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体育之争对武术的近代化史观历程有何意义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pdf4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姓名:董立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李文辉
座机电话号码
众所周知,武术是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它的文化底蕴深厚,更多的属于
文化范畴,只是通过体育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武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一项运动的发展,它是东
方文化的代表,更重要的是文化层次的传播。由于西方体育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
的发展;由刚开始的“体操武术科”到后来的“竞技武术”“散打”,以及现在新加入的“功法
大赛”,但是总体上来看,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武术的规则及内容越来越西方化,对武
术蕴含的的传统体育文化也是很大的冲击。武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竞技武术的发展,他还应包括
传统武术的发展,以及学校武术的发展等等,为了更好地推进武术的发展传播,我们要全局把
握,从武术的全面发展制定策略。
作者就是希望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研究与纵向
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表现; 2 西
方体育文化的特征表现; 3 两种体育文化的具体差异; 4 武术所蕴含的东方体育文化 5
西方体育传入后武术的发展历程; 6 由于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我国武术在发展方向、内容
以及规则方面发生的变化; 7 根据两种体育文化的具体差异及武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应当采
取何种措施来促进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现在的位置: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津门武术》,称得上是一部关于天津武术文化的“小百科”,内容包括古往今来天津武术文化的发展,天津武术流派的传承,天津武术人物的传记,乃至天津武侠小说的创作等等,纪录了许多曾经感动历史、让人至今难以忘怀的故事。古人说:“勺水拳石,可补高深。”此之谓也。本书由杨祥全著。
&&&&杨祥全,男,汉族。1 972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茌平县。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自1 983年习武至今。
&&&&先后就读于聊城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8年8月至201 1年3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体育民俗学研究。
&&&&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裁判;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委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EMBA中心兼职教授;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出版有《现代武术史》《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论丛》《中国武术思想史纲要》《武术散打教程》《中国龙文化与龙运动》《燕京武术》《中国传统养生概论》等著作15部。
&&&&研究方向:1.民族传统体育学;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序前言第一章&&天津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及津门武术的发展轨迹&&第一节&&天津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一、军事型区划&&&&二、地域性区划&&&&三、城市型区划&&第二节&&天津武术的发展轨迹&&&&一、天津武术的萌芽与初步发展(先秦―宋元)&&&&二、天津传统武术的成熟与完善(明―清后期)&&&&三、天津武术的近代化发展(1860年―1949年)&&&&四、天津武术的新生(1949年― )第二章&&众多的天津武术组织&&第一节&&百年中华武士会寻踪&&&&一、中华武士会的前身&&&&二、中华武士会的创办&&&&三、中华武士会的快速发展&&&&四、中华武士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五、中华武士会的继续发展及停办&&&&六、纪念中华武士会的系列成果&&&&七、中华武士会期待新的辉煌&&第二节&&蜚声海内外的精武体育会&&&&一、精武体育会的初创()&&&&二、精武体育会的繁荣()&&&&三、精武体育会的维持()&&&&四、精武体育会的复兴(1949― )&&&&五、天津精武体育会的建立&&第三节&&国立体专落户天津&&&&一、中央国术馆的创办与国立体专的曲折发展