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苏切玛怎么鱼缸的摆放位置置

实况记录:僧俗群众热烈欢迎十一世班禅到日喀则
今日中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圆满结束拉萨、山南各项佛事、参观活动后,于13:30抵达自己的驻锡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数千名日喀则僧俗群众夹道恭迎十一世班禅的到来。
根据我的观察,今早10点左右,就有大批群众来到扎什伦布寺周围的道路,许多人手里还捧着鲜花和哈达,僧俗群众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脸上充满欢笑。这反映出藏传佛教僧俗信徒们对班禅大师的拥戴之情。
受此盛况及重大时节的感染,许多中外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隆重欢迎的场面。我也带着相机和大家一起拍摄记录这一历史时刻。
日喀则珠峰路上的群众
许多群众早早地等候在路边
盛装的群众
这里是扎什伦布寺前上海广场上的群众,因为离班禅大师下车地点很近,警卫级别较高。
扎什伦布寺僧众在通向寺门的路上画好吉祥图案,铺上地毯。黄伞盖下放着“卓苏切玛”,等待班禅大师的到来。
班禅大师的车队来了,就是警车后面那辆。
人们用舞蹈来欢迎。
班禅大师的车上盖满了洁白的哈达。大家看见半空中那一团团白色的物体吗?那就是藏民们向车上抛掷的哈达,他们以此向班禅大师表达敬意。
车辆拐向扎什伦布寺,班禅大师即将下车进寺。
僧人们开始欢迎。
班禅大师下车。
班禅大师在行“卓苏切玛”之礼,但我们已无法近前拍摄了。
此后,班禅大师在僧人仪仗队和扎寺高僧的陪同下徐徐步入扎什伦布寺,先后朝拜供奉于此的佛祖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佛像,并诵经半小时左右。随后来到日光殿――班禅在扎什伦布寺内的寝房。
以下就请大家欣赏一下记者拍摄的照片,以弥补我没能拍摄到的部分。
僧俗群众手捧哈达迎接班禅。
800多名僧众在扎什伦布寺院内外手持“帕典”、香炉,高奏佛乐,列队恭迎十一世班禅。
6月1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圆满结束拉萨、山南各项佛事、参观活动后,抵达主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十一世班禅在僧人仪仗队和扎寺高僧的陪同下先后朝拜供奉于此的佛祖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佛像。
我的更多文章:
( 18:38:28)( 08:34:3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丰富多彩的节日
|||个人定制
当前位置:
        
丰富多彩的节日
  拉萨可以说是一个节日的城市,从年初到岁末,大小传统节日不下二三十个。拉萨人很看重过节。不论经济情况好坏,社会地位高低,人们都对节日情有独钟。特别是1959年以前的旧西藏时,平淡如水的岁月,节日是生活的热点、焦点、兴奋点。节日是亲朋欢聚、男女社交、欢舞欢愉,人们显示艺术天才和表演能力的最好时机。拉萨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大部分节日都与宗教人物或宗教事象有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俗性、娱乐性的比重日渐增多,这一点近年来表现得更加明显。  &藏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日子。正月初一这天人们天刚亮即起床,身着节日盛装到附近江河源头或神泉古井背回第一桶新水,供奉神佛,打制新年第一轮酥油茶,然后到大昭寺和小昭寺添油朝佛。太阳升起后捧称为&卓苏切玛&的吉祥彩斗,在街头巷尾与邻居亲友互相祝贺新年共祝吉祥如意,饮酒歌舞。初二出门拜年;初三在楼顶更换五色经幡,到山头水畔挂旗挂幡,祈求好运。  藏历正月初四到正月廿五,是传统的拉萨传召大法会,届时哲蚌、色拉、甘丹等寺庙僧人云集拉萨,以大昭寺为主会场诵经祈祷,考试格西(佛教学位),大小施主供养僧众,并有多项宗教仪轨和娱乐活动。正月十五&坚阿曲巴&,意为十五夜酥油灯供佛,是传召法会的高潮,届时环绕大昭寺的八廓街,鳞次栉比地竖立着高达数丈的木架,架下燃点着密密麻麻的酥油灯,架上悬挂着酥油彩塑的各种神佛、天女、珍禽、异兽、吉祥图案,还有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在灯光照映下五彩缤纷,栩栩如生。