以单个技术为代表,从熟悉球性、到运球、再到传球,然后一个一个精讲细教,其实对于篮球教材,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也就是在赛中学。通过简单的比赛或者说是在技术教学的同时把简单的战术渗透进去,设置简单的竞争情景,学生的学习动机比没有竞争的动机要强得很多很多。如果仅仅让他一个技术一个技术地学,学到最后再打比赛,和在开始从简单的比赛中渗透技术的教学相比,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堂教学的状态差别很大。
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竞赛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你在运球突破的时候,为什么老是丢球?究其原因运球基本技术掌握的不够扎实,基于这一点,学生就知道我的弱点在这儿,运球突破的时候不能过人是因为我的运球技术不扎实,我一定要好好练,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运球技术的教学。运球时手按拍球的部位是一个重点,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习惯手的低中高姿的各种运球,然后换另一只手的低中高姿的各种运球,也可以两只手交替的低中高姿的运球,也可以采用让学生运球的同时,看教师的手指是几个,提醒学生在比赛的时候,要及时观察场上的情况。单个的技术要掌握,同时强调学会运用这些技术参加各种比赛,包括游戏比赛、两三人的、五人之间的比赛等,要在比赛中运用这些技术和技能,做到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比如在进行排球教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然后教授基本的垫球、发球,掌握这两项基本技术,就可以打一些简单的比赛,同时把竞技排球比赛的规则降低一些难度,竞技排球教材化、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感受排球运动的乐趣,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踊跃地上体育课或者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身体。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强烈,目标也很明确,从而才能更好的提高他们技术、战术的运用能力。球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会伴随学生的终身,也就是说,离开了学校这个环境,他以后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很可能去运用这些技术。有时候很多学生放学以后就会三三、两两的出现在球场上,伴随着他的成长,影响着他的一生。
第三、基本掌握并运用体操类运动项目的技术。
体操类特别是技巧,如前滚翻、后滚翻、肩肘倒立等基本的体操技术应该交给学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创新一些教学方法,同其他项目融会贯通,如运用球类进行后滚翻技术的教学,组织学生在直体坐用脚夹球,向后倒体做脚传球的接力游戏,学生感到新奇、喜欢,为学习后滚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准备活动和基本部分教学衔接紧密、过度非常自然,学生掌握技术回过头后会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让我们用脚向后做传球接力游戏,是为了让我更好的掌握后滚翻的技术。
在课程标准中也列举了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等很多项目,学校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教学。因为基本体操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在进行体操教学的时候,它不仅仅是教一个动作,而是与生活有好多的共性,比如前滚翻、后滚翻它都需要团身紧、滚翻要圆滑,在生活当中有好多地方是可以运用的,比如说自我保护,足球运动员在向前摔的时候,就是滚翻的一个动作,把它作为一个延伸进行教学学生会很喜欢。
说到在生活当中保护自己,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大家都知道,现在小区里面的绿化树非常的密集,有些居民会在小树上拴一根细绳晾晒衣服,这个绳子不容易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有一次同孩子一起做穿越小树林的追逐游戏,孩子个头小可以钻过去,而我由于个高、速度快,也没想到会有一根绳拦着,当时整个人一下扑倒在地,这时潜意识的要保护好自己,于是一个团身侧肩滚翻过来,如果没有这种保护意识,“啪”的一下摔下去,就有可能骨折,或者是更严重的损伤,从保护自己的角度来讲,教学滚翻的时候,和生活当中能遇到的一些意外危险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基本体操或者技巧学了以后在生活当中能够用得着,同时也提醒我们教的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学而有用。实际上在初中阶段完全可以设置一种环境,让学生在情景当中去学习体验,你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够让自己不受伤,他肯定会想出很多,然后引导再去教学,学生就会入境、入情、入心。情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某个技术的兴趣,设置这样一种场景学生学的有趣,学得有效。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体操类教学一定要有安全保护的措施。