&&&&二、国立体专落户天津&&&&三、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的武术人才培养&&第四节&&天津其他武术组织概况&&&&一、解放前的主要武术组织&&&&二、解放后的主要武术组织&&&&三、庙会中的武术组织第三章&&富有特色的天津武术流派&&第一节&&回族尚武的典型标志重刀武术&&&&一、回族的尚武传统及重刀武术的价值&&&&二、回族重刀武术的技术体系及其武术属性&&&&三、回族重刀武术的基本传承谱系&&第二节&&禅拳合一的北少林武术&&&&一、北少林寺武术概况&&&&二、北少林武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商仕芝&&&&三、北少林武术的技术体系&&第三节&&先后天有别的程派高式八卦掌&&&&一、基本传承谱系&&&&二、技术体系&&&&三、基本拳理&&&&四、兼和与创新:程式高派八卦掌形成与发展的启示&&第四节&&多种多样的太极拳&&&&一、李式太极拳&&&&二、青龙太乙十三式与武当龙形太极拳&&&&三、八卦太极拳与开合太极拳&&第五节&&富有哲理的无极拳&&&&一、基本传承谱系&&&&二、技术体系&&&&三、基本拳理&&第六节&&中日文化交流的活化石独流苗刀&&&&一、中国武术双手刀剑法概况&&&&二、任向荣、刘玉春桑园换艺得苗刀&&&&三、独流苗刀的传承与发展&&第七节&&天津的义和团运动与功力门武术的传播&&&&一、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与北移&&&&二、天津的义和团运动&&&&三、功力门武术的传播&&第八节&&其他传统武术流派简介&&&&一、拦手门武术&&&&二、迷踪拳&&&&三、八极拳&&&&四、通背拳&&&&五、形意拳第四章&&天津武术人物小传&&第一节“精武元祖”霍元甲&&&&一、“明文暗武”小南河&&&&二、“天津谋生”交挚友&&&&三、成仁义名扬上海&&&&四、后人精武播海外&&&&五、霍元甲轶闻二三事&&第二节&&周恩来的武术老师韩慕侠&&&&一、张伯苓的体育情结&&&&二、韩慕侠的武术人生&&&&三、韩慕侠矢志武术救国,义务教授学生&&&&四、韩慕侠打败康泰尔考辨&&第三节&&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的天津情结&&&&一、大成拳的创编&&&&二、大成拳的反套路思想&&&&三、王芗斋的天津情结&&第四节&&形意拳家阎道生、傅长荣与樊瑞峰&&&&一、书剑起飞的国学家阎道生&&&&二、传拳大江南北的形意拳家傅长荣&&&&三、客居天津的车派形意拳传人樊瑞峰&&第五节&&“东岳太极拳”的创编者门惠丰&&&&一、“当代霍元甲”门惠丰的习武和授武经历&&&&二、门惠丰创编“东岳太极拳”&&&&三、“能人憨八”的故事第五章&&伙公报》与“土洋体育之争”&&第一节:《大公报》的创办&&第二节&&“国粹主义体育思潮”的兴起与批判&&&&一、国粹主义体育思潮的兴起&&&&二、对国粹主义体育思潮的批判&&第三节:“土洋体育之争”&&&&一、第一阶段的争论&&&&二、第二阶段的争论第六章&&“第一届民运会”的成功举办&&第一节&&时代背景与相关准备工作&&&&一、表演和竞赛大会的缘起&&&&二、上海武术观摩大会的举办&&第二节&&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的举办&&&&一、竞赛项目&&&&二、表演项目&&&&三、特约表演&&第三节:刘玉华复出与贺龙的指示&&&&一、刘玉华复出&&&&二、贺龙的指示――精辟独到的“八字方针”第七章&&历史积淀与精神升华:天穆村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节&&尚武的村风&&&&一、回族由“识宝”向“性多拳勇”转化&&&&二、天穆村的武术活动&&第二节&&“穆家军”――尚武精神的升华、运河文化的反映&&&&一、因运河而兴的村庄&&&&二、游泳世家――穆家军的出现&&第三节&&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一、中国式摔跤与柔道&&&&二、自行车&&&&三、花毽第八章&&天津的武侠小说创作及民间武术轶事&&第一节&&天津的武侠小说创作&&&&一、武侠技击派创始人郑证因&&&&二、撰写“无聊文字”成就的武侠小说家宫白羽&&&&三、旷世奇书――《蜀山剑侠传》的作者李寿民&&&&四、冯骥才的武侠文学作品《神鞭》&&第二节&&天津的民间武术轶事&&&&一、高超的武功&&&&二、人外有人&&&&三、为民除害&&&&四、惩治洋人第九章&&天津武术的地域文化定位与特点&&第一节&&地域文化与地域武术文化&&&&一、中国的地域文化&&&&二、中国的地域武术文化&&第二节&&津门武术――独立的武术文化区&&&&一、学术语境中的燕赵文化大体相当于河北文化&&&&二、天津的“方言岛”现象&&&&三、天津的历史并不长,且有自身的文化特点附&&一、天津武术大事记&&二、“第一届民运会”武术运动员姓名号码对照表&&三、“第一届民运会”武术受奖者名单&&四、“第一届民运会”优秀运动员表演晚会节目单&&五、天津武术高段位者名单&&六、天津市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名录主要参考文献&&一、书籍&&二、期刊文论&&三、未公开发行资料、学位论文及课题成果&&信息提供者简况&&后记中国体育史学研究进展综述----竭诚为大家提供论文,教育,英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体育史学研究进展综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摘要】承平日久,国人缺乏忧患意识。忘战必危,时代呼唤尚武精神。武术文化作为尚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下有着新的生长可能"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重塑尚武精神:武术文化的时代生长点
&&&&&&本期共收录文章17篇