正月廿五日赛跑赛马,二十六日跑马射箭,这些都是传召大法会的余兴活动。  藏历四月十五日,称为&萨嘎达瓦节&,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诞辰、得道和圆寂日,僧俗群众封斋修行,转经朝佛,布施乞丐,还成群结队到龙王潭划船、游乐,也可以说这是拉萨人夏日玩林卡的开始。藏历五月十五,称为&卓林吉桑节&,意译为&世界烟祭日&,拉萨人身着节日服装,到大昭寺白拉姆神殿以及药王山和拉萨大桥南侧的法瓶山上,煨桑烟祭天神和护法神,然后在附近林卡里歌舞、野宴,尽情享受夏日的阳光和新鲜空气。藏历六月四日,称为&珠巴次西&,又称&转山节&。这是纪念佛祖初转法轮的日子,拉萨青年男女结伴到北郊山间小庙朝圣礼佛,登山望远,尽情游乐,然后头戴采摘下来的野果和枝叶,一边唱歌、唱藏戏,一边慢慢转悠。返回时家人带着茶、酒前来迎接,同时在雄嘎林卡、扎其林卡等地搭帐篷、围幔娱乐。藏历七月初旬雪顿节,是拉萨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夏日玩林卡的高潮,&雪&为酸奶,&顿&为宴请,即吃酸奶的节日。六月三十日,哲蚌寺晒大佛,西藏各地白面具、蓝面具藏戏团前来献演;七月一日在罗布林卡,各族各界人士在此饮用酸奶,观看藏戏,持续数天。藏历七月,拉萨周围农村要过望果节。&望&为田地,&果&为转圈。望果节即是农民在收割前列队转田野祈求丰收,并以村落乡镇为单位跑马射箭、跳圆圈舞、集体欢愉的节日。藏历八月上旬拉萨人要过沐浴节,为时七天。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每年此时弃山星出现,男男女女纷纷到附近江河湖沼洗浴,据说这样能强身健体,去除疾病。沐浴节后,秋风萧瑟,黄叶飘零,很少有人到林卡光顾了。藏历十月十五日为吉祥天母节,妇女们要到大昭寺供奉白拉姆女神,并拥女神塑像围绕八廓街巡游;十月廿五日为&甘丹阿曲&节,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忌日,拉萨人晚上喝悼念祖师的面疙瘩汤,并在窗前屋顶燃点酥油灯,以表怀念之情,因此又称燃灯节。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称为&古斗&,意为&破九&,晚上各家各户围坐喝面疙瘩汤,有着丰富的民俗内容,充分表现了拉萨人去恶运、迎吉祥的意思。  当代拉萨人不但节日多,平时的文化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了。现在,拉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娱乐园,从电影、电视、卡拉OK、文艺演出到图书出版、报刊杂志一应俱全,这在本世纪前半期是无法想象的。  拉萨有西藏歌舞团、话剧团、藏戏团、拉萨市民族艺术团、拉萨市曲艺队等专业文艺团体,拥有歌唱家才旦卓玛,话剧表演艺术家大旺堆,曲艺表演艺术家土登等一大批群众喜爱的演员,他们不但在拉萨演出过,在国内演出,还到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演出,把拥有巨大魅力的藏族艺术传播到全世界各个地方,在那里掀起一股股&西藏艺术热&。  通过卫星地面站,拉萨人可以清晰地收看西藏电视台藏语和汉语节目,同时还可以同首都北京人同步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1996年,西藏彩电中心落成,更给这座城市的居民带来高质量的艺术享受。拉萨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90台以上,郊区农村电视拥有率也很高。收看电视,已经成为拉萨人重要的娱乐方式和信息来源。读书看报也是许多拉萨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拉萨报纸有《西藏日报》(藏汉文)、《拉萨晚报》(藏汉文)、《西藏文化报》(藏汉文)等十多种,杂志有《西藏文艺》(藏文)、《西藏文学》(汉文)、《西藏研究》(藏汉文)、《西藏艺术研究》(藏汉文)、《西藏民俗》(藏汉文)、《西藏群众文艺》(藏文)、《西藏旅游》(汉文)、《拉萨河》(藏汉文)等多家。西藏有4家出版社,仅西藏人民出版社一家,已经出版汉、藏、英文图书5000余种,发行量达5000多万册,不但满足了拉萨人阅读的需要,而且畅销国内外,为国内外读者了解西藏,认识西藏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50年前,拉萨不但没有广播电视,也没有报刊杂志,出版物主要是木版印刷的藏文经书,各种新闻信息大都靠街头巷尾口耳相传,或者通过街谣传播。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今日推荐