对于情景教学有的认为情景教学在小学可以用,初中阶段不适宜,其实情景教学在任何阶段都可以用,主要的问题是年龄阶段的适应性,你在设置这个情景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小学更多的可能是游戏的环节、一个童话世界、故事化的情景等。初中阶段设置情景的时候,一要与学生的生活想接近,他就很容易入境;第二可能还要稍微带一些挑战性的情景,他就比较容易接受。南通李纪林老师有一个情景教学研究所,做得比较好,比如力量练习的时候,一个叫穿越电网,是心理拓展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我们把它转过来做手臂力量练习,在足球门上拉上绳子,然后对面站人,让人从这个电网中间穿过去,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不能碰这个绳子,不能触网,这个搬运过程,把一个小组的人全部运过去对手部力量练习是有好处的;第二设置一个救援的情景,利用拔河来发展力量,设置两个界限,中间是一个危险区域一样的,是两边力量平行的拔河,然后把绳子绷紧,中间这个救援人员在过道上把被救者抓上来,然后拔河的人一起移动,把他们移到安全地带,这个过程很累很累,它必须平衡用力,力量大了边上的人可能进入这个限制区域了,设置这样的运动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发展他的体能,感觉很好,一堂课通过拔河来发展学生体能力量素质的话,学生很兴奋。所以情景教学的设计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就像游戏一样从小学、初中、高中都可以,成年人也可以做一些游戏活动,关键要选择符合年龄特点的游戏内容、游戏活动方式。在运用情景教学时,还有一点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观察学生业余活动时候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对于孩子沉迷于网络,空洞地说教显得很苍白,如果将网络游戏引进课堂学生们的兴趣倍增。比如进行耐久跑教学,大家都知道耐久跑非常的枯燥乏味,如果让学生绕着操场跑一圈两圈还好,三圈四圈下来,学生就不乐意去干了,那么把电脑键盘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效果截然不同,把键盘上的字母打乱顺序放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要求学生跑1000米或1500米后来到这个区域,一个人只能敲一次,把键盘上所有的字母依次“啪啪啪”的敲完,然后再跑回去以后,计时,比一比哪一组用时最少,1000米跑来回就是2000米,一节课可以跑三次,在每一次比赛中老师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能力进行调节分配,一定要坚持跑完,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乐此不彼。每组结束后,还会讨论下一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快速地把字母全部敲打一遍,然后再怎样返回,体力弱一点的可以第一个先敲先返回,体力好的留在最后等,总之他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交流,增进友谊,虽然很累,但是用这个游戏进行耐久跑教学就改变了耐久跑的“苦”,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变成一种乐意的行为,自己愿意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是与苦联系到一起的,我们的老师怎么能将苦变成乐,苦中有乐,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这个苦的过程当中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苦中有乐。苦是身体上的苦,有了苦就有了质的变化,才能有身体的改造和价值,乐是情感体验,跑很枯燥很累,但是我很满足跑下来,苦中有乐,这两者结合的好,体育课的感觉就会更好一些。
现在有很多老师说,试图把学生训练的很苦,言下之意就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如果把学生搞得太苦,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人喜欢去运动,所以说,苦中有乐,乐在其中,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非常重要。体操是个大概念,它的项目很多,除了基本体操和技巧外初中阶段还有其它一些体操项目,如健美操、街舞、单杠、双杠等,单杠、双杠对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有很大帮助。因为安全因素等问题限制的比较多,要让学生喜欢,学生才会要学。老师尽量做一些小组合,让学生感觉特别好,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体操类的项目技术以外,更多的就是一种个人的表现,同样是做一个动作,但是有的人做出来的感觉特别好,这样的内容在初中阶段还是要进一步挖掘它的内涵。在进行单杠双杠技术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杠端撑上前摆下的接力游戏,学生会非常的乐意。学生也可以进行单杠的翻上支撑后摆下,一个亮相,然后进行接力的游戏竞赛,就是学生在掌握这些技术动作以后,运用这些技术进行游戏,学生们乐此不彼,在课外活动的时候,时不时地还会亮几招。如果单杠双杠课上让学生觉得很有趣,很有劲、乐此不彼的话需要老师多动脑筋,做单杠双杠游戏比赛的时候还要考虑安全问题,因为体操这个项目对安全问题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教学的时候要有安全预案和保护帮助的措施,同伴之间比较壮实、个头比较大的学生要担负保护好比较弱小的学生,培养学生这种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主动地去帮助同学。
第四、基本掌握并运用游泳运动或冰雪类运动项目的技术。
根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初中学生毕业的时候要基本掌握并运用游泳运动和冰雪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在南方游泳是比较普及的,冰雪类项目在北方比较普及。有条件限制的,冰雪类项目对场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东北冬季球场或跑道上的雪一堆,倒上水后就变成一个天然的冰场,南方游泳项目需要一个游泳池,目前许多学校因条件的限制,没有冰场或游泳池。但是现在学生可以溜旱冰,穿旱冰鞋在水泥地上溜,还是很乐意的。溜冰、轮滑技术,有好多小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当然有许多学生不是在校园里面学会的,而是在轮滑俱乐部学的,因为涉及到安全问题。初中阶段就可以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轮滑的基础技能,通常是直线滑或者是弧线滑,也可以设置障碍,让他们滑“S”、“Z”字形,或者大家前后搭肩连在一起接龙式的轮滑等,轮滑技术较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小游戏,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游泳运动对有氧耐力、肌肉力量发展较好,对人体的生命安全也有着很关键的作用。现在家长的意识也逐渐地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在放假的时候游泳池爆满。游泳受条件限制,旱冰不受条件限制,只要有一块平地就可以滑,在北方地区可以经常到雪地上去滑,南方完全可以在一块平地上旱冰。这个项目对发展学生平衡能力、灵敏都是挺好的。