  【摘要】承平日久,国人缺乏忧患意识。忘战必危,时代呼唤尚武精神。武术文化作为尚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下有着新的生长可能。本文通过精神回溯与解析,认为:尚武不是好战,而是为了有备无患,临战不乱;尚武精神昭示国人,身处和平环境,务必居安思危,勿忘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之理;只有每一个体都有此种担当,我们的文化之脉才能真正世代承续,武术事业也才能呈现新的发展图景。 中国论文网 /6/view-4465844.htm  【关键词】尚武精神;意涵;武术文化   尚武精神在中华文化史上自古有之,因清末民初适值民族灾难深重,内涵一度得到阐扬。其时,尚武之精神气象冲击了羸弱的国民性(鲁迅语),尤其使得民族精英的精神风貌旋即易色。当下中国,久居和平环境,于复杂的内部环境和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重提尚武精神,虽是老生常谈,然兹事体大,又不可不谈。   1承前启后,尚武精神的时代阐发   同其他东亚国家一样,中国一旦进入近代,都被迫无奈地进行一次“三级跳远”,即独立——民主——近代化。中国历来有重文轻武的习气。然而,一味追求以德服人、有容乃大的旧思维在西式枪炮的轮番蹂躏下荡然无存。民族的脊梁们恍悟,原来缺乏尚武精神的闭目塞听才是屡遭欺凌的根源。在近代谋求民族独立的艰辛历程中,尚武精神在民族生死攸关的语境下被一再言说,反复呼吁。   1.1使命:既有尚武精神的彰显   清末民初,尚武精神成为时代精英为求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唤醒国民的最主要武器。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政治要人、武术家及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大声疾呼尚武强身,强国保种。爱国武术人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近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亲书“尚武精神”匾额相送,以昭示其唤醒国民斗志的决心。遑论当时多不胜数的救国思潮,其中有一点很明确,即在与涌入中国的洋体育进行比试的过程中,武术作为本土练身手段被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民国时期,武术被冠以“国术”的称谓,并成立了由当时官方认可的专门机构——中央国术馆。一时间尚武精神风起云涌,国家上下被精英阶层宣扬的尚武精神笼罩着。质言之,尚武精神成为那个时代各领域精英人士的时代剪影。   1.2索因:为何”旧事重提”   以长时段的历史视角观看,不难得出,20世纪是中国改天换地的一百年。到本世纪初,中国既经历了建国后外部国际环境的波谲云诡,也在相对和平的条件下走过了半个世纪。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然而一路走来,并非是一片坦途。一方面,“中国威胁论”的声音阴魂不散,另一方面,承平日久的国人淡忘了战争的威胁,面对复杂的内部环境和多变的外部环境,普遍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当中国的藏南、黄岩岛、钓鱼岛相继出现领土争端时,当国民体质检测报告一再显示国人体质健康结构堪忧时,全民仍然沉浸在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和娱乐至死之中。历来尚武精神的弱化都给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覆辙绝不能重演。忘战必危,尚武精神需要被重新激活。因此,重提尚武精神,仍未过时,反倒正值其时。   1.3尚武精神的内涵及生长点   欲彰显尚武精神必先阐明其内涵。为界定尚武精神,有必要进行“精神”溯源。《辞海》将“精神”定义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和内容实质”。尚武精神,顾名思义是指有崇武取向的精神。目前,对尚武精神的阐释主要包含三重含义:其一,将尚将武精神解读为“崇尚武力、止戈为武,推崇强健的体魄和昂扬奋发的战斗精神”〔2〕;其二,认为它是深藏于中华民族精神领域的阳刚基因,是支撑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奋发图强的内在动力〔3〕;其三,结合时代意涵,认为当下中国的尚武精神是在实现国家和平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显示出的“敢于拼命”、“敢于强军”、“敢于战争”的强军精神〔4〕。尚武精神乃是源自持戈行军的军事武艺,在社会变迁后相对和平的条件下,又转化为止戈为武的勇猛刚毅之精神取向。由此,笔者提出,中国文化中自强方能不息的基本精神是尚武精神的指归。   尚武精神是武术文化的应有之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生长的土壤,武术是尚武精神的重要载体。武术从真实的战斗场景中走来,将勇猛果敢的尚武精神寓于武术文化之中。即便武术发展至当代出现了击舞分化,但对“击必中,中必摧”的击打追求和“无人似有人”假想出对手的演武,也依然在体现着尚武精神对勇猛刚毅的诉求。在武术的范畴,尚武精神至少有三层意涵,它们分别寓于武术人对武艺无止境的完美追求,敢于直面现实挑战的竞争意识以及在比试中几经周折夺取胜利的勇气〔5〕。   1.4当下尚武路径梗概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产物,且其本身都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因而,既有的尚武精神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体化,不再停留于观念精神的层面。