  本站导航    招聘信息
人 民 日 报 网 络 中 心 、中 国 地 方 联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电话:(010)0)&& &&& 【新年】视觉日喀则:开启新年幸福生活
端着吉祥卓苏切玛
春节和藏历新年临近,日喀则处处都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人们在举手投足中,酝酿着过年的温度。为过年准备的奶渣
离春节和藏历新年还有10天,江孜县江热乡班久伦布村的拉嘎已在积极准备着年货—传统美味食品鸡蛋藏面,“这是我们最传统的年货,每年都会做很多,家人都很喜欢吃呢!”拉嘎开心地说。江孜民间艺术团演员表演小品《驻村工作组来到我们村》
56岁的拉嘎对春节和藏历新年的来临翘首以盼,“今年春节和藏历新年恰巧在同一天,所以今年过年会更加热闹,年货也准备得比往年丰富!”拉嘎说。将自家制作的风干牛肉献给客人食用
2月9日一大早,拉嘎就带着自家的面粉和藏鸡蛋来到县农贸市场,在一家小作坊外排队等着加工鸡蛋藏面。记者看到,加工面条的小作坊只有两个人,门外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看着排队的人群,拉嘎略显轻松,他说:“幸好今天来得早,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上呢!越临近新年,来做鸡蛋藏面的人肯定不少!”晾晒的风干羊肉
对拉嘎来说,制作传统的鸡蛋藏面,不仅能增加新年的节日氛围,更能将一家老小“攒”在一起,“全家人,一块品尝传统美食,才算是阖家欢乐”。小朋友穿上过年新衣服“秀”造型
在班久伦布村拉嘎的家中,记者看到他家储藏室和冰箱里,都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新被褥、新卡垫、电饭锅、牛羊肉、油饼、水果等应有尽有。“从两个月前开始准备年货,到现在储藏室里都放不下了,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我家的年货大大小小有好几十种。”拉嘎说。小朋友在展示过年零食
藏式柜里装满了一家老小的新衣服。“这是我爷爷给我买的新衣服,看看我这件粉红色上衣漂不漂亮呀?”6岁的小孙女尼玛普赤试穿着新衣,蹦蹦跳跳的很高兴。“我可喜欢过年了,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好玩的了,还有红包拿呢!呵呵…别提多开心了。” 尼玛普赤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着小孙女脸上露出的笑容,拉嘎也开心地笑了。制作藏面
“生活水平上去了,过年的物品也丰富多了,选择的东西多了,我们在吃穿住行上还变得犹豫不决了。”在江孜县藏改乡夏尔岗村,村民巴平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对藏历新年的向往。展示买的年货奶渣
奶渣是寻常百姓家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东西,巴平的妻子边吉从几天前就开始在家制作奶渣了。“奶渣还是要自己家做的更好吃!我儿子特别爱吃我做的奶渣,说是有妈妈的味道。” 说到这,边吉脸上闪过一丝幸福的笑意。制作鸡蛋藏面
巴平介绍,除了自己家制作的奶渣和风干牛羊肉等年货,家里需要的其他年货也在年前的物交会上统一购买。“老伴为了这个家,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了,眼看着就快要过藏历新年了,改天到县城专程为老伴定做几件新藏装,也让她好好过个年。”巴平说道。(记者 鲍竹君)
点击展开全文
关注日喀则地区最全、最新、最权威的新闻信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话说拉萨水木社区手机版版面-大香格里拉·康青藏高原(ShangriLa)主题:话说拉萨  话说拉萨  次多  一说:拉萨市  西藏传统文明的延续 西藏现代文明的序言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下游,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 拉萨市,现辖7县一区。