第五、基本掌握并运用武术类运动项目的1~2组技术动作组合。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对学生进行一些武德方面的教育,让学会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每一个动作力度和肢体的感觉,对学生的正确身体姿态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它更多的是承载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因为在日本、韩国,他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项目,韩国的跆拳道,它无论是从小学还是到高中,到大学都是必修,每个人必须都要学,日本的空手道,都是作为必修内容。初中的体育,肯定是必修,武术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一个运动项目,在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通常要行抱拳礼,它的内涵是什么,五湖四海皆兄弟,还有武术的精气神等,向学生渗透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魂。其实对于武术类运动项目没有谈什么具体的套路,只谈了一至两组技术动作组合,不仅解放了老师,也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自编教材的机会,可以创编一些动作组合。如五步拳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五步拳也可以进行创编,把五步拳的动作做成一组卡片,叫重新洗牌,每次教学的时候牌一洗,就是一个新的动作组合,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共同来研究或探讨两个动作之间的连接动作,要从这个动作怎么转到另一个动作上去。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同时,学会怎样创编一套新的动作,这样远远超出了一至两个组合的技术动作。也可以先教会学生基本的拳、掌、勾和基本步法,再教五步拳,然后对这些技术动作进行重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以卡片的形式进行,这一组可能是这样的排列,那一组可能是另外一种组合,大家都根据这张卡片进行学练,掌握以后共同展示,学生们会很惊奇,“哇!原来武术套路竟如此的精彩。
武术是民族传统文化,道理谁都知道,关键我们老师要考虑的是这个项目是我们的国粹,我们怎么样把它教得让学生喜爱,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好像学生真正喜爱武术的还不是太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套路组合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没有基础是很难学会的。
六、基本掌握并运用较复杂的其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
在江苏这一带普遍选用了跳绳、打陀螺、推铁环、三门球等,三门球原来叫粽子球,像粽子一样,还有一个叫板凳龙,板凳原来是一种舞蹈,现在进行改变之后进入了课堂。还有跳马术,跳马术主要是一种棍术,只是把它变成了跟武术有了很多相关的交融,不是那种简单的跳,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简单的套路来呈现,表达出来的时候比较好。刚才提到了跳绳、滚铁环等项目,在小学可能会更好一些,其实跳绳是比较实用的,比如进行花样跳绳,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正跳反跳婉花跳的基础上,增加点难度,双摇、三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俩人一组、三人一组,绳中套绳的跳、跳绳接龙等,跳绳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发展民族体育的基础上它能更好地发展体能。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在初中毕业的时候要基本掌握六大类运动项目的技术,但是体育运动项目成百上千,课程标准上已经列了五大类项目,我们的课时也很有限,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也很有限,有这么多的项目,我们应该怎样有选择的进行教学,不能把学生当成全能运动员,所有的项目都要学一遍,蜻蜓点水会导致什么也没学,什么都没学会,所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引领内容的精神,选择内容非常重要。我们不可能都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但可以有所侧重。比如说对于体操类的单杠翻上支撑,双杠撑上前摆跳下或分腿前进等,让学生去感受、体验这个项目。对于学生比较喜欢的球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师专项技能的特点,选择某个项目,并做到持续性、长效性。例如学校只能开展篮球或者排球,体操只有一副单杠,其它的可以有一根跳绳,或者是利用田径场练跑,我们还可以在教授基本技术的同时把这些项目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去体验去感受如何去运用这些技能,这一点非常关键!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项目,符合学生健康的项目来教,因为我们不是为了教竞技运动技术,而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即使是竞技运动项目,它也只是一个载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因为教给他一个知识,教给他一个技能,我们最终目的是要他能运用这个知识这个技能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增进自己的健康。今天教给学生运球技术,我们要考虑10天以后,20天以后甚至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他能够学以致用。
一个初中学生毕业的时候在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方面,要学习六大类的学习项目。六大类项目有很多,每一类里面的项目也都很多,选择的依据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基础;第三是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第四是根据教师的一些专业情况,当然这一点还不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因为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教初中学生的,应该是每一项都会教的。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文本二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远程研修