笔者认为,其内涵的生长应表现在尚武精神影响面的扩大,具体措施是发挥武术多拳种的优势,促成传统武术现代转型;优先发展学校武术,以提高教育阵地中武术的参与度;完善基层组织职能,继续全方位推进武术向学校、农村、社区、军营、企业、机关六领域进军的步伐。与此同时,尚武精神不再停留在武术工作的范畴,而应是为全民推崇的勇猛敢为的进取精神,具体体现在强烈的爱国情怀,饱满的奉献精神,以及自身处置事务的激情之中,时时刻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巨绝非一日之功,但又必须迎难而上。   2薪火相传,续武术文化之脉   一个不重视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在当代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保持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继承性,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独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6〕。尤其是当步入现代化的快车道,信仰缺失、极端主义、拜金主义、文化霸权等人文危机不请自来的时候,审视本土文化,重构自身文化安全体系就变得尤为紧迫。有学者呼吁,“唯中华文化的升华,才能组合百战不殆的中华;唯民族精神的张扬,才能引领经济大军的征伐;唯经济之树的壮大,才能催动民主之花的绽放〔7〕。”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注定在现代化的征途中成为迷路羔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途中,文化复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新时代决定新命题,复兴不是简单的旧文化回复,而是传统文化经现代性改造后的新生再现,是在新土壤上的新生长。
  2.1文化:民族复兴必由之路   建设文化,前提是认识文化。当下关于“文化”的定义不下千百,但究其本质,无外乎一地之文化对其所洒播(德里达 语)人群的思维和行为的形塑与制约。依据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当文化成为场域,无论历史情境如何变迁,场域中成员的文化惯习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变更,亦即对应了中国语境中文化的一脉相承。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述及世界四大古文明国家中国、埃及、印度、小亚细亚。如今,能拥有自身文明体系、文化一脉相承并依然存在的,唯有中国。由此,中国文化生命力之顽强可见一斑。   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和合文化,而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自然也具有和合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成长的土壤,也是武术文化的母体。张岱年先生曾指出,《中庸》里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道出了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应是中国和合文化的旨归〔8〕。中国和合文化所阐扬的和而不同,恰恰成为了武术文化缤纷与拳种林立的完美概说。从技击术的范畴检视,不难发现武术乃是罕有的从属于和合文化的技击术。它源自对抗格杀,却又发展出了新的内涵,即以不直接交锋的文武(将比试的对手物化或各自演练,以等价物或统一标准评判高低,后者即现在的套路比赛)取代两两交手的武武。遥想当年的“土洋体育之争”,今人不得不钦佩张之江等人的远见卓识。因彼时他们已然认识到,武术不同于西式体育项目之处乃是其所独有的中国文化基因。西式项目的精神改造没有国别,娱乐竞争诉求可以跨越国界,然而武术对人的改造在规训身体之余,又注入了专属中华文化的不可复制的基因。国外项目为普遍意义上的文化内涵所填充,也仅仅是常规意义上崇尚和平、共同娱乐、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然而武术则多出了对自身文化的担当。传统武术有两个文化向度:一是习武者在技艺上的不断提高,二是在自我道德上的逐步完善〔9〕。一言以蔽之,武术文化最大的特征在于它骨子里所具有的中国文化内向性格的基因,这一点是无法被抹掉的。   2.2尚武精神何以归入文化命题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对本民族精神气象的培育。文化精神是体现在诸文化现象中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并由民族文化所凸现出来的稳定的内在品格”〔10〕。张岱年、方克立先生指出,文化精神的成立需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赢得文化成员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其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的一部分;其二,在维系民族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上起到积极作用。由此检视武术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可知将其归入中国文化精神的命题是正确的〔11〕。   