全市总面积2953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40万,其中市区人口13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拉萨河自东向西流经本市,地势有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之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4摄氏度。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季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拉萨已拥有电力、采掘、机械修理、仪器加工、纺织建材、印刷、工艺美术等现代工业。享誉国内外的民族产品,地毯、卡垫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此外,帐篷、腰刀、木碗、金银首饰等独具特色的工艺美品也深受人欢迎。 拉萨历来为西藏及其它藏区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全市商业网点达1万多个,商品丰富。通讯设施先进、程控电话已经普及,无线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国际国内直播、图文传真也已开通。科研、教育、体育、文化、医疗卫生、妇幼保健、银行、图书馆、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完备。著名的青藏、川藏、中尼公路四通八达,形成西藏的交通枢纽。城区共有涉外旅游饭店、宾馆10多家,各类旅行社20多家。服务设施配套,民族风格浓厚,具有较高水准的接待能力。 拉萨市除著名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宗角禄康等旅游景点外,还有众多的小型古寺和名胜古迹多达80余处。目前又相继开发了一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温泉、草原风光等旅游景点。  二说:拉萨城名的由来  历史的追溯 现实的演绎  拉萨是藏语的音译。如果意译,应该是神佛所在的地方。藏语里“拉”是神、佛的意思,“萨”指地方。那么,它是指哪些神佛呢?让我们翻开一千三百年前的历史去看一看。  众所周知,公元七世纪的时候,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兼并了临近部落,统一了西藏高原。藏王把国都从山南雅隆迁到今天的拉萨,并在这里制定治国方针,发展农牧业,实行开放政策,学习周边国家的先进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强大的吐蕃王国。东娶唐文成公主,西娶尼赤尊公主。在两位公主进藏的同时,她们各自带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藏王松赞干布决定为这两尊佛像修建两座寺庙,让广大信徒朝拜。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坐落在拉萨城中央的大昭寺和北面的小昭寺。千余年来,广大的藏族信徒到供奉着两尊佛像的寺庙供奉、朝拜、祈祷,并把这个地方称作“拉萨”。后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拉萨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城市,不仅有神、佛,而且拥有更多文化、政治、经济的内涵。如此拉萨之称的由来与藏王松赞干布有密切的联系。 那么,在松赞干布迁都之前,这个地方又叫什么名字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藏学家东嘎?洛桑赤列教授是怎么说的。洛桑赤列教授认为:拉萨河东起墨竹工卡县,西至曲水县与雅鲁藏布江汇合,这条流域包括墨竹工卡县大部,达孜、拉萨城全部,堆龙德庆县小部,曲水县大部地区。古时候,“吉”氏族的人大部分生活在这些地方。因此,这条河叫做“吉曲”河,这个称谓至今仍然保留着。而因拉萨城位于整个流域的中游,故而称作“吉旭”。显然这是根据江河流向与拉萨城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起的名字。另外,“吉旭”一词在旧西藏地方政府文件中经常出现,它所指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拉萨这一带地方。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拉萨还没有成为吐蕃国的都城之前,被人们唤作“吉旭”。  