专题一&&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
第二讲&获得健康
第一讲我们主要讨论了学生通过三年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将获得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第二讲我们主要从健康的角度来谈学生将在健康的方面获得哪些益处。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我们的讨论也从这几个角度进行。
一、增进身体健康
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最终在身体健康方面要有所获益,身体健康状况要得到很大的改观,但是从目前来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尽如人意,那么体育课程,如何来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当然,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一周只有三学时,个别学校只有两学时,通过体育课程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营养过剩、学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现在社会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加丰富等问题,多方面的吸引学生,很多东西与体育活动展开竞争,吸引了学生,例如网络游戏等,是多种因素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我们也要考虑如何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为增进学生的体质以及身体健康服务。
毛主席曾说“体育首先是野蛮躯体和文明精神”,野蛮躯体就是指的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质下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缺乏锻炼的时间,在学校里能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特别是一位校长说过,学生最大的本事是坐功,男生大腿坐细了,这就是最典型的缺乏锻炼的一种表现。体育课程本身就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更多的要在体育课堂上下功夫。如果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向体育课程、体育教师问责,我们可能难以承担此重任,但是当前社会前进的脚步、速度都很快,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锻炼身体的最大化,在课堂上多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经常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这点我们是能做到的。&
其实掌握技术与身体健康没直接的关系,因为技术是单一的,它是一个载体,学以致用是关键,如学习单手肩上投篮,对增进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直接性。但是投篮技术多方面的组合应用,通过各种比赛,通过经常地参与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把它组合起来或者把它运用起来是肯定有益于增进学生健康,经常去参加篮球比赛,篮球游戏,各种篮球练习活动,对增进身体健康就有促进作用,这只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系最密切的是体能练习,像力量、柔韧性、心肺耐力等,如果经常进行练习的话,它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尤其是身体健康,会发生直接的作用。课程标准对体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敏感期,我们要抓住学生成长的敏感期,对学生进行一些灵敏、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进行有效地刺激,让他们能够体验有所锻炼,例如增强心肺耐力,可以让学生去体验长跑,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学生的心肺功能就会增强。
1、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
发展学生灵敏性的方法很多,利用球类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是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不仅是球类能够发展灵敏性,田径项目也可以,例如利用棒不倒游戏进行快速反应跑、快速启动的练习。要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课程标准要求目标引领内容,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某一素质或者说来达到某一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多的着眼点应该在设计的层面。例如利用排球的垫、传球来发展学生的灵敏,通常都是两人一组的对垫、对传,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画一个标志线,学生把球垫过去,快速跑到前面的线摸地,然后再跑回来继续垫球,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要观察球的动态,也可以后退、向左、向右、绕过8字移动垫球等,这对发展灵敏性也是一个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一是利用学习的运动项目本身对灵敏性素质有发展;二是设计一些专项的、专门的灵敏性练习,例如老鹰抓小鸡,这个最简单,实际上也是提高学生灵敏素质的一种方法,虽然它与项目没有关系,但很实用。老鹰抓小鸡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个热身游戏,两人一组抓尾巴,或是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踩影子游戏,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的条件踩脚尖、碰脚跟,学生来回躲闪,这样灵敏性得到发展。