2.3理清思路,延续武术文化之脉   武术文化包括技击在内的与武术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是对武术技击观、伦理观与价值观的反映〔12〕。武术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并成其为武术,乃是由于在遵从中国文化的伦理观之下坚守了技击的本质,同时不断展示自己的时代价值,服务时代发展。然而,同其母体中国文化一样,武术文化本身内涵丰富,取向多元,在择取尚武精神这一武术文化时代生长点时我们应有所侧重,将尚武精神结合时代价值作充分阐扬。   2.4责任:武术文化的时代命题   放眼世界,每一取得举世成就的民族无不有着昂扬的民族性格。纵观历史,无论汉唐,在建立旷古奇功的同时,尚武风气在民间无不大行其道。现代化征程中,传统文化复归的声音已经日渐高涨,不单中国如此,世界范围内任何有志于实现本民族文化繁盛的民族莫不如此。从武术事业发展的角度,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武术都应不忘在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谋求自身的发展。这既是武术的时代贡献,也是武术延续自身文化之脉的需要,亦即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武术人的时代使命与职责所在。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武术应充分挖掘自身文化体系中对国家和平崛起有益成分,赋予其新的内涵,发挥自身民族文化感召力与表达文化诉求并举,增加中国的国际认同,巩固独立自主的外交风格。   3结语   回看中国历史,尚武精神关乎每一代的兴衰。尚武精神昌,则民富国强,尚武精神靡,则国破家亡。以史为鉴,可知尚武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事业进入攻坚阶段,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尚武精神赋予人以勇猛果敢的精神气质,此为重塑当下尚武精神最迫切因素之一。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提倡尚武精神绝非为了好战,而是为了有战无患,临战不乱。武术从真实的战斗环境走来,随着自身更新发展,将战斗品质寓于武术文化之中。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一部,尚武精神是武术文化的应有之义。立足于服务国内社会发展,对外阐扬中国发展立场,增加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国际认同,武术拥有极大的身体语言优势。进而言之,倘使尚武精神能够为培育文化自信贡献一二,则使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持续动力,由此被唤醒的文化自尊亦能令我们在面对别国文化时做到不卑不亢。   重塑民族尚武精神,发展武术文化内涵,践行武术文化中的尚武精神,不辱武术事业的发展使命,中国武术人责无旁贷。昌文化传统,弘尚武精神,养成自觉自信的文化品质,实为当代中国人重塑国民性的必要举措。徜使每一个体都能有此种文化担当,则中国武术事业的大发展可计日程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企踵可待了。   参考文献:   〔1〕盛邦和.关于近代东方与中国史学发展的“东方式”特殊道路〔J〕.史学史研究,1985(2).   〔2〕夏承海.尚武精神在先秦、清末民初的表现特点探骊〔J〕.搏击·武术科学,):40-41.   〔3〕韦晓东.以尚武精神砥砺官兵价值追求〔N〕.战士报,,(3).   〔4〕刘明福.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J〕.决策,2013,   (2):20-24.   〔5〕邱丕相,蔡仲林.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2.   〔6〕子彬.国家的选择与安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7〕盛邦和.文化中华与文化东亚〔J〕.探索与争鸣,2000(7):36-38.   〔8〕张岱年.漫谈和合〔J〕.社会科学研究,1997(5):55.   〔9〕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   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J〕.学术界,2007(1):59-78.   〔10〕肖贵清,赵同良.试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J〕.社会主义研究,-23.   〔1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2〕李成银.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J〕.体育科学,):19-21.   (责任编辑:李远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试论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抗争与融合铻嶅悎,涓?浗,鏂囧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试论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抗争与融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化史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