今天的拉萨城,市政建设以大昭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漂亮整齐的居民住宅区比比皆是,横贯东西南北的宽敞道路车水马龙,一派盛世的景象一览目下。然而,地道的拉萨人的观念却依然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一带地方称之为拉萨。很多初到拉萨的人很不理解,那些驰骋在拉萨市区内的中巴车,售票员老是不停地大声念到“拉萨、拉萨,去拉萨的请上车”。难道自己身不在拉萨吗?其实不然,那些售票员指的拉萨是大昭寺附近的汽车终点站,拉萨的所指回复到了它最初的出发点了。  三说:八廓街  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文化与语言的熔炉  八廓街作为拉萨古城的街市,作为拉萨的一个旅游景点,凡是到过拉萨的人都要到这条街上走走,领略一下这条著名街道浓郁的民族特色,购买一些民族土特产品以做赠给亲朋好友的礼物。  如果你没有真正到过八廓街,,也许你会有许多的遐想。一条古色古香的幽静小道,或者香烟缭绕、到处是六字箴言的宗教路径。其实不然,八廓街是一个环形的街道,这条街道上摊位连成一线,商品琳琅满目,到处都洋溢着现代的商业气息。然而,如果你把视线从商品摊位转向大昭寺前的吐蕃石碑、大昭寺楼顶上的金顶、香炉里袅袅的炊烟、转经磕头的虔诚信徒,那么你感受到的是八廓街更深的韵味、更高的内涵----文化与历史的内涵。其实八廓街这一名字本身就是它的文化与历史的一种外显。我们知道,八廓街的中心是大昭寺,寺内供奉着至高至圣的佛祖释迦牟尼象。徒步万里而来或居住在拉萨的广大藏族信徒围绕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像在大昭寺内转一圈叫内圈或小圈,出了大昭寺大门围绕释迦牟尼像转一圈叫中圈,而中圈在藏语里就叫八廓。八廓街这一名字就是如此得来。除此还有大圈之说,在这就不赘述了。很多远道而来的广大信徒由于对佛祖的虔诚的信仰,也由于路途的遥远而返家困难,因此就留住在大昭寺附近,成为拉萨的永久居民。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又不得不作一些小买卖来维持生计,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以康巴人为主,浸透着强烈的商业气息的八廓街。  随着西藏社会的发展,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四面八方的商人都聚集在这里做生意,有本地的藏族商人、克什米尔地区来的穆斯林商人、尼泊尔来的商人、青海来的回族商人、以及汉地的商人等。他们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着不同的语言,行使着共同的使命,达到同样的初衷。这不仅极大的推动了八廓街的商业的发展,而且也促使形成了八廓街独特的文化与语言的熔炉、现代与传统交汇的特色。更是由于许多传统的宗教节日在这里举行,所以在世俗文化的青衣淡白上,添上了一道浓浓的宗教文化的色彩;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唯利是图中,插入了一个道德与宗教的杆杠。像藏历正月里的传昭大法会,正月十五的酥油花灯展,还有藏历十月底的燃灯节等。也许把八廓街称作宗教的江,生活的河不为过分。  今天的八廓街依然是那么的忙碌,它在努力保持着传统的同时,也豁达地接纳着现代的文明。但是,八廓街人热情、好客、善良的个性依然延续着,它将会给八廓街上的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  四说:拉萨的文物古迹  从宗教场所到旅游景点 从藏族信徒到外来游客  文物作为一个民族的物化文明,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拉萨作为西藏的首府,作为西藏传统文明延续的重地,是一座文物古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非常多。  布达拉宫是世界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每一个到西藏旅游的游客必去的地方。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它是典型的西藏古堡式建筑的代表作。布达拉宫殿堂内收藏由许多佛像、唐卡、壁画、灵塔、经卷等珍贵文物,这些是了解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的活教材。