2、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力量水平。
提高增强学生的灵敏素质是一个角度,另外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力量水平,实际上不同项目之间都可以,有些项目对力量的要求特别高,比如说双杠。它对下肢力量的要求不是太高,主要是上肢,所以你看体操运动员的上肢臂肌肉练得都很壮,力量也是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来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指的是全部,包括上下肢、躯干等各个方面。例如双杠,它是以上肢力量为主,也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和练习发展下肢力量。如果专门为了练力量而练力量的话,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我们可以在准备活动中将力量练习渗透其中,如慢跑、变向跑、各种方向跑的时候,做三个俯卧撑换一种方式,五个俯卧撑再变换一种跑的方式,或是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时,当学生两人一组的时候,做三次蹲起,三个人一起的时候做五次蹲起,或者是五次俯卧撑等,将素质练习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学生很乐意、很高兴,教师有意识的去渗透、把它融入到教学氛围当中去,对学生的力量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力量的发展可能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兴趣和感受,如果今天要发展下肢力量或者上肢力量,给学生提供杠铃、哑铃,学生肯定是不愿意,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不是专业运动员。如:超远距离投篮,具有挑战性,学生投的非常开心,从中场要把球投到篮筐,不一定能进篮筐,但只要碰到篮板就算成功,学生是很乐意去感受、去体验的,学生从上肢到下肢要协调用力,协调路径清楚了也发展了肢体的力量,这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活动的内在含义是发展力量。有一种名叫不倒翁的游戏,把标志物碰到后再扶起来,两个小组进行比赛,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扶得多,哪一组推倒得多,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蹲下去再站起来跑,这是一个下肢力量的练习,趣味性很强。也可以进行专门的力量练习,如多功能穿越垫子、平衡拔河就是为了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发展自己的力量素质而专门设计的,无论什么项目,即便是没有项目,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关键在于设计,不能为了练上肢力量单一的去推杠铃,练下肢力量就要去蹲杠铃,可以综合运用,和基本的教学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共同提高。只要谨记目标引领内容,或者说内容服务于目标,总会想出办法来,这就是有效的教学设计。
3、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速度水平。
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水平,一个是步频、一个是步幅,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借助跳绳,把跳绳摆成斑马线,绳与绳之间的距离间隔要适宜,让学生以接力的形式多分几个组,三五个人一组练习步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步幅大小不断的调整绳与绳之间的距离,做一些诸如单脚跳、单脚左右跳、跨步跳、后蹬跑等发展下肢力量的辅助性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三十米快速跑的全程体验,以一个单元教学的形式呈现,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速度。这是通常所讲的位移速度,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不一定就是在跑道上跑,可以多样化的进行。跑道上跑只是跑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全部形式。过去我们受竞技运动训练的影响,讲到跑的速度问题,基本上就是到正规跑道上去跑。跑的手段多样化,如追逐跑、持物跑学生就很感兴趣,五个人一排持一根跳高杆一起跑,五个人持一根五十公分的带子,做牵引跑或各种跑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把一个人的眼睛给蒙起来跑等,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有动作的反应速度,就像前面举得不倒翁游戏,更多的是快速启动,然后做出动作。传球出手快、前滚翻快速团身滚动、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也是反应速度,传球速度快别人就断不了你的球,如果拿到球你还没反应过来,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老师可以关注一些内容的特质或者进行一些专门的设计来发展学生的速度,不同的运动项目对速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不能在谈到速度的时候就是指快速的移动,如跳绳也要速度快。对于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在设计的时候要灵活、多样,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速度的目标,丰富多彩一点学生会喜欢,毕竟求异、求新是他们的特点,一件事很快乐的去做跟很枯燥的去做,感觉、收效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体验过程很重要。
4、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