然而在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布达拉宫是不让人随便进去的,不管是信徒游客。然而今天的布达拉宫已经从传统的宗教场所变成了旅游景点,因此到了拉萨,克服高原缺氧,下定决心爬上去看一看布达拉宫,你会有很好的收获。  拉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也是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前宏期的建筑产物,后来经过不断的修复扩建,规模比原来大了,只可惜原貌受到很大的破坏。不过它也保留了一些前宏期建筑的痕迹,像中心殿堂柱头上的装饰,门框的雕刻,椽子木头顶端雕刻的狮子像,都能感觉出古老建筑的特点。大昭寺作为佛教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在这里磕头、转经,遇上黄道吉日人就更多。藏族信徒与外来的游客在大昭寺内汇聚成一幅优美的人间天堂画。  离开拉萨往西北方向座车走二十分钟便可到达哲蚌寺。哲蚌寺是公元一六一四年创建,经过多年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也是拉萨三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哲蚌寺宏大的集会大堂和小巧的僧舍群落构成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建筑特色。与前宏期建筑的最大区别是后宏期时期出现了集会大堂。这是寺庙规模不断发展与佛事活动需要的结果。如果你想了解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建筑风格,那么哲蚌寺可谓是最佳的选择。  除此之外,拉萨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罗布林卡、龙王庙,都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能赶上八月份的雪顿节,在罗布林卡吃上一顿美味的藏餐,欣赏一回古老的藏戏,那么你将能在感受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拉萨浓厚的人文景观。  五说:拉萨的甜茶馆  不蹬大雅之堂 不受礼仪约束  饮茶聊天作为一种休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有适合本民族、本地方的方式。象内地的清茶馆,国外的咖啡馆,都是对一种紧张的生活的有益调节。  拉萨是一个能够接纳多种文化,多种生活方式的地方。就甜茶馆而论,本不是藏民族的生活习惯,它是在与别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被接纳下来的一种习惯。我们稍微留心一下西藏亚东地方的人,就能知道这一点。亚东人普遍喜欢喝甜茶,因为亚东以前是中印边境的通商口岸,是来往与拉萨和印度之间做生意的商人进出口的主要通道,他们把印度人喜欢喝甜茶的习俗带到亚东,又从亚东带到拉萨,甜茶就这样在拉萨驻足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拉萨城的发展,拉萨街头应运而生很多甜茶馆。渐渐的经营甜茶馆成了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而其中经营有道还要算拉萨的回民。在拉萨的历史上能够留下名字的仅几家回民茶馆。今天拉萨清真寺附近还有很多甜茶馆,他们继承了老一辈回民甜茶馆的传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甜茶的味道,还是茶馆的服务方式,茶馆的氛围,都有自己的特色。  拉萨甜茶馆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是上午。每天这个时候甜茶馆挤满了人,他们当中有转经的老人,有进城做工的郊区农民,有退休在家的老干部,他们每一天的生活就从这里开始。  很多人进甜茶馆喝茶,不仅仅是为了喝茶休息,而是他们边喝茶,边聊天。交谈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小道消息;大到世界各国,小到柴米油盐。而再这一过程中,他们传递信息,联络感情,满足心灵的需求。尤其是甜茶馆里轻松幽默的交谈方式,吸引了更多的茶客在这里,而道德的约束力与传统礼仪的束缚被淡化了。拉萨人幽默风趣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今天,甜茶馆已经成了拉萨人生活的一部分,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功能,更是一种拉萨人的人生哲学,文化内涵。外地来的游客到甜茶馆一游,其意义不亚与去一处名胜古迹。  六说: 拉萨的藏历新年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藏历新年是藏族诸多节日中最盛大的一次节日。过新年的时候,藏族人以独特的方式,高度的热情,除旧岁,迎新年。而由于地方的不同,在很多具体的习俗上有不同。拉萨作为西藏文化的腹地,有其独特的习俗。  藏历新年初一的帷幕是以背水拉开的。清晨,姑娘们背着同水桶到河边去背水,而节日盛装的阿妈,大年初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姑娘背回的头桶水盛在供碗内放到佛龛前面,敬奉神佛。而与此同时,虔诚的信徒穿上节日的盛装,手捧酥油灯,到寺庙里朝拜神佛。在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中,善男信女们念诵着经文向每个酥油供灯挨个添油,在这种方式中人们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新年第一天,家家户户在佛龛前摆上“卓苏切玛”,摆上“德嘎”,表示在新的一年历祥和瑞气。除了这两样外,还有“卓玛哲森”。,作为表吉祥的吉祥物,这三样东西在藏历新年的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摆放好这些之后,全家人穿上最好的衣服,按年龄大小依次入坐。然后依次敬茶,敬“卓苏切玛”。从初一早上开始,凡过年期间来家的客人,进门的头一件事情就是敬“切玛”,说一声扎西德列。初一凌晨必须要喝“冠典”粥。味道酸甜酸甜的“冠典”粥是孩子的爱物。而初一早晨的另一大餐就是和“卓土”粥。  当暖融融的太阳徐徐地升起来的时候,欢乐的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面带微笑,手捧“切玛”,提着酒壶,向左邻右舍拜年。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扎西德勒”,然后互敬“切玛”与青稞酒。宾主欢聚一堂,对酒当歌,非常热闹。藏历初一这天,除了邻居间互拜新年之外,亲戚朋友之间是不串门的。到了大年初二,大家才开始在亲戚朋友间走动。  接下来是大家选择一个吉日,初三或初四、初五,全院子的人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祭神仪式,藏语里称作“拖绥”。在全民信教的西藏,这一仪式是必不可少。其简单的过程是这样的,大家在房顶上围着香炉,每人手抓一小撮糌粑,在“天神制胜”的喊声之中把手里的糌粑撒向空中,然后把旧年的经幡换成新的经幡。 藏历新年,是西藏一年当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FROM 211.99.222.55 选择讨论区&BYR-Team2010. KBS Dev-Team2011&&预 定 热 线 全国免费电话
更新:2012年
下载:4378次
更新:2012年
下载:4378次
更新:2012年
下载:4378次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 访问:190次 发布时间: 08:00
拉萨地区过藏历年的习俗&&&&根据藏族天文历算确定的日月年份,每年藏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藏历新年是藏族人诸多节日中最盛大的一次节日,不论是大江源头的阿里高原,不论是山高谷深的朵麦六岗,不论是盛产青稞的藏南沃土,不论是牛羊遍野的藏北草原,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民族,过新年的时候,以独特的形式,高度的热情,除旧岁,迎新年。   这篇文章中讲述的是藏族文化腹地——拉萨地区的过藏历年习俗。  藏历新年初一的帷幕是以背首水拉开的。清晨,姑娘们背着水桶到河边去背水,水桶上系有一条雪白的哈达,表示吉祥。听前辈们讲:水是幸福之本。生活告诉我们这句话是真谛,我们人类是起源与江河有着密切的关系。穿上节日盛装的阿妈,大年初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走到佛龛前把姑娘背回来的首水盛在供碗内敬奉神佛。点亮油供灯,烧上几拄香,双手合什用一颗虔诚的心进行祈祷。“神佛保佑,让六界众一,普渡苦海,得到幸福”。祈祷完毕,阿妈的心这才觉得平静、坦荡、宽慰。  初一是新年的头一天,这一天人们天不亮就起床,洗梳完毕穿上新衣服,拿着酥油供灯到寺院里朝拜神佛。