因为心肺耐力和人的身体健康是直接相关的一个指标,一讲到心肺耐力许多人会想到长跑,那么实际上发展学生心肺耐力的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有氧练习,同一练习内容延长练习的时间等。因为体质健康测试与中考都有800米和1000米的项目,为了参加中考,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功利色彩很浓厚,就要求学生跑800米、1000米,其它的练习相对会受到限制,其实并不矛盾,学生不喜欢跑怕跑,可以采用其它的一些有氧练习来代替,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讲,800米、1000米的课也可以上的很生动。我们面临的是各个中考班的学生,这是现实,不可以逃避,既然不可以逃避,作为教师就要动脑筋如何把它做得更好一些,如学生耐久跑的时候可以听音乐节奏,规定每分钟跑168步,测算好了,专门制作一分钟168拍的音乐,学生一分钟就跑168步,然后步长稍微做一些调整,男生的步长大约在1.3米到1.5米,女生的步长大约在1.1米到1.3米,大概在这个范围之间,只要按照这个方法跑,中考肯定就过了。首先要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耐久跑不是快速的耐久跑,更多的是一种匀速跑,因为它的距离比较长,好多学生一上来就拼命地跑,一圈之后就瘫在那里了,强调一定要保持匀速跑。其次在音乐的状态下跑,学生从心理上感觉比较愉悦,曾经做过一个也不能少跑的练习,持着一根长绳纵向跑进,当然这个一定要做到一个异质分组,让体质好的带着体质差的同学练习,至少体育中考对好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差的学生,采用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不让一个人掉队,对学生形成跑的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团队,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也不能少,手不能松绳,这样有氧耐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对于耐久跑的教学可以多做一些设计,在一些赛课比赛的时候,有的老师就采用像全国旅游一样的跑,跑一个站盖一个章。在美国耐久跑的课程中,就有一个叫做跑遍美国,这些都挺好,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这么一个环境中去学习,当然比那种单独跑圈的感觉好很多。同时在学生感受和体验跑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如你在跑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心跳有点加速,是不是感觉浑身发热,有点冒汗,是不是感觉脸有点微红,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就是说明你达到了锻炼目的。也可以教给学生利用靶心率来测定自己心率的知识,通常采用的靶心率的值是170减学生的年龄,学生是15岁,用170减15&,就是155次/分,通过锻炼以后测一测自己的脉搏,是不是接近这个值,如果接近心肺耐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如果心率只有90-140次/分,离靶心率的值差距太远,你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调整一下跑的速度。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在跑的过程当中适时适度的和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找出差距,调整自己,是不是速度要加快一些,或者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能接近这个值。这一做法就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跑进,原来我总是感觉自己很累很难受很辛苦,其实克服一下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对于中考项目或者体质健康测试,如果是为了考试练,这个意义不是太大,为考而练,这是体育的应试教育,没有体现体育的意义,既然现状是这样的一个现实,考试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但是我们的体育课又不是考试课,它是一个教育课,包括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增进健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如果为考试去练这些项目的话,那就体现不出体育的教育功能、人文价值,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不要每堂课都去跑800米、1000米,学生是不喜欢的。既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或者是心肺功能,那么提高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其它有趣的、丰富多彩的项目去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学生的800米、1000米的速度也是会自然提高的,这样就是一举两得,既可以使学生练习耐力性项目,有趣有劲,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参加考试的需要。体育教育教学不能完全按照竞技比赛、竞技训练的方法,所以我们怎样手段多样化的提高心肺耐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学生在体能方面要发生积极的变化,就是要提高力量水平、速度水平、耐力水平,还有灵敏性,提高这种能力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就是结合运动技术的学习,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去提高;还有一个就是设计一些专门性的练习,当然了我们不是讲提高学生力量水平,不是让学生专门去举重,偶尔去举重,也是手段方法之一,偶尔的体验一下,也挺高兴,不能让学生每堂课都去举。手段多样,不要单一化,这个是要思考的。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要得到发展以外,心理健康跟社会适应也很重要。我们来看一看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在心理、社会适应方面有哪些获取。
学生甲:听说你参加运动会了,现在感觉怎么样?
学生乙:还可以,在比赛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投球的时候滑手了,第一次成绩比较差,好像是倒数;然后努力的调整,心理想着要投远,就是用力的投,名次进步了一点;最后一次,比较成功。先是调整好心态,然后就是深呼吸,最后滑步,一切做得蛮不错的,得了个第二名,对了,你不也是参加比赛了么?