寺庙的院子和走廊里到处都是朝拜的人群,酥油供灯千盏万盏,把整个寺院照得通亮,佛象身上戴的那些金银珠宝闪闪烁烁,藏香的香气扑鼻而来,在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中,善男信女们念诵着经文向每个酥油供灯挨个添油,仰望神佛端庄、安祥的脸庞,双手合什虔诚祈祷,祝福一切生灵幸福。人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迎接新年的朝阳。  新年的第一天,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心情格外高兴。天还没亮,穿上新衣服,出去放鞭炮。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把过年的新衣服放在床前的时候,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要欢度新年了,家家户户把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在佛龛前摆上“卓苏切玛”,摆上“德嘎”,这是表示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充满祥和瑞气。“卓苏切玛”是用酥油拌合的糌粑和干炒麦粒,分别装在雕刻精美的木质盒中,插上两块彩塑酥油花板。酥油花板上的图案,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表现吉祥的内容。此外,还插几枝鸡冠花和带穗的干麦杆。木盒两端有一对手柄,从中穿过一条哈达,一个完整的“卓苏切玛”就这样做在敢。“卓苏切五”是一个精美的艺术作品,它的外观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它的内涵表现吉祥。藏族人民用它来表示新年吉祥如意、和家欢乐。“卓苏切玛”按照传统规矩,过新年、婚礼和重要庆典场面上出现。  过新年和“卓苏切玛”一样重要的一个东西是“德嘎”。油炸果按照规定的形状堆垒起来摆在藏柜上,这就是“德嘎”。过年前夕,每家每户自己动手炸油炸果,除夕夜晚,把那此专作“德嘎”的油炸果认认真真地摆在藏柜上,摆成一个方形,摆法是有严格规定的。这时候“德嘎”的主体部分做好了。红花要有绿叶配。“德嘎”的前面整齐地摆上一排盛满糖果的瓷碗,旁边摆上方块酥油和砖茶一个完整的“德嘎”工程就这样竣工了。  除了“卓苏切玛”和“德嘎”以外,还有“卓玛哲森”及各种糖果食品。煮熟的大米里放上熔化的酥油,盛在茶碗中,等酥油凝固以后,撒上粉末白糖,这就是“哲森”。人参果煮熟以后放进溶化的酥油,盛入茶碗中,稍侯酥油凝固,把粉末白糖撒在上面,“卓玛”就做成了。这一对食品作为吉祥的象征物在庆典仪式上缺一不可,藏历新年的“德嘎”上“卓玛哲森”理所当然地充当重要角色。  大年初一的早晨,全家团圆,穿上最好的衣服。家中年长的人,坐在首席位置上,按照年龄大小依次坐下来。首先向年长的人敬茶大家喝完一道茶以后,依次敬“切玛”。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从“切玛”盒中捏一点炒麦粒向空中丢三下,然后送入嘴中,用同样的作法把“切玛”盒中的糌粑向空中丢三下送入嘴中。一个象征吉祥的仪式就算完成了。新年头一天的早晨这个仪式必须举行,它象征吉祥,祝福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这个仪式只有过新年、婚礼和重要的庆典仪式上才能出现。所以它是一个庄重而特殊的仪式。从初一的早上开始,过年期间凡来客人,进了门头一件事是敬“切玛”,说一声“扎西德勒”,然后请客人坐下来敬茶敬酒。“切玛”敬过之后,敬“卓玛哲森”,大家象征性地吃一点。祝福吉祥的仪式结束了。初一的早晨特别地要喝“冠典”粥。“冠典”粥的味道是酸甜酸甜的很好喝,特别是孩子们很喜欢。“冠曲”粥的做不并不复杂。青稞酒中放入一点糌粑,再放奶渣、人参果、红糖,熬成稀粥就成了。喝了“冠典”粥以后,要喝“卓土”粥,这一餐在大年初一的庆典上是少不了的。“卓土”粥做起来也很简单。浸湿的麦粒捣碎,把它放在骨头汤中,与肉片、奶渣熬成稀粥,放盐、放点调料,可口的“卓土”就这样作成了。这些丰美可口的早餐是大年初一早上必须要吃的食物,它给新年的早晨增添了喜悦的气氛。
预顶常见问题
旅游合同签署
享途会员积分
版权所有:昆明景秀旅行社有限公司&&
线路预定全国免费热线:-2
或者直接电话到公司预订
预订热线:1 78
传真:1 企业QQ:
网站建设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缸摆放位置风水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