学生甲:我就是看快赢了,自己就比较骄傲,就把球投偏了。所以参加比赛不能骄傲。
学生丙:我参加比赛,开始见形势比较好,就骄傲了。然后遇到一个比自己强的对手,比分一度落后,最后希望能调整,也没有成功。从这件事我知道了,就算是再好的开局,就算赢了,也不能太骄傲。
讲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一种观点说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副产品,好像主要是指运动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不是主要的,它是一个副产品,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其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这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因为我们都知道体育课不同于其它的文化课,体育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进行,活动空间大,学生在进行活动的过程当中,有些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独立完成,有些时候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交流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当中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当中去的,这一点是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不能相提并论的。特别是通过一些游戏竞赛之类的活动,如何去正确面对比赛的成绩,进行心理调适,怎样来调节自己,赢了我会如何,输了我又如何调整,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然后争取下一次再提高,这一点很重要。
这一次课程改革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单独列出来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它是存在的,如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等,可能大家比较忽视,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轻视的,在新课程当中,把它提出来就是要重点突出。把它表达为体育课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是说它是一个副产品,而是我们的认识、重视不够,把他拉出来以示重视,这是其一。第二就是体育它本身的特质,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或者是缓解心理压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和在教室里的学习过程是不一样的,在教室里空间小,在操场上一方面空间开阔,另一方面与人交往的时间特别多;第三体育学习活动更多采用的是一种小组学习的形式,这个过程就涉及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提供了一个很自然的环境,在这个小组里你必须涉及到与人的交往,交往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体现,坐在教室里就很难有这种感受。所以体育课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是必须要承担的重要责任,现在说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而是指三维健康,我们在进行内容选择、教学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递过程,更要关注一个人健全发展的过程。
从大的课程论方面和教学论这个层面来讲,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是需要学生发展的目标,这三种目标从课程论、教学论上来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说哪一个比哪一个重要。现在素质教育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际上这都与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合作精神相联系的。说到体育学科的具体特点,实际上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因为在体育活动中,身体活动了,心理活动也是很丰富多彩,既然是身心活动,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不是副产品,它应该与身体健康和知识、技能是一般高、一般齐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知识、技能是体育学科的特点,身体练习是载体,它不是唯一的目标,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既是目标也是学习内容,我们不要完全把心理健康认为是学习内容,而一种体验、一种活动过程,实际上对内容的理解,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是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的过程、方法、体验也是内容,这个可能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载体,让学生有感受、有体验,从感受和体验中来获得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薄弱一些,充其量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贡献少一些,而如果心理不健康,就有可能危害到整个社会。
无论从大的、宏观的角度讲,还是从我们这个学科特点来讲,身心是合一、和谐发展的。实际上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因为每个阶段要重点发展,例如:初中阶段,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要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
1、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例如:在教完运动技术以后的巩固运用提升阶段,通常采用分组的游戏竞赛法,那么在分组的时候,大家的意见总归要有一个人来做出决定,不能你这样说,大家就这样做,他这样说,大家按照他的意见做,总归要有一个人或者是小组长、或者是小骨干,对于大家的这种策略,要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判断,然后果断的执行,这一次比赛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好,在下面的游戏竞赛过程中不断的调整策略或不断地变换小骨干,让他们体验拿主见、组织、带领本组的学生进行游戏竞赛。通过小组的形式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决策能力,实际上,个人的行动过程当中,也要做出果断的决策。例如:篮球传球速度要快,传球快就是果断决策,这个果断决策应该与我们好多运动项目都是相关的,当完成某项运动技术的时候,也需要某种果断的决策、判断,并且要付诸行动。
2、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树立集体荣誉感。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要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的情绪,还要树立集体的荣誉感。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怎样应对挫折、保持良好情绪和集体荣誉感,因为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对这些品质的促进作用。关键是教师怎样有意识的设计,而不仅仅是让他自然而然的发生,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侧重发展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另外作为一个初中学生,当他毕业的时候,要逐步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然形成的程度可能有差异,这是最高的要求。
三、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只有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才能伴随学生的终身,也就是经常说的终身体育。第一,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意识的培养、引领,使其形成这种意识;第二,要让它能够形成习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有的教学设计应该一方面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兴趣来学习,让他主动参与,参与就容易形成习惯,不参与就难以形成习惯。教学设计要围绕着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做,愿意参加以后,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意识,形成习惯,这是很关键的。当然形成意识和习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必备的知识和习惯要了解,了解一些科学的锻炼方法。讲到锻炼方法也要求体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掌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方法对学生形成体育习惯、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一种环境,提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有机会去参与。关键是老师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要大大改进和加强,使学生能表现出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比较全面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
增进身体健康包括: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力量水平、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速度水平、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树立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表现出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比较全面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